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泄露应急预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231674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139.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污水泄露应急预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污水泄露应急预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污水泄露应急预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污水泄露应急预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污水泄露应急预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污水泄露应急预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污水泄露应急预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污水泄露应急预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污水泄露应急预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污水泄露应急预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污水泄露应急预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污水泄露应急预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污水泄露应急预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污水泄露应急预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污水泄露应急预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污水泄露应急预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污水泄露应急预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污水泄露应急预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污水泄露应急预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污水泄露应急预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污水泄露应急预案.docx

《污水泄露应急预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污水泄露应急预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污水泄露应急预案.docx

污水泄露应急预案

 

云南宣威磷电有限责任公司

 

污水泄露事故

应急预案

 

二00八年五月二十五日

 

一.方针与原则

为了加强对危险化学品事故的有效控制,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危害程度,确保公司员工和周围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护环境,并能在生产事故发生后,能以最快的速度、最大的效能,有序地实施救援,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把事故危害降到最低点,维护企业安全和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本着“预防为主、自救为主,外援为辅,统一指挥,分工负责,当机立断”的原则,结合我公司实际,制定本预案。

二.应急策划

1。

厂区基本构成情况

由年产1×6万吨的工业黄磷厂和3×50MW的发电厂构成,从业人员约700人.

2。

危险分析

公司生产工艺及流程复杂,具有高温、高压、易燃、易爆及有害气体多,生产条件苛刻等特点。

在生产、使用、储存这些化学物质的过程中,如突发停电、停水、失控、自然灾害等的情况下,存在着发生火灾、爆炸和中毒等严重事故的潜在危险。

3.突发环境事件的分级

根据突发环境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突发环境事件可分为三级:

  3.1三级突发环境事件,是指一般、较大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为一般、较大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

  3.1.1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1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不含100万元);

  3。

1.2造成人员伤亡,死亡2人以下(不含2人)或者重伤5人以下(不含5人);

  3.1。

3因环境污染引起厂群冲突;

  3。

1.4对环境造成危害;

  3。

1.5丢失、被盗、失控3、4、5类放射源或者人员受照超过年剂量限值的照射。

  3。

2二类突发环境事件,是指重大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为重大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

3。

2。

1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300万元以下(不含300万元);

  3.2.2造成人员死亡2人以上、5人以下(不含5人),或者重伤5人以上、10人以下(不含10人);

  3.2。

3区域生态功能部分丧失或濒危物种的生存环境严重破坏;

3。

2。

4丢失、被盗、失控2类放射源或导致1人以上急性重度放射病(含截肢等)或10人以上急性轻度放射病。

  3.3一级突发环境事件,是指特大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为特大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

  3。

3。

1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00万元以上;

  3.3。

2致使死亡5人以上或者重伤10人以上;

  3.3。

3区域生态功能完全丧失或濒危物种的生存环境完全破坏;

  3。

3。

4丢失、被盗、失控1类放射源或导致1人以上急性死亡或10人以上急性重度放射病。

4.危险源的确定

一号目标:

黄磷原料烘干岗位:

主要的危险有害因素是CO,应急防范内容为中毒、火灾、爆炸危险性。

二号目标:

黄磷电炉岗位、精制岗位、排渣岗位、贮磷岗位、泥磷处理岗位:

主要的危险有害因素是CO、P2O5、黄磷,应急防范内容为泄漏、中毒、火灾、灼伤、爆炸危险性。

三号目标:

电厂水处理岗位:

主要的危险有害因素是H2SO4、NaOH,应急防范内容为泄漏、腐蚀危险性。

四号目标:

电厂辅助燃油系统:

主要的危险有害因素是柴油,应急防范内容为火灾、爆炸危险性。

五号目标:

电厂输煤系统:

主要的危险有害因素是煤粉爆炸性混合物,应急防范内容为火灾、爆炸危险性.

