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中小学音乐教学现场赛课活动教案集初中高中.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222539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50.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中小学音乐教学现场赛课活动教案集初中高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湖南省中小学音乐教学现场赛课活动教案集初中高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湖南省中小学音乐教学现场赛课活动教案集初中高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湖南省中小学音乐教学现场赛课活动教案集初中高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湖南省中小学音乐教学现场赛课活动教案集初中高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湖南省中小学音乐教学现场赛课活动教案集初中高中.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6页
湖南省中小学音乐教学现场赛课活动教案集初中高中.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6页
湖南省中小学音乐教学现场赛课活动教案集初中高中.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6页
湖南省中小学音乐教学现场赛课活动教案集初中高中.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6页
湖南省中小学音乐教学现场赛课活动教案集初中高中.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6页
湖南省中小学音乐教学现场赛课活动教案集初中高中.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6页
湖南省中小学音乐教学现场赛课活动教案集初中高中.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6页
湖南省中小学音乐教学现场赛课活动教案集初中高中.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6页
湖南省中小学音乐教学现场赛课活动教案集初中高中.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6页
湖南省中小学音乐教学现场赛课活动教案集初中高中.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6页
湖南省中小学音乐教学现场赛课活动教案集初中高中.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6页
湖南省中小学音乐教学现场赛课活动教案集初中高中.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6页
湖南省中小学音乐教学现场赛课活动教案集初中高中.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6页
湖南省中小学音乐教学现场赛课活动教案集初中高中.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6页
湖南省中小学音乐教学现场赛课活动教案集初中高中.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6页
亲,该文档总共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省中小学音乐教学现场赛课活动教案集初中高中.docx

《湖南省中小学音乐教学现场赛课活动教案集初中高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中小学音乐教学现场赛课活动教案集初中高中.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南省中小学音乐教学现场赛课活动教案集初中高中.docx

湖南省中小学音乐教学现场赛课活动教案集初中高中

2012湖南省中小学音乐教学现场赛课活动教案集(初中、高中)

 

《多彩的汉族民歌》教学设计

执教教师:

唐圣君 常德市四中

指导教师:

储玮王斌

教学年级:

八年级

教学内容:

自组内容《多彩的汉族民歌》

教材分析:

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历史长河中,民歌以其丰富多彩的特点散发着无尽的芬芳,在民族音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弘扬民族音乐”是《音乐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中强调的重要内容。

让学生了解、喜爱民歌是我们每个音乐教师的神圣职责。

因此,在八年级下册中我自组了《多彩的汉族民歌》这一教学内容,以汉族民歌为辐射点,让学生在区分汉族民歌特点和体裁的过程中感受、体验中国民歌的魅力。

教学目标:

1.欣赏不同体裁的汉族民歌,能感受山歌、号子、小调的音乐特点,分辨汉族民歌体裁。

2.能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活动,提高民歌鉴赏能力,能进行简单的即兴创编。

 3.认识民歌的独特魅力,激发对祖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设计意图(理念):

八年级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接触过民歌,会唱一些简单的、经典的民歌,但他们更关注流行歌曲,对民歌缺乏主动探究的欲望。

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民歌的主动性,能感受、体验民歌的魅力,设计多种新颖的体验、创造活动如:

师生互动演唱、欣赏听辨、合作表演等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听辨能力和即兴表演能力,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思维处于兴奋状态,在提高学生创造能力的同时使他们逐步感受民歌的美,获得民歌的审美体验和感情升华,从而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亮点:

1.从学生好奇心入手,采用民歌对比欣赏方法,从“民歌”到“民歌的共同特点”,再到“民歌之间的不同特点”,最后落脚到“民歌体裁的分类”,知识点层层递进,轻松突破难点,一步步引发学生对民歌的探究欲望。

2.巧妙地将唱、听、演、编活动穿插其中,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民歌的体验和了解。

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体验不同体裁的汉族民歌,区分汉族民歌的三种体裁。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钢琴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引入民歌

课前播放宋祖英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唱的江苏民歌《茉莉花》。

师:

同学们,刚才听到的这首歌曲大家熟悉吗?

