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中.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263844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8.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中.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中.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中.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中.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中.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中.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中.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中.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中.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中.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中.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中.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中.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中.docx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中.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中.docx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中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中的

不合理用药分析

我们必须正视由于临床不合理用药导致患者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加的情况,分析产生不合理用药的原因,有针对性的寻求解决不合理用药的办法,从而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常见的不合理用药情况分析

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

抗感染治疗是临床上最主要的用药决策之一

抗菌药是国内使用量最大的药物

有资料显示,国内医疗机构临床上抗菌药物的使用涉及70-80%的住院患者(先进国家约为23%-28%),涉及30-60%的门诊患者(儿科、急诊的使用率与住院部接近)(先进国家约为10-15%)。

我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

抗菌药物约为61.9%(抗生素45.5%,非抗生素类16.4%)

我省抗微生物药物出现不合理用药的频次最大,占化学药品总不合理用药报告数的47.17%。

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案例1

患者,男,81岁,因“日光性皮炎”、“湿疹”而来我院就诊,当时查见头面部皮疹潮红、肿胀、潮热、渗液、瘙痒,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否认药物过敏史

给予5%葡萄糖100ml+头孢呋辛钠2.5g点滴,维生素C葡萄糖100ml接瓶。

于8时58分点滴头孢呋辛钠,头孢呋辛钠点滴结束时,于9时27分再接下点滴维生素C葡萄糖,于9时33分点滴约15ml时出现头晕、胸闷等症状

当时即停止点滴,给予输氧、吸痰。

当出现心脏骤停时,即行胸外按摩,静推肾上腺素、可拉明、洛贝林、阿托品,症状无缓解,即与120联系,省中医急救人员到场,即作吸痰、插管、心电监护等,无缓解,心电图出现线条状即停止抢救,临床死亡。

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案例1

注意:

头孢呋辛钠与维生素C配伍,可能会发生酸碱反应。

一般此类的酸碱反应的后果是,一是加速头孢呋辛钠的水解,药效降低,二是产生不溶解的物质,可能会形成栓子。

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案例1

是否需要选用抗生素?

已经有¡°湿疹¡±是否存在易过敏?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表皮及真皮浅层的炎症性皮肤病,一般认为与变态反应有一定关系。

--用药风险增加

使用维生素C的合理性?

–无皮炎或抗过敏的适应症

–配伍禁忌:

与头孢类抗生素(如头孢曲松、头孢唑林钠、头孢匹林钠、头孢呋辛钠、头孢哌酮钠、头孢他啶等)配伍均可出现浑浊、沉淀、变色或活性降低。

 

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案例2

患者因¡°急性胃炎¡±入门诊治疗,静滴头孢曲松钠时,出现全身皮肤潮红,瘙痒,咽干,呼吸困难,手足痉挛的症状。

立即停药,予地塞米松,盐酸肾上腺素,葡萄糖酸钙,吸氧等抗过敏治疗后症状好转。

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案例2

急性胃炎系由不同病因引起的胃粘膜急性炎症,其中临床上以急性单纯性胃炎最为常见。

治疗原则主要为:

–去除病因+对症治疗(腹痛、呕吐等)

–一般不需要抗感染治疗

–由细菌引起尤其伴腹泻者,可选用小檗碱(黄连素)、呋喃唑酮(痢特灵)、磺胺类制剂、诺氟沙星(氟哌酸)等喹诺酮制剂、庆大霉素等抗菌药物

选用三代头孢是否合理?

增加用药风险

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案例3(死亡案例)

患者因上腹疼痛就诊,诊断为“急性胃炎”,给予罗痛定60mg肌注,阿托品0.75mg肌注,奥美拉唑40mg加入到5%葡萄糖100ML静点(约25分钟),后给予氨苄青霉素5g(氨苄青霉素皮试阴性)+654-210mg+0.9%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约15分钟患者出现畏寒,停止输液,换左氧氟沙星0.25g静滴,输完左氧氟沙星大约30分钟,接上庆大32万单位+0.9%生理盐水250ML静滴,静滴约4-5分钟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停止,测血压为0,心音未闻及,立即抢救,给予肾上腺素1mg静推;尼克杀米0.375g静推;洛贝林3mg静推,以及做心脏按压人工呼吸抢救了30多分钟,抢救无效最后死亡。

直接死因:

呼吸心跳骤停,过敏性休克

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案例3(死亡案例)

⑴“急性胃炎”的治疗:

氨苄青霉素+左氧氟沙星+硫酸庆大霉素?

