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相环路.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263252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30.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锁相环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锁相环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锁相环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锁相环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锁相环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锁相环路.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锁相环路.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锁相环路.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锁相环路.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锁相环路.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锁相环路.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锁相环路.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锁相环路.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锁相环路.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锁相环路.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锁相环路.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锁相环路.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锁相环路.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锁相环路.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锁相环路.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锁相环路.docx

《锁相环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锁相环路.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锁相环路.docx

锁相环路

项目六锁相环路

主要内容:

Ø模块介绍

Ø项目训练

1、模块介绍

1.1锁相环路基本工作原理

图6-1锁相环路的基本组成框架

鉴相器(PD):

用以比较

相位,输出反映相位误差的电压

环路滤波器(LF):

用以滤除误差信号中的高频分量和噪声,提高系统稳定性。

压控振荡器(VCO):

控制下输出相应频率

图6-2

的频率和相位之间的关系

两个正弦信号的频率和相位之间的关系如图6-2所示,若能保证两个信号之间的相位差恒定,则这两个信号的频率必相等。

,则称电路处于失锁状态,

之间产生相位变化,鉴相器输出误差电压

,它与瞬时误差相位成正比,经过环路滤波,滤除了高频分量和噪声而取出缓慢变化的电压

,控制VCO的角频率

,去接近

最终使

,相位误差为常数,环路锁定,这时的相位误差称为剩余相位误差或稳态相位误差。

1.2锁相环路的相位模型及性能分析

一、鉴相器(PD)

设压控振荡器的输出电压为

ωo0是压控振荡器未加控制电压时固有振荡角频率,

o(t)是以ωo0为参考的瞬时相位,

环路输入电压为

其相位可改写为

之间的瞬时相位差为

设鉴相器具有正弦鉴相特性,则

二、压控振荡器(VCO)

=0附近,控制特性近似线性:

可见压控振荡器是一个理想的积分器,将积分符号用微分算子p=d/dt的倒数表示,则得

1.3集成锁相环路

按电路构成分类,继承锁相环分为模拟锁相环和数字锁相环;按用途分类,集成锁相环分为通用PLL和专用PLL。

1.3.1模拟锁相环L562

图6-3L562的原理框图及芯片图

L562的原理框图如图5-3所示。

L562内部VCO采用射极耦合多谐振荡器电路。

设起始时V1导通、V2截止,则VCC通过V3、V1向C充电,充电电流为I02。

由于V1导通时UE1≡VCC–UBE(on),故C充电使UE2下降,当其下降到(VCC–UD–UBE(on))时,V2导通,使UC2由VCC下降为(VCC–UD),致使V1截止,VCC通过V4、V2向C反向充电,充电电流为I01,使UE1下降,直到引起V1重新导通、V2又截止。

如此循环振荡频率为

1.3.2数字锁相环CC4046

锁相环CC4046为数字PLL,内有两个PD、VCO、缓冲放大器、输入信号放大与整形电路、内部稳压器等。

它具有电源电压范围宽、功耗低、输入阻抗高等优点,其工作频率达1MHz,内部VCO产生50%占空比的方波,输出电平可与TTL电平或CMOS电平兼容。

同时,它还具有相位锁定状态指示功能。

锁相环CC4046的原理框图及芯片图如图6-4所示。

图6-4锁相环CC4046的原理框图及芯片图

信号输入端:

允许输入0.1V左右的小信号或方波,经A1放大和整形,提供满足PD要求的方波。

PDⅠ由异或门构成,具有三角形鉴相特性。

它要求两个输入信号均为50%占空比的方波。

当无输入信号时,其输出电压为VDD/2,用以确定VCO的自由振荡频率PDⅠ由异或门构成,具有三角形鉴相特性。

它要求两个输入信号均为50%占空比的方波。

当无输入信号时,其输出电压为VDD/2,用以确定VCO的自由振荡频率。

通常输入信噪比以及固有频差较小时采用PD,输入信噪比较高或固有频差较大时,采用PDⅡ。

R1、R2、C确定VCO频率范围。

R1控制最高频率,R2控制最低频率。

R2=∞时,最低频率为零。

无输入信号时,PDⅡ将VCO调整到最低频率

1.4锁相环路的应用简介

一、锁相环路的基本特性

(1)环路锁定时,鉴相器的两个输入信号频率相等,没有频率误差。

(2)频率跟踪特性:

