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泥转变有机肥施肥技术说明书.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222902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9.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污泥转变有机肥施肥技术说明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污泥转变有机肥施肥技术说明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污泥转变有机肥施肥技术说明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污泥转变有机肥施肥技术说明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污泥转变有机肥施肥技术说明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污泥转变有机肥施肥技术说明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污泥转变有机肥施肥技术说明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污泥转变有机肥施肥技术说明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污泥转变有机肥施肥技术说明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污泥转变有机肥施肥技术说明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污泥转变有机肥施肥技术说明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污泥转变有机肥施肥技术说明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污泥转变有机肥施肥技术说明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污泥转变有机肥施肥技术说明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污泥转变有机肥施肥技术说明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污泥转变有机肥施肥技术说明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污泥转变有机肥施肥技术说明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污泥转变有机肥施肥技术说明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污泥转变有机肥施肥技术说明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污泥转变有机肥施肥技术说明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污泥转变有机肥施肥技术说明书.docx

《污泥转变有机肥施肥技术说明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污泥转变有机肥施肥技术说明书.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污泥转变有机肥施肥技术说明书.docx

污泥转变有机肥施肥技术说明书

 

前言

测土配方施肥是以肥料田间试验和土壤测试为基础,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料的基础上,提出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品种、数量、施肥时期和施用方法。

因此,测土配方施肥是一项基础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

农业部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作为“科技入户工程”第一大技术进行推广。

本手册由漳州市土壤肥料与生态能源站宋志海、丁文、林壹兵负责编写,目的是为了向广大农民、种植大户普及土壤、肥料、作物营养和农作物施肥技术等知识,推动我市测土配方施肥工作,改变农民传统施肥习惯,节本增效,提高农产品质量,促进我市高产、高效、优质、生态、安全农业的持续发展。

 

编者

 

目录

一、土壤肥力与营养元素

1、土壤采样

2、土壤肥力

3、土壤测试

4、土壤PH值与施石灰

5、土壤氮素

6、土壤磷素

7、土壤钾素

8、土壤中量元素

9、土壤微量元素

二、作物营养与缺素症状

1、必需营养元素与缺素症状

2、作物最小养分律

3、肥料报酬递减律

4、施肥方法的基本原则

三、主要肥料的种类、性质与施用

1、有机肥

1.1、绿肥

1.2农家肥

1.3商品有机肥

2、氮肥

2.1、碳酸氢铵

2.2硝酸钙

2.3尿素

3、磷肥

3.1、过磷酸钙

3.2、钙镁磷肥

4、钾肥

4.1氯化钾

4.2、硫酸钾

5、复混(合)肥

6、BB肥

7、中微量营养元素肥料

7.1、农用硫酸镁

7.2、农用硫酸锌

7.3、硼肥

8、叶面肥

四、购肥常识与化肥简易鉴别方法

1、购肥常识

2、化肥简易鉴别方法

2.1、过磷酸钙

2.2、钙镁磷肥

五、主要作物施肥技术

1、水稻施肥技术

1.1、早稻施肥技术

1.2、中稻施肥技术

1.3、晚稻施肥技术

2、甘薯施肥技术

3、马铃薯施肥技术

3.1、龙海马铃薯施肥技术

3.2、东山马铃薯施肥技术

4、花生施肥技术

5、荔枝施肥技术

6、龙眼施肥技术

7、蜜柚施肥技术

8、香蕉施肥技术

9、柑桔施肥技术

10、枇杷施肥技术

11、茶叶施肥技术

12、花椰菜施肥技术

13、荷兰豆施肥技术

14、毛豆施肥技术

15、白萝卜施肥技术

16、大葱施肥技术

17、茄子施肥技术

18、芹菜施肥技术

19、芦笋施肥技术

 

污泥转变有机肥施肥技术说明书

一、土壤肥力与营养元素

1、土壤采样

土壤样品的采集是测土配方施肥的一个重要环节,采集的土样必需有代表性。

根据地块情况,一般采用“S”形或梅花形布点采样,采样深度一般为0-20cm,一个地块采样点数以5-10个为宜,然后混合均匀,用四分法将多余的土壤弃去,保留1kg左右的混合土样,凉干后检测。

