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单元质量评估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语文.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256823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9.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单元质量评估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单元质量评估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单元质量评估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单元质量评估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单元质量评估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单元质量评估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语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单元质量评估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语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单元质量评估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语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单元质量评估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语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单元质量评估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语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单元质量评估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语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单元质量评估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语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单元质量评估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语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单元质量评估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语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单元质量评估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语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单元质量评估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语文.docx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单元质量评估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单元质量评估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语文.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单元质量评估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语文.docx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单元质量评估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语文

第六单元 单元质量评估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

测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1929年,美国的商业银行所放贷款中流入股市的数额居然超过了流入房地产和普通商务投资的数额,出现了公司产品不断积压、股票行情不断看涨的现象,这一现象( D )

A.拉大了社会贫富差距

B.刺激了美国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

C.保证了生产的资金需求

D.增加了金融的风险性

[解析] 题干材料反映的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经济大危机的背景之一——金融的投机现象。

分析各选项,可知D项符合题意。

2.(2019·银川高一检测)美国总统胡佛说:

“当我们充分理解了20年代经济史的时候,我们将发现,终结了一个繁荣时期的这场崩溃,其主要原因是工业没能把它的进步传递给消费者。

”他认为导致“这场崩溃”的主要原因是( A )

A.生产和消费存在矛盾B.工业生产蓬勃发展

C.人们醉心于股票投机D.社会生产能力不足

[解析] 根据“其主要原因是工业没能把它的进步传递给消费者”可知,胡佛认为1929年经济危机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生产和消费存在矛盾,A项正确;B、C、D三项不符合材料“其主要原因是工业没能把它的进步传递给消费者”,排除。

3.(2019·南京高一期末)1932~1933,英国和比利时的失业率为22%~23%,瑞典的失业率为24%,美国的失业率为27%,奥地利的失业率为29%,挪威的失业率为31%,丹麦的失业率为32%,德国的失业率更高达44%以上。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

A.此次经济危机波及范围广泛

B.失业问题是经济危机爆发的信号

C.在危机中损失最大的是德国

D.英国和比利时的经济实力更为雄厚

[解析] 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信号是股市的崩溃,所以B项错误。

材料反映的只是失业率的信息,所以不能得出C项的结论。

D项明显错误。

故答案选A项。

4.(2019·天津一中高一期末)1930年,美国国会通过提高制成品关税的《霍利—斯穆特关税法》后,许多国家立刻通过增加美国产品进口关税来加以抵制。

这种现象所带来的后果是( B )

A.各国民族经济的发展获得了广泛的空间

B.国际贸易额下降,进而加剧经济危机

C.各国工业迅速恢复并提供众多就业岗位

D.各工业国找到了克服经济危机的出路

[解析] 本题考查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影响。

经济危机爆发后,美国提高关税,实施贸易保护主义,各国纷纷效仿。

这导致了国际贸易额的下降,进一步加剧了各国经济的衰退和萧条。

因此,本题选B项。

5.(2019·长沙高一检测)1932年,罗斯福以“新政”为口号成功当选美国总统,美国国内有学者认为,“罗斯福新政抛弃了美国传统的、至为宝贵的自由主义经济模式,走上了一种类似社会主义国家的‘计划经济’,最终会使美国走上政治‘非民主化’道路”。

该观点主要说明了( C )

A.“新政”完全放弃传统的自由经济发展模式

B.“新政”试图引导美国走社会主义道路

C.美国国内在摆脱危机的道路选择上有分歧

D.新政有使美国陷入极权统治的危险

[解析] 题中观点认为,罗斯福新政抛弃了美国的自由主义经济模式,选择了类似社会主义国家的“计划经济”,最终会使美国走上政治“非民主化”道路,对新政持否定态度,这说明美国国内在摆脱危机的道路选择上有分歧,故C项正确;罗斯福新政实质是在坚持自由经济发展模式基础上,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最终维护美国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故A、B、D三项错误。

6.(2019·内蒙古学业水平测试)罗斯福(1882~1945)上台伊始,立即实行“新政”,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整顿财政金融体系、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用行政手段调整农业政策以及社会福利方面加强救济和社会保障等。

这反映了新政的特点是( D )

