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理论课程教学大纲.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253551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3.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会计理论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管理会计理论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管理会计理论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管理会计理论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管理会计理论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管理会计理论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管理会计理论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管理会计理论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管理会计理论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管理会计理论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管理会计理论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管理会计理论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管理会计理论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管理会计理论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管理会计理论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管理会计理论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管理会计理论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管理会计理论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管理会计理论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管理会计理论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管理会计理论课程教学大纲.docx

《管理会计理论课程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会计理论课程教学大纲.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管理会计理论课程教学大纲.docx

管理会计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管理会计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管理会计理论

课程类型

学位必修课

总学时

32学时

学分

2学分

适用专业

会计学

开课单位

会计学院

、课程性质

《管理会计理论》课程作为会计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从理论而言涵盖了会计学科两

大分支:

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从实践来讲是企业会计管理的重要内容。

《管理会计理论》

课程的性质是使学生熟练掌握和运用现代管理会计理论和方法,指导企业实践,掌握管理会

计的实质是“管理与会计的直接结合”,成为企业成本管理、规划控制、决策制定的实践者

和管理者。

二、教学目的

本课程教学目的是向学生系统阐述有关管理会计研究的基本理论,研究方法以及案例分

析和实务应用,使硕士研究生系统地掌握管理会计研究的基本内容,为向博士阶段过渡做很

好的理论储备和研究方法的应用。

同时,通过介绍国内外管理会计的最新研究动态,提高学

生运用管理会计理论,综合分析和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要求

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及学时安排,采取自学、调研等相结合方式组织教学,要求学

生阅读大量的相关资料,完成相关的自学、调研等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独立研读能力。

四、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

课程内容

学时分配

自学

自学研讨调研

第一讲绪论

2

第二讲企业绩效评价

2

2

第三讲作业成本法

3

3

第四讲作业管理

3

3

第五讲质量成本管理会计

3

3

第六讲企业激励机制与经理人激励薪

2

2

第七讲中国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

2

2

五、课程考核及成绩评定

课程考核为闭卷考试;成绩评定:

考试成绩实行百分制,其中基础知识测试题的分值掌握在

40分左右;综合能力测试题的分值掌握在60分左右。

60分为及格

六、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推荐教程

作者

出版社及出版时间

《高级管理会计》(第3

版)

胡玉明

厦门大学出版社,2009

教学参考书

作者

出版社及出版时间

《管理会计》

【美】安东尼?

A.阿特金森罗伯特?

S.卡普兰著刘曙光陈静等译,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管理会计教程》

查尔斯T.亨格瑞著,潘飞沈洪波译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管理会计案例》

中国会计学会管理会计与应用专业委员会编

经济科学出版社,2014

《质量成本管理论》

林万祥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作业成本计算理论与应用研究》

王平心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成本管理研究》

力寿义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成本会计研究》

林万祥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七、教学具体内容和要求

第一讲绪论

一、基本要求

明确管理会计的发展、主题、研究方法及讲座安排。

二、授课方法

自学。

三、教学内容

(一)现代公司制度、金融市场与会计学科发展的共生互动性

1、现代公司制度与金融市场的共生互动性

2、现代公司制度、金融市场与会计学科发展的共生互动性

(1)随着金融市场与现代公司制度的产生和发展,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对会计

理论与方法产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影响。

适应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的不同信息需求,逐步形成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两个相对独立的领域。

(2)金融市场与现代公司制度的产生和发展改变了会计学科的地位

主要表现为:

会计成为一项特殊的社会服务行业;扩大了会计的服务对象;拓展了会计的内容。

(3)金融市场与现代公司制度的产生和发展,使得会计信息使用者多元化。

(4)金融市场与现代公司制度的发展推动了会计学科的国际化趋势

(二)20世纪管理会计的发展

1、追求效率的管理会计时代(20世纪初到50年代)