三、应急准备

1、应急机构组织结构及职责

本着“综合防灾,整体效能,反应迅速,有条不紊”的原则,提高公司整体事故处理能力,公司建立抢险救灾指挥系统。

一旦发生严重的化学品泄漏或火灾爆炸事故,抢险救灾组织系统立即启动,各救灾职能组织迅速赶赴事故现场,迅速投入抢险救灾,达到反应快速,应急处理有效,以最快速度控制事故,减少损失。

为保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反应迅速、协调有序,在现场综合部设立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对应急救援中各级人员及部门明确相应职责。

1.1组长:

由公司总经理担任,指挥协调全公司的应急救援以及在需要援助时,及时联系协调外部救援力量及支援。

1.2副组长:

由公司副总经理担任,协助组长指挥协调全公司的应急救援,负责事故报警及报告、通报情况及事故处理工作的指挥;负责抢险、抢修、医疗救护、抢救物资、供应运输工作的指挥。

如公司总经理不在场时,由公司行政副总担任组长;如公司总经理及行政副总不在时,由公司生产副总担任组长。

1.3组员:

由各部门负责人组成,在组长、副组长的领导指挥下,组织本部门人员做好应急救援工作。

1.3.1现场综合部:

负责灭火、洗消、治安警报和联络通信工作.

1.3.2安全质量环保部:

协助组长、副组长做好事故报警及报告、通报情况及事故处理工作;负责事故现场及扩散区域内监测工作的指挥。

1.3.3公司办:

协助组长、副组长做好救援及疏散路线布置工作,负责和协助单位保持联络通信工作。

1.3.4工程技术部:

协助组长、副组长做好抢险、抢修的技术指导工作.

1.3.5电厂;协助指挥部组织人员做好救援、抢修工作.

1.3.6黄磷厂:

协助指挥部组织人员做好救援、抢修工作。

1.3.7采购运输部:

负责抢险、抢修物资供应和运输的组织及生产必须品的组织.

1.3.8医务室:

负责抢救受伤、中毒人员。

2、救援专业队的组成

2.1通信队:

由公司办组建.

2.2治安队:

由现场综合部组建。

维持园区治安,按事故的发展态势有计划疏散人员,控制事故区域边界人员和车辆的出入。

2.3救护队:

由医务室组建。

在事故单位的协助下,寻找、营救、保护、转移事故中的受伤人员。

2.4消防队:

由现场综合部组建。

2.5运输队:

由采购运输部组建.负责急救行动中人员、器材的运输。

2.6抢险抢修队:

由各生产部门抽调对事故现场、地形、设备、工艺熟悉的人员组成,在具有防护措施的前题下,抢修设备,防止事故扩大,降低事故损失,抑制危险范围的扩大。

2.7物资供应站:

由采购运输部组建,为救援行动提供物质保证.

2.8应急监测小组:

由安全质量环保部组建,负责对厂内重点危险岗位进行监测,并对厂区周围环境敏感目标进行跟踪监测

3、公众教育

公众的应急安全意识和能力是减少重大事故伤亡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平时应注重对公众的日常教育,尤其是位于危险源周边的人群,使其了解潜在危险的性质和健康危害,掌握必要的自救知识,了解预先指定的主要及备用疏散路线和集会地点。

四.应急响应

1.最早发现事故者,应立即向现场综合部报告,说明事故发生的地点及事态状况,并采取一切办法切断事故源。

2.现场综合部在接到报警后,应迅速通知有关厂(部)查明事故发生的详细情况,下达应急救援预案处理的指示,通知指挥部成员以及各专业救援队迅速赶往事故现场。

3.指挥部成员通知自己所在部门,按专业分工迅速向主管部门和公安、劳动、环保、卫生等上级领导机关报告事故情况.

4.发生事故的部门,应迅速查明事故的发生源及原因,凡能控制和消除事故的,则以自救为主,自己无法控制的,应向指挥部报告,并提出抢险、抢修具体措施。

5.消防人员到达事故现场后,要佩戴好空气面具,配合救护人员查明现场有无受伤、中毒人员,以最快的速度将受伤、中毒人者脱离现场,交由救护人员处理,严重者立即送医院处理。

6.指挥部成员到现场后,根据事故状况、危害程度,做出相应的应急决定,并命令各应急救援人员,立即开始救援,如事故扩大时,应立即请求外界支援。

7.安全质量环保部、工程技术部、土建项目部到达事故现场后,会同发生事故的部门在查处事故发生的原因和范围后,视能否控制,做出局部或全部停车决定。

8.现场综合部到达现场后,组织纠察,在事故现场周围设岗,划分禁区并加强警戒和巡逻检查,迅速组织无关人员向上风口疏散,并撤离到安全地带.

