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内废物的排出.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256804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3.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docx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体内废物的排出.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docx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作者姓名

学校

学科

生物

年级/班级

初二

教材版本

鲁教版

课时名称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上课时间

2课时

学生人数

47

单元背景

单元学习概述:

《尿的形成和排出》是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2节内容。

一个人,只要是活着,就需要每天从外界摄取养料,同时将体内产生的代谢废物排出体外。

本节是在学生学习了人体的营养、物质的运输以及能量的供应之后,针对人体内代谢废物如何排出而安排的。

它在本册书中是一个教学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与前面所学的三大系统的知识点联系紧密,因此理解尿的形成和排出,有利于将前面所学的知识贯穿起来,并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所以本节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课时设计说明

依据课改理论,教学大纲结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同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本中插入了大量的图片,这些图片能形象生动的说明泌尿系统的组成、尿的形成与排出等抽象问题,从而有助于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学生主动参与、思考和分析,使较为抽象的概念更形象的展现在学生面前。

真正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作用。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本节内容,在教学中应注意淡化有关肾脏形态结构方面的生理名词和概念,主要通过实验观察、思考和资料分析,引导学生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探究尿液形成的大致过程,并形成人体结构与生理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

根据血浆、原尿以及尿液成分的比较,通过小组讨论、发现法的学习形式,推测肾小球、肾小管的作用,再结合多媒体动画从而解决尿是如何形成的这一教学难点。

整个的教学活动中要通过启发、观察、对比、综合的方法,使学生在探究中得到答案,提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的使学生由被动的听转为主动的我要学,让学生在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中找到了乐趣,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的特点是聪明、好动、思维敏捷,对事物充满好奇,而且通过上期的生物教学,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已有了较大的改善,具备一定的学习技能。

不过,因受其年龄等各方面的限制,七年级的学生多半主动学习能力还较差,学生的归纳小结和自学能力等综合素质还有待提高。

因此,可以根据其特点通过动画、图片等将抽象难理解的知识点呈现出来,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还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目标

1. 知识目标:

学生能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各器官功能;概述尿液的形成

和排出的大致过程。

 

2. 能力目标:

通过自主学习,提高获取知识能力和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科学推测

的能力;形成人体结构与生理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

 

3. 情感目标:

提高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学重难点及解决措施

1. 重点:

学生能概述肾脏的结构,说明尿液的形成过程。

 

分析:

尿的形成主要与肾单位有关,肾单位是个非常微观的结构,以学生的生活经验来说,他们对这一结构不可能有任何了解,而且对“每个肾脏包括大约100万个肾单位”的理解也需要学生发挥想象,而“肾脏的结构”又是理解另一重点“尿的形成”的知识准备。

因此,教材中特别安排了一个活动“观察肾脏”,并配合“肾的内部结构示意图”,此图的作用是帮助理解以上重点的,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好这张图。

 

2. 难点:

学生对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的理解。

 

分析:

要突破该难点应适当回忆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以及在物质交换中作用,来分析肾内毛细血管所具有的功能,从而推测肾小球和肾小管的作用特点,1. 重点:

学生能概述肾脏的结构,说明尿液的形成过程。

 

分析:

尿的形成主要与肾单位有关,肾单位是个非常微观的结构,以学生的生活经验来说,他们对这一结构不可能有任何了解,而且对“每个肾脏包括大约100万个肾单位”的理解也需要学生发挥想象,而“肾脏的结构”又是理解另一重点“尿的形成”的知识准备。

因此,教材中特别安排了一个活动“观察肾脏”,并配合“肾的内部结构示意图”,此图的作用是帮助理解以上重点的,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好这张图。

 

2. 难点:

学生对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的理解。

 

分析:

要突破该难点应适当回忆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以及在物质交换中作用,来分析肾内毛细血管所具有的功能,从而推测肾小球和肾小管的作用特点,

教学过程(可续行)

学习活动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教学评价及技术应用

要求学生观察思考并作答:

1.观察肾动脉和肾静脉,根据你所学过的知识想像一下肾脏里血管的分布是怎样的?

血液是怎样进出肾脏的?

