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四章选择题整合50道含答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244173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148.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第四章选择题整合50道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第一章第四章选择题整合50道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第一章第四章选择题整合50道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第一章第四章选择题整合50道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第一章第四章选择题整合50道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第一章第四章选择题整合50道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第一章第四章选择题整合50道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第一章第四章选择题整合50道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第一章第四章选择题整合50道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第一章第四章选择题整合50道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第一章第四章选择题整合50道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第一章第四章选择题整合50道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第一章第四章选择题整合50道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第一章第四章选择题整合50道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第一章第四章选择题整合50道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第一章第四章选择题整合50道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第一章第四章选择题整合50道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第一章第四章选择题整合50道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第一章第四章选择题整合50道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第一章第四章选择题整合50道含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章第四章选择题整合50道含答案.docx

《第一章第四章选择题整合50道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第四章选择题整合50道含答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一章第四章选择题整合50道含答案.docx

第一章第四章选择题整合50道含答案

第1、2章 章末评估检测

(时间:

60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病毒与“电脑病毒”都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困扰,它们的相似之处是(  )

A.都有细胞结构

B.都可自我复制

C.都是人为制造

D.都会通过互联网快速传播

解析:

“电脑病毒”不是生物,没有细胞结构,病毒也没有细胞结构;病毒和“电脑病毒”都可以自我复制和传播;病毒不是人为制造的;“电脑病毒”会通过互联网传播,而病毒不会。

答案:

B

2.下列关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命系统中各生物体均具有多种组织和系统

B.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故它的生命活动与细胞无关

C.蛋白质、核酸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D.生命系统层层相依,各生物具有相同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解析:

植物无系统这一层次。

病毒离开寄主细胞单独存在时,不能进行任何生命活动,也不是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组成生命的生物大分子不具有生命,不是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不同的生物有各自特定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答案:

C

3.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澳大利亚学者巴里·马歇尔和罗宾·沃伦,以表彰他们发现了导致胃炎和胃溃疡的病原体,下图为该病原体的结构模式图。

该生物属于(  )

A.细菌      B.草履虫

C.病毒D.水绵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生物只有拟核,这是原核生物的特征;病毒没有细胞结构;而草履虫、水绵是真核生物。

答案:

A

4.在治疗创伤的中药方剂中,雄性羚羊角或犀牛角的用量极少,但是缺少这味药,疗效将大大下降甚至无效。

已知动物的角主要是由死亡细胞的角化(变性)蛋白质组成的,则羚羊角等的有效成分最可能是(  )

A.特殊活性蛋白质B.DNA

C.微量元素类D.大量元素类

解析:

由题干信息可知,该物质的用量少,但作用显著。

由此可推测该有效成分最可能是微量元素类。

答案:

C

5.观察水绵细胞时,将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后,物像大小、细胞数目和视野亮度的变化是(  )

A.变大、变多、变亮B.变大、变少、变暗

C.变小、变多、变亮D.变小、变多、变暗

解析:

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后,物像会变大,细胞数目会变少,视野亮度会变暗。

答案:

B

6.关于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可用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蒸馏水来鉴定葡萄糖和尿液中的蛋白质

B.脂肪的切片法鉴定需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被染色的脂肪颗粒

C.鉴定还原糖时,要加入斐林试剂甲液摇匀后,再加入乙液

D.在使用苏丹Ⅲ鉴定脂肪的实验中,酒精的作用是洗去实验材料上的浮色

解析:

鉴定还原糖时甲液与乙液要等量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且必须现配现用。

答案:

C

7.某植物体内可以完成下列反应式:

(其中◇、○代表不同的单糖),则◇—○代表的二糖可能是(  )

◇—○+水

◇+○

A.麦芽糖B.乳糖

C.蔗糖D.B和C

解析:

麦芽糖水解后产生两分子葡萄糖,乳糖水解后产生一分子半乳糖和一分子葡萄糖,蔗糖水解后产生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果糖。

而乳糖是动物体内所特有的二糖。

答案:

C

8.甲物质分子式为C12H22O11,乙物质分子式为C57H110O6。

若这两种物质作为生物体内的能源物质,在相同条件下,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物质被彻底氧化分解时,甲物质比乙物质(  )