采样后,必须注明采样地点、日期、采样深度、土壤名称、编号、作物种类及采样人等。

2、土壤肥力

土壤肥力是指土壤在农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能够供给农作物所需的水分、养分、空气、热量等的能力。

因此,通常把水、肥、气、热称为土壤的四大肥力因素。

施肥是为了补充土壤养分的不足,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3、土壤测试

土壤测试是为了获得高产和高利润的重要手段,土壤测试项目主要有PH值、有机质、有效氮、磷、钾、钙、镁和微量元素等。

土壤测试的目的:

(1)了解土壤的养分水平,找到限制产量的土壤肥力问题,为制订正确的施肥与施用石灰计划提供依据。

(2)定期土壤测试可监测土壤肥力的变化,为制订长期施肥计划提供依据。

4、土壤PH值与施石灰

土壤PH值是土壤重要的化学性质,是影响土壤肥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我市土壤偏酸,当PH值<5.0时需考虑施用石灰(茶园除外),在播种前撒施深翻效果较好,石灰施用量一般为100-200公斤。

土壤施石灰能够中和其酸性、改善土壤的物理状况、刺激土壤中的微生物活性、增加土壤养分的有效性、农作物的钙营养和豆科作物的共生固氮。

5、土壤氮素

土壤中的氮素一般不能满足作物对氮素养分的需求,通过施肥补充氮素。

氮是作物最重要的一种营养元素,科学施用氮肥都可获得明显的增产效果。

土壤氮素由有机态氮和无机态氮组成,有机态氮占土壤全氮的90%左右,作物根系无法吸收利用,必须通过矿化作用转化为无机态氮供作物吸收;无机态氮包括铵态氮、硝态氮、亚硝态氮等是作物生长可利用的有效态氮。

因此,有效态氮是土壤氮素含量高低的重要指标。

通过测试土壤有效态氮可了解土壤供氮能力,指导作物科学施用氮肥。

耕层土壤碱解氮含量的分级

(《中国土壤普查技术》,1992年)

1

2

3

4

5

6

碱解氮含量(mgkg-1)

>150

120~150

90~120

60~90

30~60

<30

土壤供氮水平

较高

一般

稍低

极低

6、土壤磷素

土壤中的磷素来自土壤矿物质、有机质和含磷的肥料,可分为有机态磷和无机态磷。

土壤有机磷约占土壤总磷的20-50%,作物无法吸收作用;土壤无机态磷可分为水溶性磷、弱有溶性磷、吸附态磷和难溶性磷,其中水溶性和弱酸溶性磷统称为土壤有效磷,有效磷可供作物生长利用。

土壤有效磷是土壤供磷水平的重要指标,对指导施肥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由于大量施用磷肥,土壤中有效磷含量逐渐提高,磷肥肥效逐渐降低,根据土壤、作物的不同,可考虑改变传统施肥习惯,减少磷肥施用量。

耕层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分级(Olsen法)

(《中国土壤普查技术》,1992年)

1

2

3

4

5

6

有效磷含量(mgkg-1)

>40

20~40

10~20

5~10

3~5

<3

土壤供磷水平

较高

一般

稍低

极低

7、土壤钾素

土壤中钾的含量较高,比氮磷高得多,但在整个生长季中对作物有效地比例却不大,可能不超过2%,土壤钾素以三种形态存在:

矿物态钾、缓效态钾和速效态钾,速效态钾包括交换性钾和水溶性钾,一般占全钾量的1~2%,速效态钾是施用钾肥的重要参考指标。

耕层土壤速效钾含量的分级

(lmoll-1NH40AC浸提,火焰光度法)

(《中国土壤普查技术》,1992年)

1

2

3

4

5

6

速效钾含量(mgkg-1)

>200

150~200

100~150

50~100

30~50

<30

土壤供钾水平

较高

一般

稍低

极低

8、土壤中量元素

钙、镁、硫是土壤中量元素,由于我市地处亚热带地区,高温多雨,土壤风化和酸性淋溶作用强烈,因此土壤中钙、镁含量很低,而我市土壤中硫含量较高,可能是由于近年来过钙施用量较大。

