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答案广东省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技能比赛习题心理学1.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925184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1.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附答案广东省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技能比赛习题心理学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附答案广东省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技能比赛习题心理学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附答案广东省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技能比赛习题心理学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附答案广东省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技能比赛习题心理学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附答案广东省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技能比赛习题心理学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附答案广东省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技能比赛习题心理学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附答案广东省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技能比赛习题心理学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附答案广东省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技能比赛习题心理学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附答案广东省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技能比赛习题心理学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附答案广东省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技能比赛习题心理学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附答案广东省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技能比赛习题心理学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附答案广东省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技能比赛习题心理学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附答案广东省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技能比赛习题心理学1.docx

《附答案广东省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技能比赛习题心理学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附答案广东省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技能比赛习题心理学1.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附答案广东省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技能比赛习题心理学1.docx

附答案广东省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技能比赛习题心理学1

【附答案】省赛习题心理学2021-1

1.下列各项中,不是用来描述个性的词是(  )。

A.自私自利B.心胸狭窄C.宽容大度D.相貌出众

2.个性的(  )指人与人之间没有完全相同的个性。

A.独特性B.整体性C.稳定性D.社会性

3.从一个人行为的一个方面可看出他的个性,这是个性(  )的表现。

A.独特性B.整体性C.稳定性D.社会性

4.个性倾向性是以人的(  )为基础的动机系统,它是推动个体行为的动力。

A.理想B.动机C.需要D.志向

5.对幼儿来说,个性发展的主要内容是(  )开始形成的。

A.自我意识B.个性特征C.调控系统D.情绪状态

5.在一定程度上说,(  )的成熟标志着儿童个性的成熟。

A.自我意识B.个性特征C.能力倾向D.个性倾向

7.孩子从刚出生开始,就显出个人特点的差异,这主要是(  )的差异。

A.言语特征B.记忆过程C.思维特征D.气质类型

8.自我意识萌芽最重要的标志是(  )。

A.会叫“妈妈”B.思维出现C.学会评价D.掌握代词“我”

9.自尊心、自信心和羞愧感等是(  )的成分。

A.自我评价B.自我体验C.自我控制D.自我觉醒

10.关于需要和动机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需要是人脑对生理和社会的要求的反映

B.动机是在需要刺激下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动力

C.需要一旦产生,就转化成为推动人活动的动力

D.需要必须有诱因条件才能转化为动机

11.关于学前期儿童性格的形成和发展,不正确的说法是(  )。

A.儿童的性格尚未表现出明显的个别差异

B.儿童性格的发展具有明显受情境制约的特点

C.学龄晚期开始,行为受内心制约,且习惯已经形成

D.学龄晚期阶段,性格的改造更加困难

12.(  )迅速发展是幼儿学习的基础。

A.语言能力B.模仿能力C.认识能力D.特殊能力

13.气质、性格与活动的关系,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表现在活动中B.对活动有直接影响

C.不直接决定活动的完成D.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

14.不同气质特点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针对(  )的孩子,应防止粗枝大叶,虎头蛇尾。

