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98学校德育复习思考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243082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0.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298学校德育复习思考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0298学校德育复习思考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0298学校德育复习思考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0298学校德育复习思考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0298学校德育复习思考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0298学校德育复习思考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0298学校德育复习思考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0298学校德育复习思考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0298学校德育复习思考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0298学校德育复习思考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0298学校德育复习思考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0298学校德育复习思考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0298学校德育复习思考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0298学校德育复习思考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0298学校德育复习思考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0298学校德育复习思考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0298学校德育复习思考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0298学校德育复习思考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0298学校德育复习思考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0298学校德育复习思考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298学校德育复习思考题.docx

《0298学校德育复习思考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298学校德育复习思考题.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0298学校德育复习思考题.docx

0298学校德育复习思考题

(0298)《学校德育》复习思考题

一、填空题

1、在近代,我国教育史上用过和等概念以示德育。

2、我国解放以来,在德育概念的表述上表现出的状态。

1982年,我国颁布的第一个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大纲,用表述德育概念,反映了比较多的教育工作者的倾向。

3、在外国教育发展史上,比较长的时间内是将德育混同在概念之中。

4、使“德育”这一概念风靡全球者,当是英国学者。

他在(1860年)一书中,把教育明显划分为、、。

从此,逐渐成为教育世界中一个基本概念和常用术语。

5、德育的进行,需要有三个要素组成活动,即、、三方发生联系,产生矛盾运动。

6、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关于教育和德育主体问题,主要存在着三种观点,即:

、、。

7、对德育主体作用的认识,归纳起来看,大体有以下三种不同的态度:

、、。

8、一般来说,德育主体的素养结构应由三个基本维度构成,即:

、和。

9、教师德育素养的“三个尺度”是指、、的尺度。

10、德育主体素养的提升主要应当通过和两大途径进行。

11、德育主体的自修除了一般在道德、专业和教育上的修养方法之外,还特别应当注意以下三个策略:

、、。

12、重视德育是办教育的重要原则。

13、德育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中起着作用。

14、德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起作用。

15、学校道德教育大体上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即、、、。

16、古代学校德育是指、的学校德育。

这是一个、和的德育发展阶段。

17、近代学校德育的主要变化是:

、、、。

18、现当代学校德育是指以来的学校德育。

这是一个的时代、的时代、的时代。

19、习俗性德育的主要特点是:

、、、和。

20、简言之,德育的功能就是。

21、德育的主要功能包括:

德育的、和。

22、道德可分为和。

23、个体道德是由、、、、和构成的,是个人在具体的、终身的社会生活中的道德表现方式。

24、学校道德教育具有、、、和等特性。

二、名词解释

1、德育

2、品德

3、德育主体的个人道德修养

4、教师职业道德

5、教育信念

6、教育观念

7、教育技能

8、道德

9、社会道德

10、个体道德

11、课程

12、德育课程

三、问答题(包括简述题和论述题)

1、德育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以“美”的尺度要求教师作为德育主体素养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

3、制定德育任务的依据是什么?

4、我国当前德育的总任务是什么?

5、简述习俗性德育的主要特点。

6、简答当代学校德育的发展趋势。

7、试举例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取得的新进展。

8、试分析我国中小学德育面临的问题及其原因。

9、简述世界中小学德育改革大趋势。

10、简答我国中小学德育应更新并树立的德育观念和德育新理念。

11、谈谈我国中小学德育改革与创新的基本思路。

12、我国中小学德育途径和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应注意哪些问题

13、简答确立正确的德育功能观所具有的重要的实践意义。

14、为什么说学校道德教育内在于学校教育之中?

15、学校道德教育的超越性与现实性的关系是怎样的?

16、试述学校道德教育的实践性。

17、学校应怎样进行道德自主性教育?

18、浅谈德性的获得。

19、试论学校道德教育对学生道德实践能力的培养。

20、德育内容的含义是什么?

21、简答原始社会道德教育、古代学校和近代学校德育内容的特点。

22、简述现当代德育内容的发展趋势。

23、影响学校德育内容的教育因素主要有哪些?

