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工集团产品展示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249769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223.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徐工集团产品展示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徐工集团产品展示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徐工集团产品展示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徐工集团产品展示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徐工集团产品展示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徐工集团产品展示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0页
徐工集团产品展示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0页
徐工集团产品展示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0页
徐工集团产品展示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0页
徐工集团产品展示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0页
徐工集团产品展示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0页
徐工集团产品展示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0页
徐工集团产品展示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0页
徐工集团产品展示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0页
徐工集团产品展示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0页
徐工集团产品展示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0页
徐工集团产品展示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0页
徐工集团产品展示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0页
徐工集团产品展示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0页
徐工集团产品展示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0页
亲,该文档总共5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徐工集团产品展示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

《徐工集团产品展示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徐工集团产品展示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徐工集团产品展示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

徐工集团产品展示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

 

徐工集团产品展示场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附图:

徐工集团产品展示场项目总平面布置图

图号:

A236C11-ZA010-101

1.总说明

1.1项目名称

项目名称:

徐工集团产品展示场项目

项目承办单位:

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分公司

项目承办单位法人代表:

王民董事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1.3项目意见书概论

1.3.1生产规模

根据公司的发展战略和总体规划,徐工科技通过本期工程的建设实施,实现装载机产品批量停放及产品展示、产品发运等。

1.3.3项目建设内容

根据装载机技术发展趋势,按照低碳、绿色、节能的原则,组建高效、精细、清洁的管理体系;利用当前国际先进适用的绿化技术,对高铁沿线绿化用地进行投资建设。

项目建设围绕高性能轮式装载机、小工机的储存、停放、发车,建设相适应的条件,主要建设内容有:

水泥混凝土道路693㎡,用于厂区的主干道和发车场地。

可蓄水植草格50115㎡,用于产品停放、展示区域。

嵌草水泥砖4189㎡,用于小车停放。

湖面及周边绿地、绿色生态园20000㎡,用于建设生态园林,发展畜牧业,增加厂区的绿化面积。

徐工集团产品展示场项目总征地面积75332.58㎡(征地界限内面积),作为高铁绿化用地具备更高的绿化要求,绿化面积约90%。

1.3.4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本项目报批总投资1623.9万元。

1.3.5结论

通过研究,为各方面对项目评估决策打下了一定基础。

可行性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为:

1.3.5.1公司总体发展目标为进入装载机行业第一集团军、产品技术达到行业一流水平,大吨位产品技术引领行业发展、制造水平、工艺装备、质量水平行业一流。

目标明确,项目建设目标及内容符合公司总体发展需要,并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

1.3.5.2本项目中需要停放的装载机产品是徐工的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居国内前列,企业具有技术上的优势和良好的基础条件,可满足充足的存储量。

1.3.5.3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扩大了存储空间项目,进一步完善了装载机制造中心的市场应对能力,为下一步的市场竞争提供了前提条件。

(2)规范存储、发车流程,规范相关管理制度,降低了管理成本。

1.3.5.4贯彻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发展战略和低碳环保的发展理念,通过对环境保护、节约能源、安全、卫生等方面的治理,均优于有关规定要求。

基于以上情况,本项目可行。

2.项目提出的依据和必要性

2.1编制依据

2.1.1《国务院关于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

2.1.2《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2.1.3国家关于项目建设和机械工厂建设的有关法令、法规和技术规范。

2.1.4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大纲纲要

2.1.5国资委关于国有资产管理条例

2.1.6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分公司提供的企业目前基本情况及产品、现有设备清单、财务情况等资料。

2.1.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2.1.8《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2.1.9《机械行业节能设计规范》(JBJ14-2004)

2.1.10《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2.1.11《机械工业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BJ16-2000)

2.1.12《机械工厂总平面及运输设计规范》(JBJ9-96)

2.1.13徐州市规划、城建、环保、土地、市政、消防、劳动等部门对工厂建设的有关原则与规定。

2.2项目建议书范围

本项目意见书根据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分公司的实际状况并结合公司的发展战略要求,对本项目的市场、生产规模进行分析预测;对本次建设用地范围内的技术方案、项目实施条件、环境保护、节约能源、消防、项目实施进度等内容进行研究与论证。

2.3项目提出的必要性

2.3.1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随着国家宏观经济环境的不断向好,经济快速发展,国家将集中对交通、能源、农田水利、通讯、环保、市政工程基础设施和重要原材料工业等方面加大投资力度进行建设和改造,以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国务院提出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并明确规定在2020年我国要进入小康社会,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要达到3000美元。

