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纤生产技术.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223185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8.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纤生产技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化纤生产技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化纤生产技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化纤生产技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化纤生产技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化纤生产技术.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化纤生产技术.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化纤生产技术.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化纤生产技术.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化纤生产技术.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化纤生产技术.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化纤生产技术.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化纤生产技术.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化纤生产技术.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化纤生产技术.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化纤生产技术.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化纤生产技术.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化纤生产技术.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化纤生产技术.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化纤生产技术.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纤生产技术.docx

《化纤生产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纤生产技术.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化纤生产技术.docx

化纤生产技术

高等职业教育化纤生产技术专业教学基本要求

专业名称化纤生产技术

专业代码530204

招生对象

普通高中毕业生/“三校生”(职高、中专、技校毕业生)/退役士兵。

学制与学历

学制:

全日制三年。

学历:

专科。

就业面向

1.初始岗位:

主要从事化纤生产工艺操作、设备维护、产品质量检测等岗位;

2.发展岗位:

经过3~5年的努力,能够从事技术管理、设备管理、质量管理、生产管理、安全管理等基层管理。

培养目标与规格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化纤领域生产、建设、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创新意识,从事化纤生产运行、产品检测、设备维护及生产管理等岗位群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人才培养规格

(一)基本素质要求

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遵纪守法、诚实守信。

2.有正确的认识理念与认知方法、实事求是、勇于实践的工作作风、自强自立自爱、有正确的审美观、情趣高雅、较高的文化修养。

3.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爱国守法,忠于职守。

4.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正确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团队意识,敬业爱岗,诚实守信。

5.具有良好的人文科学素质,养成良好的爱好兴趣和终身学习的习惯,修身养性,谈吐高雅。

6.具有良好的身体心理素质,坚持体育锻炼和健康的文娱活动,磨炼意志,体魄健壮,达到大学生体质和健康标准。

(二)知识要求

1.了解计算机基本结构,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方法和常用字表处理等软件的使用知识,掌握信息收集与处理基础知识。

2.掌握大学英语要求的听、说、读、写基础知识。

3.掌握原料、半成品、成品物化及质量指标检测知识。

4.掌握化纤生产工艺原理、工艺操作与质量控制基础知识。

5.熟悉化纤设备的结构及工作原理,掌握日常维护保养基本方法、设备安装调试与管理知识。

6.掌握DCS操作与控制的基本方法。

7.掌握化纤生产工艺计算与工艺设计知识。

8.了解电气控制及设备相关的基本知识。

9.了解企业管理、质量管理、节能减排、安全环保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三)能力要求

1.会使用计算机操作系统和常用应用软件。

2.能进行语言文字表达和写作、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

3.会基本的英语口语交流,能够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

4.能对原辅材料化验与数据分析处理。

5.能对产品性能与质量指标进行检测与分析。

6.会常用化纤设备维护保养与安装调试。

7.能进行化纤生产运行操作与质量控制。

8.能对化纤生产工艺进行调整与优化。

9.会DCS操作与控制。

(四)职业态度要求

1.注重职业道德的培养。

爱岗敬业,忠于职守。

按章操作,确保安全。

认真负责,诚实守信。

团结协作,相互尊重。

节约成本,降耗增效。

精益求精,一丝不苟。

遵守规章,重视安全。

吃苦耐劳、激情创业。

节约成本,降耗增效。

保护环境,文明生产。

不断学习,努力创新。

2.有较强的求知欲,乐于、善于使用所学技术方法解决日常事务、社会交流、专业技术方面的问题。

3.具有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不迷信权威和教条,乐于通过亲历实践,检验、判断各种专业理论和技术问题以及社会现实问题。

4.在专业工作中,认识到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的愿望,有与他人合作的团队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

5.能认识科学及其相关技术对于社会发展、自然环境及人类生活的影响,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能在个人能力所及的范围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所贡献;

6.在专业学科工作中,既要有市场经济观念,也要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有理想、有抱负、热爱祖国,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职业资格证书

纺丝工、化工总控工(中级)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

课程体系与核心课程(教学内容)

