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初一上重点知识归纳pdf概要.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242471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155.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学》初一上重点知识归纳pdf概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生物学》初一上重点知识归纳pdf概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生物学》初一上重点知识归纳pdf概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生物学》初一上重点知识归纳pdf概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生物学》初一上重点知识归纳pdf概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生物学》初一上重点知识归纳pdf概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生物学》初一上重点知识归纳pdf概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生物学》初一上重点知识归纳pdf概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生物学》初一上重点知识归纳pdf概要.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生物学》初一上重点知识归纳pdf概要.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生物学》初一上重点知识归纳pdf概要.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生物学》初一上重点知识归纳pdf概要.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生物学》初一上重点知识归纳pdf概要.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生物学》初一上重点知识归纳pdf概要.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生物学》初一上重点知识归纳pdf概要.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生物学》初一上重点知识归纳pdf概要.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生物学》初一上重点知识归纳pdf概要.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生物学》初一上重点知识归纳pdf概要.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生物学》初一上重点知识归纳pdf概要.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生物学》初一上重点知识归纳pdf概要.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物学》初一上重点知识归纳pdf概要.docx

《《生物学》初一上重点知识归纳pdf概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学》初一上重点知识归纳pdf概要.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生物学》初一上重点知识归纳pdf概要.docx

《生物学》初一上重点知识归纳pdf概要

《生物学》重点知识归纳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肉眼

仪器(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

1.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2.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

工具(照相机、摄像机、录音机)

测量

明确调查目的

明确调查对象

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

选取调查样本

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分析和统计

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从外界获取);

b.生物能进行呼吸(大多数吸入O2,呼出CO2,);

...

c.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比如植物的废物是树叶);

d.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e.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3.生物的几大共同特征

f.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另外,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

(病毒是生物)

.....

1.按照形态结构:

动物、植物、其他生物;

2.按照生活环境分:

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3.按照用途分:

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4.生物的分类

1.生物圈的概念;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生活的环境的总和叫

生物圈。

这里的环境不仅指生物的生存空间,还包括存在于

其周围的各种影响因素。

2.生物圈的范围:

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水圈的大部分(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岩石圈的表面(是

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5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3.生物与生物圈的关系: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

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

营养物

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是所有

生物共同的家园。

(人类活动可以到达生物圈的各个圈层,所以

说,保护生物圈,人人有责)

1

a.非生物因素:

(光、温度、水、空气、海拔、纬度等)

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

6.环境中的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b.生物因素:

影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如(捕食、竞

争、合作、寄生)

生物和环境是相互共同作用的。

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

同时,生物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生物与环境是不可分割的

7.生物和环境的关系:

整体!

比如:

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

1.生态系统的概念:

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

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

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产者:

指生态系统中的植物;

(1).生物部分消费者:

指生态系统中的动物;

分解者:

指生态系统中的细菌和真菌;

8.生态系统:

(2).非生物部分:

阳光、空气、水、土地、温度等;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1.食物链:

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

形成的链状结构叫食物链。

2.食物网:

生态系统中,很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就形成食

物网。

9.食物链和食物网:

3.功能:

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食物链的起始环节是生产者。

有毒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不

断积累,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的有毒物质

积累就越多。

1.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随着环境的不断变化,

各种生物的数量也在不断变化,但一般情况下其数量和比例

是相对稳定的。

10.生态系统的功能特点:

2.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如果外界干扰超

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3.生态系统是多种多样的;

4..每一个生态系统与周围其他生态系统都是相互关联的。

这无

论从非生物因素上看,还是地域关系上看都是如此。

2

1.草原生态系统:

分布于干旱地区,降雨量少,缺乏高大植物,动植物

比森林生态系统少,但依然丰富,对水土保持和防风固沙有重要作用。

2.湿地生态系统:

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

典型是沼泽,植物占优,具

有净化水质,蓄洪抗旱的作用。

被称为“地球之肾”!

