高考复习专题课外名著阅读论语.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218723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42.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复习专题课外名著阅读论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高考复习专题课外名著阅读论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高考复习专题课外名著阅读论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高考复习专题课外名著阅读论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高考复习专题课外名著阅读论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高考复习专题课外名著阅读论语.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高考复习专题课外名著阅读论语.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高考复习专题课外名著阅读论语.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高考复习专题课外名著阅读论语.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高考复习专题课外名著阅读论语.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高考复习专题课外名著阅读论语.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高考复习专题课外名著阅读论语.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高考复习专题课外名著阅读论语.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高考复习专题课外名著阅读论语.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高考复习专题课外名著阅读论语.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高考复习专题课外名著阅读论语.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高考复习专题课外名著阅读论语.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高考复习专题课外名著阅读论语.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高考复习专题课外名著阅读论语.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高考复习专题课外名著阅读论语.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复习专题课外名著阅读论语.docx

《高考复习专题课外名著阅读论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复习专题课外名著阅读论语.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复习专题课外名著阅读论语.docx

高考复习专题课外名著阅读论语

高考复习专题——课外名著阅读(六)

——《论语》阅读

【作者简介】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释题】

“论”字意义:

(1)论纂。

论语,将“接闻于夫子之语”论纂起来。

(2)通“伦”。

东汉刘熙《释名⋅释典艺》:

“论,伦也,有伦理也。

“语,叙也,叙已所欲说也”。

即有条理地叙述自己的话。

【文学主张】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涉及到文学对于社会生活的干预、文学的认识作用和教育作用等问题。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涉及到形式和内容的关系问题,主张文质兼备,相得益彰。

【主要内容】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主要以语录和对话文体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审美、道德伦理和功利等价值思想。

《论语》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

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因此称为“论”;《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

清朝赵翼解释说:

“语者,圣人之语言,论者,诸儒之讨论也。

”其实,“论”又有纂的意思,所谓《论语》,是指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载下来编纂成书。

现存《论语》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

作为儒家经典的《论语》,其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论语》的思想主要有三个既各自独立又紧密相依的范畴:

伦理道德范畴——仁,社会政治范畴——礼,认识方法论范畴——中庸。

仁,首先是人内心深处的一种真实的状态,折中真的极致必然是善的,这种真和善的全体状态就是“仁”。

孔子确立的仁的范畴,进而将礼阐述为适应于仁、表达仁的一种合理的社会关系与待人接物的规范,进而明确“中庸”的系统方法论原则。

“仁”是《论语》的思想核心。

各章的体式也不尽相同,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

一种是语录体(也可称格言体),仅指明是孔子的话,不写出说话的环境(包括说话的对象),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世的一般原则。

一种是对话体,记录孔子对弟子(或其他人)的问题所作的回答。

这种体式的写法很灵活:

有时写出提问者的原话,有时只写某人问什么(例如“子贡问曰”);有时写出对话的环境或背景,有时不写。

课文中的第六则属于这种体式,它写出了提问者的原话,但没有写谈话的背景。

一种是叙事体,其中多少有一点情节,但也往往是以记录孔子的话为主。

【艺术特色】

《论语》多为语录,但都辞约义富,有些语句、篇章形象生动。

孔子是《论语》描述的中心,“夫子风采,溢于格言”(《文心雕龙·征圣》);书中不仅有关于他的仪态举止的静态描写,而且有关于他的个性气质的传神刻画。

此外,围绕孔子这一中心,《论语》还成功地刻画了一些孔门弟子的形象。

如子路的率直鲁莽,颜回的温雅贤良,子贡的聪颖善辩,曾皙的潇洒脱俗等等,都称得上个性鲜明,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孔子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对象,考虑其不同的素质、优点和缺点、进德修业的具体情况,给予不同的教诲。