24、试述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理想教育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25、简答学校德育内容的主要层次。

26、德育课程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7、“课程理解范式”对我们有何启示?

28、如何正确认识德育课程中的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

29、什么是学科式、活功式、隐性德育课程?

30、活动式德育课程在学生道德成长中有什么独特的价值?

31、怎样使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

32、皮亚杰关于道德观念掌握与发展的研究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33、现代社会学校德育应该做哪些改革?

34.怎样认识家庭对青少年儿童德性成长的意义?

35、大众传媒对儿童青少年道德成长具有什么样的影响?

36、简答建构德育模式的基本要素。

37、简答价值澄清过程的四个关键性要素。

38、简答体验性德育活动自身所含有的审美特征。

39、德育评价的含义是什么?

40、品德测评的含义是什么?

41、简答品德测评的功能和特点。

42、简答现行德育测评的误区与困惑。

43、简答德育测评的方法体系。

44、简述品德测评生态系统的构建。

45、简答学校德育工作评定指标确定的出发点。

46、简述学校德育工作评定的具体指标。

(0298)《学校德育》复习思考题答案

一、填空题

1、“道德教育”“训育”。

2、十分混乱思想品德教育

3、教育

4、斯宾塞《教学论》“智育”、“德育”、“体育”“德育”

5、教育者(德育工作者)、品德规范、受教育者

6、“单一主体论”、“双主体论”、主体转化。

7、权威主义、中立主义、调和的立场。

8、道德素养、专业素养和教育素养。

9、真、善、美。

10、培训自修。

11、德育使命策略、科研带动策略、实践与反思策略。

12、各个社会各个阶级。

13、重要的。

14、主导。

15、习俗性德育、古代学校德育、近代学校德育、现代学校德育。

16、奴隶社会、封建社会阶级性、神秘性经验性

17、学校德育的世俗化、民主化、组织化、科学化。

18、20世纪初理论与探索、寻求平衡、全球化德育。

19、全民性、生活化、“有效”“有趣”、强制性非批判性。

20、“德育(本来)能够干些什么”。

21、社会性功能、个体性功能和教育性功能。

22、社会的道德个体道德。

23、道德理解、道德判断、道德选择、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动个性化

24、超越性、引导性、发展性、实践性合价值性。

二、名词解释

1、德育:

简言之,德育就是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教育。

故德育的进行,需要有三个要素组成活动,即教育者(德育工作者)、品德规范、受教育者三方发生联系,产生矛盾运动,即德育。

2、品德:

品德是指调节一定社会关系的政治规范、思想规范和道德规范表现在个人思想言行中稳固的政治品质、思想品质和道德品质的总和。

3、德育主体的个人道德修养:

所谓德育主体的个人道德修养是指教师必须有垂范于学生的道德人格。

4、教师职业道德:

所谓教师的职业道德实际上也可以说是个人道德修养的一部分。

它的主要内涵是对道德教育事业的满腔热情,对道德教育责任的当然承担,以及在学校生活中表现出的教育公正、合作态度、仁爱精神等等作为教师职业所要求的行业道德修养。

5、教育信念:

教育信念是指教师对教育事业和教育者个体教育能力与应有追求的确信,以及教师对教育应有的价值取向的坚定信念。

6、教育观念:

教育观念是指对具体教育活动规律性的基本认识,如教育目的观、教育过程观、课程观、教学观等等。

7、教育技能:

教育技能是指具体的教育工作技巧。

8、道德:

道德是一种社会实践,是通过社会文化、风尚习俗和个人的价值信念、德性品质来维系并涉及善恶的价值判断和价值实现的心理意识、行为活动及规范原则的总和。

9、社会道德:

主要是指在一个社会共同体中生活在一起的人们所共有的价值准则、道德

规范、社会理想和社会风尚,包括社会建制的价值原则等。

10、个体道德:

是指个人在社会共同生活中维护公共利益、实现个人价值、追求自我完善所选择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行动以及所建构的道德品质。