A.胆汁质B.多血质C.粘液质D.抑郁质

15.心理学和生理学的研究证明,儿童智力发展的关键期是(  )。

A.婴儿期B.学前期C.学龄初期D.学龄中期

16.能够集中反映人的心理面貌的独特性的是(  )。

A.个性的调节系统B.个性的倾向性

C.个性的心理特征D.个性的能动性

17.不属于气质的特性是(  )。

A.遗传性B.先天性C.易变性D.稳定性

18.“老师说我是好孩子”说明幼儿对自己的评价是(  )。

A.独立性的B.个别方面的C.多方面的D.依从性的

19.表现在人对显示的态度和惯常的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是(  )。

A.道德感B.理智感C.气质D.性格

20.布鲁姆认为,(  )是智力发展的最高点。

A.13岁B.15岁C.17岁D.19岁

21.下面不属于幼儿社会性需要的形式是(  )。

A.安全B.交往C.游戏D.尊重

22.个性心理特征不包括(  )。

A.需要B.能力C.气质D.性格

23.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因素是(  )。

A.气质B.性格C.能力D.兴趣

24.托马斯·切斯将儿童的气质分为三种,即容易抚育型、困难抚育型和(  )。

A.情绪不稳定型B.多愁善感型C.掩蔽现象型D.起动迟缓型

25.(  )不是幼儿期儿童性格的典型特点。

A.活泼好动B.喜欢交往C.好奇好问D.稳定性较强

26.(  )是儿童亲社会行为产生的基础。

A.自我意识B.态度C.认知D.移情

27.幼儿道德发展的核心问题是(  )。

A.亲子关系的发展B.同伴关系的发展

C.性别角色的发展D.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28.美国心理学家研究认为,在儿童的安慰、帮助和同情等能力形成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A.父亲B.同龄人C.母亲D.教师

29、攻击性行为产生的直接原因主要是(  )。

A.榜样     B.强化     C.父母的惩罚     D.挫折

30、儿童形成亲社会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社会文化     B.电视     C.家庭     D.幼儿园

31.儿童一进商场就被漂亮的玩具吸引,儿童在这一刻出现的心理现象是()。

A.注意B.想像C.需要D.思维

32.注意使儿童的游戏、学习等活动顺利进行,这是注意的()功能。

A.整合B.维持C.调节D.选择

33.注意使儿童根据环境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行动,为应付外来刺激做出相应准备,从而适应环境,这是注意的()功能。

A.调节B.整合C.维持D.选择

34.使感知的信息进入长时记忆的是()。

A.注意B.动机C.目的D.需要

35.不属于先天条件反射的注意是()。

A.有意注意B.无意注意C.定向性注意D.选择性注意

36.当刺激多次重复出现时,婴儿好像已经认识了它,对它的反应强度减弱,这种现象称作()。

A.记忆的潜伏期B.回忆C.客体永久性D.习惯化

37.“童言无忌”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看是()。

A.儿童心理落后的表现B.符合儿童年龄特征的表现

C.“超常”的表现D.父母教育不当所致

38.儿童出现想象萌芽的时期是()。

A.1.5-2岁B.2-2.5岁C.2.5-3岁D.3-3.5岁

39.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身体和情感联系的倾向被称为()。

A.依恋B.合作C.移情D.社会化

40.下列哪种现象能表明新生儿的视听协调()。

A.有些婴儿听到音乐会露出笑容

B.听到巨大的声响,婴儿会瞪大眼睛

C.婴儿听到母亲叫“宝宝”,就会去找妈妈

D.婴儿看到大人逗他说话,会一跳一跳表现出快乐的样子

41.儿童出生后就出现了注意现象,这实质上是一种()。

A.选择性注意B.有意注意C.定向性注意D.随意注意

42.儿童的精神需要主要有游戏的需要、求知的需要和()。

A.玩的需要B.父母的需要

C.爷爷奶奶的需要D.交往的需要

43.从词性上说,幼儿对()掌握最早。

A.名词B.动词C.形容词D.副词

44.根据幼儿心理发展特点,“前读写”阶段主要完成的任务是()。

A.培养读写兴趣B.严格要求

C.主要指出缺点和不足D.尽可能多识字

45.心理是人脑对()。

A.客观现实像镜子一样的反映B.客观现实被动的反映

C.客观现实能动的反映D.客观现实原原本本的反映

46.幼儿基本情绪表现不包括()

A.哭B.笑C.爱D.恐惧

47.近1岁的婴儿如对他笑,他会笑;如果接着立即对他拉长脸,做出严厉的表情,他会马上哭起来,这是因为()

A.他已经产生了社会性需要B.他的哭和笑已带有社会意义

C.他已能模仿成人的表情D.他已经能够笼统地辨别成人的表情

48.儿童原始的情绪反应具有的特点是()

A.出生后适应新环境需要的产物B.与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有直接关系

C.情绪天生具有系统化、社会性的特点D.新生儿的情绪和间接动机相联系

49.幼儿园老师常常把刚入园的哭着要找妈妈的孩子与班内其他孩子暂时隔离开来,这主要是因为()

A.老师不喜欢哭闹的孩子B.该幼儿不适合上幼儿园

C.幼儿的情绪容易受感染D.幼儿常常处于激动的情绪状态

50.婴幼儿喜欢成人接触、抚爱,这种情绪反应的动因是为满足儿童的()

