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新题型分析.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219238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13.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新题型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新题型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新题型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新题型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新题型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新题型分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新题型分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新题型分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新题型分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新题型分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新题型分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新题型分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新题型分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新题型分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新题型分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新题型分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新题型分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新题型分析.docx

《高考语文新题型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新题型分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语文新题型分析.docx

高考语文新题型分析

指导前言:

2017年高考《考试大纲》已经正式颁发,但高考试卷将来怎样的变化和调整,目前虽然没有官方的正式文件。

根据目前搜集到的各方面的较为可信、较为合理的信息,我们教研室试对2017年语文考试大纲以及语文高考试卷的变化作如下的解读和预测。

  一、关于考点的修改与说明

  1.在论述类文本阅读中,增加了“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这一考点。

划定了论述类文本的范畴(时政文、学术论文、时评、书评等)和考查重点(注重文本的说理性和逻辑性)。

  2.文学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增加了“理解文中重要词语(或概念)的含义”和“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两个考点。

  3.古诗文阅读增加了“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

  这三条中最重要的是第一条,可能带来命题内涵和取向的变化。

第2条、特别是第3条,带有明显的补充性质,即在高考试卷中已经体现但在《考试大纲》中没有提到,故作补充。

这后面两条不会带来试卷和考点的变化。

  二、关于各板块地位的变化和试卷结构的调整

  1.2017年语文考纲中,最大的变化是取消了选考板块,把原来文学类和实用类二者选一的选考板块,变成了两者都为必考内容。

  2.基于上面一点,2017年高考语文试卷的结构可能会有新的调整。

即由原来的:

  论述类文章阅读——古诗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选)——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语言文字运用——作文。

  调整为:

  论述类文章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必)——实用类文本阅读(必)——古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作文。

  也就是把三篇现代文阅读放在一块儿了。

  三、关于试卷内部分数的变化

  根据新的考试大纲,2017年高考语文试卷总分保持150分不变。

但内部各板块、各小题的分数有所调整。

  1.现代文阅读三篇,总分35分。

古诗文阅读,总分35分。

语言文字运用,部分20分。

作文,60分。

相比去年,古诗文阅读减少了1分,现代文阅读增加了1分。

  2.在文学类和实用类都变为必考的同时,其分数进行了压缩,即文学类为14分,实用类为12分。

  3.名篇名句默写减去1分。

 四、关于题目数量和题型的调整

  因文学类和实用类都变为必考,因此带来题目数量和题型的变化。

  1.文学类文本阅读由四道题变为三道题,一道多选题(五选二),设4分;两道主观题,分别设4分、6分。

  2.实用类文本阅读由四道题变为三道题,一道单选题(四选一),设3分;两道主观题,分别设4分、5分。

  3.诗歌鉴赏题有变化,由原来的两道主观题,变为:

一道多选题(五选二),设5分;一道主观题,设6分。

  整个试卷的阅读量有所增加,估计可能增加300—500字。

 

样卷:

2017年高考新考纲全国卷(乙)高考模拟试题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上。

2.第Ⅰ卷和第Ⅱ卷中的单项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

3.考试结束时,请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 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字是记录和传达语言的书写符号。

语言是有声的思维,文字是有形的思维。

二者都是思维的外化。

像语言一样,文字也是思维能力的反映,蕴含着思维的特点。

从某种意义上说,古文字是对思维进行考古的工具。

古人类主要运用形象进行思维。

这种特点反映在古诗歌中,人们喜欢用比兴来说明某种道理;反映在原始神话中,人们通过具体的故事来说明某个道理,抽象的道理是没用的。

形象思维曾是人类最得心应手的思维方式。

抽象思维是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

从文字的创造特点看,绘画文字是最早的文字。

这种文字的主要特点是象形。

不仅中国的古文字用形象来表示,古巴比伦人、古雅玛人、古埃及人等无一不是从象形开始来创造古文字的。

创造文字的时代,人们抽象思维的能力还比较薄弱。

人们进行抽象思维,还很难脱离具体形象来进行,往往要依赖于对形象的类比、比较、联想来进行。

表现在文字的创造上,形与义密切结合在一起,人们是从形象来了解符号的意义的。

文字的产生一方面是以人类抽象思维的能力达到一定水平为基础的。

但另一方面,象形文字又标志着人类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发达,这种低下的抽象思维能力不可能创造太抽象的符号。