个体道德是由道德理解、道德判断、道德选择、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动构成的,是个人在具体的、终身的社会生活中个性化的道德表现方式。

11、课程:

就诸多的课程概念来说大致可分为两大类:

—类是内容说,认为课程是为实现教育目标而设置的教学内容及其实施计划;另—类是经验说,认为课程是学生在学校所获得各种经验的总和。

我国通常以内容说来界定课程。

12、德育课程:

狭义认为:

德育课程是为发展学生的思想品德所领先设计的德育内容。

广义认为:

凡是具有育德作用的一切教育因素都是德育课程。

三、问答题(包括简述题和论述题)(答题要点)

1、德育的主要特点是:

1)鲜明的社会性和阶级性2)年龄阶段性

2、以“美”的尺度要求教师作为德育主体素养的主要内容包括:

1)教师应当善于挖掘道德教育内容中的审美因素,善于使学生以欣赏的心态去观照人类的道德智慧和道德人格的美丽;

2)教师应具备一定的艺术素养,能够充分利用艺术形式去开展道德教育活动;

3)最主要的是,教师的道德教育活动本身应当具有“庖丁解牛”一样娴熟的技巧,使道德教育过程本身成为一种教育艺术,一种展现人类自由本质的活动——也就是具有成为审美对象的本质属性。

3、制定德育任务的依据是:

1)是根据国家政治经济形势发展变化的需要提出的。

2)是根据党和国家的教育目的和方针提出的。

3)德育的任务反映了年轻一代年龄特征的需要。

4、我国当前德育的总任务是:

1)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认识.培养受教育者的社会主义觉悟,教育他们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全心全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建设服务。

2)培养受教育者具有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的组织生活、道德生活、精神生活、人际交往生活等诸方面待人处世的高尚品德和能力。

3)培养受教育者识别和抵制腐朽资产阶级思想和封建残余思想的能力。

5、简述习俗性德育的主要特点。

1)全民性。

2)生活化

3)“有效”、“有趣”

4)强制性和非批判性

6、当代学校德育的发展趋势是:

1)学校德育的重心从道德知识系统授受和良好行为习惯的训练,转向培养适应当代价值多元特点的道德判断力、道德敏感性、道德行动能力。

2)从重视直接的道德教学转向强调间接的道德教育。

学校德育“课程化”或“科目化”不是出路,只有在其他课程或学科教学中渗透道德影响,学校德育才有前途。

3)从封闭的学科性教材转向开放的情景性教材,为吸纳教育过程当事人(教师和学生)的个人经验和体会流有余地。

4)从以教师的教导、说服、劝戒为主转向以学生的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创作、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社区服务为主,从方法上保证学生主动参与学校德育。

7、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取得的新进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德育在改革中求发展,以发展促改革,取得了多方面的新进展。

这主要反映在以下四个基本方面:

1)思想观念上的进步。

2)德育学术思想的进步。

3)德育理论自身建设的进步。

①教学与教材建设的进步

②项目研究的进步

③编辑出版了一定数量的全国性、地方性的德育理论期刊和报纸,建立了必要的德育原理学术团体和研究机构。

4)德育实际工作的进步。

①全国上下逐步恢复和重建中小学德育的体制和机构。

②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对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指导力度空前加强。

③日益强调中小学德育从社会生活实际和学生思想品德实际出发,学校德育与社会德育、家庭德育有机结合,每一门学科从本学科的实际出发,把德育有机渗透到每一门学科的教学中去。

④德育研究队伍的发展。

⑤德育课程的开设和德育内容的进一步丰富。

⑥德育的模式、途径、方法等也有了多方面的改革和实验。

8、我国中小学德育面临的问题及其原因:

1)德育定位问题

①德育理论与实践中存在的误区。

②认识上的不到位。

③德育在整个学校教育工作中的落实,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甚至干扰。

2)德育的价值取向问题

我国中小学德育的价值取向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两个向度:

一是学生基础德性的培养;二是学生独立判断能力的培养。

为此,我们必须作出调整,突出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德育的目标取向。

二是德育的功能取向。

3)德育实践操作过程中的问题

中小学德育实践的操作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针对性较差.缺乏魅力,实效不高。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两方面:

一是教育者认识的局限。

二是中小学德育中程度不同地存在着形式主义的倾向。

9、世界中小学德育改革大趋势:

面对全球生态化,网络化以及多元文化碰撞与交流的大趋势,世界中小学德育表现出以下几大改革趋势:

1)各国都更加重视品格教育和美德教育。

重新强调学校德育要注重对学生美德、基础性道德的养成,强调情感、个性和人格的培养。

2)强调道德主体性的培养。

面对网络时代价值多元的冲击,各国都强调学校德育要教育学生学会判断,选择,强调教师要有信息识别判断能力,善于引导学生选择,使学生在德性成长中逐渐成为道德的主体。

3)强调情感和认知的协调。

学校德育不仅是传递关于道德的知识,也不仅仅是培养发展道德认知能力,还需要培养与发展道德情感,更要有行动,使学生学会践履道德,学会承担责任,在做中体验,在体验中融合,达到知情意的统一,学做合一。

4)强调德育的生活指导功能。

各国学校德育都强调对生活基础的关心,引导学生学会处理日常生活中的道德关系,逐步体验更高的道德境界。

10、我国中小学德育应更新并树立的德育观念和德育新理念:

1)生活的德育

2)生态的德育

3)关怀的德育

4)智慧的德育

11、我国中小学德育改革与创新的基本思路:

为了更好地反映世界德育改革的大趋势,体现德育新理念,我国中小学德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思路是:

1)实现由约束性德育向发展性德育的转变。

2)实现由单向式德育向双向互动式德育的转变

3)实现由单一德育模式向多样化和个性化德育模式的转变

4)实现由封闭式德育向开放式德育的转变

12、我国中小学德育途径和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应注意的问题:

1)中小学德育途径和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必须从学生思想品德发展和学校德育方法运用效果的实际出发,追求实效。

2)中小学德育途径和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必须是多种多样并各具特色。

3)中小学德育途径和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必须在学校德育实施过程中使多种途径和方法有机配合,灵活运用。

4)学校德育途径和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必须增强直观性和可操作性。

总之,在德育改革与创新中,教育者在德育思想观念上要始终把学生看成一个完整的人,树立发展性德育观,善于激发学生的道德体验。

在德育过程中留意每一个学生的情感反应和切身体验,照顾到学生的自尊心、同情心、成功感、幸福感、挫折感,对学生多一点人文关怀,多一点人生点拨,积极促进每一个学生完整人格的独特发展。

13、确立正确的德育功能观所具有的重要的实践意义:

1)正确的德育功能观有助于德育目标的确定。

2)正确的德育功能观有助于适度、适当的德育评价的形成。

3)正确的德育功能观有助于适当适度的德育实践。

14、学校道德教育内在于学校教育之中:

1)学校教育是重要的道德教育的实践形式之一。

2)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均包含着道德教育。

3)单纯的学校道德教育是不存在的。

因此,学校道德教育并不仅仅是学校组织开展的道德教育课程和道德教育活动,而是贯穿于学校教育的一切方面。

学校道德教育内在于学校教育整体,道德教育如果离开了学校教育各个方面的作为伦理性结构的协同影响,就不能对学生的道德发展形成有效的价值引导,单纯的学校道德教育是不存在的。

15、学校道德教育的超越性与现实性的关系是:

学校道德教育的超越性并不意味着学校道德教育是远离社会现实和人生现实的,而只是意味着这种超越性是理想性的,是从现实中走出的可能性,而且只有在现实的生活中,才能建立道德生活的目的性,也才能确立道德教育合生活的超越性。

不合生活现实的或者疏离生活的道德教育的超越性,是反生活的,因而是反道德的。

学校道德教育的超越性是现实性的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所要求的。

发展意味着对现实的超越,是现实的变革。

所以道德教育的超越性意味着“在道德教育中总是以应有或理想的境界来审视现实世界、社会和人,在道德目标的追求与现实之间总是存在某种必要的张力.学校道德教育具有了超越性,才能够引导学生实现价值可能性。

