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最新学年部编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模拟试题二精编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230966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最新学年部编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模拟试题二精编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统编最新学年部编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模拟试题二精编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统编最新学年部编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模拟试题二精编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统编最新学年部编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模拟试题二精编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统编最新学年部编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模拟试题二精编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统编最新学年部编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模拟试题二精编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统编最新学年部编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模拟试题二精编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统编最新学年部编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模拟试题二精编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统编最新学年部编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模拟试题二精编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统编最新学年部编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模拟试题二精编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统编最新学年部编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模拟试题二精编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统编最新学年部编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模拟试题二精编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统编最新学年部编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模拟试题二精编版.docx

《统编最新学年部编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模拟试题二精编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最新学年部编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模拟试题二精编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统编最新学年部编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模拟试题二精编版.docx

统编最新学年部编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模拟试题二精编版

部编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模拟试卷

时间:

150分钟 满分:

120分

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0分)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缄默(jiān)  窈窕  风雪载途(zǎi)  叹为观止

B.阡陌(mò) 幅射  戛然而止(gá) 惊心动魄

C.篁竹(huánɡ) 震撼 挑拨离间(jiàn) 招摇撞骗

D.彷徨(pánɡ) 狡辩 销声匿迹(nì) 出类拨萃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每逢节假日,动物园的游客常常是络绎不绝。

B.时间的飞快流逝常常让人不知所措。

C.自从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之后,学生们那些不良习惯全都销声匿迹了。

D.庄子一直厉行简单朴素的生活,从不刻意追求物质享受,所以给人的印象难免有些邋遢与不修边幅。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思维能力。

B.参展企业代表和与会的外宾就产品销售及售后服务等问题广泛地进行了交流。

C.由于合理的体能训练,使他的体重在两个月内减掉了二十多斤。

D.那些成绩优秀的同学,大多善于及时发现和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4.下面这段文字排列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①杂剧皆为四折,出场人物虽不同,主唱却只有一个人。

②传奇也属于杂剧,但它虽出于杂剧,却和杂剧有不同之处。

③元明时期就有了传奇。

④传奇则不限折数,也不限于一人独唱。

⑤它以南曲为主,在当时的都城演出,成为北京城中的重要剧种。

A.③②①④⑤ B.③⑤④②① C.②⑤①③④ D.②⑤④①③

5.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2分)

A.戏已经开场了,我似乎听到锣鼓的声音。

B.但谁愿意这样做呢?

C.这一壁冰山像屏风,精雕细刻着各种图案。

D.卖炭得钱何所营?

身上衣裳口中食。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4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6~7题。

(4分)

江城子

秦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

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

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

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

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6.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西城杨柳弄春柔”是纯景物描写,意思是西城杨柳轻轻地逗弄着春天,并无其他深意。

B.“恨悠悠,几时休”两句照应了前文的“泪难收”“水空流”两句。

C.“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意为风景不殊,可人已天各一方了。

“水空流”三字表达的惆怅之情是深长的。

D.“韶华不为少年留”与“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意蕴相似,都有奉劝后人励志惜时之意。

7.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杨柳”“飞絮”既表明春景逝去,又表达了词人忧愁悲伤的心情。

B.词的上阕抒发愁情别恨,下阕抒发暮春伤别之情。

C.这首词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将满腔愁绪比作滔滔江水,抒发了词人愁绪之多,之盛,之绵延。

D.这首词词人抒发了韶华已逝、漂泊离愁之情。

(二)阅读下面文言短文,完成第8~11题。

(12分)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

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

程氏读东汉《范滂①传》,慨然太息,轼请曰:

“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

”程氏曰:

“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比冠②,博通经史③,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

既而读《庄子》,叹曰:

“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嘉祐二年,试礼部,主司欧阳修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士④,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

复以《春秋》对义⑤居第一,殿试中乙科。

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

“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⑥。

”闻者始哗不厌⑦,久乃信服。

(选自《宋史·苏轼传》)

【注】①范滂:

东汉官员,以清廉著称。

②比冠:

比,等到;冠,成年。

③博通经史:

博通经学史学。

④擢冠多士:

选拔为众人之冠(第一)。

⑤对义:

旧时科举考试科目之一。

从儒家经籍中摘句为题,考生根据经义解题作文。

⑥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我应该避让一下,好让这个人出人头地。

⑦哗不厌:

哗然不服。

8.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母程氏/亲授以书        B.属/文日数千言

C.闻者/始哗不厌                 D.修/语梅圣俞曰

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3分)

(1)许____________    

(2)属____________

(3)乃____________

10.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4分)

(1)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你认为苏轼为什么能成为天下英才?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诗文积累。

(8分)

12.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

(每空1分)