2.你推测尿液的形成与血液循环有没有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作出推测。

 

教师适当地引导并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 

板书:

肾脏

 

进入肾的血液与尿液的比较

讨论:

1.比较尿液与血液的成分发生了什么变化?

你诊断排尿主要排出哪些物质?

2.你能作出何种推测?

 

 

 

提问:

血浆中的物质要被过滤下来,只有在哪一类血管中才能实现?

为什么?

要求学生回忆毛细血管适宜于过滤的结构特点

提问:

由此你又能作出何种推测?

 

  引导学生从视频资料中捕捉信息:

展播两次请大家认真记录你所听到和看到的?

根据学生的描述板书:

肾单位:

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

提醒学生注意肾小球的结构的特殊性。

 

设问:

此处也是毛细血管,但有不同吗?

 

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肾小球这一结构的特殊性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肾小球是毛细血管,这样在肾单位中有几处毛细血管?

导入:

当血液流过肾小球时肯定发生了一些生理过程,究竟发生了些什么,让我们从下面的一组数据中去分析寻找答案吧。

引导学生分析 

1.你发现肾小囊中有哪些物质?

肾小球的血液中又有哪些物质?

2.肾小囊中的液体只能来自           。

3.由此你推测肾小球和紧贴肾小球的肾小囊壁起何作用?

 

 引导学生再发现问题:

人体每天产生的肾小囊中的液体有150升,是不是都要排出体外呢?

 

设问:

肾小囊中的液体是不是就是我们将要排出的尿液了呢?

讲授:

肾小囊中的液体又称为原尿 

板书:

过滤→原尿 

发现问题:

肾小囊中的液体是不是就是我们将要排出的尿液了呢?

那原尿中的大部分物质如葡萄糖等又是怎样回到血液中去的呢?

设疑:

你能推测出重吸收这一生理过程会发生在哪个结构吗?

要求学生思考比较找出不同点。

   板书:

重吸收→尿 

请学生总结出尿的形成的两个过程

 举例说明一个人若得了肾衰竭最有效的措施是进行肾脏移植。

200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田世国,就是他为他敬爱的母亲捐献了他的一个肾。

讲授:

肾脏不停地产生尿,最终是由输尿管负责向下运输。

人每天每时每刻都有在产生尿,然而排尿却是间断的,为何?

 

提问:

排出尿有什么意义?

  

推测有输送尿的管子即输尿管

推测有暂时贮存尿的结构即

 

要求学生小结本堂课的内容

 

1.人体废物排出体外的方式有    种,          和          。

2.人体排泄,可以排出体内的物质不包括:

A食物残渣B代谢废物C二氧化碳D多余的水分和无机盐

3.正常人的原尿和尿液中,都含有的物质是:

A.葡萄糖B.氨基酸C.尿素D.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

4.正常人的原尿与血浆相比,原尿中一定没有:

A.无机盐 B.尿素  C.葡萄糖  D.大分子蛋白质

5.下列物质中,能被肾小管全部重吸收的是(     )A.水   B.无机盐   C.葡萄糖   D.尿素

6.尿的形成过程可概括为肾的       作用和            作用。

7.

(1)当血液流经肾脏时,血液由[ ]_____________进入[ ]_______,在这里血液中除______和_____以外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物质通过_____作用进入的[5]___________中形成_______,当原尿流经[6]________时,其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被肾小管壁重新吸收,进入缠绕在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里,原尿中剩下的物质与肾小馆内壁分泌的尿酸一起形成尿液,被_______收集,经_____进入________储存起来。

尿液的成分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2).[1]比[2]________(填“粗”或“细”),其生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8]________是一个_______球,它与包绕在周围[4]________都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生物学观点。

(4).在某人的尿液中发现有蛋白质和血细胞,可以说明此人发生病变的部位是___________,若在尿液中发现葡萄糖,则说明此人可能患有________或_____________。

思考:

肝细胞产生的尿素分子,将经过哪些结构才能随尿液排出体外?

(提示:

结合血液循环和本节知识进行思考)

学生思考并作答:

1. 血液有血细胞和血浆两部分组成。

2.血浆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代谢废物。

1.血液有哪两部分组成?