属于哪一类型的歌曲?

(民歌)。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人口最多、分布最广的民族,领略“多彩的汉族民歌”,导入课题。

二、合作探究 赏析民歌

1.答一答:

自主思考,回答问题

设置问题:

什么是民歌?

民歌有哪些特点?

学生发表对民歌的认识,教师再补充总结。

2.听一听:

区别汉族民歌之间不同的音乐特点

1)欣赏湖南常德民歌《打硪歌》、四川民歌《槐花几时开》,江苏民歌《无锡景》,请学生对比分析:

三首汉族民歌音乐特点相同吗?

分析音乐演唱场合。

念《打硪歌》,学习常德方言,边听边打拍子感受三首民歌节奏的不同,用线条将相应的民歌名称、音乐特点连接起来。

      节奏规整          《打硪歌》             婉转优美

  节奏自由         《槐花几十开》          高亢悠扬

 节奏固定              《无锡景》          刚劲有力

2)总结三段民歌的特点,引出民歌的三种体裁。

 3.演一演:

体验汉族民歌三种体裁的演唱形式及音乐特点形成的原因

1)教师演唱河北民歌《茉莉花》,请学生比较两首《茉莉花》的异同,问:

河北民歌《茉莉花》是哪种体裁的民歌?

(小调)同是民歌,音乐为什么各具特色?

同一体裁、同一内容的民歌风格为什么也会不一样?

学生回答后小结:

民歌的风格特点受地理环境、生活习俗、方言特点、文化传统等多方面的影响。

   2)体验喊号子与不喊号子划船的不同感受,组织学生创编《划船号子》,感受劳动号子一领众合的演唱形式和在劳动中所起的组织与指挥作用。

3)让学生模拟山头打招呼,即兴创编歌词表演。

对学生思维中迸发的火花教师及时给予鼓励。

在体验活动中引导学生分析演唱形式、音乐特点形成原因。

三、体验反馈 分辨民歌

听赏三首汉族民歌湖南《沅陵号子》、山东《绣荷包》、青海《站在高山望平川》片段,分辨它们各属汉族民歌的哪种体裁。

四、拓展延伸 畅谈民歌

   师:

民歌是一种永远都不会结束的创作过程,具有永恒的生命力,当今的民歌又有怎样新的发展呢?

师生探讨,总结当今汉族民歌的表现形式与特点。

课后搜集哪些音乐运用了汉族民歌的元素,鼓励学生关注民歌未来的发展。

在《茉莉花》的歌声中结束新课。

教学反思:

 本课在设计之初,课时为45分钟,后因赛课时间更改为35分钟,为确保教学的容量和时量的平衡,故而进行了一些教学上的调整。

为保证短时间内学生能最大程度有所收获,我花费了大量精力研究教学方法,将民歌音乐特点的描述、归类、总结分别用选择、连线、填表轻松解决,既降低了民歌学习的难度,又达到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但由于时间有限,很多汉族民歌都只能欣赏其中的片段,还留有遗憾,将在以后的教学中充实和完善。

在本课中,我将自主探究、层层剖析贯穿整个课堂,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性,采用易学、简单、有趣的体验方法让学生对民歌的不同特点印象深刻,所用的方法就如这堂课的内容一样,朴素、自然,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

课后,很多班主任老师问我:

“究竟用了什么样的魔力,让学生不约而同的在当天的日记中谈到了对音乐课的喜爱”?

我想,这就是音乐老师想办法动脑筋的结果。

若干年后,当学生们还能回忆起当初曾经上过的这堂音乐课,还能情不自禁地唱起其中的民歌,那便是我无限的欣慰和自豪!

让民歌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彩!

