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单位换算.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230580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7.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单位换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单位换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单位换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单位换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单位换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单位换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单位换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单位换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单位换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单位换算.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单位换算.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单位换算.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单位换算.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单位换算.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单位换算.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单位换算.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单位换算.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单位换算.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单位换算.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单位换算.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单位换算.docx

《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单位换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单位换算.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单位换算.docx

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单位换算

第一课时

课题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课本第34~35页内容及第36~37页练习八的第1~9题)。

学习

目标

1.通过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的指导,使学生掌握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并会进行名数的改写。

2.使学生学会用名数的改写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用不同的单位进行计算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名数的改写方法。

教学难点:

用名数的改写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准备

课件

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过程

时间

二次备课

时、分、秒(第1课时)

(2)班数学教师薛翠莲

一、引入课题目标导学(2分钟左右)

1.引入课题

师:

新年的钟声将敲响,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

(课件出示钟

面,伴随着“滴答”声,让学生共同进行倒计时……

师:

刚才,我们进行倒计时,象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常

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

今天,我们就共同来认识这个新朋友。

(板书课题)

2.揭示目标

1)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自

主认识新的时间单位“秒”。

2)经历运用钟表模型探究分与秒之间的关系的过程,知道1分

=60秒。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28分钟左右)

自学探究:

独学:

1)请仔细观察你们所带的钟表,看看有什么发现。

2)时钟有(3)根针,走得最快的那根是(秒针)。

3)秒针走1小格是(1秒)。

走1大格就是(5秒)。

互学:

小组讨论你们的发现,并解答刚才的问题。

群学:

1、体验1秒钟

①师:

1秒到底有多长呢?

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

(利用时钟的“滴答声”让学生感受。

)钟表发出“滴答”一声所

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

②学生跟着时钟的“滴答声”,做拍手练习,每一秒拍一下

手,看看谁拍得最准。

③比一比,哪位学生不看时钟,每秒数一个数,看谁数得最

准确。

④小结:

刚才,我们听到钟声“滴答”一声就是一秒,我

们拍一下手用1秒,数一个数也是用1秒。

1秒的时间确实很短,

但是有些现代化的工具在这短短的1秒钟里却可以做很多事情呢。

(举几个具有说服力的数据说明1秒钟的价值)所以,我们可别小

看了这短短的1秒钟,它的作用可大了。

我们要珍惜时间,不浪费

每1分、每1秒。

【复习导入】

1.口答:

说一说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2.填一填。

1千米=()米

1米=()分米=()厘米

1平方米=()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新课讲授】

1.学习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1)老师板书教材第34页例2:

一个棱长为1dm的正方体,它的体积是1dm3。

想一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2)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3)老师出示棱长为1dm的正方体模型。

提问:

它的体积用分米作单位是1dm3,如果用厘米作单位,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是多少厘米?

(棱长是10cm)

(4)计算。

请学生想一想,根据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能不能算出这个正方体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学生先交流,再独立完成,然后请学生说出计算方法和计算过程,学生可能会说:

①如果把正方体的棱长看作是10cm,就可以把它切成1000块1cm3的正方体。

②正方体的棱长是1dm,它的底面积是1dm2,也就是100cm2,再根据底面积×高,也就是100×10=1000cm3,得出它的体积。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V=a3

10×10×10=1000(cm3)

1dm3=1000cm3

(5)根据推导,请学生说出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老师板书)

(6)你们能够推算出1立方米和1立方分米的关系吗?

学生尝试完成。

老师板书: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7)观察板书内容。

想一想:

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通过观察,学生发现:

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0。

2.体积单位,面积单位,长度单位的比较。

(1)长度单位:

米、分米、厘米,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

(2)面积单位:

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一百。

(3)体积单位:

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一千。

3.学习体积单位名数的改写。

(1)回忆:

怎样把高级单位的名数变换成低级单位的名数?

(要乘进率)怎样把低级单位的名数变换成高级单位的名数?

(要除以进率)

(2)学习教材第35页的例3。

板书:

3.8m3是多少立方分米?

