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赏析01.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221569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5.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诗歌赏析0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古代诗歌赏析0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古代诗歌赏析0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古代诗歌赏析0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古代诗歌赏析0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古代诗歌赏析0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古代诗歌赏析0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古代诗歌赏析0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古代诗歌赏析0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古代诗歌赏析0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古代诗歌赏析0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古代诗歌赏析0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古代诗歌赏析0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古代诗歌赏析0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古代诗歌赏析0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古代诗歌赏析0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古代诗歌赏析0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代诗歌赏析01.docx

《古代诗歌赏析0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诗歌赏析01.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古代诗歌赏析01.docx

古代诗歌赏析01

(一)古代诗歌赏析

1.对王之涣《凉州词》一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A、前两句描绘了塞外荒凉寒冷壮阔的景象。

B、第三句透露出征人久戍思家的哀怨。

C、第四句一语双关,显得委婉含蓄深刻。

D、全诗描写了远征将士慷慨激昂的气概。

2.对李贺的《马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

        大漠沙如雪,燕只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A、第一句写大漠万里,沙海如雪,一弯明月照在连绵的燕山上。

B、三四句是说什么时候才披上威武的鞍具,驰骋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

C、此诗借马抒发了诗人渴望跃马扬鞭、纵横疆场、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

D、此诗写景与抒情结合,同时运用了比兴的手法,使情感的抒发更为痛快淋漓。

3.对贺知章《回乡偶书》一诗表现手法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A、以平淡为表,浓情深意蕴藏其中。

B、以比兴开头,生发出无限感慨。

C、以景见情,触景生情,情景交融。

D、以哀写乐,妙用反衬,其味更浓。

下面一段话中四个空白处应填人的诗句分别是(     )

在盛唐的诗歌中,有一类通常被统称为“边塞诗”。

这些诗作内容丰富多彩,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盛唐边塞画卷。

这里有  ⑴  的雄奇景观,有“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丢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壮阔雪原,有  ⑵  的风雪酷寒;这里有  ⑶  的慷慨悲壮,有  ⑷  的惆怅无奈,有“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燕歌行》)的极度愤慨……

A.“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

B.“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马去疾如鸟”(岑参《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

C、“剑河风急雪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E.“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F.“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4.对杜甫《咏怀古迹.群山万壑赴荆门》一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明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A、首联一“赴”字,赋予“群山万壑”以火热的情感,写出了它们对昭君村争往凭吊之意。

   B、颔联通过“朔漠”、“青冢”、“黄昏”等词,极为浓重地渲染了悲剧气氛。

   C、颔联中“省识”即不识。

“省识”与“空归”谴责了汉元帝按图召幸的昏聩荒唐。

   D、尾联“怨恨”一词,在咏叹昭君际遇的同时寄寓了自己不为朝廷所用、长期漂泊的怨恨。

5.对王维《汉江临眺》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A、诗以严整的对偶句开头,高瞻远瞩,气势磅礴,展示了江汉流域的广阔。

B、颔联紧扣题目中的“眺”字,写远望之景,给人以旷远迷蒙之感。

C、颈联诗人故意用动与静的错觉,进一步渲染了磅礴的水势。

D、尾联在赞美襄阳风景的同时,也流露出诗人要纵情山水、放荡形骸之意。

6.选出对下面这两首诗的思想意义和艺术技巧的分析,恰当的一项:

  (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1)   李诗写明月亦有情有知,这是人格化的表现手法,表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

(2)   元诗中“垂死病中惊坐起”是传神之笔,通过细节表露了对朋友的深情。

(3)   李诗以乐景写哀情,融情入景;元诗以哀景写哀情,情景交融。

(4)   李诗明朗,深沉中有元奋,悲痛中富希冀。

元诗灰暗,感情愁苦和压抑。

(5)   两首诗的情感基调是相同的,于昏暗中见悲凉,惨淡中见愁思。

(6)   元诗语言炽热,情深意浓。

李诗语言平实,内蕴浅露。

A、(1)(2)(4) B、(2)(4)(6) C、(3)(4)(6)D、(4)(5)(6)

7.对贾岛《寻隐者不遇》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A、这首诗通过与童子的对话,把隐士那种与世隔绝,甘与大自然为伍,来去不定,自得其乐的采药生活以及广阔而幽深的山中环境作了生动的描绘。