表现了诲人不倦的可贵精神。

据《颜渊》记载,同是弟子问仁,孔子有不同的回答,答颜渊“克己复礼为仁”(为仁的表现之一为克己复礼,有所不为);答仲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己与人之间的关系,以欲施做答,欲是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之取舍,施是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实践,用好心坏心来说,要防止好心办坏事,就要慎施。

)答司马牛“仁者其言也讱”。

颜渊学养高深,故答以“仁”学纲领,对仲弓和司马牛则答以细目。

又如,”孔子答子路:

“又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因为“由也兼人,故退之。

”答冉有:

“闻斯行之。

”因为“求也退,故进之。

”这不仅是因材施教教育方法的问题,其中还饱含孔子对弟子的高度的责任心!

《论语》的主要特点是语言简练,用意深远,有一种雍容和顺、纡徐含蓄的风格。

还有就是在简单的对话和行动中展示人物形象。

同时语言浅近易懂,接近口语,也是一个特点。

(1)在言谈对话中说理,言近旨远,词约义丰。

(2)多用语气词,形象隽永、情感丰富,形象喻理,平易浅近而暗含褒贬。

(3)在记言的同时,也描述了人物的神情语态,展示了人物形象,也有精彩的场面和人物行为的描写。

【主要人物】

1、子路:

有抱负,坦诚,性格也比较鲁莽、轻率。

仲由(前542年―前480年),字子路,又字季路,鲁国卞之野(今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仲村镇)人。

“孔门十哲”之一、“二十四孝”之一,“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受儒家祭祀。

仲由性情刚直,好勇尚武,曾陵暴过孔子,孔子对他启发诱导,设礼以教,子路接受孔子的劝导,请为弟子,跟随孔子周游列国,做孔子的侍卫。

后做卫国大夫孔悝的蒲邑宰,以政事见称,为人伉直,好勇力,任内开挖沟渠,救穷济贫,政绩突出,辖域大治。

 

2、曾皙:

懂礼爱乐,洒脱高雅,卓尔不群。

曾点(生卒年不详),字晳,又称曾皙、曾晰、曾蒧 ,中国春秋时期鲁国南武城(今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人,“宗圣”曾参之父,孔子弟子,孔门七十二贤之一。

比孔子小六岁,是孔子30多岁第一批授徒时收的弟子。

与其子曾参同师孔子,曾自言其志,孔子颇叹赏。

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739年),曾皙被封为“宿伯”;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改封“莱芜侯”;明世宗时尊称为“先贤曾子”。

3、冉有:

谦虚谨慎,说话很有分寸。

冉求(前522年—?

),字子有,通称“冉有”,尊称“冉子”,鲁国(今山东省菏泽市冉贤集)人。

周文王第十子冉季载的嫡裔。

春秋末年著名学者、孔子门徒。

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受儒教祭祀。

以政事见称。

多才多艺,尤擅长理财,曾担任季氏宰臣。

前484年率左师抵抗入侵齐军,并身先士卒,以步兵执长矛的突击战术取得胜利,又趁机说服季康子迎回了在外流亡十四年的孔子。

帮助季氏进行田赋改革,聚敛财富,受到孔子的严厉批评。

冉求是孔子的最得意的门生之一,在孔子的教导下逐渐向仁德靠拢,其性情也因此而逐渐完善。

4、公西华:

谦恭有礼,娴于辞令。

公西赤(前509年或前519年—?

),字子华,又称公西华,今河南省濮阳市濮阳县人,东周时期鲁国学者、孔子弟子,孔门七十二贤之一。

唐玄宗尊之为“邵伯”,宋真宗加封为“巨野侯”。

明嘉靖九年改称“先贤公西子”。

公西赤有非常优秀的外交才能。

孟武伯曾经向孔子问起公西赤,孔子回答说:

“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与宾客言也。

不知其仁也。

”从孔子的言谈中,我们可以知道孔子很了解自己的学生,也表现孔子对于“仁”的完美要求。

公西赤曾经为孔子出使齐国。

实战演练

1、阅读下列两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曰: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曰:

“子欲无言。

”子贡曰:

“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

”子曰:

“天河言哉?