9.医疗救护人员到达现场后,与其他救护人员及消防队员配合,立即救护伤员和中毒人员,对受伤人员应根据症状,及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对伤员进行清洗、包扎或输氧急救,重伤员及时送医院抢救。

10.应急监测小组到达现场后,在厂内重点危险岗位进行监测,查明化学物质浓度和扩散情况,根据风向、风速,判断扩散的方向速度,对厂区周围化学事故下风扩散区域及环境敏感目标进行跟踪监测,侦查结果、监测情况及时向指挥部报告,必要时根据指挥部决定,通告扩散区域内群众撤离,指导采取简易有效的保护措施。

11.抢修抢险队到达事故现场后,根据指挥部下达的抢险指令,迅速进行设备抢修,控制事故,防止事故扩大。

(二)突然停电的处理方案

电是公司整个连续生产的动力,是保证安全生产的主要条件,供电系统的突然故障,将给安全生产带来很大的威胁,容易造成恶性事故,一旦发生突然停电、停车,公司值班调度员—车间值班主任-值班班长应保持镇静,正确、迅速地进行紧急处理。

1.公司值班调度

①首先对断电、跳闸作出正确的判断,然后立即采取果断有效的应急措施.

②在采取紧急措施处理过程中,尽快请示汇报生产副总经理。

③根据生产副总经理的决定和处理预案,用通讯设备及时作出必要的指令。

指挥各车间值班主任逐级向下(工段岗位)下达应急处理指令。

④在夜间(生产副总经理不在的情况下)遇紧急情况,也可先行指挥调度,事后汇报.

2.车间值班主任

①根据调度室发出的指令,迅速、果断地按本车间处理事故预案,指挥各岗位班长按指令要求,立即进行处理。

②随时向调度报告自己的行踪,把在处理中出现的情况及时汇报调度。

3.班长

①全面领会值班主任或调度发出的指令,掌握本班的各项信息、动态,并及时反馈当班值班主任或调度。

②根据值班主任发出的指令(如果时间紧急,调度可直接下达指令)处理或分配本岗位人员进行正确的操作处理。

4.停车的应急措施

因突然停电引起的紧急停车,各工段班组应根据调度指令,按紧急停车方案果断停车.

五.现场恢复

1.现场检查

在工程总指挥长的领导下,组成由安全质量环保部、公用工程部、工程技术部、土建项目部和发生事故的部门参加的事故调查小组,调查事故原因及落实防范措施.

2.撤除警戒

在现场总指挥的领导下,组成由工程技术部、公司办、安全质量环保部、和发生事故的部门参加参加的抢修小组,研究抢修方案,并立即组织抢修,尽快恢复生产.

六.信号规定

公司报警电话:

现场综合部7973133(8204)保卫值班室7973092(8104)

黄磷项目部7973131(8501)电厂7973062(8107)

土建项目部7973095(8106)公用工程部7973059(8101)

医务室公司办7255074

安全质量环保部7973059(8101)

警戒标志:

1.危险区边界警戒线为黄、黑相间带。

2.警戒哨佩带黄袖臂章。

3.救护车辆贴黄色通行证。

七、相关制度

1.值班制度:

各生产厂建立昼夜值班制度,遇有情况时及时处理。

2.检查制度:

每月结合生产检查,定期检查应急救援工作情况.

3.例会制度:

每季度第一个月的第一周,召开一次领导小组成员会议,汇报上季度安全生产和救援工作情况,并布置本季度安全和救援工作计划.

4.总结评比制度:

总结评比生产时,同时总结评比救援工作,每次训练和演习结束后应进行总结评比,奖励和表彰先进.

八.培训和演练

1、培训

根据接受培训的人员不同,选择不同的侧重点,确定培训内容,制定培训计划。

培训内容为:

1。

1对操作人员的培训内容

1.1。

1鉴别异常情况并及时上报的能力和意识;

1。

1。

2对待各种事故如何处理;

1。

1。

3自救与互相救护的能力。

1.2对各应急救援专业队的培训

1。

2.1各种器材、工具的性能与知识;

1。

2。

2任务的目的和如何完成任务;

1。

2。

3与上下级联系的方法和各种信号的含义。

1.3对群众的培训

1.3.1具有哪些危险隐患;

1。

3.2各种信号的含义;

1.3。

3防护用具的使用和自制简单防护用具;

1.3.4紧急状态下如何行动。

2.定期组织救援训练和演习

各专业队按专业分工,上半年、下半年各训练1-3天,公司应急救援小组每年组织进行1-2次综合性应急救援演习,每一次演习后,应急救援小组要对预案规定的内容进行检查,找出不足和缺点。

检查包括以下内容:

2.1通讯系统是否能正常运作;

2.2人员是否能安全撤离;

2。

3各应急机构能否及时参与事故抢救;

2。

4能否有效控制事故进一步扩大。

九、预案的评估和修订

1、把在演习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解决方案,对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进行修订完善.

