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抓养成教育 确保学生健康成长.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222279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狠抓养成教育 确保学生健康成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狠抓养成教育 确保学生健康成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狠抓养成教育 确保学生健康成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狠抓养成教育 确保学生健康成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狠抓养成教育 确保学生健康成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狠抓养成教育 确保学生健康成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狠抓养成教育 确保学生健康成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狠抓养成教育 确保学生健康成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狠抓养成教育 确保学生健康成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狠抓养成教育 确保学生健康成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狠抓养成教育 确保学生健康成长.docx

《狠抓养成教育 确保学生健康成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狠抓养成教育 确保学生健康成长.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狠抓养成教育 确保学生健康成长.docx

狠抓养成教育确保学生健康成长

狠抓养成教育 确保学生健康成长

彭新建

各位家长:

大家好!

我和大家交流的题目是《狠抓养成教育,确保学生健康成长》,我将从四个方面和大家进行一些探讨:

一是什么是养成教育;二是为什么要进行养成教育;三是养成教育的内容有哪些;四是开展养成教育,家长怎么做。

一、什么是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它的目的是通过有效的培养和训练,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克服不良行为,使学生能养成优良的道德品质,学会做人。

事实上,在中华民族的教育传统中,从来就十分关心学生的养成教育。

在古代,有所谓“蒙养”和“养正”教育。

“蒙养”,又称“童蒙”,主要指对儿童的启蒙教育,它的内容,一方面是“识字”,另一方面是通过对知识的学习,启迪儿童的道德观念,养成儿童的道德习惯。

二、为什么要进行养成教育

我们先从一个故事说起。

有这样一个故事:

车上有一老一少两位女同胞在抢座位,少女得胜,老者不服,连连质问:

你家有没有老人呢,你会不会老啊,一点教养都没有。

少女倒不脸红,不慌不忙反唇相讥:

老了在家呆着,别到外面碍事。

众人聆听无语。

一位略胖但无表情的售票员安坐不动,不去劝解,只评价一句:

中国人的素质就这么差。

这时,汽车突然点不上火,走不了了,前面司机传来一嗓子“赶紧推车”,售票员便招呼大家下去。

有座的怕丢了座自然不动,没座的怕占不着好位置也不积极,售票员便边推边嚷开了:

现在人的素质怎么这样,不推谁都别想走。

一位知识分子模样的乘客心有不服,跟人嘀咕:

这帮人出车前也不知道检查一下车况,刚跑几步就动弹不了,耽误别人时间,也太没职业道德了。

车终于走了,大伙总算歇了口气,不料那售票员又开始抱怨了:

这破车三天两头出毛病,也不知怎么造出来的,瞧这工人的素质。

到底谁的素质差?

为什么素质差?

动一动嘴皮子是容易的,抱怨是容易的,如果一个民族不是积极建设,而是不停抱怨,其危害相当大。

试想,如果我们都养成了在车上主动给老人让座,遇到困难,齐心协力,共同克服,对工作认真负责,多为他人着想的良好品质、良好习惯,还会有这样多的抱怨吗?

首先,狠抓养成教育,有利于孩子成人。

俄罗斯教育家、被誉为“俄国教师的教师”、国际公认的自古以来世界上最杰出的20位教育家之一的乌申斯基有句名言:

“良好的习惯是人在某种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享受着它的利息。

”这句话道出了良好道德习惯对于人的重要性。

完美的人格是建立在良好的行为习惯基础上的。

不可否认,如今,一些学生行为失范,特别是由于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大多存在“六小”问题(关鸿羽教授2004年8月3日在“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专题报告会上曾概括独生子女的“六小”问题):

“小霸王”、“小懒虫”、“小馋猫”、“小犟牛”、“小磨蹭”、“小马虎”。

不少学生学习成绩不错,但起码的做人规矩却不懂,更严重的是,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歧途。

比如,2003年11月9日,北京某私立中学学生小军,因母亲管教过于严厉,将生母杀死;2002年4月6日,甘肃景泰县春雨中学“尖子生”齐刚不仅杀死了母亲,还准备把父亲也杀死……原因可能错综复杂,但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我们当前的养成教育没有落实在实处,没在落在根本上,没有落在早期行为习惯的养成上。