环路锁定时,VCO输出频率能在一定范围内跟踪输入信号频率的变化。

(3)窄带滤波特性:

可以实现高频窄带带通滤波。

二、锁相鉴频电路

图6-5锁相鉴频电路原理框图

工作原理:

输入为调频信号,当环路锁定后,压控振荡器的振荡频率就精确地跟踪输入调频信号的瞬时频率而变化,产生具有相同调制规律的调频信号。

只要压控振荡器的频率控制特性是线性的,压控振荡器的控制电压uc(t)就是输入调频信号的原调制信号。

要求:

捕捉带>输入调频信号的最大频偏环路带宽大于输入调频信号中调制信号的频谱宽度

三、调幅波的同步检波

图6-6锁相同步检波的原理框图

工作原理:

输入为调幅信号或带有导频的单边带信号,LF的通频带很窄,使锁相环路锁定在调幅信号的载频上,这样压控振荡器就可以提供能跟踪调幅信号载波频率变化的同步信号。

再利用同步检波器可以得到解调电压输出。

注意:

压控振荡器输出电压与输入已调信号的载波电压间有/2的固定相移,因此须经过/2的移相器加到同步检波器上,这样才能使VCO输出电压与已调信号的载波电压同相。

四、锁相接收机(利用窄带跟踪特性)

信号频率漂移较严重时,若采用普通接收机,就要求带宽较宽,这可能导致接收机输出信噪比严重下降而无法检出有用信号

采用锁相接收机,利用PLL的窄带跟踪特性,就可自动跟踪信号频率进行接收,有效提高输出信噪比。

图6-7锁相接收机原理框图

学习项目小结:

通信与电子设备中广泛采用的反馈控制电路有自动增益控制电路(AGC)、自动频率控制电路(AFC)和自动相位控制电路(APC),它们用来改善和提高整机的性能。

AGC用来稳定输出电压或电流的幅度;AFC用于维持工作频率的稳定;APC又称锁相环路(PLL),用于实现两个电信号的相位同步。

锁相环路是利用相位的调节以消除频率误差的自动控制系统,由鉴相器、环路滤波器、压控振荡器等组成。

当环路锁定时,环路输出信号频率与输入信号(参考信号)频率相等,但两信号之间保持一恒定的剩余相位误差。

锁相环路广泛应用于滤波、频率合成、调制与解调等方面。

在锁相环路中应搞清楚两种自动调节过程,若锁相环路的初始状态是失锁的,通过自身的调节,由失锁进入锁定的过程称为捕捉过程;若环路初始状态是锁定的,因某种原因使频率发生变化,环路通过自身的调节来维持锁定的过程,称为跟踪过程。

捕捉特性用捕捉带表示,跟踪特性用同步带表示。

锁相频率合成器由基准频率产生器和锁相环路构成,基准频率产生器为合成器提供高稳定的参考频率,锁相环路则利用其良好的窄带跟踪特性,使输出频率保持在参考频率的稳定度上。

采用多环锁相或吞脉冲可变分频器,可使锁相频率合成器的工作频率提高,又可获得所需的频率间隔。

2、项目训练

项目训练十三锁相式数字频率合成器实验

一、实验目的

1.进一步加深对锁相环工作的基本原理。

2.掌握锁相式数字频率合成电路的工作原理。

二、预习要求

复习反馈控制电路的相关知识。

三、实验仪器设备

1.双踪示波器;

2.频率计

3.TPE-GP3高频电路实验箱主机箱

四、实验电路说明

锁相式数字频率合成电路结构框图见图17-1。

低通

滤波器

压控振荡器

VCO

VCO输出

信号输入

相位

比较器

个位

百位

十位

÷N可编程分频电路

图17-1频率合成电路结构框图

1.锁相式数字频率合成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图中结构可由CD4046及外围电路组成,其中相位比较器和压控振荡器功能电路由CD4046完成。