⑵多处不合理用药情况:

硫酸阿托品注射液说明书提示成人肌内注射常用量,每次0.3~0.5mg,一日0.5~3mg,该患者用药为0.75mg/次肌注,单次用药存在超剂量情况。

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说明书提示成人静脉滴注,一次80mg(8万)单位,或按体重一次1~1.7mg/kg,每8小时一次,患者用药量为32万单位/次/日,单次用药超剂量。

⑶处理不当:

患者在使用氨苄青霉素过程中出现畏寒症状,可能为药物过敏的前期表现,应引起重视并停药和观察,但该患者出现畏寒后停用氨苄青霉素,未给予其他处理就换为左氧氟沙星和庆大霉素继续静滴,增加了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

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案例4

患者因上呼吸道感染,咳嗽,咳血丝于2010年8月21下午16时就诊,医生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给予:

0.5%甲硝唑100mL,头孢他啶2g+地塞米松5mg+5%葡萄糖250mL静脉滴注。

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案例4

上呼吸道感染多为球菌,可选用一代和二代头孢类药物

甲硝唑使用的合理性:

厌氧菌感染?

地塞米松?

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

用药剂量和用药间隔问题

头孢菌素:

时间依赖性抗生素×一日一次

时间依赖性抗生素定义:

在4倍MIC(最小抑菌浓度)条件下时,MIC和PAE(抗生素后效应:

指细菌在接触抗生素后虽然抗生素血清浓度降至最低抑菌浓度以下或已消失后,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依然维持一段时间的效应)达到最大值,再继续增血药浓度浓度,杀菌效应不会再加强的抗生素。

其杀菌效果主要取决于,持效时间±,即血药浓度超过MIC的半衰期时间+药品的PAE时间,与血药峰浓度关系不大。

给药原则:

应缩短间隔时间,使24小时内血药浓度高于致病菌MIC至少60%。

增加给药剂量一般并不改善疗效。

关键是延长和维持药物的有效血药浓度时间而不是药物的浓度。

常见的时间依赖性抗生素:

β-内酰胺类抗生素(青霉素类抗生素、头孢菌素、氨曲南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阿奇霉素除外)和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复方磺胺甲恶唑)。

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

老年,儿童或肾功能减退的患者需进行剂量调整

患者28日首诊:

咽喉痛、咳嗽。

诊断为咽炎。

使用头孢拉定针3g+生理盐水250ML静滴。

次日复诊,同样使用头孢拉定针3g+生理盐水250ML静滴,2小时后出现血尿。

患儿男、18个月,12kg,因发热,咳嗽咳痰2天就诊。

T38.5度,咽充血(+),双肺呼吸音粗,心腹(-)。

诊断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给予头孢拉定0.5g加入5%GNS100ml静滴,9时50分患儿出现血尿,即停用头孢拉定,未作任何处理。

10时10分患儿再次小便未见血尿经体查患儿无异常。

(正常剂量0.075~0.15g)

【头孢拉定剂量与用法】

 口服,成人,0.25g~0.5g/次,6小时次/日,一日最高4g(16粒)。

小儿按体重一次6.25~12.5mg/kg,每6小时一次。

肌注或静注,成人,0.25g~0.5g/次,3~4次/日。

对严重感染每日可增至4g。

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

v双硫仑样反应:

头孢菌素类药物中的头孢哌酮钠、头孢曲松、头孢氨苄、头孢唑啉、头孢拉定等可致双硫仑样反应,以头孢哌酮最为常见。

v注意双硫仑样反应,治疗结束后72小时避免摄入含酒精的饮料

v双硫仑样反应一般在用药与饮酒后15~30min发生,轻者出现面部发热、潮红、眼结膜充血、头颈部血管剧烈搏动或搏动性头痛、头晕,严重者可出现恶心、呕吐、出汗、口干、胸痛、心跳加快、血压下降、视物模糊、呼吸困难,甚至出现呼吸抑制、心律失常、心肌梗死、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意识丧失、惊厥、休克乃至死亡。

双硫仑样反应病例

v患者男,78岁,因“反复头晕3日”入院。

2011年8月26日患者因“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开始给予“0.9%氯化钠+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3.0gbid静脉滴注”抗感染治疗。