因此,具有超越性的道德教育,是合目的的道德教育。

16、学校道德教育的实践性:

学校道德教育虽然是在学校里组织进行的,是通过道德教育的内容、手段、方法和情景实施的,但是学校道德教育从根本上说是通过学生的日常生活及其经验而产生作用的。

因此,学校道德教育应以学生为目标,把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自主发展的权利放在第一位,并总是以尊重、关心、宽容、理解、爱心、鼓励的方式帮助学生发展或形成自己的道德品质。

在价值引导的基础上,通过道德教育而帮助学生获得对生活意义的领悟,获得对生活、对世界、对人生的反思和感受,获得对现实生活中人性的丰富性和复杂性的认识,开拓学生丰富而独特的精神世界和形成学生对世界、对他人、对自己的道德关怀意识。

这是学校道德教育实践性的含义所在。

17、学校应进行道德自主性教育:

道德自主性是个体自觉的选择和决定道德行动、追求德性的内在品质。

人的自主性一方面为自我创造、自我建构确立了现实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为人对德性的追寻奠定了基础。

不论是根据道德准则而规范社会性行为,还是内在善良意志(良知)而追求善行,个人只有拥有自由与自主,才能主观地积极地追求道德的发展。

拥有自主性,个人才能通过道德行动而形成道德感与责任感,而社会评价基于个人的自主性,才能通过评价而谴责或赞赏主体的行动。

学校道德教育一方面以人的自由和自主性为基础,另一方面以自主性的发展为目的。

也就是说,学校道德教育在实施引导和教化时,要尊重学生的自主性,首先要做到不能以任何方式限制学生的选择自由,不能以任何外部的强制性的方式要求学生服从为他们规定好的道德规范和设立的道德权威,因为任何对学生道德自由的限制,都将减少学生对道德价值的真正认识,降低学生追求道德的热忱,减少学生通过实践而形成道德经验的可能性。

不仅如此,学校道德教育必须以发展学生的道德自主性为道德教育的目的之一。

通过道德教育的引导,使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自主地选择道德价值和道德行动,选择自己的生活目的和自主地追求德性。

从目前的学校道德教育的现实来看,我们对学生个人的自主性和道德自由是不够重视的,也是不够尊重的,学生的道德行动是被安排和被决定的,他们没有选择和判断的自由。

有些道德教育体现为一种外部的约束,或者是被强加和灌输的,这使得学生的道德行动都以学校等外部的要求、以教师的意志、以教育的奖惩为转移,不仅不能培养学生在生活的道德情景中选择道德行动的自主性,反而养成了学生的奴性人格,这样,学生的生活、道德教育已失去了道德价值的内涵,道德教育成为控制学生的一种方式。

18、德性的获得:

1)德性作为人的实践性的卓越品质,是个人在自由地追求美与善的生活中获得的,追寻德性带来自我的生活充实感、成长与发展的价值感。

它是由教育和自我教育所培育的。

2)德性不是先天的禀赋,而是后天教化和实践的结果。

3)德性的教育和发展不仅是个人在生活中的自我锤炼,而且是教育生活本身对个人的德性品质的培养。

19、学校道德教育对学生道德实践能力的培养:

道德实践能力是个体实现道德发展的重要的个人品质,也是个体道德发展的重要内容,它是个人自主地实践道德价值的根本。

道德实践能力包括道德判断能力、道德选择能力和道德行动能力。

个体道德的形成与发展、道德价值的追求与实现,都是在实践中完成的。

道德意识、道德情感如果没有付诸于道德实践,产生道德价值,那仅仅是道德的空谈。

所以,学校道德教育对个体道德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道德教育的核心。

1)道德判断能力和道德选择能力的培养

在现代社会文明的建构中,文化的多元化与价值的多元化已成为社会生活领域中的普遍现象。

人们的生活方式走向多样化,不同的道德价值、不同的价值需要、不同的生活理想在社会中共存,并且存在着冲突,这使得个人面对繁杂的社会领域中多元的价值必须进行道德选择和道德判断,并且自主地决定自己的生活目标。