1/N分频电路是由三组可预置分频电路完成,各组均由CD4522可编程二进制4位1/N计数器组成,每组分频可用“接入+5V的方法”以8421码的形式对计数器进行预置,也可用单片机编程去控制,分频比的选择范围为1~999(针对三组分频电路而言),总共可预置999个频率点,它是构成锁相式数字频率合成器的重要单元电路,即可编程分频电路。

按所需分频比,先预置各位(即个位、十位和百位)的数据,然后输入频率为fi的方波信号Ui到CD4046的相位比较器SIGNin端(14脚),压控振荡器产生频率为f0的输出信号U0,经可编程分频电路分频,得到频率为ff的方波信号Uf,送至CD4046的相位比较器COMPin(3脚)。

两个信号经CD4046相位比较器的比较,锁相环锁定时可得到:

fi=ff已知:

fi=f0/N

则:

f0=Nfi

因此,当fi保持不变,改变可编程分频电路的分频比N,压控振荡器(VCO)的输出频率f0(也就是频率合成器的输出频率)就会相应改变。

由此可知,只要输入任意固定信号频率fi(在一定的频率范围内),就可得到所需要的频率,其频率间隔为fi,选择不同的fi,就可获得不同的fi频率间隔。

例如:

设fi=2KHzN=64

则:

f0=N×fi=64×2KHz=128KHz。

2.实验电路使用的相位比较器和环路低通滤波器

CD4046内部有两个相位比较器,其中相位比较器+为异或门比较器,要使锁相范围尽量大,一般要求两个比较信号(进入CD4046的3和14脚)的占空比必须为50%的方波,而相位比较器Ⅱ为过沿控制式比较器,只由两个信号的上升沿作用,所以不要求波形占空比必须为50%的方波。

本实验电路的锁相环电路与锁相式数字频率合成器电路二者均组合在一起,由于相位比较器的比较信号来自于可编程分频电路,占空比不是50%的方波,所以本实验电路就选用了相位比较器Ⅱ。

它具有鉴频和鉴相功能,当两个输入信号Ui和Uf频率差较大时,环路从鉴相工作状态自动转入鉴频工作状态,迫使ff逼近fi,当ff=fi时,环路由鉴频器工作状态自动转入鉴相工作状态,这种鉴相器将鉴频与鉴相结合起来工作,的确很方便。

相位比较器Ⅱ输出的相位误差电压是周期性脉冲波形,需使用低通滤波器将其滤波平滑,得到一直流控制电压,用来控制VCO(压控振荡器)的频率和相位,使其向减小误差的方向变化,从而消除频差与相差,达到锁定状态。

而高频噪声和其它交流谐波分量将被滤波器抑制。

实验电路中的低通滤波器是由R、C元件组成的。

五、实验内容与步骤

实验电路原理图下图17-2(实验箱上CD4046“芯片图形”中的R1R2标反,以指导书中的图形为准)

1.实验说明

(1)在实验箱上找到锁相式数字频率合成电路单元,分清各个单元和器件的功能与作用。

其中组一、组二、组三分别为可编程分频电路的预置数选择组件(每个分组的四个选择端不接线为“0”,任何一端接5V均为“1”,),组四(电容C)和组五(电阻R)用来预置C和R的数值,不同组合得到不同的自振频率和频率合成范围。

(2)CD4046振荡频率主要由外接电阻R1、R2和C决定,与其三者成反比关系,在电容C固定的情况下,CD4046的振荡下限频率主要由R2决定,而上限频率则由R1、R2决定,由于R2远远大于R1,所以改变R2的阻值时上限频率增加有限,而下限频率改变较多,在实验中可试着作出R、C不同组合(十六种),观察不同组合时的上下限频率,并作比较,记录结果。

(3)接通数字信号发生器实验单元的电源,本实验单元的电源需由实验箱上的+5V电源接入,实验电路的电源指示灯亮,表示+5V直流电源以正常接入。

(4)连接A与A’两个端点,B与B’两个端点,由于本实验选用了相位比较器Ⅱ,所以将D和E两个端点连接。

 

组四

组五

 