   B、采用问答形式,写出“我”、“童子”、“隐者”三个人物及其相互关系;又通过环境对比。

显示出隐者超尘拔俗、洁身自好的品格和情操。

   C、一问之后并未罢休,继之以二问三问,其言甚繁,但其笔甚简,以简笔写繁情,逐层深入,有起有伏,写出了“我”希望——失望——希望——怅惘的心理活动。

   D、此诗色彩鲜明,浓淡相宜。

既有郁郁青松,又有悠悠白云。

苍松赞其风骨,白云显其高远,衬托出这位隐者是一个洁身自好,远离尘世的高士。

8.对张祜《宫词二首(其一)》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A.“故国”即故园,故乡,“何满子”即唐教坊名,其词曲皆凄惋怨恨。

      B.诗的前半首从空间和时间上高度概括了宫女幽闭在深宫中的愁怨。

      C.诗的后半首以一声悲歌,双泪齐落的事实,直抒宫女蓄积已久的怨情。

      D.此诗句句都用了数字,虽能把事情和情感表达得更清晰有力,但也有呆板枯燥之

于易水送人一绝

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1、此诗用了什么典故?

借此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

答:

2、此诗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试作简要分析。

答:

回乡偶书二首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1、赏析“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两句的妙处。

答:

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的妙处。

答: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赏析名句“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答:

离思(其四)

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注:

《云溪友议》云:

“元稹初娶京兆韦氏,字蕙丛,官未达而若贫……韦蕙丛逝,不胜其悲,为诗悼之曰……‘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1、赏析名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答: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元好问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1、赏析名句“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答:

渭城曲(又作《送元二使安西》、《阳关曲》、《阳关三迭》)

王维

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洒,西出阳关无故人。

1、赏析名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答: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扬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赏析名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答:

阅读王之涣的《凉州词 》,完成后面的题目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注释]

(1)此句化用乐府《横吹曲辞·折杨柳歌辞》“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

蹀坐吹长笛,愁杀行客儿”的诗意。

(1)首句写诗人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

这一句的观察顺序是由远及近;使画面具有动感的关键词是   上   ;第二句写塞上“孤城”及环境。

从表现“孤城”的角度看,这一句运用了 反衬     的修辞手法。

(2)这首诗如一幅画卷。

如果说“孤城”是“画卷”的主体部分,那么首句与“孤城”是什么关系?

答:

首句是“孤城”的背景画面。

              

(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意境。

答:

意境雄阔,悲壮苍凉,表现了盛唐诗人广阔的胸襟。

  

中学语文专题训练八:

文言文阅读2

2004年04月26日16:

05:

02 网易教育 

考点精析:

新大纲提出了“要感受作品中的形象,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的要求,各地中考逐渐将文学作品的赏析,尤其是诗词的赏析列入了考试内容。

这种考查方式,改变了以往单单注重积累而忽视赏析的观点,不仅考查了诗词的理解,而且对诗词的诵读也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

同时,也是与高考衔接的需要。

文学作品鉴赏是一项综合性很强、能力层次较高的创造性活动,目前,诗词鉴赏教学可说是语文教学的弱项及中考复习的盲点。

复习时,要从以下几方面注意鉴赏题考点的设置:

1、对诗词内容的理解:

⑴对中心思想的理解;⑵对所抒感情的理解;⑶对抒情主体形象的理解;⑷对象征意义的理解。

2.对所用表现手法及其作用的理解。

3.对诗词语言的理解:

⑴对关键词语的理解;⑵对关键语句的理解。

4.对诗词意境的理解。

题型一般为选择、填空、简答三个类型,有些是鼓励学生创新的开放性试题。

解题思路与技巧:

1.从作家、作品的相关背景资料人手,把握作品的旨趣、作者的情感倾向、诗句的原意。

2.从作家风格(豪放、婉约等)和语言特征(如简约、含蓄等)去领悟诗句的含义及表达的情感。

3.从关键词语着手,如抓住诗词中关键的动词的用法、含义及作用去赏析。

4.从关键句(如主旨句、哲理句、情感句)着手,分析概括、推理解答。

5.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着手,品味语言、想象意境。

6.从诗词的具体内容的全面理解着手,把握各类(送别、咏物、爱国等)诗词的思想内容。

对于主观性试题的解答,还应注意文字表述应简洁、明了,切中要害。

精典例题:

例①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完成1-3题。

城阙辅三春,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1.诵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D.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2.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

B.第一句点出了送别的地点,第二句则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

C.颔联是说,诗人要跟朋友分手,去外地做官,

D.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劝慰杜少府,不要在临别之时像儿女一般哭鼻子、抹眼泪。

3、这首涛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句子,请说说它好在哪里。

解析:

这三道题比较全面地考查了对古诗的赏析,突出了文学鉴赏能力的重要性。

第1题考查诗歌的诵读,第2题考查对常识、内容和情感的把握,第3题考查对名句妙处的品味,是一道开放题。

答案:

1.B(“离别”和“宦游”分别各是一个词语,不能分开。

)2.C(错在对诗句内容的曲解。

)3.自古以来,写离别的诗大多情感悲伤、基调低沉,而王勃的这两句写得昂扬乐观,能给朋友以安慰和鼓励,对待离别态度很积极。

(供参考,意思对即可)

例②读苏轼的《浣溪沙》,完成1—3题。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词的上阕描写了“兰芽浸溪”、“沙路无泥”、“暮雨规啼”三幅画面。

请你展开想象,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一下其中的一呻鬲图画。

2.词的下阕由写景转入抒怀,请结合全词内容,试从句意、哲理、作者情感等方面的一点,谈谈你的理解。

3.从所积累的古诗曲的名句中(课内外不限),找出与“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一句句意相反的来,写在下面。

解析:

这道题以主观题的形式考查古诗词的赏析,难度有些大。

第l题要求展开想象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一幅画面,要注意描述与翻泽的区别,描述更自由,发挥空间大,但要求形象、生动,富有文采。

示例:

“兰芽浸溪”,三月间,山下的兰草刚冒出短短的嫩芽儿,芽儿浸在兰溪里,显得生机盎然,充满活力。

第2题要求谈淡句意、哲理、作者情感等方面中的一点,如句意,就是下阕的翻译,与第1题不同,解答略;如哲理,即人可以青春长在,不必为光阴流逝、人生衰老而叹息;如作者的情感,则要考虑词的写作背景:

作者当时正是政治上失意处于逆境之中,本词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豁达的胸襟。

第3题考查积累和拓展的能力。

示例: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其他诗词曲中的句子,只要符合题意即可)

巩固练习:

1、读《西江月》,回答问题: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⑴关于这首词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的作者是唐代的辛弃疾。

B.“西江月”是词的题目。

C.“惊”和“鸣”不是分别写“鹊”和“蝉”,而是说“鹊”“蝉”“惊”“鸣”。

D.“见”,读jian,见到的意思。

⑵词中以“”写乌云密布,这样写的好处是增加画面的美感。

⑶从全词看,是生机勃勃的农村风光和令人喜悦的,唤起了词人辛弃疾的愉快心境。

2、读《题破山寺后禅院》,回答问题: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⑴诵读诗歌应注意节奏。

请为这首诗的颔联用“/”划出停顿。

⑵“曲径通幽处”,有的版本作“竹径通幽处”。

你觉得“曲径”和“竹径”哪个更好?

为什么?

⑶这是一首五言律诗。

律诗分为四联。

你最喜欢本诗中的哪一联?

说说理由。

3、读《次北固山下》,完成练习: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⑴对这首诗语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题目中的“次”,本是“停驻”之义,这里指“停宿”在北固山下的旅店之内。

B.首联中的“客路”指的是诗人要去的路,“青山”指的就是题目中的“北固山”。

C.颔联中的“两岸阔”的“阔”是表现潮平之后的景象,随着春潮的起涨,放眼远望,江面似与岸平,舟中人的视野也因此而开阔。

D.颈联透露出诗人是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的。

此联表现了在江上行舟即将天亮时的情景。

⑵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以对偶句开头,既显工丽,又觉跳脱。

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那种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

B.第二联的“风正一帆悬”写得尤为精彩。

诗正是通过这一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大江泛舟、波平浪静等大景。

C.第三联写得妙绝。

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显露春意。

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比喜悦之情,令人想象到诗人已被江南的美景所陶醉了。

D.尾联写诗人正放舟于绿水之上,正向着青山之外的客路进发,看到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想托雁儿捎信给在洛阳的家人,诉说自己内心深深的乡愁。

4、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完成练习: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⑴本词有一段词前小序,其作用是。

文中说的“子由”是词人的,其名为       ,他和苏轼、      共称文坛“三苏”。

⑵全词以问句开篇,上片问    ,下片问    ,归根到底是在问。

⑶“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代用李白《把酒问月》诗句。

⑷词的上阙,写词人“”的想像,词中描绘了一个        的境界,表现了对的追求。

词的下阙写“无眠”时对的探求,全是词人内心的,从表达方式看主要是。

⑸写出词中富有哲理的一句:

“”。

⑹下面几句话,朗读时停顿不正确的一句是(  )

A.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B.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C.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D.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⑺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词人神游月宫的幻想是因在人间感到寂寞而产生的,而这寂寞感又跟中秋之夜不能跟亲人团聚有关。

B.“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转”、“低”表示夜已深,而词人无眠,故小序说“欢饮达旦”。

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较“隔千里兮共明月”的客观描述更具情思,前者是“有我之境”,后者是“无我之境”。

D.“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反映了作者因政治上失意而不满现实,想逃避现实,又不能决绝的心理。