一、课程体系构建说明

通过对化纤行业企业进行调研分析,,确定化纤生产技术专业的主要就业岗位(群)。

在对主要就业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职业能力要求分析的基础上,按照学生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进行排序,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理念构建课程体系。

既要以岗位(群)的能力培养为主,又要兼顾学生的可迁移能力培养,突出专业课程的针对性、开放性和灵活性。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并国家职业资格认证标准相衔接,设置公共基础学习课程、专业学习课程和拓展学习课程。

公共基础学习课程着重培养专业基础能力;专业学习课程着重培养专业能力和职业能力;拓展学习课程着重培养职业拓展能力。

根据化纤行业企业典型产品生产过程及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与行业企业专家共同设计、开发专业核心课程。

实践学时比例不低于50%。

课程体系构建如表1所示。

表1专业课程体系构建表

就业岗位及岗位群

典型工作任务

专业学习课程

化纤生产工艺与质量控制

化纤设备维护与管理

化纤产品化验、检测与质量分析

原辅材料指标检测和分析

新产品开发

化纤生产工艺调整

高分子材料结构与性能分析

原辅材料选配

聚合运转操作

聚合生产运行控制

聚合生产工艺制定

聚合DCS控制

高分子材料合成技术

化纤生产运行操作

化纤生产DCS控制

化纤生产工艺控制

化纤生产工艺制定

新产品开发

纤维纺丝工艺与质量控制

化纤设备维护

化纤设备检修

化纤设备管理

化纤设备安装和调试

化纤设备维护与管理

检测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维护

化纤产品品质评定

化纤产品质量指标测试

化纤产品质量检测

物料性质分析

物料衡算

高分子材料化学基础

原料及半成品成分化验

生产中物料浓度检测

化学分析与检测

物料衡算

DCS系统操控

物料输送与控制

热量传递与控制

干燥、分离控制

化工单元操作

工艺流程图绘制

设备图纸识读

化纤设备识图与绘图

电气、仪表日常维护

电气、仪表的调节与校核

常用电气、仪表的检修

化纤仪表及自动化

二、主要课程设置及教学安排建议

表1化纤生产技术专业建议开设主要课程及教学安排

序号

课程名称

建议学时

建议开设学期

备注

1

高分子材料化学基础

96

1

2

化学分析与检测

72

2

3

化工单元操作

64

3

4

化纤设备识图与绘图

64

2

5

化纤仪表及自动化

48

3

6

高分子材料合成技术★

72

2

核心课程

7

高分子材料结构与性能分析★

64

3

核心课程

8

纤维纺丝工艺与质量控制★

150

4、5

核心课程

9

化纤产品质量检测★

64

4

核心课程

10

化纤设备维护与管理★

72

5

核心课程

11

化纤设备维护实训

1周

4

12

化纤产品质量检测实训

1周

4

13

化纤生产工艺仿真实训

1周

5

14

化纤生产综合实训

2周

5

15

顶岗实习(含毕业设计、论文)

半年

6

说明:

1.公共基础课程按照国家及有关部门规定开设相应学时。

2.专业基础及专业核心课程的学期安排各校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

3.专业基础及专业课程各校可根据区域经济特点及服务面向在上述课程基础上自主设置。

三、专业核心课程简介

(一)高分子材料合成技术

1.教学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常见原料的物性,聚合反应原理与基本规律,对高聚物合成和加工具有初步的分析能力。

能设计高分子材料的合成路线;能按产品的用途合理地选择高聚物生产的工业实施方法;会成纤聚合物生产工艺操作与质量控制。

2.教学内容:

主要学习各类高分子材料的聚合反应过程和反应机理,包括逐步聚合、自由基聚合、离子聚合、配位聚合等,影响反应速度和分子量的因素,以及聚合中对分子量的控制,高分子材料改性及发展功能的途径,聚合物生产工艺制定与质量控制等。

(二)高分子材料结构与性能分析

1.教学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聚合物的运动规律,理解高分子的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要求能分析成纤聚合物原料、半成品、成品的结构,会用稀溶液法测试成纤聚合物的分子量,会测定成纤聚合物的熔融指数,会测定聚合物的熔点;会用偏光显微镜法观察球晶的黑十字消光图案,会测试成纤聚合物的应力应变曲线等,同时为聚合物的合成工艺、聚合物成型加工等课程提供理论基础,为化学纤维的改性及开发新型化学纤维打下基础。