3.海洋生态系统:

植物为浮游植物,动物繁多。

海平面能吸收二氧化碳。

海洋植物制造的氧气站地球每年总氧量的70%;

4.森林生态系统:

分布于湿润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

对涵养水源,保

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有重要作用。

有“绿色水

库”,“地球之肺”之称。

11.生态系统类型:

5.淡水生态系统:

包括河流、湖泊、池塘生态系统等。

为人类提供饮用

水、灌溉及工业用水,在调节气候方面也有重要作用。

6.农田生态系统:

农作物为主体。

抗旱涝和病虫能力差,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

7.城市生态系统:

人类起着支配作用,植物种类和数量少,由于人口密集和排放问

题,容易产生环境问题。

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实验过程中一般要设计对照实验,同时只有一个实验变量,水,温度、光、时间等都可以被设计为变量

1.镜筒:

上端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在转换器上装有物镜,后方有粗准焦螺旋、

细准焦螺旋;

2.镜座:

稳定镜身。

3.镜臂:

握镜的部位;

4.镜柱:

支持镜柱以上的部分

1.显微镜的结构:

5.载物台:

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

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

定所观察的物体。

6.遮光器:

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

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

用来

调节光线的强弱。

7.反光镜:

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

其两面是不同的:

光强时使

用平面镜,光弱时使用凹面镜。

8.准焦螺旋:

粗准焦螺旋:

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细准焦螺旋:

转动方向和

升降方向的关系:

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

1.目镜内最终看到的物体是倒像;(玻片的移动方向和视野中物象的

移动方向相反。

如物像是“p”,实际物体是“d”)。

2.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放大倍数越大,

观察到的物象也越大,但观察的视野范围就越小。

即:

放大倍数

2.显微镜观察物体的特点:

=物镜倍数×目镜倍数

3.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

能观察清楚。

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

3

1.取镜和安放:

一只手握住镜壁,另一只手托住镜座;放在距实验

台边缘约7cm处;

2.对光:

安装好目镜和物镜;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转动反光镜,使得反射光线经过光孔、物镜、镜筒到达目镜。

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为宜;

3.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3.观察:

玻面正面朝上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玻片标本正对通光孔

中心;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

一只眼睛(左)向目镜内看,同时逆时针转动粗对焦螺旋,使镜筒缓慢上

升,看到物象后,在微微转动细对焦螺旋,使得更清晰;

4.收镜:

实验完毕,擦拭干净显微镜外表,用擦镜纸擦拭目镜和物镜;转动

转换器,把物镜偏到两旁,将镜筒缓慢下降到最低处;把显微镜放进镜箱

4.玻片的类型:

切片(用从生物体上的薄片制成);涂片(用液体的生物材料经过涂抹制成);

装片(用从生物体上撕下或挑取的少量材料制成)。

玻片标本的制作需要载玻片和盖玻片。

1.细胞壁:

最外面一层较薄的壁。

起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

2.细胞膜:

紧贴细胞壁内侧一层非常薄的膜;控制物质的进出,保护.

3.细胞核:

近似球形的核。

植物细胞的控制中心,控制着生物的

发育和遗传,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5.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a.液泡(溶解有多种物质,如糖分。

里面含有细胞液)

4.细胞质

b.线粒体:

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c.叶绿体(光合作用的场所。

含有叶绿素,叶黄素等)

1.细胞膜:

控制物质的进出

6.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2.细胞质(含有线粒体)

3.细胞核:

液态,可以流动;动物细胞的控制中心,控制发育和遗传。

1.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人体或动物体的各种细胞,虽然形态

不完全一样,但其基本结构是相同的。

2.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细胞需要的物质分为两类,一类是分子较小的不含碳

的无机物(水、无机物、氧等,这些都是小分子);一类是分子较大的含碳的有机物

(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这些都是大分子)。

3.细胞膜的作用:

a.将细胞的内部与外部环境分割开来,使细胞拥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内

部环境;b.能够控制物质的进出,有用物质进入,废物排出。

4.叶绿体和线粒体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叶绿体:

进行光合作用,是细胞内的把二

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产生氧。

线粒体:

进行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

“发动机”。

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线粒体分解有机物,将有机

物中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7.细胞活动

5.细胞核是控制中心,是遗传信息库,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

因为遗传信

息就存在于细胞核中。

即细胞核中有一种非常神奇的遗传物质叫DNA—脱氧核糖核

酸,DNA上有指导生物发育的全部信息。

基因是DNA上的一个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

片断。

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动物和人的生命始于一个叫“受精卵”的细胞,其内部有遗传信息。

4

6.细胞的生活是物质、能量和信息变化的统一!

........

1.生物体由小长大,是由于细胞的生长分裂分化分不开的;

......