A.耗氧少,产生能量少B.耗氧多,产生能量多

C.耗氧多,产生能量少D.耗氧少,产生能量多

解析:

甲物质为糖类,乙物质为脂肪。

脂肪分子中氧的含量远远少于糖类,氧化分解时,耗氧量比糖类多,产生的能量也比糖类多。

答案:

A

9.如图为元素在生物体内的含量分布情况,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Ⅰ在非生物界中都能找到,体现了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

B.Ⅱ含量虽少,但却是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

C.Ⅱ和Ⅲ称为必需元素,一旦缺乏就可能会导致相应的病症

D.P、S、K、Ca、Zn属于大量元素

解析:

微量元素和大量元素合称为必需元素,Zn属于微量元素。

答案:

D

10.下列关于细胞内糖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蔗糖水解后的产物均不具有还原性

B.麦芽糖是构成纤维素的基本单位

C.脱氧核糖是动植物细胞都有的单糖

D.糖类物质都是细胞内的能源物质

解析:

蔗糖水解后的产物果糖和葡萄糖都是还原糖,A错。

构成纤维素的基本单位是葡萄糖,B错;脱氧核糖是构成DNA的成分之一,DNA在动植物细胞中都存在,C对;有些糖类不是细胞内的能源物质,如纤维素、核糖等,D错。

答案:

C

11.元素和化合物是组成细胞的物质基础,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磷脂的基本组成单位是甘油和脂肪酸,它是细胞膜的主要成分

B.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它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C.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

D.淀粉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葡萄糖,它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解析:

甘油和脂肪酸是脂肪的组成单位,A错;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C错;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D错。

答案:

B

12.关于糖分解代谢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甜菜里的蔗糖经水解可产生葡萄糖和果糖

B.乳汁中的乳糖经水解可产生葡萄糖和半乳糖

C.发芽小麦种子中的麦芽糖经水解可产生果糖

D.枯枝落叶中的纤维素经微生物分解可产生葡萄糖

解析:

1分子麦芽糖水解产生两分子葡萄糖。

答案:

C

13.如果各细胞内的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用a表示,则下表中的比较正确的是(  )

选项

不同生理状态或部位的细胞

比较

A

根尖分生区细胞a1、根冠细胞a2

a1

B

正常细胞a1、衰老细胞a2

a1

C

正常洋葱表皮细胞a1、失水的洋葱表皮细胞a2

a1

D

休眠种子的细胞a1、萌发种子的细胞a2

a1

解析:

细胞内自由水和结合水的比值与新陈代谢强度有关。

比值大,新陈代谢旺盛;比值小,新陈代谢缓慢,衰老细胞、休眠种子的细胞新陈代谢缓慢,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小。

答案:

D

14.在生物体中脂肪比糖类更适宜于做储能物质的原因不包括(  )

A.同质量的脂肪比糖类含能量多

B.必要时脂肪可直接氧化分解供能,也可转化为糖类供能

C.脂肪不能被氧化分解,这样有利于长期保存

D.脂肪疏水,而糖类亲水,故前者在细胞中占体积小

解析:

此题考查对糖类和脂肪的分子特点和作用的理解。

脂肪分子中H的比例高,因此同质量的脂肪比糖类含能量多。

脂肪是细胞和生物体内长时间储存能量的物质,脂肪可以被氧化分解也可以转化为糖类。

脂肪是疏水性物质,糖类是亲水性物质,亲水性物质与水结合在细胞中占的空间大,脂肪不与水结合,在细胞中占的空间小,因此脂肪适合储存能量。

答案:

C

15.(2015·福建卷)人体内含有多种多样的蛋白质,每种蛋白质(  )

A.都含有20种氨基酸

B.都是在细胞内发挥作用

C.都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

D.都能催化生物化学反应

解析:

A项,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但并不是所有蛋白质都同时含有20种氨基酸,很多蛋白质只含有几种氨基酸。

B项,有的蛋白质在细胞内发挥作用,如呼吸酶;有的在细胞外发挥作用,如消化酶、抗体等。

C项,蛋白质都承担着一定的功能,而蛋白质的功能取决于其空间结构。

D项,蛋白质种类多种多样,每种蛋白质都有各自的功能,催化生物化学反应只是某些蛋白质(酶)的功能,蛋白质还具有免疫作用、调节作用、运输作用、构成细胞成分等功能。

答案:

