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第一学期期中政治期中卷.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244417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3.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第一学期期中政治期中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二第一学期期中政治期中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二第一学期期中政治期中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二第一学期期中政治期中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二第一学期期中政治期中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高二第一学期期中政治期中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高二第一学期期中政治期中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高二第一学期期中政治期中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高二第一学期期中政治期中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高二第一学期期中政治期中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高二第一学期期中政治期中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高二第一学期期中政治期中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高二第一学期期中政治期中卷.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第一学期期中政治期中卷.docx

《高二第一学期期中政治期中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第一学期期中政治期中卷.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二第一学期期中政治期中卷.docx

高二第一学期期中政治期中卷

2013年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文科)

政治试卷

(时间:

100分钟满分:

150分)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本大题共2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78分。

1.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的本质是

A.商品B.固定性C.一般等价物D.流通手段

2.在下列因素中,对商品价格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A.供求关系B.价值C.纸币发行量D.外汇汇率

3.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是

①国家分配政策②居民收入水平③物价总体水平④银行利率水平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4.商业银行的基础业务是

A.存款业务B.贷款业务

C.结算业务D.基金等理财产品业务

5.现代企业主要的典型的组织形式是

A.国有企业B.大中型企业

C.公有制企业D.股份制企业

6.鲁迅说:

“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这段话告诉我们

A.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独有的精神特质B.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结晶

C.民族精神是民族之间相互区别的重要特征D.民族精神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强大动力

7.“仁者爱仁”出自于《论语》,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这些思想对于今天建设和谐社会,增强民族凝聚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仍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上述材料表明

A.思想意识是永恒的B.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相稳定性

C.传统文化具有鲜明民族性D.传统文化在今天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8.从殷周时期到明清时期,我国各个历史阶段都对中华文化产生不同的影响。

其中,在中华文化发展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时期是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朝C.隋唐时期D.宋元时期

9.2010年广州亚运会的会徽以柔美上升的线条,构成了一个造型酷似火炬的五羊外形轮廓,把跑道、五羊、“海上丝路,广州是起点”等代表着广州2200多年深厚的历史文明积淀的元素结合起来,构图以抽象和具象相结合,在灵动、飘逸中不失稳重,象征着亚运会的圣火熊熊燃烧、永不熄灭。

既体现了广州历史名城的城市象征,也表达了广州人民的美好愿望,还表现了运动会应有的动感和现代感。

会徽设计融入了中国文化特色和岭南文化元素,为广州、中国、亚洲乃至全世界贡献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

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反映了

A.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B.要尊重和理解文化的差异和个性

C.不同区域的文化有各自的特色D.世界各国的文化逐渐走向趋同

10.下列名言不能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的是

A.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B.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D.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11.多读书、读好书,你的生命一定会浸透了书香,你一定会成为熠熠生辉的发光体,能够创造文明和书写历史,能够引导、照耀、温暖别人和后人。

这表明

A.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有助于增强学习的自觉性

B.读书的根本意义在于提高自己科学文化修养

C.要在科学文化的陶冶中不断升华自己的思想道德境界

D.加强自身修养必须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

12.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一号工程”2009年底基本完成,旧貌换新颜的韶山、井冈山、延安三个示范基地迎来了更多的游人,日均人流量均比过去增加20%以上;参观者很受教育,更加坚定了对党的热爱,坚定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材料表明

①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②文化促进经济、政治的发展③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④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3.“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这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有

①人的成长受环境影响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④文化环境决定人的发展

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

14.有人认为:

“经济全球化必然导致文化一体化。

”这种观点

①认为各种文化间的差异会逐步消除②肯定了经济对文化具有深刻的影响③否认了民族

文化的多样性和生命力④否认了文化的相对独立性

A.②③B.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④

15.影片《江北好人》是迄今为止第一部以苏北方言为主要对白的优秀国产影片。

片中没有坏人,只有好人,这部戏似乎没有矛盾冲突,而这又恰恰是剧作上的大忌。

于是编剧就用“误会法”来解决了这个问题,使得整部戏剧情紧凑、高潮迭起,特别好看。

这告诉我们

A.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B.文化创新可以促进文化的继承

C.文化创新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D.文化创新是文化实践的源泉和动力

16.雄伟和细腻,严肃和诙谐,抒情和哲理,只要能使人们得到教育和启发,得到娱乐和美的享受,都应当在我们的文艺园地里有自己的位置,都应当在文艺中有所反映。

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这说明

①要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的文化需求②即使是反映主旋律的作品,在题材、

形式、风格和表现方法上也要丰富多彩③弘扬主旋律是建设先进文化的必然要求④要加

强对文化市场的引导和管理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7.2009年12月,山东省启动了“放飞梦想”绿色手机文化创作传播活动;2010年3月,又开展了“诵读经典,爱我中华”活动。