2.教学内容:

主要学习聚合物的基本概念;聚合物的结构(包括链结构和聚集态结构);聚合物的分子运动和各种转变;聚合物的粘弹性、高弹性、力学性能、流变性能等。

教学难点主要包括聚合物结晶形态和结晶行为、高分子溶液热力学、聚合物玻璃化转变、聚合物屈服行为和断裂理论、聚合物流动性的表征及弹性效应。

(三)纤维纺丝工艺与质量控制

1.教学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化纤生产基础知识,理解化纤成型、拉伸、热定型的原理,掌握化纤典型品种如聚酯纤维、聚酰胺纤维、聚丙烯纤维、聚丙烯腈纤维、粘胶纤维的生产工艺,会化纤典型品种的生产工艺基本操作,能对简单工艺故障进行分析和处理,会工艺参数计算方法,能对生产工艺进行调整和优化,并初步具有新产品开发和设计能力。

2.教学内容:

主要学习化学纤维生产基础知识,化纤成型、拉伸、热定型的基本原理,典型品种如聚酯纤维、聚酰胺纤维、聚丙烯纤维、聚丙烯腈纤维、粘胶纤维的前处理、纺丝、后加工工艺原理,化学纤维典型品种的生产方法、工艺操作要点、故障分析与处理、工艺计算及质量控制。

(四)化纤设备维护与管理

1.教学要求:

要求学生理解化纤前处理、纺丝及后处理设备的主要结构、工作原理、技术参数、维护保养操作技术以及设备常见故障分析与处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对化纤生产主要设备进行日常维护,能对设备常见故障进行分析与处理,能制定设备维护方案。

该课程将为学生从事设备维护岗位工作奠定必要的理论和实际操作基础。

2.教学内容:

主要学习化纤常用设备如干燥设备、螺杆挤压机、纺丝机、卷绕机、牵伸机、卷曲机、烘干机、切断机、打包机的结构、工作原理、技术参数、维护保养操作技术、常见故障分析与处理技术以及设备管理技术。

(五)化纤产品质量检测

1.教学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化纤典型产品的线密度、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热收缩率、卷曲率、含油率、回潮率、染色均匀度、比电阻、疵点等的测试原理和测试方法,能够根据相应标准,制定检测方案,利用检测仪器初步完成化纤产品鉴别、分类、各项物理机械性能测定和质量等级评定,出具检测报告,分析产品性能,能够独立完成常规仪器设备的操作与日常维护。

2.教学内容:

主要学习线密度、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热收缩率、卷曲率、含油率、回潮率、比电阻、染色均匀度、疵点等的测试原理、测试方法及检测标准,常用检测仪器设备的操作与日常维护。

专业办学基本条件和教学建议

一、专业教学团队建议要求

(一)专业教学团队建议

具有数量足够的专兼结合专业教学团队。

专业带头人、行业企业的带头人各1名,具有双师素质的专任教师人数总数不少于3~5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不少于2人,初次设置专业的专任教师人数不少于3人。

兼职教师人数不少于专任教师数量。

具有足够的基础课程教师(英语、数学、两课、计算机、体育等),要求基础课教师了解化纤生产基础知识或具有专业背景。

(二)专业带头人标准建议

应具有高级职称,有化纤生产技术领域内专业实践能力和经历。

熟悉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提出专业中长期发展思路及措施;主持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课程体系的构建;有较强的生产、科研能力,具有主持教学、培训及实训基地建设项目能力,能够解决企业实际生产问题。

(三)专业骨干教师标准建议

应具有中级以上职称,具有化纤生产技术领域内专业知识、专业实践能力和经验。

能够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具有创新性思维、教学思路、教学方法,能够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教学质量优秀。

能够承担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进行职业技能培养开发工作,主讲专业基础课程或核心课程,具有本专业课程建设与开发、实训基地建设工作的能力。

