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 南 中 医 学 院.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227011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2.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 南 中 医 学 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河 南 中 医 学 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河 南 中 医 学 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河 南 中 医 学 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河 南 中 医 学 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河 南 中 医 学 院.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 南 中 医 学 院.docx

《河 南 中 医 学 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 南 中 医 学 院.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 南 中 医 学 院.docx

河南中医学院

河南中医学院

标准卷:

河南中医学院课程考试命题册2008至2009学年第一学期部别基础医学院课程名称金匮考试时间2009.1.考试对象中医本科教务处制表命题原则一、提高各门课程考试的命题质量,是严格教育要求的重要环节。

课程考试命题工作应由教研室正副主任亲自主持,或委托专人(讲师以上)负责。

命题人不参加辅导,授课人不参与命题,普通基础课执行同一大纲的实行统一命题。

二、命题必须以教学大纲为依据,与教学质量标准的要求相一致。

掌握好命题的深度和广度,应有一定的覆盖面及侧重点,既要有知识记忆性内容,也要有综合分析和应用所学知识的内容。

每份试卷中,不同难易度试题的分数比例一般为:

较易占20%,中等难易占40%,较难占30%,难度较大占10%。

三、试题的类型。

要求客观性试题(包括填空题、是非题、名词解释、多选题等)与主观性试题(包括问答题。

论述题等)相结合,根据课程特点,适当调整试题的类型,确定各类题型的分值比例。

四、试题的叙述必须准确、简练、连贯,不能模棱两可,特别是与选择题答案有关的一些限制性或修饰性的词汇,应明确具体。

每份试卷的各个试题要相互独立,一个试题不要给另一试题的解答以提示。

五、我院考试时间每场定为120分钟。

试题的数量必须与考试时间相适应,要求采用较大题量,一般以多数学生用正常速度答满120分钟为度。

总的原则,考试时间以稍紧为好,但不能过紧,更不能过松。

六、各门课程考试命题均应提供深浅、难易度相当,重复内容不超过10%的试卷两套(A、B),并附标准答案及评分标准,凡需要留空格者,应表明字数。

试卷经系部主任审批后,提前二周送教务处,由教务处任选一试卷考试用,另一试卷密封保存作补考用。

七、命题时一律用钢笔,字迹要端正清楚。

试题内容,标准答案和考试分析写不下,可另附纸张。

八、试题由各教研室按要求录入微机,核对无误后交教务处安排印刷。

九、命题册学期考试结束后,交各系部汇总,送教务处备案归档。

课程名称及使用版本《金匮》全国规划教材2007年版总学时72其中:

理论72,实验(习)考试时间2009年1月日考试对象(系部、专业、年级、班级、人数):

第二临床医学院中医本科05级1.2.3.班共242人命题教师:

宋建平试题类别中文教研室主任审核意见签名及时间系部主任审核意见签名及时间教务处审核意见签名及时间试题份数1份A卷试题内容分布表(以每题绝对分数值填入)章号选择题是非题填空题解词简答题论述题病案合计绪论1113第1篇2125第2篇11136第3篇213第5篇2114第6篇77第7篇3227第9篇2112410第10篇88第11篇11第12篇321410第13篇1113第14篇2248第15篇2125第16篇112第17篇32128第18篇11第20篇112第21篇1113第22篇314合计301515101587100题型河南中医学院2008至2009学年第一学期《金匮》试题(供05级本科中医专业使用)学号:

姓名:

座号:

系别:

年级:

专业: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计得分总分合计人:

复核人:

得分评卷人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类型说明:

