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核算期中报告.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253319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79.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民经济核算期中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国民经济核算期中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国民经济核算期中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国民经济核算期中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国民经济核算期中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国民经济核算期中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国民经济核算期中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国民经济核算期中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国民经济核算期中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国民经济核算期中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国民经济核算期中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民经济核算期中报告.docx

《国民经济核算期中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民经济核算期中报告.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国民经济核算期中报告.docx

国民经济核算期中报告

国民经济核算期中报告

摘要:

1997年到2006年,中国在经济结构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也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中国经济正从计划经济向市场进行转变,这过程中自然会受到不少挫折,我们希望通过97年到06年之间的国民经济核算总结出一些相关的问题,同时对于未来发生的金融危机提出一些相应的措施。

1.2006年与1997年中国的经济环境发生的变化

1.1国名生产总值的变化

表197年和06年GDP比较

年份

GDP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1997

78973.0

14441.9

37543.0

26988.1

2006

211923.5

24040.0

103162.0

84721.4

增长率(%)

2583.50

1564.60

2647.80

3039.20

从表1中,我们看到97年到06年的GDP增长达到2583个百分点,这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数据,说明中国在实行改革开放中取得的巨大成成果。

同时我们看到了,三大产业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尤其是第三产业的发展是最快的,第一产业的发展对比是最慢的。

从整个国民经济核算中,我们知道一般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产值是非常高的,第一产业最少的,这也说明我们国家的产业结构也正在进行合理的调整。

1.2三大产业结构调整

表297年和06年产业结构对比

1997

总量

增长(%)

比例(%)

2006

总量

增长(%)

比例(%)

GDP

78973

10.95

100

GDP

211923.5

15.67

100

第一产业

14441.9

3.04

18.29

第一产业

24040

7.23

11.34

第二产业

37543

10.96

47.54

第二产业

103162

18.08

48.68

第三产业

26988.1

15.7

34.17

第三产业

82972

15.37

39.98

从表2中,第二产业分别占了97年和06年的GDP中的47.54%和48.65%,发现第二产业一直是我国的占比重最多的产业.第三产业占比重相对也是比较大的一部分,和第二产业结合几乎占了GDP的主要部分(82%和89%)。

而在整个GDP中,第一产业的比重一直是最小的,分别是18%和11%。

从表2中,我们也看到了各个行业的发展趋势,97年的第三产业发展史最快的(15.7%),第二产业次之(10.96%),而第一产业是最小的(3.04%)。

情况到了06年有所变化,第二产业成为发展速度最快的(18.08%),第三产业次之(15.98%),第一产业最少。

图1

分别比较97年和06年产业结构,在图1中从整个产业结构来看第一产业始终保持着最小的比重,而且从这个趋势来看,会越来越小。

而发展最快的是第三产业,97年到06年之中第三产业增加了6个百分点。

而第二产业始终保持着主导地位,但是在国民经济结构中变化却是最小的。

1.3支出法GDP核算分析

表397年~06年支出法GDP核算

年份

支出法国内

生产总值

(亿元)

最终消费

支出

资本形成率

(投资率)

(%)

最终消费率

(消费率)

(%)

资本形成

总额

货物和服务

净出口

1997

81658.5

48140.6

29968.0

3549.9

36.7

59.0

1998

86531.6

51588.2

31314.2

3629.2

36.2

59.6

1999

91125.0

55636.9

32951.5

2536.6

36.2

61.1

2000

98749.0

61516.0

34842.8

2390.2

35.3

62.3

2001

108972.4

66878.3

39769.4

2324.7

36.5

61.4

2002

120350.3

71691.2

45565.0

3094.1

37.9

59.6

2003

136398.8

77449.5

55963.0

2986.3

41.0

56.8

2004

160280.4

87032.9

69168.4

4079.1

43.2

54.3

2005

188692.1

97822.7

80646.3

10223.1

42.7

51.8

2006

221651.3

110595.3

94402.0

16654.0

42.6

49.9

注:

表3是GDP支出法核算,其中我们看到用支出法得到的97年和06年的GDP总值分别为81658.5亿和221651.3亿,而用生产法得到的是78973亿和211923.5亿。

