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I.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262026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5.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I.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I.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I.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I.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I.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I.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I.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I.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I.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I.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I.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I.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I.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I.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I.docx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I.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I.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I.docx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I

2019-2020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I)

一、语言文字运用(每小题2分,共1

0分)

1、下列画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放诞(dàn)跬步(kuǐ)囊括四海(nánɡ)弃甲曳兵(yè)

B、孝悌(tì)笑靥(yàn)转轴拨弦(xián)刨根究底(páo)

C、阡陌(qiān)炮烙(páo)扪参历井(shēn)畏葸不前(sī)

D、谬种(miù)间或(jiàn)一夫作难(nán)锲而不舍(qiè)

2、下列各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洗漱纳罕孽根祸胎懵懂顽童

B、寒喧踌躇惴惴不安无与论比

C、残骇桅杆撒手人环咀嚼赏鉴

D、抚赝缭倒恬然自安地崩山摧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众

嬷嬷引着(林黛玉),便往东转弯,穿过一个东西的穿堂,向南大厅之后,仪门内大院落,上面五间大正房,鳞次栉比。

B、老渔夫桑地亚哥在返回渔港的路程中,看到一条巨大的鲭鲨向他飞速游来,他知道那是一条毫无畏惧且为所欲为的鲨鱼。

C、鲁四婶愤愤的说:

“你自己荐她来,又合伙劫了她去,闹得沸反盈天的,大家看了成个什么样子?

你在拿我们家开玩笑么?

D、少不更事的我们往往异常勇敢,自以为只要敢拼就能实现梦想,听不进别人的任何忠告,常在现实的南墙上撞得头破血流。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我想,你不如到土地庙里去捐一条门槛,当作你的替身,给千人踏,万人跨,赎了这一世的罪名,免得死了不去受苦。

B、“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当天,不少市民都趁着放假,带着家人、朋友、老人、孩子一起出游,各地旅游景点游人如织。

C、动物的游戏行为造成了研究者的极大兴趣,成为行为研究中最有争议的领域。

争议的焦点是动物为什么要进行游戏?

D、“感动中国”将镜头对准生动的现实生活,聚焦于推动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主体,释放正能量,解读了平凡中的伟大。

5、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与上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公安干警及时赶赴现场侦察,中午12时,

A、在家里犯罪嫌疑人将其抓获,全部赃物和赃款也同时起获。

B、在犯罪嫌疑人家里将其抓获,全部赃物和赃款也同时起获。

C、犯罪嫌疑人在家里被抓获,并起获了全部赃物和赃款。

D、在犯罪嫌疑人家里将其抓获,并起获了全部赃物和赃款。

二、现代文(论说类、实用类)阅读(每题2分,共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提笔忘字:

科技进步导致文化衰退?

日前美国《洛杉矶时报》的一则报道一石激起千层浪:

“由于使用拼音发手机短信及电脑打字正在取代拥有数千年传统的一笔一画汉字书写,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记得如何用笔书写汉字。

显然“提笔忘字”不是个别现象,否则也不会吸引国内诸多媒体纷纷发表报道和评论。

虽然现在用得着手写的地方越来越少,但在偶尔出现需要的时候,如写个便条,填个表格,答个试卷等等,“提笔忘字”却并非偶尔。

此时,人们的解决之道颇为典型:

不再去翻《新华字典》,而是掏出手机按几个键,用拼音打出忘了的字。

“键盘依赖症”,就是这样活灵活现。

其实,自从选择了现代化发展之路,汉字手写被更为高效和标准的键盘输入所替代就是必然结果。

御牛耕地,烧火做饭,这些中国人千百年来赖以糊口吃饭

的基本技能,都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生存和生活技能的更新换代,是人类文明逐渐进步的伴随现象,这是生产力不断上升的结果,是历史的必然。

然而,对于汉字书写的淡忘,却绝对是中华文化──至少是传统文化的衰退。

相对于其他生存和生活技能,汉字书写还担负着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因为中国文化之精髓所在就寄托在汉字字形和书写汉字的手脑配合之中。

