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心得学习是基础实践是关键.docx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心得学习是基础实践是关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心得学习是基础实践是关键.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心得学习是基础实践是关键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心得:
学习是基础实践是关键
省委召开全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暨厅局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定和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对我省分三批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行了部署安排。
这是事关全局,事关长远,十分必要,十分紧迫的一件政治大事。
全省广大党员干部要迅速动员起来,积极投入到学习实践活动中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的重要战略部署上来。
扎实推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学习是基础,实践是关键。
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的重大措施,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
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要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创造性地回答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靠谁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已经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越来越显示出强大的真理性,得到全党全国人民的衷心拥护,成为全社会的基本共识和自觉行动。
近年来,我省采取各种形式,组织干部群众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取得了很大成绩。
但从整体上理解得还不够全面、系统;在一些工作领域和环节上还缺乏推动科学发展必备的知识,缺乏进行战略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的能力。
因此,深入学习仍然是首要的基础的任务。
按中央和省委的要求,必须把加强理论武装放在突出位置。
要认真深入学习十七大精神,学习领会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关于科学发展的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关于科学发展观的一系列重要观点;认真总结和学习我国改革开放30年的经验,系统掌握科学发展观所体现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通过理论学习,深刻领会和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水平,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这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实践特色,努力在解决群众反映强烈、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上取得新的突破。
毛泽东同志说过,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能够精通它、应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
中央强调学习科学发展观必须注重实践,注重应用,注重实效,反对文山会海等形式主义。
省委要求,扎实推动活动顺利健康进行,必须紧紧围绕省委确定的“推动科学发展,富裕三秦百姓,建设西部强省”活动载体,注重把握好“五个结合”:
一是与解放思想紧密结合;二是与加快陕西发展紧密结合;三是与深化改革开放紧密结合;四是与为人民群众谋福祉紧密结合;五是与改进干部作风紧密结合。
“紧密结合”就是深入实践,就是解决实际问题。
这是突出实践特色的关键。
我们一定要按中央和省委的要求,做到从本地区、本单位、本部门的实际出发,做到查找问题和差距对照实践来进行,制定整改措施以实践为依据,解决科学发展突出问题和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要用实践来推动,检验成效要以实践为标准。
学习是实践的前提,实践是学习的目的。
这次全党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解决好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两大历史性课题的重大战略任务。
我们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抓住关键环节,以学习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以实践解决问题,落实任务目标。
按省委的要求,注重学习调研,注重正面教育,注重取得实效,注重健全长效机制,注重领导带头,扎实搞好学习实践活动,努力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
通过这几天的政治学习,不但提高了思想觉悟和政治觉悟,也更进一步的理解了什么是科学发展观?
这一重要科学理论。
科学发展观就是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和世界观。
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的奋斗目标,开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局面,就必须抓好“发展”这一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而“发展”必须讲究科学,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的那样,一个国家坚持什么样的发展观,对这个国家的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不同的发展观,往往会导致不同的复杂结果,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界、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成为我们执政党带领全国人民奔小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指导思想。
(一)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科学发展观体现了马列主义的历史唯物论、辩证论体现了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等思想,体现了邓小平理论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要求,同时也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
试想发展继承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不用科学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去做行吗?
不行,那只能是教条主义。
继承和发展邓小平理论,不用科学的观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中国怎么能强盛。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发展方向、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如何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当今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我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会取得怎么的预想效果?