抽象思维能力的低下还主要表现在古文字上的词类上,表现为形容词的极端贫乏。

从甲古文看,形容词数量相当少,只有白、厚、明、光、赤、美、丽等为数不多的形容词。

事物的性质包含在事物之中,与事物不可分离,只能通过人的思维才能把事物的性质从事物本身分开。

在近代一些少数民族那里,要说热,只能说“像火一样”。

早期文字中的“鱼”字是各种各样的鱼类象形,后来逐渐概括出一种共同的鱼的特征的象形文字,作为各种各样鱼的代表。

早期文字中,几乎每个文字都经历了一定的概括过程。

没有概括过程,就不可能产生一般意义上的文字。

这种概括能力使人们能概括出事物的共同性质,撇开了同类事物之间的差别性、个性和偶然性,产生了最初的种、类概念。

在概括能力发展的同时,形象思维本身也在不断发展着。

形象思维从自身中演化出了抽象思维。

抽象思维的发展又推动着形象思维的发展。

古人类从事物中抽象出事物的性质,从而创造了形容词后,又创造着代表新的形象的词。

例如,从羊的肥大的形象创造了“美”字,进一步又创造了“美服”“美女”等新的名词。

形容词产生后,也使原有的一些代表具体形象的词成为更形象生动的新词。

例如月字、镜字,在抽象出了“明”字后变成了“明镜”“明月”,使形象更逼真。

古人类从众多的个别的事物中概括出代表一般意义的词后,又以此为指导去认识新的个别事物,创造新的字。

从古文字的演变进化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在互相补充、互相促进中辩证地发展,使人类的思维能力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从而使人类能够更探更广地认识世界。

(摘编自朱长超《从古文字看原始思维及其发展》,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语言”与“文字”都是思维的外化,如同可以通过古代语言来考察原始思维一样,我们也可以从古文字来考察原始思维。

   

B.创造文字的时代里,人们常需要依赖形象的类比、比较、联想来进行抽象思维。

那时候,人们从形象来了解符号的意义。

C.概括让人们认识到了事物的共性,没有概括就不可能产生一般意义上的文字,因而几乎每个文字都经历了一定的概括过程。

 

D.古人类充满智慧,能够从众多个别的事物中概括出代表一般意义的词之后,又以此为指导去认识新的个别事物,创造新字。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因为文字是有形的思维,是思维能力的反映,蕴含着思维的特点,所以从某个意义上而言,古文字是对思维进行考古的工具。

B.人们在古诗歌中喜欢用比兴来说明某种道理,在原始神话中用具体故事来说明某种道理。

这种形象思维的主要特点便是象形。

C.事物的性质与事物不可分离。

形容词是对事物性质的抽象概括,当人们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之后,形容词才有可能出现。

D.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关系密切、辩证发展。

形象思维从自身中演化出了抽象思维,抽象思维的发展又推动着形象思维的发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文字是考察原始思维的宝贵资源,因而,当下对古文字的研究与保护,不仅是对人类文化的尊重,更是对人类历史的尊重。

B.古中国人、古巴比伦人、古雅玛人、古埃及人都是从象形开始创造古文字。

这说明古代东西方人的思维中存有相同的因子。

C.文字的产生是以人类抽象思维能力达到一定水平为基础的,因而,如果人类抽象思维的能力不太发达,人类就不太可能创造出文字。

D.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在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中辩证地发展,推动人类思维能力不断发展,使人类更好地认识世界。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梁思礼与梁启超

