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项目初步设计报告14364.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224237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62.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项目初步设计报告1436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江苏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项目初步设计报告1436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江苏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项目初步设计报告1436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江苏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项目初步设计报告1436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江苏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项目初步设计报告1436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江苏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项目初步设计报告14364.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5页
江苏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项目初步设计报告14364.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5页
江苏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项目初步设计报告14364.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5页
江苏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项目初步设计报告14364.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5页
江苏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项目初步设计报告14364.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5页
江苏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项目初步设计报告14364.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5页
江苏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项目初步设计报告14364.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5页
江苏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项目初步设计报告14364.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5页
江苏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项目初步设计报告14364.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5页
江苏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项目初步设计报告14364.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5页
江苏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项目初步设计报告14364.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5页
江苏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项目初步设计报告14364.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5页
江苏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项目初步设计报告14364.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5页
江苏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项目初步设计报告14364.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5页
江苏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项目初步设计报告14364.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5页
亲,该文档总共4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项目初步设计报告14364.docx

《江苏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项目初步设计报告1436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项目初步设计报告14364.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苏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项目初步设计报告14364.docx

江苏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项目初步设计报告14364

一、综合说明

(一)建设地点及规模1

(二)建设内容及投资1

(三)项目效益3

(四)项目建设情况汇总表・・・・・・3

二、项目区概况5

(一)自然概况5

(二)社会经济情况6

(三)现状基础设施情况6

三、项目区建设布局规划7

(一)指导思想8

(二)目标任务8

(三)设计依据8

(四)建设标准9

(五)总体布局12

(六)水资源供需分析13

(七)科技推广方案19

(A)规划建设内容汇总19

四、主要单项工程方案设计・・・・・20

(一)土方工程20

(二)水利建筑物工程20

(三)道路工程24

(四)林网工程24

五、项目概算25

(一)编制方法25

(二)编制依据25

(三)工程概算汇总25

(四)项目总投资26

(五)资金筹措26

六、项目效益分析26

(一)经济效益27

(二)社会效益27

(三)生态环境效益・・・・・・・28

七、项目实施与管理29

(一)项目实施与组织・・・29

(二)项目管理30

市2011年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初步设计

一、综合说明

(一)建设地点及规模

项目区位于王浩镇中北部,东至正余界河、西至货隆界河,南至新东路,北至古坝中心横河,涉及古坝、桥闸、昌盛3个村,总面积1.29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万亩。

(二)建设内容及投资

1.水利措施总投资643.1万元,其中财政投资602.91万元,自筹40.19万元。

(1)排灌站

电灌站1:

引水式布置,内配备一台KQL100/125-11/2立式单级离心泵,单座泵站造价10.99万元。

共新建电灌站4座,工程造价43.96万元。

电灌站2:

引水式布置,内配备一台14吋混流泵,共新建电灌站3座,工程造价18.12万元。

(2)输变电线路配套

变压器:

为新建电灌站配备4台50KVA变压器及变配电设施。

工程造价26.32万元。

输变电线路:

为新建电灌站配备0.40KV低压线3.8km„工程造价41.65万元。

(3)衬砌渠道

U型渠道1.21km,工程造价7.02万元。

(4)埋设管道

低压灌溉管道:

灌溉面积1200亩(UPVC管道长约25.2km),分1#、2#、3#三个区域(详见规划图),三个区域面积分别约为400亩。

每个区域投资29.82万元,合计总投资89.46万元。

(5)喷灌设施

喷灌区域约300亩,工程造价44.8万元。

(6)渠系建筑物

机耕桥1:

桥长15m,宽4.7m,分三跨,荷载等级公路一]【*0.80,下部结构采用预制桩基础,上部结构采用预制实心梁板。

共1座。

工程造价12.17万元。

机耕桥2:

桥长16m,宽4.7m,分三跨,荷载等级公路一11*0.80,下部结构采用预制桩基础,上部结构采用预制实心梁板。

共3座。

工程造价37.50万元。

机耕桥3:

桥长17m,宽4.7m,分三跨,荷载等级公路一11*0.80,下部结构采用预制桩基础,上部结构采用预制实心梁板。

共1座。

工程造价13.43万元。

机耕桥4:

桥长18m,宽4.7m,分三跨,荷载等级公路一11*0.80,下部结构采用预制桩基础,上部结构采用预制实心梁板。

共2座。

工程造价27.44万元。

机耕桥5:

桥长20m,宽4.7m,分三跨,荷载等级公路一11*0.80,下部结构采用预制桩基础,上部结构采用预制实心梁板。

共2座。

工程造价30.06万元。

机耕桥6:

桥长21m,宽4.7m,分三跨,荷载等级公路一11*0.80,下部结构采用预制桩基础,上部结构采用预制实心梁板。

共1座。

工程造价15.49万元。

机耕桥7:

桥长22m,宽4.7m,分三跨,荷载等级公路一11*0.80,下部结构采用预制桩基础,上部结构采用预制实心梁板。

共1座。

工程造价15.97万元。

机耕桥8:

桥长28m,宽4.7m,分三跨,荷载等级公路一11*0.80,下部结构采用预制桩基础,上部结构采用预制实心梁板。

共4座。

工程造价79.48万元。

机耕桥9:

桥长30m,宽4.7m,分三跨,荷载等级公路一11*0.80,下部结构采用预制桩基础,上部结构采用预制实心梁板。

共1座。

工程造价20.80万元。

路下涵:

圆管涵直径60cm,洞身长10m。

共27座。

工程造价49.14万元。

路下涵:

圆管涵直径80cm,洞身长10m。

共5座。

工程造价6.1万元。

小沟级建筑物:

过路圆管涵直径20cm,洞身长6mo共400座。

工程造价24万元。

沟河疏浚:

12.88公里,土方量6.44万方,投资40.19万元(自筹)。

2.农业措施总投资20万元

土地平整:

面积300亩,土方量3万方,投资20万元(自筹)。

3•田间道賂总投资531.93万元,其中财政投资452.12万元,自筹79.81万元

(1)硬质路:

乡镇整合资金新建4.5m宽水泥路6.3公里。

工程造价113.4万元(财政补助)。

新建3.0m宽水泥路7.88公里。

工程造价176.51万元,其中财政投资141.84万元,自筹34.67万元。

(2)砂石路:

新建3.0m砂石路25.08公里。

工程造价242.02万元,其中财政投资196.88万元,自筹45.14万元。

4.林业工程总投资65.21万元

防护林:

新栽种防护林500亩,苗木为高杆女贞、紫微、红叶石楠、广玉兰。

工程造价65.21万元。

5•科技推广总投资50万元

技术培训2800人次,投资14万元;示范推广0.68万亩,投资36万元。

6.其他措施总投资29.76万元

项目管理费投资17.76万元,工程管护费投资12万元。

(三)项目效益

按项目区內1万亩耕地面积统计,通过项目建设,播种面积增加1500亩,耕地复种指数由开发前的205%提高到220%;项目区內全年农产品的总产量达2988万kg,比开发前增长85.47%。

总产值达2848.4万元,比开发前增长6495%。

亩产值达2848.1元,比开发前净增1121.60元。

(四)项目建设情况汇总表

项目名称

市2011年髙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项目

项目建设地点

市王浩镇

项目申报单位

市王浩镇人民政府法人代表:

电话:

项目规划

单位名称公司资质:

建筑乙级、水利丙级

设计单位

负责人:

电话:

建设规模(万亩)

总土地面积:

1.29

耕地而积:

1.0其中中低产田而积:

1.0

项目作物布局情况

现状种植情况

作物种类

油菜

小麦

大棚蔬菜

露地蔬菜

四青作物

其他

•••

合计

而积(万亩)

0.4

0.3

0.15

0.8

0.4

2.05

单产(kg/亩)

200

450

2500

2400

300

规划种植情况

作物种类

油菜

小麦

大棚蔬菜

露地蔬菜

四青作物

其他

•••

合计

而积(万亩)

0.2

0.2

0.6

1.0

0.2

2.20

单产(kg/亩)

220

480

2600

2500

400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工程名称

单位

数量

投资(万元)

其中

投资占总投资

备注

财政

自筹

(%)

1

水利工程

643」

602.91

40.19

47.99

(1)

土方工程

万方

6.44

40.19

40.19

1)

沟河疏浚

万方

6.44

40.19

40.19

(2)

建筑物工程

602.91

602.91

1)

排涝站

2)

灌排结合站

3)

灌溉站

7

62.08

62.08

4)

输变电线路

公里

3.8

41.65

41.65

5)

50KV变压器

4

26.32

26.32

6)

衬砌渠道

公里

1.21

7.02

7.02

7)

水闸

8)

机耕桥梁

16

252.34

252.34

9)

涵洞

32

55.24

55.24

10)

小沟级建筑物

400

24

24

11)

渡槽

12)

渠首

13)

跌水

14)

下田便桥

15)

水井

16)

农渠放水口

(3)

管道灌溉工程

134.26

134.26

1)

低压管灌工程

1200

89.46

89.46

2)