A.生理的需要B.情绪表达性需要

C.自我调节性需要D.社会性需要

51.3岁孩子做了错事,若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却茫然,这主要是因为()。

A.他不会评价自己的行动B.他在行动前缺乏明确目的

C.自我意识还未形成D.不知道该怎么样回答成人

52.儿童开始认生的年龄是()。

A.1-3个月B.5-6个月C.1岁左右D.3岁以上

53.儿童容易模仿影视片中反面人物的行为,结果导致不良品德的形成。

为了避免影视片的消极影响,根据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适当的做法是()。

A.避免学生观看这类影视片

B.对有模仿行为的儿童进行说理教育

C.影片中尽量少描写反面人物

D.影视片应使观众体验到“恶有恶报,善有善报”

54.照料者对婴儿的需求应给予及时回应是因为:

根据埃里克森的观点,在生命中第一年的婴儿面临的几本冲突是()

A.主动性对内疚B.基本信任对不信任

C.自我统一性对角色混乱D.自主性对害羞

55.为了解幼儿与同伴交往的特点,研究者深入幼儿所有的班级,详细记录其交往过程的语言和动作等。

这一研究方法属于()。

A.访谈法B.实验法C.观察法D.作品分析法

56.让脸上抹有红点的婴儿站在镜子前,观察其行为表现,这个实验测试的是婴儿哪方面的发展?

()

A.自我意识B.防御意识C.性别意识D.道德意识

57.2岁前婴儿直觉行动式的思维使得其动作具有一些特点,以下错误的表述是()。

A.动作有试误性B.动作无计划性

C.精细动作发展迟缓D.动作停止思维停止

58.美国华盛顿儿童博物馆的格言“我听见就忘记了,我看见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主要说明了在教育过程中应()。

A.尊重儿童的个性B.培养幼儿积极的情感体验

C.重视儿童学习的自律性D.重视儿童的主动操作

59.根据孩子的不同气质,在教育上可以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

对()的孩子,应着重培养机智、敏锐和自信心,防止疑虑、孤解。

A.粘液质B.多血质C.胆汁质D.抑郁质

60.孩子在母亲离开时无特别紧张或忧虑的表现,在母亲回来时,欢迎母亲的到来,但这只是短暂的,这孩子可能属于()依恋类型。

A.回避型B.安全型C.反抗型D.迟钝型

 