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1)有不少成语源于《论语》,例如“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请再写出一个自上述语段的一个成语。

(1分)

答案:

举一反三

(2)根据孔子与,概括出一条教学原则,并加以评析。

(3分)

答案:

教学原则:

学生主体原则或自主学习原则

评析:

注重身教原则(无言之教,教是为了不教)

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题。

《论语·乡党》:

“厩焚。

子退朝,曰:

“伤人乎?

”不问马。

这段文字,据唐人陆德明《经典释文》的句读可以标点为:

“厩焚。

子退朝,曰:

“伤人乎?

”“不。

”问马。

(1)指出上文两种不同标点的引文中,孔子对人、马的态度。

(2分)

答案:

第一种:

贵人贱马

第二种:

人马并重或先人后马

(2)对孔子的仁爱观,谈谈你对后一种句读的看法。

(3分)

答案:

这种句读体现了后人对孔子的推崇,但“人马并重”并非孔子的本意,因为孔子的“仁”并非兼爱,他主张在“亲亲”的基础上推己及人。

一、填空(句中如有成语,请写出。

1、有子曰:

“礼之用,和为贵。

2、子曰: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

思无邪。

3、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子曰: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5、子曰:

“由,诲女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子曰:

“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仁者安仁,智者利仁。

7、子曰: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8、子曰:

“朝闻道,夕死可矣。

9、子曰: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10、子曰: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1、子曰: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12、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

13、子曰:

“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14、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15、季文子三思而后行。

子闻之,曰:

“再,斯可矣。

16、子曰: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17、子曰:

“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18、子曰: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9、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0、子曰: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智者动,仁者静。

智者乐,仁者寿”

21、子曰:

“君子博学於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22、子曰: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3、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24、子不语怪,力,乱,神。

25、子曰: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26、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27、子曰: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28、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之以礼,欲罢不能。

29、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30、子曰:

“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31、子曰:

“君子有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32、子曰: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33、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34、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

君子忧道不忧贫。

35、子曰: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逊),远之则怨。

36、子张问政。

子曰:

“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37、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

“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8、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39、子曰:

“君子有三戒:

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论语·季氏》

40、子曰:

“君子有九思:

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论语·季氏》

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

A.邦域(yù)聚敛(liǎn)钻燧改火(suì)桀溺(nì)

B.庶人(shù)钟磬(qìng)怃然(wǔ)马厩(jiù)

C.被发左衽(pī)股肱(gōng)事君数(shuò)沟渎(dú)

D.便佞(nì)社稷(jì)虎兕(sì)八佾(yì)

2、下列加点字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A.季氏将有事于颛臾(这里指战争)何事于仁(止,仅)

B.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回归)请问其目(条目)

C.期可已矣(一周年)杀鸡为黍而食之(使吃)

D.人而不仁,如礼何?

(如果)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你)

3、下列各项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B.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

C.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D.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

4、下列各项加点词的用法和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己欲立而立人

A.子曰:

“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B.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C.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D.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5、下列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子路从而后,遇丈人B.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C.尧舜其尤病诸。

D.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6、下列各项中,与其他三项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晨门曰:

“奚自?

”   B.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C.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D.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7、下列各项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B.以吾从大夫之后子路从而后

C.无求生以害仁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D.之三子告,不可人之过也,各于其党

8、下列各句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论语》中“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能。

孔子培养学生,就是以仁、德为纲领,以六艺为基础,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

B、子贡认为“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其中“忠”就是“己欲立而立人”,“恕”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与人”。

C.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伟大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及其部分弟子的言行录。

D.楚狂接舆以凤鸟来比孔子。

据说凤鸟有道则现,无道则隐。

而孔子身处乱世却周游求仕,因此说“德衰”。

李白诗句“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便是用到了这个典故。

1

2

3

4

5

6

7

8

D

B

B

C

D

D

C

B

1、孔子的弟子约有多少人?