 

 

《七彩的管弦》教学设计

执教教师:

陈正明  长沙市明德天心中学

指导教师:

黎晓   长沙市天心区进修学校

教学年级:

七年级

教学内容:

湘版音乐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教材分析:

《七彩的管弦》是湘版音乐教材中的音乐欣赏单元,在七、八年级上、下册中都涉及了相关的管弦乐知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教材七年级上册,单元的内容主要以赏析《卡门序曲》、《图画展览会》、《大进行曲》为主,本节课主要选取了《卡门序曲》、《图画展览会》中的《两个犹太人》作为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现代管弦音乐作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赏析、体验古典管弦作品加深学生对管弦乐的认识,感受管弦乐的音乐魅力。

2.让学生能对管弦音乐感兴趣,愿意探索与其相关的音乐文化知识。

教学设计意图(理念):

在设计这节课之前,我通过学情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管弦乐、古典乐曲不太感兴趣,有近90%的学生是喜欢听流行音乐的,对古典音乐普遍认为听不懂,学习兴趣并不强烈。

针对现在初中生的学情特点去设计这堂西洋管弦乐的入门欣赏课并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是我本节课堂设计追求的最大目标。

我通过从学生喜闻乐见的电影音乐作品切入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复习小学接触过的乐器音色用以过渡到初中的学习阶段,之后通过对三组乐器发声原理的讲解,让学生分辨并将乐器分组,了解管弦乐的概念之后再逐步感受管弦乐的魅力。

教学设计亮点:

本节课在让学生体会管弦乐丰富音色的同时还让学生从管弦乐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力、对场景氛围的塑造力两个方面来让学生更深刻去体会和比较,在欣赏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活动也能帮助学生更好的去体会音乐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了解西洋管弦乐队的分类,引导学生欣赏音乐、获得审美体验,对管弦乐能产生一定兴趣。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设备和音像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激发兴趣

播放电影《猫和老鼠》片断,导入话题。

师:

认真观看下面这段视频,有没有你熟悉的乐器,请举例。

2.复习听辨:

常见乐器音色

 二、学习铺垫

(一)初步了解管弦乐队

1.教师将乐器图片贴在黑板上,将学生分为三个小组,合作讨论将乐器分为三类。

(弦乐组、管乐组、打击乐组)

意图:

通过教师对三组乐器发声原理的讲解,让学生分辨并将乐器分组。

2.听辨乐曲片段,分辨是由哪种乐组演奏的,并说出音色特点。

3.简介什么是管弦乐队

管弦乐队是由弦乐器、管乐器和打击乐器组成的大型器乐合奏乐队。

由于演奏不同体裁的器乐作品以及演出场地、功用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称谓。

例如:

大型管弦乐队称“交响乐队”;而演奏室内乐作品、乐队编制较小的称“室内管弦乐队”等。

4.初步感受管弦乐音响效果等特点

三、作品体验

(一)欣赏乐曲《两个犹太人》

    1.简介《两个犹太人》

《图画展览会》中的一段,是俄国作曲家穆索尔斯基根据好友画展中的图画而创作的作品。

全曲共分为十段,每段乐曲描绘了一个特定的景物。

    2.听赏音乐片段

听赏《两个犹太人》中“富人”、“穷人”片段,让学生进行想象,富人与穷人的样貌、形态。

3.讨论:

“富人”和“穷人”的演奏乐器选择与人物形象是否符合。

4.听赏乐曲。

让学生进行想象,两个犹太人的对话是什么内容。

(二)欣赏管弦乐曲《卡门序曲》

1.听赏主题A

 1)第一遍听赏,让学生感受管弦音乐对场景气氛的塑造力。

2)第二遍听赏,思考是什么乐器组起主要的渲染效果。

(打击乐组)