(四)专业专任教师标准建议

具有高等学校教师资格,具有两年以上相应行业企业工作经历,具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社会培训能力;业务能力强,取得化纤生产技术领域相应职业岗位资格证书,参加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工作。

(五)专业兼职教师标准建议

原则上应具有5年以上化纤生产企业一线工作经历,具备中级及以上职称,能够解决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问题,善于沟通和表达,具有一定的教学能力,能够理解教学文件,承担教学任务。

具有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开发与建设、相关教学文件编写的能力。

二、教学设施建议

围绕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资格标准,构建校内以实验室、实训室、生产性实训基地为主体,校外以优质企业为骨干的实践教学体系,为工学结合育人提供保障,满足课程教学、技能训练、顶岗实习及就业需求。

(一)校内实训基地的基本要求

具备专业核心课程产学结合、学做一体相对应的校内实训条件,形成集新产品开发、成果推广为一体的产学研机构,为师生进行实践教学、科研、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打造一个良好的平台。

表3校内实训条件一览表

序号

实训

类别

实训项目

主要内容

主要设备名称

备注

1

基本技能实训

化学实验技术

基本操作训练

由普通玻璃仪器、器皿组成

物理常数测定

超级恒温槽、大气压力计(数显压力计)、温度计(玻璃或热电偶)、天平(台式天平、电子天平)、pH计、电导率仪、旋光仪、折射率仪、旋光仪、熔点测定仪、相应的配套玻璃仪器

物质制备技术

磨口玻璃仪器

烘箱

搅拌器

真空泵、U压力计(数显式低真空压力计)

物质定量分析技术

分光光度计、

气相色谱仪

分析用玻璃仪器、器皿

分析天平

2

专业

专项

技能

实训

化工单元设备操作实训(根据专业方向,至少选择两个实训项目)

流体输送实训(流体阻力、泵性能测试)

由泵、贮槽、管路、阀门、压力表、真空表、流量计等组成的流体输送实训成套设备

传热操作实训

由热源、泵、换热器、温度测量仪表、压力测量仪表、管路、阀门、液位计、安全阀等组成的传热实训成套设备

沉降、过滤操作实训

由过滤机、贮槽、沉降槽、泵、阀门、液位计、计量桶、压力表等组成的过滤、沉降成套设备

精馏操作实训

由精馏塔、泵、原料缸、回流缸、流量计、冷凝器、压力表、温度表、管路等组成的精馏操作实训成套设备

吸收、解吸操作实训

由吸收塔、解吸塔、钢瓶、流量计、风机、稳压缸、气相色谱、采样器、管路等组成的吸收、解吸操作实训成套设备

干燥操作实训

至少具有一种典型类型的成套干燥实训装置(如气流干燥、喷雾干燥装置等)

化工单元设备仿真实训(根据专业方向,至少选择一个实训项目)

离心泵操作仿真实训

计算机(主控计算机、终端计算机)及仿真操作系统软件

液位控制操作仿真实训

计算机(主控计算机、终端计算机)及仿真操作系统软件

列管换热器操作仿真实训

计算机(主控计算机、终端计算机)及仿真操作系统软件

精馏塔操作仿真实训

计算机(主控计算机、终端计算机)及仿真操作系统软件

吸收解吸塔操作仿真实训

计算机(主控计算机、终端计算机)及仿真操作系统软件

釜式反应器操作仿真实训

计算机(主控计算机、终端计算机)及仿真操作系统软件

固定床反应操作仿真实训

计算机(主控计算机、终端计算机)及仿真操作系统软件

液化床反应操作仿真实训

计算机(主控计算机、终端计算机)及仿真操作系统软件

管工钳工实训

管工操作实训

由套管器、台架、管钳子、扳子、各类管及管件等组成的成套实训设备

钳工操作实训

由操作平台、虎钳子、台转、各种钳工工具、工件等组成的成套实训设备

化工设备拆装(塔、管路、换热器)

离心泵拆装

由典型离心泵及拆装工具组成的实训系统

化工管路拆装

由典型化工管路及拆装工具组成的实训系统

换热器拆装(选)