2、对危险源和厂区内新增装置、人员变化进行定期检查,对预案及时更新。

3、为了能把新技术和新方法应用到应急救援中去,对不断变化的具体情况保持一致,预案至少每三年重新编写一次。

4、在实践和演习中提高指挥水平,对预案进一步合理化,使之操作性更强。

5、把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修改情况通知所有与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有关的人员。

 

附件1:

厂区基本情况

1.地理位置

本公司厂址属宣威市工业园区之重工业园区,距宣威市约44公里,距羊场镇镇政府3公里,距鸡田二级公路鸡场2公里,距基长火车站5公里.地理位置是:

北纬25°53′30″-26°04′30″,东经104°08′30″—104°24′10″。

2.气象条件

(1)年平均气温13。

4℃

(2)极端最高气温33。

9℃

(3)极端最低气温—14。

9℃

(4)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7.0℃

(5)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2.7℃

(6)年平均相对湿度72﹪

(7)年平均降雨量975。

2mm

(8)日最大降雨量153。

1mm

(9)年平均气压80。

16Kpa

(10)年平均风速3.4m/s

(11)最大风速24。

3m/s

(12)常年主导风西南偏南

(13)全年雷暴天数69d

(14)无霜期217h

(15)日照时数2069.7h

 

3.主要物料危险特性

序号

名称

主要危害特性

1

黄磷

黄磷属4。

2类自燃物品,黄磷接触空气能自燃并引起燃烧和爆炸.在潮湿空气中的自燃点低于干燥空气中的自燃点。

与氯酸盐等氧化剂混合发生爆炸.其碎片和碎屑接触皮肤后干燥即着火,可引起严重皮肤灼伤。

2

氢氧化钠

第8.2类碱性腐蚀品,其有强烈刺激性和腐蚀性。

粉尘刺激眼和呼吸道。

眼和皮肤接触可至灼伤.误服引起消化道灼伤、胃穿孔、腹膜炎、出血和休克等。

3

含氟气体

生产过程中的含氟气体主要含氟化氢。

氟化氢可使人体中毒,主要表现为上下肢骨疼痛、皮肤病等,重者骨质疏松、增殖或变形。

要求生产车间空气中最高容许浓度控制在1mg/m3内

4

磷炉尾气

含大量CO气体。

CO气体是无声无味气体,有剧毒。

与空气混合宜发生爆炸危险,一般爆炸范围12。

5-74.2﹪,空气中CO浓度10ppm就可使人体慢性中毒,100ppm人立即头痛恶心。

生产车间空气中CO最高允许浓度30mg/m3。

5

磷铁

熔融的磷铁遇水会发生猛烈爆炸,严重时造成物毁人亡。

6

电炉炉渣

电炉定期排出的熔融炉渣温度通常为1400℃左右,稍有不慎极易烧伤人体。

7

属高热值燃料.在储运过程中产生粉尘危害。

燃烧后产生烟尘,其中含有许多有毒金属和致癌物质。

长期吸入可导致尘肺病和呼吸道疾病。

8

煤灰渣

有污染环境,造成人员职业性尘肺病,烫伤甚至造成人员死亡的危险

9

高温、高压,有爆炸炸毁设施、设备或烫伤甚至造成人员死亡的危险。

10

易挥发液体,其蒸汽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或明火即会发生爆炸

11

第8。

1类酸性腐蚀品。

对人体皮肤和粘膜具有很强的腐蚀性,主要是使组织脱水,凝固蛋白质,使之成为不溶性蛋白,形成局限性的灼伤和坏死,硫酸对人体的危害常分为吸入中毒、皮肤和眼睛灼伤,口服中毒和慢性中毒四种情况;硫酸具有腐蚀性,对设备等产生严重的腐蚀,造成设备管道损坏,发生漏酸、漏气。