A.损害资本家的利益  B.实行计划经济

C.建立“福利国家” D.政府全面干预经济

[解析] 材料表明罗斯福对“财政金融”“工业”“农业”“社会福利”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其改革体现了国家干预经济的特点,故选D项。

7.(2019·通辽高一检测)1933年3月12日,罗斯福对全国6000万听众发表了第一次“炉边谈话”。

他以亲切诚挚的声调、质朴实用的语句,对全国人民就银行暂停营业的问题进行了耐心的解释、劝告和教育,他说:

“我可以向大家保证,把钱放在经过整顿、重新开业的银行里,要比放在褥子下面更安全。

”其目的是( A )

A.克服金融危机B.调节工业生产

C.解决农业危机D.化解劳资矛盾

[解析] 经济危机从金融业开始,当时银行的信誉扫地,“我可以向大家保证,把钱放在经过整顿、重新开业的银行里,要比放在褥子下面更安全”主要目的是克服金融危机,故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及工业信息,故B项错误;农业危机不是材料主旨,故C项错误;劳资矛盾不符合材料主旨,故D项错误。

8.(2019·重庆南开中学高一期末)《罗斯福的过失:

罗斯福和他的新政如何延长了大萧条》一文指责罗斯福新政是“反市场、反私人投资”的政策。

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法律或文献是( C )

A.《全国劳工关系法》B.《罗斯福就职演说》

C.《全国工业复兴法》D.《社会保险法》

[解析] 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的措施。

新政期间,美国国会通过了《全国工业复兴法》,以加强政府对工业的指导,并要求工业各行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章程,将生产的各个环节置于国家监督之下,并通过国家干预,调整企业关系、劳资关系,遭到自由主义者们的反对。

故应选C项。

据“反市场、反私人投资”分析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政府强化了对市场和投资的控制,A、B、D三项都不相符。

9.(2019·苏州中学高一期末)海报是一种扩大宣传、辐射大众的艺术形式,其细节折射了一个时代的风云变化。

下图是反映20世纪30年代美国一重大改革中的某项政策的宣传画,宣传画中文字意为:

工作得报酬的美国!

幸福!

工作使国家进步!

为了执行这一政策,政府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D )

A.直接发放救济物资B.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C.减耕减产补贴农业D.兴办基础公共工程

[解析] 图片中的人物形象为劳动者(工人和农民)。

结合题干文字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30年代,为缓解经济危机,美国政府推行“以工代赈”,兴办基础公共工程,以增加就业,刺激消费和生产,稳定社会秩序。

故本题选D项。

10.与《全国工业复兴法》配套的再就业法规定:

禁止雇用童工,产业工人每周工作时间为35小时,脑力劳动者为40小时。

该法规做出以上限制的直接目的是( C )

A.调节劳资关系B.提高企业道德水平

C.增加就业机会D.稳定社会秩序

[解析] 依据题干信息可知,对工人的身份和工作时间做出规定的目的是让企业家可以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以解决社会就业问题。

因此,本题选C项。

11.罗斯福说:

“在美国,没有人比我对私人企业有着更坚强的信念。

客观地说,正是新政挽救了被拖到毁灭边缘的私人利润和自由企业制度。

”这说明罗斯福实施新政的根本目的是( C )

A.以国有制取代私有制

B.强化国家政权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C.稳定资本主义制度

D.固守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

[解析] 依据材料信息“没有人比我对私人企业有着更坚强的信念”“挽救了被拖到毁灭边缘的私人利润和自由企业制度”可知,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维护私有制和自由企业制度,维护资产阶级统治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稳定性。

B项是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和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方式,且材料中没有体现这一内容。

A、D两项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C项。

12.(2019·长郡中学高一月考)罗斯福新政是资本主义运行机制一次成功的自我调节,也是一次体制创新,对今天我们构建和谐社会,进一步推动改革开放事业有着重大的借鉴意义。

其借鉴意义有( D )

①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②正确处理好生产与消费、投资与需求的关系 ③利用国家政权,进行宏观调控 ④倡导企业建立诚信机制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对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借鉴意义。

联系罗斯福新政的内容、特点及影响分析四个小组合项可知,都是正确的,故选D项。

13.国家对经济实行系统的宏观调控和干预是现代资本主义与传统资本主义的主要区别之一。

下列各项中,属于现代资本主义的特征的是( A )

