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古诗词汇总及详解.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257082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46.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古诗词汇总及详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人教版小学古诗词汇总及详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人教版小学古诗词汇总及详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人教版小学古诗词汇总及详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人教版小学古诗词汇总及详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人教版小学古诗词汇总及详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0页
人教版小学古诗词汇总及详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0页
人教版小学古诗词汇总及详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0页
人教版小学古诗词汇总及详解.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0页
人教版小学古诗词汇总及详解.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0页
人教版小学古诗词汇总及详解.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0页
人教版小学古诗词汇总及详解.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0页
人教版小学古诗词汇总及详解.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0页
人教版小学古诗词汇总及详解.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0页
人教版小学古诗词汇总及详解.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0页
人教版小学古诗词汇总及详解.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0页
人教版小学古诗词汇总及详解.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0页
人教版小学古诗词汇总及详解.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0页
人教版小学古诗词汇总及详解.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0页
人教版小学古诗词汇总及详解.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古诗词汇总及详解.docx

《人教版小学古诗词汇总及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古诗词汇总及详解.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小学古诗词汇总及详解.docx

人教版小学古诗词汇总及详解

 1、《一去二三里》(宋•邵康节)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文学体裁:

五言绝句

原文大意:

一下子到二三里远的地方,看见四五个生着炊烟的人家。

路过六七座亭台楼阁,周围有十几枝美丽的花。

散文式翻译:

一个小孩,牵着妈妈的衣襟去姥姥家。

一口气走出二三里;眼前要路过一个小村子,只有四五户人家,正在做午饭,家家冒炊烟。

娘俩走累了,看见路边有六七座亭子,就走过去歇脚;亭子外边,花开的繁茂,小孩越看越喜爱,伸出指头点数,嘴里念叨着“八枝,九枝,十枝~~~~~~~”。

他想折下一枝来,戴在自己的身上。

他刚要动手,他的妈妈便喝住他,说:

“你折一枝,他折一枝,后边的人就不能看美丽的花儿了。

”后来,这儿的花越来越多,数也数不过来,变成了一座大花园。

 

2、《画》唐•王维(王维,字摩诘,有“诗佛”之称)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文学体裁:

五言绝句

作品注释:

[1]色:

颜色,也有景色之意。

[2]惊:

吃惊,害怕。

原文大意:

在远处可以看见山有青翠的颜色,在近处却听不到流水的声音。

春天过去了,但花儿还是常开不败,人走近了,枝头上的鸟儿却纹丝不动。

作品鉴赏:

这是一首画作欣赏诗,从诗中的描述来看,画中有山、水、花、鸟都是典型的中国画题材,而且肯定是一幅画得相当逼真、传神的作品。

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文学体裁:

七言绝句

作品注释:

⑴九月九日:

即重阳节。

忆:

想念。

山东:

王维迁居于蒲县(今山西永济县),在函谷关与华山以东,所以称山东。

⑵异乡:

他乡、外乡。

为异客:

作他乡的客人。

⑶佳节:

美好的节日。

⑷登高:

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

⑸茱萸:

一种香草,即草决明。

古时人们认为重阳节插戴茱萸可以避灾克邪。

原文大意:

独自离家在外地为他乡客人,每逢佳节来临格外思念亲人。

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头上插菜萸可惜至少我一人。

作品鉴赏:

此诗写出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

诗一开头便紧切题目,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

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节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

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

其中“每逢佳节倍思亲”更是千古名句。

白话译文

4、《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文学体裁:

七言绝句

作品注释:

⑴元二:

作者的朋友。

使:

出使。

⑵浥:

湿。

⑶客舍:

旅店。

⑷阳关:

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原文大意:

清晨刚下阵雨,渭城达到尘土湿润,空气清新,旅舍更加青翠。

朋友啊,再干一杯送别的酒吧,要知道西出阳关之后,就再也难见老朋友了。

作品鉴赏:

此诗是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诗题又名“赠别”,后有乐人谱曲,名为“阳关三叠”,又名“渭城曲”。