附录2

电器火灾的扑救措施

1.电缆着火燃烧后,应立即切断电源,根据起火电缆所经过的路线、特征、其它信号、光字牌和设备缺陷情况,进行综合判断,找出起火电缆的故障区段(或故障点),同时应组织人员迅速进行补救。

2.当敷设在电缆排架上或电缆沟中的电缆发生燃烧时,与其并排敷设的电缆若有燃烧的可能时,也应将这些电缆的电源切断.其顺序是:

先切断起火电缆上面的电缆,再切断两边的电缆,最后切断下面的电缆。

3.在电缆起火时,为防止蔓延,减小火势,应将电缆沟和竖井的隔火门关闭或将两端堵死,以阻止空气流通,采取窒息方法进行扑救。

如果没有隔火门,可采用石棉灰、黄土、黄沙、湿棉被等物品将各孔洞堵死(这种方法对于范围较小的电缆沟道较为有效)。

4.扑救电缆沟道中或类似地方的火灾时,扑救人员应尽可能戴上防毒面具及绝缘手套,穿上绝缘鞋,以防中毒、触电等,为预防高压电缆导电部份接地产生跨步电压,扑救人员不锝走近故障点,并不得用手直接接触或搬动电缆.

5.扑救电缆火灾时,应使用1211、二氧化碳、干粉灭火器,也可使用黄土和干沙进行覆盖,如果用水灭火,则应使用喷雾水枪,并应切断电源后进行.如果电缆沟内着火,扑救时难以接近火场,待电源切断后,则可向沟内灌水,将故障点用水封住,火即自行熄灭。

 

附录3

输煤系统的火灾扑救措施

1.输煤皮带因煤粉自燃而着火时,应立即停止皮带运行,防止皮带在高速运行中,大量带风使燃烧加剧。

2.将电气设备停电,防止电缆短路.

3.开启着火输煤栈桥与转运站、碎煤机室或主厂房连接处的水幕隔离设施,以防止火灾蔓延.

4.使用泡沫、CO2或用水喷雾进行灭火.输煤皮带着火可用水直接喷洒;可用现场存放的泡沫、CO2灭火器进行灭火,也可以用沙土覆盖在皮带上,防止火灾蔓延。

5.自燃的煤粉可用水喷雾,喷时应由四周向中心喷洒,用喷雾水将煤粉由外向内逐步阴湿、降温、熄火,切忌用高压直流水向煤粉中心喷射,使煤粉扬起形成爆炸性混合物而引起爆炸。

同时当煤粉自燃时应关闭输煤栈桥的门窗,减少空气对流,防止煤粉飞扬,降低自燃速度。

6.电气设备着火时,可用1211、CO2或CCL4灭火器进行灭火,停电后也可以喷洒水进行扑救。

7.皮带支架和输煤栈桥的桥架受到大火威胁时,可用水喷射冷却,降低温度,防止构架变形或倒塌。

大火扑灭后,应将自燃或阴燃的煤粉清理干净,防止再度燃烧。

8.储煤场煤堆着火可以用消防水枪、喷雾水枪喷洒灭火,并应防止火星飞扬。

原煤仓着火可采用水喷雾或泡沫灭火器灭火。

 

附录4

燃油系统火灾的扑救

1、油管道火灾

(1)油管道泄漏、法兰垫破裂、喷油遇到热源起火,应立即关闭阀门,隔绝油源或设法用挡板改变漏油喷射方向,不使其继续喷向火焰和热源上。

(2)使用泡沫、干粉等灭火器扑救或用湿石棉布覆盖灭火。

大面积火灾可用蒸汽或喷雾灭火,地面上油着火可用沙子、土覆盖灭火。

附近的电缆沟、管沟有可能受到火势蔓延的危险时,应迅速用砂子或土堆堵,防止火势扩大。

2、卸油站

(1)卸油站发生火灾时,如油槽车正在卸油时应立即停止卸油,关闭上盖,防止油气蒸发。

同时应设法将油槽车拖到安全地区。

(2)不论采取何种卸油方式,都应立即切断连接油罐和油槽车的输油管道,防止火势蔓延到油罐、油槽车。

(3)密闭式卸油站火灾,应停止卸油,隔绝与油罐的联系,查明火源,控制火势.如沟内污油起火,用砂子或土首先将沟的两端堵住,防止火势蔓延造成大火。

如沟内敷设油管,应用直流消防水枪喷洒冷却,并隔绝油管两侧阀门.此时必须注意,由于水枪喷洒,油火可能随水流淌蔓延。

(4)敞开式卸油槽火灾,如卸油槽完整无损,盖板未被爆炸浪波掀开,可将所有孔、洞封闭,采用室息灭火法.如卸油槽已遭破坏,应迅速启动固定的蒸汽灭火装置灭火。

3、油泵房

(1)油泵电机着火应切断电源,用二氧化碳、1211灭火器灭火。

(2)油泵盘根过紧摩擦起火,用泡沫、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3)油泵房发生爆炸起火时,应采用水喷雾灭火。