2400cm3是多少立方分米?

请学生尝试独立解答,老师巡视。

指名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做的。

板书:

3.8m3=(3800)dm32400cm3=(2.4)dm3

(3)学习教材第35页的例4。

学生理解题意明确箱子上的尺寸是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

请学生说出这个箱子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解答,指名板演。

V=abh=50×30×40=60000(cm3)=60(dm3)=0.06(m3)

4.巩固:

完成课本第35页的“做一做”第1题。

学生完成后,要求他们口述解答的过程。

3.5dm3=(3500)cm3700dm3=(0.7)m3

【课堂作业】

完成课本第36~37页练习八的第1~9题。

1.第1题此题是巩固单位间进率的习题。

练习时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反馈时,让学生说说思考的过程。

2.第2题这是一道实际应用的问题。

包装盒是否能够装得下玻璃器皿,关键要看包装盒的高是多少,因为从已知条件中我们已经知道包装盒的长、宽都比玻璃器皿的长、宽要长。

只要包装盒的高大于18cm,就能够装得下。

练习时,让学生独立计算出包装盒的高,提醒学生注意统一计量单位后,全班反馈。

3.第3~9题由学生独立完成。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在这节课里,你有哪些收获呢?

通过练习,使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积和体积等知识得以巩固。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课题

容积和容积单位(课本第38~41页内容,第38页的例5,第40~41页练习九的第1~6题)。

学习

目标

1.使学生理解容积意义,掌握常用的容积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

2.掌握容积和体积的联系与区别,知道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之间的关系。

3.感受1毫升的实际意义,和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难点

容积单位换算

学习准备

课件

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学习过程

时间

二次备课

时、分、秒(第1课时)

(2)班数学教师薛翠莲

一、引入课题目标导学(2分钟左右)

1.引入课题

师:

新年的钟声将敲响,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

(课件出示钟

面,伴随着“滴答”声,让学生共同进行倒计时……

师:

刚才,我们进行倒计时,象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常

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

今天,我们就共同来认识这个新朋友。

(板书课题)

2.揭示目标

1)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自

主认识新的时间单位“秒”。

2)经历运用钟表模型探究分与秒之间的关系的过程,知道1分

=60秒。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28分钟左右)

自学探究:

独学:

1)请仔细观察你们所带的钟表,看看有什么发现。

2)时钟有(3)根针,走得最快的那根是(秒针)。

3)秒针走1小格是(1秒)。

走1大格就是(5秒)。

互学:

小组讨论你们的发现,并解答刚才的问题。

群学:

1、体验1秒钟

①师:

1秒到底有多长呢?

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

(利用时钟的“滴答声”让学生感受。

)钟表发出“滴答”一声所

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

②学生跟着时钟的“滴答声”,做拍手练习,每一秒拍一下

手,看看谁拍得最准。

③比一比,哪位学生不看时钟,每秒数一个数,看谁数得最

准确。

④小结:

刚才,我们听到钟声“滴答”一声就是一秒,我

们拍一下手用1秒,数一个数也是用1秒。

1秒的时间确实很短,

但是有些现代化的工具在这短短的1秒钟里却可以做很多事情呢。

(举几个具有说服力的数据说明1秒钟的价值)所以,我们可别小

看了这短短的1秒钟,它的作用可大了。

我们要珍惜时间,不浪费

每1分、每1秒。

【复习导入】

1.什么叫物体的体积?

2.常用的体积单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_________。

3.一个长方体的纸盒,长2dm、宽1.8dm、高1dm,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然后小组交流检查。

【新课讲授】

1.教学容积的概念。

(1)教师把长方体的纸盒打开,问:

盒内是空的可以装什么?

学生交流后汇报。

教师:

我们把这个纸盒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它的容积。

如:

金鱼缸里面可以放满水,水的体积就是鱼缸的容积。

(2)学生举例说一说什么是容积?