组一

组二

组三

图17-2锁相式数字频率合成电路原理图

其中:

C1=27P、C2=100P、C3=510P、C4=1000P,R1=51K、R2=100K、R3=510K、R4=1M、R5=10K。

2.锁相环电路的观测

选择数字信号发生电路的1K方波信号接至锁相环IC1的IN端,适当选择组四和组五中的电容和电阻值。

用双踪示波器和频率计同时检测IN端、OUT端的波形频率,记录测量结果。

测量IN端和A端应能观测到同频同宽、但不一定同相的波形,记录测量结果。

3.观察锁相式数字频率合成器

(1)对可编程分频电路中的组一、组二、组三的预置,可任意设置分频比N,同时选择适当的电阻、电容值,即可在OUT端观测到压控振荡器(VCO)输出的跟踪波形,记录测量结果,并绘制出波形。

(2)改变上一步的分频比N,选择适当的电容值,保持适当的时间常数.重复1的步骤,记录测量结果,并绘制出波形。

六、实验注意事项

1.用双踪示波器观察锁相环的跟踪波形时,断开电源,使电路复位后再观察。

2.通过适当的选则R、C组合,可获得最佳的实验效果。

七、实验报告要求

1.根据测量结果,绘出锁相环的跟踪波形。

2.当分频比(N)分别为3、8、12时,计算压控振荡器(VCO)输出的频率。

3.简述可编程二进制4位1/N计数器CD4522各引脚的功能及逻辑功能。

项目训练十四锁相调频与鉴频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锁相环的基本概念。

2.了解集成电路CD4046的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

3.掌握由集成锁相环电路组成的频率调制电路/解调电路的工作原理。

二、预习要求

1.复习反馈控制电路的相关知识。

2.锁相环路的工作原理。

四、实验仪器设备

1.高频信号发生器

2.频率计

3.双踪示波器

4.万用表

5.TPE-GP3高频电路实验箱主机箱

五、实验电路说明

调频是用调制信号直接线性地改变载波振荡的瞬时频率,即使载波振荡频率随调制信号的失真变化而变化。

其逆过程为频率解调(也称频率检波或鉴频)。

本实验是用CD4046数字集成锁相环(PLL)来实现调频/解调(鉴频)的。

有关数字集成锁相环CD4046的内部构成和工作原理请参阅相关内容的书籍。

1.用锁相环(集成)构成的调频/解调(鉴频)电路

(1)锁相环调频原理(见图15-1)

1.用锁相环(集成)构成的调频/解调(鉴频)电路

调频波输出

(1)锁相环调频原理(见图15-1)

③       ④

鉴相器

PDI

压控振荡器

VCO

CD4046

                               

        ⒁        ②⑨

低通滤波器

R5C2

调制信号

载波

高频信号放大器

LM318

加法器

μA741

图15-1锁相环调频电路原理框图

注:

由于载波信号频率相对于调制信号频率高的多,故载波信号频率称为所谓的高频(只是相对而言),而调制信号频率则相应的称为低频。

将调制信号加到压控振荡器(VCO)的控制端,使压控振荡器的输出频率(在自振频率(中心频率)f0上下)随调制信号的变化而变化,于是生成了调频波。

当载波频率与自由振荡频率相近时,载波频率与压控振荡器的振荡频率锁定。

低通滤波器只保证压控振荡中心振荡频率与载波频率锁定时所产生的相位误差电压通过,该电压与调制信号同经加法器,用以控制压控振荡器的频率,从而获得与载波频率具有同样频率稳定度的调频波。

(2)锁相环解调原理(见图15-2)

③       ④

解调输出

跟随器

压控振荡器

VCO

鉴相器

PDI

CD4046

                               

        ⒁       ②⑨

调频波

低通滤波器

R15C6

R5C2

高频信号放大器

LM318

图15-2锁相环解调电路原理框图

调频波(经过放大器放大后)与压控振荡器的输出被送入鉴相器,经鉴相获得变化着的相位误差电压,该误差电压通过低通滤波器被滤掉其高频成份,继而获得随调制信号频率变化而变化的信号,经跟随器得到解调信号,从而实现了解调(鉴频)过程。