不进则退,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价值观、文化的渴求越来越高,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不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就不能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如果不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人民对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作为执政党应如何去满足。
从这一点看,“科学发展观”就应该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
(二)科学发展观,是改革和开放二十年来经验教训的最精辟的总结:
我们党作为执政党无时不在求发展,但曾有过求发展不科学的功过教训:
大跃进是冒进,违反了客观规律;文化大革命是“左进”,想通过所谓的革命求发展,其结果是倒退了;粉碎四人帮后,提出过在XX年实现现代化,其结果是盲进,脱离了中国国情。
特别是改革开放的20年,我们党的头脑清醒了,从左的思想束缚中解脱出来,逐渐确立了科学的发展观,制定计划,考虑到了中国的国情、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发展,有步骤、分阶段逐步实施。
回顾一下,从理论上的拨乱反正,解放思想,到坚持实事求的思想、路线和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资本主义的大讨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无不证明了我们成熟了。
从经济建设目标的确定,也体现了科学发展的观点,从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二番翻三番,就符合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由于经济发展观的科学,这个目标实现了。
政治上的科学发展体现的也非常明显,从反对党内不正之风,不正视党内存在腐败到开展反腐败斗争,从我国在20年来陆续出台的法律、法规,看得出我国正在向法制化国家迈进,而出台这些法律并不是在一夜之间,而是成熟一个出台一个,出台一个落实一个,这就是科学的发展观。
从**化进程上看,老百姓敢说话了,敢发表不同意见了。
文化上的百家争鸣、百花争艳,从科学意义上讲,也是文明进步的表现。
胡锦涛总书记和党中央正是总结了这些成功的经验,才提出了具有历史性、指导意义的科学发展观。
因为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不是阶段性的,指导了改革开放的20年,指导我党我国的各项事业,指导奔小康的全征程。
(三)科学的发展观,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时代要求
我们回想一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也并不是一开始就被所有人们所接受,不是有人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早在毛泽东、邓小平时代就有过论述,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全党学习的深入,才真正认识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确立,也体现了与时俱进。
毛主席的《论十大关系》谈的也是发展生产力,但还不是先进的生产力,毛主席也有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出了文艺为群众服务,为工农兵服务的思想。
这是完全对的,也必须坚持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提出,就体现了发展的观点和科学的观点,科学发展的观点,是文化为人民群众服务,是执政党的一个重要任务,代表和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毛主席和邓小平都提出过“为人民服务”和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了“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个利益既有物质利益,也有文化利益、政治利益,它含概了广大人民群众对最根本的各种利益的要求,这种利益是至高无上的,是我们党为之奋斗和必须让他们满足的。
而要尊重人民的利益,实现人民的利益,即使我们现在的生活提高了,**化进程加快了,但停留在这个水平上还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继续发展,继续提高。
建国初期人民的利益主要是当家作主和吃饱肚子,六、七十年代人们渴望有自行车、缝纫机和收音机,可现在和今后人民的利益是要享受小康社会给人们带来的高质量:
生存、生活、工作条件和环境,如果不用科学的发展观来指导,人民的这些根本利益就得不到保证。
现阶段,从我们从事的各行各业的工作,不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不与时俱进,怎么能满足人民对我们党的期望和要求。
因此科学发展观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对我们党都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四)要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我们应该怎么做
首先,必须全面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
一是以人为本,二是全面发展,三是协调发展,四是坚持发展。
把握如下几个问题:
一是:
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二是:
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三是:
必须高经济增长质量,努力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和效益相统一,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和环境相协调,不断保护和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
四是:
必须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穿于各项工作的各个方面之中。
五是:
要树立“四个观念”,也就是以人为本的观念,节约资源的观念,保护环境的观念和人与自然相和谐的观念。
(五)总之,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我们党、对我们每个党员都非常重要,对我们国家也非常重要,通过这次重要思想学习,使我理清了我党建党以来指导思想的发展、变化过程。
毛泽东等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创造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创造了邓小平理论;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创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每一代中央领导都有自己的理论建树,胡锦涛为首的党中央重大理论建树,这就是“科学发展观”。
解放思想是正确行动的先导。
翻开历史画卷,一部人类发展史就是一部思想解放史。
回顾我国改革开放的历程,思想解放同样是推动我们前进的动力。
1978年关于真理检验标准的大讨论,破除了“两个凡是”的思想禁锢,使人们从教条主义的精神枷锁中解放出来。
改革开放初期,中央创办经济特区,实行对外开放,把我们从长期闭关自守状态中解放出来。
九十年代初邓小平同志发表南方谈话,把人们的思想从计划经济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将改革开放推向了新的阶段。
实践充分证明,解放思想是扫除障碍、引领发展的“法宝”。
改革开放以来每一个巨大的变化,无一不是思想解放的结果。
广东要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首先必须争当解放思想的排头兵,深刻审视所处环境变化,深刻分析优势与不足,深刻反思思想精神状态,把思想从不适应、不利于科学发展的认识中解放出来,以新一轮思想大解放推动新一轮大发展。
围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我们到底需要在哪些方面解放思想,下一步将组织专题学习讨论活动。
我在这里先讲几个问题供大家参考。
第一,克服自满思想,增强忧患意识。
事物发展的辩证法告诉我们,形势越好,越要增强忧患意识。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要求全党同志一定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这对我们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我最近在与省委常委一班人谈心时,大家也都从不同层面提出了这个问题。
当前提出增强忧患意识不仅不会否定大好形势,而且清醒认识大好形势下存在的问题,才能够更好地巩固和发展大好形势。
中国治国古训就有“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之说。
在这方面,日本民族的优点很值得我们学习。
日本国土狭小、资源匮乏、生存空间不大,其忧患意识深深地植根于民族精神之中,因此善于学习、创新和创业,由此造就了由一个国土资源小国迅速崛起成为世界经济强国并长期保持这一地位的奇迹。
而作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日本政府最近斥巨资拍了一部叫做“日本沉没”的电影,说明日本人的忧患意识多么强烈啊!