【参考答案】

1.D.个性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组合,相貌出众则不属于这一类。

2.A.没有完全相同的个性是独特性的体现。

3.B.一个方面可以看出另一个方面,这说明个性的整体性。

4.C.需要是动机系统的基础。

5.B.对幼儿来说,个性特征是个性发展的主要内容。

6.A.自我意识的成熟是儿童个性的成熟。

7.D.气质类型是先天的,是刚出生时就表现出来的差异。

8.D.掌握代词“我”是自我意识萌芽的最重要的标志。

9.A.自尊心、自信心和羞愧感等是从自我评价中产生的。

10.C.需要要成为推动活动的动力,还必须有外在的诱因。

11.A.儿童的性格已经表现出明显的个别差异。

12.B.模仿能力是幼儿学习的基础。

13.D.能力不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

14.B.这是针对多血质儿童的弱点。

15.B.儿童智力在学龄前就成熟了。

16.C.个性心理特征最能集中反映一个的心理面貌。

17.C.气质相对稳定。

18.D.儿童对自我评价不稳定,容易受外界影响。

19.D.个性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组合。

20.C.布鲁姆认为,智力发展的最高点在17岁。

21.A.安全的需要不属于社会性需要。

22.A.需要是个性倾向性的内容。

23.C.能力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

24.D.托马斯·切斯将儿童的气质分为容易抚育型、困难抚育型和起动迟缓型三种。

25.D.幼儿期儿童性格的典型特点是活泼好动、喜欢交往、好奇好问和模仿性强。

26.D.移情是指在觉察到他人情感时自己也产生与之相同的情感,这是儿童亲社会行为,产生的基础。

27.D.亲社会行为具体包括分享、合作、谦让、援助等。

亲社会行为的发展是儿童道德发展的核心问题。

28.B.同伴的相互作用对儿童同情等能力的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

29.D.攻击性行为产生的直接原因主要是挫折,而不是其他。

30.D.幼儿园是影响幼儿的小环境,对幼儿的行为产生直接的影响。

31.A.儿童在这一刻出现的是心理活动对漂亮玩具的指向和集中。

32.B.注意的维持功能,使儿童心理活动对所选择的对象保持一种比较紧张、持续的状态,从而维持儿童的游戏、学习等活动顺利进行。

33.A.注意的调节功能,使儿童能够发觉环境变化,调整行为,为应付外来刺激作相应准备,从而能更好地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

34.A.对感知的信息稍加注意就进入了记忆。

35.A.有意注意是后天的,是个人有意识参与的过程。

36.D【解析】对多次重复出现的刺激的反应强度减弱的现象叫习惯化。

37.B【解析】“童言无忌”符合儿童年龄的特征:

38.A【解析】1.5-2岁幼儿出现想象的萌芽,主要是通过动作和语言表现出来的。

39.A【解析】依恋是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身体和情感联系的倾向。

40.C【解析】婴儿听到母亲叫“宝宝”,表现了听觉,就会去找妈妈与视觉有关。

41.C【解析】定向性注意在新生儿期出现,婴儿期较明显,这是本能的无条件反射。

42.D【解析】社会交往需要是儿童的精神需要之一。

43.A【解析】在幼儿词汇使用中,以名词为最早,其次是动词,再次是形容词,最后才是副词。

44.A【解析】“前读写”阶段主要完成的任务是培养读写兴趣。

45.C

46.C【解析】

47.D【解析】区别面部表情的能力是社会性认知的重要标志。

48.B【解析】

49.C【解析】幼儿的情绪具有不稳定性的特点,容易受到外界刺激的影响,容易被他人情绪感染。

50.D【解析】婴幼儿喜欢成人的接触、抚爱的动因主要为满足其希望与成人接触和交往的社会性需要。

51.【答案】B

【解析】目的是指自觉地预想到的结果,动机决定行动目的和行动方法。

3岁以前的孩子的行动往往缺乏明确的目的,其行动带有很大的冲动性。

他们常常不假思索就开始行动,因而容易做错事。

事后问起,儿童也往往不能解释做错事的理由。

52.B【中公教育解析】认生是儿童认识能力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变化。

它一方面明显地表现了感知辨别和记忆能力的发展,即能够区分熟人和陌生人,能够清楚地记得不同的人脸;另一方面,也表现了儿童情绪和人际关系发展过程中的重大变化,出现了对亲人的依恋和对熟悉程度不同的人的不同态度。

(1)出生到3个月,对人无差别的反应阶段。

(2)3至6个月,对人有选择的反应阶段。

•(3)7~12个月至24个月,依恋关系明确阶段,离开照看者时感到不安,形成陌生焦虑。

•(4)24个月以上,目的协调的伙伴关系阶段。

能理解父母的愿望、情感等,能调节自己的行为。

能忍耐短期分离。

53.D【中公教育解析】根据替代性强化原理,当儿童发觉“坏人”通常不能得到好的下场时,为了避免这种不良后果,自己也会远离破坏性行为。

54.【答案、】B。

解析:

根据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的八阶段理论,婴儿期(0〜I.5岁)面临的基本冲突是信任和不信任的冲突。

55.C

56.A

57.C【中公教育解析】精细动作发展迟缓表述错误。

58.D【中公教育解析】儿童经过主动操作才能有更深刻的认识。

59.【答案】D

【解析】抑郁质的孩子多表现为敏感、畏缩、孤僻;粘液质的孩子多表现为安静、迟缓、有耐性;胆汁质的孩子多表现为反应快、易冲动、难约束;多血质的孩子多表出人现为活泼、灵活、好交际。

60.【答案】A

【解析】亲子依恋可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

安全型、回避型和反抗型。

其中回避型儿童的特点是:

这类儿童对母亲在场或不在场影响不大,母亲离开时,并无忧虑表现;母亲回来了,往往不予理睬,虽然有时也会欢迎,但这也短暂的。

这种儿童实际上并未形成对母亲的依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