C

16.如图是某蛋白质分子的结构示意图,图中“▲、★、■、●”表示不同种类的氨基酸,图中A链由21个氨基酸组成,B链由19个氨基酸组成,图中“—S—S—”是在蛋白质加工过程中由两个“—SH”脱下2个H形成的。

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该蛋白质多样性的主要原因是氨基酸的种类和排列顺序不同

B.该蛋白质分子中至少含有两个羧基

C.图中“—S—S—”代表的化学键也是肽键

D.形成该蛋白质分子时分子质量减少了686

解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

该蛋白质多样性的主要原因是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此外氨基酸的种类和数目也是造成多样性的原因,所以A正确。

在一条多肽链中至少有一个游离的氨基和羧基,该蛋白质分子有两条多肽链,所以至少含有两个羧基,所以B正确。

图中“—S—S—”代表的化学键是二硫键,所以C不正确。

形成该蛋白质分子时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18×(40-2)+2=686,所以D正确。

答案:

C

17.绿色荧光蛋白是一种能发光的蛋白质,类似于示踪元素,可以标识生物体内蛋白质的位置,它照亮了人们以前看不到的世界。

下列有关绿色荧光蛋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合成荧光蛋白至少需要20种氨基酸

B.荧光蛋白质可作为标签蛋白,用于研究癌细胞的转移

C.荧光蛋白必须在加热条件下,遇双缩脲试剂才呈紫色

D.高温能破坏蛋白质的肽键,使荧光蛋白失去发荧光的特性

解析:

合成荧光蛋白最多需要20种氨基酸,故A错误。

荧光蛋白因为特殊的荧光可以作为标签蛋白,可以用于研究癌细胞的转移,故B正确。

荧光蛋白的鉴定不需要加热,加入双缩脲试剂后常温下就可以出现紫色,故C错误。

高温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但不破坏肽键,故D错误。

答案:

B

18.关于生物体内有机化合物所含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叶绿素含有镁元素B.血红蛋白含有铁元素

C.脱氧核糖含有磷元素D.胰岛素含有碳元素

解析:

脱氧核糖属于单糖,组成元素为C、H、O,无P元素;叶绿素由C、H、O、N、Mg元素组成;血红蛋白由C、H、O、N、Fe元素组成;胰岛素是由C、H、O、N组成。

答案:

C

19.(2015·海南卷)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关于细胞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菌有核糖体,无叶绿体

B.蓝藻无细胞核,也无核糖体

C.水绵有细胞核,也有叶绿体

D.酵母菌有细胞核,无叶绿体

解析:

本题考查原真核细胞的判断与比较。

细菌属于原核生物,细胞内有核糖体,无叶绿体,A正确;蓝藻属于原核生物,细胞内无细胞核,但有核糖体,B错误;水绵是真核藻类,细胞内有细胞核,也有叶绿体,C正确;酵母菌属于真菌,细胞内有细胞核,无叶绿体,是异养兼性厌氧型生物,D正确。

答案:

B

20.如图表示不同化学元素所组成的化合物,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图中①为某种多聚体的单体,则①最可能是氨基酸

B.若②存在于皮下和内脏器官周围等部位,则②是脂肪

C.若③为多聚体,且能储存生物的遗传信息,则③是染色体

D.若④主要在人体肝脏和肌肉内合成,则④最可能是糖原

解析:

①的组成元素是C、H、O、N,故最可能是蛋白质的单体——氨基酸;②只含C、H、O三种元素,可能是糖类或脂肪,因其存在于皮下和内脏器官周围等部位,则②是脂肪;③的组成元素为C、H、O、N、P,多聚体为生物大分子,因能储存生物的遗传信息,故为核酸;糖类只含C、H、O三种元素,因④主要在人体肝脏和肌肉内合成,则④最可能是糖原。

答案:

C

第3章 章末评估检测

(时间:

60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细胞膜制备及观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家鸡的红细胞是最佳的实验材料

