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课题申报:基于三教改革的课程思政路径研究:以《国际货运代理实务》课程为例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926364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教育课题申报:基于三教改革的课程思政路径研究:以《国际货运代理实务》课程为例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职业教育课题申报:基于三教改革的课程思政路径研究:以《国际货运代理实务》课程为例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职业教育课题申报:基于三教改革的课程思政路径研究:以《国际货运代理实务》课程为例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职业教育课题申报:基于三教改革的课程思政路径研究:以《国际货运代理实务》课程为例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职业教育课题申报:基于三教改革的课程思政路径研究:以《国际货运代理实务》课程为例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职业教育课题申报:基于三教改革的课程思政路径研究:以《国际货运代理实务》课程为例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职业教育课题申报:基于三教改革的课程思政路径研究:以《国际货运代理实务》课程为例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职业教育课题申报:基于三教改革的课程思政路径研究:以《国际货运代理实务》课程为例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职业教育课题申报:基于三教改革的课程思政路径研究:以《国际货运代理实务》课程为例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职业教育课题申报:基于三教改革的课程思政路径研究:以《国际货运代理实务》课程为例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职业教育课题申报:基于三教改革的课程思政路径研究:以《国际货运代理实务》课程为例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职业教育课题申报:基于三教改革的课程思政路径研究:以《国际货运代理实务》课程为例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职业教育课题申报:基于三教改革的课程思政路径研究:以《国际货运代理实务》课程为例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职业教育课题申报:基于三教改革的课程思政路径研究:以《国际货运代理实务》课程为例文档格式.docx

《职业教育课题申报:基于三教改革的课程思政路径研究:以《国际货运代理实务》课程为例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教育课题申报:基于三教改革的课程思政路径研究:以《国际货运代理实务》课程为例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职业教育课题申报:基于三教改革的课程思政路径研究:以《国际货运代理实务》课程为例文档格式.docx

课题立足于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基于“三教改革”,从教师、教材、教法三个方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全面提升专业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意识和能力,深度挖掘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潜在的思政元素,建立健全协同推进课程思政的体制机制,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课题界定

高职院校三教改革是在新发展理念指导下,由新技术支撑的贯穿教与学全过程的综合教学改革。

课程思政是高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教育理念创新和实践创新。

课题以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国际货运代理实务》为例,该课程既涵盖物流管理1+X证书考核的部分内容,又是世界技能大赛货运代理赛项的重要支撑课程,深入探索基于三教改革的课程思政建设,总结归纳教学规律,多维度增强课程思政实效,最大限度发挥专业课程的育人主渠道作用,增强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融合,更好实现润物无声立德树人。

课题从教师、教材、教法三方面嵌入课程思政建设:

“思政赋能”教师,提高教师思政素养和思政教学能力,大量运用思政教学资源,贯彻落实课程思政标准;

“思政升级”教材,将教材打造成深度融入课程思政内容的教材,建设课程思政资源库;

“思政激活,,教法,制定课程思政工作手册,利用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方法,使立德树人贯彻到课堂教学全过程、全方位、全员之中。

3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目前国内的相关研究集中于“课程思政”内涵的界定以及如何更为有效地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如何具体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等方面。

3.1关于“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研究成果

上海市近年来推行的“课程思政”改革提供了一套有价值、可推广的“上海经验”,认为“课程思政”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

部分学者认为“课程思政”即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价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等融入到各门课程中,“课程思政”的本质是立德树人、理念是协同育人、结构是立体多元、方法是显隐结合、思维是科学创新。

3.2关于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关系的主要研究成果

大数专家学者认为思政课程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以及与思想政治相关教育活动的课程总称,侧重于思想理论教育;

“课程思政”则是一种课程观,融入在各类课程之间,侧重于思想价值引领。

在理念发展方面,通过辨析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关系,主动转变思路,加快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转化,从而打破传统思政教育理念,拓展和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实现大思政格局。

3.3关于“课程思政”的应用实践

复旦大学开展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一课一案”征集工作,同时加强对教案的研究宣传,定期通过微信平台推送“复旦大学网上教学立德树人成绩单”专栏。

武汉大学坚持立德树人,积极推进学生思政、教师思政、课程思政、学科思政和环境思政“五个思政”建设,引导师生坚定责任使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中南大学把职业素养教育融入课堂教学、技能培训全过程,努力培养医学生救死扶伤的道术、心中有爱的仁术、知识扎实的学术、本领过硬的技术、方法科学的艺术。