学校道德教育因而必须面对现代社会的这一挑战,走出传统的“管束”和“灌输”型的道德教育观,通过引导学生对各种社会的和个人的价值取向的分析、判断,培养学生的选择能力和实践智慧。

2)道德行动能力的培养

道德实践能力的培养是真正对学生的道德自主性的尊重,也是把道德自主性的发展落实到道德行动中去的重要的方式。

通过对道德实践能力的培养,个人才能自主与自律地确立合理的道德准则,并且把自己所选择的道德理想付诸于道德行动。

因此,学校道德教育,一方面要通过人类社会保证共同生活的基本价值作为教育和引导的基本参照点,帮助学生分析这些价值在人类共同生活中的表现,鼓励学生积极追求这些价值;另一方面要通过有效的方法,积极引导学生分析不同价值选择所导致的不同后果,帮助学生修正和升华自己的价值选择,形成真正个人自律的道德准则,并且通过自己的意志力实践在生活中。

20、德育内容的含义是:

德育内容是指德育活动所要传授的具体道德价值与道德规范及其体系。

21、原始社会道德教育、古代学校和近代学校德育内容的特点:

原始社会道德教育内容的主要特点:

1)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氏族、部落中的)原始的集体主义是道德教育内容的核心,维护氏族、部落存在所需要的忠诚、勇敢、勤劳、复仇等等道德法则成为德育内容的重点。

2)原始的集体主义、平等、民主等道德原则局限于一定的氏族、部落之内。

3)德育内容与整个德育系统一样是与生活、劳动融为一体的,德育属于生活教育、民俗教育的范畴,这就决定了原始社会的德育内容在呈示形式上具有非专门、不自觉的特点。

古代学校德育内容的主要特点:

1)道德法则本身具有浓厚的等级色彩。

2)德育内容中存在鄙视体力劳动的倾向。

现代学校德育内容的主要特点

1)自由、平等、博爱等道德观念进入学校德育内容。

2)道德教育中出现了对自强、诚信、效率、开放与宽容等价值观念的强调。

3)德育内容的呈示形式方面开始出现许多尊重道德主体性的努力。

22、现当代德育内容的发展趋势:

1)对“全球伦理”的确认

2)对综合道德能力培养的共识

3)道德教育内容结构上的共同理解

23、影响学校德育内容的教育因素主要有:

1)对道德可教性的理解

2)德育目的、目标及其序列化

3)德育过程观

4)偶发因素

24、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理想教育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集体主义教育,是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在社会主义社会里,集体主义是人们相互关系的基本原则.也是人们对集体、对国家的基本行为准则。

从现实的角度言之,集体主义教育意味着这样两个基本要求。

第—,集体主义意味着适当的个人权益的承认。

第二,集体主义意味着在上述基础上个人利益对集体利益的服从。

即在个人权益得到适当肯定的条件下,集体利益具有至上性。

学校道德教育中集体主义教育的开展必需建立在上述理性思考的基础之上。

为此,学校德育应当注意的是:

1)教会学生采取—种积极的集体主义立场。

所谓积极的立场,指的是个人要怀着积极关心、参与建设的立场,为创造一个真实的集体、实现真正的集体利益积极奉献个人的积极性、创造性。

在集体主义教育中要特别注意的—个问题是防止用片面理解的集体主义去扼杀个性、侵害个人的合法权利。

集体主义教育应当与对个性、个人的尊重辩征地和有机地结合起来。

2)应当注意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矛盾时采取集体至上的原则。

在学校环境之中,要注意养成学生善于在集体中生活的习惯。

使学生能够关心集体,关心同学,愿为集体和同学服务;学生对集体要有责任感与荣誉感;发展同学间的友谊促进同学间的团结。

3)进行集体主义教育与批判个人利已主义是一致的。

社会主义道德反对一切损人利己,损公肥私,金钱至上,以权谋私,欺诈勒索的思想和行为。

要教育学生唾弃只关心自己而不顾别人的利己主义选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