解璋玺

梁思礼生于1924年8月24日。

这一年,或可称为梁启超的“灾年”。

他的第一任夫人李蕙仙因病离世,而丧事初了,爱子又远行留学。

因而老年得子,算是给他一点难得的慰藉,于伤痛之中还能体会到人生未尽之乐。

梁启超固深爱着他的九个儿女,但爱小儿子梁思礼尤甚。

这种人之常情是不难为人所理解的。

他称小儿子“老baby(老白鼻),在写给儿女的信中常常提到这个聪明可爱、讨人喜欢的小儿子,以至于姐姐、哥哥们责怪“爹爹信中只说老白鼻不说别的弟妹,太偏心”,结果,梁启超特意在信中写了一大段文字,专讲达达、六六、司马懿(七女)的近况。

不过,梁启超并不回避他是“专一喜欢老白鼻”的。

他注意到老白鼻一点一滴的进步和变化,不到两岁,就已经“一天到黑‘手不释卷’”了,而且能唱“葡萄美酒”。

梁启超在饮冰室读书、写作时,是不允许孩子们来打扰的,但老白鼻是个例外,每天“总来搅局几次”,梁启超不仅不恼,甚至“盼望老白鼻快来”,因为老白鼻的到来,恰恰是他“最好的休息机会”。

过生日了,大孩子都不在身边,他就叫老白鼻代表姊姊、哥哥们拜寿。

老白鼻也乐得如此,居然“一连磕了几十个响头,声明这是替亲家的,替二哥、三哥乃至六姊的”,而作为父亲,他在信中告诉大孩子们,“我都生受你们了”。

这种父子之间其乐融融的场面,不仅儿子是天真烂漫的,父亲又何尝不是和蔼可亲,一团孩子气呢。

梁启超病逝时梁思礼只有四岁半。

母亲与姊姊、哥哥们合力供他读完了小学、中学,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母亲筹措了四百美金,送他到美国求学。

其实,梁启超早在1925年为几个孩子预筹学费时曾说过:

“至于老白鼻那份,我打算不管了。

到他出洋留学的时候,有姊姊哥哥,还怕供给他不起吗?

”然而,中日战争爆发后,他的姊姊、哥哥们陆续流落大后方,自顾不暇,哪里还有余力顾及远在天津的这个小弟弟?

梁思礼到美国后,考入普渡大学电机工程系。

由于家道中落,要靠家庭资助完成学业已不可能,他只能靠自己打工赚钱,交学费和维持生活。

“他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苦斗精神,在国外打工读书,在饭馆里洗碗碟,在游泳池当救生员,他什么都能干”,苦读了八年。

在1945年从普渡大学毕业,获得学士学位,随后,他又获得辛辛那提大学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

梁家子弟没有不是心怀报国热忱的,虽然著名的无线电公司RAC向他发出了邀请,并许诺优厚的待遇,但父亲的话言犹在耳:

“人必真有爱国心,然后方可用大事。

”于是,他毅然谢绝了美国公司的邀请,和姊姊梁思懿同船回到祖国,投身于新中国的建设。

    几十年来,呕心沥血,筚路蓝缕,屡败屡战,排除万难,终于将远程运载火箭研制成功。

中国能够成为世界上的航天大国,梁思礼作为开拓者中的一人,功不可没。

1987年,他被选为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并担任国际宇航联合会副主席;1993年,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成为梁氏一门三院士①中的一位。

                                                        (选自《新华文摘》,有删改)

【注】①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

梁启超有九个子女,除梁思礼外,还有两位院士:

梁思成,建筑学家;梁思永,考古学家,均为中央研究院院士。

此外,梁思顺,诗词研究专家;梁思忠,西点军校毕业,参与淞沪抗战;梁思庄,图书馆学家;梁思达,经济学家;梁思懿,社会活动家;梁思宁,曾参加新四军。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1924年是梁启超的“灾年”:

妻子因病去世,丧事初了,爱子远行留学。

梁思礼的出生,消解了他所有的抑郁情绪。

B.梁思礼也许没能直接受教于梁启超,但梁启超给他的童年创造了一个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

他从父亲的言传身教中自会受到春风化雨般的滋润和熏陶。

C.梁启超在写给儿女的信中常常提到讨人喜欢的小儿子,以至于哥哥、姊姊们责怪父亲不关心出国的子女,但是,梁启超没有作回应。

 

D.梁思礼历时几十年将远程运载火箭研制成功,使中国成为了世界上的航天大国。

同时,因贡献突出,被评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成为梁氏一门三院士中的一位。

5.结合全文,请简要分析梁思礼具有哪些精神品质?