5、对《凉州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A.首句“远”“上”二字,描绘出了黄河滚滚滔滔流向天际的雄伟景象,意境辽阔;第二句中,一个“孤”字,不但写出了高山环抱中的城堡处境的荒僻,也抒发了戍边士卒孤独寂寞的情怀。

B.第三句中,“羌笛”是古代羌族的一种乐器,“怨杨柳”是指吹奏名叫《折杨柳》的哀怨的乐曲;第四句中,“春风不度玉门关”明写了边塞的荒凉凄寒,暗写了统治者对戍边士卒的漠不关心。

C、诗的前两句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将黄河、白云、高山等景物巧妙地组合成一幅壮阔的图画;后两句运用对比映衬直抒胸臆,表达了对戍边士卒的同情。

D、这首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创造了一种悲壮苍凉而又韵味深远的意境。

6、读《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回答问题: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⑴对这首诗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太清”指天,“混”字写出水天相接的景色。

B.“济”即“渡”,“欲济”句是说湖大浪高欲渡不能。

C.“端居”即闲居,“圣明”指太平盛世。

D.最后两句中借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古语。

⑵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前四句写景,扣“望洞庭湖”之题,后四句抒情,表“赠张丞相”之意。

B.二联是描写洞庭湖的名句。

上句以“气蒸”显浩阔,下句以“波撼”显气势。

C、三、四联以欲渡无舟、欲钓不能抒发了有心出世却无人赏识的忧愤不平之意。

D.这首诗意在表达希望能得到张九龄引荐,但在语言运用上却十分委婉含蓄。

7、对《送元二使安西》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渭城朝雨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A.诗的一、二句点明送别的地点、时间和环境。

泡是润湿的意思。

B.“西出阳关无故人”,婉转地表达了对友人别后无人相伴、寂寞孤独生活的牵挂。

C.这首诗先抒情,后写景,情景交融,情真意切。

D.《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们胃城曲》都是送别诗,但前者襟怀开阔,后者感情较忧郁。

8、读《天净沙·秋思》,回答问题: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⑴这首小令的作者是     ,号     ,元代戏曲作家、散文家。

与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这首小令是元散曲中描写自然景物的不朽之作,被誉为“”,为历代所传诵。

⑵点明季节的词是,点明具体时间的词是。

⑶文中共写了十种事物,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人的之情。

⑷一词是全文的主旨所在。

⑸写出游子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9、对《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A.这首词分为上下两阕。

上阕为前九句,下阕为最后一句。

B.全词共62字,描写了看剑、闻角、分炙、奏乐、点兵、杀敌等军中生活情景。

C.全词共62字,还展现出醉态、梦境、往事、理想和现实等多层境界。

D.最后一句是点睛之笔,作者为现实而悲叹,对人生而感叹。

10、品王维的《汉江临眺》,完成问题。

汉江临眺(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⑴“诗中有画”是王维诗的主要特点,请就“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两句作点品析。

⑵比较本诗和他的另一首《使至塞上》,说一说两诗的感情基调有何不同?

1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衣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A.“明月”、“清风”点染了夏夜美景,“惊鹊”、“鸣蝉”以动衬静,表现出夏夜情趣。

B.“稻花香里”两句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写,着力表现诗人陶醉在累累硕果的欢乐之中。

C.“七八个星”两句是说几颗明星闪烁在天边,点点疏雨洒落在山前,语言清新形象。

D.这首词形象地描绘了农村夏夜的幽美景色,反映了诗人面对丰收在望情景的喜悦之情。

12.欣赏陶渊明的《饮酒》并答题。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①写诗人悠闲自得生活的一句诗是:

②表现这首诗思想内容的一个词是:

13.选出对下列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  )

A.“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山水的活泼多情。

B.“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先写近景,再写远景,对仗工整。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写了春风吹来后塞外梨花在雪中盛开的景象。

D.“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通过“争渡,争渡”的反复,表现了主人公快速划桨的急切神态。

14.对下列两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秋词(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A、《秋词》的作者刘禹锡是唐代人,《秋思》的作者马致远是元代人。

B、“我言秋日胜春朝”的大致意思是:

我认为秋天的景致胜过明艳美丽、万物更新的春景。

C、《秋词》中“排云上”的鹤矫健凌厉、奋发有为,这一形象冲破了秋天的肃杀之气;《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等形象,则写尽了秋天的肃杀之气。

D、这两首诗同是咏秋之作,所写之景虽不同,但均没有摆脱"悲秋"的情调。

读完后,使人悲情顿生。

15.读下面的诗,请简要说说作者是怎样通过写景来表达内心世界的。

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6.对夏完淳的诗《别云间》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