B.若选用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做实验材料,则应先用蛋白酶处理以去除细胞壁

C.制备细胞膜应先利用吸水涨破法,再利用离心法获取

D.可以直接用高倍镜进行观察

解析:

家鸡的红细胞中含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制备的细胞膜中会有核膜和细胞器膜;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用蛋白酶处理无法去掉细胞壁;用显微镜观察时应先用低倍镜,再用高倍镜。

答案:

C

2.如图为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的一种方式,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反映了细胞膜具有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

B.图中乙表示靶细胞

C.图中a表示信号分子(如激素)

D.图中b表示细胞膜上的载体

解析:

图示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的间接传递方式。

图中甲表示发出信号的细胞,乙表示靶细胞,b表示细胞膜上的受体,其化学本质为糖蛋白。

答案:

D

3.下列各种生理现象中,没有直接涉及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是(  )

A.精子和卵细胞相互接触完成受精作用

B.肝细胞表面的糖蛋白结合胰岛素

C.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

D.氨基酸脱水缩合

解析:

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才能进行融合完成受精作用。

胰岛素由胰岛细胞分泌,肝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和胰岛素结合属于胰岛细胞和肝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

胞间连丝是植物细胞之间信息交流的通道。

氨基酸脱水缩合是在细胞内的核糖体上完成的,不直接涉及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答案:

D

4.下列有关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高倍显微镜下,叶绿体和线粒体的结构清晰可见

B.观察叶绿体时,应保证临时装片中的叶片保持有水状态

C.健那绿染液可将线粒体染成蓝绿色

D.高倍显微镜下叶绿体一般呈绿色、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

解析:

在高倍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形态和分布,但无法观察到两种细胞器的内部结构。

答案:

A

5.下图是植物细胞部分膜结构示意图,它们依次属于的结构是(  )

A.细胞膜、高尔基体膜、线粒体膜

B.线粒体膜、细胞膜、叶绿体膜

C.叶绿体膜、细胞膜、线粒体膜

D.高尔基体膜、线粒体膜、细胞膜

解析:

①③具双层膜,①内膜光滑,③内膜向内腔折叠,故①是叶绿体膜,③是线粒体膜。

答案:

C

6.对人类来说,氰化物是一种剧毒物质,它能阻碍细胞呼吸进而影响人体正常生理活动,这种毒素最可能作用于细胞中的(  )

A.细胞核B.细胞膜C.核糖体D.线粒体

解析:

细胞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

答案:

D

7.下列关于细胞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核糖体是由RNA和蛋白质组成的

B.磷脂的合成与内质网有关

C.溶酶体对自身细胞结构无分解作用

D.线粒体既有核酸又具有双层膜

解析:

溶酶体能分解自身衰老、损伤的细胞器。

答案:

C

8.细胞质基质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关于细胞质基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B.在活细胞内呈静止状态

C.由水、无机盐、脂质、糖类、氨基酸、核苷酸和多种酶组成

D.呈透明的胶质状

解析:

细胞质基质是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A项正确;活细胞内,细胞质基质呈不断流动的状态,B项错误;细胞质基质由水、无机盐、脂质、糖类、氨基酸、核苷酸和多种酶等组成,C项正确;细胞质基质呈透明的胶质状态,也称为细胞溶胶,D项正确。

答案:

B

9.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狗尾巴草幼茎皮层细胞,可观察到的结构有下图中的(  )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

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⑤

解析:

狗尾巴草属于高等植物,其幼茎皮层细胞中含有①线粒体、②叶绿体、③内质网、④高尔基体等细胞器,⑤中心体一般位于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中。

答案:

B

10.下列有关核糖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核糖体广泛分布于生物体内,包括动物、植物和病毒等

B.原核生物细胞中无膜结构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和中心体

C.蓝藻的核糖体一部分游离于细胞质基质中,一部分附着在内质网上

D.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反应发生在核糖体上

解析:

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因此没有核糖体;蓝藻等原核生物没有复杂的内质网、中心体等细胞器,只有无膜结构的核糖体;核糖体的功能是合成蛋白质,即氨基酸的脱水缩合。

答案:

D

11.下图①~④表示某细胞的部分细胞器。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图是高倍光学显微镜下看到的细胞亚显微结构