5、《鸟鸣涧》[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文学体裁:

五言绝句

作品注释:

(1)闲:

安静。

(2)空:

空空荡荡。

原文大意:

春天寂静无声,桂花不知不觉地凋落。

寂静使春夜里的山更让人觉得空空荡荡。

月亮出来了,小鸟竟然被月光惊动。

时时发出的鸣叫在山涧中回响。

作品鉴赏:

这首诗全春山之静。

“静”被诗人强烈的感受到了。

也就是人静。

人静缘于心静,所以觉察到桂花的坠落。

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景,衬托出春涧的幽静。

6、《静夜思》[唐]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

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文学体裁:

五言古诗

作品注释:

⑴静夜思:

安静的夜晚产生的思绪。

⑶疑:

好像。

⑷举头:

抬头。

原文大意:

窗前洒满了银色的月光,好像地上结了一层薄霜。

抬头凝望着空中的明月,不禁低头思念我的故乡。

作品鉴赏:

用叙述的语气,写远客思乡之情。

 

7、《赠汪伦》[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文学体裁:

七言绝句

作品注释:

⑴汪伦:

李白的朋友。

⑵踏歌:

唐代广为流行的民间歌舞形式,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拍子,可以边走边唱。

⑶深千尺:

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⑷不及:

不如。

原文大意:

李白坐上小船刚要离开,忽听岸上传来踏歌之声。

桃花潭水即使深有千尺,也比不上汪伦相送之情。

作品鉴赏:

诗的前半是叙事,先写要离去者,继写送行者,展示一幅离别的画面。

诗的后半是抒情,赞美汪伦对诗人的敬佩和喜爱,也表达了李白对汪伦的深厚情谊。

 

8、《望庐山瀑布》[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文学体裁:

七言绝句

作品注释:

⑴香炉,指庐山香炉峰。

⑵紫烟,日光照射水气反射出的紫色的烟雾。

⑶九天,指天的最高处。

原文大意:

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

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作品鉴赏:

这首诗运用了比喻、夸张,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浑、奇异、壮丽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无限热爱的情怀。

 

9、《望天门山》[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文学文学体裁:

七言绝句

作品注释:

⑴天门山:

两山隔江对峙,形同天设的门户,天门由此得名。

⑵中断:

江水从中间隔断两山。

楚江:

即长江。

开:

劈开,断开。

⑶至此:

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

一作“直北”。

回:

回漩,回转。

指这一段江水由于地势险峻方向有所改变,并更加汹涌。

⑷两岸青山:

分别指东梁山和西梁山。

出:

突出,出现。

⑸日边来:

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远远望去,仿佛来自日边。

原文大意:

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此没有回旋。

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作品鉴赏:

这首诗写了碧水青山,白帆红日,交映成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

景色由远及近再及远地展开。

诗中用了六个动词“断、开、流、回、出、来”,动态地描绘了天门山一带的雄奇阔远。

从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李白的豪放不羁的精神和不愿意把自己限在小天地里的广阔胸怀。

10、《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文学体裁:

七言绝句

作品注释:

⑴黄鹤楼:

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原楼已毁,现存楼为1985年修葺。

孟浩然:

李白的朋友。

之:

往、到达。

广陵:

即扬州。

⑵故人:

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

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

辞:

辞别。

⑶烟花:

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指艳丽的春景。

下:

顺流向下而行。

⑷碧空尽:

消失在碧蓝的天际。

尽:

尽头,消失了。

碧空:

一作“碧山”。

⑸唯见:

只看见。

天际流:

流向天边天际:

天边,天边的尽头。

原文大意:

友人在黄鹤楼向我挥手告别,阳光明媚的三月他要去扬州。

他的帆影渐渐消失在碧空中,只看见滚滚长江在天边奔流。

作品鉴赏:

在一片美景之中送别友人,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美景令人悦目,送别却令人伤怀,以景见情,含蓄深厚。

11、《独坐敬亭山》[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文学体裁:

五言绝句

作品注释:

⑴敬亭山:

在今安徽宣城市北。

⑵尽:

没有了。

⑶孤云:

独去:

独去,独自去。

闲,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

孤单的云彩飘来飘去。

⑷两不厌:

指诗人和敬亭山而言。

厌:

满足。

原文大意:

群鸟高飞无影无踪,孤云独去自在悠闲。

你看我,我看你,彼此之间两不相厌,只有我和眼前的敬亭山了。

作品鉴赏:

写作者此刻独坐但情意悠然,很符合李白本人的仙道思想。

12、《绝句》[唐]杜甫(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后人称为“诗圣”,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两个黄莺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文学体裁:

七言绝句

作品注释:

黄鹂:

黄莺。

白鹭:

鹭鸶,羽毛纯白,能高飞。

窗含:

是说由窗往外望西岭,好似嵌在窗框中,故日窗含。

西岭:

即成都西南的岷山,其雪常年不化,故云千秋雪。

这是想象之词。

东吴:

指长江下游的江苏一带。

成都水路通长江,故云长江万里船

原文大意:

黄鹂在新绿的柳条间叫着春天,成双作对好喜庆;白鹭排成行迎着春风飞上青天,队列整齐真优美。

那西岭的雪峰啊,像一幅美丽的画嵌在窗框里;这门前的航船啊,竟是从万里之外的东吴而来。

作品鉴赏:

诗句有声有色,意境优美,对仗工整。

一个“含”字,表明诗人是凭窗远眺,此景仿佛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图画。

这两句表现出诗人心情的舒畅和喜悦。

13、《江畔独步寻花》[唐]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文学体裁:

七言绝句

作品注释:

黄四娘:

杜甫住成都草堂时的邻居。

蹊:

小路。

留连:

即留恋,舍不得离去。

娇:

可爱的样子。

恰恰:

象声词,形容鸟叫声音和谐动听。

原文大意:

黄四娘家花儿茂盛把小路遮蔽,万千花朵压弯枝条离地低又低。

眷恋芬芳花间彩蝶时时在飞舞,自由自在娇软黄莺恰恰欢声啼。

作品鉴赏:

这首诗记叙在黄四娘家赏花时的场面和感触,描写草堂周围烂漫的春光,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之情和适意之怀。

14、《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文学体裁:

七言律诗

作品注释:

⑴闻:

听说。

官军:

指唐朝军队。

⑵剑外:

剑门关以南,这里指四川。

蓟北:

泛指唐代幽州、蓟州一带,今河北北部地区,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

⑶涕:

眼泪。

⑷却看:

回头看。

妻子:

妻子和孩子。

愁何在:

哪还有一点的忧伤?

愁已无影无踪。

⑸漫卷(juǎn)诗书喜欲狂:

胡乱地卷起。

是说杜甫已经迫不及待地去整理行装准备回家乡去了。

喜欲狂:

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⑹放歌:

放声高歌。

须:

应当。

纵酒:

开怀痛饮。

⑺青春:

指明丽的春天的景色。

作伴:

与妻儿一同。

⑻巫峡:

长江三峡之一,因穿过巫山得名。

⑼便:

就的意思。

襄阳:

今属湖北。

洛阳:

今属河南,古代城池。

原文大意:

剑门外忽传收复蓟北的消息,初闻此事分外欢喜泪洒衣衫。

回头看妻儿的愁云顿时消散,随便地收拾起诗书欣喜若狂。

日头照耀放声高歌痛饮美酒,明媚的春光伴着我返回故乡。

快快动身起程巴峡穿过巫峡,我穿过了襄阳后又直奔洛阳。

作品鉴赏:

诗的主题是抒写忽闻叛乱已平的捷报,急于奔回老家的喜悦。

全诗感情奔放,痛快淋漓地抒发了作者无比喜悦的心情。

解释:

“剑外忽传收蓟北”,起势迅猛,恰切地表现了捷报的突然。

诗人多年飘泊“剑外”,备尝艰苦,想回故乡而不可能,就是由于“蓟北”未收,安史之乱未平。

如今“忽传收蓟北”,惊喜的洪流,一下子冲开了郁积已久的情感闸门,令诗人心中涛翻浪涌。

“初闻涕泪满衣裳”,“初闻”紧承“忽传”,“忽传”表现捷报来得太突然,“涕泪满衣裳”则以形传神,表现突然传来的捷报在“初闻”的一刹那所激发的感情波涛,这是喜极而悲、悲喜交集的真实表现。

“蓟北”已收,战乱将息,乾坤疮痍、黎民疾苦,都将得到疗

救,诗人颠沛流离、感时恨别的苦日子,总算熬过来了。

然而痛定思痛,诗人回想八年来熬过的重重苦难,又不禁悲从中来,无法压抑。

可是,这一场浩劫,终于像噩梦一般过去了,诗人可以返回故乡了,人们将开始新的生活,于是又转悲为喜,喜不自胜。

这“初闻”捷报之时的心理变化、复杂感情,如果用散文的写法,必需很多笔墨,而诗人只用“涕泪满衣裳”五个字作形象的描绘,就足以概括这一切。

颔联以转作承,落脚于“喜欲狂”,这是惊喜的更高峰。

“却看妻子”、“漫卷诗书”,这是两个连续性的动作,带有一定的因果关系。

当诗人悲喜交集,“涕泪满衣裳”之时,自然想到多年来同受苦难的妻子儿女。

“却看”就是“回头看”。

“回头看”这个动作极富意蕴,诗人似乎想向家人说些什么,但又不知从何说起。

其实,无需说什么了,多年笼罩全家的愁云不知跑到哪儿去了,亲人们都不再是愁眉苦脸,而是笑逐颜开,喜气洋洋。

亲人的喜反转来增加了诗人的喜,诗人再也无心伏案了,随手卷起诗书,大家同享胜利的欢乐。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一联,就“喜欲狂”作进一步抒写。

“白日”,指晴朗的日子,点出人已到了老年。

老年人难得“放歌”,也不宜“纵酒”;如今既要“放歌”,还须“纵酒”,正是“喜欲狂”的具体表现。

这句写“狂”态,下句则写“狂”想。

“青春”指春天的景物,春天已经来临,在鸟语花香中与妻子儿女们“作伴”,正好“还乡”。

诗人想到这里,自然就会“喜欲狂”了。

尾联写诗人“青春作伴好还乡”的狂想,身在梓州,而弹指之间,心已回到故乡。

诗人的惊喜达到高潮,全诗也至此结束。

这一联,包涵四个地名。

“巴峡”与“巫峡”,“襄阳”与“洛阳”,既各自对偶(句内对),又前后对偶,形成工整的地名对;而用“即从”、“便下”绾合,两句紧连,一气贯注,又是活泼流走的流水对。

再加上“穿”、“向”的动态与两“峡”两“阳”的重复,文势、音调,迅急有如闪电,准确地表现了诗人想象的飞驰。

“巴峡”、“巫峡”、“襄阳”、“洛阳”,这四个地方之间都有很漫长的距离,而一用“即从”、“穿”、“便下”、“向”贯串起来,就出现了“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的疾速飞驰的画面,一个接一个地从读者眼前一闪而过。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

诗人既展示想象,又描绘实境。

从“巴峡”到“巫峡”,峡险而窄,舟行如梭,所以用“穿”;出“巫峡”到“襄阳”,顺流急驶,所以用“下”;从“襄阳”到“洛阳”,已换陆路,所以用“向”,用字高度准确。

15、《山行》[唐]杜牧(杜牧(803-853),唐代诗人。

字牧之,人谓之小杜,和李商隐合称“小李杜”,以别于李白与杜甫。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文学体裁:

七言绝句

作品注释:

山行:

在山中行走。

远上:

登上远处的。

寒山:

深秋季节的山。

石径:

石子的小路。

斜:

此字读xiá,为倾斜的意思。

深:

“深”可理解为在云雾缭绕的的深处。

车:

轿子。

坐:

因为。

霜叶:

枫树的叶子经深秋寒霜之后变成了红色。

枫林晚:

傍晚时的枫树林。

红于:

比……更红,本文指霜叶红于二月花。

原文大意:

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云深处,居然还有人家。

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

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作品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在这首诗中,杜牧以情驭景,敏捷、准确地捕捉足以体现自然美的形象,并把自己的情感融汇其中,使情感美与自然美水乳交融,情景互为一体。

16、《春晓》[唐]孟浩然(唐代诗人。

本名浩,字浩然。

襄州襄阳人,世称孟襄阳诗与王维并称“王孟”。

其诗清淡,长于写景。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文学体裁:

五言绝句

作品注释:

⑴不觉晓:

不知不觉天就亮了。

晓:

早晨,天明,天刚亮的时候。

⑵闻:

听见。

啼鸟:

鸟啼,鸟的啼叫声。

⑶“夜来”句:

一作“欲知昨夜风”。

⑷“花落”句:

一作“花落无多少”。

知多少:

不知有多少。

知:

不知,表示推想。

原文大意:

春天睡醒不觉天已大亮,到处是鸟儿清脆的叫声。

回想昨夜的阵阵风雨声,吹落了多少芳香的春花。

作品鉴赏:

《春晓》是唐代诗人孟浩然隐居在鹿门山时所作,诗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刚刚醒来时的一瞬间展开联想,描绘了一幅春天早晨绚丽的图景,抒发了诗人热爱春天、珍惜春光的美好心情。

 

17、《村居》[清]高鼎(高鼎,清代后期诗人。

高鼎生活在鸦片战争之后,著有《村居》、《拙吾诗稿》)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文学体裁:

七言绝句

作品注释:

村居:

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

杨柳拂堤:

像杨柳一样抚摸堤岸。

醉:

迷醉,陶醉。

春烟:

春天水泽、草木间蒸发形成的烟雾般的水汽。

散学:

放学。

纸鸢:

泛指风筝,它是一种纸做的形状像老鹰的风筝。

鸢:

老鹰。

原文大意:

农历二月,村子前后的青草已经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

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

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如同烟雾般凝集着。

杨柳似乎都陶醉在这浓丽的景色中。

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作品鉴赏:

《村居》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因春天来临而喜悦,所见到的春天景象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

 

18、《所见》[清]袁枚(袁枚(字子才,号简斋,清代诗人、散文家。

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

与纪晓岚齐名,时称“南袁北纪”。

有((小仓山房集》((随园诗话》等。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文学体裁:

五言绝句

作品注释:

牧童:

指放牛的孩子。

振:

振荡;回荡。

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林樾:

指道旁成阴的树。

欲:

想要。

捕:

捉。

鸣:

叫。

立:

站立。

原文大意: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

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旁。

作品鉴赏:

这是一首反映儿童生活的诗篇,描绘了一幅林中牧童一派天真快乐的画面,赞美了小牧童充满童趣的生活。

表达了作者对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

19、《小池》[宋]杨万里(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

吉水(今属江西)人。

政治上主张抗金,正直敢言。

宁宗时因奸相当权,辞官退居,终忧愤而死,赐谥文节。

与陆游、范成大、尤袤齐名,称“南宋四大家”)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文学体裁:

七言绝句

作品注释:

泉眼:

泉水的出口。

惜:

吝惜。

照水:

映在水里。

晴柔:

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尖尖角:

初出水端还没有舒展的荷叶尖端。

上头:

上面,顶端。

为了押韵,“头”不读轻声。

原文大意:

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树阴倒映水面是喜爱晴天和风的轻柔。

娇嫩的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只调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作品鉴赏:

作者运用丰富、新颖的想象和拟人的手法,细腻地描写了小池周边自然景物的特征和变化。

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景物的热爱之情。

20、《舟过安仁》[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文学体裁:

七言绝句

作品注释:

安仁:

县名,1914年因与湖南安仁县同名而改名余江县。

篙:

撑船用的竹竿或木杆。

棹:

船桨。

怪生:

怪不得。

使风:

诗中指两个小孩用伞当帆,让风来帮忙,促使渔船向前行驶。

原文大意:

一只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竹竿,停下了船桨,坐在船中怪不得没下雨他们就张开了伞,原来他们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当帆让船前进啊。

作品鉴赏:

这首诗浅白如话,充满情趣,展示了无忧无虑的两个小渔童的充满童稚的行为,其行为中透出了只有儿童才有的奇思妙想与聪明。

体现了两小童的可爱与思维的敏捷。

 

21、《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文学体裁:

七言绝句

作品注释:

新市:

地名。

徐公店:

姓徐的人家开的酒店名。

公:

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篱落:

篱笆。

疏疏:

稀疏,稀稀落落的样子。

一径深:

一条小路很远很远。

深,深远。

头:

树枝头。

未成阴:

新叶还没有长得茂盛浓密,未形成树阴。

阴:

树叶茂盛浓密。

急走:

奔跑着、快追。

走,是跑的意思。

黄蝶:

黄颜色的蝴蝶。

无处:

没有地方。

寻:

寻找。

 

原文大意:

在稀稀落落的篱笆旁,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

小路旁边的树上花已经凋落了,而新叶却刚刚长出,还没有形成树阴。

儿童们奔跑着,追捕那翩翩飞舞的黄色蝴蝶。

可是蝴蝶飞到黄色的菜花丛中后,孩子们就再也分不清、找不到它们了。

作品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暮春农村景色的诗歌,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景象。

 

22、《乡村四月》[宋]翁卷(翁卷,字续古,南宋诗人,著有《四岩集》、《苇碧轩集》。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文学体裁:

七言绝句

作品注释:

山原:

山陵和原野。

白满川:

指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光。

川:

平地。

子规:

鸟名,杜鹃鸟。

才了:

刚刚结束。

蚕桑:

种桑养蚕。

插田:

插秧。

原文大意:

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

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啼叫,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四月到了,没有人闲着,刚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作品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明快的笔调,出神入化地描写了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旖旎风光,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23、《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范成大,字至能,南宋名臣、文学家、诗人。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文学体裁:

七言绝句

作品注释:

四时:

四季。

耘田:

锄地。

绩麻:

把麻搓成绳,搓麻绳。

儿:

男人(农夫)。

女:

女人(农妇)。

童孙:

幼童。

各当家:

每人都负有专责,独当一面。

供:

从事参与。

傍:

靠近。

原文大意:

白天锄地,夜晚搓麻,农家男女都帮着父母做事,干家务,让父母休息。

小孩子不懂得种田织布之事,却也学着大人在桑树阴下种瓜。

作品鉴赏:

这首诗描写农村初夏时节生活中的一个场景。

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读来意趣横生。

 

24、《夜书所见》[宋]叶绍翁(南宋中期诗人,有《四朝闻见录》、《靖逸小集》。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文学体裁:

七言绝句

作品注释:

萧萧:

风声。

客情:

旅客思乡之情。

挑:

用细长的东西拨动。

促织:

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又叫蛐蛐。

篱落:

篱笆。

原文大意:

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游子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作品鉴赏:

作者抒发了一种思乡念亲、怀想故园的感情。

写作手法:

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②动静结合,以动衬静。

③悲欢对比,以欢衬悲。

④传情达意,暗用典故。

(“江上秋风动客情”暗用张翰典故。

据传晋人张翰官居洛阳,见秋风起而思念故乡,于是辞官回乡,了却心愿。

诗句传达了诗人久居在外、归家不得、思家念亲的思想感情。

 

 

 

25、《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苏轼,宋代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卒后追谥文忠。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书传》《东坡乐府》等)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文学体裁:

七言绝句

作品注释:

潋滟:

水波荡漾、波光闪动的样子。

方好:

正显得美。

空濛:

细雨迷蒙的样子。

濛,一作“蒙”。

亦:

也。

奇:

奇妙。

欲:

可以;如果。

西子:

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著名的美女。

总相宜:

总是很合适,十分自然。

 

原文大意:

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

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

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