两大活动共同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A.开展有益文化活动,提升公民文化素养B.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实现文明健康交往

C.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D.创新文化传播方式,推动经典文化发展

18.烽火狼烟,晨钟暮鼓,驿站梅花,鸿雁传书。

从这些古语中我们可以看到

A.文化传播总要通过一定的媒介才能实现

B.传媒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阶段

C.烽火狼烟、晨钟暮鼓、驿站梅花、鸿雁等都是大众传媒

D.当新的传媒出现,旧的传媒就不能起到文化传播的作用

19.近年来,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话题越来越热。

从孔子学院到“中法文化年”,从动画片《中华小子》在法国热播并获得动画大奖到《于丹(论语)心得》版权被韩国人抢购,事例不胜枚举。

假如以此为话题,围绕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意义写一篇政治小论文,你认为比较合适的理论视角是

①文化与综合国力②文化交流:

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③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④经济全球化与文化一元化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20.近年来,美国好莱坞根据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制作而成的动画电影《花木兰》轰动一时;而挖掘功夫、山水画等中国传统文化制作而成的动画电影《功夫熊猫》也风靡全球。

这启示我们

A.大力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积极引进文化产品

B.增强文化创造力,提升民族文化的竞争力

C.抵御外来文化掠夺和入侵,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D.坚持正确的文化发展方向

21.面对美国“薯片(麦当劳)”、“芯片(电脑)”、“大片(电影)”这“三片齐下”的文化战略,我们的文化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处于“失声”状态。

为此,我们应该

A.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提高文化软实力B.坚持“文化搭台与经济唱戏”相结合

C.把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作为重要的战略任务

D.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

22.我国已有包括长城、故宫在内的38处文化遗产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联合国之所以以名录方式确定世界文化遗产并给予保护,是因为

①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②文化遗产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

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③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④各种文化遗产是研究人类文

明演进的唯一历史见证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23.《义勇军进行曲》——从中国人心底涌出的中华之歌,是一首熔铸了磨难与奋进,升华出中华民族精神特质的歌。

经历了70年的风雨沧桑,这首歌一直在中国人心中回旋。

它融入了人们的血脉,化为中华民族的魂魄。

只要奏响这首歌,我们就热血沸腾。

这说明

A.不同的历史时期,文化的特点不同B.国歌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C.在国歌的激励下,我们就能得到全面发展

D.优秀的文化作品总是能够给人以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

24.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就是要求在文化交流中做到

①尊重差异②理解个性③和睦相处④引导管理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必然要求是

①大力发展先进文化②支持健康有益文化③努力改造外来文化④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26.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是

A.《春秋》B.《史记》C.《资治通鉴》D.《战国策》

二、非选择题(共72分)

27.材料一:

网络文化的兴起,这本来是一个加快文化传播速度、拓展文化空间、丰富文化内容的极好工具,然而我们却在网络上发现了黑客,发现了迷信,发现了黄色网站,发现了色情文学;而一些人对此还趋之若鹜,百看不厌。

材料二:

青少年上网情况调查

青少年犯罪占全部

刑事犯罪的比例

14-18岁未成年人犯罪

占青少年犯罪的比例

因受网络色情、暴力

诱发的犯罪占的比例

70%

70%

70%

上网浏览色情网站

的青少年占的比例

患网络成瘾的中学生

占中学生的比例

向家长隐瞒上网情况的孩子占上网学生的比例

22%

14.8%

54%

材料三:

美国《新闻周刊》对“世界经济论坛”评出的65名全球未来领袖进行了民意调查,征求他们对技术与年轻人的看法。

下面是这次调查的部分情况:

①迄今为止,你认为哪种技术对年轻人的正面影响最大?

认为是因特网的占92%;认为是手机的占50%;认为是即时聊天的占3%;认为是电子游戏的是0%。

②迄今为止,你认为哪种技术对年轻人的负面影响最大?

认为是电子游戏的占78%;认为是手机的占8%;认为是因特网的占3%;认为是即时聊天的占6%。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2013届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答题卡

(1)网络文化对人有何影响?

(6分)

 

(2)结合材料反映的问题,请就如何克服互联网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负面影响提出合理化

建议。

 

28.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简要回答:

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的内涵是什么?