(4分)      

6.每当我们追念起梁启超继而谈到“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时,心中总是为梁启超对儿女的成功教育而叹服。

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借给你的温柔

江文胜

这天晚上,天下大雪,出奇的冷。

养猪专业户王老汉蜷缩在家里的火盆前,他不敢出门。

    忽然,狗叫。

王老汉极不情愿地打开屋门,一股刺骨的寒风迎面刮来,他打了一个激灵。

王老汉哆哆嗦嗦地来到院子里,没见到任何人,可狗还在叫。

院子左边的一排房屋,是猪圈。

他逐一查看猪圈,仔细地数,总共60头猪连毛发都没少一根。

猪没被盗,狗为啥叫呢?

肯定有情况,不然,通人性的狗是不会无缘无故地瞎叫的。

果然,王老汉在那排距自己的住房最远的饲料库发现了“敌情”:

喂猪的苕片饲料少了一袋!

王老汉立马来了精神,他赶紧回到屋里,拉上三十岁出头的儿子金华出来寻找。

原来下了雪,现在雪停了,院子里从院门到饲料库、从饲料库到院门各有两行脚印,清晰可辨。

金华说:

“咱们跟着脚印去追那偷饲料的人!

”王老汉说:

“这是一个人的脚印,咱俩去追,可以对付,铁证如山,看他如何狡辩。

父子俩一前一后顺着脚印一口气追到了蜡子山矿区宿舍。

脚印通到一间砖房的门前没了,别的砖房都熄了灯,只有这间房没有熄灯。

真是胆大包天啊!

做了贼还敢亮着灯?

王老汉这样想。

窗是玻璃窗,玻璃上结满了冰花。

左下角的一块玻璃没了,糊上了报纸。

王老汉用舌头舔湿了窗户纸,用手指轻轻一捅,报纸上便出现了一个小孔:

一个黑黑的瘦瘦的中年汉子,坐在屋里的矮凳上,他的头上还冒着热气。

啊!

那袋装有红苕片的大编织袋赫然放在他的面前。

床沿坐着一个双手笼在袖头里的老头,床头的被子下露出一个小脑袋,一个中年妇女站在这个黑汉子的对面。

  王老汉父子猫着腰蹲在窗户外,大气不敢出,倾听着屋里的动静。

  “粮,借来了。

这就是,红苕片,100斤。

你还愣着干啥?

还不快去熬苕片汤!

”汉子的声音。

  “妈,快熬,我饿坏了,我要吃苕片汤。

”小孩的声音。

  “亚龙,这粮是咋借来的?

”老人的声音。

  “爹,我事先写好了借条,借条压在袋子下。

”汉子的声音。

   王老汉一愣,心想,我怎么没注意到那借条!

真的有?

   “这不是偷吗?

自打你从娘胎里出来,我是怎么指教你的?

做人要本分!

还好,留下了借条,人要凭良心。

但借粮容易还粮难哪!

矿上不开工资,啥时候能还上?

”老人的声音。

   “爹,这个我想过。

车到山前必有路,活人不能让尿憋死,我还有一双手。

到春天,矿上如果还不能开支,我就到农村去帮工。

听说王老汉厚道,日子也过得殷实,不然我干吗要借他的。

我想去他那里,帮他干活,用工钱抵粮钱……”汉子的声音。

   “快走!