①利用调节利率、税收、汇率和货币发行量来影响经济的运行 ②通过财政预算对国民收入的分配作某些调整 ③采取政策措施推动科技革命并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使经济获得巨大发展 ④崇尚“自由的市场经济”,主张由市场这个“无形的手”来调节一切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现代资本主义概念的理解。

依据题干中“宏观调控和干预”可以直接排除④,“崇尚‘自由的市场经济’,主张由市场这个‘无形的手’来调节一切”是传统资本主义的特征。

故选A项。

14.(2019·宿迁高一期末)经济“滞胀”现象是20世纪70年代初出现的一种新的经济现象,其表现形式是:

一方面经济增长缓慢或停滞,引起大量失业;另一方面通货膨胀加剧,物价持续上升。

对此,美英等国采取的经济政策是( C )

A.增加国家对经济干预B.恢复自由放任的政策

C.实行混合型经济体制D.放弃对经济宏观调控

[解析] 材料描述的是20世纪70年代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滞胀”现象,对此各国进行政策调整,适当减少对经济的干预,美英等国发展出一种将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

15.(2019·东北师大附中高一月考)1979年撒切尔夫人当选英国首相后,采取了国有企业私有化、控制货币、削减公共开支等经济改革措施,从1983年起英国经济状况好转,到1988年达到正常水平。

对以上改革措施解释全面准确的是( B )

A.奉行凯恩斯主义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B.减少国家干预以克服经济中的“滞胀”现象

C.缩小“福利国家”规模以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

D.通过私有化政策刺激资本家进行大规模投资

[解析] 要注意设问要求“全面准确”。

A项理解与材料相背,排除;C项体现了材料中的“削减公共开支”,D项体现了材料中的“国有企业私有化”,都是对材料的片面理解,排除。

B项是对材料的全面准确理解。

16.(2019·珠海一中高一期末)国际著名学者陈启懋教授曾撰文指出:

(二)战后60年来,资本主义不仅没有崩溃,而且……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政治、社会相对稳定,至今也看不出垂死的迹象。

”其原因主要在于( B )

A.世界局势相对稳定

B.“混合经济”逐渐出现并发展

C.政府缩小“福利国家”规模,减少国家财政支出

D.垄断组织的建立与发展

[解析] 本题考查战后资本主义的调整。

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到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和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现象,各国立即调整,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逐渐发展出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的、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

因此,本题选B项。

17.(2019·银川一中高一期中)德国经济学家路德维希·艾哈德指出:

“在现有条件下,国家必须有计划和有调节地为经济确定目标并且提出方向性的经济政策原则。

……想把企业家弄成官府意志的奴隶和单纯的执行机器,那就必然毁灭一切人格价值并剥夺经济界最宝贵的动力。

”这表明他主张( D )

A.实行大规模国有化改革 B.取消市场调节作用

C.放弃对经济的干预D.市场与计划相结合

[解析] 依据题干信息分析可知,艾哈德既主张国家“有计划和有调节地为经济确定目标并且提出方向性的经济政策原则”,又反对“把企业家弄成官府意志的奴隶和单纯的执行机器”,因此,A、B、C三项都不合乎题意,只有D项与题意相符。

18.(2019·孝感高一检测)1981年里根上台时,美国经济已经陷入衰退。

里根政府强调,“国家已做好准备,把经济政策更加彻底地向右转”。

这里“右转”的意义是( A )

A.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B.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C.加大社会福利资金的投入D.增加国有制经济的比重

[解析] 20世纪70年代经济危机爆发,随后西方国家出现“滞胀”状态,这表明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无法保障资本主义经济的持续发展。

为应对“滞胀”状态,各国减少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故选A项。

19.下面为1950~1978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年均增长率(%)表

国家

1950~1973年

1973~1978年

日本

14.1

1.1

联邦德国

7.6

0.9

法国

6.1

1.3

美国

4.3

2.5

英国

3.1

0

这些国家在1950~1973年和1973~1978年两个阶段奉行的经济政策分别是( C )

A.国家干预 自由放任B.自由放任 国家干预

C.国家干预 减少干预D.自由放任 适度紧缩

[解析] 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出现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到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和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现象,各国立即进行调整,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基于以上分析,本题选C项。

