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规划.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232645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1.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珠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珠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珠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珠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珠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珠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规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珠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规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珠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规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珠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规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珠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规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珠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规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珠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规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珠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规划.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珠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规划.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珠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规划.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珠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规划.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珠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规划.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珠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规划.docx

《珠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珠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规划.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珠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规划.docx

珠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规划

珠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规划(要点)

2005年4月 

  目    录

  一、内河水运现状与评价

  

(一)内河水运现状 

  

(二)内河水运评价 

  二、面临的形势 

  三、高等级航道网布局规划 

  

(一)功能定位 

  

(二)规划标准 

  (三)布局规划方案

  四、实施安排与效果评价 

  五、具体措施 

  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省中南部,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具活力、对外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总量规模最大的区域之一,区内河道密布、河海相连,形成三江汇集、八口分流的态势,是我国水运资源最丰富和内河水运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内河水运在促进沿江产业带形成和区域经济发展,密切粤港澳经贸合作和物资交流,保障广州等港口的集疏运畅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进入21世纪,珠江三角洲地区步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和加快融入“泛珠江三角洲”区域合作与发展的新阶段,充分利用丰富的水运资源,进一步发挥内河水运运能大、占地少、能耗低、污染小的优势,有效缓解区域经济高速发展所面临的土地制约、环境恶化等压力,符合珠江三角洲及广东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要求。

  2004年5月2日至3日,广东省省委书记张德江和交通部部长张春贤在专题考察广东内河水运时明确指出,广东省的内河水运发展是有条件、有潜力和有需求的,要把其发展摆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这是一个带有战略性、前瞻性、全局性的问题。

  为了适应新形势,切实贯彻落实省、部领导指示精神,更好地指导珠江三角洲内河航道的发展与建设,我部组织开展了《珠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规划》编制工作。

规划现状基础年为2003年,水平年为2010年、2020年。

  一、内河水运现状及评价

  珠江三角洲河道纵横,河海相连,天然成网。

经西江航运干线及其主要支流,其上游腹地可深入滇、黔、桂等西南地区,经北江、东江,其运输腹地可达粤北及粤东山区,经虎门、虎跳门、横门、崖门等八大口门,可实现至港澳和沿海地区的江海直达运输,内河水运自然条件十分优越。

  

(一)内河水运现状

  1.航道

  珠江三角洲地区现有通航河流823条,通航里程5823公里,占广东省内河通航里程的49.1%,占珠江水系内河通航里程的36.6%。

其中三级及以上航道626公里,四级航道416公里,四级及以上航道占珠江三角洲内河通航里程的17.9%,占广东省内河通航里程的8.8%。

  2.港口

  2003年,珠江三角洲地区有内河码头泊位1076个,码头泊位长度48040米,最大靠泊能力5000吨,货物吞吐能力9030万吨、旅客吞吐能力820万人次。

佛山、中山、江门、广州、珠海等内河港口经营集装箱运输业务,为香港、深圳、广州等沿海港口提供喂给运输。

  3.货运量

  2003年,珠江三角洲内河水运货运量19873万吨,其中集装箱441.4万TEU,货物周转量179亿吨公里。

主要货种为矿建材料、煤炭、石油及其制品等,占内河货运总量的50.4%。

  4.运输船舶

  2003年,广东省内河运输船舶保有量12436艘,运力311.2万净载重吨、1.2万TEU和7.2万客位,分别占全国的6.4%、10.3%、42.9%和8.3%。

1996年至2003年的7年间,船舶平均载重吨位由91吨增加至260吨,船舶大型化趋势明显。

珠江三角洲内河航区营运船舶中,除有广东本省船舶外,还有广西、浙江、福建、江苏、海南等大量外省籍船舶。

  

(二)内河水运评价

  珠江三角洲内河水运在改善区域综合交通条件、促进沿江产业带形成、推动区域外向型经济发展和外贸运输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航道建设全面展开,区域对外交通条件明显改善

  “七五”期以来,在珠江三角洲水网地区陆续实施了一批航道治理工程。

经过对东平水道和西江航运干线的系统治理,广州至南宁现已达到三级标准,可通航1000吨级船舶。

先后按通航3000吨级海船要求治理了西江航运干线下游出海航道(肇庆至虎跳门)、横门出海航道和崖门出海航道,按通航1000吨级海船要求对莲沙容水道、小榄水道进行了整治,改善了海船进江通航条件,初步适应了粤港澳江海运输快速发展需要。

同时,按三级标准整治潭江水道、陈村水道和劳龙虎水道,按五级标准整治了北江下游航道,使珠江三角洲的西部、北部水上运输更为通畅。

  ——内河水运有力支撑和促进了沿江产业带的形成及发展

  内河水运的发展特别是港航基础设施的建设,不仅改善了珠江三角洲水运发展条件,更为重要的是极大地改善了沿江沿河产业聚集地区的对外交通条件和投资环境,提高了沿江河土地利用价值,吸引更多的企业沿江河设厂和发展,进一步促进了沿江产业带的形成和区域经济的发展。