根据经济学家分析,要达到这一水平,GDP的年平均增长率每年都要达到7.18%以上,这充分表明中国工程机械行业蕴涵着巨大商机。

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中产业结构演变和升级已体现了工业化的显著特征,特别是以汽车、机械、钢铁、石化、房地产、建材等为主导产业的投资增大,大大推进我国工业化进程。

我国工业化结构已从轻工业化阶段逐渐转入重工业化阶段。

随着近年来中国消费结构的升级和重工业的快速发展,国际制造业开始大规模向中国转移,带动了我国钢铁、机械等制造业,能源、原材料、基础设施等基础行业的高速发展。

为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国家对铁路交通、公路建设、水利水电、能源、矿山、城镇建设等基础设施加大投资力度和规模,并继续实施西部开发战略。

造就了工程机械发展的极好机遇,市场对工程机械的需求将大大增加,工程机械行业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更为工程机械行业制造业提供良好的发展前景。

2.3.2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市场的国际化发展,国民经济与世界经济的逐步接轨,使得全球工程机械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国外一些工程机械生产企业凭着其产品技术、生产规模、资金优势相继进入了中国市场,工程机械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国外高性能产品的挑战,面对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如何满足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需要,同时实现走出去战略,为国内外市场提供更多高性能的产品,使产品品种与技术水平能跟上发达国家的步伐,是整个工程机械行业也是土方机械生产行业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

2.3.3徐工集团自身发展的需要

公司经过多年的发展,徐工在2012年完成装载机制造化升级扩建项目建设之后,生产能力和制造工艺水平得到了大幅的提高,整体规模不断扩大、资产质量得到改善、产品结构得到调整并趋于合理。

为提高产品存储量,满足高产量带给制造中心的产品负荷,奠定了较好的发展基础。

但对未来的发展也存在着许多制约。

(1)作为高铁绿化用地,应满足严格的建设要求,需经过规划局、国土局、高铁办等多家单位的评估审核。

(2)作为装载机制造中心的配套附属设施,产品展示场面临的吞吐压力巨大,每年约40000台不同型号的装载机从展示场发往世界各地。

(3)该项目用地呈南北细长型,最窄处仅为117.7m(红线图),制约了土地利用率。

(4)本项目建设是装载机制造中心发展战略的重要一步,可全面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为中心下一步的发展和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2.3.4项目建设是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

近年来,由于工程机械行业的快速发展,行业内的生产企业均大力推进新产品开发、生产基地的建设、扩大生产规模。

为了降低成本,贴近市场,提高反应速度,各工程机械企业都在策划产品重新合理布局。

福建龙工2000年在上海建设了“上海龙工”,2007年在郑州收购了郑州白云机电,建设“河南龙工”;柳工早已在长三角的镇江、江阴、扬州、上海进行了布局,2007年又开始在天津滨海经济开发区建设北方制造基地,同时收购了安徽蚌埠的安利起重机,建设蚌埠生产基地;中联重科在上海等地建设新基地,并收购了地处陕西的黄河工程进入土方机械领域;福田汽车收购了宣化工程机械股份公司,进入工程机械领域,并山东建设工程机械生产基地;宇通客车收购了郑州工程机械厂,生产装载机、平地机等产品;江淮汽车集团兼并了原合肥矿山机器厂,建设江淮重工基地,生产叉车、挖掘机等工程机械产品。

国际工程机械主要的生产企业纷纷进入中国,采用独资、合资、入股等方式生产工程机械,尚未进入的也在频繁的接触与策划之中,进入中国的步伐正在加快。

市场竞争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企业发展速度上的竞争。

如不能快速发展和壮大自己,就可能意味着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据行业预测,到“十二五”末,中国工程机械产业规模将达9000亿元人民币,其中装载机约占500亿。

目前国内有3-4家装载机生产厂家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市场占有率已经高达65%。

徐工科技综合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五,紧随其后,进一步就可能进入第一梯队,退一步则可能淹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处于发展中的关键时刻。

为了进一步做强做大,公司对未来的发展进行了规划。

根据装载机升级建设项目总生产能力将达到36000台装载机,需要一个配套的产品存放区。

因此,本项目的实施显得十分必要。

3.承办企业基本情况

3.1企业简介

徐工集团徐州工程机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徐工机械科技分公司的前身,成立于1993年,1996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徐工科技是集筑路机械、铲运机械、路面机械、拌和机械等工程机械的开发、制造与销售为一体的专业公司,产品达四大类、七个系列、近100个品种,主要应用于高速公路、机场、港口、铁路、桥梁、水电能源设施、电信工程、煤矿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养护。