滴灌工程

3)

微喷灌工程

4)

喷灌工程

ra

300

44.8

44.8

(4)

其他工程

2

农业工程

551.93

452.12

99.81

41.19

(1)

仓库晒场

m2

(2)

道路工程

551.93

452.12

1)

水泥道路

Km

14.18

289.91

255.24

34.67

2)

砂石路

Km

25.08

242.02

196.88

45.14

3)

上地平整

万方

3

20

2()

3

林网工程

li:

500

65.21

65.21

4.87

4

科技推广

50

50

3.73

5

其他经费

1)

项目管理

万元

17.76

17.76

1.33

2)

工程管护

万元

12

12

0.89

项目总投资

1340万元

资金筹措计划

总投资

万元

1340

占总投资%

100

其中

中央财政

万元

600

44.78

省财政

万元

510

38.06

县(市)财政

万元

90

6.72

项目区自筹

万元

140

10.44

项目经济效益

年新增粮食生产能力

Kg

年新增粮食收益

万元

年新增蔬菜生产能力

万Kg

1765

年新增蔬菜收益

万元

573

年新增油料生产能力

Kg

年新增油料收益

万元

年新增水果生产能力

Kg

年新增水果收益

万元

年节约灌溉用水屋

万方

40

年节水收益

万元

8

年节省用工

万工日

0.35

年省工收益

万元

35

年节约农本

万元

8

年节本收益

万元

8

项目新增年总收益

万元624

备注:

二、项目区概况

(一)自然概况

1、气候

项目区属北亚热带的湿润性季风气候区,具有四季分明、雨水充沛、无霜期长的特点。

春季因受寒潮不断袭侵和海洋影响,气温回升缓慢,天气多变,时晴时雨,乍暖乍寒;夏季受东南季风控制,初夏可发生梅雨天气,伏夏期问,“极峰”降雨量带北移,常有热带气旋(热带风暴、台风)侵袭东南沿海带来暴雨天气。

若当年热带气旅不波及本区,可能发生伏旱,个别年份“极峰”降雨带停滞江淮之间,也可暴雨成灾。

秋季天高气爽,有些年份也可呈秋雨连绵现象。

冬季寒潮不断入侵,气候冷燥。

年平均14.8°C,月平均以1月份最低为1.78°C,七月份最高为37.2°C,年均降水日数为122.24d,降水量1055.9mm,年均风速2.3m/s,境内盛行东南风,其次东至东北风。

无霜期220.6do

2、土壤

项目区系长江冲击平原,地势平坦,最高地面髙程4.3m(废黄河零点高程,下同),最低地面高程4.0m.项目区土壤类型属壤土。

土壤肥力水平中等,土壤耕层的全氮量0.84g/kg,土壤结构较好,水、肥、气、热比较协调,适耕期长,适种性广。

3、水资源

项目区地处长江三角洲,河流属长江水系,沟河交错,水网纵横,水源丰富。

项目区內主要有通吕河,內河正常水位2.0-2.5m,最高水位3.5m,最低水位1.2m,水位常受降水和潮讯的影响,地下水资源十分丰富,地下水位因地面高程而异,境內引用水条件比较优越;同时区内一级河通吕运河、二级河道福利河、纵贯项目区,三级河新东河、运北河及四级河道配套,水资源充沛,水资源能满足区內需求。

项目区外来水的补充和现状水质优良,达到IV类水以上标准。

(二)社会经济情况

1、总人口,其中农业人口及劳动力

王浩镇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区涉及古坝、桥闸、昌盛3个行政村,87个村民小组,涉及农户2785户、人口9680人,其中农业人口9479人,农业劳动力4730人。

2、项目区现状作物种植面积及单产情况

项目区的地势平坦。

以粮、油、瓜蔬种植为主,项目区总面积1.29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万亩。

1万亩耕地中大棚瓜蔬面积0.15万亩,露地蔬菜面积0.8万亩,麦油面积0.7万亩。

麦油面积占项目区总面积70%o项目区复种指数为205%,本次高标准农田建设将扩大设施农业种植面积,提高复种指数。

3、地方财政与农民收入

市是沿海开发县,县域经济比较发达,已经于2008年进入了全面小康,2009年实现GDP403亿元,财政收入53.0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002万元。

