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试题及解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257611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97.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试题及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试题及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试题及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试题及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试题及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试题及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试题及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试题及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试题及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试题及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试题及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试题及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试题及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试题及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试题及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试题及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试题及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试题及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试题及解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试题及解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试题及解析.docx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试题及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试题及解析.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试题及解析.docx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试题及解析

江苏省徐州市丰县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八年级物理试题及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

1.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

A.50gB.5kgC.0.5gD.50mg

【答案】A

【解析】

对于质量很小的物体我们分析其质量时,可以采用积累法,也就是分析其多个的质量,再分析出一个的质量。

本题是一道基础题,难度不是很大,解决本题时要对质量的大小有感知,能估测常见物体的质量。

【解答】

因为10个鸡蛋大约是1市斤即500克,所以1个鸡蛋大约是50g。

故选A。

2.分别由甲、乙两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分析图像可知,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ρ甲:

ρ乙为()

A.1:

2B.2:

1C.4:

1D.8:

1

【答案】D

【解析】

在图象上找出任意一组质量和体积的对应值,根据密度公式求出甲乙物质的密度,然后求出两者的密度之比。

本题考查了密度和密度比值的计算,关键是根据图象得出质量和体积的对应值。

【解答】

由图知,甲的密度

,乙的密度

,所以

故选D。

3.一只空瓶装满水时的总质量是350g,装满酒精时的总质量是300g(ρ酒精=0.8×103kg/m3),则该瓶的容积是()

A.350cm3B.300cm3C.250cm3D.150cm3

【答案】C

【解析】

水和酒精装满的是同一个瓶子,因此它们的体积都是瓶子的容积,是相等的,利用质量公式分别表示出装满水时的总质量和装满酒精时的总质量,组成方程组就可求出空瓶的质量与容积。

本题考查知识点比较多,密度计算的变形公式,属于难题。

【解答】

水和瓶的总质量是

,酒精和瓶的总质量是

设瓶的容积为V,瓶的质量为m,根据密度公式得,

由①②求得瓶的体积为:

,瓶的质量为:

m=100g。

故选C。

4.小明将六种不同物品分成a、b两组.其中a组有陶瓷片、玻璃砖、塑料棒;b组有铜块、铅笔芯、盐水.这样分组依据的物理属性是()

A.硬度B.导电性C.密度D.磁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a组三种物质的共同特点和b组三种物质的共同特点,得出结论。

此题考查了我们对于物理性质的了解,是一道基础题。

【解答】

陶瓷片、玻璃砖、塑料棒都不能导电,是绝缘体;铜块、铅笔芯、盐水都能够导电,是导体;所以是根据导电性的不同来分组的。

故选B。

5.有关分子热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斥力B.手捏海绵,海绵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C.扫地时尘土飞扬,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D.扩散现象不能在固体中发生

【答案】A

【解析】

(1)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3)要区分开分子的运动和固体小颗粒的运动(机械运动);

(4)扩散现象在固体、液体、气体中均能发生。

本题考查分子的运动、分子间作用力、力的作用效果,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多,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物理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解答】

A.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斥力,故A正确;

B.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缩小了,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不能说明分子间有空隙,故B错误;

C.尘土飞扬是固体小颗粒的运动,属于机械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故C错误;

D.扩散现象能在固体中发生,比如长时间紧挨在一起的金板和铅板,金中有铅,铅中有金,故D错误。

故选A。

6.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始于对静电现象的研究,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摩擦起电创造了电荷

B.自然界只存在正、负两种电荷

C.同种电荷相吸引,异种电荷相排斥

D.从静电现象认识到原子核是可分的

【答案】B

【解析】

自然界只存在正、负两种电荷,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荷的转移。

本题考查的是基础知识,要牢记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要理解摩擦起电的实质。

【解答】

A.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电荷的多少没有变化,所以摩擦起电并没有创造电荷,故A错误;

B.自然界中,凡是和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吸引的,一定和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排斥,凡是和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吸引的,一定和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排斥.所以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即正电荷和负电荷,故B正确;

C.电荷间的作用规律:

同种电荷相排斥,异种电荷相吸引,故C错误;

D.静电现象是电子的转移,没有涉及到原子核内部情况,所以从静电现象不可能认识到原子核是可分的,故D错误。

故选B。

7.下列各项排列中,按尺度的数量级由小到大排列的是()

A.原子核、分子、地球、银河系B.分子、电子、地球、太阳系

C.分子、生物体、银河系、太阳系D.分子、原子核、地球、银河系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了物质世界的空间尺度,由大到小的排列是:

银河系→太阳系→地球→生物体→分子→原子→原子核→电子。

本题是一道基础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学生对粒子和宇宙的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解答】

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电子是原子的一部分,因此B项错误;太阳系是银河系的一部分,故C项错误;原子核是原子的一部分,原子尺度小于分子,故D项错误。

故选A。

8.下列关于质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结成冰后质量变大了B.物理书在北京和上海的质量是一样的

C.1kg的棉花比1kg的铁块质量小D.将铁块压成铁饼,质量减小了

【答案】B

【解析】

质量是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物质质量的大小与外界条件无关,只取决于物体本身所含物质的多少。

本题主要考查了:

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的大小与物体的形状、位置、和状态无关这个知识点,是中考的热点。

【解答】

A.水结成冰块时,只是状态改变了,所以质量不变,故A错误;

B.物理书在北京和在上海,其位置变化了,但质量不变,所以质量是一样的,故B正确;

C.1kg的棉花比1kg的铁块虽然不是同种物质,但都是1kg,质量相同,故C错误;

D.将铁块压成铁饼,其形状变了但质量不变,故D错误。

故选B。

9.在“用托盘天平测物体质量”时,小明用已调节好的天平在测物体质量过程中,通过增、减砝码后,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刻度线左边一点,这时他应该()

A.将游码向右移动直至横梁重新水平平衡B.将右端平衡螺母向左旋进一些

C.把天平右盘的砝码减少一些D.将右端平衡螺母向右旋出一些

【答案】A

【解析】

根据测物体的质量时天平的正确的使用方法结合题意来分析解答。

本题是一道基础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天平的使用方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解答】

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的过程中,如果增减砝码不能使天平恢复平衡,只能通过移动游码来使天平再次恢复平衡。

故选A。

10.对于密度公式ρ=m/V的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密度ρ与物体的质量m成正比B.密度ρ与物体的体积V成反比

C.密度ρ与物体的质量m和体积V都有关D.密度ρ在数值上等于物体的质量m与物体体积V的比值

【答案】D

【解析】

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没有关系;密度的大小等于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本题考查密度公式的应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密度公式的含义,物理公式和数学公式是不一样的,并不能完全像数学公式一样来分析成正比反比,因为物理公式有其特定的物理意义,分析物理公式时要结合具体物理量来进行。

【解答】

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密度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的大小无关,故ABC错误;

密度是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数值上等于质量m与体积V的比值,故D正确。

故选D。

11.现有A、B、C三个轻质小球,已知:

A带负电,A和B相互吸引,C和A相互排斥,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一定带正电,C带负电B.B可能不带电,C带负电

C.B可能带正电,C带正电D.B可能不带电,C带正电

【答案】B

【解析】

根据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的知识结合题意来分析解答。

本题是一道中等题,有一定的难度,主要考查了学生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的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解答】

已知A带负电,C和A互相排斥,根据同种电荷互相排斥,所以C带负电;

又因为A和B互相吸引,根据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所以B可能带正电,根据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B也可能不带电.所以B可能不带电,C带负电。

故选B。

12.小明同学阅读了下表后,归纳了一些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A.不同物质的密度一定不同B.固体物质的密度一定比液体物质的大

C.同种物质的密度一定相同D.质量相同的实心铜块和铝块,铜块的体积较小

【答案】D

【解析】

从表中可以得出信息,物质虽然不同,但密度可能相同,固体物质的密度不一定大于液体的密度,同种物质密度不一定相同,已知物体密度的大小和质量的大小,根据密度公式可比较体积的大小。

