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生态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227317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4.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生态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普通生态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普通生态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普通生态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普通生态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普通生态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普通生态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普通生态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普通生态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普通生态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普通生态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普通生态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普通生态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普通生态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普通生态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普通生态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普通生态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普通生态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普通生态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普通生态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docx

《普通生态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生态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普通生态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docx

普通生态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楚雄师范学院

《普通生态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2014年3月20日

1

楚雄师范学院化生学院

《普通生态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031106008

课程中文名称:

《普通生态学》

课程英文名称:

GeneralEcology

课程性质:

限选课

使用专业:

生物技术专业、葡萄酒专业

开课学期:

第3学期

总学时:

36学时

总学分:

2学分

预修课程:

《植物生物学》、《动物生物学》等

课程简介:

《普通生态学》是生物科学专业的基础主干课程之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和基本的生态学研究方法;从生物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等层次上了解生态学的基本规律以及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了解与可持续发展相联系的全球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人类面临的若干最重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增强热爱自然和环境保护意识;应用生态学理论和知识,分析思考解决社会生产实践中的生态和环境问题。

现在生态学这个术语已经是一个广为人知的名词,作为研究有机体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其是在很广泛的空间尺度、时间尺度和组织尺度上进行研究的,并分别在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及景观等层次上对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进行野外、实验和理论的研究和探索。

在当代,生态学已经不仅仅只停留在一门学科的层次上了,它已经成为了人们的一种思想,变成了人们思考问题的一种思维方法和思维模式,渗透到了人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影响着整个人类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教材建议:

孙儒泳,李庆芬,牛翠娟,娄安如,基础生态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生态学》 李博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一)推荐教材:

1、孙儒泳,李博,诸葛阳,尚玉昌编,普通生态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2、李博主编,生态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孙儒泳,李庆芬,牛翠娟,娄安如,基础生态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二)推荐学生学习用书:

1.麦肯齐等著,孙儒泳等译,2000.生态学(中译本,第二版)。

科学出版社。

2.RobertRicklefs著,孙儒泳等翻译,2004.生态学(第五版,中译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

3.孙儒泳,李博,诸葛阳,尚玉昌编,普通生态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4.段昌群主编,2004.生态科学进展(第一卷)。

高等教育出版社

3、段昌群主编,2006.生态科学进展(第二卷)。

高等教育出版社

4、段昌群主编,2006.生态约束与生态支撑----生态环境问题与经济社会互动关系的案例分析。

科学出版社

6李博主编,生态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7.孙儒泳,李庆芬,牛翠娟,娄安如,基础生态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8.周晓峰主编,1999.中国森林与生态环境。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9.任海,彭少麟,2001.恢复生态学导论。

北京:

科学出版社。

.

10.WalterLarcher(翟志席、郭玉海等译),1997.植物生理生态学。

北京: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11.BarbourM.G.,BurkJ.H.,PittsW.D.,GilliamF.S.andSchwartzM.W.1999.

TerrestrialPlantEcology.AddisonWesleyLongmanInc.

(三)教师备课参考用书:

1.AnnualReviewofEcologyandSystematics

2.KristinaVogt,JohnGohnGordonandJohnWargo(欧阳华,王政权等译),2002.生态系统——平衡与管理的科学。

北京:

科学出版社。

3.WalterLarcher(翟志席、郭玉海等译),1997.植物生理生态学。

北京:

中国内业大学出版社。

4.蔡晓明,2000.生态系统生态学。

北京:

科学出版社。

5.曹凑贵主编,2002.生态学概论。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6.段昌群,2001.生态学教学理论探索与实践——21世纪大学生态学教学内容优化与课程体系建设。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7.

方精云主编,2000.

全球生态学——

气候变化与生态响应。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和

SPRINGER出版社。

8.戈峰,2002.现代生态学。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9.蒋先军,骆永明,赵其国。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植物提取修复技术及其应用前景。

农业环境保护,2000,19(3):

179~183

10.李博主编,1999.生态学。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1.林鹏,1985.植物群落生态学。

上海:

上海科技出版社。

3

12.姜汉侨,段昌群,杨树华,苏文华,王崇云,2004.植物生态学。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3.沈德中。

污染环境的生物修复。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P311-P319

14.宋永昌,2002.植被生态学。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5.孙儒泳,李博,诸葛阳,尚玉昌,1993.普通生态学。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6.孙儒泳,李庆芬,牛翠娟,娄安如,2002.基础生态学。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7.祝廷成,钟章成,李建东,1988.植物生态学。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8.