同济大学创新设计生态文明思政课程链,实现由基本原理到专业技能、生态伦理到社会责任、递进式培养。

天津工业大学按照学习成果导向理念,进行“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内容.课堂教学方法”3个层面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改革,取名“传播塑造”工程。

西安交通大学借助“教育陶冶法”的六个维度、四个阶段、三个步骤,取得了育人实效。

北京联合大学提出“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堂教学、教育者先受教育”三项基本功,引导教师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民族复兴的理想与责任”有机融入课堂教学。

南华大学以核科学技术学院为试点,邀请参与过“两弹一星”工作的老教授走进课堂。

燕山大学发布了思政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申报指南和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引导教师结合学科特点挖掘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元素。

西北师范大学将“价值引领”功能作为课程思政建设的首要因素和教学过程管理、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检测指标,形成了一套质量监控和考核评价制度体系。

国外的思政教育主要体现于德育课程。

例如,美国德育课程旨在培养和形成学生价值观的一切发展资源,采用实践化、渗透式、间接性的形式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

在课堂教学外,德育课程包括校园活动和社区服务、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和集体主义观念的体育运动和竞赛、培养社会责任心和热爱美国精神的社会政治活动,提高公民技能、增强公民意识的社区活动等,在广泛参与中进行教育,深刻理解德育目标与内容,促进学生行与思的发展变化,成长为有道德的人。

4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4.1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的讲话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做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强调要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这些重要讲话为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一举措影响甚至决定着接班人问题、国家长治久安、民族复兴和国家崛起。

4.2贯彻落实国家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指示精神

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20条)到《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旨在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和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及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国家对课程思政建设提出明确要求。

4.3主动适应物流行业发展对新时代物流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随着我国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物流企业对物流从业人员的要求在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知识结构、业务技能等基础上,提出了增强对党的创新理论的认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文脉、牢固树立法制观念等更高、更全面的综合素质要求。

培养什么样的新时代物流人、如何培养新时代物流人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4.4实现专业教师参与思政教育的常态化教学,充分发挥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对全体教育工作者增设的必修课,是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政工作的突破口,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寻根工程,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复杂性、专业性集一体的正本工作,是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稳致远的筑基行动。

5研究目标

通过开展基于三教改革的《国际货运代理实务》课程思政建设理论研究与应用实践,深度挖掘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潜在的思政元素,充分发挥专业课程的思政育人功能,将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相得益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建设成果,为探索其他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6研究内容

6.1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思政现状研究

为全面推进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思政”改革,确保各门专业课都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最大限度发挥专业课教师的育人作用,需进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思政”现状调研,了解“课程思政”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难点,精准施策,高质量高标准完成基于三教改革的《国际货运代理实务》课程思政建设。

6.2“思政赋能”教师

课程思政视阈下,专业教程课程思政教学的实施,需要教师全力推进,以此提升专业教程教学改革效度。

首先,教师要转变教育思维模式,树立专业教程思政教育观念,调整自身教育模式、教育方法,推进课程思政在专业教程教育中的落实。

其次,教师应根据专业教程教育形式,深入研究课程教育思想,找寻两者的契合点,推进两者的融合。

最后,身为教师应具有职业操守、工匠精神、创新能力等,做到以身作则,对学生言传身教,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专业教程教育效果。

6.3“思政升级”教材

6.3.1制定融入课程思政的《国际货运代理实务》教学目标

以往的教学目标过于重视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本课题根据《国际货运代理实务》课程各模块特点,将思政目标加入教学目标中,找准关键、突出重点,努力让学生形成符合本专业的科学精神和研究态度的同时,成为“价值理性视野下人格健全、品行端正的自由人”。

6.3.2建设《国际货运代理实务》思政元素库

《国际货运代理实务》课程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各环节,着力抢占价值观竞争的道德制高点。

专业教师积极主动挖掘各门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立足课程自身的特点,把深藏于知识表层符号、内在结构之下的人文精神与价值意义发掘出来,根据家国情怀、法治意识、社会责任、人文精神、仁爱之心、理想信念、职业道德、工匠精神、创新精神等建设思政元素库,讲历史和人物故事,话时事和学科进展。