3)观看视频,参与打击节奏,体验情绪。

2.听赏整曲

 1)简介法国作曲家比才及《卡门序曲》。

《卡门序曲》管弦乐曲是法国作曲家比才于1874年创作的歌剧《卡门》中的前奏曲,是该歌剧中最著名的器乐段落,常单独演奏。

一般的歌剧序曲都是用交响方式缩写或提示歌剧内容,卡门序曲结构简单,仅仅描写了欢乐气氛和剧中人物斗牛士的英勇形象。

2)听赏音乐主题B感受音乐情绪。

      3)听赏音乐主题C感受音乐情绪。

3.简介回旋曲式。

回旋曲式:

A+B+A+C+A+D+A+E+A……

其中的A是多次出现的回旋曲主要主题,B、C、D、E是新材料,专用名词是"插部"。

一首回旋曲至少要有两个插部,分别称作第一、第二插部。

4.完整观看视频。

三、课堂拓展

1.简介音乐家 久石让

     久石让,日本著名作曲家、歌手、钢琴家,以担任电影配乐为主。

特别是宫崎骏导演的作品,从《风之谷》至《悬崖上的金鱼公主》的二十多年间所有长篇动画电影的音乐制作,为宫崎骏作品中不可欠缺的配乐大师。

2.欣赏管弦作品《豆豆龙》

   意图:

从学生喜欢、熟悉的音乐作品入手,加深对管弦乐的感受。

四、课堂小结

    管弦乐队音乐张力强,表现力强,色彩丰富。

今天我们只是初步体验了管弦乐的魅力,管弦乐在你们熟悉的动画、电影中都有经常出现,就在我们身边,不管事现代管弦作品给你的印象深刻还是古典作品,但是好音乐是经得起时间的考研,希望同学们多关注古典音乐。

    推荐:

古典音乐网站百代唱片古典部:

教学反思:

“感受与鉴赏”是音乐新课程的一个重要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

通过音乐欣赏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音乐鉴赏力,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了解一个地区和民族的文化传统、风土人情、社会背景等。

《七彩的管弦》是湘版音乐教材中的音乐欣赏单元,在七、八年级上、下册中都涉及了相关的管弦乐知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七年级上册,可以说是初中音乐教学中西洋管弦乐学习的第一课,在教学设计之前,我通过学情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管弦乐、古典乐曲不太感兴趣,有近90%的学生是喜欢听流行音乐的,对古典音乐普遍认为听不懂,学习兴趣并不强烈。

如何针对现在初中生的学情特点去设计这堂西洋管弦乐的入门欣赏课并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是我本节课堂设计追求的最大目标。

本堂课的初始设计大致是这样的:

首先让学生辨听西洋乐器音色,让学生根据乐器的不同特点进行分类,之后的音乐欣赏环节选择的是《两个犹太人》、《卡门序曲》,赏听的过程中,感觉学生参与热情有点低落,课堂氛围似乎总是带动不起来,这种状态一直延续到最后阶段,直到我向同学们推荐我个人比较喜欢的作曲家久石让以及他的现代管弦乐作品《天空之城》时,学生们听到他们很熟悉的作品时才顿时来了精神,非常遗憾,这时下课铃已经响了。

课后,我的心情很沮丧,一节课只在最后那么几分钟,学生才能进入状态,说明教学设计是不成功的,我不断的反思,也通过多种形式请教了数位音乐教学专家,在此基础上,对整堂课的设计又做了较大的调整:

新课导入是这样设计的:

组织学生观看了他们非常熟悉的动画片《猫和老鼠》中的片段,可爱的老鼠指挥了一场西洋管弦乐队的演出,学生们看的哈哈大笑,这时我趁热打铁,开始给学生介绍:

管弦乐离我们并不遥远,很多大家熟悉的动画片、电影音乐都是由管弦乐队配乐的,这样导入不仅拉近了管弦乐与学生的距离也让学生产生了学习的兴趣。

在新课教学中,我从让学生辨听小学时学过的部分西洋管弦乐器的音色入手,并引导学生通过探讨根据不同乐器的发声特点进行分组,之后我选择了他们熟悉的现代管弦乐作品《天空之城》来让学生体验、感受管弦乐队的音色特点。