(6分)

 

29.从1995年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4月23日定为“世界读书日”,希望藉此鼓励世人尤其是年轻人发现阅读乐趣。

在2010年“世界读书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商务印书馆和国家图书馆,与编辑和读者交流读书心得,度过了富有意义的一天。

温总理说:

“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一个不读书的人、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

从文化与社会、文化对人影响的角度谈谈对温总理讲话的理解。

(10分)

 

30.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不同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

在这种情况下,有人认为:

认同本民族的文化,是在文化建设中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

请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评析这种观点。

(12分)

 

31.2010年11月12日是广州亚运会开幕日。

该亚运会的活动标志征集于2008年9月启动,经过激烈的竞争,最后湖南大学艺术设计专业师生合作完成的作品“粤剧花旦”被正式采用。

右图是广州亚运会文化活动标志。

标志的原型取自粤剧脸谱,标志传神地演绎了花旦唱念间的飞扬神采和眼神回转的动人瞬间,具有浓厚的岭南韵味和鲜明的艺术特色,是岭南文化内涵和国际设计风格的完美结合。

标志设计表达了广州亚运会不仅成为亚洲多元文化交流的盛会,也将为国内外来宾展示独特精彩的岭南文化活动。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广州亚运会文化活动标志的设计过程对文化创新有什么启示?

(14分)

 

32.一个民族在灾难中失去的,必将以民族的进步获得补偿。

中华民族历来具有在艰难困苦中不屈不挠、团结奋战的光荣传统。

不论多大的灾难,都压不弯她挺拔的脊梁。

1998年抗洪抢险,几十万官兵和百万民众同洪水展开殊死搏斗,形成了伟大的抗洪精神。

2003年“非典”疫情蔓延,党和政府带领全国人民群防群控、共克时艰。

2008年冰雪“封冻”半个中国,全国人民用爱心将冰雪融化。

汶川、玉树特大地震撕裂了大地,全国人民心手相连,奋力救灾,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

灾难考验了中华民族,也冶炼了中华民族。

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

(1)运用《文化生活》中的相关知识,指出上述材料体现了什么精神?

并写出其内涵。

(6分)

 

(2)运用《文化生活》中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当前弘扬和培育这种精神的认识。

(14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7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答案

2013届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7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C

B

B

A

D

D

B

B

A

D

C

D

B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答案

C

C

A

A

A

A

B

A

A

D

B

D

B

二、非选择题(共72分)

27.

(1)①文化有先进、落后与腐朽之分,网络文化也是如此。

先进文化对社会、对人生有促进作用;而落后、腐朽文化则会起阻碍作用。

(3分)

②网络文化的兴起,其先进的内容能促使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但也出现了落后和腐朽的文化,毒害着青年一代。

因此,我们要用先进文化武装我们的头脑,占领思想文化阵地。

(3分)

(2)①就国家来说,应加强对互联网上网营业场所的管理。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互联网经营行为,并依法打击违法经营和利用互联网从事违法犯罪活动的行为。

(2分)

②从家庭、学校和社会来说,应加强对互联网营业场所的监督,加强和改善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帮助他们正确使用网络。

(2分)

③从未成年人本自身看,则要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鉴别能力、自觉抵制有害信息的能力。

(2分)

28.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6分)

29.

(1)读书作为文化活动,是人们进行文化传播、文化积累的过程。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分)

(2)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不同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特点日益显著。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4分)

(3)文化的影响,不仅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而且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优秀文化能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4分)

30.

(1)要正确对待文化多样性,首先要认同本民族文化。

这是因为,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都是本民族智慧的结晶。

因此,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的文化。

(5分)

(2)我们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在文化交流中,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相处,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文化的多样性(5分)

(3)应根据本国、本民族的实际情况结合自身发展的需要,有选择地借鉴和吸收外来优秀文化。

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封闭主义。

(2分)

题中观点是片面的,不科学的。

31.

(1)文化创新必须要立足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广州亚运会文化活动标志的设计立足于广东社会文化生活的实践。

(3分)

(2)文化创新必须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文化活动标志设计融入岭南文化特色就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3分)

(3)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广州亚运会文化活动标志的设计,正确的把握了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体现了岭南文化内涵和国际设计风格的完美结合。

(3分)

(4)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广州亚运会文化活动标志向社会各界广泛征集,充分发挥了人民群众在文化创新中的主体作用。

(3分)

(5)坚持正确的方向,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2分)

32.

(1)①中华民族精神。

(2分)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4分)

(2)①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3分)

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2分)

②当代中国,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就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3分)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主心骨”作用,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与弘扬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结合。

(4分)

我们要立足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人人都要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建设者,共同续写中华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