  ——内河水运是珠江三角洲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

  2003年,珠江三角洲外贸进出口总额2713亿美元,占广东省的96%、全国的32%。

珠江三角洲对外贸易中加工贸易占很大比重,每年都有大量的原材料进口和产成品出口的运输需求,其中有50%外贸货需要通过水运到香港中转。

目前,珠江三角洲通过内河完成的外贸货物运量每年达4000万吨,外贸集装箱运输有27%通过内河完成。

内河水运在珠江三角洲外贸物资运输,尤其是港澳物资运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是西南地区通江达海、沟通东部与港澳地区的纽带

  西南地区滇、黔、桂矿产资源十分丰富,但缺少资金和技术支持,珠江三角洲及港澳地区经济发达,但缺少能源和矿产资源,相互间具有较强的互补性。

珠江水运特别是西江航运干线把珠江三角洲和西南部分省区有机联系起来,有力支撑了区域间经济的交流。

近年来,内河水运作为流域上、中、下游地区间经济联系的天然纽带和西南地区沟通东部与港澳地区重要通道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是区域大宗散货和集装箱运输的重要方式,也是广州、深圳等港口的主要集疏运方式

  2003年,珠江三角洲内河水运完成煤炭、矿建材料、石油及其制品等大宗散货运量达10021万吨,其中内河煤炭运量占广东省一次能源消费量的17.2%。

珠江三角洲也是我国内河集装箱运输最发达的地区之一,现已有内河集装箱航线十余条。

近年来,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从2000年至2003年间,内河集装箱运量由240万TEU增加到441.4万TEU,占珠三角集装箱生成量的比重也由18%增加到25%。

  同时,内河水运也是广州、深圳等港口的主要集疏运方式。

2003年,广东省主要沿海港口内河集疏运量达6000万吨,其中广州港约有三分之一的货物集疏运由内河水运完成。

  珠江三角洲内河水运虽然有了长足发展,但同区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相比,仍存在不适应和滞后的问题,主要体现在部分航道通航标准偏低,不能适应沿江产业布局和城市化加快发展的需要,也不能适应船舶大型化和海船进江、江海直达运输发展需要。

内河水运现代化管理手段亟需加强和完善。

  二、面临的形势

  ——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带动珠江三角洲内河水运需求继续增长

  未来一定时期,广东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将保持持续、快速发展态势,到2010年,全省人均GDP比2000年翻一番,超过3450美元,全省GDP年均增长9.5%左右,珠江三角洲人均GDP将由2003年的4793美元提高到2010年的7470美元,并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珠江三角洲是资源短缺地区,具有典型的“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特点。

经济发展所需的大量物资(能源、原材料等)需从省外调入或外贸进口,产品或半成品大部分出口外销。

内河水运是该地区主要运输方式之一,伴随广东省经济规模总量的不断增长,珠江三角洲内河水运需求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落实科学发展观,缓解珠江三角洲所面临的土地制约和陆路交通压力,必须充分开发利用内河水运资源

  珠江三角洲城镇密集,人口密度大,土地资源十分紧张,2003年人均耕地仅0.36亩。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紧张状况还将进一步加剧。

充分利用珠江三角洲天然的内河水运资源,发挥其运能大、占地少、能耗低、污染轻等优势,既是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是缓解珠江三角洲发展所面临的土地制约和陆路交通压力的有效途径。

  ——密切粤港澳三地经贸关系,加强泛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合作,要求内河水运作出新贡献

  随着泛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合作的全面推进,粤港澳三地相互依存与合作的关系将更为密切,广东省与泛珠江三角洲其他省区也将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加强经贸协作,跨省区的物资交流将更为繁忙。

充分利用珠江三角洲水网航道和西江、东江、北江、潭江等骨干航道,将对进一步密切粤港澳三地经贸关系,促进泛珠江三角洲区域合作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充分发挥水运优势,提高内河水运竞争力,必须加快建设珠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

  加快建设高等级航道网,不仅是提高水运质量、降低综合成本和提高水运行业竞争力的根本措施,也是促进运输船舶大型化,适应外向型经济发展和江海直达运输更高要求的根本选择。

  预计,2010年、2020年珠江三角洲内河货运量将分别达到2.65亿吨和3.27亿吨,其中内河集装箱运量分别为650万TEU和850万TEU。

  三、高等级航道网布局规划

  

(一)功能定位

  珠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是珠江三角洲及广东省内河航道体系的核心和骨干,是区域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珠江三角洲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保障,为内河水运提供安全、畅通、高效的设施保障,为密切粤港澳经贸关系、加强泛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合作和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珠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由三级及以上航道组成。

  ——有效缓解土地制约和分流陆路交通压力,改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环境;

  ——促进沿江产业的合理布局,带动东、西部地区协调发展;

  ——是粤港澳三地间物资运输交流的主要方式;

  ——为广州、深圳等沿海港口集疏运服务;

  ——为海船进江和西南地区物资江海直达运输服务。

  