孙儒泳,尚玉昌、李庆芬,党承林主译,2004.生态学(第五版)(TheEconomyof

nature,2001).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麦肯齐等著,孙儒泳等译,2000.生态学(中译本,第二版)。

科学出版社。

20.RobertRicklefs著,孙儒泳等翻译,2004.生态学(第五版,中译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1.孙儒泳,李博,诸葛阳,尚玉昌编,普通生态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22.段昌群主编,2004.生态科学进展(第一卷)。

高等教育出版社

23.段昌群主编,2004.生态科学进展(第二卷)。

高等教育出版社

24.ManuelC.,Molles2000.Ecology:

conceptsandapplications(影印版),北京:

科学出版社

25.CharlesJ.Krebs.2002.Ecology。

(影印版),北京:

科学出版社

参考书

[1]李博《生态学》2000,高等教育出版社

[2]孙儒泳《动物生态学原理》(第三版)2001,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尚玉昌编著《普通生态学》(第二版)2002,北京大学出版社

[4]OdumE.P.(孙儒泳等译)《生态学基础》,1981人民教育出版社

[5]孙儒泳《基础生态学》2002,高等教育出版社

[6]ManuelC.MollesEcology:

ConceptsandApplications.1999McGraw-HillCompanies,Inc.

[7]郑师章、吴千红、王海波、陶云编(普通生态学—原理、方法和应用)复旦大学出版社,1994.11.二、课程性质、目的及总体教学要求

课程的基本特性:

生物学基础课

课程的教学目的:

生态学规律是人类可持续发展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让学

生掌握生态学的基本原理,能运用生态学基本理论,去分析环境与生物间的相互关系,并能以生态学观念去指导人类的生产活动与社会活动。

课程的总体教学要求:

学生应按本大纲要求,掌握环境因子对生物的影响及生物个体在生长发育、

形态、行为和寿命等方面的反应;生物群体包括种群、群落、生态系的发生发展规律;生态学理论在

4

农林生产、人类社会活动、工业生产、工程开发等方面的应用。

三、章节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

绪论(2学时)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对“生态学”有一定认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了解生态学的产生、发展过程,了解生态学的分支学科;

3、理解现代生态学的发展趋势;

4、掌握当前生态学的发展情况,掌握几种重要的生态学研究手段。

【重点难点】

1、现代生态学的发展趋势;

2、当前生态学的发展情况及几种重要研究手段在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情况。

【教学内容】

1、生态学的定义

2、生态学研究历史

3、生态学研究内容

4、生态学一些重要分支学科简介

5、生态学的研究方法

【思考题】

1.生态学的定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2.生态学发展三个时期的主要区别。

3.阐述现代生态学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4.生态学分支学科是如何划分的?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6学时,学生自学为主)

【教学目的】

1、了解环境与生态因子的概念、分类及生态因子的特点;

2、掌握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基本原理;

3、掌握生物与光照、温度、水、大气、土壤的关系;

4、理解地形因子、生物因子、人为因子对生物的影响。

【重点难点】

1、环境与生态因子的概念、分类及生态因子的特点;

5

2、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基本原理;

3、生物与光照、温度、水、大气、土壤、地形等因子的相互关系。

【教学内容】

第一节环境与生态因子

1、环境的概念及分类

2、生态因子及其分类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基本原理

1、生态因子作用的特点

2、限制因子与生物耐受限度

3、生物对生态因子耐受限度的调整

4、适应组合

5、辐射适应和趋同适应

第三节光及其生态作用

1、光的性质与组成

2、影响光照的因素

3、光的生态作用

第四节温度及其生态作用

1、影响温度变化的因素

2、温度与动物生态类型

3、温度对生物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4、节律性变温对生物的影响

5、极端温度与生物

6、温度与生物的地理分布

第五节水及其生态作用

1、地球上水的分布与存在形式

2、水的特性及其生态作用

3、水的理化性质对水生生物的影响

4、植物对水的适应

5、动物对水的适应

第六节土壤及其生态作用

6

1、土壤质地结构对生物的影响

2、土壤化学性质对生物的影响

3、生物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

【思考题】

1、名词:

生态因子、适应组合、趋同适应、辐射适应、生态型、规律、驯化、环境。

生态幅、阿伦规律、贝格曼

2、生态因子的作用特点(举例说明)。

3、比较Liebig最小因子法则和Shelford耐受性法则的异同。

4、光的生态作用及光因子主导的动、植物的生态类型。

5、温度的生态作用和极端温度对生物的影响。

6、试述以水为主导因子的植物生态类型有哪些?