本题考查密度特性的应用和密度公式的应用,关键能从题目所给信息中找到有用的数据。

【解答】

A.酒精和煤油不是同一种物体,但密度相等,故A错误;

B.水银的密度比铜和铝的密度都大,故B错误;

C.水和冰属于同一种物质,但密度不同,故C错误;

D.实心铜块和铝块,已知质量相同,铜块密度大于铝块密度,根据公式可知铜块体积小于铝块体积,故D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3.某同学想用天平称量一块岩石的质量,实验前发现指针停在如图甲所示位置,此时应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选填“左”或“右”)移动,直至天平平衡.称量时将岩石放入天平左盘,当天平再次平衡后,右盘中砝码质量和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则岩石质量是_g.若将该岩石带到月球,其质量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

左57.4不变

【解析】

天平平衡的标志是:

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或左右摆动幅度相等,指针左偏右调,右偏左调;使用天平称量物体时,物体质量等于砝码质量加游码对应的刻度;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状态、形状、所处的空间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此题考查天平的使用方法.需要注意的是测量前天平的平衡是用平衡螺母来调节的。

【解答】

发现横梁指针向右偏,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左调(右倾左调,左倾右调).因为使用天平称量物体时,物体质量等于砝码质量加游码对应的刻度,且图示中标尺的分度值为0.2g,所以金属块的质量为57.4g。

因为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状态、形状、所处的空间位置的变化而变化.所以若将该岩石带到月球,其质量不变。

故答案为:

左57.4不变。

14.一物体的质量是2.7×104kg,体积为10m3,则其密度为______kg/m3,合______g/cm3,若把该物体切去一半,则剩下部分的密度将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2.7不变

【解析】

已知质量和体积,可利用公式计算密度;密度的单位有g/cm3和kg/m3,这两个单位较大的是g/cm3,它们的进率为1000,并且是从大单位到小单位,应扩大1000倍;密度是物质的特性,由此来分析剩余部分的密度怎样变化。

本题考查了学生利用密度的公式计算密度,以及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不随质量和体积的改变而改变,以及单位的换算。

【解答】

物体的密度

把该物体切去一半,质量变小,因为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与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无关,不随质量和体积的改变而改变,所以剩下部分的密度将不变。

故答案为:

2.7不变。

15.我们常说“铁比木头重”是指铁的_______比木头大;冬天里,户外装有水的水缸常会出现破裂是因为水缸里的水结成冰后,其体积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密度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

密度变大变小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质量的概念和密度公式的应用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把握质量的本质,只要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没有改变,其质量就不会改变,此外还要熟练掌握密度公式的应用。

本题是一道中等题,有一定的难度,主要考查了学生对质量的定义和密度的公式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解答】

“铁比木头重”,在质量和体积都未知的情况下,是无法比较的。

应该是等体积的铁和木头,铁的质量比木头的质量要大,所以它应该指的是单位体积铁所含的质量比木头大,即铁的密度比木头大。

水缸破裂说明所装之物体积变大,大于水缸的容积,故水结冰后体积变大。

水结冰的过程中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并没改变,所以质量不变。

根据密度的定义式,在m不变的情况,当V变大,ρ变小,所以密度变小。

故答案为:

密度变大变小。

16.在比较一定量的水和酒精混合前后总体积大小的实验中,在直玻璃管中应先注入_____,目的是_______________.为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应选用内径较______的玻璃管.

【答案】水记录水和酒精混合前的总体积小

【解析】

(1)根据水的密度大于酒精的密度,判断应先注入哪种物质;

(2)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组成物质的分子间存在间隙,分子是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本题是一道基础题,考查了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掌握基础知识即可正确解题。

【解答】

为了防止因重力(水的密度大于酒精的密度)使水和酒精先行混合而来不及读取混合前总体积的数值,故在直玻璃管中应先注入水,目的是便于记录水和酒精混合前的总体积;

因为分子间存在着空隙,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酒精分子和水分子分别进入了对方分子的空隙中,使得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变小了,为了实验现象更明显,应该选取内径较小的玻璃管。

故答案为:

水记录水和酒精混合前的总体积小。

17.将塑料绳的一端扎紧,尽可能将其撕成更多的细丝,用干燥的手从上向下捋几下,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这是因为塑料丝带了_____电荷(选填“同种”或“异种”),这种使塑料丝带电的方法称为_________,塑料丝带电的实质是______在物体间转移.