20.(2019·天津和平区高一联考)二战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

(英国)社会福利计划的各项开支占到了公共支出总额的50%。

……(瑞典)主要靠借债和赤字预算来维持社会福利的各项开支。

……70%以上的美国人反对政府在福利救济方面花更多的钱。

由此可知,关于福利制度的认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D )

A.根除了贫富分化

B.是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现象的根本原因

C.解决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D.扩大了政府财政支出,存在降低人们工作积极性等弊端

[解析] A项说法错误,错在“根除”二字;B项说法错误,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决定的;C项说法错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伴随资本主义社会始终,无法解决;D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21.(2019·银川一中高一月考)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西方国家的股份公司中股票不再只为少数资本家所拥有,企业普通职工也拥有股票。

……企业所有者退出经营第一线,对企业的控制力下降,而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从事经营。

这反映出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 D )

A.干预经济政策的实施

B.企业所有权发生了本质变化

C.消除了劳资之间的对立

D.企业经营和管理方式发生变化

[解析] 本题考查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发展,依据题干信息“企业所有者退出经营第一线,对企业的控制力下降,而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从事经营”可知,企业的所有权并没有发生改变;“企业普通职工也拥有股票”不能表明劳资之间的对立消除;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调整与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实施”没有直接关系,因此,本题选D项。

22.(2019·太原高一检测)从微软公司和通用汽车公司比较来看,微软仅发展了十几年就拥有了资产2000亿美元,而通用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才拥有400亿美元资产。

这说明( B )

A.通用汽车公司没有微软公司发展速度快,汽车工业已经成为夕阳产业

B.世界进入“新经济”时代

C.信息技术是美国的支柱产业

D.美国工业已经停滞不前

[解析] “新经济”是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的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材料中微软的发展历程说明了这一点,故B项正确。

A、D两项说法与史实不符;C项说法与材料不符。

23.(2019·江苏历史卷)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结构发生新变化。

以下是1990年和2019年不同类型国家三大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表:

     产业

时间

国家地区  

农业(%)

工业(%)

服力业(%)

1990年

2019年

1990年

2019年

1990年

2019年

低收入

32

24

28

27

40

49

中等收入

14

9

39

36

47

55

高收入

3

2

33

27

64

71

表中数据表明( D )

A.高收入国家越来越忽视农业生产

B.中低收入国家各产业间发展均衡

C.不同类型国家产业结构的变革呈现平衡发展

D.不同类型国家产业结构的变革趋势基本相同

[解析] 表格显示1990~2019年,低收入、中等收入以及高收入国家的产业结构都是服务业比重增加,农业、工业比重减少,变革趋势基本相同,故D项正确。

24.(2019·重庆高一检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美国家专业技术人员、经理阶层、办公室工作人员等“新中产阶级”日益增多。

造成这一现象的因素有( B )

①新经济的出现

②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

③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和发展

④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解析] 本题属于组合型选择题,可用排除法。

②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是在罗斯福新政时期,而题干的时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排除,故选B项。

25.(2019·南京高一检测)美国《商业周刊》曾把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长达10年的经济持续增长称之为“新经济的胜利”。

“新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是( B )

A.农业B.高新技术产业

C.工业D.服务业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的“新经济”是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的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故B项正确;A、C、D三项与概念不符合,故排除。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小题10分,第27小题18分,第28小题22分,共计50分)

26.(2019·宜昌高一期末)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促使各国政府纷纷进行致策调整,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由此发生重大变化。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9~193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和失业情况

   国别

项目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日本

工业下降

46.2%

40.6%

28.4%

16.5%

8.4%

外贸缩减

70%

69.1%

50%

48%

50%

失业人数

1700万

600万

近300万

85万

300万

材料二 1933年,美国政府成立了田纳西流域××局,负责对田纳西河进行综合治理。

这是当时美国兴办的最大工程,包括开凿内陆水道、建立水电站、提供廉价电力、生产化肥、植树造林,以及控制洪水泛滥、防止水土流失等;它保护了3000万英亩的农田,使整个流域居民的平均收入提高了9倍。

——《图说历史课程标准》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

(4分)

[解析] 从图中纵向观察可知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即工业生产下降;对外贸易缩减;失业问题严重;社会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

[答案] 影响:

工业生产下降;对外贸易缩减;失业问题严重;社会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

(4分)

(2)材料二反映了罗斯福新政的哪项措施?