此阶段管理会计的发展源于1911年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

管理会计为如何提高企业的生产和工作效率服务,标准成本、预算控制和差异分析等与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直接相联系的技术方法开始引入管理会计,成为管理会计方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个时期的管理会计追求的效率,强调把事情做好。

2、追求效益的管理会计时代(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

现代管理科学(由管理科学派和行为科学派组成)取代了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

此时期管理会计的方法体系包括:

标准成本法、预算管理、盈亏临界点分析、差量分析法、变动成本法、边际分析等。

此阶段管理会计形成了以“决策与计划会计”和“执行会计”为主体的管理会计结构体系。

3、管理会计反思时期(20世纪80年代)

20世纪80年代信息经济学和代理理论的引进,管理会计又有新的发展。

当时,管理会计理论存在两个比较严重的问题:

一是管理会计的知识体系不能满足决策者的需要;二是管理会计理论所依据的某些假设与现实不符。

作业成本法、作业管理、价值链优化和价值增值成为研究热点。

20世纪90年代以前管理会计发展历程,沿着效率——效益——价值链优化的轨迹发展,围绕“价值增值”主题展开。

4、管理会计主题转变的过渡时期(20世纪90年代)

管理会计的主题从单纯的价值增值转向企业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性上来。

(1)20世纪90年代西方管理会计理论研究现状

管理会计研究主题:

管理控制系统(激励机制、预算问题、绩效评价、转移价格、责任会计、国际控制问题);成本会计(成本会计一般问题、成本分配、作业成本法、产品成本计算、成本差异);成本管理(质量控制、适时生产系统、成本信息在决策中的应用、标杆制度、成本管理历史研究);成本动因;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研究方法和理论;资本预算与投资决策。

这些问题仍然是当今管理会计研究的热点问题。

管理会计研究所涉及的理论基础:

经济学、组织行为学、心理学、生产经营管理、社会学。

管理会计研究方法:

分析性、调查性、文献性、实验室实验性、文献评论性、案例和实地研究。

管理会计研究背景:

制造环境和一般环境。

(2)20世纪90年代西方管理会计理论研究的发展趋势

内容涉及三个方面:

管理会计在组织变化中的地位和作用;管理会计与组织结构之间的共生互动性;管理会计信息在决策支持中的作用。

(三)21世纪管理会计的主题

1、21世纪管理会计主题:

企业核心能力培植

21世纪企业面临的宏观环境:

国际化(跨国公司)、金融化(资本国际化)、知识化。

21世纪企业面临的微观环境:

顾客化、竞争化、变化。

企业核心能力包括:

核心能力是企业独特的竞争优势;核心能力将超越单个产品,体现在企业的一系列产品上;核心能力是其他企业难以模仿的能力。

企业核心能力的外部特征:

顾客价值;竞争差异化;延展性。

企业核心能力是企业内部一系列互补的机能和知识的结合。

侧重于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服务的管理会计如何为企业培植核心能力就成为21世纪管理会计的主题。

2、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管理会计基本框架

平很计分卡()代表着21世纪管理会计主题从“价值增值”到“核心能力”的转变。

因此,以企业核心能力的培植为核心,以企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借助平衡计分卡思维并以其为基础,在现有管理会计结构框架的基础上,以战略为导向,对内深化,对外扩展,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管理会计基本框架如下:

(1)财务维度——以价值增值为目标(财务会计、现金流量会计、无形和间接效益评估)。

(2)顾客维度——以质量为核心(市场战略对利润影响研究、质量成本管理会计、生命周期成本管理会计、环境管理会计)。

(3)内部业务流程维度——以价值链为核心(研究与开发能力评估、作业成本管理会计、企业资源计划系统)。

(4)学习与成长维度——以人为本(人力资本管理会计、行为管理会计、激励机制与激励薪酬)。

3、管理会计研究思维的拓展

(1)管理会计研究视野进一步拓宽。

管理会计将立足企业,面向国内外市场,站在战略的高度,全方位地为培植与提升企业核心能力提供相关信息。

多重理论、跨学科研究。

(2)管理会计研究领域将进一步深化。

如管理会计的战略化、企业化和行为化问题。

(3)实地研究和案例研究将成为管理会计的主流研究方法。

(4)管理会计提供的信息更加多元化。

数量与质量信息、财务与非财务信息、静态与动态信息、内部与外部信息、物质层面与精神层面信息等都将成为管理会计信息。

(5)管理会计在21世纪将随着主题的转变而显得日益重要,由于信息共享,管理会计乃至整个会计学科的范围将日益扩大,其独立性可能日益减弱,会计学科与其他经济管理学科的界限将进一步模糊化。

(四)管理会计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的程序:

(1)提出研究问题和研究目标

(2)设计问卷(使理论概念具体化)

(3)样本抽选

(4)发放问卷并收取问卷

(5)分析问卷

(6)撰写研究报告

2、实验研究

实验研究方法是通过控制自变量的变化来观察因变量的变化,寻求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广泛运用。

3、实地研究

实地研究代表着管理会计理论研究的最新发展。

实地研究的基本步骤:

(1)项目选择:

一个好的项目必须对理论或实践具有意义和价值。

项目选择遵循现实性原则、理论性原则和创造性原则。

(2)实地研究设计:

根据项目选择研究现场;搜集研究数据;对各种变量数据进行分析。

(3)实地研究数据的表达与解释:

以何种方式表示数据和控制变量及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解释和说明控制分析的有效手段和过程;解释和说明最终研究报告的贡献。

(4)实地研究结果的评估。

四、重点难点

21世纪管理会计的主题;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管理会计基本框架;管理会计研究方法。

五、思考与讨论

1、阐述管理会计的发展阶段?

2、阐述管理会计的研究方法?

3、描述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管理会计基本框架?

第二讲企业绩效评价

一、基本要求

掌握企业绩效评价方法:

杜邦财务分析体系、经济附加值绩效评价、基于平衡计分卡的企业战略绩效评价。

二、授课方法

自学。

三、教学内容

(1)基于财务基础的企业绩效评价

1、企业财务报表分析

2、企业内部责任中心绩效评价

3、杜邦财务分析体系

(1)税后净利/销售收入=销售利润率

销售收入/资产总额平均数=资产周转率

销售利润率X资产周转率=投资报酬率

(2)负债+所有者权益=资产总额资产总额平均数/所有者权益平均数=权益乘数

(3)投资报酬率X权益乘数=权益报酬率

4、以财务报表为基础的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存在着局限性

(1)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影响财务报表

(2)杜邦财务分析体系以利润指标为核心,而利润是可以被企业操纵的财务指标。

(3)企业可以操纵权益报酬率。

(2)基于价值基础的企业绩效评价:

经济附加值()

-X

-XK

()代表息税前利润;代表税后净利润;代表绩效评价期间企业占用的资产(本)

平均数额;代表绩效评价期间投入资本的平均数,代表绩效评价期间企业的综合资本成本率,K代表绩效评价期间投入资本的资本成本率。

和K理解为金融市场的平均报酬率(机会成本)。

如果大于零,企业创造了财富或价值;如果小于零,企业不但没有创造财富或价值,连金融市场一般预期报酬率都无法获得;如果等于零,企业只获得了金融市场一般预期报酬率。

如果换一个角度计算经济附加值,即:

经济附加值=资本效率X占用或投入资本平均数

=(企业资本报酬率-综合或投入资本成本率)X占用或投入资本平均数

(三)基于平衡计分卡的企业战略绩效评价

1992年由哈佛教授罗伯特S卡普兰(S.)与诺朗诺顿研究所最高执行长大卫P诺顿

(P.)合作设计了企业综合绩效评价制度(,即,又称平衡计分卡)并在《哈佛商业评论》

发表。

其主要目的是将公司的使命与策略具体行动化,以创造企业竞争优势,将组织的使命和策略转换成目标与绩效进行度量。

它将企业的绩效评价分为财务、顾客、企业内部业务流程、企业的学习与创新四个层面。

1、基于平衡计分卡的战略绩效评价基本框架

(1)财务维度

企业所有方面改善措施的实行,最后都应当通向财务目标。

因此,平衡计分卡将财务目标作为其他目标考评的焦点。

如果说每项考评方法是平衡计分卡这条纽带的一部分,则这条纽带的因果关系最终结果还是归于“提高财务绩效”。

财务绩效指标能反映出企业的财务业绩对净利的提高是否具有帮助,并且典型的财务目标是和获利能力连在一起的。

衡量获利能力的指标有:

营业收入、资本报酬率()、经济附加值()、成本降低率以及销售增长率或现金流量,企业处在不同的经营战略阶段,财务考评的侧重点又有所不同。

处于成长阶段的企业,其财务目标侧重于销售收入增长率,以及目标市场,顾客群体和销售额增长等;处于维持获利阶段的企业,其财务目标与获利能力相关联,如营业收入、毛利、投资回报率和经济附加值;处于收获阶段的企业,其财务目标更注重现金流量的最大化。

(2)顾客维度

平衡计分卡以“核心评价组”指标来考评企业在客户方面所期望达到的绩效。

这些“核心评价组”指标,主要包括“市场份额”、“顾客留住率”、“顾客获得率”、“顾客满意程度”、“顾客给企业带来利润率”等指标。

(3)企业内部业务流程维度

平衡计分卡从价值链出发,针对企业内部业务流程如研究与开发过程、经营过程和售后服务过程的不同阶段设置不同的评价指标。

研究与开发过程的主要指标包括:

研究与开发强度(研发支出/销售收入)、创新收益(新产品销售额占全部销售额的比重)、创新收益的竞争性(专利产品销售额占全部销售额的比重)、新产品利润率或研发有效性指数(新产品利润/研发支出)和新产品开发(上市)时间。

在经营过程中企业向客户出售产品和服务,其绩效考评指标有时间(向顾客提供产品和

劳务需要的反应时间)、质量(合格品率和返工率)和成本等。

还应设立“企业经营灵活性”、“生产周期”、“对顾客需求反应时间”、“对顾客提供产品多样性”、“废品率”、“返工率”等指标。

在售后服务阶段,灵敏的、友好的、可信赖的保证和服务工作是这一阶段的重要特征,而

“服务反映周期”、“人力成本”、“物力成本”、“售后服务的一次成功率”等指标是该阶段的主要绩效考评指标。

(4)企业学习与成长维度

该方面的考评指标主要包括“员工满意程度”(或“员工留存率”、“员工意见采纳百分比)”、“员工工作能力”(或“员工的劳动生产率”)、“员工培训与提升”(或“员工素质”)、“企业内部信息沟通能力”等。

2、基于平衡计分卡的企业战略绩效评价体系的特点

(1)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的平衡

(2)结果指标与动因指标的平衡

(3)长期指标与短期指标的平衡

(4)外部指标与内部指标的平衡

(5)客观指标(如利润、投资报酬率)与主观指标(如顾客满意度、雇员满意度)的平衡

四、重点难点

经济附加值绩效评价方法和基于平衡计分卡的企业战略绩效评价方法。

五、思考与讨论

1、基于平衡计分卡的企业战略绩效评价内容?

2、平衡计分卡平衡了什么?

3、企业经济活动是否都可以量化?

如果可以量化,是否采用货币尺度来量化最合适?

