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创新型城市区发展比较研究.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246422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65.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内外创新型城市区发展比较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国内外创新型城市区发展比较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国内外创新型城市区发展比较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国内外创新型城市区发展比较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国内外创新型城市区发展比较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国内外创新型城市区发展比较研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国内外创新型城市区发展比较研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国内外创新型城市区发展比较研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国内外创新型城市区发展比较研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国内外创新型城市区发展比较研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内外创新型城市区发展比较研究.docx

《国内外创新型城市区发展比较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内外创新型城市区发展比较研究.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国内外创新型城市区发展比较研究.docx

国内外创新型城市区发展比较研究

1.2国内外创新型城市(区)发展比较研究

20世纪下半期,国际上一些高新园区的出现,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快速增长,这里将通过分析国际的一些典型成功高新园区,总结它们独具特色的领航方式,这是天津滨海新区创新型城区建设的最好参照。

1.2.1美国硅谷的领航创新发展

直到今天为止,美国硅谷还是各国学者公认的最好的科技工业园,虽然它并不是理想状态,也存在种种问题。

美国硅谷创造了全球科技、经济的神话,为美国的产业升级、经济转型,强化超级大国地位立下了汗马功劳,创造了直接的、巨大的经济效益,仍然是未来美国经济竞争力提高的希望所在。

硅谷地区面积为1500平方英里,250万人口,人口数量仅相当于全美的0.89%;硅谷所创造的GDP占到全美的3%;20世纪90年代,硅谷工作数量每年增长3%—5%,2000年工作职位达135万个;2000年,硅谷出口额达到3520亿美元,占加州非农业出口额的34%;2006年硅谷每个员工的平均产值为17万美元,比全美的平均水平5.6万美元高出两倍还多。

硅谷员工的平均收入是6万美元,比全美的平均3.08万美元高出近一倍;硅谷企业主要是信息技术产业,其高精尖发明创造和获得批准的专利,每年都在6000件以上,约占全美总数的9%;全美风险资本的1/3投资在硅谷。

第一、新产业新业态的创新拉动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硅谷引领了四次高新技术产业革命。

二次世界大战特别是朝鲜战争,由于战争对电子产品需求的增加,给硅谷里诸如惠普公司等创造了爆发的良机,20世纪50年代的国防支出利于电子产品行业的崛起。

1959年集成电路的发明为半导体工业的急剧膨胀提供了前提,硅谷产生了仙童、英特尔、AMD和国家半导体公司。

硅谷中30多家半导体公司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

硅谷一词也是这时首次提出来。

前两次技术浪潮打下的基础,使包括苹果电脑在内的20多家个人计算机公司80年代开始兴起,并迅速向世界蔓延普及。

90年代,正当全世界处于新兴技术产业突破前夜时,硅谷再次因为雄厚的技术实力成为互联网革命的领导者,互联网相关公司和产业迅速兴起。

回顾看来,硅谷在对美国甚至世界新产业新业态的领航作用无庸置疑。

1950-2000年硅谷领航产业的演变

第二、创新主体的推动

硅谷创新能量之巨大,其创新主体功不可没。

硅谷有斯坦福大学、加州(伯克利)大学、圣克拉拉大学等世界一流学府和其余数十所专业院校,还有数千家研发机构和企业培训机构以及大众教育机构。

智力密集程度居美国之首。

其中斯坦福大学拥有众多公司资助的一流实验室,是区别于传统学术机构,与产业界有着密切联系的大学。

大学与产业相互连通,教学、科研、生产三者之间的转化链条大大缩短,从发明到产品的周期日趋减少,产学研的物理距离和产业链条隔离被减到最小,比较容易形成产业配套环境。

实际上,这一技术扩散模式很快就在世界各国流行开来,成为科技工业园的主流模式。

第三、创新文化和制度的保障

也许硅谷的技术创新闻名遐迩,但这远非全部,硅谷的创新文化同样可以当之无愧的发挥高度的领航作用。

企业反应灵活、行动迅速,关注形成价值链的某一部分;以人才驱动,自己培养结合多方引智,技术、管理、营销等人才供不应求;动态的,开放的商业模式,无论是在新创意、新人才还是新的技术标准方面;风险资本在硅谷获得了最令人瞩目的发展,风险资本对创业企业的资助是硅谷光芒耀眼的一个核心因素;包含积极进取、敢冒风险、大胆创新、精诚合作、容忍失败、能力至上等诸多因素的硅谷文化体现了商业模式的实质。