徐工科技严格执行“先进可靠的设计,一丝不苟的制造,及时有效的服务,永无止境的追求,全力打造具有持续竞争力的国际知名企业”的质量方针,生产制造一流产品,经营规模居国内同行业第一位,拥有员工4000余人,占地面积达52万平方米。

公司通过了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国军标质量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GB/T2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

徐工科技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实施以产品出口为支撑的国际化战略,产品远销欧美、日韩、东南亚、中东、非洲、南北美洲等国际市场。

徐工科技在引进消化吸收国际工程机械制造先进技术的同时,依托徐工集团国家级技术中心、博士后工作站及自身研究与开发体系,依靠先进设备、仪器,采用CAD、CAPP、MIS等计算机辅助设计、管理系统,设计开发出多种融合计算机智能、机电液一体化、通信技术的国际领先的高新技术产品。

公司在工程机械研发方面拥有一支较高水平的技术队伍,拥有工程技术人员707人,具有独自承担国家863项目、国家火炬项目等高新技术科研项目的能力,自1995年以来连年被江苏省科委评为高新技术企业。

徐工科技先后荣获中国质协颁发的“中华之光”名牌产品证书、“用户满意证书”和“用户好评证书”;徐工牌装载机获得了“中国名牌产品”称号,徐工牌压路机、装载机荣获“全国用户满意产品”称号。

企业还先后获得“中国机械工业质量管理奖”和国家“机械工业基础管理规范达标企业及管理进步示范企业”以及“机械工业企业核心竞争力100强企业”称号。

徐工机械科技分公司为高新技术企业,享受15%的所得税政策。

未来几年公司将持续评为高新技术企业”。

企业基本情况见表3-1。

表3-1企业基本情况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数据

备注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1

全厂占地面积

m2

363001

501372

501372

 

2

全厂建筑面积

m2

188826

240717

242117

 

3

全厂职工人数合计

4474

4181

4736

 

 

在合计中:

生产人员

2092

2605

2702

 

 

工程技术人员

296

310

281

 

 

管理人员及其他

631

565

536

 

4

固定资产

万元

50914

37181

66656

 

5

全厂主要设备

1008

956

832

 

6

全年工业总产值(现价)

万元

237328

264428

318604

 

7

工业销售产值(现价)

万元

259586

298056

352232

 

8

工业增加值(生产法)

万元

27601

27891

32481

 

9

产品销售收入

万元

240821

290923

298661

 

10

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

万元

985

900

213

 

11

全年利润总额

万元

1296

4433

18653

 

12

全年利税总额

万元

5922

8558.7

22987.6

 

13

全员劳动生产率

万元/人

53.05

63.25

67.27

 

14

全年工业生产用钢材消耗量

t

55000

58000

58200

 

3.2厂址和自然条件

3.2.1厂址

本次技改项目地处徐州经济开发区(金山桥)内。

对外交通非常方便。

现厂区用地为开发区项目规划用地,总占地面积为75332.58㎡。

地形自然标高在34.8m~34.95m之间,地势平坦。

3.2.2自然条件

本次技术改造中新建项目所在地点的徐州市基本属大陆性气候,气候温和,雨量适中,自然条件如下:

①气温

历年极端最高气温40.6℃

历年极端最低气温-22.6℃

二十年年平均气温14℃

二十年年平均≤0℃的天数89.6d

二十年年平均≥35℃的天数14d

②气压

二十年平均气压0.10124MPa

平均最高气压月(1月)0.1028MPa

平均最低气压月(7月)0.09988MPa

③降水量

年平均降水量869.9mm

最多年降水量1297mm

最少年降水量595.2mm

年平均降水日数92d

最多年降水日数103d

最少年降水日数74d

一日最大降水量213mm

④冰冻与积雪

最大冰冻深度24cm

最大积雪深度25cm

⑤风向

累计全年最多风向ENE

累计全年最多风向频率14%

夏季最多风向(7、8月)E

夏季最多风向频率15%

⑥湿度

二十年平均年相对湿度71%

二十年平均年相对湿度最高月(7、8月)82%

二十年平均年相对湿度最低月(3月)65%

⑦地震

地震基本烈度7度

4.市场分析与产品方案

4.1市场环境分析

4.1.1宏观经济背景

自2004年以后中国经济保持强劲的发展态势,连续4年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

2009年在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下,经济发展速度受到一定影响,但GDP增长率任然达到8.7%,工业总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61.4%,其中建筑业总产值的增长速度最快,达到22.3%。