每种类型举例不少于2种植物。

7、举例说明限制因子概念在生态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8、简述有效积温法则,评述其意义和局限性。

9、分析土壤理化性质对生物的影响。

第三章种群生态学(10学时,学生自学为主)

【教学目的】

1、了解种群的概念与定义;

2、掌握种群的基本特征,种群密度及其测定方法;

3、掌握影响种群数量的基本参数,年龄结构和性比,物种的种内关系及两物种间的相互关系;

4、理解生命表及种群内禀增长率,种群在无限和有限环境中的增长,种群的适应对策,种群的调节。

【重点难点】

1、种群的基本特征;

2、影响种群动态的因素与作用方式;

3、种内关系及两物种间的相互关系;

4、种群的适应对策与种群的调节。

【教学内容】

第一节种群的基本特征

1、种群的定义

2、种群的基本特征

7

第二节种群的数量特征

1、种群密度

2、影响种群数量的基本参数

3、年龄分布

4、性比

5、生命表

6、存活曲线

第三节种群增长

1、种群在无限环境中的指数式增长

2、种群在有限环境中的逻辑斯谛增长

3、实验种群和野外种群的证据四、自然种群数量变动

第四节种内关系

1、种内竞争

2、两性关系

3、空间行为

4、社会等级

5、通讯行为

6、利他行为

第五节种间关系

1、种间竞争

2、捕食作用

3、寄生作用

4、共生作用

第六节种群的遗传进化与生存对策一、种群的遗传进化

2、影响自然选择的生态因素

3、种群的适应对策

第七节种群密度调节

一、内源性因素

8

二、外源性因素

【思考题】

1、名词:

种群、单体生物、构件生物、内分布型、最大出生率、实际死亡率、年龄锥体、动态

生命表、特定时间生命表、内禀增长率、生态入侵、遗传漂变、渐变群、r-K连续体、领域、利他行

为、协同进化、互利共生、社会行为、基础生态位、实际生态位、生态位、竞争排斥原理、种内关系、种间关系。

2、对于一个生命表:

1通常包括哪些栏目?

生命期望的含义是什么?

2怎样区分动态和静态生命表?

它们在什么情况下适用?

3、写出非密度制约的种群连续增长的模型,并说明各种参数的生态学意义。

4、简述种群增长的逻辑斯谛模型及其主要参数的生物学意义。

5、写出Lotka-Volterra竞争模型,并说明各参数的生态学意义。

6、写出Lotka-Volterra捕食模型,并说明各参数的生态学意义。

7、试说明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种群生态学基础。

8、1992年中国人口大约为12亿,出生率为22%,死亡率为7%,其每年的增长率为多少?

以该增长率增长,种群的加倍时间是何时?

9、如何根据生态学的相关原理,确定在不减少鱼的种群数量下,有一个持续的最大捕捞量?

10、试用r-k理论阐明珍稀濒危动植物为何要严加保护,否则将有灭绝的危险。

11、什么是化感作用?

研究化感作用有什么重要意义?

第四章

群落生态学(8学时,学生自学为主)

【教学目的】

1、了解生物群落的定义、性质、基本特点以及种类组成和数量特征;

2、掌握群落物种多样性含义、测定及主要影响因素;

3、掌握生物群落的结构单元和结构类型、动态和演替、分类与排序;

4、理解地球上四类主要生物群落(陆地、海洋、淡水和湿地生物群落)的概念、特征和分布规律。

【重点难点】

1、生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和数量特征;

2、群落物种多样性含义、测定及主要影响因素;

3、生物群落的结构单元和结构类型、动态和演替、分类与排序;

9

4、生物群落的类型、特征和分布规律。

【教学内容】

第一节生物群落概述

1、生物群落的定义

2、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

3、生物群落的性质

第二节生物群落的种类组成

1、种类组成及其数量特征

2、物种多样性

3、种间关联

第三节生物群落的结构

1、群落的结构单元

2、群落的结构类型

3、影响群落结构的因素

第四节生物群落的动态

1、生物群落的内部动态

2、生物群落的演替

第五节生物群落的分类与排序

1、群落的分类

2、生物群落的排序

第六节地球上主要生物群落

1、陆地生物群落

2、海洋生物群落

3、淡水生物群落

4、湿地生物群落

【思考题】

1、名词:

生物群落、优势种、建群种、物种丰富度、边缘效应、同资源种团、关键种、群落演

替、群落交错区、镶嵌群落、顶极群落、演替系列、次生演替、气候顶极、生活型、层片、湿地。

2、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3、何谓群落交错区和边缘效应,它们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有什么意义?

10

4、种的多样性包括哪两种涵义?

多样性梯度及其决定因素有哪些?

5、什么是群落的最小面积?

如何来确定群落的最小面积?

6、利用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说明如何建立自然保护区?

7、在亚热带地区,从一片火山爆发造成的裸地开始直至顶极群落,整个演替过程可能会出现哪些代表性群落?

各有何特点?