据研究,土壤交换性钙含量低于400mg/kg时,施钙肥可产生明显增产效果;土壤交换性镁含量低于50mg/kg时,多数作物施用镁肥增产显著;土壤有效硫含量低于12mg/kg时,表明土壤供硫能力低,需要施硫肥。

9、土壤微量元素

土壤微量元素是硼、钼、锰、锌、铜、铁等,微量元素与大量、中量元素一样,对作物营养同等重要,尽管通常作物对它们的需要量并不多。

我市高温多雨,土壤风化淋溶作用强烈,硼被强烈淋溶,土壤有效硼含量极低,其平均含量为0.06mg/kg大大低于营养临界值0.5mg/kg,属严重铁鹏区;土壤有效钼平均含量为0.15mg/kg(有效钼营养临界值为0.15mg/kg),但含量差异大,全市约42.2%耕地有效钼含量低于0.15mg/kg,以红土、砂土含量最低,种植花生、大豆时要施用钼肥;土壤有效锌、铜、锰和铁平均含量分别为0.86mg/kg、0.34mg/kg、9.9mg/kg和36.1mg/kg均高于营养临界值(锌、铜、锰、铁分别为0.5、0.2、7和2.5mg/kg),因此我市土壤中锌、铜、锰和铁含量相对较丰富。

二、作物营养与缺素症状

1、必需营养元素与缺素症状

作物必需营养元素有16种,它们是碳、氢、氧、氮、磷、钾、钙、镁、硫、铁、锰、锌、硼、铜、钼和氮。

在16种养分中,碳、氢和氧主要来自空气和水,其余来自土壤或肥料,在这13种元素中,植物对氮、磷、钾的需求较多,故称为大量元素;钙、镁、硫需要量中等,故称为中量元素;铁、锰、锌、硼、铜、钼和氯需要量更少,故称为微量元素。