(1)便要还家,__________________。

(2)下见小潭,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君子好逑。

(4)______________,其名为鹏。

(5)____________________,教然后知困。

(6)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__,秋天漠漠向昏黑。

(8)____________________,心忧炭贱愿天寒。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3~16题。

(16分)

乡曲风流

张国中

“三月里来是清明,姐妹二人要去观青,捎带着放风筝……”

夜,月华如水。

我独自坐在老家的院子里,呼吸着浓郁的小麦扬花的馨香,沉湎在故土的芬芳里。

忽然,不知谁唱起了一曲落子调,隐隐约约,似有却无。

这熟悉的音律,像涓涓溪流浸润我心。

侧耳细听,若醉若痴。

这就是我魂牵梦萦的乡曲,这就是被誉为“小风流儿”的南皮落子调!

一曲落子调,梦魂到家乡。

南皮落子也有文武之分,说来它已有150余年的历史了,其鼎盛期在清末民初。

那时,村村都有“落子房”,人人都会跑落子。

落子所表现的内容多是男女爱情和劳动生活。

在表演中,“挥鞭”为男性动作,洋溢着一股威武和彪悍;“打板”和“舞扇”为女性动作,充溢着一种优雅和柔美。

我无数次观赏落子,每每被激励,被感动。

我觉得,南皮落子,该是最具有民间和汉民族色彩的集体舞了。

我们这一带的人们最喜欢的就是逢年过节跑落子,特别是年轻小伙子,更是落子队伍的骨干力量。

他们乐意用强健的身体、洒脱的舞姿来展示自己的风采。

因此,各乡各村都有年轻的落子高手。

近些年,乡村文化生活丰富了,但跑落子仍然是乡亲们的首选活动,我常想,当今艺术界提倡返璞归真,就是让艺术回到朴素率真的境界中去,回到创造艺术本身的坚实的土地上去。

记得那年我在北京采访一位南皮籍的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时,他动情地对我说,一听到《放风筝》《茉莉花》这些落子调,就禁不住流泪,就会梦回故乡。

我知道,南皮落子,就是乡音,就是乡情啊。

我真希望各门类的艺术家们都不妨来看一看这些原生态的民间艺术,看一看这些一年到头和泥土打交道的农民,是怎样以他们自己的理解,把生活变成艺术的。

庆幸的是,我的这个愿望正在实现。

南皮落子已经凭着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先后多次登上央视和省电视台的大雅之堂。

去年,又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姐妹二人忙不停,梳洗打扮把衣更,镜子照花容……”

亲切的落子调,在寂静的乡村夜里继续响起,悠悠然飘得很远,很远。

在悠扬的乡曲里,我不禁想起儿时的一段往事。

许多年前,邻居水英姐和三民哥都是村里唱落子的高手。

三民哥心灵手巧,会吹笛子,还拉得一手好二胡。

他爱落子成癖,平素嘴里哼的唱的都是落子调。

冬夜漫长,邻居们聚在一起,围着火盆,喜欢静静地听三民哥吹奏落子调。

他能连续吹奏30首落子调而脸不红,气不喘。

每当此时,水英姐就一手打竹板,一手舞彩扇,随曲而舞。

当时,我们村里穷,穷得小伙子们娶不到媳妇。

水英姐的父亲强拧着把她嫁到百里之外的一个村子,为年近30的儿子换回一个媳妇。

从此,人们似乎都注意到,三民哥变得忧郁了。

每到夜晚,村头的古槐下,他用笛子吹奏落子曲,排遣内心孤苦。

那年冬季挖河,三民哥也去了,但因心力交瘁倒在了工地上,再也起不来了,一颗孤独的心连同动人的笛声消失了。

后来,听说水英姐回娘家时,跑到三民哥的坟上大哭一场……

“姐姐穿的是葱心绿,妹妹穿的是石榴红,裙子系在腰中……”

动人的落子调,像来自遥远之地,似从大地母亲的胸腔里发出来的,飘荡在夜空中,充满温柔爱抚的韵味。

我起身踱出院外,却寻不到演唱者的踪迹,只感觉从对面池塘吹来一阵沁人心脾的杨柳风,那歌声也仿佛随风而逝。

我暗自思忖:

也许这歌声,本身就是夜魂的心曲,或者就是我们南皮乡曲风流调的神韵吧。

13.由文章看来,落子调有怎样的特点?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作者说“庆幸的是,我的这个愿望正在实现”,那么作者的“这个愿望”是什么愿望?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文中画线句采用了什么写作方法?