【答案】

同种摩擦起电电子

【解析】

此题考查了摩擦起电以及电荷间的作用规律,同时还要了解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

两种不同物质摩擦时,由于不同物质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不同,就会导致电荷发生转移,两个物体都带了电,这就是摩擦起电,塑料细丝与手摩擦,摩擦起电,手带了一种电荷,细丝带了另一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解答】

根据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当我们看到塑料绳相互散开可判断塑料丝带上了同种电荷;像这种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所以塑料丝带电的实质是电子在物体间转移。

故答案为:

同种摩擦起电电子。

18.图中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____N,所测物体的重力为______N;该物体的质量为______kg.(g=10N/kg)

【答案】0.21.40.14

【解析】

(1)弹簧测力计是用来测量力的大小的;

(2)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指它的最大测量值,而分度值则是指一个小格表示的数值,弄清这些才有助于我们正确读取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3)根据公式计算物体的质量。

本题主要考查了重力的计算和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弹簧测力计是最常用的测量仪器之一,它因为可以向不同的方向改变长度,因此可用来测不同的力,了解一只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对选择仪器、准确读数来讲都是不可缺少的步骤。

【解答】

弹簧测力计一个大格表示1N,里面有5个小格,一个小格表示0.2N,其分度值为0.2N;

故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1N+0.4N=1.4N,即所测物体的重力为1.4N;

物体的质量。

故答案为:

0.21.40.14。

19.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根据数据绘出的图像如图所示.则量杯的质量为______g,液体的密度是_______kg/m3.

【答案】201.0×103

【解析】

首先根据左图当体积为零时,质量的数值就时量杯的质量找出量杯的质量;

再根据表格中的数据计算出液体的密度。

本题是一道中等题,有一定的难度,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密度的计算公式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解答】

(1)由图线知,当液体的体积为零(量杯中无液体)时,质量就是量杯的质量,所以m0=20g;

(2)由第一组数据得液体的质量为m=40g-20g=20g

所以液体的密度为:

故答案为:

201.0×103。

三、解答题(共36分)

20.如图所示,重10N的小球在空中飞行,用力的示意图画出它所受的重力.

【答案】

【解析】

根据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过重心做竖直向下的力即可。

本题考查了重力的示意图的作法.不管物体怎样运动,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解答】

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过重心画一个带箭头的竖直向下的线段,用G表示,大小为10N,如图所示:

21.某中学体育室内有一个质量为4kg的实心铅球,经测量它体积为5.0×10-4m3,已知铅的密度为ρ铅=11.3×103kg/m3,通过计算判断该球是否用纯铅制造的.

【答案】

解:

该球的实际密度为:

,因为ρ<ρ铅=11.3×103Kg/m3,所以该球不是用纯铅制造的。

答:

该球的密度为8×103kg/m3,所以该球不是用纯铅制造的。

【解析】

已知球的质量和体积,根据密度公式求出球的密度,再与铅的密度进行比较判断这个铅球是否用纯铅做的。

本题考查密度的计算和应用密度来鉴别物质;关键是密度公式的灵活运用,解题过程中要注意单位的换算。

22.小昆家是一个个体运输户,最近签订了一份为某建筑工地运送大理石和木材的合同,他家汽车的最大运载量是8×103kg,汽车货箱的最大容积是10m3.为了既不超载,又能使每一趟运输最大限度地利用汽车的运载质量和容积,提高汽车的使用率,每一趟运输,需搭配装载各多少立方米的大理石和木材,才能达到上述目的?

请通过计算并加以说明.(ρ大理石=2.5×103kg/m3,ρ木=0.5×103kg/m3)

【答案】

解:

由题意可列方程,

即,

解得:

答:

每一趟运输,需搭配装载1.5m3的大理石和8.5m3木材。

根据汽车的最大运载量是8×103kg,和汽车货箱的最大容积是10m3,可得到方程

,然后解此方程求出大理石和木材的体积即可。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密度公式的应用的理解和掌握,此题的难度是列一个关于V石和V木的方程,并解此方程,因此属于中档题。

23.小刚在测量大米密度的实验中.