每一道试题下面有A、B、C、D、四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填在括号内。

1.《金匮要略》篇数共有()A.二十五B.二十三C.二十一D.二十四2.冬至之后,有未至而至,有至而不至,有至而不去,有至而太过,其中的至而不至是指() A.以得甲子,天温如盛夏五、六月时 B.以得甲子,天未温和 C.以得甲子,天得温和 D.以得甲子,天大寒不解3.百合病的治疗代表方是 ()A.滑石代赭汤B.百合知母汤C.百合滑石散D.百合地黄汤4.《金匮》治疗内有癥积而漏下不止的方剂是()A.桂枝茯苓丸B.胶艾汤C.当归芍药散D.当归散5.酒黄疸,心中懊憹或热痛,当选用()A.栀子大黄汤B.硝石矾石散C.大黄硝石汤D.茵陈蒿汤6.症见吐涎沫而不咳,不渴,遗尿,小便数,头眩者,治宜 ()A.肾气丸B.苓桂术甘汤C.五苓散D.甘草干姜汤7.半夏厚朴汤的组成药物为()A.半夏厚朴茯苓生姜干苏叶B.半夏厚朴白术猪苓干苏叶C.半夏厚朴干苏叶泽泻生姜D.半夏厚朴生姜干苏叶8.《金匮》所论中风病的主要内因是 ()A.气血亏虚B.肝肾阴虚C.痰火内蕴D.瘀血阻滞9.狐蜮病的特征是()A.精神恍惚B.口苦、小便赤C.饮食和行动失调D.咽喉及二阴溃疡10.肺胀,咳而上气,烦躁而喘,脉浮者,心下有水,治宜()A.小青龙加石膏汤B.越婢加半夏汤C.泽漆汤D.厚朴麻黄汤11.心中痞,诸逆,心悬痛,治宜() A.橘枳姜汤B.茯苓杏仁甘草汤 C.乌头赤石脂丸D.桂枝生姜枳实汤12.射干麻黄汤证属 ()A.饮热迫肺B.痰浊壅肺C.寒饮郁肺D.寒饮夹热13.半夏泻心汤所治主症是 ()A.干呕B.呕吐C.肠鸣D.心下痞14.伤寒八九日,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治用()A.麻杏苡甘汤B.桂枝附子汤C.白术附子汤D.甘草附子汤15.胃寒气逆所致哕逆,当选()A.橘皮竹茹汤B.生姜半夏汤C.半夏干姜散D.橘皮汤16.木防己汤证临床表现是()A.诸肢节疼痛B.膈间支饮,其人喘满,心下痞坚,面色黧黑,脉沉紧,得之数十日不愈C.卒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眩悸者D.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17.下血,先便后血,可选用()A.柏叶汤B.黄土汤C.赤小豆当归散D.泻心汤18.妇人少腹胀满如敦状,小便微难而不渴,且发生在产后,当诊断为()A.热入血室B.妇人转胞C.内有干血,郁为湿热D.水与血俱结在血室19.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治宜()A.栝蒌薤白白酒汤B.栝蒌薤白半夏汤C.枳实薤白桂枝汤D.乌头赤石脂丸20.皮水夹热的水气病,当选用()A.防己茯苓汤B.蒲灰散C.越婢加术汤D.甘草麻黄汤得分评卷人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类型说明:

每一道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选两项以上正确答案填在括号内,多选.或少选则无分。

)21.《金匮要略》首篇提出的防病措施是() A.不令邪风干忤经络 B.房室勿令竭乏 C.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 D.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 E.无犯王法及禽兽灾伤22.桂枝芍药知母汤证临床表现有 ()A.诸肢节疼痛B.汗出恶寒C.身体魁羸D.头眩短气,温温欲吐E.脚肿如脱23.苓桂术甘汤证临床表现是() A.胸胁支满,B.卒呕吐,心下痞,眩悸C.目眩D.脐下动悸,吐涎沫而癫眩 E.心下痞坚24.五苓散与猪苓汤组成相同的药物是()A.茯苓B.猪苓C.泽泻D.白术E.桂枝25.谷疸主症为()A.心中懊憹而热B.食谷即眩C.尺脉浮D.额上黑E.身体尽黄26.支饮的主症是()A.形体消瘦,肠间沥沥有声,背寒冷如手大B.水饮潴留胁下,咳嗽牵引作痛C.咳逆倚息D.身体疼痛沉重E.短气不能平卧27.生姜半夏汤所治病证见()A.诸呕吐,谷不得下B.似喘不喘C.似呕不呕D.似哕不哕E.彻心中愦愦然无奈28.肾水当见() A.其腹大B.四肢苦重 C.脐肿腰痛D.不得溺,阴下湿如牛鼻上汗 E.其足逆冷,面反瘦29.新产妇人三病指A.痉B.大便难C.下血D.发热E.郁冒30.《金匮》温经汤证临床表现是()A.下血数十日B.腹满C.手掌烦热D.少腹里急E.暮即发热得分评卷人三、判断题:

(每小题1分,共15分)(类型说明:

正确者,错误者Х表示,将答案填在括号内。

)31.百合病的病机为肝肾阴虚。

()32.乌头赤石脂丸中乌头与附子并用。

()33.竹皮大丸方中重用甘草安中益气。

()34.《金匮》认为黄疸病位主要在脾胃。

()35.甘遂半夏中甘遂与甘草配伍。

()36.当归芍药散治疗血虚有热所致之妊娠腹痛。

()37.桔梗汤为《金匮》治疗肺痈之方。

()38.猪苓汤主治热与水结而阴未伤之小便不利证。

()39.麦门冬汤方中均为养阴药。

()40.历节病的主要成因是肝肾气血亏虚,风寒湿邪侵袭。

()41.黄芩加半夏生姜汤治疗少阳邪热迫胃所致之呕吐。

()42.饮阻气逆呕吐当选用大半夏汤。

()43.厚朴大黄汤与小承气汤药物组成相同而量不同。

()44.《金匮》最后三篇为杂疗方和食物禁忌。

()45.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此为血痹。

()得分评卷人四、填空题:

(每空1分,共15分)(类型说明:

请将正确答案填于试题预留的横线上。

)46.胸痹,胸中气塞,短气,茯苓杏仁甘草汤主之;_____________亦主之。

47.《金匮要略》首创以病为纲、病证结合、_______________的杂病诊疗体系。

48.邪入于腑,_____________;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

49.肝之病,补用______,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

50.师曰:

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

51.黄疸腹满,小便不利而赤,自汗出,此为,当下之,宜。

52.肝着,其人常欲蹈其胸上,先未苦时,但欲饮热,主之。

53.小便不利者,有水气,其人苦渴,_______主之。

54.吐血不止属脾胃虚寒者宜用_________。

55.食己即吐者,________主之。

56.产后下利虚极,主之。

57.湿家身烦疼,可与发其汗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

58.治疗脏躁病之方是。

59.《金匮》治疗肠痈脓已成属里虚夹热证的方剂为________。

得分评卷人五、解词:

(每题2分,共10分)60.实脾61.血分62.浊唾涎沫63.彻心中愦愦然无奈64.胁下逆抢心得分评卷人六、简答题(共15分)65.为什么风湿在表时强调当以微汗的方法治之?

(3分)66.己椒苈黄丸证服药后可出现哪些反应?

如何处理?

(4分)67.胸痹、心痛的主要病机是什么?

(4分)68.简述越婢汤作用及所治病证的病机、临床表现。

(4分)得分评卷人七、论述题(8分)69.比较附子粳米汤证与大建中汤证病机、临床表现、治法与用药的不同。

得分评卷人八、病案分析(7分)70.李某,男,24岁,学生。

患失眠多年,西医曾诊断为神经衰弱,服用安定、利眠宁等镇静药,时有小效。

近因毕业考试,学习紧张,病证加重,昼则头晕头疼,昏昏欲睡,神思恍惚,两目干涩;夜则清清不寐,往事联翩,思绪不断,痛苦非常,心烦,舌红,苔少,脉弦细而数。

 要求:

写出诊断(病名)、病机、治法、方药。

《金匮》中医本科专业标准答案及评分标准(按试题顺序排列)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A2.B3.D4.A5.A6.D7.A8.A9.D10.A11.D12.C13.D14.B15.D16.B17.B18.D19.A20.C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21.ABCE22.ACDE23.AC24.ABC25.BE26.CE27.BCDE28.ACDE29、ABE30.ABCDE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5分)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四、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46.橘枳姜汤47.辨证施治48.即不识人49.酸50.痰饮51.表和里实,大黄硝石汤52.旋复花汤53.瓜蒌瞿麦丸54.柏叶汤55.大黄甘草汤56.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57.麻黄加术汤58.甘麦大枣汤59.薏苡附子败酱散五、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60.即调补脾脏之意。

61.经水前断,后病水。

62.浊唾指稠痰,涎沫指稀痰。

63.彻,通彻,亦即通联之意。

心中,即胸中。

主要指病人自觉胸中烦闷已极,有无可奈何之感。

64.指胁下气逆上冲心胸。

六.简答题:

(共15分)65.答:

因风为阳邪,易于表散(1分);湿为阴邪,其性濡滞,难以速去(1分)。

微微发汗,可使阳气流行于肌肉关节之间,缓缓蒸发,营卫畅通,风湿同时解除,故宜微汗(1分)。

66.答:

服己椒苈黄丸后口有津液,说明内结之饮邪已去,津液上承,属病解之征。

(2分)若服药后口渴,说明饮阻热结,应加芒硝软坚破结,助大黄荡涤饮热。

(2分)67.答:

阳微阴弦,上焦阳虚,阴邪上乘,胸阳痹阻(3.5分),本虚标实(0.5)。

68.答:

越婢汤发汗利水,兼清郁热(2分),治疗风水夹热症见全身浮肿,头面尤甚,口渴,续自汗出,脉浮等。

(2分)七、论述题:

(8分)69.答:

附子粳米汤证偏于脾胃虚寒,饮停上逆(1分);其症见腹满,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等(1分);治法为温中散寒,化饮降逆(1分);用附子散寒止痛,半夏降逆止呕,粳、枣、草温补脾胃作用较缓(1分)。

大建中汤证属脾胃阳虚,阴寒内盛(1分);其症见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触近(1分);治法为大建中气,温中散寒(1分);用干姜散寒止痛、蜀椒降逆止呕,参、饴温补脾胃,作用较强(1分)。

八.病案分析:

(7分)70.诊断:

虚劳不寐(1分) 病机:

肝阴不足,虚热内扰心神(2分) 治法:

养阴清热,宁心安神(2分) 方药:

酸枣仁汤(酸枣仁,茯苓,知母,川芎,甘草)(2分)考试成绩分布统计表班级:

人数:

90分以上(优)人数:

比率%80~89分(良)人数:

比率%70~79分(中)人数:

比率%60~69分(及格)人数:

比率%59分以下(不及格)人数:

比率%本次考试分析:

分析人签名:

学科负责人签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