2009年王浩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0.8亿元,比上年增长11.5%。

财政总收入2346万元,比上年增长10.3%。

2009年该镇的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0690元,农业总产值4605万元。

(三)现状基础设施情况

1.水利设施

项目区内,现有一级河通吕河3.8公里;二级河福利河&7公里;三级河运南河3.8公里、新东河3.8公里、运北河3.6公里。

各种中小型电灌站大部分均为60、70年代建造,且泵房及部分电器设备陈旧老化,项目区灌溉保证率为70%,灌溉水利用系数为50%。

不能满足生产发展需要,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

2.交通情况

项目区交通较为便利,紧邻通吕公路,项目区有生产道路大约56.5公里,其中水泥路6.8公里、土路49.7公里。

项目区交通顺畅但硬化路面较少,雨雪季节,土路路面泥泞,人与机械通行不畅,严重影响当地农民生产、生活。

3.电力情况

电力方面,项目区内有10KV输电线路。

电力供应充足,能够满足农业生产与发展需求。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田基础设施需高标准配套

项目区内的骨干道路、水利骨干网络已基本形成,但是项目区内的发展极不平衡,对照髙标准农田建设的具体要求,仍有较大的差距,特别是一些农田基础设施老化失修,对提高农业产量非常不利。

必须加大投入,实现农田有高标准配套,为高效农业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作物结构与布局需调整优化

项目区的瓜蔬、粮、油等作物,总体上为区域化分布,然而,也有不少的“夹花田”,一些地方呈现出零散分布状态,需要通过调整作物布局,推进区域化规模种植。

通过区域化布局、适度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种植、产业化经营等措施,可有效地挖掘农田增产增效潜力。

(3)农业面源污染急需有效控制

现行的生产体系规范低,化肥、农药等农用化学品施用量过大,作物秸杆资源化利用的途径与办法缺乏。

与此同时,畜牧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以及农民生态及环境意识的弱化,农业废弃物日益增多,农业面源污染不断加重,环境压力越来越大。

(4)先进农业科技急需推广应用

项目区內总体上呈现出不平衡状态,仍有一定比例有中产田块,农田增效、农民增收的潜力很大。

通过先进农业科技推广应用,特别是瓜蔬、粮、油作物优良品种的推广应用、髙产髙效及其标准化生产、桔杆还田肥料化利用等适用技术的应用与普及,可实现优质、髙产、安全、生态、髙效等目标的综合协调。

项目区的农业推广体系、农业龙头企业和社会化服务体系等方面的建设有待加强。

(5)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有待提高

农民更多依赖于生产经验和种植习惯,偏重于产品的产量、而忽视品质的提高与产品的安全,偏重效益的增加、而忽视生态环境的保护。

此外,由于自身科技文化素质不高,导致对新品种、新技术的利用程度较低。

通过科技推广、技术培训等途径,提高基层干群的科技文化素质迫在眉睫。

(6)品牌农产品少,农民增收程度不高

对农业的集约型、质量效益型认识不足,视野不开阔,农业结构调整缺少新举措,农产品多是“千人一面”的大路货,“提篮小卖”型多,粗放经营多,精品少,特色少,品牌少,农产品质量不高,使土地产出率低。

同时,部分地方有重建轻管现象,使工程难以正常发挥效益。

三、项目区建设布局规划

(一)指导思想

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促进农民增收,突出区域重点,大力推进高产稳产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髙农业综合生产力,为发展现代农业奠定物质基础;有效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切实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强化项目和资金管理,创新农业综合开发机制,努力提髙土地治理项目的建设和管理水平,更好发挥项目对农民增收的促进作用。

(二)目标任务

本期申报的开发任务为建设高标准农田1・0万亩。

(三)设计依据

1、《泵站设规范》(GB/T50265-97)

2、《农田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GB/T20203-2006)

3、《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L191-2008)

4、《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DJ20-78)

5、《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04)

6、《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

(4)建设标准

(I)水利措施标准

1、灌溉工程

灌溉系统完善,灌溉用水有保障,水质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农田灌溉制度科学合理,灌水方法先进。

灌溉设计保证率达到90%以上。

灌溉水利用系数0.7以上。

引水河道及渠首工程,在充分利用当地地表径流的基础上,尽量保证灌溉设计保证率下适宜灌溉面积用水要求。

泵站等建筑物、机电设备、输变电设施配套齐全,综合装置效率达到有关规范标准。

固定泵站进行渠道灌溉时,每站控制面积不小于500亩。

完善农田灌溉系统,合理布置输水、配水渠系(管道)。

渠道布置应结合排水系统、田间道路统一规划,尽可能减少交叉建筑物和占地。

灌排系统一般分开布置,斗渠和斗沟宜相间布置,农渠与农沟根据项目区实际进行合理布置(相邻或相间)。

渠道断面尺寸通过水力计算确定。

渠道防渗形式,根据项目区的土质情况选择粘土夯实、混凝土衬砌、浆砌石砌等适宜的防渗措施。

需衬砌防渗的地区,渠道防渗率不低于50%。

大力推行农艺节水措施,提高水的利用率。

农艺节水措施包括蓄水保境、秸秆还田、选用抗旱品种、施用抗旱保水剂等,各项措施应符合技术规范。

推行科学合理的灌溉制度。

稻田因地制宜地采取'‘干湿交替”用水模式,蔬菜等经济价值较高的作物采用“少水勤灌”模式。

项目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宏观上实行总量控制,微观上实行用水定额管理。

积极推行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模式,配备必要的量水设施,按用水量和核准的水价收取水费,以管理促节水。