B.从图示中心体可确定该细胞只能是动物细胞

C.结构①中含有少量的DNA分子

D.结构③具有双层膜,有进一步加工蛋白质的作用

解析:

由于图中出现了核糖体④,该图是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亚显微结构,A项错误;低等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都有中心体,B项错误;结构①是线粒体,其内含有少量的DNA,C项正确;结构③是高尔基体,由单层膜组成,对蛋白质有加工、运输作用,D项错误。

答案:

C

12.用差速离心法分离出某动物细胞的甲、乙、丙三种细胞器,测定其中三种有机物的含量如下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以类囊体堆叠的方式增加膜面积

B.乙一定与分泌蛋白的加工修饰有关

C.丙合成的物质遇双缩脲试剂呈紫色

D.酵母菌与该细胞共有的细胞器只有丙

解析:

脂质和蛋白质是生物膜的重要组成成分,这说明甲和乙含有膜结构,丙没有膜结构;甲含有核酸,可能是线粒体;乙不含核酸,可能是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等;丙含有核酸和蛋白质,可能是核糖体,甲可能是线粒体,通过内膜向内凹陷增大膜面积,A错误;乙可能是溶酶体,与分泌蛋白的加工修饰无关,B错误;丙是核糖体,合成的物质是蛋白质,遇双缩脲试剂呈紫色,C正确;酵母菌是真核生物,细胞中有线粒体等细胞器,D错误。

答案:

C

13.下列结构中,不含磷脂的细胞器是(  )

A.线粒体和中心体B.核糖体和染色体

C.高尔基体和内质网D.核糖体和中心体

解析:

无膜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和中心体,不含磷脂。

染色体虽不含磷脂,但不是细胞器。

答案:

D

14.溶酶体具有细胞内消化功能,其内部水解酶的最适pH在5.0左右。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溶酶体内的水解酶是由核糖体合成的

B.溶酶体执行功能时伴随其膜组分的更新

C.细胞质基质中的物质不能全部进入溶酶体

D.正常生理状态下溶酶体对自身机体的细胞结构无分解作用

解析:

水解酶是蛋白质是由核糖体合成;溶酶体吞噬衰老、损伤的细胞器、病菌等,此过程有膜的融合与膜成分的更新;溶酶体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正常生理状态下,溶酶体能够吞噬分解自身衰老、损伤的细胞器等结构。

答案:

D

15.在蝌蚪发育成蛙的过程中,蝌蚪的尾逐渐消失,与这一“自溶”现象有关的细胞器是(  )

A.线粒体B.溶酶体C.核糖体D.内质网

解析:

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够分解很多种物质,细胞中的溶酶体破裂后释放水解酶,从而导致细胞出现“自溶”现象。

答案:

B

16.下列关于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含有DNA的细胞器有细胞核和线粒体

B.所有细胞的能量代谢都离不开线粒体和叶绿体

C.根尖细胞中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是线粒体和叶绿体

D.有叶绿体的细胞一定也有线粒体

解析:

含有DNA的细胞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而细胞核不属于细胞器;并非所有的生物都具有叶绿体和线粒体,如蓝藻没有线粒体和叶绿体等;根尖细胞不具有叶绿体;只要有叶绿体,说明为植物细胞,所以一定有线粒体。

答案:

D

17.下图为细胞结构模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H5N1病毒无图示任何结构,但其体内也存在遗传物质

B.大肠杆菌和酵母菌的体内都没有核膜包围的⑧

C.硝化细菌细胞不含⑥,但能够进行有氧呼吸

D.蓝藻细胞不含⑦,但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解析:

酵母菌是真核生物,有核膜包围的细胞核。

蓝藻细胞中没有叶绿体,但含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色素及相关酶和膜结构。

答案:

B

18.下列有关细胞结构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各种细胞器之间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共同完成生命活动

B.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控制细胞的代谢和遗传

C.细胞膜的功能之一是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

D.细胞质基质呈胶质状态,包括多种酶和各种细胞器

解析:

细胞质包括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

答案:

D

19.有关下列四种细胞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①高尔基体 ②中心体 ③内质网 ④核糖体