第三讲作业成本法

一、基本要求

掌握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了解传统成本计算法与作业成本法的区别。

二、授课方法

自学。

三、教学内容

(一)传统成本计算法

产品生产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三部分。

其中,制造费用是一种间接费用,必须按一定标准将它分配计入有关的产品,以便合理的计算产品成本。

在传统成本计算法下,现行的工厂支持成本用两种方法列销:

对于车间水、电、生产控制、设施运转、工装模具、作业之间的调整准备、质量控制、搬运等环节发生的制造费用,由于它们一般难以追溯到具体产品上,采用按产品耗用工时或机时进行分配进入产品成本;而对于销售、产品设计、出厂实验等费用,一般作为期间费用直接从当期损益列销。

1、现在我们对传统成本方法分摊制造费用的质疑?

用直接人工或机器小时分配制造费用,在过去制造费用占产品总成本的比重很小时是比较合理的(产品总成本中材料成本和直接人工成本占有很大的比重),那样制造费用计入不同产品成本所造成的成本扭曲也很小。

现代化生产方式下,企业固定制造费用比重加大,直接人工比重下降,从而制造费用分配率很大,造成产品成本失真。

随着与工时无关费用的快速增加,用不具有因果关系的直接人工去分配这些费用,必定产生虚假的成本信息。

2、以传统成本法分摊制造费用的后果

(1)扭曲的产品成本信息可能导致经营决策失误

(2)扭曲的产品成本信息可能导致成本失控和降低财务报告的可靠性。

(二)作业成本法产生的时代背景

1、技术背景:

先进的制造环境

2、社会经济背景:

个性化的社会环境

3、传统成本计算方法难以适应20世纪70年代之后的社会经济环境

4、实务界的客观需要是促成作业成本法产生的现实基础

5、电子计算技术的发展为作业成本法的实践运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作业成本法基本原理

1、作业成本法涉及的基本概念

(1)作业:

作业是企业为了特定目的而消耗资源的活动或事项。

(2)作业中心:

作业中心是一系列相互联系,能够实现某种特定功能的作业集合。

例如,在原材料采购作业中,材料采购、材料检验、材料入库、材料仓储保管等作业都是相互联系的作业,都可以归类于材料处理中心。

(3)成本库:

如果把企业的一系列相关作业所消耗的资源费用归集到作业中心,便构成该作业中心的成本库。

成本库是作业中心的货币表现形式。

(4)成本动因:

成本动因是导致成本发生的根源,它是成本对象与其直接关联的作业和最终关联的资源之间中介因素。

作业和成本对象是其起因,资源消耗是其结果。

(5)成本对象:

成本对象是企业执行各项作业的原因,它是归集成本的最终点。

根据企业管理需求,成本对象可以是产品,也可以是作业、部门或生产线、一个人乃至整个企业,甚至可以是企业的外部顾客。

(6)资源:

资源是支持作业的成本或费用来源,它是作业执行过程所需要花费的各种代价。

与某项作业直接相关的资源应该直接计入改作业。

如果某项资源支持多种作业,就应该借助一定标准将资源分配计入各种相应的作业。

(7)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是以作业为核算对象,通过成本动因来确认和计

算作业量,进而以作业量为基础分配间接费用至有关的产品或流程上的成本计算方法。

2、作业成本法基本原理

作业成本法基本原理:

依据不同成本动因分别设置成本库,再分别以各种成本对象所耗费的作业量分摊其在该成本库的作业成本,然后,分别汇总各种成本对象的作业总成本,计算各种成本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3、作业成本法的具体步骤

(1)确认主要作业与作业中心

(2)将资源成本分配到作业中心

(3)将各个作业中心的成本分配到成本对象

(四)作业成本法的特色

1、全员成本管理意识成为现实

企业员工每天的工作就是执行必要的作业。

2、整合四流,创造一流

企业整合资金流、物流、信息流和人力资源流,创造一流的绩效。

3、揭示成本发生的来龙去脉

4、拓展了成本计算与成本管理的空间

5、为会计信息系统与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的整合奠定基础

(五)作业成本计算法与传统成本计算法的比较:

见教材案例分析

四、重点难点

作业成本计算法的概念和基本原理;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的差别,以及这些差别对企业决策的影响。

五、思考与讨论

1.间接费用的分配是算术问题还是管理问题?