简要说明该举措取得的成效。

(5分)

[解析] 根据材料二“1933年,美国政府成立了田纳西流域××局,负责对田纳西河进行综合治理”可知这是罗斯福新政的以工代赈措施。

简要说明该举措取得的成效。

从材料“……植树造林,以及控制洪水泛滥、防止水土流失等。

它保护了3000万英亩的农田,使整个流域居民的平均收入提高了9倍”可知其成效,即增加收入;保护生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成效还有扩大就业;刺激消费;稳定秩序。

[答案] 措施:

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

(1分)成效:

扩大就业;刺激消费;增加收入;保护生态;稳定秩序。

(4分)

(3)根据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1分)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即国家干预经济。

[答案] 特点:

国家干预经济。

(1分)

27.(2019·太原高一检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5~1936年)和其他著作中认为:

政府采取谨慎而适当的行动是能够恢复经济、实现充分就业的。

改变税收政策和公共支出,政府就能直接影响商品和劳务的需求量;通过金融倾向政策以控制利率,政府就间接影响投资的水平。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凯恩斯经济学》

材料二 正如彼德松所指出的,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形势,使得其他经济学派取代凯恩斯主义主流地位的时机已经成熟。

……后来,供给学派独占鳌头,成为里根经济学思想的核心。

20世纪80年代初里根上台,里根政府接受了供给学派的思想,制定了一系列刺激供给的政策。

其中,减税是核心。

它包括简化税制、降低税率、减免企业所得税、缩短固定资产折旧年限等。

到里根第一届总统任期结束时,联邦规章制度减少了33%以上。

随后里根政府又采取了一系列旨在增强市场竞争能力的经济自由化措施。

例如,实行国营企业私有化;放松价格管制;减少市场准入限制;放宽《反托拉斯法》的执行,鼓励企业兼并。

——马歇尔《供给学派和里根经济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凯恩斯经济思想的核心内容并分析这种经济思想对资本主义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

(8分)

[解析] 本问主要考查罗斯福新政与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一小问,结合材料可知是国家干预经济;笫二小问,凯恩斯主张国家干预,不管哪种经济政策都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在一定时期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答案] 核心内容:

主张国家干预经济。

影响:

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成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经济危机和推动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推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调整经济模式,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里根经济学形成的背景并概括里根政府为解决经济危机采取的主要措施。

(10分)

[解析] 第一小问,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出现“滞胀”现象,以此来回答背景。

第二小问,材料“减税是核心。

它包括简化税制,降低税率、减免企业所得税、缩短固定资产折旧年限等”体现了降低税率;“实行国营企业私有化;放松价格管制;减少市场准入限制;放宽《反托拉斯法》的执行,鼓励企业兼并”说明了政府减少对经济的干预。

[答案] 背景:

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出现“滞胀”现象;凯恩斯主义不能解决当时的危机;供给学派在经济学领域逐渐成为主流学派。

措施:

刺激供给;降低税率;政府减少对经济的干预。

(10分)

28.(2019·江西新余一中高一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各国的社会福利制度迅速发展。

一般说来,现代欧洲各国的福利国家制度主要包括医疗、疾病、养老、事故、失业、住房、教育等方面。

其失业保险规定:

凡出于年老、残废、疾病、分娩、工伤、失业等原因全部或部分丧失或暂时丧失劳动能力者,国家将提供一定的社会津贴。

除此之外,国家对因公死亡或者伤残的人给予补偿,对有各种困难的人和群体给予补助,同时国家还实行社会救济制度,以保障每个人的最低生活水平。

——刘玉安《北欧福利国家制度剖析》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福利制度陷入重重困境。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蓬勃兴起与加速发展,资本可以随意跃出国界,工会对福利的任何进一步要求和政府扩大社会福利支出的政策都会促使资本“外逃”,资本“外逃”反过来又加剧了国内的失业压力。

庞大的社会福利支出用于消费,增加了西欧国家产品的生产成本,导致这些国家在对外经济中处于劣势。

国民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