这是汉字区别于其他字母类文字的地方,也是台湾地区力主要把繁体汉字申报为世界遗产的原因之一。

倘若大部分中国人都不再会手书汉字,将是以汉字为基础的中国文化的重大缺失。

作家王蒙曾言:

“遗失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之精髓与汉字原形,我们成了数典忘祖的新文盲。

可是,避免成为“新文盲”的目标绝不是一纸政令或者法律法规所能达成的。

今天的人们虽然偶尔还会发出“原来你写的一手好字啊”这样的惊叹,但基本上人们已经淡忘隽秀字体所带来的荣光。

因为,写一手好字已经失去了当年的实际作用,比如找到更好的工作甚至找到更好的对象;因为,写一手好字并不能与现在的办公自动化“无缝衔接”,这是实用主义的选择。

所以政府不能要求人们从高效低碳的无纸化自动办公环境中返回,也不可能要求人们在打字更高效的场合必须使用手写。

就像曾经的清朝,每年的木兰秋闱可以保证八旗子弟不忘骑射,但是却并不能提升哪怕是保持军队战斗力。

所以,要想阻止“提笔忘字”现象的继续恶化,仅仅依靠感慨和呼吁或是一两条无法施行的法令是不够的,必须让能写一手好字重新成为实用追求,甚至让手书汉字不仅成为一项技能,更加成为一种普遍认同的美的享受──就如同现代社会节奏再快,也挡不住大家停下来喝杯茶的兴致。

而我们知道,咖啡和可乐的入侵并没有让中国人遗忘飘荡千年的茶香。

也许,拿起笔享受书写,比将其看作宏图重任更加轻松,更加实际。

6、下列对“提笔忘字”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提笔忘字”反映的是所有的中国人不再一笔一画书写汉字,而是在使用手机或电脑时用拼音进行交流的现象。

B、“提笔忘字”时不去翻字典,而是拿出手机用拼音打出忘记的字,这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在人们生活中普遍存在。

C、“提笔忘字”如果成为在大部分中国人中都普遍存在的现象,将给以汉字为基础的中华文化带来一定程度的损失。

D、“提笔忘字”现象可以不再恶化,但必须让能够写一手好字重新成为实用追求,甚至成为一种对美的享受。

7、下列对汉字书写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汉字书写不仅是生存和生活技能,而且还寄托着中国文化之精髓,担负着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

B、无纸化自动办公比手写汉字更加高效,也更低碳,所以政府不能要求人们在一切场合使用手写。

C、如今写一手好字已经不再令人惊叹,也失去了以此能够找到更好的工作和找更好的对象的功用。

D、“提笔忘字”的最实际解决方案是拿起笔来享受书写,正如中国人停下来喝茶,并享受茶香一样。

8、下列表述与原文意思不符的一项是()

A、美国媒体率先发现了中国存在“提笔忘字”的现象,这一报道引起了国内外媒体的纷纷报道和评论。

B、用键盘输入替代汉字手写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淡忘了汉字书写

却表现出传统文化的衰退。

C、台湾地区力主要把繁体汉字申报为世界遗产,其原因之一是汉字字形和书写汉字中寄托了中国文化精髓。

D、行政指令或法律无法避免出现数典忘祖的新文盲,正如木兰秋闱无法提升哪怕是保持军队战斗力。

三、文言文阅读(每题2分,共14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9--11题(6分)

①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②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9、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尝跂而望矣

跂:

提起脚后跟

B、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彰:

表彰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

游水,游泳

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一:

专一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吾尝终日而思矣②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B、①蚓无爪牙之利②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

C、①积土成山,风雨兴焉②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D、①用心一也②用心躁也

11、下面对文段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节选的第一段论述了学习的作用;第二段论述学习的方法和态度:

学习要逐渐积累,持之以恒,专心致志。

B、从所选的文段可以看出,荀子所讲的“学”,不仅指学习各种文化知识,还包括加强思想品德修养。

C、从所选文段可以看出,荀子认为,对于“学”而言,人的先天条件是决定因素,同时也需要后天努力。

D、所选文段说理的突出特点是以喻代议,寓议于喻。

它启示我们,议论说理与文章的生动性并不矛盾。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2—15题(8分)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

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瘳、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

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师,叩关而攻秦。

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12、下列句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内立法度,务耕织务:

努力从事

B、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拱手:

作揖行礼

C、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因:

沿袭,沿用

D、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爱:

吝惜

13、下列各组加点的词语含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以致天下之士

B、君臣固守以窥周室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C、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不拘于时,学于余

D、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1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②五亩之宅,树之以桑③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④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⑤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⑥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⑦却匈奴七百余里⑧而耻学于师

A、①④∕②⑥∕③⑧∕⑤⑦B、①⑥∕②⑤∕③⑦∕⑧

C、①④∕②⑤∕③⑦∕⑥⑧D、①⑥∕②③∕④⑧∕⑦

15、下列语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①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②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③涂有饿殍而不知发④吾尝终日而思矣⑤合从缔交,相与为一⑥或师焉,或不焉⑦振长策而御宇内⑧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A、②⑤⑥B、④⑦⑧C、①③④D、②③⑤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70分)

四、文言文翻译、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共22分)

16、把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3分,共6分)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2)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

17、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6分)

初授官题高冠草堂

岑参

三十始一命,宦情多欲阑。

自怜无旧业,不敢耻微官。

涧水吞樵路,山花醉药栏。

只缘五斗米,辜负一渔竿。

(1)颈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

请简要分析。

(3分)

 

(2)尾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3分)

 

18、古诗文默写(每空一分,共10分)

(1)沧海月明珠有泪,。

(李商隐《锦瑟》)

(2)西当太白有鸟道,          。

(李白《蜀道难》)

(3)东船西舫悄无言,        。

(白居易《琵琶行》)

(4)   ,塞上风云接地阴。

(杜甫《秋兴八首》)

(5),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

(6)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孟子•梁惠王上》)

(7)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贾谊《过秦论》)

(8)空闻虎旅传宵柝,。

(李商隐《马嵬》)

(9)是故,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韩愈《师说》)

(10)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如是而已。

(韩愈《师说》)

五、现代文(文学类)阅读(共14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9--22题。

在西域读李白

①李白的生命是由西域移植到大唐的。

李白幼年上溯约一百年,李白家族在隋末遭到很大变故,全家人从陇西成纪流放于遥远的中亚碎叶。

李白五岁那年,在中亚度过了漫长岁月的李白家族又举家内迁。

这个漂泊的家族在地广人稀的西域,在以游牧者为主体的人民中间,顽强生存上百年,完全拒绝异族血液是不可能的——李白至少是半个胡儿吧?

这仅是我的猜想。

②这个漂泊家族终于孕育了一位伟大的漂泊者。

历史在此与一个伟大的天才相遇。

③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具光彩的时代,开朗雍容的气势在整个封建社会空前绝后。

只有大唐的江山才能安措天才李白那放达的脚步。

历史的伟大契机在此形成。

没有那个开放的时代,这个饱含异质的天才会被扼杀;没有这个天才的加入,那个时代也会减却许多光辉。

④异国情调、漂泊的情怀其实充满李白所有的诗文。

李白是没有故乡的,或者说无处不是故乡,醉酒的地方就是故乡。

他由碎叶入蜀,由蜀入荆楚入山东,由山东又辐射到大唐各地,沸腾的血液使他不能在任何一个地方安住,他永远行走在漂泊的长路上,饮他的酒,洒他的泪,唱他的歌。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

”(李白《春夜宴楼李园序》)这是诗人眼中的时间和宇宙——天地之间只有逆旅和过客。

诗人拒绝根的存在。

这是彻底的漂泊情怀:

把生命看作一场纯粹的漂泊,并这样实践着,在中国文化中是没有第二人的。

⑤李白实在是中国诗人中的游侠。

他的浪漫、癫狂、爱恨情仇、寂寞与痛苦、梦与醒,他的豪气义气,他的漂泊,全都达于极端。

“我本楚狂人,风歌笑孔丘。

”所有读书人心目中的偶像却不是他的偶像。

他有时也说孔丘几句好话,那是他向往功名富贵了。

在他眼里,游侠比皓首穷经的儒生光彩多了。

“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意轻千金裘,顾向平原笑。

吾亦淡荡人,拂衣可同调。

”(李白《古风其十》)只有鲁仲连这样的侠客才是可与之同调的朋友。

李白自称“

十五好剑术”,传说中他曾手刃数人。

他二十几岁便“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在维扬(今扬州)不到一年,“散金三十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

这都是些游侠行径。

他与朋友吴指南游楚,吴不幸病死于洞庭,李白扶尸大哭。

大约那时洞庭一带还是很荒凉的,老虎来了,李白坚守不动。

老虎走了,他将朋友权且葬下,后又返回旧地,起出朋友骨殖,就着湖水洗净,背着这骨殖走了很远的路,为朋友重新选择了葬地。

有这份超乎功利之上的痴情,就是一位真正的游侠了。

即使闯进了朝廷,他那强横乃至有些无赖的游侠脾气也是不改的。

力士脱靴,贵妃捧墨,御手调羹,他要求权贵尊重他,皇帝也应把他当朋友待才好。

他不习惯仰视。

他之信任自己远胜过别人对他的信任。

这一切足令权贵齿冷,令谦谦君子瞠目结舌。

⑥在喀什、若羌、阿勒泰、伊犁这些西域城市之间跋涉,每个地方的人文地理都给我有力的震撼。

几十个世纪以来,这片广袤的大地为游牧民族提供了表演的舞台,今日,我们仍能感受到游牧者后裔的单纯与猛烈。

昆仑山、天山、阿勒泰山,像横亘中亚细亚的三架竖琴,将咚咚的马蹄声传递到最遥远的地方。

骑士们贲张的血脉不理会任何荒凉。

成吉思汗的马队从塔尔巴哈台从伊犁河从阿勒泰山掠向中原,将浩瀚的里海变成内陆湖。

多么凶蛮单纯而强烈的节奏啊。

这个“只识弯弓射大雕”的大汗可真是大手笔啊。

李白从另一个方向来了,大地高山冰川骏马胡姬,化为他精神的马队。

他不在意中原已有的温柔敦厚细腻空灵,大笔横扫,狂飙突进,给大唐诗坛注入西域骑士的剽悍与纯粹,令所有骚人墨客为之一惊。

洞庭烟波,赤壁风云,蜀道猿啼,浩荡江河,全都一下子飞扬起来。

⑦游侠李白飒沓而来,他的双脚和诗笔生动了大唐山水。

19、“诗人拒绝根的存在”,“根”指的是什么?

诗人为什么要拒绝根的存在?

(3分)

答:

20、下列两个句子中的“此”分别指代什么?

(1)历史在此与一个伟大的天才相遇。

“此”指代(2分)

(2)历史的伟大契机在此形成

“此”指代(2分)

21、作者从哪些方面写出了“李白实在是中国诗人中的游侠”?

请联系文章第5自然段,分条表述。

每条均不能超过8个字。

(3分)

答:

(1)

(2)

(3)

22、作者在第6自然段中描绘了昆仑山、骑士、成吉思汗的马队等诸多形象,其作用是什么?