由典型换热器及拆装工具组成的实训系统

塔设备拆装(选)

由典型塔设备及拆装工具组成的实训系统

化工电器操作实训(可选择)

接触器拆装实训

继电器、接触器、按钮、开关、导线、电工工具等

电动机操作控制实训

电动机、接触器、按钮、接线盒、导线、电工工具等

电工仪表的使用操作

常见电表、钳型电流表、转速表、功率表、电工工具等

高分子材料合成实训(根据专业方向,至少选择三个实训项目;也可根据条件自选实训内容)

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聚合

由水浴槽、三口瓶、球形冷凝器、电动搅拌器、温度计、温度控制系统、天平等组成

苯乙烯悬浮聚合

由水浴、搅拌电机、三口瓶、回流冷凝器、电动搅拌器、吸滤瓶等组成

醋酸乙烯酯的乳液聚合

加热水浴、球形冷凝器、四口烧瓶、搅拌器、水浴锅、漏斗等组成

聚乙烯醇缩甲醛合成

由三口瓶、球形冷凝器、电动搅拌器、温度计、天平、量筒等组成

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合成

由水浴槽、四口瓶、球形冷凝器、电动搅拌器、温度计、温度控制系统、天平、量筒等组成

丙烯酰胺溶液聚合

由搅拌器、温度计、冷凝管、漏斗等组成

半微量聚己二酰己二胺的制备

油液加热器及其温度控制器、坩埚钳、氮气钢瓶(高纯氮)、有支管的试管、温度计、“Y”形玻璃管、氮气转子流量计等组成

水性聚氨酯的合成

恒温装置、机械搅拌装置、旋转蒸发仪、粘度计

成纤聚合物性能检测实训(可选做)

观察聚合物的结晶形态

偏光显微镜、载玻片和盖玻片;电炉热台;重锤;镊子

粘度法测定高聚物的分子量

恒温装置(玻璃缸水槽)、搅拌马达、温度计、继电器、加热器        烧杯、容量瓶、砂蕊漏斗、乌氏粘度计

高聚物熔融指数的测定

熔融指数仪、天平、秒表

应力应变曲线测试

万能试验机或纤维强伸仪

聚合物熔点测试

熔点测定仪

聚合物流变性能的测定(可选做)

流变仪

化纤产品质量检测实训(根据专业方向,至少选择五个实训项目)

常见纤维的鉴别

显微镜,纤维抗氧指数仪等

纤维回潮率测定

八蓝烘箱,链条天平

纤维线密度、纤度的测定

振动仪,细度仪,缕纱测长仪,中段切取器,纤维分析仪等

纤维含油率测定

纤维含油率测定仪,八蓝烘箱

纤维强伸度

单丝、单纤维、束纤维电子强力仪

染色均匀度

袜带机,标准光源,比色卡

纤维卷曲率测定

投影仪、卷曲度仪

纤维比电阻测定

纤维比电阻仪

纤维热收缩率测定

纤维热收缩率仪,烘箱

极限氧指数的测定

极限氧指数仪

纤维外观疵点检测

设备维护实训(根据专业方向,至少选择三个实训项目)

计量泵的组装

计量泵、计量泵组装台、内六角扳手

纺丝组件的拆洗

纺丝组件、组件真空裂解炉、组件拆装台、扳手、过滤网、铝垫圈、超声波仪

纺丝组件的组装

纺丝组件、组件拆装台扳手、过滤网、铝垫圈

喷丝板的检验

喷丝板、镜检仪、检板针

化纤设备润滑维护

卷绕机、黄油枪、油壶、润滑脂、齿轮油

化纤设备轴承更换

筒辊部件、轴承、拔轮器、轴承、扳手、铜锤

工艺仿真实训

(根据专业方向,可选择一项实训内容)

聚氯乙烯合成工艺仿真实训

计算机(主控计算机、终端计算机)及仿真操作系统软件

聚丙烯聚合工艺仿真实训

计算机(主控计算机、终端计算机)及仿真操作系统软件

聚丙烯腈聚合仿真实训

计算机(主控计算机、终端计算机)及仿真操作系统软件

粘胶纤维DCS控制仿真实训

计算机(主控计算机、终端计算机)及仿真操作系统软件

3

专业综合实训(根据专业方向,可选择实训内容)