实际上忧患意识是对历史必然性和事物发展的一种精神内醒,有助于我们辩证看待形势和成绩,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开拓进取的锐气。
广东从1985年至今,经济总量已连续23年居全国第一,主要经济指标也长期排在前列。
面对大好形势,我们有充分理由感到自豪。
但是,长期捧着“总量第一”这块“金字招牌”,听惯了别人的赞誉,很容易使我们一些同志自觉或不自觉地产生某种优越感,甚至骄傲情绪,缺乏忧患意识,导致不思进取,后果将是极其有害的。
斯大林在《论列宁》中说到,“不因胜利而骄傲”是列宁性格中的一个特点,我们也要“不因成功而骄傲”。
况且我们的成绩还是初步的,许多方面与兄弟省市比还存在明显不足。
比如,从过去10年我省与江苏、浙江、山东、上海等沿海省市人均发展水平对比看,我省人均gdp年均增速排在最后一位,人均gdp不仅被江苏超过,而且与浙江的差距不断拉大,由1996年相当于浙江的95.7%下降到XX年的88.9%。
再从人口和就业变动情况来分析,这10年间,我省总人口净增1644万人,远远高于江苏的439万、山东的571万和浙江的567万。
我省年末就业人员从3641万人增加到5250万人,增加了1609万人,年均增长3.7%,大大高于浙江的1.9%、山东的1.3%、江苏的0.4%和上海的0.4%;我省每新增一个劳动力新创造的gdp是12万元,大大低于江苏的88万元、山东的22万元和浙江的21万元。
这说明,兄弟省市用较低的人力投入取得了较高的人均产出。
再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看,这10年间我省年均增幅为13.3%,仅高于上海的7.2%,低于浙江的16.7%、江苏的17.8%和山东的21.7%。
兄弟省市总体上用工增长慢、投入增长快,这“一慢一快”,加上我省总人口增长远远高于兄弟省市,三重因素叠加,必将使我省继续拉大与他们在人均发展水平上的差距。
又比如,我省区域发展的协调性不如江浙等省。
去年我省地区发展差异系数(从0到1,数值越大表明差异越大)为0.7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0.67,也高于江苏的0.71、山东的0.67、浙江的0.38。
凡此等等,足以告诉我们,推进科学发展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否则,不但不能当好科学发展的排头兵,甚至连原有的地位和优势也会丧失。
第二,克服狭隘视野,树立世界眼光。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
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
作为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更应该树立世界眼光。
首先,广东开放程度高迫切要求我们树立世界眼光。
经过近三十年的对外开放,广东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组成部分。
多年来我省外贸进出口和利用外资总额分别占全国的1/3和1/4左右。
XX年外贸依存度高达160.4%,其中出口依存度达91.9%。
从某种意义上说,世界政治、经济的变化对我们的影响甚至大于国内政策的影响。
比如,美国次贷危机、美元汇价下跌、国际石油和粮食价格持续走高,对我省资产价格波动、出口效益下降、资源能源紧张乃至物价上涨都产生了不容低估的影响。
不树立世界眼光,就不能预见来自国际的风险,就不能应对经济生活的变化。
其次,国际竞争形势的新变化,迫切要求我们树立世界眼光。
我国加入wto时间不长,我们不熟悉的东西还很多,各种新标准、新规则、新手段层出不穷,在这方面我们还是个“学生”。
只有树立世界眼光,甘当学生,当好学生,才能变成“先生”,才能参与竞争规则的制定,抢占更加广阔的市场。
我省的中兴通讯公司,从1995年就开始实施国际化战略,经过十几年发展,不仅在一些技术领域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而且他们参与制定的国际标准也进入了国际先进行列。
但像这样的范例在我省仍是屈指可数。
再次,广东目前的地位和下一步的战略取向迫切要求我们树立世界眼光。
广东在国内是经济发展的“第一世界”,我们的战略取向应当是建立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
因此我们必须认清当今国际产业与科技发展大势,瞄准国际上现代产业的最高水平进行结构调整,这样才能真正抢占现代产业发展的先机。
广东历史上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海洋文化与开放意识浓厚。
近代以来,林则徐在广东成为“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而“真正走向世界的第一人”是我们广东梅州人黄遵宪。
中国最早的留美学生是珠海香洲人容闳。
孙中山先生就是一个具有广阔世界眼光的伟人,他以“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为座右铭,强调要“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学习世界上的先进知识和有益思想成果。
广东的商人遍布世界,华侨人数为全国之冠。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又是第一个面向世界寻找发展资金的省份,珠海石景山旅游中心就是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合作企业。
广东拥有一个面向世界的优越地理条件,3300多公里的海岸线使我们少了内陆地区难以克服的外部隔阻,我们的先人、先辈在面向世界、开拓开放上,留给了我们那样多宝贵的经验,给我们打下了这样好的基础,我们没有理由不在用世界眼光谋划发展方面继续走在全国的前列,没有理由不为中华民族复兴于世界民族之林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广东近现代的历史为广东创下了那样多具有世界眼光的“第一”和“最早”,而我们能为后人创造些什么?