所有这些要素的精妙高效的组合,成就了小区域内的创新环境,也实现了硅谷创新的文化氛围。

第四、创新资源的整合

改变过去工业时代烟囱林立,浓烟烟滚滚的场景,硅谷自然环境优美,原生态强,污染少。

由于硅谷的活动集中于高新技术产业,相对于传统产业,不仅能创造出高得多的附加值,而且大大减少了对物流和能源的依赖,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可能带来的对环境的破坏。

硅谷对土地资源的整合,使得厂房干净整洁,很少高楼大厦,且都静静的分散在果园绿地之中,极富诗意,生态环境优越。

是高新技术产业经济的典型体现,实现了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在社区发展模式方面实现了领航作用。

通过整合过去的资源,新的发展模式从此崛起。

我们可以看到,位于世界经济科技第一强国之内,硅谷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科技工业园区,其发展历程基本上都体现出创新要素的作用。

1.2.2巴西坎皮纳斯科技创新崛起

巴西的坎皮纳斯离圣保罗地区(SaoPaulo)数百里,本是个不起眼的小城,目前,它是南美最重要的科技制成品中心的灵魂。

在这个城市中,高科技飞速成长起来:

康柏电脑公司、摩托罗拉公司、加拿大北电网络公司、朗讯科技公司等都在此入住。

除此之外,巴西自己的科技力量也在增长:

除去20多家主要的电信设备制造商,那里还有成百上千本地技术公司,他们从电脑配件到相关的小商品,几乎无所不做。

以坎皮纳斯为主干,加上周边八九个小城镇,这块地区是每年向巴西政府纳税的黄金大户。

但是,坎皮纳斯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它存在很大的问题,最突出的是民族科技和外来科技企业之间的不平衡。

民族科技在巴西就好像昙花一现,活跃在现在的高科技舞台上的几乎无一例外的是跨国公司,巴西政府厚此薄彼的态度遭到了来自坎皮纳斯人的谴责,其中也足以反映出巴西政府的短视。

应该说,在坎皮纳斯城发展的初期,巴西政府并没有特意想把它变成另一个硅谷,他们有发展高科技的模糊愿望,从70年代起就上马了一批项目,但是并没有一心一意地使它开花结果。

巴西的政策转变很快,从投入大量资金自行搞研发创业到撤回资金转而扶持跨国公司,民族产业的牺牲很大。

随后,巴西政府逐渐认识到在求取巴西科技发展的平衡中,政府的支持和资助有多么重要。

只有大量的资金源源不断地注入,民族科技才能稳步发展,才能逐步乃至迅速地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最终赢得独立。

坎皮纳斯的地理优势明显,城市环境优美,还有鳞次栉比的大学以及研究机构,网罗了全巴西最优秀的人才,具有发展为人才高地的远大前景。

这一切都为巴西民族科技事业的下一次振兴奠定了基础,关键缺乏的就是正确和稳定的政策引导。

关于资金问题,虽然很难,但巴西政府曾经作出的有益尝试可以继续下去,比如80年代实行的税收减免优惠政策,就的确吸引了大量的私人闲散资金,依照美国贝尔实验室成功打造的本地电话公司———特利布拉斯(PhoneCompanyTelebras),目前就已经完全依靠私人资本在运作,并且运行良好。

政府的力量似乎并不在于自己拿出去多少钱,而关键在于如何有效地调拨和运用资金。

所以,如果政府能够一如既往地支持现有的研究项目,不遗余力地投入人力物力,同时兼顾对外引进,那么,巴西就能在发展民族科技产业与支持进口产业之间最终找到一个平衡点,打破坎皮纳斯目前发展的僵局。