教师引出课题并板书:

容积

(3)比较物体的体积和容积的异同。

请学生想一想,体积和容积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内交流,全班反馈。

相同点:

体积和容积都是物体的体积,计算方法一样。

不同点:

①体积要从容器外面量出它的长、宽、高;而容积要从容器的里面量长、宽、高。

②所有的物体都有体积,但只有里面是空的,能够装东西的物体,才能计算它的容积。

(4)容积的计算方法。

教师:

容积的计算方法与体积的计算方法相同,但要从里面量出长、宽、高。

这是为什么呢?

教师出示一个木盒。

演示为什么容积应该从里面量出长、宽、高。

2.教学容积单位。

(1)教师:

计量物体的容积,需要用到容积的单位。

(完成课题板书)

(2)学生自学教材第38页内容。

组织学生汇报学习的内容,教师板书:

升、毫升

(3)出示量杯和量筒,倒入1升的水进行演示,让学生得出

1升=1000毫升(1L=1000mL)

(4)容积单位与体积单位的关系。

试验:

把水倒入量杯1mL处,然后再把1mL的水倒入1cm3的正方体容器里面,刚好倒满

提问:

这个实验说明什么?

1mL=1cm3。

(板书)

提问:

大家想一想1升是多少立方分米?

相互讨论,得出:

1L=1dm3。

(板书)

3.新知应用。

出示例5,指一名学生读题。

(1)分析理解题意:

求这个油箱可以装多少汽油就是求这个油箱的什么?

必须知道什么条件?

应该怎样算?

(2)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指名汇报,全班集体订正。

5×4×2=40(dm3)40dm3=40L

答:

这个油箱可装汽油40L。

【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40~41页练习九的第1~6题。

答案:

1:

mLLm3mL

2:

40004.8820.53500024008.0480407850.785

3:

18÷1.5=12(瓶)

4:

400×225×300

=27000000(mm3)

=27(dm3)

=27(L)

5:

22×10×1.8

=396(m3)

6:

3×2.5×2

=15(m3)

【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交流学习所得。

 

通过练习,使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积和体积等知识得以巩固。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课题

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课本第39页的例6及第41页练习九的第7~13题)。

学习

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求长方体和正方体容积的计算方法。

2.能根据实际情况,应用排水法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3.通过学习,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在实践中的应变能力。

教学重、难点

运用具体方法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学习准备

课件

教学课时

第三课时

学习过程

时间

二次备课

时、分、秒(第1课时)

(2)班数学教师薛翠莲

一、引入课题目标导学(2分钟左右)

1.引入课题

师:

新年的钟声将敲响,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

(课件出示钟

面,伴随着“滴答”声,让学生共同进行倒计时……

师:

刚才,我们进行倒计时,象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常

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

今天,我们就共同来认识这个新朋友。

(板书课题)

2.揭示目标

1)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自

主认识新的时间单位“秒”。

2)经历运用钟表模型探究分与秒之间的关系的过程,知道1分

=60秒。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28分钟左右)

自学探究:

独学:

1)请仔细观察你们所带的钟表,看看有什么发现。

2)时钟有(3)根针,走得最快的那根是(秒针)。

3)秒针走1小格是(1秒)。

走1大格就是(5秒)。

互学:

小组讨论你们的发现,并解答刚才的问题。

群学:

1、体验1秒钟

①师:

1秒到底有多长呢?

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

(利用时钟的“滴答声”让学生感受。

)钟表发出“滴答”一声所

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

②学生跟着时钟的“滴答声”,做拍手练习,每一秒拍一下

手,看看谁拍得最准。

③比一比,哪位学生不看时钟,每秒数一个数,看谁数得最

准确。

④小结:

刚才,我们听到钟声“滴答”一声就是一秒,我

们拍一下手用1秒,数一个数也是用1秒。

1秒的时间确实很短,

但是有些现代化的工具在这短短的1秒钟里却可以做很多事情呢。

(举几个具有说服力的数据说明1秒钟的价值)所以,我们可别小

看了这短短的1秒钟,它的作用可大了。

我们要珍惜时间,不浪费

每1分、每1秒。

【复习导入】

1.填空

6.7m3=()dm3=()cm3

2L=()mL3450mL=()L

0.82L=()mL=()dm3

提问:

单位换算你是怎样想的?