2.血浆的作用是什么?

 

讲授:

人体产生的代谢废物等必须得及时地排出体外。

提问引入 

复习旧知识,准备建构新知识。

 

引入并板书:

第四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学生思考后作答:

多余的水、无机盐、二氧化碳、尿素和食物残渣等

学生观察、思考,从图中获取信息,并说出他们的感想。

回答、推测

学生观察、想像并说出自已的推测。

(肾动脉—>肾内小动脉—>肾内毛细血管网—>肾内小静脉—>肾静脉)(肾内分布着

大量的毛细血管)

1.推测肾是形成尿的器官

2.推测尿液的形成与血液循环有关系。

 

 

学生思考,分析和比较

发现问题:

尿液与血液的成分发生了变化,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变化?

作出假设:

血液中的废物被过滤下来形成了尿。

 

答:

毛细血管

答:

略。

进一步作出假设:

血浆中的部分物质在肾脏的毛细血管处过滤形成尿。

  

学生描述他们从视频资料中所获得的有关肾脏的知识。

请多位学生回答:

发现问题:

肾小球是毛细血管球,肾小囊壁只有一层细胞  

 

要求学生集体回答出肾单位的三个组成。

   要求学生参照第67页右边的图,思考肾单位内血液流经的血管。

并请学生上讲台对照课件示意。

 学生观察并作答。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入球小动脉→肾小球→出球小动脉→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小静脉→肾静脉

一位学生代表上讲台对照课件示意。

 

发现问题:

有两处毛细血管,都可能发生物质的过滤。

 

学生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1.肾小囊中有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小分子蛋白质等。

肾小球的血液中有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蛋白质和血细胞等

2.肾小囊中的液体只能来自肾小球中的血浆。

3.由此推测肾小球和紧贴肾小球的肾小囊壁起过滤作用

  

 学生分析、思考后回答问题:

不是。

原因之一:

由资料分析一可知尿中不含葡萄糖,而肾小囊中的液体中含有;原因之二:

每天排出150升是不可能的,否则人也将成了“木乃伊”  

学生思考后作出假设:

肾小囊中的液体即原尿中的大部分物质肯定会被重新吸收回血液中了。

推测:

原尿在下行的过程中会经过肾小管,因为它的周围定分布着毛细血管,所以在这儿可能发生物质的重新吸收。

 

学生得出结论:

在肾小管处对原尿进行了重吸收。

 

 

比较两组数据,找出不同,并回答:

1.你发现尿液中没有葡萄糖和小分子蛋白质,说明了它们被全部重新吸收了。

2.你推测被重吸收回到血液中的物质           还会有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等。

 

学生观看课件并进行小结

学生回答:

略 

 

 

 

 

 学生回答出人的泌尿系统的组成  

 

 

 

 

 

学生对照板书进行小结 

提问:

人体在生命活动中会产生哪些废物?

 

简单讲解:

排泄和排遗并比较两者的不同。

 

讲授:

人体多余的水、无机盐和尿素等主要是以尿的形式排出体外的

引入并板书:

第一节尿的形成和排出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培养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发现问题并作出假设,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培养学生对所给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回忆已有的知识,为建构下面的新知识即:

“肾小球的滤过”作好基础。

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者的作用,引领学生发现问题

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创设使学生面临矛盾和产生疑问的心境,以激起学生的探求心理和求知欲。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作出推测

 

 

 

提出明确的问题,有助于学生有目的地分析问题,是指导学生进行资料分析的有效方法和途径,能促进学生提高分析问题的水平。

 

 

通过设疑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体验到人体结构的精致,渗透人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提出明确的问题,有助于学生有目的地分析问题,是指导学生进行资料分析的有效方法和途径,能促进学生提高分析问题的水平。

 

 

通过动画展示尿的形成的两个过程即过滤和重吸收,加深了学生的记忆,使抽象的生理过程形象化,是突破本节难点的点晴之笔。

 让学生感悟生命的宝贵,感悟人间的真情。

课后反思:

本节课通过创设一个个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或推想,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接受信息,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智能。

在这种方式下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主动的建构新认知结构的过程,学生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