”王老汉在心里喊。

他拉起儿子往家里赶。

进了院子,王老汉急奔饲料库,果然发现了那张借条:

   家里无米下锅。

借一袋红苕干片。

春天还。

蜡子山矿区吴亚龙,此据。

                                                                            某某年某月某日

   上面还有一个用墨水作印泥盖的“吴亚龙”的私章。

   太阳从蜡子山上露出头来。

吴亚龙推开屋门,见门口堆了一些东西:

一袋大米、一袋面粉、一大块猪肉、几条鲜鱼和一袋冻豆腐……吴亚龙像见到了天外来物似的翻来覆去地找,竟找不出一张哪怕是手指宽的字条…… 

7.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以“借给你的温暖”为题,揭示了文章的主题,表现了淳朴的人性美。

B.小说运用了外貌、神态、动作、心理、对话、细节等描写手法,生动形象地刻画了王老汉和吴亚龙的形象。

C.这篇小说讲了一个感恩的故事,他把人物放在大饥饿的时代,用简洁的文字给人物设置了一个道德困境。

D.小说的结尾照应了题目,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而且,使得王老汉“诚信”的形象更为突出。

8.小说中两处写到“雪”,分别有何作用?

请结合文本简析。

(5分) 

9.小说中王老汉和吴亚龙,哪一位是主人公?

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周起字万卿,淄州邹平人。

生而丰下,父意异之,曰:

“此儿必起吾门。

”因名起。

幼敏慧如成人。

意知卫州,坐事削官,起才十三,诣京师讼父冤,父乃得复故官。

举进士,授将作监丞。

擢著作佐郎,累迁户部度支判官。

真宗北征,领随军粮草事,寻为东京留守判官,判登闻鼓院。

以右正言知制诰,权判吏部流内铨。

封泰山,摄御史中丞,所过得采访官吏能否及民利病以闻。

东封还,近臣率颂功德,起独以居安为戒。

初置纠察刑狱司,因命起,起乃请诸已决而事有所枉及官吏非理榜掠者,并听受诉,从之。

擢枢密直学士、权知开封府。

起听断明审,举无留事。

真宗尝临幸问劳,起请曰:

“陛下昔龙潜于此,请避正寝,居西庑。

”诏从之,名其堂曰继照。

起尝奏事殿中,适仁宗始生,帝曰:

“卿知朕喜乎?

宜贺我有子矣。

”即入禁中,怀金钱出,探以赐起。

从祀汾阴,权知河中府,徙永兴、天雄军,所至有风烈,数赐书褒谕。

拜给事中,进礼部侍郎。

起素善寇准,尝与寇准过同列曹玮家饮酒,既而客多引去者,独起与寇准尽醉,夜漏上乃归。

明日入见,引咎伏谢,真宗笑曰:

“天下无事,大臣相与饮酒,何过之有?

”准且贬,起亦罢为户部郎中,又降太常少卿。

后复为礼部侍郎,以疾请知颖州,徙陈州。

卒,赠礼部尚书,谥安惠。

起性周密,凡奏事及答禁中语,随辄焚草,故其言,外人无知者。

家藏书至万余卷。

起能书。

弟超,亦能书,集古今人书并所更体法,为《书苑》十卷。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四十七》)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生而丰下,父意异之           认为……奇特    

B.摄御史中丞                   代理

C.擢枢密直学士、权知开封府     暂且            

D.起素善寇准                   好好地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庙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真宗、仁宗。

B.泰山封禅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是帝王受命于天的典礼,目的是巩固皇权,粉饰太平。

C.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学校、科举等,长官为礼部尚书。

D.我国古代以铜壶滴漏计算时间,夜漏就是深夜时分。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周起关注民生,思虑长远。

他把采访官吏能力大小及百姓疾苦报知朝廷;东封还朝后,皇上近臣都歌功颂德,唯有周起认为应该居安思危。

B.周起善于断案,明辨是非。

担任纠察刑狱司官员时,周起倾听了那些已经判决但事实确有冤情,以及官吏胡乱拷打的犯人的申诉,受到皇上慰劳。

C.周起交好寇准,受到牵连。

他一向与寇准关系好,曾到寇准家喝酒,尽醉方归;寇准将要被贬官,周起也被连续降职。

D.周起为人谨慎,做事周密。

凡是上奏事情以及书面应答宫中的文书,周起随后就烧掉草稿,他的言语看法,外人没有知晓的。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意知卫州,坐事削官,起才十三,诣京师讼父冤,父乃得复故官。