1.1氮。

氮是蛋白质的主要组成元素,氮可以促进生长发育,养分吸收和光合作用,参与体内代谢活动,作物缺氮时,很容易从其生长状况上观察出来。

苗期缺氮,会因缺乏叶绿素而叶色发黄或呈淡绿色,生长缓慢,植株矮小,根系发育细长、瘦弱、籽实减少、品质变劣。

成苗或成龄植株缺氮先出现在老叶,一般先从老叶下部黄化,逐渐向上部扩展。

氮过多时造成营养生长过旺,出现“含青晚熟”现象。

1.2磷。

磷多存在于作物种子,果实和幼嫩的生长点等处。

作物缺磷时,一些生长过程受阻,植株矮小,生长缓慢,叶片细小而无光泽,叶色呈暗红、暗紫色或深绿色,分蘖显著减少,开花结果延迟。

植物根系不发达,根毛粗大发育不良。

作物缺磷部位先是下位叶,以后扩展到上位叶。

作物生长初期和种子成熟期需大量磷素,缺磷的临界期一般在苗期,生长前期一旦缺磷,对整个生育期都有影响,后期再补充也难以矫正。

1.3钾。

钾参与一系列的代谢过程。

如光合作用、碳水化合物的累积、硝酸根的吸收和还原、蛋白质的合成等。

充足的钾素供应可增加植物对氮的吸收,有利于光合作用,增强作物抗倒伏、抗旱、抗病虫害的能力,钾常被称为“品质元素”。

作物缺钾的重要特征是叶缘出现灼烧状,叶片小,叶渐变为黄绿色,后期脉间失绿,并在失绿区出现斑驳,直至叶片坏死。

作物缺钾一般在生长中后期出现症状,并从老叶向上发展,若新叶也现出症状,说明缺钾相当严重。

1.4钙。

钙是细胞壁的成分,与果胶结合,增强组织的硬度。

钙可中和代谢过程中的有机酸,促进根系生长,提高植物的抗病性,延迟衰老。

缺钙会影响细胞壁的形成和分裂,细胞分开不完全。

缺钙时番茄果实出现“脐腐病”,果实缺钙时不耐贮藏,缺钙症状为幼叶叶缘失绿、叶片卷曲、生长点死亡,但老叶仍保持绿色。

1.5镁。

镁是叶绿素的组成元素之一,可促进呼吸作用和磷酸根的吸收及移动,在磷和蛋白质代谢中也起重要作用。

缺镁首先表现为叶片失绿,叶片脉间及小的侧脉失绿。

禾本科植物呈条状失绿,阔叶植物呈网状黄化,有些形成密集的黄色斑点。

一般从老叶开始,向脉间发展,严重时老叶枯萎、全株呈黄色。

1.6硫。

硫是蛋白质、氨基酸等的组成部分。

硫间接地与碳水化合物代谢和叶绿素形成有关。

作物缺硫时幼叶失绿,植株矮小,结实率低。

1.7铁。

铁是多种酶的组成成分,对作物体内的氧化还原过程有重要的影响,铁与叶绿素结合参与光合作用。

作物缺铁的典型症状是植株上部叶片变黄,但叶脉失绿轻,生长受阻。

1.8锰。

锰是许多酶的活化剂,能提高呼吸强度,能促进淀粉酶的活性、淀粉水解和糖类转移。

作物缺锰也往往是以失绿开始的,严重时叶脉间出现坏死,并扩大为斑块。

1.9锌。

锌在作物体内参与生长素的合成,又是多种酶的组成部分。

作物缺锌时光合作用受阻,芽和茎中的生长素含量减少,表现为植株矮小,节间缩短,叶色退绿。

果树缺锌时出现“小叶病”,玉米缺锌时出现“白苗病”,水稻缺锌时出现“僵苗病”,不分蘖。

1.10铜。

铜是多种酶和维生素B的组成成分,对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合成有很大影响。

果树缺铜时枝条枯萎,叶片出现黄斑,蔬菜缺铜时叶片颜色发生变化,失去韧性而发脆、发白。

1.11硼。

硼不是作物体的组成部分,但它对作物的某些生理过程有作用,如在糖的合成和运输中起重要作用,还可提高植物的抗逆性。

作物缺硼时,会影响授粉、受精过程,出现“花而不实”现象,会出现生长点坏死,使植株矮小,根系不发达。

十字花科植物对硼敏感。

1.12钼。

钼是固氮酶和硝酸还原酶的组成部分,钼还有增加作物体内无机磷转变为有机磷的能力,作物钼时植株矮小,叶片边缘坏死,叶卷曲等。

豆科植物需钼较多。

2、作物最小养分律

如果土壤中某一必须养分不足,即使其他养分充足,作物产量也难以提高。

只有补充了这个不足的养分,产量才会提高。

此时制约产量的是这个不足的养分,称之为最小养分。

在实践中就要根据作物生长的需要及时满足各种养分的供应,特别应注意对最缺乏养分的补充。

否则,补充其他养分再多,也不能提高作物产量。

因此,结合土壤养分状况,采取土壤诊断等措施,根据作物生长情况合理施肥、及时施肥,才能保证作物获得高产和优质。

3、肥料报酬递减律

报酬递减律是指在其他生产要素保持不变时,随着肥料施肥量的增加,施用单位化肥所增加的产量呈下降趋势。

因此施肥时应讲究经济效益,追求最佳的施肥效果,当肥料不充足时,不要追求部分面积的最高产值,而应将肥料分配到更广泛的面积上,追求最大报酬。

4、施肥方法的基本原则

4.1一般原则。

不同施肥方法的一个共同目的是把肥料施在作物最易利用的部位,最需要养分的时候并尽量减少肥料的流失和有效性的降低,这样就能充分发挥肥料的增产效果,也同时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

考虑作物根系的特点,如果根系发达,就没有必要把肥料集中施在根系附近,因为即使在撒施的情况下,根系也容易接触到肥料。

对于根系不发达的作物,就需要集中施在根系附近;考虑肥料性质,如有的肥料在土壤中可以运动较长的距离,这时集中施用即没有必要。

因为即使把肥料施在一定部位,由于运动,肥料会自动扩撒运动到根部去的,所以,集中施肥大多用于土壤中运动性较小的肥料,如磷肥、钾肥等;考虑土壤条件,如果土壤比较肥沃,集中施肥的优越性就不明显。

4.2氮、磷、钾肥的施用方法和原则。

氮肥:

一般不集中施肥,特别不应施在种子附近。

碳铵、尿素应深施,由于尿素在土壤中运动性大,可在插秧灌水前表土撒施,灌水后,可随水下渗到土表以下。

磷肥:

水溶性磷肥一般应该集中施用,以减少土壤对磷的固定,并有利于幼苗早发。

集中施用磷肥(除磷酸铵外)一般不会造成幼苗和根系的伤害,在磷肥用量比较高时,撒施和集中施用的效果相近。

钾肥:

钾在土壤中的运动性介于磷肥和硝态氮肥之间。

钾肥的运动性远大于磷而远小于硝态氮。

通常集中施钾比撒施效果好,如果土壤只是中等缺钾或者钾肥用量较大时,集中施钾的优越性将降低。

三、主要肥料的种类、性质与施用

1、有机肥

有机肥主要是来源于植物、动物能为农作物生长提供养分的含碳物料及商品有机肥。

如:

绿肥、蘑菇土、饼肥、人粪尿、沼液、家禽类、海肥、泥炭土等。

有机肥含有较多有机质,施入土壤中经过微生物分解后产生腐殖质,可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增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改良和培肥土壤。

1.1绿肥

绿肥主要品种为圆叶决明、平托花生、印度豇豆等。

圆叶决明适应性广,适合于酸性土壤,固氮能力强,一般不用施氮肥,鲜草产量2000-3000kg/亩;平托花生亦称野花生,是一种匍匐型、蔓生性的草本植物,适合于酸性土壤栽培,有较强的耐荫能力,适用于果园套种,鲜草亩产量3000kg以上;印度豇豆是一年生豆科热带草本植物,根系发达,根瘤多,对土壤要求不严,耐酸、耐瘠和耐荫,适用于果园套种,鲜草产量3000-4000kg/亩。

1.2农家肥

农家肥主要有蘑菇土、沼液、家禽(畜)粪、人粪尿等。

蘑菇土是种植蘑菇产生的废料,含有稻草、牛粪等有机成分,蘑菇土施入土壤可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沼液是沼气生产后留下的废液,主要含有氮肥、有机物质,沼液可施用于果园、旱地;家禽(畜)粪是指鸡粪、鸭粪、牛粪、猪粪等家禽(畜)粪的总称,其中鸡粪养分含量高于其他家禽(畜)粪,干鸡粪中养分平均含量为:

粗有机物39.6%、全氮(N)1.63%、全磷(P2O5)1.54%、全钾(K2O)0.85%、PH7.7-7.9;人粪尿是人粪和人尿的混合物,属速效性肥料,一般可对3-5倍的水作追肥施用。

1.3商品有机肥

商品有机肥是指按照国家标准生产的有机肥料,主要产品有两种:

一种是有机质含量≥30%、氮、磷、钾总含量≥4%,另一种是有机质含量≥30%、氮、磷、钾总含量≥6%,外观为粉状或粒状。

2、氮肥

2.1碳酸氢铵

碳酸氢铵简称碳铵,含氮16.5-17.5%,呈白色粉末状结晶。

易吸湿、易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PH8.2-8.4,吸湿后易结块。

气温高时,易分解成氨气,导致氮素大量的损失。

据测定,在32℃时,暴露15d,氨全部分解而挥发。

因此,在贮运过程中要保持低湿干燥、严密包装,施用时用一袋开一袋,深施盖土是防止氮素损失的好办法。

碳铵宜做基肥和追肥,深施可减少挥发和反硝化的脱氮损失。

2.2硝酸钙

硝酸钙是一种白色或灰褐色颗粒,含氮量12.6-15%。

易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吸湿性强,易结块,贮运中须防潮。

属生理碱性肥料,有中和土壤酸性的作用。

硝酸钙施入土壤后,能迅速解离成NO3-和Ca2+。

NO3-直接被作物吸收,而不能被土壤胶体吸附,流动性大,易随水流失。

硝酸钙宜在缺钙的旱地土壤上施用。

2.3尿素

尿素是氮肥中含量最高的优质氮肥,尿素含氮量46%,为白色针状或颗粒状结晶。

尿素易溶于水,溶解时有强烈的吸热反应,水溶液呈中性。

吸湿性弱,不易结块。

但在高温高湿季节,也会吸潮结块,贮存时应放在干燥阴凉处。

施入土壤后,该分子态存在于土壤溶液中,可暂时被土壤或黏土矿物所吸附,由于尿素是一种有机态氮肥,不能直接被作物吸收利用,只有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转化成碳酸铵后,方可被作物利用。