锁相环(4046)的结构框图及引出端功能图示见下图。

 

图15-3锁相环(4046)的结构框图及引出端功能图

3.锁相环振荡频率f0、同步带与捕捉带的测量方法。

4046锁相环典型电路(见图6-3)的简要说明。

图中,

其中:

+__相位比较器(鉴相器);

VCO__压控振荡器;

C1,R1、R2__决定自振频率;

R3、C2__低通滤波器;

14脚__高频输入端,要求输入方波信号;

4脚__VCO输出端。

 

图15-4锁相环(4046)典型电路图

(1)自振频率f0的测量

用示波器观测4脚的输出波形(方波),用频率计测量自振频率f0。

(2)锁定的判别

14脚(SIGNin)输入方波信号,用示波器观察2脚(PCIout)的波形,如锁定,可得一个稳定的矩形脉冲;若14脚输入信号频率与压控振荡器的振荡频率相等,则2脚输出为稳定的两倍频方波信号。

(3)同步带宽(锁定范围)和捕捉带宽(捕捉范围)的测量

14脚输入一个方波信号(最好用频率计检测),其频率与f0(VCO自振频率)相同,

●改变14脚输入信号频率,使频率逐渐降低,直至4脚(或2脚)输出方波刚好出现不稳定时,环路进入失锁状态,该点频率定义为同步带的下限频率“f1”。

●改变14脚输入信号频率,由f1开始频率逐渐增加,直至4脚输出方波刚好再次稳定时,环路进入锁定状态,该点频率定义为捕捉带的下限频率“f2”。

●改变14脚输入信号频率,由f1开始频率逐渐增加,直至4脚输出方波刚好出现不稳时,环路再次进入失锁状态,该点频率定义为同步带的上限频率“f4”。

●改变14脚输入信号频率,由f3开始频率逐渐降低,直至4脚输出方波刚好出现稳定时,环路进入锁定状态,该点频率定义为捕捉带的上限频率“f3”。

由以上可计算出:

同步带宽为:

f4—f1

捕捉带宽为:

f3-f2

4.实验电路说明

相关概念前面已分析清楚。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当要测量压控振荡器的自振频率时,必须先将IN1短路,当要测量压控振荡器的同步带和捕捉带时,必须将IN2短路。

由于电路是环路锁相,改变滤波器参数即可改变VCO的自振频率,因此调节RP1或RP2可改变VCO的自振频率。

当改变C3、C4、R11、R12、R13、R14也可在较大范围内改变VCO的输出频率。

五、实验内容与步骤

接先前实验步骤,寻找本次实验单元并启动相应的电源。

1.调频部分的测试(由IC1、IC2、IC3组成)

(1)锁相环自振频率f0的测量

实验电路见图15-5

 

图15-5实验电路原理图

将IN1、IN2分别对地短路,调节微调电位器PR1至适中位置,测量D端(即IC3的VCOin脚,也就是CD4046的9脚)直流电压(约为5.3V,近似电源电压的1/2),用示波器观察锁相环输出OUT1端的波形。

记录波形特性、频率、幅度,填入下表。

OUT1端

锁相环自振波形

波形特性

频率(KHz)

幅度(Vp-p)

观察相位比较器(鉴相器)B端(IC3的2脚)的波形,将测量结果填入下表。

B端

相位比较器的

输出波形

波形特性

频率(KHz)

幅度(Vp-p)

相位

观察鉴相器输出C端的预积分波形,将测量结果填入下表。

C端

鉴相器输出预

积分波形

波形特性

频率(KHz)

幅度(Vp-p)

相位

观察压控振荡器输入VCOin端(即加法器IC2的输出D端)的波形,将测量结果填入下表。

D端

鉴相器输出

积分波形

波形特性

频率(KHz)

幅度(Vp-p)

相位

(2)锁定的判断

将信号发生器输出的方波信号(幅度为3.5VP-P,频率为自振频率f0)加到载波输入IN1端,用双踪示波器同时观测锁相环OUT1端和A端的波形(即锁相环的4脚和14脚)。

如波形稳定表示频率被锁定。

改变信号发生器的输出信号频率,可发现在较大范围内锁相环均能锁定。

记录测量结果。

思考:

当频率锁定时,观测OUT1端和B端(即锁相环的2、4脚),出现什么现象?