2.成本计算追求的是相关性还是精确性?

3.结合中国企业案例,进一步讨论作业成本计算法与传统成本计算法的差异。

第四讲作业管理

一、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作业管理的基本特点及其管理思维,讨论企业业务流程再造与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二、授课方法

自学。

三、教学内容

(一)作业链——价值链优化与作业管理

1、作业链——价值链的优化是作业成本法发展到作业管理的根本动因

新的企业观:

现代企业是一个为了最终满足顾客需要而设计的一系列作业的集合。

每一项作业成为其他作业的顾客,各种作业之间互为顾客,彼此连成一个整体,形成顾客链,最终为企业的外部顾客服务。

企业每完成一项作业就要消耗一定的资源,而作业的产出又形成一定的价值,转移到下一个作业,依次转移,直至形成最终产品,提供给企业外部顾客。

最终产品作为企业内部作业链的最后一环,凝结了作业链所形成并最终提供给顾客的价值。

因此,从价值的形成过程来看,作业链又表现为价值链。

但是,在企业的作业链中,并不是所有的作业都能够创造价值,因此企业要溯本求源,分析哪些作业能够增加价值,哪些作业不能够增加价值,尽量消除不能创造价值的作业;即使能够创造价值的作业,也要尽量减少其资源的消耗量,降低作业耗费,提高作业效益,增加企业的价值。

作业管理的基本管理思想:

以顾客链为导向,以作业链——价值链为中心,对企业的作业流程进行根本性、彻底的改造,强调协调企业内外部顾客的关系,从企业整体出发,协调各部门各环节的关系,要求企业物资供应、生产和销售等环节的各项作业形成连续、同步的

“作业流程”,消除作业链中一切不能增加价值的作业,使企业处于持续改善状态,促进企业整体价值链的优化,实现作业管理的目标。

2、作业管理的基本特点

(1)把管理深入到作业层次,以作业为核心进行作业分析。

作业分析主要包括四个步骤:

辨别必要作业()与不必要作业();重点分析增值作业;将

作业与先进水平比较;分析作业之间的联系。

(2)以作业成本法为中介,并贯穿始终。

(3)以产品设计、适时生产系统和全面质量管理等战略环节为重点。

3、基于作业管理的企业管理新思维

(1)生产周期时间是衡量企业整体作业链效率的重要依据

(2)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

(3)企业生产现场控制系统的变革

(4)企业的生产布局柔性化

(二)业务流程再造与竞争优势分析

1、企业业务流程再造

企业业务流程再造是指以优化企业整体作业链——价值链为核心,以提高企业竞争能力为目标,为了在关键绩效评价指标方面取得显著改善,从根本上重新思考、彻底改造、设计企业的业务流程而进行的企业重新整合。

企业业务流程再造的指导思想:

顾客至上、以人为本、彻底改造。

2、价值链与竞争优势分析

(1)企业基本竞争战略:

低成本战略、差异化战略、目标集中战略

(2)企业核心能力的培植与生产经营、资本经营

(3)价值链与竞争优势分析

(4)多元化经营与竞争优势

四、重点难点

作业链——价值链优化以及企业的业务流程再造;价值链与竞争优势分析。

五、思考与讨论

1、如何理解成本管理其实就是作业成本管理?

2、如何理解企业管理其实就是作业管理?

3、如何评论分工理论及其实践运用?

4、理解并讨论企业的基本竞争战略。

第五讲质量成本管理会计

一、基本要求

质量成本管理会计从会计的视野,立足于质量成本,关注质量与成本之间的关系。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质量成本的概念、质量成本的计量与报告方法。

二、授课方法

自学。

三、教学内容

(一)质量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工程的连接点

1、质量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层面的技术经济一体化

2、质量成本管理概念

质量成本是指企业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