A.具有单层膜的是①③

B.③是脂质的合成场所

C.氨基酸形成肽链的场所是③

D.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与②有关

解析:

具有单层膜的细胞器是高尔基体、内质网;内质网是合成脂质的场所;蛋白质的形成场所是核糖体;动物细胞中与有丝分裂形成有关的细胞器是中心体。

答案:

C

20.两种细胞分别拥有下表所示的特征,由表可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项目

细胞Ⅰ

细胞Ⅱ

细胞壁

核糖体

细胞核

能否进行光合作用

细胞呼吸

A.细胞Ⅰ是原核细胞,可能是蓝藻

B.细胞Ⅱ是真核细胞,可能是植物的根尖细胞

C.两种细胞的细胞壁组成成分相同

D.细胞Ⅱ在化石记录中出现的时间比细胞Ⅰ晚

解析:

由题表可知,细胞Ⅰ是原核细胞,细胞Ⅱ是真核细胞(植物细胞或真菌细胞),两种细胞的细胞壁组成成分不同。

答案:

C

第4章 章末评估检测

(时间:

60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葡萄糖分子可以通过半透膜,淀粉分子无法通过。

当达到扩散平衡时(  )

A.甲、乙两管中的液面高度相等

B.甲、乙两管中的葡萄糖的浓度相等

C.甲、乙两管中的淀粉的浓度相等

D.两管的葡萄糖皆为8%,淀粉皆为4%

解析:

因为半透膜只允许葡萄糖分子通过,而淀粉不能通过半透膜,在扩散作用下,两管的液面高度不等,葡萄糖含量均相等,A错误;因为半透膜只允许葡萄糖分子通过,两侧的葡萄糖通过扩散作用达到平衡,B正确;淀粉不能通过,所以淀粉的浓度与扩散前相同,即甲管5%,乙管3%,甲管高于乙,C错误;淀粉不能通过,所以淀粉的浓度与扩散前相同,即甲管5%,乙管3%,甲管高于乙管,D错误。

答案:

B

2.尽管桃花水母细胞内几乎全是水,但其细胞膜和其他膜结构并未被水溶解。

这主要与构成生物膜的主要成分——脂质的哪种特点有重要关系(  )

A.亲水性     B.疏水性

C.稳定性D.特异性

解析:

水是极性分子,故凡具有亲水性的极性分子都易溶于水,而构成生物膜的主要成分——脂质具有疏水性,故生物膜不会被细胞内的水所溶解。

答案:

B

3.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实验中,之所以用成熟的洋葱表皮细胞作实验材料,是因为该细胞具有(  )

A.伸缩性很小的细胞壁B.功能完善的细胞膜

C.能够流动的细胞质D.大而醒目的液泡

解析:

要观察质壁分离需要是植物的活细胞,且最好是成熟的具有大液泡的细胞,因为液泡大原生质层发生收缩后会更明显观察到。

答案:

D

4.在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能正确表达细胞吸水速率变化过程的是(  )

解析:

随着质壁分离复原的进行,细胞液由于吸水,浓度逐渐降低,与外界溶液的浓度差越来越小,吸水速率逐渐变慢。

答案:

C

5.当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的浓度大于土壤溶液的浓度时,水分子的运动情况是(  )

A.水分子只进不出

B.水分子只出不进

C.单位时间内进入细胞的水分子数多于从细胞中出来的水分子数

D.单位时间内从细胞内出来的水分子数多于进入细胞的水分子数

解析:

根据渗透作用原理,当外界溶液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渗透失水,反之细胞吸水,即水分子由低浓度区域进入高浓度区域。

但在细胞渗透作用过程中,水分子的流动是双向的,由于单位时间内进出细胞的水分子数目不相等,从而使得细胞表现为吸水和失水。

答案:

C

6.龙葵是一种重金属镉的超积累植物。

盆栽试验表明,在镉污染水平为25mg/kg条件下,龙葵茎及叶的镉含量都超过了100mg/kg。

据此推测,龙葵根部细胞对镉离子的吸收方式为(  )

A.主动运输B.胞吞作用

C.协助扩散D.自由扩散

解析:

由题意可知,镉进入植物细胞为逆浓度梯度进行,则龙葵根部细胞对镉离子的吸收方式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