()

A、二千B、三千C、四千D、五千

2、孔子弟子中贤达者多少?

()

A、70B、60C、50D、72

3、孔子被封为什么王?

()

A、文惠王B、文宣王C、武惠王D、文惠王

4、孔鲤是孔子的第几个儿子?

()

A、第一个B、第二个C、第三个D、第四个

5、孔子首创了什么教育?

()

A、贵族教育B平民教育C、素质教育D、私塾教育

6、孔子最得意的弟子是下列哪一位?

()

A、子路B曾皙C、颜回D、公西华

7、现存《论语》共多少篇?

()

A、19B、20C、25D、28

8、从何时起,《论语》被定为科举考试必读教科书?

()

A、宋B、元C、明D、清

9、《论语》“论”字作何解?

()

A、说B、议论 C、选择语录 D、通“伦”

10、《论语》中每篇的题目基本上是按什么来命名的?

()

A、每篇的主题B、每篇的开头两个或三个字

C、每篇第一章的主题D、每篇中出现最多的词语

11、下面哪句话不是出自《论语》?

()

A、四海之内皆兄弟 B、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C、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D、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2、下列不是出自《论语》的成语是哪一个?

()

A、朽木粪土  B、杯水车薪  C、祸起萧墙  D、一匡天下

13、《论语》中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应做如何翻译?

()

A、遇到贤能的人便超过他,见到没有才能的人就要自我反省。

B、见到贤人就想一想如何与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反省一下有没有与他相同的毛病。

C、见到贤能的人就考虑自己和他一样有贤能,见到没有才能的人就想一想自己也有什么不好的地方。

D、看见贤能的人相互学习,看见没有才能的人互相省察。

14、孔子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以下不属于此的名句是()

A、学而时习之B、巧言令色C、温故而知新D、教学相长

15、孔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这其中的“学”就是()

A、我现在所说的学习B、指增加各种知识

C、有志于用来提高精神境界的真理D、指仁义道德的规范

16、以下对“温故而知新”理解错误的是?

()

A、从温习过去的知识中可以得到新知识。

B、“温故”是重温过去走过的路,“知新”是知道下一步该做什么,怎么做的。

C、“故”指的是人类社会的全部历史。

D、“新”指未来怎么样和未来怎么办。

1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这句话的反映的()

A、政论思想B、教育思想C、伦理道德规范D、为人处事的标准

18、判断下列说法哪一句不是孔子的言论()

A、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B、“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C、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D、“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19、孔子在何处设教?

()

A、杏坛B、桃坛C、梨坛D、田园

20、谁去世后,孔子悲呼“噫!

天丧予!

天丧予!

”?

()

A、颜征在B、孔鲤C、子路D、颜回

2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学思想最早出自()

A.《论语》B.《学记》C.《四书集注》D.《孟子》

22、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

()

A、仁者爱人B、忠君爱国C、有教无类

23、孔子周游列国多少年?

()

A、15年B、14年C、16年D、18年

24、“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的“朋”指什么人?

()

A、朋友B、志同道合的人C、亲戚D、车棚

25、孔子是我国()时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

()

A、春秋末期B、战国时期C先秦时期D、五代时期

26、《论语》的核心思想是()。

A、仁B、礼C、义D、节

27、“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最后一个“知”的意思是()

A、知道B、明智C、智慧D、礼仪

28、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中“坚”字作何解释。

()

A、坚硬  B、坚定  C、坚决  D、坚深

29、孔子的生日是哪一天?

()

A、9月28日B、9月29日C、9月30日D、10月1日

30、“耳顺”一词出自《论语》,是()岁的代称。

A、50B、60C、40D、30

答案1、B2、D3、B4、A5、B6、C7、B8、B9、C10、B

11、B12、B13、B14、B15、A16、D17、D18、D19、A20、D

21、A22、A23、B24、B25、A26、A27、B28、D29、A30、B

判断题

1、《论语》是记录孔子及门人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对中华民族的民族心理、道德行为和民族精神的形成起到过重大影响。

()

2、《论语》的核心思想可用“仁、礼”概括。

()

3、孔子周游列国为期15年,对还是错?