这统计数值上面有着一定出入。

1.4最终消费率和资本形成率

图2

从图2中我们看到,从97年到06年之间最终消费率先增加后上升,资本形成率先下降再上升,可以看到最终消费和资本形成呈此消彼长的规律。

事实上我们国家这几年的最终消费率水平平均为57.6%,比世界平均消费率近少了20个百分点。

相反,资本形成率这几年呈上升趋势,说明国家对于资本的投入越来越大。

我们还可以看到,消费率拉动GDP的效果越来越差,而资本投入拉动的越来越高。

在这种情况下,消费率持续走低,必然造成我们的储蓄率增加,而高储蓄率转化为高投资率,这样导致我们国家的经济增长就主要靠投资拉动。

但是,大量的事实表明1个最重消费率的百分点增长带动经济增长的效率是投资带动经济增长的4倍左右。

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国家出现了流动性过剩,刺激过度投资和资产价格膨胀。

1.5农村与城镇消费

表4(消费单位:

元)

年份

农村居民

消费比例

城镇居民

消费比例

农村居民

人均消费

城镇居民

人均消费

人均消费

1997

39.5

60.5

1731.56

5664.45

2986.548

1998

36.9

63.1

1740.40

5950.13

3144.356

1999

34.8

65.2

1777.72

6248.58

3332.676

2000

33.0

67.0

1873.82

6689.14

3617.92

2001

32.1

67.9

1984.71

6953.68

3856.018

2002

31.0

69.0

2079.68

7229.26

4092.649

2003

28.7

71.3

2121.72

7738.02

4398.028

2004

27.5

72.5

2318.28

8526.22

4910.723

2005

27.0

73.0

2579.44

9248.79

5446.595

2006

26.2

73.8

2862.235

10288.39

6122.337

从图3中,我们看到97年到06年的人均消费从2986.548元增长到6122.337元。

2001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在接下来的5年间,人均消费比过去的5年快乐将近一倍。

但是,图3中确也反映出了一个急需要解决的问题,农村居民和和城镇居民消费的差距正在加大,而从图4中也反映了,农村居民消费比重逐年减少而城镇居民消费逐年增加。

消费差距的拉大事实上也说明了,在中国国内农村和城镇居民的收入正在拉大,这显然是我们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1.6存货分析

图5

从图5中,我们可以看到存货增加量97年到2000年之间是减少的,2000到2006年时呈上升趋势的。

但是,存货增加/资本形成97年到2000年趋势呈减少的趋势,而且2000到2006之间保持着4%左右,是比较平稳。

而在2000年到2006之间,经济增长非常快。

说明了在我们国家的国民经济的健康性。

但是我们同样注意到,由于经济的增长,我们国家的存货总量也呈递增趋势,在生产过程中,我们需要对于存货做进一步控制,防止大量存货的积累,成为我国发展的阻碍。

1.7劳动者报酬分析

从图6中,我们看到了97年和06年部门劳动者报酬支付变化。

首先,住户部门从45%下降到38%,但是还是占到一个很大的比例,说明我们国家还存在着“自给自足”的特点。

而非金融企业部门从41%增加到47%,而且一直占着很大的比重,说明我们国家实物投资方面很看重非金融企业部门。

对于,政府部门和金融部门的比重没有发生改变,而且占得都比较小。

1.8金融投资结构分析

图7

从图7中,我们发现97年到06年之间,改变最多的是存款,而且比重也最大。

说明我们国家的大量资金用于存储,缺少资金的流动性。

但是,我们从图8来看,证券投资额增长了将近一倍,说明我们证券行业发展正越来越好。

相比较,保险准备金没有多少的变化,虽然近几年国内的保险行业发展较好,但是却没有实质性的突破,有待加强!

图8

1.9收入分配

从图9中,我们看到06年总收入相对于97年增加了将近了2倍,这也是十年中我们国家努力地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的一个成功过。

再次,无论是06年还是97年,经过初次分配之后,住户居民成为成为了收入原始收入的“最大受益者”,但是06年的住户居民的增加值明显远高于97年。

最后,我们可以看到,经过初次分配之后,政府收入06年所占比重显著增加。

这个现象大部分可以归结为这10年中,我们国家的企业部门总数明显增加,而政府收税的来源也明显增加。

图9

2总结存在问题

1.三大产业结构正在进行调节,但是第三产业需要更多的提高。

而第一产业不断地减小,也说明了我们国家农业基础的薄弱性,农业技术相对落后

2.高投资低消费这是我国在这段时间内体现的主要的经济问题,高投资带动GDP的成本太大,大量资金用于投资必然致使消费减少。

3.从农村与城市消费差距折射出:

我国贫富差距正在越来越大。

4.存货在这段时期处于比重较稳定,但是从绝对数据来说存货每年的积曾会导致资金缺乏流动性,影响整个国民经济。

5.劳动者报酬中住户部门还是占了一个很大的比重,说明还存在着一定的“自给自足”现象,缺乏对外的交流和互动性。

6.我国金融投资虽然在证券和保险行业有所增长,但是可以看到大量的资金是用于存款的,大量闲置资金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这导致我们国家资金的流通性不够,在金融市场上面还没有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3面对金融危机

1997年到2006年之间的数据显示,我们国家的市场化经济越来越显著,但是帮随着而来的也有很多问题。

同时2008年,雷曼兄弟破产之后,随之而来的就是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所以在面对这样的金融危机时,我认为我们国家应该作出如下的调整内需的做法。

(一)增加居民收入,缩小收入差距,带动居民内部消费

调整分配格局,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是培育和扩大国内需求、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手段。

尽可能地增加就业和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特别是提高低收入群体及农民的收入,最终扩大消费需求,通过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购买力由居民收入增长来拉动市场销售额增长,进而拉动投资增长及整个经济增长,才能形成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

(二)加大重点基础设施的建设和重点投入世界博览会

对事关国家发展、人民利益福祉的交通主要干线、重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适时加快建设,以期扩大内需,改变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长远造福人民。

道路通了,会降低贸易来往的成本,从而变相增大了企业的利益。

同时还可以给因为这次金融危机下岗的农民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同时,通过为2010世界博览会做准备,提供大量的就业就会,带动国内的内部经济的发展。

(三)调整经济结构,优化社会供给

在发达且完善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赢利性领域的结构调整是市场自发进行的。

但在我国市场残缺以及赢利性国有企业大量存在且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结构调整就需要政府及其财政的参与。

政府要在参与基础部门投资的同时积极支持主导产业与新兴产业的发展,并淘汰落后产业部门的生产能力,以此来促进市场导向下的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

在政策运作上要废弃计划体制下完全无偿、全面介入的方式,改为选择重点主导产业,着眼技术进步,采用财政投融资或贴息担保等方式参与。

(四)通过减税拉动投资

把税率降下来,企业就会增加。

企业有了跟多的流动资金,就可以扩大企业的规模,从而达到增加投资的效果。

总而言之,税率的减少,会给企业和个人以新的刺激,投资会增加,经济增加会加快,税收就会扩大,这样,随着税源的不断扩大,反而会使税收增加。

(五)政府出台刺激政策

通过我国的中央政府,直接向市场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刺激生产,带动我们国家的各种经计量。

在刺激市场的同时,我们政府应该选择一个能够长期进行投资,但是在短时间内可以出现显著成果的行业,比如说房地产,但是必须说明的是,房地产的过多投入引来高房价等问题也是我们政府需要解决的。

小结

现在已经2010年了,让我们来回过首来看看,在这场金融危机中我们能学到些什么。

金融危机刚爆发不久,我们国家政府就出台了4000万亿的刺激政策。

这些资金大量的用于铁路,房地产等一些基础设施,这样解决了许多就业问题,大大带动相关的钢铁,水泥产业。

2009年的GDP增长稳稳地守住了8%这个口,但是同时缺引发了很多的相关问题。

2009年7月份开始,仅仅几个月的时间中国各地房价大幅度提升,之后国内物价水平都出现了上升现象。

我们可以知道,虽然国家的GDP得到了”保八”,但是我们住户居民不但没有体会到这8的8%的GDP增长,相反的感觉淡了生活更加的劳累了。

这些问题也引发了,中央的注意,在今年两会期间,温总理在做报告的时候也指出了,要将解决房价等一系列问题。

但是,我想与其时候补偿,不如我们在做决定的时候做好充分的考虑。

面对GDP的增长和面临的金融危机,我们不要盲目乐观也不要盲目的进行扩大内需,要调整好经济的内部结构,让我们的经济更健康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