2005~2009年国民经济主要经济指标见表4-1。

表4-12005~2009年国民经济主要经济指标表单位:

%

序号

项目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1

国内生产总值

10.4

11.6

13.0

9.0

8.7

2

工业总产值

11.6

12.9

13.5

12.9

9.4

3

建筑业总产值

19.1

20.3

20.4

19.8

22.3

4

固定资产投资

26.0

23.9

24.8

25.5

30.1

5

出口

28.4

27.2

25.7

17.2

-16.0

6

进口

17.6

20.0

20.8

18.5

-11.2

7

消费者价格指数

1.8

1.5

4.8

5.9

-0.7

我国仍然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双加速的发展战略机遇期,国内储蓄率较高,外汇储备充裕,基础设施投资空间充分,国内消费市场潜力较大,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激发国内各方面发展积极性。

因此,我国经济具有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的活力和潜力,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多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加大政府对保障性住房投资,稳定房地产市场,完善消费政策,进一步挖掘消费增长潜力,通过这些有效的调控,我国经济定能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基本面。

2010年11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对2011年经济工作作出最新部署:

明年我国将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明年经济重在促发展方式转变。

国家继续实施工程机械行业直接受益的刺击经济政策,为工程机械行业持续稳定增长的提供了有力保证。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确保GDP增长维持在8%左右,中国政府提出大规模增加政府投资,实施总额4万亿元的两年投资计划。

大部分资金投入到与工程机械需求密切相关的领域,其中保障性安居工程2800亿元,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3700亿元,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8万亿元,生态环保投资3500亿元,灾后恢复重建1万亿元。

2020年中国有望成为第二经济大国,GDP将达40万亿,2050年有望成为第一经济大国。

我国GDP、固定资产投资、基本建设投资自2000年以来的完成情况及到2015年的预测,见中国宏观经济趋势图(GDP见图4-1、固定资产投资图4-2、基本建设投资见图4-3)(注:

移动法分析)

图4-1GDP趋势图(单位:

千亿元)

图4-2固定资产投资(单位:

千亿元)

图4-3基本建设投资(单位:

千亿元)

国民经济建设对装载机的拉动数据见图4-4。

 

图4-4国民经济建设对装载机需求数据图

4.1.2我国工程机械的市场机遇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工程机械市场已成为全球最具发展活力的市场,预计2010年、2020年的年均增长率将分别为17.17%和10.31%,远远高于全球工程机械市场的平均增长率。

加上我国工程机械行业起步较晚、发展基础较低,规模庞大的经济建设尚处于发展阶段,诸多交通运输、能源、水利水电建设等重大项目,特别是实现东西南北资源大调度,这些都为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基础。

铁路和公路建设,电力和水利工程建设,当前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因素,国家相关部门都已经列出了大规划。

从长期趋势来看,工程机械行业依旧前景光明。

(1)铁路方面

“十一五”期间,中国铁路建设新线17000公里,其中客运专线7000公里;建设既有线复线8000公里;既有线电气化改造15000公里。

2010年,哈尔滨到大连、武汉到广州、郑州到西安,石家庄到太原等18条客运专线将陆续建成,铁路网营业里程达到10万公里左右,客运专线7000公里,复线率和电气化率达到50%。

根据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和工程建设进度,到2015年,中国铁路营业里程12万公里左右,其中新建高速铁路1.6万公里;加上其他新建铁路和既有线提速线路,铁路快速客运网将达到5万公里以上。

未来五年,铁路建设投资额经初步测算为3万-4万亿元,随着中国城镇化的推进,2012年之前中国高速铁路网的建设将迎来高潮,到2015年高速铁路的骨干网络基本形成。

依据各省铁路规划项目累计,2020年铁路里程将达到16万公里,新增线路4万公里,预计投资额在2万亿元以上。

2009~2011年铁路基本建设投资情况预测见表4-2。

 

表4-22008~2011年铁路基本建设投资预测

年份

2008

2009

2010计划

2011计划

投资额(亿元)

