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种群的特征 秋学期高中生物必修3人教版学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260228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74.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节 种群的特征 秋学期高中生物必修3人教版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第1节 种群的特征 秋学期高中生物必修3人教版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1节 种群的特征 秋学期高中生物必修3人教版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1节 种群的特征 秋学期高中生物必修3人教版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1节 种群的特征 秋学期高中生物必修3人教版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第1节 种群的特征 秋学期高中生物必修3人教版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第1节 种群的特征 秋学期高中生物必修3人教版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第1节 种群的特征 秋学期高中生物必修3人教版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第1节 种群的特征 秋学期高中生物必修3人教版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第1节 种群的特征 秋学期高中生物必修3人教版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第1节 种群的特征 秋学期高中生物必修3人教版学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1节 种群的特征 秋学期高中生物必修3人教版学案.docx

《第1节 种群的特征 秋学期高中生物必修3人教版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节 种群的特征 秋学期高中生物必修3人教版学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1节 种群的特征 秋学期高中生物必修3人教版学案.docx

第1节种群的特征秋学期高中生物必修3人教版学案

1.下列生物中属于种群的是(  )

A.一个校园里生长着的各种各样高大的树

B.生活在一片森林中的全部雄鸟和雌鸟

C.一块菜地上生长着的大白菜、大蒜和大葱

D.生活在青海湖鸟岛保护区内不同年龄的棕头鸥

解析:

种群是指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包含不同年龄的个体。

A、B、C三项中都包括了许多物种,不能叫做一个种群。

答案:

D

2.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内蒙古草原上全部的马是一个种群 ②种群内的雌雄个体间可以相互交配完成生殖过程 ③迁出率和迁入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④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密度变化的重要因素 ⑤性别比例也可影响种群密度 ⑥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A.①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⑤⑥

C.①②④⑤⑥D.②③④⑤⑥

解析:

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内蒙古草原上的马可能有多个物种。

种群内的雌雄个体之间可以相互交配完成生殖过程。

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入率、迁出率直接决定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密度变化的重要因素;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答案:

D

3.某同学为了调查某区域内麻雀和黄鹂的种群密度,在该区域内随机设置了若干捕鸟网。

捕获结果统计如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项目

麻雀/只

黄鹂/只

第一次捕捉

46(标记后放生)

43(标记后放生)

第二次捕捉

42(其中6只标记)

36(其中9只标记)

A.为了结果的可靠性,标记物对标记对象的生理习性不能有影响

B.该区域麻雀大约有322只,黄鹂大约有172只

C.该区域所有的麻雀和黄鹂分别构成一个种群

D.若被标记的个体被再次捕获的概率下降,则计算的结果应偏小

解析:

标志重捕法调查的某区域内的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的某种生物的数量×第二次捕获的该种生物的数量÷第二次捕获的该种生物中带标记的个体数量。

若被标记的个体被再次捕获的概率下降,则计算的结果应偏大。

答案:

D

4.下图表示的是四种不同种群中不同年龄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其中种群密度可能会越来越小的是(  )

解析:

种群年龄组成有三类,其中衰退型年龄组成的种群密度将越来越小。

答案:

A

5.对于种群性别比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任何种群中雄性和雌性的数量比例均为1∶1

B.种群性别比例是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量比例

C.性别比例对种群的数量变化有决定性作用

D.根据性别比例可以将种群划分为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

解析:

根据性别比例可以将种群分为:

雌多于雄、雌雄相当和雄多于雌三种类型,所以并不是任何种群的雌雄数量比均为1∶1,性别比例会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而出生率和死亡率会决定种群数量的变化。

答案:

B

6.如图为一种生物三个种群的年龄组成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1)三个种群的年龄组成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2)据统计,70年代初,我国人口年龄组成与图中的A相似,所以在这以后一段时间内的发展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

(3)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害虫性别比例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终使害虫的种群年龄组成变为三图中的______________类型。

(4)东海渔场因捕捞过度造成产量下降,现在当地政府通过控制网孔的大小来“抓大放小”,一段时间后年龄组成变为三图中的________类型。

(5)如何根据年龄组成来预测种群的发展趋势?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A曲线表示幼年个体数多于老年个体数,年龄组成为增长型。