化纤长丝

典型化纤长丝产品生产实训

由干燥、纺丝、后加工、组件清理、电器控制等组成的成套工艺装置

化纤短纤维

典型化纤短纤维产品生产实训

(二)校外实训基地的基本要求

建立稳定的、紧密联系的校外实训基地,至少5家以上,以能够满足实践教学、顶岗实习等学习内容,保证全部学生顶岗半年以上。

1.为学生提供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的场所、条件、岗位和实习实训指导。

2.为学生的实习实训提供真实(或仿真)项目、案例、任务等,并确保学生能够基本完成。

3.相关企业提供的项目或任务的专业方向应与学生所学专业一致;企业应对每一位学生安排指导人员,并与学校的指导教师一道负责对学生进行技术指导及实训管理。

4.一个班级的学生可安排在不同的企业进行生产性实训或顶岗实习,建议相对集中安排在较大的优质企业进行实习,以便指导和管理。

5.校外实训基地的专家可作为学校的专业顾问,参与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专题技术讲座等教学环节的工作;实训基地的技术骨干可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为学校的理论教学,尤其是实践教学提供授课及指导服务。

6.承担学校教师的挂职锻炼指导任务,以培养教师的“双师”素质。

专任教师参与新产品开发、工艺设计、设备技术改造和生产现场技术管理工作,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和职业能力。

三、教材及图书、数字化(网络)资料等学习资源

专业教材选用近5年的高职高专优质教材或校企联合开发校本教材。

馆藏专业图书不低于生均30册,并建有可接入CERNET和CHINANET互联网、方便迅捷的校园网络,教室安装网络接口及多媒体教学设备,网络应有充足的带宽。

校企联合、共建共享,依据行业企业需求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课程,系统设计和建设数字化专业教学资源,包括人才培养方案、教学环境、网络课程、培训项目以及测评系统等内容;为学校师生、企业和社会学习者提供资源检索、信息查询、资料下载、教学指导、学习咨询、就业支持、人员培训等服务。

四、教学方法、手段与教学组织形式

(一)教学方法

灵活采取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案例分析、示范教学、现场教学、角色扮演、激励与鼓励等多种教学方法,以生产任务(包括仿真任务)为载体,设计相对完整、相对独立的项目,以学生为主体,实施“做中学、学中做”,充分考虑学生的基础、智力特点和认知规律,创造适宜的学习情境,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在工作中学习,主动建构自己的经验和知识。

(二)教学手段

1.仿真教学软件和真实生产设备:

用多媒体、仿真软件及生产性实训基地真实的生产设备实施课堂教学,直观展示教学内容,将课程学习内容传授给学生。

2.多媒体综合设备:

包括大屏幕投影、幻灯机、扩音机以及多媒体软件等。

通过多媒体综合设备提供声情并茂、图文并茂、多感官视觉效果的教学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例如:

图片展示、音视频播放等。

3.局域网平台:

依托学校优良的网络教学平台,利用电子邮件、QQ、师生论坛等网络工具,建立课程学习网站,将专题学习、课题研究与实践训练融为一体,从而使教学资源丰富,既有课程学习资源又有拓展学习资源。

提供信息交换、数据交换的基础平台,便于开展设计工作。

提倡师生在平台上共同营造开放、民主、活跃的教学氛围,将课堂变成一个超越单向信息传递的场所,形成分享知识、分享经验、分享智慧、分享快乐的平台。

(三)教学组织形式

可依托校内实践教学平台(如:

实验室、实训室、生产性实训基地等)及校外紧密合作企业,结合自身条件,实施分组教学。

以企业真实的化纤产品为载体,专业老师可带领学生在现场做项目,边学边做。

开放校内实践教学条件,使学生通过在实验室→实训室→生产性实训基地的锻炼,实现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培养其良好的职业素质、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五、教学评价、考核建议

在课程考核上,改变过去理论知识和技能分别独立考核、一次性期末考核的方式,采用终结性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