(二)规划标准

  1.航道标准与尺度

  珠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由三级及以上航道组成,包括3000吨级海船航道、1000吨级海船航道和内河三级航道共三类。

  ——3000吨级海船航道尺度为:

6.0米×100米×650米(水深×航宽×弯曲半径,下同)。

  ——1000吨级江海船航道尺度为:

4.0米×80米×480米。

  ——内河三级航道尺度为:

3.2米×60米×480米。

  2.跨河桥梁与建筑物通航净高标准

  3000吨级海船航道的通航净高不小于22米;1000吨级江海船航道的通航净高不小于18米;其他航道通航净高不小于10米。

跨河桥梁与建筑物通航净高具体尺度结合广东省实际情况按规定论证确定。

  (三)布局规划方案

  1.规划思路

  通过加密、延伸和提高等综合措施,使珠江三角洲航道网的运输能力与服务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适应区域内外物资江海直达运输、海船进江和主要港口集疏运的发展要求。

  ——加密。

新增部分高等级航道,增加珠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的密度,分流部分航道货流,提高水运对沿江企业的服务能力;

  ——延伸。

将珠江三角洲部分高等级航道向上游延伸,扩大航道网服务范围,促进珠江三角洲与粤东、粤北地区间更紧密经济协作要求。

  ——提高。

适应江海直达运输和技术进步发展的要求,提高部分航道通航标准;应用先进技术,提高航道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实现珠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的现代化。

  2.规划方案

  珠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规划方案是:

以海船进江航道为核心,以三级航道为基础,由16条航道组成的“三纵三横三线”高等级航道网,规划航道总里程939公里。

航道布局规划方案见附表。

  三纵:

  ——西江下游出海航道

  ——白坭水道-陈村水道-洪奇沥水道

  ——广州港出海航道

  三横:

  ——东平水道

  ——潭江-劳龙虎水道-莲沙容水道-东江北干流

  ——小榄水道-横门出海航道

  三线:

  ——崖门水道-崖门出海航道

  ——虎跳门水道

  ——顺德水道

  四、实施安排及效果评价

  1、实施安排

  ——2010年前,基本建成珠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

在加快建设西江下游出海航道、莲沙容水道、小榄水道、潭江水道、横门出海航道、陈村水道等航道建设工程的基础上,按通航5000吨级海船要求建设崖门出海航道及崖门水道,按3000吨级海船标准建设磨刀门水道及磨刀门出海航道,按通航1000吨级江海船要求建设东平水道、洪奇沥水道,按内河三级航道标准建设劳龙虎水道、顺德水道、东江北干流、白坭水道等航道。

  在加强航道建设的同时,按照航道数字化、航运智能化的总体要求,加快提高珠江三角洲内河水运综合服务能力和现代化水平,加快建设以航道数据库为基础、电子地图为平台的高等级航道信息系统,全面完善航道保障体系,为水运的畅通提供保障。

  ——2010年后,重点建设白坭水道未达标河段和磨刀门出海南支航道。

  经初步匡算,珠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建设工程总投资为42亿元,其中2003年底已开工项目投资17亿元,2004~2010年航道建设工程需投资21亿元。

2010年以后需投资4亿元。

  2.效果评价

  ——规划实施后,将形成由5条3000吨级以上海船航道、6条1000吨级海船航道和4条内河三级航道组成的高等级航道网,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江海物资运输、粤港澳间的集装箱运输和西南地区物资江海转运提供通畅、高效和有竞争力的内河水运服务。

  ——高等级航道网建成后,将有效覆盖珠江三角洲7个地级市所辖68%的县级以上城镇及主要港口,形成与公路、铁路、民航、管道等运输方式共同构筑起各展其长、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综合运输体系,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实现现代化提供支撑和保障。

  ——高等级航道网建成后,珠江三角洲的通航条件显著改善,航道通过能力和船舶航行速度明显提高,船舶航行安全得到保障,船型大型化和标准化进程加快,船舶运输成本明显降低,运输效益大幅提高,内河水运的规模运输优势得以充分体现,内河水运在珠江三角洲综合运输体系的地位得以巩固和提高。

  五、具体措施

  1.加大建设投入

  “十一五”期是珠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建设的关键时期,建设项目多,资金筹措任务重,必须采取多种措施加大对珠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的支持和投入力度,建立稳定的内河水运建设资金来源,多渠道扩大水运建设资金规模。

  2.加快航道支持保障系统建设

  在加快航道建设的同时,加强支持保障系统的建设。

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着力加强航道助航标志及监测系统、航道信息系统、航道管理配套设施等建设,通过完善布局、改善设施装备、提高科技含量等措施,全面提高珠江三角洲航道保障系统的综合服务能力和水平,以满足新时期珠江三角洲内河水运快速发展的要求。

  3.加强协调工作

  逐步建立和完善协调机制,对规划实施过程中涉及的土地、水利和跨河建筑物等方面及时进行协调。

   

 

 

 

附件:

珠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方案表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

Copyright©2001-2005MOC.GOV.CNAllRightsReserved.

制作维护单位:

交通部科学研究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