也可用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等灭火器灭火。

4、油罐

(1)关闭罐区通向外侧的下水道、阀门井的阀门。

(2)罐顶敞开处着火,必须立即启动泡沫灭火系统向罐内注入覆盖厚度在200mm以上泡沫灭火剂。

金属油槽还应启动冷却水系统对油罐外壁强行冷却.

(3)用多支直流消防水枪从各个方向(适当避开逆风方向)集中对准敞口处喷射,封住罐顶火焰,使油气隔、缺氧窒息,从而割切灭火。

(4)油罐爆炸、顶盖掀掉发生大火按上述执行。

若固定泡沫灭火装置喷管已损坏,应设法安置临时喷管,然后注入泡沫灭火剂进行扑救.若以上方法无法奏效,则必须集中一定数量的泡沫、干粉或1211消防车,从油罐周围同时喷向火焰中心进行扑救.

(5)油罐爆炸后,如有油外溢在防火堤内燃烧,应先扑救防火堤内的油火,同时采用冷却水冷却油罐外壁。

(6)为防止油罐波及周围油罐,在燃烧的油罐与相邻油罐间用多只直流消防水枪喷洒形成一道水幕,隔绝火焰和浓烟。

同时将相邻油罐的呼吸阀、透气孔用湿石棉布遮盖,防止火星进入罐内.

5、油槽车

(1)油槽车着火起始阶段,如车体完整无损,应立即将敞开的口盖起来,火势将因缺氧而自行熄灭。

(2)油槽车着火应立即将未着火的槽车拖到安全地区,如油品外溢起火可用沙子、土围堵,将火势控制在较小的范围内,然后用足够数量的泡沫、干粉和水喷雾扑救.

附录5

主要有毒物质的特性和急救措施

一、一氧化碳CO

1、理化性质

外观与形状:

无色无味气体.

熔点(℃):

—119.1相对密度(水=1):

0。

79

沸点(℃):

—191。

4相对密度(空气=1):

0。

97

燃烧热(KJ/mol):

无资料

临界温度℃):

-140。

2临界压力(MPa):

3。

50

溶解性:

微溶于水,溶于乙醇、苯等多数有机溶剂。

2、燃烧爆炸危险性

燃烧性:

易燃爆炸下限(V%):

12。

5

引燃温度(℃):

610爆炸上限(V%):

72。

4

闪点(℃):

<-50最小点火能(mJ)无资料

最大爆炸压力(MPa):

0.720

危险特性:

是一种易燃易爆气体。

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大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灭火方法:

切断气源。

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

3、毒性及健康危害性

接触限值:

中国MAC:

30mg/m3前苏联MAC:

20mg/m3

美国TVL-TWA:

OSHA50ppm,57mg/m3;ACGIH25ppm,29mg/m3

美国TLV-STEL:

未制定标准

侵入途径:

吸入

健康危害:

一氧化碳在血中与血红蛋白结合而造成组织缺氧。

急性中毒:

轻度中毒者出现头痛、头晕、耳鸣、心悸、恶心、呕吐、无力,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10%。

中度中毒者除上述症状外,还有面色潮红、口唇樱红、脉快、烦躁、步态不稳,意识模糊,可有昏迷,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30%。

重度患者昏迷不醒、瞳孔缩小、肌张力增加、频繁抽搐、大小便失禁等,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50%。

深度中毒可至死亡。

慢性影响:

长期反复吸入一定量的一氧化碳,可至神经和心血管系统损害。

4、吸入急救措施

①.对于轻度中毒者,只要将其抬到空气新鲜、通风良好而又温暖的地方,休息一段时间,就会很快好转.

②.对于中度中毒者,如昏迷时间不长,可将其抬到空气新鲜的地方进行抢救,一般数小时后也可恢复清醒,但仍可能有头痛、乏力、嗜睡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