2.分裂的概念:

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就是细胞分裂;分裂增加数目。

3.分裂过程:

a.染色体进行复制;b.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c.细胞质分成两份;d.细胞膜

从中部向内凹陷,缢裂为两个细胞;(对于植物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后,在原来的

细胞中央,会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

8.细胞分裂

4.关于染色体:

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

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最为明显,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会进行复制,并分成

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

两个新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和树木完全相

同。

也就是说,新细胞与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

9.植物和动物细胞结构的对比:

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而且细胞核内都有线粒体。

但动物细胞不具有细胞壁,同时细胞质内没有液泡和叶绿体。

1.细胞分化:

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一个或一种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

生理功能上发生差异性的变化,这个过程叫做细胞分化。

2.细胞群:

由形态、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细胞群。

3.组织:

多个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聚集起来所形成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10.细胞分化

4.器官:

不同的组织按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器官。

5.系统:

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成在一起构成系统

6.细胞分裂增加细胞数目;细胞的生长、分化形成组织。

1.上皮组织:

由上皮细胞组成,具有保护、分泌功能;

2.肌肉组织:

由肌细胞组成,具有收缩和舒张功能;

3.结缔组织:

骨、血液都属于结缔组织。

具有支持、连接、保护、营养功能;

11.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

4.神经组织:

由神经细胞组成。

能感受刺激,传导神经冲动,在体内起调节

和控制作用。

1.器官:

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行使一定功能的结构;

2.大脑:

主要由神经组织和结缔组织构成;

3.胃:

由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构成

12.人体的器官

4.系统:

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

就构成了系统。

5.人体有9大系统:

消化系统、呼吸系统、运动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循环系

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

个体(植物体)

13.动植物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

系统→个体(动物体)

14.两个注意点:

★大多数生物是由细胞构成的,但并非所有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

★自然界还存在单细胞生物,其身体只由一个细胞组成,也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

5

1.根、茎、叶:

组成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组成生殖器官;

....

....

2.植物的六大器官中每一种器官都由几种不同的组织构成;每一种组织都由形

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

3.植物的5大组织:

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

15.植物的六大器官

1.分生组织:

由不分化,但始终保持分裂能力的细胞群构成;

2.保护组织:

根茎叶表面的表皮细胞构成保护组织,具有保护内部柔嫩部分

的功能;

3.机械组织:

茎、叶柄、叶片、花柄、果皮、种皮都是机械组织。

对植物体

起支撑和保护作用;

16.植物的五大组织

17.单细胞生物

4.输导组织:

根茎叶有运输水和无机盐的导管和输送有机物的筛管;

5.营养组织:

六大器官都有营养组织。

营养组织中细胞的细胞壁薄,液泡较

大,有储存营养物质的功能。

1.常见的单细胞生物:

眼虫、大肠杆菌、酵母菌、草履虫、变形虫、衣藻、疟原虫;

2.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虽然个体微小,但与人类的生活有着密切关系,有利

也有害;

3.草履虫的结构图要掌握!

1.病毒的种类:

以寄主不同分:

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

18.没有细胞的生物—病毒

2.病毒结构:

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

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1.生物圈中已知的绿色植物有50余万种;

1.绿色植物分类

2.绿色植物可以分为四大类群:

藻类植物、苔藓类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

a.结构简单:

是单细胞或多细胞个体;

b.无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

细胞内有叶绿体,能进

行光合作用,但没有专门的吸收和运输养料及光合作

用的器官。

1.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c.生活环境多样:

有生活在淡水中的淡水藻(水绵、衣

藻),也有海水澡(石华藻、马尾藻、鹿角藻、海带、

紫菜、裙带菜等),也有陆地藻;

d.颜色多样:

有绿色的、也有褐色、紫红色的等。

2.藻类植物

a.释放氧气:

满足水中生物呼吸的需要,也可以补充大气中的氧气;

b.制造有机物:

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给鱼类提供食物;

2.藻类植物的作用c.直接给人类提供食物:

比如海带、紫菜等;

d.经济意义:

从藻类中提取的碘、褐藻胶和琼脂等,可以供工业和

医药上使用。

e.未来提供可能的能源:

利用小球藻、硅藻等微藻类生产生物柴油。

6

a.根为假根:

不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b.茎和叶中没有输导组织,不能运输水分(茎中没有导管、

叶中没有叶脉);

c.外型上:

一般都很矮小;

1.苔藓植物主要特征

d.生活环境上:

由于“b”特点的原因,苔藓植物密集生长,

植株之间的缝隙能够涵蓄水分,大多在陆地上潮湿环境中;

3.苔藓植物

a.水土保持功能:

苔藓植物密集生长,植株之间的缝隙能够涵蓄

水分.因而对林地、山野的水土保持具有一定的作用;

b.环境监测指示作用:

苔藓植物对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十分敏感

(why?