当人们将来谈论坎皮纳斯的时候,就不会仅仅是说“它是引进跨国投资的成功范例”,而会说“它的确是巴西人成功的高科技试验田”。

1.2.3巴西库里蒂巴绿色创新模式

巴西是个移民国度,库里蒂巴的市民也来自世界各地,城市建筑风格多姿多彩。

从20世纪70年代起,政府充分考虑移民特征,免费提供绿地,供来自不同国家的移民社团进行保护性开发,建成各具特色的主题公园。

市政府要求,这种公园不以营利为目的,要突出文化多样和生物多样。

公园内的建筑面积不得超过总面积的1/3,要有国家和民族的特色,设计图纸要经过有关部门审批,以便使多样性文化与城市的整体风格统一。

当地的华人协会也获得一块4000平方米的绿地,并建有一批中国仿古建筑。

市政府还禁止在公园和广场的空地上铺设硬质化的路面,在公园里人们休闲、散步的步行道多为可渗水的土路;在游人集中的景区,用以远眺的平台则使用架空的网状金属结构装置,可透水、透光、透风。

这样可以维护城市的水资源循环,从而令草木葱茏,空气湿润。

早在20世纪80年代成为当之无愧的“生态之都”之前,库里蒂巴就专注于绿化政策。

因为它的公交系统,垃圾回收计划和公园网路,库里蒂巴已经成为今天城市规划专家的朝圣地。

20世纪70年代早期,巴西欢迎任何形式的工业投资,不顾污染后果有多严重。

但是库里蒂巴不同,只允许无污染的企业入住。

库里蒂巴建立的工业区,留有足够多的绿地,被昵称为高尔夫球场。

当拉丁美洲别的城市的工业区纷纷衰落的时候,惟有库里蒂巴依然欣欣向荣。

库里蒂巴城建造了24个公园,多数都有湖泊,在为当地人提供娱乐场所的同时,在雨季也可以起到泻洪的作用。

虽然库里蒂巴也同样经历了人口大爆炸,但还是成功的把人均绿地面积从5平方米提高到560平方米。

四通八达穿行在库里蒂巴都市区的高效公共汽车是库里蒂巴市貌中最有特色之处。

库里蒂巴人不是钻入地铁站,而是列队走进拱形的玻璃管棚内:

快速公交汽车的候车站。

这些玻璃管棚很像后来诺曼·福斯特为西班牙毕尔巴鄂地铁设计的入站口。

卡里提巴有五条快速巴士线,现在正开发第六条,它能使你在市里快速地穿行。

20世纪70年代早期,大多数城市在修建地铁和轻轨。

库里蒂巴缺少资源和时间来铺设轨道。

与库里蒂巴的巴士线相比,一条轻轨线的投资是它的20倍,而地铁线的投资是它的100倍。

规划师们制定了一套包括三条平行通道的“三层合一系统”:

中间一条大的通道用作双向的快速巴士线,其两侧是慢速通道,供其他车辆通行。

这套巴士系统刚开始启用时,每日输送5.4万名乘客。

现在,这一数字已经膨胀到230万人次,这主要归功于使乘客上车下车更快捷的革新措施。

1989年库里蒂巴就开始了“垃圾不是废物”运动。

循环再利用现在有了新的紧迫性,因为整个都市区只有一个垃圾填埋场,而这个填埋场在2008年末也将用完。

循环利用率过去的六七年里一直在下降,现在22%的垃圾被分拣出来再利用,他希望在本届市长任期结束的2008年,能提高到34%。

人们可以把废品带到两周一次的收集点,用四磅废品换一磅蔬菜。

他们大多数人带着塑料、纸和硬纸板。

另一处由镇公会管理的收集点,价值更高的铝罐可以换钱。

而另一处,有机材料可以用来换公共汽车票。

与中产阶级相比,这里的居民产生的可回收利用的物质不多。

他们所卖的废品很多是从市区捡来的。

1.2.4北京中关村创新发展的探索

我国科技工业园区的出现既是顺应世界潮流的必然,也有着中国特色。

创办科技工业园区时,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的科技经济状况比较落后,还处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市场经济发育相对不健全。