新的认知结构是在原有认知结构基础上,并将新旧知识相联系而建构起来的。

学生的学习属于接受式的探究学习,这种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新旧知识的整合,是新课程所倡导的。

点评:

1、在教法的设计上,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为主要教学手段。

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与同伴的合作交流主动理解“尿的形成过程”。

教师在此过程中起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体现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2、注重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本节内容图片资料丰富,教学中充分利用图解,“泌尿系统组成图”、“肾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尿的形成过程示意图”,再结合多媒体动画,引导学生由点到面,由局部到整体地观察图。

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在讨论交流中了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提高。

3、倡导探究性学习,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在教学活动组织上,特别是“尿的形成过程”教学设计,教师起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巧设问题,以学生活动为主要内容,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获得新知识,能力得到提升,从而解决尿是如何形成的这一教学难点。

也体现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第三节  《物质运输的途径》教学设计:

一、目标导学:

(一)学前检测:

1.与流入小肠壁的血液相比,从小肠壁流出的血液中( )

A氧增加    B二氧化碳减少了   C养料增加了   D食物残渣增多了

2.肌肉注射青霉素后,最先到达心脏的是哪一个腔( )

A左心房    B右心房     C左心室      D右心室

  

(二)学习目标:

1.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是怎样的?

(重点)

2.体循环和肺循环过程中血液发生了哪些变化?

(难点)

二.互动导学

(一)血液循环的途径

1、体循环是指血液从(         )流入(     ),流经(           )、(             )、

(        )经上、下腔静脉,流回(         )的循环。

2、在体循环中血液成分的变化是由(          )血变成(         )血。

3、肺动脉里流(      )血,肺静脉里流(         )血。

4、血液循环的动力来自(           ),它不停地有节律地(             ),推动着血液在心脏、血管中往复流动。

  能力培养:

1、某人静脉注射某种药物,根据所学知识,请你推断最先在心脏的哪个腔中发现该药物。

2、写出下肢的骨骼肌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被送到肺部的途径。

 

 

控究性试题:

1、人每天吸入的氧气是被肺部消耗掉了吗?

二氧化碳是哪产生的?

 

2、为什么人在下蹲时突然站起会感到头晕,两眼发黑?

 

(二)血压与脉搏

(1)测血压的部位是 上臂肱动脉,测脉博的部位是   腕部桡动脉。

   收缩压的范围是 12~18.7千帕;  舒张压的范围是 8~12千帕。

(2)高血压指 舒张压经常超过12千帕。

三当堂检测(附后)

四.学后反思

1、肝动脉和肝门静脉的作用有何不同?

五.友情提示:

血液的变化包括成分变化和性质变化。

《物质运输的途径》当堂检测

一、选择题

1、在体循环和肺循环中,基本相同的是(   )      

 A、收缩压   B、舒张压 C、脉搏压    D、外周阻力    E、心排出量

2、血液循环的主要功能是(   )

A、推动和运送血液保证血液功能的实现  B、实现机体的体液调节和防御功能 

C、维持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            D、以上都是

3、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

A、动脉       B、 静脉             C、 毛细血管    D、心脏

4、从人体前臂抽血时,常用橡皮带扎住上臂,发现前臂一些血管隆起,这些血管是(   )

 A、动脉     B、 静脉    C、 毛细血管    D、有动脉,也有静脉

5、手臂被毒蛇咬伤,为防止蛇毒扩散,你应用止血带扎住他手臂的(   )

A、被毒蛇咬伤   B、近心端    C、 远心端    D、上臂处

6、下列哪项体循环和肺循环是基本相同的(   )

 A、循环路程   B、 收缩压       C、 舒张压    D、心输出量

7、测定脉搏和血压部位是在(   )

A、桡动脉、主动脉   B、肱动脉、肱动脉   C、桡动脉、肱动脉     D、桡动脉、 肺静脉

二、简答题:

(1)根据血液循环途径的不同,血液循环可分为______和_____。

(2)血液由[ ]___经过[ ]____进入肺。

在____进行气体交换后,____血变为____血,流回[ ]_____完成肺循环。

(3)血液由[ ]___经过[ ]_____给全身组织细胞供血,在___处进行气体交换,____血变为____血,由[ ]____和[ ]____流回[ ]____完成体循环。