尿素对各种作物均有较好的增产作用,宜适于各种土壤和作物。

可用作种肥、基肥、追肥和叶面喷施。

尿素还可采取以水带肥的方法追施,既先撒施后浇水,分子态的尿素极易随水渗透到耕层土壤中,比较省工省时,效果好。

根外追肥浓度以0.5-1.0%为宜,于早上或傍晚均匀喷洒植株叶面。

尿素可与磷酸二氢钾、磷铵、磷肥及杀虫剂、杀菌剂配合施用,溶解后一并喷洒,可达到施肥、防虫、防病之功效。

3、磷肥

3.1过磷酸钙

过磷酸钙简称过钙。

是用硫酸分解磷矿石将难溶性的磷酸钙盐转变为水溶性的磷酸钙盐而制成的,含P2O512%-20%,一般呈灰白色或浅灰色粉末。

还含有磷酸、硫酸等少量游离酸和铁、铝等杂质。

具有一定的吸湿性。

过钙极易被土壤固定,移动性又小。

因此,过钙的施用必须尽可能地减少肥料与土壤的接触面,增加与作物根系的接触机会,以提高磷的有效性。

过钙是一种水溶性的速效磷肥,适用于各种土壤和多种作物,可用作基肥和追肥。

集中施用磷肥,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施磷技术,特别是磷肥用量不大的情况下,效果更佳。