2.判断

(1)容积的计算方法与体积的计算方法是完全相同的。

(2)容积的计算方法与体积的计算方法是完全相同的,但要从里面量出长、宽、高。

(3)一个量杯能装水10mL,我们就说量杯的容积是10mL。

(4)一个量杯最多能装水100mL,我们就说量杯的容积是100mL。

(5)一个纸盒体积是60cm3,它的容积也是60cm3。

通过判断的练习,要让学生理解容积与体积的区别与联系。

【新课讲授】

出示课本第39页教学例题6。

(1)出示一块橡皮泥。

提问:

你能求出它的体积吗?

(把它捏成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用尺子量出它的长、宽、高,就可以算出它的体积)

(2)出示一个雪花梨。

提问:

你能求出这个雪花梨的体积吗?

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并汇报。

最优方法:

把它扔到水里求体积。

(3)给每个小组一个量杯,一个雪花梨,一桶水,请大家动手实验,把实验的步骤记录下来,让学生分工合作。

(4)汇报试验过程,请一个组一边汇报过程,一边演示,先往量杯里倒入一定量的水,估计倒入的水要能浸没雪花梨,看一下刻度,并记下。

接着把雪花梨放入量杯,要让其完全浸没再看一下刻度,并记下。

最后把两次刻度相减就是雪花梨的体积。

即:

450-200=250(mL)=250(cm3)

(5)提问:

为什么上升那部分水的体积就是雪花梨的体积?

学生展开讨论后并回答。

(6)用排水法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要注意什么?

要记录哪些数据?

(要注意把物体完全浸入到水中,要记录没有浸入之前的刻度和完全浸入之后的刻度)

(7)想一想,可以利用上面的方法测量乒乓球、冰块的体积吗?

为什么?

也是可以的,但必须把它们完全浸入水中。

【课堂作业】

完成课本第41页练习九第7~13题。

第7题: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题意,要根据已知条件算出水深是13cm时水和土豆合在一起形成的长方体的体积,放入土豆后高是13cm,根据“底面积×高”的公式,可以求出放入土豆后的体积,再从中减去5L水,就得出土豆的体积。

第13题:

一个大圆球加一个小圆球排出的水是12mL,一个大圆球加四个小圆球排出的水是24mL,这样可知3个小圆球共排出的水是24-12=12(mL),由此可得出3个小圆球的体积是12cm3,则1个小圆球的体积为4cm3,所以大圆球的体积为12-4=8(cm3)

第16题:

这是个思考题,教师引导学生弄清图意,让学生在四人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全班反馈时,可让学生说说思维过程。

【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都能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希望大家在今后的计算中要多加小心。

 

在探索学习中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初步合情推理能力量。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共同研究问题的习惯。

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

课题

长方体和正方体

学习

目标

复习目标:

1、使学生对长正方体的有关概念掌握得更加牢固。

2、进一步掌握长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3、体积单位的进率。

教学重、难点

重点:

长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体积单位的进率。

难点:

长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体积单位的进率。

学习准备

教学课时

第四课时

学习过程

时间

二次备课

时、分、秒(第1课时)

(2)班数学教师薛翠莲

一、引入课题目标导学(2分钟左右)

1.引入课题

师:

新年的钟声将敲响,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

(课件出示钟

面,伴随着“滴答”声,让学生共同进行倒计时……

师:

刚才,我们进行倒计时,象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常

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

今天,我们就共同来认识这个新朋友。

(板书课题)

2.揭示目标

1)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自

主认识新的时间单位“秒”。

2)经历运用钟表模型探究分与秒之间的关系的过程,知道1分

=60秒。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28分钟左右)

自学探究:

独学:

1)请仔细观察你们所带的钟表,看看有什么发现。

2)时钟有(3)根针,走得最快的那根是(秒针)。

3)秒针走1小格是(1秒)。

走1大格就是(5秒)。

互学:

小组讨论你们的发现,并解答刚才的问题。

群学:

1、体验1秒钟

①师:

1秒到底有多长呢?