因此,狠抓学生的养成教育,是学生成人成才的根本保证。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就认为,人要是各种好习惯都养成了,我们的教育目的就达到了。

如学习上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劳动上有良好的劳动习惯,道德上有良好的道德习惯……那么这个孩子就是一个好孩子。

培养良好习惯不仅是为了让孩子成才,更重要的是让孩子成人,为孩子以后走向社会奠定基础,当孩子养成各种好的习惯后,自然就等着收获成功。

1987年1月,75名诺贝尔奖获得者聚会于巴黎,有人问其中一位获奖者:

“你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你认为最主要的东西?

”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回答是:

“在幼儿园。

”“在幼儿园你学到了什么呢?

”学者又回答道:

“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周围的大自然。

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

”学者的这番话,从根本上说,学的是什么呢?

是学会了生活,学会了做人。

学者的回答说出了最普遍而又最具有教育意义的生活哲理。

一个人,光有远大的志向、刻苦的攻读、钻研的毅力或过人的禀赋,而没有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是不会取得很大成就的。

养成关乎习惯,习惯支配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好习惯的养成,就是好素质的形成,将使他们终身受益;一旦养成了坏习惯,难以矫正,便是不良素质的体现,将会贻误终身。

孩子的成人也就难说。

第二、加强养成教育,是教师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

去年秋季学期,一位家长曾经给学校写了一封信。

信中有这样两句话:

学校就是教学生读书的,开展什么养成教育,纯粹是耽误学生的时间。

幸好没有加上一句“简直是误人子弟”。

学校真的是无事找事,不清楚自己当做什么,不当做什么?

并不是这样。

1994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指出,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教师应当履行“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义务。

学校开展养成教育,便是履行教师义务、全面贯彻方针的需要。

我们的学生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而养成教育本身就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和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都有密不可分的联系,良好的行为习惯一旦养成,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可见,加强养成教育,是教师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

叶圣陶先生说过:

“什么是教育?

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

”而“教师工作的最终目的,无非是培养学生具有各种良好的文明习惯,如热爱国家、关心他人的习惯,勤劳操作的习惯,求实研索的习惯等等。

”他还说:

“从小学教师到大学教授,他们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帮助学生养成政治方面、文化科学方面的良好习惯。

”“德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智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

第三、加强养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任务决定的。

小学的根本任务是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劳动技术和身体心理素质,要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存,学会健体”。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实现这一任务的重要条件,当然也就是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同时,加强养成教育也是提高民族素质的需要。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

“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

”一个民族的素质所包含的内容是极其广泛的,但是在评价一个民族的素质时,往往首先是通过这个民族多数人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习惯而获得感性认识的,例如:

日本、韩国、新加坡人的文明礼貌及爱护环境的卫生习惯,德国人守时和办事严谨、负责的习惯等等,因此抓好养成教育对于提高整个民族素质起着重要作用。

三、养成教育的内容有哪些

1981年,教育部发布了《小学生守则》,1994年,又发布了《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2004年,教育部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要求,对《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进行了修订,将《小学生守则》和《中学生守则》合并为《中小学生守则》,对《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内容进行了必要的调整和补充,形成新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

《守则》从小处着眼,对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行为习惯养成提出了基本要求,《规范》从小处着眼,从行为习惯养成入手,提出具体的、操作性较强的要求,《规范》是对《守则》的细化,这便是养成教育的内容。

我们根据学校、学生的实际,将修订后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进一步细化,分家庭和学校两部分拟定了低段(中高段)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综合考核的内容,这也就是我们要进行的养成教育的内容。

现在和大家一起学习。

低段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综合考核(家庭)

1、早晨起床向父母长辈问好,晚上睡觉道晚安。

2、上学时向父母长辈说再见,放学回家向父母长辈主动打招呼。

3、与长辈说话用尊称“您”。

4、吃饭时要请长辈先就座,陪客吃饭要讲文明(即注重餐桌礼仪:

大家起筷时才能动筷;用餐时,尽量不交谈;尊重别人的饮食习惯;给别人敬菜时,用公筷)。

5、家中来客人,要主动打招呼问好,客人走时送到门前并说再见,父母长辈谈话时,不插话。

6、自己的事自己做,自己洗红领巾、手帕,穿衣服,系鞋带等,主动收拾整理好自己的书桌和书包、用具。

7、与邻居小朋友团结相处,做正当游戏,不疯赶打闹,不乱写乱画。

8、观看规定的儿童电视,注意卫生用眼,晚上按时睡觉(保证10小时的睡眠时间)。

9、爱惜粮食和学习、生活用品,节约水电,不比吃穿,少吃零食,不乱花钱。

10、乘车主动购票,不争抢座位,主动给他人让座。

11、听从父母正确教导,不撒娇,不顶嘴,不拉脸,有错就改。

12、遵守交通法规,过马路走人行横道,不乱穿马路,不翻护栏,不在公路、铁路、码头和行走的路上玩耍或追逐打闹。

13、珍爱生命,注意安全,不玩危险的游戏,不玩火,不下河玩水。

防火、防溺水,防触电,防盗,防中毒。

14、到别人家作客,要主动打招呼,谈话、进餐、玩耍要讲文明,不到处疯赶、随意翻动物品。

15、爱护公共设施,不乱涂乱画,讲究公共卫生,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废弃物,拾到东西归还失主或交公。

16、有正义感,遇到坏人坏事主动报告,有警惕性,不轻易让陌生人进入家中。

四、开展养成教育,家长怎么做。

1、提高认识,正确把握孩子的行为习惯现状并客观分析原因。

各位家长一定要站在对孩子将来成人的高度,充分认识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我们来看“人”字的写法,一撇代表思想品德、行为习惯、一捺代表文化知识,无论缺了哪一笔都不行,过去也说,智育差是次品,体育差是废品,德育差是危险品,可见一个人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就要以前面讲到的行为习惯考核的内容为标准,正确把握孩子的行为习惯现状,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还存在差距,并客观分析原因。

我认为,现在很多孩子之所以有这样和那样的不良习惯和不良行为,其实责任不在孩子,一些家庭存在重养轻教、重智轻德、重身轻心的偏差,尤其忽略养成教育。

有一则资料显示,从对100名未成年人家长的抽样调查看,67%的家长首选子女“成龙”“成凤”,而选择“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的比例只有33%。

这就使得孩子在品行上出了问题。

特别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一些有着各种坏习惯或不良行为的孩子不一定学习成绩都不好,于是就凭这一点,他们甚至成为家长眼里的好孩子、好学生。

这是一种非常可怕的观念。

我们准确地认识了孩子的行为习惯现状,并勇于承担起了导致孩子行为习惯差的责任,将会改变我们采取教育、帮助的方式、方法。

2、从点滴入手,力抓养成教育。

古人说: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求孩子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各位家长必须真正认识到孩子教育无小事,要从孩子身边最常见、最生动、最具体的实例要求起,发现点滴,及时进行教育。

我们发现,许多中高年级学生背《规范》、《守则》倒背如流,却随地吐痰、随手扔纸屑,许多孩子节假日走向街头巷尾,学雷锋做好事,回到家里却饭来张口,衣来伸手。

因此,养成教育需要着手于言行举止的小处:

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在楼道里轻声慢步靠右行,见到教师、长辈要主动行礼问好,见到谁的东西掉在地上主动捡起来放好,上学衣帽整齐,佩戴红领巾,放学站路队……这些看似平平常常的小事,其实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尺高台,起于垒土,质的飞跃量的积累,良好的道德素质建立在种种良好的道德习惯之上。

一个人的日常行为看似小事,却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修养和素质。

北京中关村第一小学抓学生的养成教育就是“三学会”教育:

一学说话有礼貌,谈吐得体轻声调;二学走路秩序好,避免拥挤不追跑;三学冲厕讲卫生,便后厕所及时冲。

他们正是从说话、走路、冲厕所这样的小事入手,进行养成教育的训练。

3、抓住关健期,常抓不懈,强化训练。

任何教育都有关键期,抓住了关键期进行养成教育,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错过了这个关键期,再施以养成教育将事倍功半,甚至终身难补。

养成教育的关键期是幼儿阶段和小学阶段,关键之关键是小学业一、二年级,它是建立常规、培养习惯的最关键时期。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如同炼好的铁水,可以铸成各式各样的形状,但是等铁水凉了变成了大铁锁,再想改变形状就难得多了。

如果一年级学生养成了坏习惯再来改造将付出太多的代价。

曾经有一位著名的钢琴教师在收学生时,问第一位孩子:

“你原来学过什么?