在特殊国情面前,没有以往经验可以简单照搬,创建什么样的科技工业园区,如何创建都成了急待解决的问题。

第一、发展模式的领航

中关村科技园区作为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成为我国第一家高科技园区,承担着中国条件下科技工业园区可行模式的探索。

随着时间的演进,中关村模式的可行性充分显露出来。

2007年中关村科技园区发展数据

指标

2007年1-7月

2006年1-7月

同比增长(%)

新认定企业数(家)

2098

2277

-7.9

总收入(亿元)

 4307.9

3371.9

27.8

工业总产值(亿元)

2216.7

1704.8

30.0

上缴税费(亿元)

174.5

124.0

40.7

利润总额(亿元)

270.9

152.5 

77.7

出口创汇(亿美元)

78.5

63.8

 23.0

在过去的20年里,中关村科技园区经济发展始终保持30%的增长速度。

2005年,园区高新技术企业增加值960亿元,相当于当年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的14.1%。

中关村科技园区为国民经济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

园区承担的国家“863项目”占全国的25%,“973项目”占全国的36%。

自1988年以来,园区高新技术企业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累计已经达到9项。

中关村科技园的发展中,由于市场机制的不完善,与发达国家的科技园区不同,创建初期的土地开发、负债经营、招商引资、逐片开发,对孵化器的重视,注意发挥对传统产业的辐射提升作用等等,逐渐成为一次创业中各高新区仿效的榜样。

“以政府为主导,以市场为向导,整合人才、科技、资金、市场、政府资源等各种要素,充分发挥各种积极因素,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工业园区”,正是中关村今天成功的经典之路,实践也证明,我国其他高新区的发展深受影响,表明了中关村的实践对我国高新区的普遍发展发挥着领航作用。

第二、新产业新业态的领航

中关村科技园初步形成以软件、集成电路、计算机、网络、通信等为代表的重点产业集群,其中台式PC机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40%以上,笔记本电脑达到25%以上,软件和集成电路设计业占全国三分之一,软件出口占全国总额二分之一。

高技术服务业发展迅速,占园区经济总量的45%,带动了首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并对更广大的地区发挥着辐射作用。

2005年,园区的文化创意产业、软件产业、集成电路产业、计算机整机产业、网络通信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环保新能源产业成为七个主要产业。

其中2001年,IT产业的工业产值占中关村园区工业产品产值的80%以上,成为绝对的主导产业,以致于很长一段时间来,中关村几乎成为IT产业的代名词,园区中的IT企业的规模和知名度远高于其他类型的企业。

可以说,中关村在中国发展IT当时这种新业态方面是发挥了独一无二的领航功能的,当然,随着中关村的发展,文化创意等新产业方面有开始显现出发挥领航功能的优势。

第三、改善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升传统产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领航

在中关村的发展过程中,中关村不仅以本身的存在和产业创造的GDP改变着所在地的经济结构,产业比例,倡导新型的以高素质人才和高科技为基础的发展方式,而且园区通过发挥强烈的辐射作用起到同样甚至更为巨大的作用,它的影响决不单纯局限在GDP的比例上。

中关村长期摸索形成的强烈的创新文化和创新理念,拥有强大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网络,中关村持续的创新实践对首都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如中关村对民营企业的重视,中关村与传统经济形态截然不同的新经济,实现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以技术创新为依托的发展模式,推崇自主创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文化氛围等,均对北京及全国其他地区发挥了重大影响。

而在新时期,中关村又开始积极践行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环境友好社区。

从这种意义上讲,中关村领航了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1.2.5国内其他创新城市(区)