2011年8月28日中午12点左右,自行饮酒20ml,5分钟后突然头晕、乏力、颜面潮红、胸闷、气促,测BP75/35mmHg,神清、疲倦,HR104次/分,律齐。

考虑为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的“双硫仑样反应¡±,予吸氧、舒张气道,扩容,并停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戒酒等处理,上述症状渐缓解,血压恢复正常,HR80次/分左右。

v患者,男,49岁,因发热、咳嗽一周就诊,患者有长期酗酒,有¡°脂肪肝、胆结石¡±病史。

医生予可必特(复方异丙托溴铵气雾剂)雾化,并静滴头孢曲松和多索茶碱。

补液过程中患者无诉不适,补液结束后约5分钟,患者突然出现神智丧失,呼之不应。

体查:

昏迷,BP0/0mmHg,大动脉搏动消失,胸廓无起伏,呼吸音消失。

腹胀。

初步诊断:

①心脏骤停;②肺部感染?

立即心肺复苏抢救;经抢救恢复自主心跳,但仍昏迷气促,双瞳孔散大,对光发射消失,心率112次/分,BP99/52mmHg,SPO298%,予持续机械通气,后急查生化示血糖<1.4mmol/L,血钙1.61mmol/L,予高渗糖水,补钙等治疗,25日晨起发热,体温达39℃,血压70/39mmHg,后出现2次心跳骤停,经心肺复苏后恢复心跳,心率119次/分,血压维持在90/60mmHg,但仍昏迷,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生化八项示肌酐386.0μmol/L,胸片提示右肺大片渗出影,考虑肺炎可能性大,cTnI1.34ng/ml,提示心肌损伤。

另因患者24日予¡°头孢曲松、多索茶碱、可必特¡±治疗后出现呼吸、心跳骤停,不排除药物过敏可能,因此上报药物不良反应,并停用头孢曲松,改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抗感染,患者再次多次出现心跳骤停,最后抢救无效死亡。

v死亡诊断:

①重症肺炎,②感染性休克,③心脏骤停。

双硫仑样反应死亡案例关联性分析评价

v1)患者症状,体征和胸片等检查支持肺部感染,结合长期酗酒史,此次就诊前有醉酒,不排除吸入性肺炎可能,入院后反复发热,血压下降有感染性休克可能;

v2)患者用药后突然出现神智丧失,呼之不应,且患者既往有过敏性皮炎史,因此不能完全排除药物引起过敏性休克,但患者反复出现心搏骤停,难治性休克,过敏性休克较难解释其难治性休克和反复心脏停搏;

v3)头孢菌素类药物中的头孢哌酮钠、头孢曲松、头孢氨苄、头孢唑啉、头孢拉定等可致双硫仑样反应。

严重者可出现恶心、呕吐、出汗、口干、胸痛、心跳加快、血压下降、视物模糊、呼吸困难,甚至出现呼吸抑制、心律失常、心肌梗死、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意识丧失、惊厥、休克乃至死亡。

患者有长期酗酒史,此次就诊前有醉酒,使用头孢曲松不排除出现双硫仑样反应可能性;

v4)患者突发心脏停搏并反复发作,入院查cTnI(肌钙蛋白)明显升高,结合患者有长期酗酒史,脂肪肝,因此不排除酒精性心肌病,反复发作心律失常导致心脏停搏可能。

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

v男,43岁,上呼吸道感染

v1月6日,0.9%盐水250ml+依替米星+地塞米松5mg

v1月7日,0.9%盐水250ml+依替米星+地塞米松5mg

v1月9日,0.9%盐水250ml+克林霉素0.9g+地塞米松5mg

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

v14:

05给予静脉滴注克林霉素

v15:

15输入约220ml时患者诉胸闷不适

v立即停止输液,更换输液器,10%葡萄糖250ml+维生素C1.0g静脉滴注

v15:

30突然昏迷倒地,查颈动脉无搏动,呼吸微弱,立即胸外心脏按压,简易呼吸气囊保持呼吸通畅,吸痰,肾上腺素0.5mg皮下注射,尼可刹米0.375g肌注,静脉滴注5%葡萄糖100ml+多巴胺20mg

v16:

05救护车到达现场,继续给予除颤,气管插管,肾上腺素1mg静推,阿托品1mg静推等处理

v16:

20送龙华人民医院继续抢救治疗

v17:

28抢救无效,宣布死亡。

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

v过敏性休克?

v克林霉素神经肌肉阻滞作用?