(1)将天平放在_____桌面上,移动游码至标尺左端_____处,调节横梁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的刻度线,使天平平衡.先用天平测得空烧杯的质量为50g,再测得装入适量大米时烧杯和大米的总质量为131.9g.

(2)将烧杯中大米倒入空量筒,压实抹平,测得其体积为90mL,计算得到大米的密度为_____kg/m3.

(3)小刚测得大米的密度比真实值_____(大/小),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水平零刻度线处

(2)0.91×103

(3)小米粒间有空隙

【解析】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移动游码至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天平使用前的调节:

若指针左偏,向右调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

(2)用烧杯和大米的总质量减去空烧杯的质量,即为大米的质量,利用求大米的密度;

(3)明确米粒间存在较大间隙,便不难判断用量筒量取大米体积时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本题是一道中等题,有一定的难度,主要考查了学生对测定固体的密度的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解答】

(1)在测量大米密度的实验中,先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天平的调节原则:

左偏右调,右偏左调,先快后慢,因此当指针偏向左侧,应将横梁上的平衡螺母向右侧调节,使天平平衡;

(2)大米的质量m=m总-m烧杯=131.9g-50g=81.9g,大米的体积V=90mL=90cm3,

则大米的密度

(3)由于米粒间存在较大间隙,因用量筒直接测量大米体积,则会导致测得的体积值偏大,由知测得大米的密度比真实值小。

故答案为:

(1)水平零刻度线处

(2)0.91×103

(3)小米粒间有空隙。

24.要验证“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请完成实验设计方案.

(1)要完成实验,除需要天平,体积相同的铝块、铁块和铜块各一个,还需要的测量器材是__________.

(2)请你设计一个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

(3)测量结束后,你如何根据实验数据判断物体受到的“重力”与质量是否成正比?

请说出一种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弹簧测力计

(2)

次序

质量m(kg)

重力G(N)

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m(N/kg)

(3)作出G—m图像,如果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则说明重力与质量成正比;或求出重力与质量的比值,如果是一定值,则说明重力与质量成正比

【解析】

用天平称出金属块的质量,其重力可用弹簧测力计测出,为充分探究重力与质量关系,要用不同的金属块,多次测出重力,排除偶然性;表格的设计要有质量和重力两项内容。

本题考查重力与质量的实验探究的知识,考查学生对“探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过程的掌握。

【解答】

(1)实验中,用天平称出金属块的质量,用弹簧测力计测金属块的重力,所以还需要的测量器材是弹簧测力计;

(2)①用天平测出铝块的质量m1,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铝块的重力G1,将数据填入表格;②换用铁块和铜块重复上述实验;表格如下:

次序

质量m(kg)

重力G(N)

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m(N/kg)

(3)根据测量数据,作出G—m图像,如果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则说明重力与质量成正比;或求出重力与质量的比值,如果是一定值,则说明重力与质量成正比。

故答案为:

(1)弹簧测力计

(2)

次序

质量m(kg)

重力G(N)

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m(N/kg)

(3)作出G—m图像,如果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则说明重力与质量成正比;或求出重力与质量的比值,如果是一定值,则说明重力与质量成正比。

2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盒中的砝码为什么这样组合

每架天平都配有一套砝码,作为标准质量.砝码保存在砝码盒里.砝码的质量通常是:

(1)1克、2克、2克、5克、10克、20克、20克、50克、100克

(2)10毫克、20毫克、20毫克、50毫克、100毫克、200毫克、200毫克、500毫克

很容易看出,这是一个有规律的“1、2、2、5”序列.为什么砝码的质量要采用这样的序列呢?

我们知道,被测物体的质量,只有通过天平与砝码(质量已知的标准物)相“比较”才能确定.因此,在测量所能达到的精确范围内,被测物的质量可以认为是一些正整数的组合.例如,15.3克可以认为是由15克和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