第一、上海张江高新区

1999年8月,上海市委、市政府颁布了“聚焦张江”的战略决策,明确园区以集成电路、软件、生物医药为主导产业,集中体现创新创业的主体功能。

目前张江核心园的集成电路产业占据了国内半壁江山,成为全国最大的软件产业基地之一,形成了国内最密集的生物医药研发创新基地。

张江高科技园在大力发展高科技的同时,注意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注重园区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为其他地区作出了榜样,成为ISO14000国家示范区。

张江高科技园以自己的三大主导产业和优越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对区域发展发挥了领航作用。

第二、深圳高新区

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光机电一体化已成为深圳高新区主导产业,对全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形成了辐射与带动作用。

深圳针对自身情况,成功的建设了由48所海内外著名院校组成的深圳虚拟大学园,形成“名校在深圳,会聚高新区”的现象,开辟智力资源相对不密集的地区整合智力资源的新路径,近来又成功与香港签署《“深港创新圈”合作协议》,在如何充分利用各种智力资源,加大自主创新力度上迈出了新的步伐。

深圳高新区的领航作用鲜明地体现在产业和探索特殊的引智途径两方面。

第三、武汉东湖高新区

武汉东湖高新区在建设国家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后,“光谷”的名声日渐在外,逐渐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光纤光缆生产基地、国内最大的激光产业基地、国内最大的光通信技术研发基地,成为湖北省省高新技术产业的一面旗帜。

1987年6月,全国第一家科技企业孵化器——武汉东湖新技术创业中心在武汉东湖高新区诞生。

多年来,湖北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成为湖北科技工作的一个品牌。

涌现出专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留学生创业园、国际企业孵化器等多种类型的孵化器。

武汉高新区对地方乃至全国的领航作用比较充分的体现在这两个面。

第四、苏州高新区

苏州高新区的发展具有两个引人注目的特色。

一是,外资驱动明显,二是,“民企板块”均分天下。

苏州高新区作为全市开放型经济的示范区,利用国际产业和资本转移的契机,抢先构筑了引资的平台。

外向型经济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引领作用。

有数据显示,2007年上半年,全区进出口总额实现了月均65%的高速增长,远远超过区域经济其他指标的增幅,全区进出口总额占全市比重继续扩大,2007年已占到全市的20%,全省的11%,全国的1.6%。

近年来,苏州高新区以三年翻番为目标,大力实施民营经济腾飞计划,全面加强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协调、指导和服务。

2007年上半年,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对全区财政收入的贡献比是1:

1,而在2002年,这个数字是19:

1。

两轮驱动效应明显,并且也切实发挥了对区域经济的领航作用。

1.2.6因地制宜建立特色创新模式

创新型城市(区)的发展与建设,是一项综合性、高度集成的复杂系统工程,也是城市创新力能力从弱到强、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

需要各种创新要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多层次、全方位的参与到整个创新过程中。

根据上面的案例分析,不难看出,由于每个城市的具体情况各不相同,创新型城市建设应根据各自独立的经济、政治、社会、历史、文化、产业结构和科技发展水平、环境及地理特点,努力形成具有本地区特色和优势的创新体系。

美国硅谷、北京中关村地区都具有周边城市难以比拟的科技创新优势,高端人才云集、大学和科研院所众多,形成了科技创新型企业聚集,以科技创新型城市(区)为特色目标的发展模式;巴西的坎皮纳斯、深圳高新区、上海高新区则是在服务外资企业的基础上,依靠服务性创新,不断吸收外资技术和资金的转移,努力打造本地区企业,服务不同层次的人才创新需求,以服务创新为突破口带动整个城市和地区的创新发展;巴西库里蒂巴利用自身独特的地方文化特色,打造绿色文化创新体系,最大限度的发挥了绿色文化的优势,并以此为切入点,形成新的绿色创新发展模式;而苏州高新区、武汉高新区则具有区域内工业基础雄厚、条件优越的优势,以工业创新为基点,带动整个城市和地区的创新,建立工业创新型城市。

天津滨海新区具有雄厚的工业基础,区域内高校和科研机构聚集,文化基础丰富,高科技企业发展迅猛,创新条件得天独厚。

因此,滨海新区应当根据具体产业分布和区域整体布局,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创新模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其它语言学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