(2)从祀汾阴,权知河中府,徙永兴、天雄军,所至有风烈,数赐书褒谕。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西江月①

【宋】苏轼

照野弥弥②浅浪,横空隐隐层霄③。

障泥④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⑤。

解鞍欹枕绿扬桥,杜宇一声春晓。

【注】①此词为苏轼被贬黄州作。

其春夜行蕲水边,过酒家,饮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枕臂醉卧少休。

拂晓,见乱山攒拥,流水淙淙,宛如仙境,书此词于桥柱上。

②弥弥:

水波翻动的样子。

③层霄:

弥漫的云气。

④障泥:

马鞯,垂于马两侧以挡泥土。

⑤琼瑶:

美玉。

这里形容月亮在水中的倒影。

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写词人频临溪流,从马上下来,等不及卸下马鞯,即欲眠于芳草。

既侧面描绘出月下溪景之美,又表现了词人的喜悦心情。

B.“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一句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琼瑶,本是美玉,这里代指月色,水月交辉,有如晶莹剔透的珠玉。

此句传神地写出水月之静美。

C.“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一句用“解鞍欹枕”这个特写镜头表现出词人的随意豁达,而“杜鹃春晓”写出空山春晨的喧闹和生机。

D.本词写作者爱惜一溪风月,不让马踏碎溪月,解鞍酣眠直至春晓,描写了一个醉心自然、随性洒脱、乐观豁达的诗人形象。

15.请从表达手法的角度简要赏析“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两句的妙处。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

(1)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神游故国后,用“             ,          ”来书写自己多愁善感而顿觉年华逝去的感叹。

(2)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认为上天要让一个人担负重大使命,一定会让这个人经历种种艰难困苦,最终“              ,                    。

(3)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封狼居胥”,但是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                     ”。

 

第Ⅱ卷 表达题(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从历史上看,人类社会每一个新时代的开启,似乎都与技术变革息息相关。

如今,正是新的技术革命爆发的前夜。

②他心高气傲,目空一切,总喜欢妄自菲薄别人,结果可想而知,没有人愿意跟他打交道,他成了大海里的一叶孤舟。

③在义工联盟中,他不仅是发起人、带头者,更是义工精神的实践者、坚守者,时时处处都处心积虑,亲力亲为。

④82岁高龄的袁隆平面对辉煌没有任何改变,他依然风尘仆仆地骑着摩托车去实验田,依然从北到南查看育种基地。

⑤莫言小说最先征服你的并不是故事和人物,而是语言。

那一个个平淡的文字背后深藏着穿云裂石的哀痛和精彩斑斓的怜爱。

⑥自2015年6月起,经过三个月的改造,仁和花园焕然一新。

如今,小区活动广场内篮球场、健身器材、桌椅等一应俱全。

A.①④⑥    B.②③⑥      C.①④⑤  D.③⑤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峰会期间新闻中心共接待大约来自近70个国家中外媒体记者共1.8万人次,并成功举办12场新闻发布会。

B.在里约残奥会上,中国残奥代表团共获107枚金牌、81枚银牌和51枚铜牌,239块奖牌的骄人成绩连续第四次占据金牌榜与奖牌榜双第一。

C.根据国家统计局9月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8月份CPI(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1.3%,创下今年以来新低。

D.日前,北京市公布了《北京市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

至此,全国已出台户籍制度改革方案的省份达到30个。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爱因斯坦的左脑特别发达,__①__他总是使用左脑。

他分析自然现象的能力和形成观念的能力非常卓越。

__②__有趣的是,他__③__用语言__④__用非语言(比如图形)进行思考的,__⑤__是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