请简要分析。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文章插叙了落子调高手三民哥和水英姐的爱情故事,这有什么表达作用?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7~20题。

(14分)

蓝莓不是“莓”

①虽说名字里面有个“莓”字,但是蓝莓跟草莓可没有半点瓜葛。

实际上,蓝莓跟美丽的杜鹃花是同出一门的表兄弟。

如果把草莓、蓝莓和杜鹃花的花朵放在一起,我们就能清楚地分清它们的亲疏关系了。

并且,从蓝莓植株的个头(小灌木)来看,也显然跟长着草质茎蔓的草莓不是一家子。

②蓝莓的学名叫越橘,是杜鹃花科越橘属的成员。

越橘属是一个大家庭,整个家族有400多位兄弟,在欧亚大陆和美洲大陆都有它们的身影。

而得到蓝莓这个通用名,就是因为它们果实的蓝色“外衣”。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蓝莓果实都是蓝色,比如广泛栽培的兔眼蓝莓就泛着红色,而野生的红豆越橘完全是鲜红色的。

③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开始采食蓝莓。

据考证,在1000年前,我国就已经有食用野生蓝莓的记录,一些种类(如乌饭树)的枝叶还被用做强身健体的药物,《本草纲目》中记载苍山越橘具有“顺气、消饱胀、益肾固精、强筋明目”的功效。

而在同一时期的欧洲和美洲文化中,也有很多关于蓝莓的记载。

在农作物歉收的年份里,蓝莓是重要的救荒食品。

到了1600年,大批来到美洲的欧洲拓荒者,开始大量采摘包括蓝莓在内的各种小浆果。

从某种意义上说,蓝莓对于新大陆的开拓做出了重要贡献。

后来,拓荒者在有野生矮丛蓝莓集中分布的地方,将它们从森林中疏离开来,划分成便于修剪和采摘的地块。

不过即使在人为呵护的条件下,这些野生蓝莓(矮丛蓝莓)一般每两年才提供一次丰硕的果实。

直到19世纪,人们还都是依靠野生种来收获蓝莓果实,而没有人工种植。

④成熟的蓝莓果会由最初的绿色变成蓝色(当然,也有变成红色或白色的种类,如红豆越橘),果实外面还包裹着一层霜状物。

采摘蓝莓还要讲究手法,如果是生拉硬扯,果柄处出现破损,就会使蓝莓果快速变质。

轻轻地捏住蓝莓果向顺时针方向一旋,一颗完美的蓝莓果就被摘下来了。

⑤采摘如此简单,您是不是也想种点蓝莓了呢?

不过,种蓝莓可没有那么简单。

⑥首先要克服的就是温度的问题。

如果在一年的生长期内,没有足够的低温处理过程,蓝莓就无法开花。

那些多分布于中高纬度或者低纬度的高山地区的北高丛蓝莓,通常需要在低于7.2℃的环境中“冻”上1000小时以上,而来自南方的兔眼蓝莓,也需要在低于7.2℃的环境中待上300到800小时。

⑦不仅如此,跟其他杜鹃花科的植物一样,蓝莓的根系和真菌联手才能在土壤中收获水分和营养。

如此一来,这些根系就成了既怕旱又怕涝的娇气物。

⑧不光是水分和有机质,蓝莓对于土壤中的酸碱度也有很高的要求,一定要在pH值低于5.5,且高于3.8的酸性土壤里才能茁壮成长。

pH值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影响其正常生长。

这种习性可能是因为野生蓝莓多生长在森林边缘,已经习惯了由枯枝落叶形成的酸性土。

17.本文的标题有什么作用?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选文第②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有什么作用?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本文介绍了蓝莓哪些方面的知识?

请简要归纳。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选文第⑥段中加点的“通常”能不能去掉?

为什么?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56分)

(一)综合性学习。

(6分)

21.根据下列材料,写一段介绍“筷子”的说明性文字。

要求:

(1)符合说明文的特点;

(2)不超过100字。

①筷子是中国、日本、韩国、越南等地普遍使用的餐具。

②筷子古称“箸”,古籍《韩非子·喻老》载“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

③纣王为商代末期的国君,可见早在公元前11世纪中国已出现由象牙精工制造的筷子,也就是说中国有史记载的用筷历史已有3000多年。

④筷子是由汉族发明的非常具有民族特色的餐具。

⑤民间关于筷子的传说不少,一说姜子牙受神鸟启示发明丝竹筷,一说妲己为讨纣王欢心而发明用玉簪作筷,还有大禹治水时为节约时间以树枝捞取热食而发明筷子的传说。

⑥持放在手指中夹取食物或其他东西的细长形条棍,多用作餐具。

其材料或竹木或牙、骨、金属等,形制或方或圆各异。

⑦筷子材质五花八门,有纯竹的、彩漆的、象牙的、银质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写作。

(50分)

22.人的一生中,哪些东西可以丢?

哪些东西不能丢?