依替米星也有神经肌肉阻滞作用

v克林霉素配伍禁忌:

与氨苄青霉素、苯妥英钠、巴比妥盐酸盐、氨茶碱、必嗽平、葡萄糖酸钙、硫酸镁、炎唬宁、阿昔洛韦等混合会产生白色絮状物或凝固。

克林霉素(磷酸盐)与地塞米松(磷酸盐)(0.5%pH值6.5~7.0)呈理化配伍禁忌。

v抢救不及时:

静脉滴注克林霉素过程中出现¡°胸闷不适¡±,处理:

10%葡萄糖250ml+维生素C1.0g静脉滴注

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

v警惕克林霉素引起的神经肌肉阻滞作用

v克林霉素神经肌肉阻滞作用具有多个作用部位,对突触前、受体及神经肌肉均有阻断作用,可增强神经肌肉阻滞的作用,导致骨骼肌软弱和呼吸肌抑制或麻痹。

v表现为出现肌肉松弛加重、心慌,四肢酸软,气短,呼吸抑制或麻痹,心功能抑制,最后导致呼吸与心跳骤停

v克林霉素穿透正常血脑屏障的能力较差,但用药剂量过大亦会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损害。

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

v警惕克林霉素引起的神经肌肉阻滞作用

v神经肌肉阻滞与中枢抑制作用的累加和协同——麻醉药、肌松药、镇痛药、催眠药、镇静药与其他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药以及某些抗生素(如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类)

v静脉应用时应控制剂量和滴注速度,防止剂量过大,剂量不宜超过20mg/min

v药物浓度不能过高,每0.3g需用50~100ml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溶液稀释成小于6mg/ml浓度的药液

v疗程不宜过长

v老年人需谨慎应用

神经肌肉阻滞作用病例

v患者男,29岁,于2009年9月1日下午4:

00初诊¡°接触性皮炎¡±,给予地氯雷他定5mg/qd;甲泼尼龙8mg/qd;甘露聚糖肽10mg/tid口服,因患者诉有咽喉不适,加用克林霉素分散片150mg/tid口服。

患者在晚上9时第一次同时服用以上四种药物后睡觉,大约在凌晨1点钟时,醒觉后觉得左右手指不能自然伸直,双腿乏力,酸软。

次日回医院复诊,请骨科会诊,查体:

右侧小指,左侧小指及无名指不能自然伸直,双腿乏力,酸软,查体温37.7℃。

考虑克林霉素分散片导致神经肌肉阻滞作用。

v处理方法:

立即停药,9月2日下午患者上述症状明显好转,至9月3日晨上述症状完全消失。

中药注射剂的不合理使用

v中药注射剂的监测现状

v2009年,中成药导致的ADR共5906例次,占全年ADR的12.78%,中药注射剂和粉针剂共4589例次,占全部中成药的77.7%。

v2010年,中成药导致的ADR共5383例次,占全年ADR的11.75%,中药注射剂和粉针剂共4203例次,占全部中成药的79.17%

中药注射剂的不合理使用

v中药注射剂系指中药材经提取、纯化后制成的供注入人体的溶液、乳状液及供临用前配制成溶液的粉末或浓溶液的无菌制剂。

v有中药其他剂型所无法比拟的优势

–直接注入人体内,吸收快,定位准确,疗效高,可以治疗许多急、慢性病例或危重病例,发挥注射剂的独特优点

 

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问题

1、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与药材质量密切相关

2、制造工艺不完善

3、质量标准偏低

4、临床的不合理使用

中药注射剂的不合理使用

v严格掌握功能主治:

临床使用中药注射剂应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功能主治使用,禁止超适应症用药。

 

中药注射剂的不合理使用案例1(死亡案例)

v典型病例:

患者,女、75岁,因“舌咬伤”就诊,予静脉滴注注射用双黄连1800mg,输液过程中患者出现皮肤瘙痒、皮疹并呼吸困难等过敏样反应,诊断为:

双黄连药物过敏反应并喉头水肿,给予抗过敏等治疗,抢救无效死亡。

中药注射剂的不合理使用案例1(死亡案例)

v双黄连注射液说明书指出用途为清热解毒,轻宣透邪,用于风温邪在肺卫或风热闭肺证,证见发热风寒或不恶寒、咳嗽气促、咯痰色黄、咽红肿痛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扁桃腺炎,轻型肺炎见上述证候者。

医生使用双黄连进行治疗明显超出该药物的治疗范围。

中药注射剂的不合理使用案例1(死亡案例)

v病例分析:

v超适应症使用: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扁桃腺炎,轻型肺炎等。

v说明书推荐用法用量:

该药静脉滴注,每次每千克体重60mg,一日一次,建议使用前先用适量灭菌注射用水充分溶解,再用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500ml稀释。

v超浓度使用:

患者体重65kg,按照说明书其可以使用的最大剂量为3900mg,无超剂量使用;但溶媒仅用了150ml,存在超浓度使用。

中药注射剂的不合理使用

v合理选择给药途径:

应遵照“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静脉给药”的原则,确实需选用静脉给药的应在给药过程中加强对患者的监测。

2010年中成药药品剂型分布情况

中药注射剂的不合理使用

v中药注射剂应单独使用:

中药注射剂不得与其他注射剂同瓶混合使用,因病程需要同时使用其他注射剂时,应当间隔一段时间,或在两种药物之间输注一些液体,如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等,隔开两种药物,防止两种药物混合发生物理或化学变化而引起不良反应。

中药注射剂的不合理使用案例2(死亡案例)

v典型病例:

患者,男,32岁,“风湿性关节炎”,

v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血塞通400mg+地塞米松10mg2分钟左右突然出现胸闷、大汗、心慌、四肢麻木及头晕等症状

v考虑为药物引起的过敏反应,抗过敏治疗,状态改善不明显,血压测不出,后经心肺复苏抢救两小时后无效,死亡。

中药注射剂的不合理使用案例2(死亡案例)

v病例分析:

低分子右旋糖酐:

血容量扩充剂,本身具有强抗原性,易发生过敏反应。

血塞通注射液:

中药注射液,说明书未提示可以和葡萄糖注射液和生理盐水以

外的其他药品混用。

因此,该患者将上述三种药物混合使用,存在不合理用

药,用药风险增加。

中药注射剂的不合理使用案例3

v患者男,78岁,因“脑梗死”入院。

于2011-10-029:

10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酐250ml+丹参20ml,药物输入约10滴时患者诉胸闷不适,伴二便失禁。

测BP80/40mmHg,面色发绀,全身渗汗HR110次/分;考虑:

过敏性休克,即予停用该组液体改用0.9%NS250ml静脉滴注,予非那根25mg肌注,DXM10mg静脉注射,并予心电监护,示sPo287%,即予DXM10mg静脉注射,参脉液100ml静脉滴入。

肾上腺素0.5mg皮下注射,予面罩吸氧。

9:

40患者精神好转,胸闷等症状减轻,血氧饱和度95%,BP98/61mmHgP100次/分。

中药注射剂的不合理使用

v溶媒选择不合理

–临用前加专用溶剂使其溶解;

–静脉滴注:

一日1次,一次200-400mg,以5-10%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稀释后缓慢滴注;

–静脉注射:

一日一次,一次200mg,以25%-50%葡萄糖注射液40-60ml稀释后缓慢注射;

–糖尿病患者可用0.9%生理盐水代替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使用

v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推荐给药剂量、稀释浓度、滴速和疗程使用药品

中药注射剂使用的基本原则

v1.选用中药注射剂应严格掌握适应症,合理选择给药途径。

能口服给药的,不选用注射给药;能肌内注射给药的,不选用静脉注射或滴注给药。

必须选用静脉注射或滴注给药的应加强监测。

v2.辨证施药,严格掌握功能主治。

临床使用应辨证用药,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功能主治使用,禁止超功能主治用药。

v3.严格掌握用法用量及疗程。

按照药品说明书推荐剂量、调配要求、给药速度、疗程使用药品。

不超剂量、过快滴注和长期连续用药。

中药注射剂使用的基本原则

v4.严禁混合配伍,谨慎联合用药。

中药注射剂应单独使用,禁忌与其他药品混合配伍使用。

谨慎联合用药,如确需联合使用其他药品时,应谨慎考虑与中药注射剂的间隔时间以及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

v5.用药前应仔细询问过敏史,对过敏体质者应慎用。

v6.对老人、儿童、肝肾功能异常患者等特殊人群和初次使用中药注射剂的患者应慎重使用,加强监测。

对长期使用的在每疗程间要有一定的时间间隔。

v7.加强用药监护。

用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用药反应,特别是开始30分钟。

发现异常,立即停药,采用积极救治措施,救治患者。

中成药的不良反应案例1

v男,74岁,腰1椎体压缩性骨折术后

v体格检查:

T:

36.5,P:

71次/分,R:

20次/分,BP:

140/72mmHg。

v用药情况:

–骨康胶囊:

1.6g,tid,11.30-12.20

–健腰丸加减汤剂:

每日一剂,12.3-12.15

中成药的不良反应案例1

v12.14,出现高热,血常规、血培养未见异常,

v予对症处理:

日夜百服宁:

1片,tid,12.15-12.20,治疗后无恶寒发热

v12.23,全身皮肤黄、目黄、小便黄——护肝处理

v12.24,给予新康泰克:

1片,bid

v12.24,呈嗜睡状,查肝功八项示:

ALT4500u/l,AST1435u/l,DBIL212umol/L,IBIL114umol/L;戊肝IgM(-),IgG(+)

v血浆置换、丙球冲击等治疗

v2011.1.2,死亡,死亡原因:

急性重症爆发性肝炎

中成药的不良反应案例1

v用药情况:

–骨康胶囊:

1.6g,tid,11.30-12.20

–健腰丸加减汤剂:

每日一剂,12.3-12.15

–日夜百服宁:

1片,tid,12.15-12.20

–新康泰克:

1片,bid,12.24-12.24

中成药的不良反应案例1

v患者为老年男性,肝肾功能减退

v有戊肝的感染史,入院时未发现

v骨康胶囊致药物性肝炎

v对乙酰氨基酚、新康泰克加重肝损害

v急性重症爆发性肝炎的预后不乐观,尤其是老年患者

维生素C的合理使用

v注射用维生素C不良反应报告983例,严重的和新的严重的50例。

v注射用维生素C的药品说明书,适用于:

v1.防治坏血病,也可用于各种急慢性传染性疾病及紫癜等辅助治疗,大剂量静脉注射用于克山症,心源性休克时抢救。

v2.慢性铁中毒的治疗:

维生素C促进去铁胺对铁的螯合,使铁排出加速。

v3.特发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的治疗。

v4.对维生素C的需要量增加。

维生素C的合理使用

v急慢性传染性疾病:

增强白细胞的吞噬能力

v糖尿病,保护肾脏?

v抗过敏作用?

v治疗偏头痛?

v促进创伤愈合?

口服或者外敷维生素C能参与胶原蛋白和组织细胞间质的合成,改善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不仅能促进新鲜组织生成,减少渗出,而且能够促进创面的愈合。

维生素C的合理使用

v维生素C的配伍禁忌

v与其他头孢类抗生素(如头孢曲松、头孢唑林钠、头孢匹林钠、头孢呋辛钠、头孢哌酮钠、头孢他啶等)配伍均可出现浑浊、沉淀、变色或活性降低

v维生素C注射液与多种微量元素注射液存在配伍禁忌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年32期

v不宜与碱性药物配伍,(如氨茶碱、破酸氢钠、谷氨酸纳等)、核黄素、三氯叔丁醇、铜、铁离子(微量)的溶液配伍,以免影响疗效。

v与维生素K3配伍,因后者有氧化性,可产生氧化还原反应,使两者疗效减弱或消失。

v大剂量维生素C可干扰抗凝药的抗凝效果

维生素C的合理使用

v大剂量维生素C可以引起高钙血症、低钠血症,降低血细胞的吞噬能力;

v可使胃酸增加,常会使胃炎和胃十二指肠溃疡病情加重;

v可引起高尿酸血症,加速肾和膀胱结石的形成;

v静脉注射维生素C时,若速度过快,可引起眩晕或晕厥

v本品可通过胎盘,可分泌入乳汁,孕妇大剂量应用时,可产生婴儿坏血病

维生素C的合理使用

v慎用:

(1)半胱氨酸尿症。

(2)痛风。

(3)高草酸盐尿症。

(4)草酸盐沉积症。

(5)尿酸盐性肾结石。

(6)糖尿病(因维生素C可能干扰血糖定量)(7)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