),在污染严重的城市和工厂附近很难生存。

因而苔藓

植物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2.苔藓植物的作用

c.提供燃料:

有些沼泽的遗体常年堆积后形成泥炭,可当做燃料。

a.有根、茎、叶的分化;

b.茎叶中有专门运输物质的通道—输导组织;

c.外型上:

由于有根茎叶的分化,所以比蕨类高大的多;叶常

呈羽状,背面有褐色隆起的孢子囊;茎大多生长在地下;

d.生活环境上:

生活在森林和山野的阴湿处;

1.蕨类植物主要特征

4.蕨类植物

a.食用功能:

蕨类的嫩叶和富含淀粉的地下茎可以食用;

b.药用功能:

比如卷柏、贯众可以当药材;

2.蕨类植物的作用c.有些可作为优良的绿肥和饲料(如满江红);

d.提供燃料:

古代的蕨类植物的遗体经过漫长的年代,变成了煤

※:

蕨类植物不是种子植物;孢子是一种生殖细胞。

1.果皮和种皮:

起保护作用,主要是保护种子里面幼嫩的胚。

a.胚芽:

最终发育成茎和叶子

b.胚轴:

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分

2.胚

c.胚根:

发育成根

5.种子的结构及其功能

d.子叶和胚乳:

为种子的萌发提供(淀粉等)营养物质

※:

菜豆种子属于双子叶植物,外表只有种皮;

玉米种子属于单子叶植物,外表具有果皮和种皮,里面有胚乳。

遇碘变蓝是淀粉的特性。

胚乳遇碘变蓝说明里面有淀粉,能为种

子的萌发提供营养物质。

7

1.生命力强:

相比单细胞的孢子植物,种子寿命更长;

2.适应环境能力强:

因为种子内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所以种子在干旱地区可能

萌发,干燥寒冷地区可休眠,适时萌发;

6.种子的特点

1裸子植物:

种子是裸露着的植物(油松、侧柏、苏铁、银杏、红豆杉、

水杉、圆柏)。

2.被子植物:

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的植物(豌豆、荔枝、木瓜、椰子、

白杨、桃、水稻、葡萄、菊等),即通常所说的绿色开花植物。

※:

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都有发达的输导组织。

※:

裸子植物输导组织发达,因而可以长的高大,也能在干旱和土壤贫瘠

的地方生长;被子植物能开花结果,果实能保护种子,帮助种子传播,因

而成为陆地上最为广泛分布的植物种类。

8.种子植物的分类

1.种子萌发→植株生长→发育→繁殖→衰老→死亡

1.内在条件:

种子的胚是完整而有生命力的(比如干瘪的

2.种子萌发条件种子或胚被昆虫咬坏的种子、储存时间过长的种子,胚已

经死亡的),且已度过休眠期

2.外界条件:

要有足够的水、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

9.被子植物的生命过程

之---(种子萌发)

1.吸收水分;

2.转送营养:

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转送给胚芽、胚轴、培根;

3.种子萌发过程3.胚根发育:

胚根突破种皮,发育成根;

4.胚轴伸长;(食用豆芽的白胖部分是由胚轴发育来的)

5.胚芽发育:

发育成芽,芽进一步发育为茎和叶,枝条。

1.固定植物体;

1.根的作用

2.根尖的结构

2.吸收水分和无机盐,为植物的生长提供水分和营养。

1.根冠:

在根尖的顶端;细胞较大,排列不整齐.起保护作用;

2.分生区:

细胞很小,排列紧密;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增加

细胞数量,补充伸长区的细胞数量;

10.被子植物的生命过程

之---(根)

3.伸长区:

下步细胞较小,越往上细胞越大;生长伸长作用。

4.成熟区:

其表皮细胞一部分向外突出,形成根毛;是根吸收

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3.促进根生长的主要因素:

根的生长一方面要靠(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增加细胞的

数量;另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

伸长区是根生长最快的部位!