丢,有时会使人心疼令人惋惜;丢,有时又会让人畅快促人前行。

丢,可能是失去,也可能是获得……

请以《丢》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③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1.C(A.zǎi—zài;B.幅—辐,ɡá—jiá;D.拨—拔)

2.C(销声匿迹:

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出现。

用在此处形容“习惯”不当)

3.D(A.搭配不当,删去“和思维能力”;B.语序不当,“广泛地”移到“交流”前面,并将“地”改为“的”;C.缺主语,删去“由于”或“使”)

4.A

5.A(B.反问;C.比喻;D.设问)

6.A(“西城杨柳弄春柔”貌似纯写景,实则有深意。

因为这柳色,通常能使人联想到青春及青春易逝,又可以使人感春伤别)

7.B(下阕写年华老去而产生的悠悠别恨)

8.B(属文/日数千言)

9.

(1)答应 

(2)写作 (3)才

10.

(1)(苏轼)听到古今成败的事件,马上就能够说出其中要义。

(2)你能做范滂,我难道就做不了范滂的母亲吗?

11.因为苏轼勤奋刻苦好学,能融会贯通,又遇到了慧眼识英才的伯乐欧阳修,所以最终成为天下英才。

【译文】苏轼,字子瞻,是眉州眉山人。

十岁的时候,父亲苏洵外出四处游学,母亲程氏亲自教苏轼读书,(苏轼)听到古今成败的事件,马上就能够说出其中要义。

程氏读东汉人物《范滂传》,感慨叹息,苏轼问母亲:

“我如果做范滂,母亲会答应吗?

”程氏说:

“你能做范滂,我难道就做不了范滂的母亲吗?

”等到成年后,博通经学史学,写文章每天可以写数千字,喜欢贾谊、陆贽的著作。

后来读《庄子》,感叹地说道:

“我以前也有一些想法,但总是表达不出来,现在看到这本书,觉得真是深入我心!

”嘉祐二年,参加礼部的考试,主考官欧阳修看到了苏轼的《刑赏忠厚论》,大为惊喜,想要选拔为众人之冠(第一),但仍怀疑是自己的门生曾巩所作,于是只排在第二。

后来(苏轼)在《春秋》对义的考试中又得第一,参加殿试,中了乙科。

后来以书信谒见欧阳修,欧阳修对梅圣俞说:

“我应该避让一下,好让这个人出人头地。

”听说的人开始哗然不服,时间久了才最终信服。

12.

(1)设酒杀鸡作食 

(2)水尤清冽 (3)窈窕淑女 (4)化而为鸟 (5)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6)安求其能千里也 (7)俄顷风定云墨色 (8)可怜身上衣正单

13.①音律优美。

②舞姿优雅。

③有文武之分。

④历史悠久,繁盛于清末民初。

⑤内容多是男女爱情和劳动生活。

⑥纯朴、真实、原生态之美。

(1点1分)

14.希望各门类的艺术家们都来看一看落子调这样的原生态的民间艺术,看一看一年到头和泥土打交道的农民,是怎样以自己的理解方式,把生活变成艺术。

15.采用了侧面描写和正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1分)。

通过写邻居喜欢聚在一起听三民哥吹奏,而从侧面写出三民哥的演奏迷人(1分);后一句话采用正面描写,突出三民哥是一个演奏落子调的高手(1分)。

16.落子调的内容以男女爱情和劳动生活为主,而三民哥和水英姐的爱情故事正符合了这个内容,从而印证了落子调的内容来源于生活,取材于生活,将戏与生活融为一体,更加突出落子调的魅力和凄美,这也是落子调得以传承的原因所在。

17.①点出本文的说明对象——蓝莓(2分),②采用否定句式,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2分)。

18.画线句子采用了列数字、打比方的说明方法(1分),说明了越橘家族有400多位兄弟的事实,具体准确地说明了越橘家族种类繁多、分布广泛这一特点;还把越橘人格化,显得生动形象(2分)。

19.①什么是蓝莓;②人类食用蓝莓的悠久历史;③蓝莓采摘方法;④蓝莓的种植要求。

(每点1分,共4分)

20.不能(1分)。

“通常”是指一般情况下,表明还会有特别或例外的情况,说明那些多分布于中高纬度或者低纬度的高山地区的北高丛蓝莓,一般情况下需要在低于7.2℃的环境中“冻”上1000小时以上;去掉“通常”后改变了句子的原意,不符合客观实际(1分)。

“通常”一词的运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分)。

21.示例:

筷子由汉族发明,在古代叫作“箸”,是持放在手指中夹取食物或其他东西的细长形条棍,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日本、韩国、越南等国家人民饭桌上不可缺少的餐具。

它的材质有很多,有纯竹的、彩漆的、象牙的、银质的……

22.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