(4)写出人体血液中的一个红细胞从小肠绒毛毛细血管出发到达头部组织细胞处的过程。

 

 

(5)这个红细胞在小肠绒毛处发生的变化是:

____________,到达头部组织细胞处的变化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肺泡内的氧气透过            壁和                  壁扩散到血液里。

 

一、目标导学:

(一)学前检测:

1.与流入小肠壁的血液相比,从小肠壁流出的血液中( )

A氧增加    B二氧化碳减少了   C养料增加了   D食物残渣增多了

2.肌肉注射青霉素后,最先到达心脏的是哪一个腔( )

A左心房    B右心房     C左心室      D右心室

  

(二)学习目标:

1.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是怎样的?

(重点)

2.体循环和肺循环过程中血液发生了哪些变化?

(难点)

二.互动导学

(一)血液循环的途径

1、体循环是指血液从(         )流入(     ),流经(           )、(             )、

(        )经上、下腔静脉,流回(         )的循环。

2、在体循环中血液成分的变化是由(          )血变成(         )血。

3、肺动脉里流(      )血,肺静脉里流(         )血。

4、血液循环的动力来自(           ),它不停地有节律地(             ),推动着血液在心脏、血管中往复流动。

  能力培养:

1、某人静脉注射某种药物,根据所学知识,请你推断最先在心脏的哪个腔中发现该药物。

2、写出下肢的骨骼肌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被送到肺部的途径。

 

 

控究性试题:

1、人每天吸入的氧气是被肺部消耗掉了吗?

二氧化碳是哪产生的?

 

2、为什么人在下蹲时突然站起会感到头晕,两眼发黑?

 

(二)血压与脉搏

(1)测血压的部位是 上臂肱动脉,测脉博的部位是   腕部桡动脉。

   收缩压的范围是 12~18.7千帕;  舒张压的范围是 8~12千帕。

(2)高血压指 舒张压经常超过12千帕。

三当堂检测(附后)

四.学后反思

1、肝动脉和肝门静脉的作用有何不同?

五.友情提示:

血液的变化包括成分变化和性质变化。

《物质运输的途径》当堂检测

一、选择题

1、在体循环和肺循环中,基本相同的是(   )      

 A、收缩压   B、舒张压 C、脉搏压    D、外周阻力    E、心排出量

2、血液循环的主要功能是(   )

A、推动和运送血液保证血液功能的实现  B、实现机体的体液调节和防御功能 

C、维持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            D、以上都是

3、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

A、动脉       B、 静脉             C、 毛细血管    D、心脏

4、从人体前臂抽血时,常用橡皮带扎住上臂,发现前臂一些血管隆起,这些血管是(   )

 A、动脉     B、 静脉    C、 毛细血管    D、有动脉,也有静脉

5、手臂被毒蛇咬伤,为防止蛇毒扩散,你应用止血带扎住他手臂的(   )

A、被毒蛇咬伤   B、近心端    C、 远心端    D、上臂处

6、下列哪项体循环和肺循环是基本相同的(   )

 A、循环路程   B、 收缩压       C、 舒张压    D、心输出量

7、测定脉搏和血压部位是在(   )

A、桡动脉、主动脉   B、肱动脉、肱动脉   C、桡动脉、肱动脉     D、桡动脉、 肺静脉

二、简答题:

(1)根据血液循环途径的不同,血液循环可分为______和_____。

(2)血液由[ ]___经过[ ]____进入肺。

在____进行气体交换后,____血变为____血,流回[ ]_____完成肺循环。

(3)血液由[ ]___经过[ ]_____给全身组织细胞供血,在___处进行气体交换,____血变为____血,由[ ]____和[ ]____流回[ ]____完成体循环。

(4)写出人体血液中的一个红细胞从小肠绒毛毛细血管出发到达头部组织细胞处的过程。

 

 

(5)这个红细胞在小肠绒毛处发生的变化是:

____________,到达头部组织细胞处的变化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