()

4、“孔子认为‘为仁之本’是‘忠义’”,这句话对还是错?

()

5、《论语》全书共22篇。

()

6、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被誉为圣人。

()

7、《论语》历来被誉为一切炎黄子孙必不可少的人生教科书。

()

8、《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

()

9、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

儒家学派创始人,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

10、《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

()

11、《学而》一篇重点是“吾日三省吾身”;“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礼之用,和为贵”以及仁、孝、信等道德范畴。

()

1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

音yuè,同悦,愉快、高兴的意思。

()

13、子曰:

“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其中“悌”意思为孝敬父母。

()

14、子贡曰:

“夫子温、良、恭、俭、让(6)以得之。

说的是先生孔子靠温和、善良、恭敬、俭朴、谦逊的道德修养力量,感召别人,从而获取知识。

()

15、子曰:

“吾十有

(1)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2),四十而不惑(3),五十而知天命(4),六十而耳顺(5),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段话告诉我们人的思想和智慧不是天生的,是依靠后天努力学习知识和积累实践经验不断发展起来的。

()

16、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这一学习方法不仅在封建时代有其价值,在今天也是一个十分可行的学习方法。

()

17、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的意思是迷惑、糊涂。

()

1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很精辟地阐明学与思之间的辩证关系。

()

19、子曰: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这句话意思是见到贤人,就应该向他学习、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自我反省。

()

20、“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指应该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

()

21、子曰:

“不愤

(1)不启,不悱

(2)不发。

举一隅(3)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愤:

苦思冥想而仍然领会不了的样子。

悱:

音fěi。

想说又不能明确说出来的样子。

()

22、“不愤

(1)不启,不悱

(2)不发。

举一隅(3)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这句话是告诉我们学习方法的。

()

23、子曰: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后也。

”孔子认为,人是要有骨气的,就像松柏那样,不会随波逐流,能够经受各种各样的严峻考验。

()

24、孔子的弟子约有5000人。

()

25、《论语》中每篇的题目基本上是按每篇的主题来命名的。

()

26、《论语》也是“四书”的内容。

()

27、孔子首创了贵族教育。

()

28、“杯水车薪”这个成语出自《论语》。

()

29、孔子把仁、义视为道德的最高原则。

()

30、《论语》记录的都是孔子一人的言论。

()

答案:

1、√2、√3、×4、×5、×6、√7、√8、√9、√10、√

11、√12、√13、×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28、×29、√30、×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相应的题目。

(12分)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

子路问曰:

“子见夫子乎?

”丈人曰: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孰为夫子?

”植其杖而芸。

子路拱而立。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

子曰:

“隐者也。

”使子路反见之。

至,则行矣。

子路曰:

“不仕无义。

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

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3分)

(1)遇丈人:

(2)植其杖而芸:

(3)欲洁其身:

12、为什么说“欲洁其身”的做法是“乱大伦”?

(2分)

13、文中的丈人是个什么样的人?

他是怎样看待孔子的行为的?

孔子对他又持什么态度?

(3分)

1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明日,子路行以告。

(2分)

(2)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2分)

答案:

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3分)

(1)丈人:

对老人的尊称

(2)植:

立(3)洁:

使----洁(清洁,高洁)

12、(2分)因为“欲洁其身”的人消极避世,缺乏对国家社会的责任心。

13、丈人是个隐居的老人,他待客热情但不愿去做官。

他对孔子的行为持反对态度。

孔子也不赞同他的行为。

14、

(1)(2分)第二天,子路上路(赶上了孔子),把(自己的经历)告诉孔子。

(2)(2分)君子做官是为了实践大义。

至于自己的主张行不通,早就知道了。

课外文言文阅读(8分)

阅读《阳货欲见孔子》章,完成15-17题。

阳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