在之后的管弦乐作品赏析中,我选择的音乐素材还是《两个犹太人》和《卡门序曲》,但在教学设计上分别让学生从管弦乐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对场景的塑造上来进行赏析,启发学生在听赏《两个犹太人》时思考、探讨表现两位人物的乐器选择上有何不同、旋律有何特点,让学生明白原来管弦乐不仅音响丰富多彩,还可以塑造不同人物形象。

在欣赏《卡门序曲》时,我让学生熟悉乐曲背景之后,反复的辨听、哼唱其中的一段,一方面使学生凭着直感去准确细致地体验乐曲的感情表现,另一方面使学生从更广阔的方面,特别是从乐曲产生的社会环境、艺术风格等方面进行了解;通过听赏、讨论,学生不仅感受到了管弦乐对节日场景的塑造力,还通过模仿打击“大镲”,进一步体验管弦乐队的塑造魅力。

    之后,我还向学生推荐了久石让的另一首现代管弦音乐作品《豆豆龙》,这也是学生非常熟悉的宫崎骏电影《龙猫》的主题曲,在整个欣赏过程中,学生非常投入,我成功地将课堂推向高潮。

在课堂的最后,我做了一个小小的测验,我问学生:

“这节课,你们印象最深刻的管弦作品是那首?

”让我没想到的是,大部分学生对《卡门序曲》印象深刻,于是我借机引导学生关注古典音乐,并推荐了几个古典音乐网站。

一个小小的改动,相同的内容,迥然不同的效果,这堂课给了我许多的启示,古典音乐欣赏对现阶段大多数喜欢流行音乐的初中生来说并不太好上,但通过教学设计的修改和教学方法的调整,也可以达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在今后教学中,一定要做好“实”的文章,从教学设计开始就要扎实准备,充分了解学情,多寻找适合学生口味的音乐素材,紧密结合生活,专业上高标准严要求,不断充实自己,实实在在上好每一堂音乐课,既给学生带来不错的音乐审美体验,又能更好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音乐观。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

执教教师:

郑佳娄底市星星实验学校 

指导教师:

李世新 黄俊雅

教学年级:

湘教版初中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国风新韵》

教材分析:

民族管弦曲《春江花月夜》力图从音乐的角度来刻画一幅美丽动人的月夜江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乐曲的旋律流畅婉转,格调古朴典雅、生动秀美,充分地利用各种音乐手段,形象地描绘祖国春江月夜的良辰美景,贴切地表现出标题“春江花月夜”的新意。

这首乐曲的生动音乐语言,激发着人们丰富的联想与想象。

因此,它远远地超过了用诗歌语言所表现的意境。

 《春江花月夜》原来是一首琵琶曲,曲名为《夕阳萧鼓》,这首作品已成为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一颗光彩夺目的璀璨明珠。

它宛如一幅山水画卷,把春天静谧的夜晚,月亮从东山升起,小舟在江面荡漾,花影在两岸轻轻摇曳的大自然迷人景色,一幕幕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给人们以高度艺术美的享受。

  《春江花月夜》是由引子、主题乐段、主题的多次变奏及尾声构成的。

这首具有中国特色的变奏曲,每个乐段前面都有一个小标题。

分别为:

江楼钟鼓、月上东山、花影层叠、水深云际、渔歌唱晚、洄澜拍岸、桡鸣远濑、欸乃归舟、尾声。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古曲《春江花月夜》,使学生了解相关的音乐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和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

   2.了解和懂得中国传统音乐“鱼咬尾”和“换头合尾”的创作手法。

   3.能够背唱《春江花月夜》的主题。

教学设计理念:

教师现场演奏的钢琴版《春江花月夜》引出对管弦乐队演奏的《春江花月夜》这一欣赏主题,通过对上节课对民族乐队编制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很辨别主题乐段的演奏乐器,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音乐要素等方面对乐曲意境进行欣赏。

通过学生的视唱和对乐曲的反复听赏,还有学生运用铝片琴和三角铁对最后一句的伴奏,教师的引导学生总结出“鱼咬尾”以及“换头和尾”的音乐创作方法,并对“鱼咬尾”这一音乐创作方法进行简单音乐创作,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引导他们聆听、欣赏和感受乐曲的内涵美,并达到情感的升华,进而理解生活,热爱生活,热爱民族音乐文化,开拓未来,创造出崭新的世界。

教学设计亮点:

学生在充分“听”和“动”的基础上,感知、体验、理解音乐美的旋律、美的节奏、美的意境;感知、体验与理解音乐艺术形象美、音乐综合艺术美、音乐表演美

教学重点:

 1.理解中国传统音乐“鱼咬尾”和“异头同尾”的创作手法,并对“鱼咬尾”这种音乐创作方法进行音乐创作活动。

   2.利用丰富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充分感受《春江花月夜》诗情画意的意境,帮助学生理解乐曲的内涵。

教学难点:

                                 

认识中国传统音乐“鱼咬尾”和“异头同尾”的创作手法,并对“鱼咬尾”这种音乐创作方法进行音乐创作活动。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教师演奏钢琴《春江花月夜》导入新课。

2.《春江花月夜》作品简介

《春江花月夜》为中国古典十大名曲之一,原名《夕阳箫鼓》它意境深远,乐音悠长。

《夕阳箫鼓》又名《浔阳月夜》、《浔阳琵琶》或《浔阳曲》,这是一首著名的琵琶曲,明清时期就已流传。

1925年,上海大同乐会的柳尧章、郑觐文将此曲改为丝竹合奏,同时根据《琵琶行》中的“春江花朝秋月夜”更名为《春江花月夜》。

并列有一系列的小标题如:

江楼钟鼓、月上东山、花影层叠、水深云际、渔歌唱晚、洄澜拍岸、欸乃归舟及尾声。

作品把春天静谧的夜晚,月亮从东山升起,小舟在江面荡漾,花影在两岸轻轻摇曳的大自然迷人景色,一幕幕展现在我们眼前,给人以高度的艺术享受。

3.复习民族管弦乐队编制。

二、欣赏《春江花月夜》

1.欣赏《春江花月夜》第一段。

设问:

这段乐曲反复出现了那些乐器?

(琵琶、箫、古筝)这些乐器的音色给你们带来一种什么样的意境呢?

(教师播放江楼钟鼓的民乐合奏版,学生用心聆听)

2.聆听《春江花月夜》前三段。

设问:

音乐欣赏完了,这段乐曲出现了那些乐器?

给你们带来什么样的意境呢?

3.视唱主题,总结“鱼咬尾”的音乐创作方法。

4.“鱼咬尾”的音乐创作活动

5.再次听赏《春江花月夜》的前三段,总结“换头和尾”的音乐创作方法。

6.演奏《春江花月夜》的主题。

7.总结《春江花月夜》音乐的美。

三、课堂小结

《春江花月夜》从音乐的角度来刻画了一幅美丽动人的月夜江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贴切的表现出标题“春江花月夜”的新意。

我们不得不感叹——《春江花月夜》实在太美!