6.3.3优化《国际货运代理实务》课程教育内容

以全课程育人格局观念为导向,丰富、拓宽、延伸课程教育内容,实现学生全方位、全面化发展。

重视专业教程内容的优化,以内容的合理性为导向,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首先,践行课程思政理念,重视传统文化内容的融入,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以文化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良好素养的培养。

其次,重视时代性知识信息的传递,践行素质教育理念,以此培养学生爱国、友善、敬业、和谐等能力及品质。

最后,重视劳动教育、工匠精神的融入,传递专业教程所涉及的劳动意识、工匠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

64'

思政激活”教法

6.4.1开展融入课程思政的《国际货运代理实务》课程建设思路和课程设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有机、有效地提炼专业课中蕴含的文化元素、价值范式,将其转化为具体化、生动化的教学载体,在专业课程中融入理想信念的精神指引、职业素养的引导培养,逐步学会做人做事。

围绕《国际货运代理实务》课程的教学目标,充分发挥专业资源库和思政元素库的资源优势,深入挖掘思政目标并找准切入点,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

6.4.2制定融入课程思政的《国际货运代理实务》课程教学工作手册

制定融入“课程思政”的《国际货运代理实务》课程教学工作手册,指导专业教师“课程思政”工作实践,在课程设计和教学过程中,对所授内容深入分析,提炼出本专业、本课程的科学精神、价值取向、伦理规范,将课程的思想性和价值型表现出来,让学生在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高自身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素养和文化素养。

6.4.3《国际货运代理实务》课程思政教学实施

搭建线上线下相结合、课内课外相结合、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等多途径协调育人平台,在传授课程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转化为内在德行和素养,注重将学生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国家发展结合起来,帮助学生解答思想困惑、价值困惑、情感困惑,激发其为国家学习、为民族学习的热情和动力,帮助其在创造社会价值过程中明确自身价值和社会定位。

学校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相结合,培养职业技能与专业精神并重,既注重显性知识和技能教育,又要注重隐性价值引领道德塑造,德技双修。

6.4.4《国际货运代理实务》课程思政多元评价体系对专业课的评价长期以来就专业论专业,评价标准单一。

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清理“五唯”的各项要求,回归教育的本质和初心,为推进课程思政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课程思政评价而言,需要将学生的认知、情感、价值观等内容纳入其中,体现评价的人文性、多元性。

为此,应逐步将客观量化评价与主观效果检验结合起来,综合采用结果评价、过程评价、动态评价等方式,制定出更为精细和系统的评价指标,充分及时反映学生成长成才情况,反映课程中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结合程度,以科学评价提升教学效果。

7研究重点

第一,提升专业课教师思政素养和思政教学能力,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与高效课堂。

做到在对知识的解释中、对专业的描述中,将内含的精神和价值观外化为教学实践,内化为学生的精神涵养和价值追求。

第二,深入挖掘整理《国际货运代理实务》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挖掘贴近生活、能触动学生兴趣点的思政教育元素,蕴含浓郁的物流专业气息、浓厚的爱国情怀,让学生于潜移默化中更加认同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的物流观。

8创新8.1基于三教改革的《国际货运代理实务》课程思政建设

“思政赋能”教师,提高教师思政素养和思政教学能力,大量运用思政教学资源,贯彻落实课程思政标准;

“思政升级”教材,将教材打造成深度融入课程思政内容的教材,建设课程思政资源库;

“思政激活”教法,制定课程思政工作手册,利用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方法,使立德树人贯彻到课堂教学全过程、全方位、全员之中。

8.2融课程思政于专业课教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在培养学生专业化、职业化能力与素养过程中,发挥专业教程教育效度,推进专业教程教学方法的更新,以新颖性、多元性教学方法为主,推进专业教程思政教育的有效性实施。

在专业教程思政教学中,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专业教师根据思政课程具体的教育方向,选取合适、有效的教学方法实施课程思政教学。

9研究思路

课题立足于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基于“三教改革”,从教师、教材、教法三个方面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工作。

以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国际货运代理实务》为例,该课程既涵盖物流管理1+X证书考核的部分内容,又是世界技能大赛货运代理赛项的重要支撑课程,深入探索基于三教改革的课程思政建设,总结归纳教学规律,多维度增强课程思政实效,最大限度发挥专业课程的育人主渠道作用,增强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融合,更好实现润物无声立德树人。

课题从教师、教材、教法三方面嵌入课程思政建设:

“思政赋能”教师,提高教师思政素养和思政教学能力,大量运用思政教学资源,贯彻落实课程思政标准;

“思政升级”教材,将教材打造成深度融入课程思政内容的教材,建设课程思政资源库;

“思政激活”教法,制定课程思政工作手册,利用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方法,使立德树人贯彻到课堂教学全过程、全方位、全员之中。

10研究方法

课题采用文献研究、调研研究、行动研究和经验总结等方法。

文献研究法:

通过各种渠道查阅相关信息资料,搜集、阅读大量的国内外论文、专著、期刊文章,以及行业标准、专业教学标准,获得相关资料之后进行分析对标研究。

调查研究法:

运用问卷、访谈、走访等多种形式,深入了解我国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思政的现状,分析其痛点及难点,为后续研究指明方向。

行动研究法:

针对我国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思政的问题,以《国际货运代理实务》专业课程为例,研究基于三教改革的《国际货运代理实务》课程思政建设,并将研究与实践相结合,不断完善最终形成研究成果。

经验总结法:

根据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思政的三教改革实践和《国际货运代理实务》课程思政实践的实际情况,寻找其中的内在规律和宝贵经验,并上升到理论高度,最终形成可推广复制的典型方案及案例。

11实施步骤第一阶段:

研究申报阶段,2020年5-7月搭建课题组,组织课题组成员全员学习、领会文件及通知精神,明确课题研究内容、研究思路、研究目标,编制课题申报书。

第二阶段:

全面研究阶段,2020年8月-2021年2月

分解研究任务并成立相应的子项目团队,根据研究目标逐项进行,并做好研究过程的动态管理,确保研究工作按照预期进度计划顺利进行。

第三阶段:

实践应用阶段,2021年3月-2021年5月

把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在本校开设《国际货运代理实务》课程的专业开展实践,寻找内在规律,进行理论提升,完善丰富研究成果。

第四阶段:

总结验收阶段,2021年6-7月

总结研究经验、凝练研究成果,形成可推广复制的典型方案;

课题组邀请外部专家对课题进行自评,根据专家意见完善后上报湖北省教育厅,通过验收。

12预期成果形式

第一,制定融入“课程思政”的《国际货运代理实务》所有项目教学目标;

第二,确定融入“课程思政”的《国际货运代理实务》课程设计;

第三,建设《国际货运代理实务》思政元素库;

第四,制定融入“课程思政”的《国际货运代理实务》课程教学工作手册;

第五,形成《国际货运代理实务》“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典型案例;

第六,制定《国际货运代理实务》“课程思政”多元评价体系;

第七,公开发表相关论文1.2篇;

第八,完成《基于三教改革的课程思政路径研究》报告。

13申请人简介

课题申请人系武汉理工大学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博士在读,高职院校讲师,任教10年,援疆、援藏各1次。

第一作者或独撰公开发表教科研论文20余篇,其中SCIE检索论文2篇、El(JA)检索论文1篇、CPCI检索论文1篇。

主持完成湖北省教育厅、全国交通运输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物流学会、西藏山南市课题5项,参与国家级、省市厅局级课题十余项。

主编教材4部,参编教材3部。

指导学生参加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货运代理项目湖北省选拔赛,获一等奖;

指导学生参加湖北省第十二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二、三等奖各1项。

14主要参加者的前期相关研究成果、核心观点

在教学成果《“双会双主导、双核双枢纽”校会校企合作机制创新与实践》中,提出了心双会双主导、双核双枢纽,校会校企合作机制”,实现资源的集聚与共享,信息的交流与互通,探索职业人才培养的新路径,有利于了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的有机街接。

该成果荣获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在教学成果《“双四级递进”的物流工匠培养路径研究与实践》中,按照职业能力“点”•“线“面”■“立体塑造”层级递进规律提出了“双四级递进”的物流工匠培养路径理论框架及实践模式。

该成果荣获全国物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15主要参考文献

[1] 习近平.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001).

[2] 中办国办印发.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N].人民日

报,2019-08-15(001).

[3] 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01).

[4]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编•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摘编[M]北京:

党建读物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

[5] “中国特色高等教育思想体系研究”课题组.中国特色高等教育思想体系举要[J].中国高教研究,2017(4):

1-25・

[6]鄢显俊.论高校“课程思政”的“思政元素”、实践误区及教育评估[J].

思想教育研究,2020⑵:

88・92.

课题编号:

790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