如何解释?

(3)测量同步带宽(锁定范围)和捕捉带宽(捕捉范围)

观测A端和OUT1端,改变信号发生器的输出频率(即载波频率)

●调节载波信号频率(输入IN1),由自振频率f0开始逐渐缓慢降低,直至(VCOout端)波形抖动(即:

失锁),记录此时的载波输入信号频率fl(下限失锁频点)。

●调节载波信号频率,由自振频率f0开始逐渐缓慢增加,直至(VCOout端)波形抖动(即:

失锁),记录此时的载波输入信号频率f2(上限失锁频点)。

同步带宽(锁定范围)=f2-f1。

●调节载波信号频率,由f1开始逐渐缓慢增加,直至(VCOout端)波形不抖动(即:

锁定),记录此时的载波输入信号频率f3(下限锁定频点)。

●调节载波信号频率,由f2开始逐渐缓慢降低,直至(VCOout端)波形不抖动(即:

锁定),记录此时的载波输入信号频率f4(上限锁定频点)

捕捉带宽(捕捉范围=f4-f3。

2.解调部分的测试

(1)锁相环自振频率的测量(由IC4组成)

调节微调电位器PR2至适中位置,测量G端((即IC4的VCOin脚,也就是CD4046的9脚)直流电压,用示波器观察锁相环输出E端的波形。

记录波形特性、频率、幅度,填入下表。

E端

锁相环自振波形

波形特性

频率(KHz)

幅度(Vp-p)

观察相位比较器(鉴相器)F端(IC4的2脚)的波形,将测量结果填入下表。

F端

相位比较器的

输出波形

波形特性

频率(KHz)

幅度(Vp-p)

观察压控振荡器输入VCOin端(即IC4的输出G端)的波形,将测量结果填入下表。

G端

鉴相器输出

积分波形

波形特性

频率(KHz)

幅度(Vp-p)

(2)锁定的判断

将信号发生器输出的方波信号(幅度为3.5VP-P,频率为自振频率f0)加到载波输入IN1端,连接A端和IN3端,用双踪示波器同时观测锁相环E端和IN3端的波形(即锁相环的4脚和14脚)。

如波形稳定表示频率被锁定。

改变信号发生器的输出信号频率,可发现在较大范围内锁相环均能锁定。

记录测量结果。

锁定时观测A端和F端(即锁相环的2、4脚)的波形,有何结论,如何分析?

(3)测量同步带宽(锁定范围)和捕捉带宽(捕捉范围)

观测A端和OUT1端,改变信号发生器的输出频率(即载波频率)

●调节载波信号频率(输入IN1),由自振频率f0开始逐渐缓慢降低,直至(VCOout端)波形抖动(即:

失锁),记录此时的载波输入信号频率fl(下限失锁频点)。

●调节载波信号频率,由自振频率f0开始逐渐缓慢增加,直至(VCOout端)波形抖动(即:

失锁),记录此时的载波输入信号频率f2(上限失锁频点)。

同步带宽(锁定范围)=f2-f1。

●调节载波信号频率,由f1开始逐渐缓慢增加,直至(VCOout端)波形不抖动(即:

锁定),记录此时的载波输入信号频率f3(下限锁定频点)。

●调节载波信号频率,由f2开始逐渐缓慢降低,直至(VCOout端)波形不抖动(即:

锁定),记录此时的载波输入信号频率f4(上限锁定频点)

捕捉带宽(捕捉范围=f4-f3。

3.观测系统的调频情况

IN1端输入幅值为3.5VP-P、频率与自振频率相同方波信号(定义为载波)。

IN2端输入幅值为0.4VP-P、频率lKHz的正弦波(定义为调制波)。

用双踪示波器仔细观测OUT1和IN2,为了可清楚地观看到调频波的疏密变化,可微调调制信号的频率。

4.观测系统的解调(鉴频)情况

保持第一部(第3步)的状态,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