”“我什么都不会。

”“好!

你的学费是500元。

”第二位学生说:

“我已经学了一年的钢琴。

”“好!

你的学费是1000元。

”家长不明白,问:

“为什么我的孩子已经有一年的基础了,却要付双倍的学费?

”那位老师很肯定地说:

“是的。

因为我要花双倍的时间来纠正他在那一年中养成的不良习惯和错误动作。

”因此养成教育要抓住关键期,从小抓起,严格要求,强化训练,培养孩子良好的品行和生活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

“习惯在于教师的训练和指导。

”养成教育尤其要重视行为习惯的训练,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由正确认识向良好习惯转化更需要训练,由不良习惯向正确行为转化尤其需要训练。

国外教育也重视行为习惯的训练。

洛克曾说:

“儿童不是用规则教育可以教育好的,规则总是被他们忘掉……只有“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才能形成言行一致,言行统一的高尚品德习惯的养成必须经过实践和锻炼,经过长期的甚至是痛苦的磨炼。

要抓好行为训练,首先要强调持之以恒。

养成一个好习惯非一日之功,孩子年龄小,自制力不强,只有不断的学习训练,才能巩固下来。

比如说要培养孩子仔细认真写作业的习惯,就要天天检查,直至养成习惯后再放手,切不可“一曝十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因为“习惯成自然”是需要时间的。

因此,抓养成教育不是一时一地,而是要天天抓,月月抓,年年抓。

有时甚至还要进行强化训练。

通过强化训练,巩固已形成的良好习惯,改掉不良行为习惯。

其次要严而又严,训练要强调“严”字,有个“狠”劲,不见实效不收兵。

有些家长对学生不良习惯矫正在一次不成,两次仍收效甚微的情况下,孩子一求饶,一掉泪,心就软了。

岂不知矫正一个坏习惯,培养一个好习惯的过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只有经过痛苦的磨炼,才能养成好习惯。

原女排教练袁伟民平时如慈父般“爱”,但训练却有个狠劲,在“继续训练”、“还得练”,队员哭鼻子绝不手软的训练中使中国女排夺得世界杯“三连冠”;“马家军”在马俊仁教练的充满“慈爱”的吼声中脱颖而出一个又一个世界长跑冠军。

因此,家长在培养孩子良好习惯上也要做到“严爱结合”,通过“严”达到“爱”。

4、做到身教与言教相统一。

小学阶段是人的个性、品德开始形成的重要时期,由于学生好奇、好模仿、好问、求知欲强,容易受外界的影响,此时家长的示范作用十分重要。

人们常说:

看,这孩子走路和他父母一个样,可见家长的行为举止都是学生学习的榜样。

孙敬修老前辈曾对家长们说:

“孩子们的眼睛是照像机,脑子是录音机,你们的一言一行都刻在他们的心上,要做好榜样啊!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孩子从小到大,家长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对其性格、品德发展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家长举止言谈文雅大方,子女也会如此,家长举止言谈粗俗不堪,必须会对子女有不良的影响,因此,教育专家说,家长的言行和家庭的氛围就是一本最生动、最真实的教科书。

那么,家长就要以自己的良好形象给孩子树立榜样,使孩子在与家长的交往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我们要求孩子勤奋学习,认真作业,自己就应勤奋工作,注意学习;我们要求孩子讲文明,有礼貌,自己就不能有不文明语言,不能在楼道上吐瓜子壳;要求孩子爱护环境,不随手乱丢杂物,遇到纸屑弯弯腰,我们也应该做到。

当然,我们强调身教的重要性,并不是完全否定言教,一些基本的道德观念、行为习惯、也要我们家长告诉学生,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让孩子有一个明确的概念。

在教育时,还要注意到:

家庭教育内部保持教育的一致性,在家里,很容易出现不一致的情况,爸爸要严管,妈妈要溺爱;父母要严教,爷爷奶奶要娇惯。

这样会使孩子无所适从,有的孩子还学会了钻空子,因此,家庭一定要统一教育思想,家庭成员之间要主动配合,协调一致地抓好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

5、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结合。

家长和学校之间也要经常保持联系,保持一致,家长可以主动到学校去拜访老师,谈谈孩子的学习、思想生活等,要有意识地和学校教育保持一致,向学校正确的教育观念靠拢。

其一,家长要认真做好每学期的两次家庭部分的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综合考核,一是要从严要求,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评分。

我们发现,过去,有些家长在评价时,要求比较低,存在随意给分的现象,有的甚至根本就没有参与评价,完全是让学生自己打分,学生要求严的,评分还比较合理,而那些对自己要求不严的,就出现了行为表现差,而得分极高的怪现象,这极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是要帮助孩子制定改正不足的计划,并督促落实计划,一月改掉一个坏习惯,孩子将不断进步。

其二,家长要全力支持学校、老师的养成教育工作。

我们强调,家长要力抓孩子的养成教育,其实,学校、老师更是如此。

一是要理解教师工作的用心是和大家一样的,是为了学生的成人成才,那么,老师对学生严格要求,或者在必要时进行一些强化训练,就不要横加指责。

今年六一庆祝活动结束后,在集合讲话时,学生讲话的人数特别多,让学生多站了一会儿,训了一会儿话,就有家长写信了,提意见了,说那么大的太阳,我们的孩子怎么受得了,说这不是素质教育的做法。

其实,我们的学生差的就是这种“受苦受累”,经常在全校集会集合时,站不了几分钟,有人晕了,倒了,这就是身体、心理素质太差的缘故,而身体、心理素质本身就是养成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是当学校、教师能过电话、面谈,反映学生存在某方面的不良行为习惯时,或在行为习惯考核评价中得分不高时,家长要理解,要支持,要配合教育。

另外,摘抄了一则资料,与大家共勉:

华东交通大学母亲教育研究所所长王东华在《中国教育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好的家教,可以浓缩为六句话》,一、好父母都是学出来的。

没有天生的成功父母,也没有不需要学习的父母,成功的父母都是不断自我学习提高的结果。

二、好孩子都是教出来的。

三、好习惯都是养出来的。

很多父母将孩子的不好习惯怪罪到学校身上,怪罪到老师身上,怪罪到孩子身上,唯独没有怪罪到自己身上。

其实,孩子身上的多数习惯无论是好习惯,还是坏习惯都是我们做父母的有意无意培养出来的。

就像上海人说上海话吃上海菜,四川人说四川话吃四川菜一样,仿佛生来就不需要培养,而事实并非如此!

父母每时每刻都在教,以致于自己都没有意识到在教,这就是“潜教育”,比“显教育”威力大得多的,更本质的教育。

优秀的孩子是优质教育的结果,问题孩子多是问题家庭的产物。

孩子的问题大多不是孩子自身造成的,而是父母问题的折射,父母常常是孩子问题的最大制造者,同时也是孩子改正错误和缺点的最大障碍者,当务之急的不是教育孩子,而是教育父母,没有父母问题的改变就没有孩子的改变。

没有不想学好的孩子,只有不能学好的孩子;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育的父母;天下无不是的孩子,只有不是的父母。

因此,在骂孩子之前骂自己,在打孩子之前打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彻底改变自己。

四、好成绩都是帮出来的。

五、好沟通都是听出来的。

良好的沟通来源于这样三个步骤:

第一步:

倾听,就是让孩子把话说完,并且听懂孩子话里的真实意思;第二步,理解,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想是不是有道理,结果往往是有道理的;第三步,建议,孩子有道理不一定就能采取正确的行动,因此父母这时应该及时建议。

六、好成就都是化出来的。

智力不是最重要的,比智力更重要的是意志,比意志重要的是品德,比品德重要的是一个人的胸襟和抱负。

意志、品德、胸襟和抱负等这些重要的因素不是通过父母的说教等“显教育”就能产生效果的,而是通过父母的行为即“潜教育”化进孩子的血肉里的。

说得不对的地方,敬请各位家长批评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教育学心理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