集中施用可以减少肥料和土壤的接触面,降低磷的化学固定,加大与作物根系间的浓度差,促进施肥点高浓度磷向根区的扩撒,有利于作物对磷的吸收。

不论基肥、追施均应集中施用。

旱地一般要穴施或开沟施用,作基肥时还可与堆沤肥混合均匀后沟施。

3.2钙镁磷肥

钙镁磷肥是由磷矿和含镁、硅的矿石混合后,在高温下(大约1350℃以上)熔融,使难溶性含磷物质结构破坏、脱氟、冷却、磨细而成。

含P2O514-20%,还含有能被作物吸收利用的氧化钙、氧化硅等。

颜色为黑绿色或棕色粉末,呈碱性(PH8-8.5),不溶于水,不吸潮,不结块,无腐蚀性,便于包装和贮运。

钙镁磷肥是枸溶性磷肥,施入土壤后移动性更小。

钙镁磷肥在酸性土壤上一可中和土壤酸度,二可降低土壤中活性铁、铝对作物的毒害,肥效较高。

钙镁磷肥还能增加土壤中钙、硅、镁的浓度,对喜钙作物如花生、豌豆等作物效果好。

钙镁磷肥最适宜用在酸性土壤和缺磷、喜钙、镁、硅的作物与土壤上。

钙镁磷肥宜作基肥施用,与有机肥混合堆沤后施用效果更佳。

4、钾肥

4.1氯化钾

氯化钾是最主要的钾肥品种,氯化钾含氧化钾(K2O)60%左右,易溶于水,颜色大多呈白色或淡黄色,也有略带红色的产品。

属化学中性、生理酸性的速效性钾肥。

氯化钾施入土壤后,钾在土壤溶液中呈离子状态,一部分被作物吸收,一部分被土壤胶体吸附。

氯化钾同硫酸钾一样,在酸性土壤上长期施用,易引起土壤酸化,在酸性土壤上长期施用氮化钾,也要与石灰配合施用。

氯化钾与硫酸钾不同点在于含有氯离子。

由于不同作物对氯离子的反应程度不同,烟草、甜菜、甘蔗、马铃薯、茶叶等对氯反应敏感,是忌氯作物,不宜施用或尽量少施,以免引起品质下降、风味变差。

4.2硫酸钾

硫酸钾(K2SO4)含有效钾(K2O)48%-52%,多为白色或淡黄色结晶,也有少量的红色硫酸钾。

硫酸钾易溶于水,吸湿性小,不易结块,贮运较方便。

是化学中性、生理酸性肥料。

硫酸钾施入土壤后,迅速解离成钾离子(K+)和硫酸根离子(SO42-)。

K+一部分被作物直接吸收利用,另一部分与土壤胶体表面的阳离子进行交换,被吸附在土壤胶体上。

硫酸钾属生理酸性钾肥,在酸性土壤上施用,易引起土壤酸化,应与石灰配合施用,硫酸钾肥可对作物进行全程施肥用。

既可用作种肥、基肥、追肥,又可用作叶面追肥喷洒。

硫酸钾适用于各种作物,尤其对既喜硫又缺钾的土壤和作物效果更好。

但由于我国硫酸钾绝大部分靠进口,价格昂贵,最好是经济有效地将其施入烟草、甜菜等忌氯作物上。

5、复混(合)肥

复混(合)肥料是指含有氮、磷、钾3种养分中2种或2种以上养分的肥料。

含有2种营养元素的复混肥称二元复混肥,含3种营养元素的则称为三元复混肥。

复混肥料按其制造方法分为复合肥料和混合肥料两大类。

复混肥中养分的成分和含量是以氮(N)—磷(P2O5)—钾(K2O)的顺序,用阿拉伯数字表示的。

如进口三元复合肥15-15-15表示为N、P2O5、K2O各15%,总有效养分45%的三元复合肥料;复混肥料中含有中量或微量元素时,则在K2O后面的位置上标明其含量,并加括号注元素符合,例如16-8-4-4(S)为含中量元素硫的三元复混肥料,16-8-4-0.5(Zn)-0.12(B),表示含微量元素锌和硼的三元复混肥料。

注意区分硫酸钾复合肥和含氯复合肥。

目前,市场上复合肥的品种繁多,主要有二元复合肥:

磷酸铵、硝酸磷肥、磷酸二氢钾,三元复合肥:

进口(国产)三元素复合肥、BB肥。

6、BB肥

BB肥的全称是散装掺混肥料,它是将几种颗粒状的单一肥料或复合肥料按一定的比例掺混而成的一种复混肥料。

BB肥是今后肥料发展的方向,它的优点是:

1、养分全面,浓度高,增产、节本显著,针对性强。

它的总养分一般在52%以上,而且前市场上销售的国产复混肥有效成分多在25%左右,进口复合肥养分总量多为45-48%,但进口复合肥养分比例(N:

P2O5:

K2O=15:

15:

15)不符合作物对养分的需求,造成对等养分很大的浪费。

2、BB专用肥的养分配比是在考虑各种作物的需肥特点的基础上,参考当地土壤养分供给状况而提出的,既有科学性,又有针对性。

而且氮、磷、钾均是大颗粒肥料,比粉状可提高肥效5-10%,提高肥料利用率。

3、BB肥做基肥和追肥均可,因溶解性好,做基肥宜表施,不宜施过深土层;果、茶、菜等施用BB肥不宜撒施,宜条施或穴施,距种子和作物根系3-5厘米,施后盖土,追肥兑水施即可。

7、中微量营养元素肥料

7.1农用硫酸镁

由于钾肥的施用量增加,经济作物如香蕉、蜜柚等对镁的需求量较多,农作物施用镁肥肥效显著。

农用硫酸镁(MgSO4·7H2O)含氧化镁13-16%,易溶于水,是我市镁肥的主要品种。

农用硫酸镁可用作基肥或追肥,亩施用量为2.5-5公斤,在有效镁缺乏的土壤上施用或与氮、磷、钾等肥料配合施用肥效更佳。

7.2农用硫酸锌

农用硫酸锌(ZnSO4·7H2O)含锌24%,易溶于水,是常用的水溶性锌肥品种,可用作基肥、种肥或根外追肥。

硫酸锌做基肥时,每亩用量1-2公斤,可与10倍干细土混匀施用,锌肥作基肥后效较长,可每隔2-3年施1次。

用硫酸锌浸种时,将其配成0.02-0.05%的溶液,把种子浸入溶液中12-24小时后,捞出晾干即可播种。

硫酸锌作根外追肥时浓度一般为0.2%。

锌肥的肥效与土壤含锌量关系密切,土壤有效锌含量<0.5mg/kg时,施用锌肥有显著地增产效果。

7.3硼肥

常用的硼肥有硼砂和硼酸。

硼砂(Na2B4O7·10H2O)含硼11%,易溶于温水;硼酸(H3BO3)含硼17%,易溶于水。

硼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