尽管我们无法留住此情此景,但我们今后可以通过欣赏更多的民族器乐曲,来了解我们民族器乐曲的音乐语言,培养热爱祖国的民族音乐艺术,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反思: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地总结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也希望各位同仁给我提出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泥土的歌》教学设计

执教教师:

李可 长沙市岳麓外国语实验中学

指导教师:

娄瑶琪 潘迪

教学年级:

七年级

教学内容:

湘版音乐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泥土的歌一》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汉族民歌中的山歌和号子,由演唱、欣赏、音乐知识、活动与练习四个板块构成。

教材选取了各地民歌中极具代表性的优秀作品,旨在让学生感受、体验民歌的不同地域风格,认识民歌中常见的体裁形式,了解民歌与人民生活的紧密联系。

通过演唱与欣赏汉族民歌中的山歌和号子,感受民歌主题明确、形象鲜明、感情真挚的特点,愿意主动接触和了解民族音乐。

教学目标:

1.  能专心聆听传统民歌中有代表性的作品,并能哼唱其中的一两首作品。

2.  能对有关音乐作品的风格和特征进行简单的评述,并能简单的概括号子与山

歌的基本特征。

3.  能自信、大胆地参与各种音乐表现活动。

教学设计意图(理念):

传统民歌很难走进现代学生的生活,怎样让学生了解民歌、认可民歌从而喜欢民歌,是本节课的出发点也是当前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初一的学生活泼好动、求知欲强,已具备一定的人文地理常识,可以结合听赏、体验、参与表现以及探究等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及创造力,并引导他们结合不同地域人民的劳动、生活、文化习俗以及地域特征去理解民歌,使学生获得从感性到理性认识的提升。

教学设计亮点:

从劳动人民的劳动生活场景切入,让学生先走入他们的生活,再聆听和学习他们在生活中有感而发的歌曲,利用“角色换位”的方法、环环相扣的教学设计让学生走近并喜欢传统民歌。

教学重点难点:

1.完整的学唱云南《放马山歌》,并尝试运用民歌的运腔方式进行演唱。

2.能总结出劳动号子与山歌的基本特征。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导语:

让我们在影片中,跟随一位老爷爷去了解一段特殊的历史。

1.        观赏:

纪实片《船工》的视频片段。

(1分钟)

2.        交流:

在影片中你看到些什么?

听到些什么?

——船工及有节奏的呐喊声。

3.        讨论:

船工们在不同的环境中的喊声有什么不同?

展示两幅图片(平水与急流)。

(引导学生从节奏、速度、力度方面进行回答。

平水时的声音力度相对较弱,节奏比较平缓、速度适中;急流时的声音力度较强,节奏比较密集、速度较快。

4.        体验:

跟随老师的手势,用“弱缓、强急”的声音表现船工们遇到不同情况时的喊声。

(弱缓手势:

右手平放腰间,根据节奏向前划拍;强急手势:

右手抬至头部,用力点拍。

2/4嗨—|嗨—|嗨—|嗨—|嗨0|嗨0|嗨0|嗨0|嗨—|嗨—|嗨—|嗨—||

二. 新课教学

劳动号子

1. 湖南《澧水船工号子》

① 简介:

船工号子的由来。

②        听赏:

聆听《澧水船工号子》,提问:

乐曲有着怎样的变化?

请在听赏时用“弱缓强急”的手势感受作品的变化。

(听赏时教师用手势一起参与,进行引导。

③        分析:

澧水船工号子的种类和歌曲的结构。

④        学唱:

老师领大家和,学唱《澧水船工号子》的“引号”部分。

⑤        表现:

创设情境,加入“摇橹”的动作与老师呼应,老师变换领唱速度,学生配合。

⑥        探究:

船工为什么要在行船和拉船的过程中唱船工号子呢?

2.     劳动号子的基本特点及代表作听赏

①        介绍:

简介民歌中的劳动号子的定义及由来。

②        欣赏:

聆听东北《哈腰挂》和湖北《催咚催》两种首不同种类的劳动号子片段,把握这些作品的相同特点。

(在听赏后结合视频和图片简单介绍不同的劳动形式所产生的劳动号子的分类。

③        总结:

请学生从曲调、节奏、演唱形式及传唱环境上总结劳动号子的基本特征。

山歌

1.        创设情境:

山林的呼唤

邀请学生冥想,一起体验站在高山之巅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