(讨论)

8、试述单元顶极、多元顶极和顶极--格局学说的区别和联系。

9、简述中国植物群落分类的原则、单位和系统。

10、试以水分和热量为主导因子阐明我国陆地生物群落的分布特点。

11、什么是热带雨林?

简述其分布与主要特征。

第五章

生态系统生态学(6学时,学生自学为主)

【教学目的】

1、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

2、掌握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研究内容;3、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4、理解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及其类型。

【重点难点】

1、生态系统的概念、基本特征和研究内容;2、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3、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及其类型。

【教学内容】

第一节生态系统概述

1、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与特征

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与基本结构三、食物链和食物网

4、营养级与生态金字塔

5、生态效率

6、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7、生态系统类型的区分

第二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一、研究能量传递的热力学定律

11

2、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流动的特点

3、初级生产

4、次级生产

5、生态系统中的分解

6、生态系统的能流分析

第三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物质循环的概念及特点

2、物质循环的类型

3、元素循环的相互作用

第四节信息传递

1、信息的概念及其主要特征

2、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类型及特点

3、信息传递过程的模式

4、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信息传递

【思考题】

1、名词:

生态系统、食物链、食物网、营养级、生态金字塔、生态效率、生产量、生物量、同

化效率、林德曼效率、生物量金字塔、数量金字塔、能量金字塔、生态危机、生物地化循环、初级生产、次级生产、再循环

2、举例说明什么是生态系统的负反馈调节。

简述生态系统负反馈调节的意义。

3、简述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各功能类群的基本功能。

4、举例说明什么是食物链,有哪些类型?

各类型有何异同?

5、为什么说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和最关键的生物成分,而分解者是任何生态系统中都不可缺少的组成成分?

6、试举一实例说明,如何提高农业生产的净初级生产力?

7、试举一实际的生态系统,说明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基本过程和特点。

8、试举一实际的生态系统,以碳循环为例来说明该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基本过程和特点。

9、请您谈一谈,全球碳循环与全球气候变化有什么重要联系?

(讨论)

第六章应用生态学(4学时,学生自学为主)

【教学目的】

12

1、了解农业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农业生态系统的概念,农业有害生物的防治与生态调控,理解生态农业的原理、特点及其实施的主要技术;

2、了解城市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城市生态系统的概念,城市化及其生态效应,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

3、了解人类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人类种群的基本特征与动态,人口、资源与环境三者间的关系,亟待解决的人类生态学问题;

4、了解环境污染的概念、类型及其生态过程,理解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掌握环境污染的生态效应、生物监测及其生物防治;

5、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含义及重要价值,全球生物多样性的现状、危机及其产生原因,中国生物多样性的现状、特点、受威胁主要原因及其保护对策。

【重点难点】

1、农业生态学的概念,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生态农业的原理及主要技术;

2、城市生态学的概念,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城市化及其产生的城市生态环境问题;

3、人类生态学的概念,人口动态,人口、资源与环境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4、环境污染的概念、类型及其生态过程,环境污染的生态效应、生物监测及其生物防治;

5、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全球生物多样性的现状、危机及其产生原因,中国生物多样性的现状、受威胁主要原因及其保护对策。

【教学内容】

第一节农业生态学

1、农业生态学概述

2、农业生态学基本原理

3、农业生态系统

4、农田、草地和林地生态系统

5、农业害虫的防治与生态调控

6、生态农业与持续农业

第二节城市生态学

1、城市生态学概述

2、城市生态系统

3、城市生态系统的管理与建设

第三节人类生态学

13

1、人类生态学概述

2、人类种群生态学

2、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

4、亟待解决的人类生态学问题

第四节污染生态学

1、环境污染及其生态过程

2、污染生态效应及其评价

3、污染生态诊断与监测分析

4、生态系统污染控制与污染生态工程

5、生态系统污染的综合防治

第五节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1、生物多样性概述

2、全球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3、中国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思考题】

1、名词:

农业生态学、农业生态系统、生态农业、城市生态学、城市生态系统、生态城、人类生态学、人类生态系统、环境污染、污染物、生物监测、生物富集、生物多样性

2、请你谈一谈我国农村生态环境退化的现状及原因。

3、简述农业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特点。

4、简述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及其特点。

5、简述城市化的标志、特点及其生态效应。

6、简述我国人口的基本特征。

7、试述中国生物多样性受危的原因及保护对策。

四、课程考试

本课程的考核采用书面考试与平时成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书面考试主要为期末的闭卷考试和期中考试。

三者的分数比例设定为欺末:

期中:

平时成绩=70:

10:

20。

大纲制定者:

大纲校对者:

大纲审核者:

14

李天星

教研室主任:

制定日期:

2014年3月20日

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