这个问题应当严肃地摆在我们面前!
树立世界眼光,必须继续解放思想,必须克服人们文化心理障碍和局部狭隘视野,冲破计划经济影响的束缚,以全球视野、战略思维去谋划未来发展。
第三,克服“见物不见人”的观念,坚持以人为本。
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
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处于一个物质极其匮乏的时代。
那时候发展经济首先是要解决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因此,突出“物”、强调“物”,是必要的。
但经过三十年的发展,追求物质财富的增加甚至是追求gdp的增长,似乎渐渐地从改善人民生活的手段变为了目的。
“见物不见人”的观念成为其典型的思想特征。
人们在强调“做大做强”的同时,常常忘记了为什么要做大做强。
有些人一谈到发展,首先想到的就是经济总量、增长速度,忽视了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忽视了总量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和社会成本,忽视了发展应当注意的民生和社会公平等问题。
执行这种片面发展观的结果,很可能是经济总量搞上去了,群众对你的支持下来了。
印度人民党在XX年大选中落败,就是个生动的例子。
在“以人为本”的问题上解放思想,还要求我们在考虑经济社会发展时不仅要看结构怎么调整,产业如何升级,公共服务怎样改善,还要研究作为生产者和消费者的人。
弄清他们的数量、素质、结构等一系列问题。
以上的许多数据表明,我们的经济总量快速增多,人均水平位次却开始落后;本省籍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不算太高,但常住人口迅速增加;农村劳动力富裕,城市却招工不足;对社会事业的投入加大,但人均水平却不高,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如果我们就经济抓经济,不把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控制常住人口等问题摆上位置,拿出举措,认真解决,广东就永远无法在gdp、城乡居民收入的人均水平上成为全国的排头兵,就始终难以创造社会治安的高水平,就长期不能建设优美的人居环境。
这是关系我省未来发展的战略性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在改革创新方面历来是走在别人前头的,许多后来在全国流行的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做法都是广东创造的,许多中央出台的政策、制度都是总结了广东的经验和做法在全国推广的。
回想当年,广东能产生经济特区,是广东解放思想的产物。
在新的历史时期,广东还能不能“特”,关键看自己。
广东的“特”,从来都是靠广东人自己创造出来的。
如果现在的广东不能“特”,缺少“特”,那是我们自己的思想束缚了自己。
因为我们现在没有了贫穷给予的压力,没有了外国人的歧视,温饱式小富的生活消磨了改革创新的锐气和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勇气。
当年我们没有资金,就创造了“以什么养什么,谁投资谁受益”的办法;没有技术,就大胆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和发展“三资”企业,用解放思想的智慧和视野,找到了突破发展瓶颈的办法,使广东的发展实现了跨越式的进步。
今天,我们也遇到了土地制约、技术瓶颈、结构难题、社会冲突等许多问题。
我们必须认识到,再不解放思想,锐意进取,用改革创新来解决这些问题,广东排头兵的位置将难以自保,全面实现小康的目标将难以实现,小平同志托付的任务将难以完成。
广东改革创新的历程表明,只要我们的改革创新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能够让广东人民生活得更好,就一定是社会主义的,也一定是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最终也是一定能够得到中央的支持和认同的。
现在的关键是我们能不能创造这样的制度,能不能干出出色的业绩,能不能用实践证明我们的改革创新是正确的。
而做到这一点,前提就是解放思想!
总之,广东要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必须以解放思想为“纲”,推动各项工作开展。
时代发展的步伐加快,我们不能躺在原有的成就上酣睡,解放思想不能一劳永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