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

(利用时钟的“滴答声”让学生感受。

)钟表发出“滴答”一声所

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

②学生跟着时钟的“滴答声”,做拍手练习,每一秒拍一下

手,看看谁拍得最准。

③比一比,哪位学生不看时钟,每秒数一个数,看谁数得最

准确。

④小结:

刚才,我们听到钟声“滴答”一声就是一秒,我

们拍一下手用1秒,数一个数也是用1秒。

1秒的时间确实很短,

但是有些现代化的工具在这短短的1秒钟里却可以做很多事情呢。

(举几个具有说服力的数据说明1秒钟的价值)所以,我们可别小

看了这短短的1秒钟,它的作用可大了。

我们要珍惜时间,不浪费

每1分、每1秒。

一、复习单元的主要内容:

(板书:

长方体和正方体)

问:

看到课题你能想到到哪些知识?

1、特征及关系:

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集合图)

2、表面积:

怎样求长正方体的表面积?

(说出公式)

3、体积和容积:

(1)、体积单位:

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2)、容积单位:

一般用体积单位,计量液体时用:

升、毫升。

(3)、体积和容积的计算:

(说出公式)

二、练习:

1、填空:

(1)表面积和体积的意义不同,表面积是物体 () 的大小,体积是物体所占( ) 的大小。

(2)、表面积和体积所用的计量单位不同,计量表面积用 ()单位。

常用的单位有(    )、()(  )、(   ) ;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   ) 。

计量物体体积用 (   )单位,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    、    、    ;相邻的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   。

(3)、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不同。

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是      ;计算正方体的体积是    或      。

计算长方体的表面是            ;计算长方体的体积是        或          。

(4)、一个正方体,棱长是8分米,这个正方体的棱场之和是          ;表面积是      ;体积          。

  

(5)、一个长方体,长2米,宽5分米,高0.4分米。

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        ;体积是        。

(6)、一根长方体材料,宽3分米,厚2厘米,体积是0.12立方米。

这根木材的长是    ,放在地上占地面积最大是              。

2、判断:

(1)、长方体中可以有两个相同的面是正方形。

  (  )

(2)、长方体中相对的4条棱长度相等。

      (  )

(3)、正方体的6个面是完全一样的正方形。

    (  )

(4)、长方体相邻的两个面一定不完全相同。

    (  )

(5)、用同样大小的小正方体拼成一个大正方体,最少要用8个这样的正方体。

(  )              

(6)、长方体中有四个面是完全一样的长方形。

  (  )

(7)、当正方体的棱长是6厘米时,它的表面积和体积就相同。

  (  )

3、选择正确答案:

(1)、  3.05立方米=(      )

A  305立方分米  B3050立方分米  C30.5立方分米

(2)、  4560立方分米=(        )

A、4.56升  B、4560升  C、4.56立方米

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体积单位:

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容积单位:

一般用体积单位,计量液体时用:

升、毫升。

课后反思

第五课时

课题

表面涂色的正方体(教材第44页探索图形)。

学习

目标

1.借助正方体涂色问题,通过实际操作、演示、想象、联想等形式发现小正方体涂色和位置的规律。

2.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过程,获得一些研究数学问题的方法和经验。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有趣,激发主动探索、勇于实践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找出小正方体涂色以及它所在的位置的规律。

学习准备

教学课时

第五课时

学习过程

时间

二次备课

时、分、秒(第1课时)

(2)班数学教师薛翠莲

一、引入课题目标导学(2分钟左右)

1.引入课题

师:

新年的钟声将敲响,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

(课件出示钟

面,伴随着“滴答”声,让学生共同进行倒计时……

师:

刚才,我们进行倒计时,象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常

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

今天,我们就共同来认识这个新朋友。

(板书课题)

2.揭示目标

1)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自

主认识新的时间单位“秒”。

2)经历运用钟表模型探究分与秒之间的关系的过程,知道1分

=60秒。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28分钟左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