B曲线表示各年龄段的个体数比例相当,年龄组成属于稳定型,C曲线表示老年个体数相对较多,年龄组成属于衰退型。

(2)增长型种群的种群密度会逐渐增大。

(3)用性引诱剂干扰害虫正常交尾,使幼虫数量锐减,害虫年龄组成将成为衰退型。

(4)在渔场中采用“抓大放小”的措施,会使幼年个体所占的比例上升。

年龄组成成为增长型。

答案:

(1)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 

(2)人口密度越来越大 (3)降低出生率,减少害虫的种群密度 C (4)A (5)如果为增长型,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大;如果为稳定型,种群密度保持相对稳定;如果为衰退型,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小

[A级 基础巩固]

1.甲具有出生、性别、年龄、死亡等特征;乙具有出生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特征。

那么甲、乙分别属于(  )

A.物种的个体;一条鲤鱼

B.物种的个体;一个鲤鱼种群

C.种群;一条鲤鱼

D.种群;一个鲤鱼种群

解析:

对于个体来说具有出生、死亡、性别、年龄等特征,而个体组成的种群个体特征不考虑,而具有了出生率和死亡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特征。

答案:

B

2.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两个池塘中的鲤鱼应属于一个种群

B.种群密度总是随着种群出生率的增大而增大

C.雪松种子常落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这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

D.人口的年龄组成可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趋势

解析:

A项两个池塘中的鲤鱼生存环境不同,因此不是一个种群,A错误;B项种群密度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共同决定的,因此种群出生率增大,种群密度不一定增大,B错误;C项雪松种子常落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这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的集群分布,C错误;D项人口的年龄组成可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趋势,D正确。

答案:

D

3.(2016·全国卷Ⅱ)如果采用样方法调查某地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

A.计数甲地内蒲公英的总数,再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B.计数所有样方内蒲公英总数,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C.计算出每个样方中蒲公英的密度,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D.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的总数,除以所有样方的面积之和,再乘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解析:

A项表述的是逐个计数法,不是样方法,A错误;计数所有样方内蒲公英总数,再除以甲地面积,求得的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较正常数值偏低,B错误;随机取样后,应先计算出每个样方中蒲公英的密度,再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密度的平均值,C正确;D选项得出的是甲地蒲公英的总数,不是种群密度,D错误。

答案:

C

4.一年蓬是一种常见的草本植物。

在一块弃耕的正方形荒地上调查该植物种群的密度时,通常需要选择多个大小相等的样方,然后再对该植物进行计数,即可获得该植物种群密度的估算值。

选择样方的正确方法是(  )

A.在正方形荒地的对角线上等距离选择样方

B.在该植物集中分布的地方选择样方

C.在该植物稀疏分布的地方选择样方

D.分别在该植物集中和均匀的地方选择样方

解析:

对于植物来说,常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需随机选择样方,取其平均值统计,以保证结果准确。

故A项正确。

答案:

A

5.下列关于种群密度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某森林每平方千米范围内猞猁的数量是其种群密度

B.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有利于合理利用生物资源

C.样方法调查得到的是某种群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D.调查动物种群密度的方法都是标志重捕法

解析:

某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其种群密度,A正确;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可以对农林害虫进行监测和预报,对渔业捕捞强度进行确定等,有利于合理利用生物资源,B正确;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C正确;可用样方法调查蚜虫、蚯蚓等活动范围较小的动物的种群密度,D错误。

答案:

D

6.某研究机构对某区域的一种田鼠进行了调查,所调查样方的总面积为2hm2(1hm2=10000m2),统计所捕获的鼠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

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

项目

捕获数/只

标记数/只

雌性个体数/只

雄性个体数/只

初捕

50

50

28

22

重捕

50

10

32

18

以下是某同学对数据的分析结果,你认为正确的是(  )

A.此调查方法适于用来调查植株上蚜虫的种群密度

B.若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统计的种群密度比实际低

C.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

♂)约为7∶2

D.该地区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125只/hm2

解析:

蚜虫的种群密度适于用样方法调查;标志重捕法理论计算公式N=M·

,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即m值减小,N值会增大;通过两次捕获情况,可反映性别比例约为(28+32)∶(22+18)=3∶2,该地区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125只/hm2。

答案:

D

7.如图表示种群的各个特征之间的关系。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B.甲为迁入率和出生率,乙为迁出率和死亡率