8

a.幼叶:

最终发育成叶;

1.叶芽的结构b.芽轴:

最终发育成茎;

c.芽原基:

最终发育成芽。

2.芽的分类a.顶芽:

生在主干顶端或侧枝顶端的芽;

b.侧芽:

生在主干侧面或侧枝侧面的芽。

10.被子植物的生命过程

之---(芽和茎的发育)

3.芽的发育:

芽中有分生组织。

芽在发育时,分生组织的细胞分

裂和分化,形成新的枝条,它是由细嫩的茎、叶和芽组

成,枝条上的(芽)又能发育成新的枝条。

4.茎的发育:

茎的形成层(分生组织)细胞不断分裂和分化,导致茎的

加粗生长。

(反映为树干断面上同心圆花纹的“年轮”)

1.植物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有:

水、无机盐、有机物;

2.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绿叶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3.植物的生长需要量最多的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

a.氮肥:

促进细胞分裂和生长,枝繁叶茂;

b.磷肥:

促进幼苗生长发育,硕果累累;

4.无机盐的作用

c.钾肥:

促进运输,茎秆粗壮

11.植株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

a.缺氮:

植株矮小瘦弱,叶片发黄;

b.缺磷:

特别矮小,叶片呈暗绿,并有紫色;

c.缺钾:

茎干软弱,容易倒伏,叶片边缘和

5.缺无机盐症状

尖端呈褐色,并逐渐焦枯;

d.缺硼:

植株只开花不结果。

1.花柄

2.花托

3.萼片:

绿色,起保护作用。

4.花瓣:

粉红色,起保护和吸引昆虫作用。

a.花药:

里面有花粉。

5.雄蕊

b.花丝:

12.花的基本结构

a.柱头

6.雌蕊b.花柱

c.子房:

里面有胚珠

花蕊----花的主要部分

9

a.传粉:

花药成熟后自然裂开,其内的花粉从花药中散放而落到雌蕊

柱头上的过程,叫做传粉。

1.传粉

2.受精

b.传粉方式:

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需要风和昆虫作为媒介)。

13.传粉和受精

a.受精:

胚珠里的卵细胞,与来自花粉管中的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

的过程,称为受精。

b.花粉落到柱头上以后,在柱头上黏液的刺激下长出(花粉管),花粉

管穿过(花柱),进入(子房),到达(胚珠)。

受精完成后,花瓣、雄蕊、柱头、花柱都相继凋落,而子房则继续发育成果实。

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受精卵发育成胚。

※玉米、向日葵种子空瘪常是由(传粉不足)引起的,可进行人工辅助授粉增产

14.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1.植物对水分的吸收:

植物主要通过根吸收水分。

根吸收水分的主要

部位是根尖成熟区。

原因:

成熟区有大量的根毛,使得根尖具有巨

大的吸收面积,因而具有强大的吸水能力。

2.植物对水分的运输:

植物的根、茎、叶内都有导管,这些导管相互

连接在一起,形成了水分运输的管网,根吸收的水分就是通过这个

管网被送到植物的茎叶花等各个器官。

3.水分的散失:

植物体内水分的散失主要是通过蒸腾作用(水分从活

15.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运输

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蒸腾作用主要是

通过叶片进行的。

4.蒸腾作用的意义:

一方面可以拉动水分和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保证各组织器官对水分和无机盐的需要;另一方面通过蒸腾作用能

降低叶片表面的温度,避免植物因气温过高而被灼伤;提高大气湿

度,增加降水。

※导管属于输导组织,由许多长形的、管状的、没有细胞质和细胞核的

细胞组成。

a.表皮:

分为上表皮和下表皮。

表皮内有气孔。

1.叶片的结构b.叶肉:

分为栅栏层和海绵层。

c.叶脉

a.结构:

气孔是由一对半月形的保卫细胞围城的空腔。

b.功能:

气孔是植物蒸腾作用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

太阳

16.叶片的结构及功能

2.气孔

升起,气孔张开,空气进入,为叶片制造有机物提供二氧化碳,

此时水分也通过气孔散失;晚上,大多气孔闭合,蒸腾作用减少。

10

1.光合作用概念:

绿色植物通过其叶绿体内的叶绿素捕获阳光,利用光提供的能量,把

二氧化碳和水转换为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光能

2.光合作用表示式:

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氧气

叶绿体

17.光合作用:

3.叶绿体地位:

既是生产有机物的车间,也是将光能转换为化学能的能量转换器。

4.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

5.叶片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的主要器官,但并非唯一器官。

6.水和无机物是通过导管输送到各个器官的;有机物是通过筛管输送的。

1.有机物为植物体各处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2.有机物参与构建植植物细胞,进而构成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