2、排水工程

排涝设计标准符合有关规定。

排涝设计标准达到日降雨200mm,雨后1天排出。

农田地下水位埋深在雨后2天内降至田问0.8m以下。

排水系统健全,排水出路通畅。

排水系统根据地形条件,按高水高排、低水低排、就近排泄、力争自流的原则布置。

各级排水明沟宜相互垂直布置,排水线路宜短而直。

排水沟道断面及坡度设计合理;末级固定排水沟的深度和间距,符合项目区机耕作业及农作物对地下水位的要求。

有降渍或控制地下水位要求的田间排水明沟,若要衬砌,衬砌材料的渗透系数不少于土壤的渗透系数。

3、配套建筑物工程

农田中沟以上灌排工程配套率和完好率达到100%,田间灌排工程配套率和完好率在90%以上,建筑物性能与技术性能达到规范标准。

优化布置配套建筑物工程。

机耕桥与节制闸、涵洞、渡槽等建筑物结合布置。

涵、闸、渡槽根据地形和灌排需要设置。

填方渠道跨越排水沟或穿越填方道路时,可在渠下或路下设置涵洞。

(D)农业措施标准

1、农田工程

农田集中连片。

田地相对集中,以有林道路或较大沟渠为基准形成条格田,以满足农业机械化和田间管理要求,条田面积100亩以上。

土地平整。

水田田面平整达到±3厘米以内。

2、土壤改良

通过施用农家肥、秸杆还田等措施,对土壤进行培肥改良,使土壤中各类微生物均衡,理化性状协调,通透性适宜。

土壤耕作层有机质含量,水旱轮作区达到每20g/kg以上,旱作区达到每16g/kg以上。

一般农田耕作层厚度达到25cm以上,脊薄农田耕作层厚度达到20cm以上,地表以下lm土体无明显障碍层。

改革耕作制度,实行水旱轮作,改善土壤结构,减少或消除酸碱毒害物质。

肥、农药等投入品的使用符合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规范、规程的要求。

3、良种推广

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100%。

4、农业机械化

积极推广农业机械化作业。

水稻等作物的播种、收获等主要作业环节具备基本实现机械化的基础性条件。

水稻等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不低于80%。

(m>田间道路标准

1、布局合理

田间道路分机耕路(干道)、生产路(支路)两级。

机耕路与村庄及乡村公路连接,生产路连接机耕路与田块。

田间道路结合项目区内灌溉沟渠合理布置,达到既利于灌排、机械作业、运输和田间管理,又能节约土地、减少平整土地和田间配套建筑物。

2、标准适宜

机耕路主要路段硬质化,路面净宽3-3.5m,高出田面0.3-0.5m,保证晴雨天畅通,能满足农产品运输和中型以上农业机械的通行;生产路路面宜采用砂石路面、立砖路面或素土压实,净宽不少于2m,高出田面0.2-0.4m,配套桥、涵和农机下田

(地)设施,便于农机进出田间作业和农产品运输。

(IV)林业措施标准

1、因地制宜,植树造林

项目区内主要道路、沟渠、河流两侧,要适时、适地、适树植树造林,干支渠和机耕道两侧宜配置2行林带,农渠配置1行林带,达到一级农田林网标准。

树种选择符合项目区实际的林木,苗木胸径达到5cm以上。

造林当年成活率达到95%以上,三年后保存率要在室90%以上,林相整齐,结构合理。

2、科学规划,适度建设

农田防护林网建设,要符合江苏省农田林网建设工程技术标准。

防护林网控制面积占宜建林网农田面积的比例,达到75%以上,绿化覆盖率达到新农村建设标准。

(V)科技措施标准

1.技术推广

项目建设期间,推广9项先进适用技术,重点是农产品新品种推广、标准化生产等方面的技术。

2.技术培训

项目建设期间,对项目区受益农户进行先进适用技术培训。

要加强对项目区乡村干部、技术员、财务人员和受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