3372

6000

7000

7000

(2)公路方面

“十一五”期间农村公路的建设总规模约90万公里,其中“通畅工程”50万公里,“通达工程”40万公里(均未含西藏建设里程)。

中央安排农村公路沥青(水泥)路改造工程投资1000亿元,通达工程投资400亿元。

五年间全国高速公路建设里程约4.7万公里,截至2010年,全国公路总里程达到230万公里(不含村道),将建成8.5万公里的国家高速公路网。

到2020年,公路网总规模达到338万公里以上(不含村道),其中二级以上高等级公路65万公里,高速公路10万公里左右。

在2010年以后到2020年之间,高速公路年均投资大约在1500亿元,加上国省干线、农村公路等公路建设,年均投入资金至少在2500亿元。

近期交通运输部汇总了各省上报的“可在2010年前开工建设和可于2013年底完工的公路建设项目”,包含在建公路、已规划公路项目、农村公路和可提前开工建设公路等项目,这些项目的总投资规模达到了4.88万亿元。

加上航道、港口建设,主要以长江内河航道建设为主,2009~2013年计划投资约1200亿元,合计为5万亿元。

2009~2011年公路基本建设投资预测见表4-3。

表4-32009~2011年公路基本建设投资预测表

年份

2008

2009

2010计划

2011计划

投资额(亿元)

6645

8500

9000

9500

(3)其他交通建设:

到2010年,内河航道12万公里,城市轨道交通1000公里,油气管道8万公里,民用机场总数达到192个,沿海港口深水泊位数1750个左右,吞吐能力达到45亿吨。

到2020年,内河航道13万公里,其中国家高等级航道1.9万公里,五级以上航道2.4万公里,城市轨道交通2500公里,油气管道12万公里,民用机场总数达到244个,沿海主要港口25个,吞吐能力达到65亿吨。

以上港口、机场、城市轨道交通等建设项目,年均资金投入大约在1500亿元。

(4)能源方面

“十一五”期间,我国重点建设五大能源基地,涉及煤炭、油气、水电、煤电和核电。

这其中,将加快开发神东、陕北、黄陇(含华亭)、晋北、晋东、宁东等67个大型优质动力煤炭基地,重点在黄河上游、长江中上游及其干支流、澜沧江、红水河和乌江等流域建设大型水电基地,优化建设山西、陕西、内蒙古、贵州、云南东部等煤炭富集地区煤电基地,建成田湾一期、广东岭澳二期工程,开工浙江三门、广东阳江等核电基地。

(5)水利建设方面

未来国家规划了重大水利工程项目,如南水北调工程总投资额约5000亿元。

“十一五”规划水利投资规模约4628亿元(含南水北调工程1316亿元投资),其中续建重点水利工程投资1629亿元,约占规划投资规模的50%。

近年来国家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不断加大,重点用于大中型水库建设、大江大河治理,大中型和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灌区改造和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等。

2009年中央财政支农预算为6000亿元,2010年计划安排7000亿元,预计未来几年还会保持一定比例的增长。

(6)电力工业

按照规划,“十一五”将要开工兴建向家坝、观音岩、上虎跳、苗鱼尾等大型或巨型水电站,此外还要建设一批大中型抽水蓄能电站。

水电开发方面,我国将使发电装机容量从2005年的1.17亿千瓦,扩大至2010年的1.8亿千瓦和2020年的3亿千瓦;2010年至2020年,并网风电总装机分别达500万千瓦和3000万千瓦。

将建设达坂城、甘肃玉门、苏沪沿海、辉腾锡勒、河北张北和吉林白城六大风电基地。

同时,2010年和2020年还将建7.5万千瓦和15万千瓦离网风力发电;目前建成和在建的核电站总装机容量为870万千瓦,到2010年中国核电装机容量约为2000万千瓦,2020年约为4000万千瓦,也就是说,到2020年中国将建成40座相当于大亚湾那样的百万千瓦级的核电站。

近期国内电网投资不断提速,未来2-3年国家电网与南方电网计划投资规模达13400亿元左右,其中新增投资约5600亿元,意在加快形成区域内省间及跨区域电网互联。

预计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将保持一定比例的增长。

(7)环保方面

“十一五”期间,我国环境保护投入将达同期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5%以上,投入总额约达14000亿元。

①水环境方面,10大流域(区域)新增城镇污水处理规模4000万吨/日,估计治理总投资约需1800亿元(其中管网建设投资1200亿元);工业废水治理约需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