C.丁为年龄组成,包括老年、成年和幼年三种类型

D.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解析: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A正确;题图中甲为迁入率和出生率,乙为迁出率和死亡率,B正确;丁为年龄组成,包括稳定型、增长型和衰退型三种类型,C错误;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D正确。

答案:

C

8.下列有关种群特征概念图的分析,错误的是(  )

A.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④

B.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C.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影响③

D.春运期间某地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图①②

解析:

分析图形可知,图中①是死亡率,②是出生率,③是性别比例,④是年龄组成。

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④,A正确;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B正确;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影响③,C正确;春运期间某地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图中迁入率和迁出率,D错误。

答案:

D

[B级 能力训练]

9.如图所示,图1是种群数量特征的概念图,图2是某地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曲线。

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图1      图2

A.图1中的a和b分别是性别比例和年龄组成

B.图1中的c是种群密度,指的是某种群的总数量

C.图2所示种群的年龄组成由稳定型变成增长型

D.并非全部的生物种群都具有图1中的a特征

解析:

性别比例只影响出生率,而年龄组成既影响出生率又影响死亡率,故图1中的a和b分别是性别比例和年龄组成,A正确;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它指的是某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量,而不是种群的总数量,B错误;图2中曲线开始阶段出生率等于死亡率,年龄组成为稳定型,之后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其年龄组成变成了增长型,C正确;某些生物无性别之分,所以也就没有性别比例这一特征,D正确。

答案:

B

10.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泊,某研究小组考察了该湖泊中处于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的年龄组成,结果如下表。

年龄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个体数

92

187

121

70

69

62

63

72

64

55

42

39

264

注:

表中“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此类推。

回答下列问题:

(1)通常,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研究表明:

该鱼在3+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9+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

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幼年、成年和老年3个年龄组个体数的比例为________,由此可推测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

(2)如果要调查这一湖泊中该鱼的种群密度,常用的调查方法是标志重捕法。

标志重捕法常用于调查________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

解析:

(1)种群的年龄结构分为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三种类型。

根据表格数据计算各年龄段的个体数量,0+、1+、2+的个体总数为400,3+→8+的个体总数及9+及大于9+的个体总数均为400,幼年、成年和老年3个年龄组成个体数的比例为1∶1∶1。

推知该湖泊中种群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

(2)标志重捕法常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

答案:

(1)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 1∶1∶1 保持稳定

(2)活动能力(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11.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样方法常适用于对植物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

常用的取样方法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某同学采用样方法对一种植物进行计数,如图甲是其中的一个样方中该植物的分布情况(注:

图中黑点表示该种植物)。

对该样方中该种植物进行计数时,应记录的数目是________株。

(2)乙图表示物种数与样方面积的关系,该图显示:

在一定的范围内,随样方面积的增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调查该植物的样方面积最好是________m2。

(3)若选取3个合适的样方对某种植物进行计数,结果分别是n1、n2、n3,则该种植物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_株/m2。

解析:

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对于不同种类的生物采用的方法不同。

样方法常适用于对植物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常用的样方法有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

对样方中的植物进行计数时,应记录样方内和相邻两边及其夹角的数目。

答案:

(1)五点取样法 等距取样法 8 

(2)物种数迅速增多,并在逐渐达到最多后保持稳定 S0 (3)(n1+n2+n3)/(3S0)

[C级 拓展提升]

12.种群的年龄组成大致可分为图示A、B、C三种类型,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如下图为三个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图,则甲、乙、丙分别对应上图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   乙   丙

(2)在渔业生产中,要严格控制渔网孔眼大小以保护幼鱼,捕捞后,鱼种群的年龄组成应为图________所示类型。

(3)农业生产上应用性引诱剂来干扰害虫交配的措施,有可能使该种害虫的年龄组成成为图________所示类型。

(4)假如图C代表的种群是某濒危野生动物资源,我们应该特别保护________(年龄段)个体。

解析:

(1)分析甲、乙、丙曲线知其年龄组成分别为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因此分别对应A、B、C。

(2)严格控制渔网孔眼大小以保护幼鱼,将使捕捞水域中鱼种群的年龄组成成为图A所示的增长型。

(3)用性引诱剂干扰害虫正常交配,使幼虫数量锐减,害虫的年龄组成将成为图C所示的衰退型。

(4)若图C代表濒危野生动物资源,我们应特别保护幼年个体,以维持其增长潜能。

答案:

(1)A B C 

(2)A (3)C (4)幼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