(4分)

答:

六、语言实际运用(共4分)

23.下面是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艾宾浩斯为研究记忆的保持规律而绘制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请根据这个图表概括遗忘规律,并说明遗忘规律在学习方面给我们的启示。

(4分)

答:

(1)规律:

           (2分)

(2)启示:

                (2分)

七、作文(3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家拉伯雷说:

“人生在世,各自的脖上扛着一个褡子:

前面装的是别人的过错和丑事,因为经常摆在自己眼前,所以看得清清楚楚;背后装的自己的过错和丑事,所以自己从来看不见,也不理会。

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读了以上文字,你有何联想和思考呢?

请以“在反省中前行”为话题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一年级

语文期中考试试题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10分,每小题2分。

1、A(B:

靥yè;C:

葸xǐ;D:

难nàn)

2、A(B:

喧—暄;论—伦。

C:

骇—骸;撒手人环—寰。

D:

赝—膺;缭—潦)

3、A(鳞次栉比:

多用来形容建筑物、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

为所欲为:

本指做自己想做的事。

指很随意,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一般指贬义)。

沸反盈天:

声音像水开锅一样沸腾翻滚,充满了空间。

少不更事:

年纪轻,没有经历过什么事情。

指经验不多。

4、D(A:

“免得死

了不去受苦”,否定不当;B:

“家人、朋友、老人、孩子”,分类不当;C:

“造成了研究者的极大兴趣”,造成…兴趣,搭配不当)

5、D(主语要一致,只有D符合。

)四、现代文(论说类、实用类)阅读(每题2分,共6分)

二、现代文(论说类、实用类)阅读(每题2分,共6分)

6、A(是“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是“所有的中国人”;并不是使用拼音进行交流,而是使用拼音输入法)(3分)

7、C(“已经不再令人惊叹”说得过于绝对)(3分)

8、A(文中没有依据证明中国

存在“提笔忘字”现象是美国媒体率先发现,而只是美国媒体率先报道出来,而国内媒体纷纷报道和评论的不是“美国媒体的报道”,而是“提笔忘字”现象)(3分)

三、文言文阅读(每题2分,共12分)

(一)9、B(彰:

清楚)

10、D(A①表修饰;②转折。

B①定语后置的标志;②定语标志,“的”。

C①兼词,于之;②语助词,了。

D①②均为表判断语气的助词)

11、C(“人的先天条件是决定因素”错)

(二)12、B13、D14、C15、B

四、文言文翻译、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共22分)

16、把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3分,共6分)

(1)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没有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泥土

,向下饮地下的泉水,(这是)因为它心思专一。

(2)对内制定法律制度,致力农耕纺织,修造防守和进攻的战具,对外采用连横的策略来使诸侯们互相争斗。

17、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每小题3分,共6分)

(1)分别是“吞”“醉”。

(1分)吞,表现谷水淹没山间小路、恣肆无拘的情态;醉,写山花装点栏杆、旁若无人怒放的情态,(1分)二者表现出了高冠谷秀丽清幽的自然环境,表达了作者对原来隐逸生活的留恋之情。

(1分)

(2)用典: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

借代:

用鱼竿借指隐逸生活。

(2分)表现了诗人为微官薄禄不得不割舍闲适自得生活的矛盾心态。

(1分)

18、略

五、现代文(文学类)阅读(共14分)

19、“根”指故乡。

(1分)因为他认为天地间只有逆旅和过客,(1分)把生命看作一场纯粹的漂泊。

(1分)

20、

(1)在地广人稀的西域中漂泊的李白家族。

(2分)

(2)具有开朗雍容气势的大唐。

(2分)

21、

(1)重侠轻儒(1分)

(2)轻财重义(或“重友情”)(1分)(3)藐视权贵(1分)

22、这些形象都具有西域特征,(1分)描绘这些形象是为了引出李白的诗歌中“剽悍与纯粹”的西域风格特点,是为了引出李白独特的诗风对大唐诗坛的影响。

(3分)

六、语言实际运用(共4分)

①记忆的东西短时间内遗忘较多,在过了较长时间间隔后,记忆保持的份额较少,遗忘的速度也变慢。

②学习过的内容,要及时复习,以巩固记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