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利率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本科毕业设计论文.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264772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48.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际利率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本科毕业设计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实际利率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本科毕业设计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实际利率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本科毕业设计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实际利率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本科毕业设计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实际利率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本科毕业设计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实际利率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本科毕业设计论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实际利率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本科毕业设计论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实际利率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本科毕业设计论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实际利率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本科毕业设计论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实际利率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本科毕业设计论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实际利率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本科毕业设计论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实际利率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本科毕业设计论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实际利率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本科毕业设计论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实际利率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本科毕业设计论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实际利率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本科毕业设计论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实际利率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本科毕业设计论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实际利率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本科毕业设计论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实际利率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本科毕业设计论文.docx

《实际利率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本科毕业设计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际利率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本科毕业设计论文.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实际利率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本科毕业设计论文.docx

实际利率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摘要

实际利率的变动与经济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的变动对经济增长究竟会产生怎样的具体影响、我们应如何利用这一有效手段调节与控制经济发展的态势与方向,也成为了人们必然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实际利率的变动对经济的增长有着重要影响,本文将对实际利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对近年来受关注的利率市场化的举措进行浅析,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实际利率,经济增长,利率市场化

Abstract

Thereisainseparablerelationshipbetweenrealinterestratesandeconomicgrowth,andwehavetofaceandsolvetheproblemsofthatwhateffectcouldrealinterestrateschangesbring,andhowcouldwetakeadvantageoftheeffectivemeasurestoadjustandcontroltheeconomicdevelopmenttrendanddirection.Theresultofourstudyshowsthattherealinterestrateshaveimportantinfluenceoneconomicgrowth.Wewilldiscusstherelationshipbetweenrealinterestratesandeconomicgrowthinthisarticle,offerabriefanalysisofinterestrateliberalizationwhichispopularhereandnow,andputforwardsomerelevantpolicysuggestions.

Keywords:

Realinterestrates,Economicgrowth,Interestrateliberalization

目录

摘要I

AbstractI

实际利率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1

一、引言1

二、实际利率影响经济增长的文献综述1

三、实际利率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3

(一)模型、变量和数据3

(二)回归分析5

四、政策分析及建议6

(一)发现我国现行利率政策存在的问题6

(二)对我国的政策建议8

(三)推行利率市场化的障碍与其解决9

参考文献1

致谢2

实际利率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一、引言

利率是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也是国家对经济活动实行宏观调节的重要工具。

利率政策是我国货币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货币政策实施的主要手段之一,中国人民银行根据货币政策实施的需要,适时地运用利率工具,对利率水平和利率结构进行调整,进而影响社会资金供求状况,实现货币政策的既定目标。

实际利率是指剔除通货膨胀率后储户或投资者得到利息回报的真实利率,是对货物比对未来同样的货物多支付的百分比溢价。

实际利率是资金的价格,是借贷的成本,也是经济生活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变量。

实际利率是名义利率减去同期通货膨胀率,因而关注实际利率的变动,就离不开对存贷款利率的分析。

中国人民银行在不同时期、不同状况下,根据实际发展状况与目标,对存贷款利率进行适当调整,我国的利率水平变动较为频繁,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

1978年至1989年,存款利率逐步提高,连续的上调使一年期储蓄存款利率达到11.34%的最高点;1990年至1995年,利率的适应性调整阶段,短时间内的多次调整使存贷款利率的差距拉大;1996年至2003年,是利率的下调阶段,连续的多次下调使一年期储蓄存款利率达到了改革开放以来的最低点1.98%;2004年至2007年,是利率的又一上调阶段,一年期储蓄存款利率回升至4.14%;2008年至今,我国的存款利率经历多次小幅度的上调与下调,使一年期存款利率基本保持在3.0%左右。

我国的利率变动十分频繁,利率的频繁变动势必会影响我国的经济增长,因此需要我们对其进行探究与了解。

本文所要探究的,是在改革开放后的新时期,利率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确切的说,是抛开通货膨胀率干扰后的实际利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对利率市场化改革相关的分析,这对我们实现通过适当的方式调节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的安排如下:

第二部分是有关实际利率水平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的文献综述,第三部分是指标选取与实证分析,第四部分是相关政策建议。

二、实际利率影响经济增长的文献综述

一直以来,众多经济学家致力于研究利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而利率作为金融变量核心,到底在多大程度上、以怎样的方向与显示经济的目标变量发生着作用,至今都无法达成一个统一的意见,主要分为两大观点。

以凯恩斯学派为主要代表的主流经济学派认为,利率与实际经济的增长呈反向变动关系,利率越低,投资需求越增加,投资增加通过投资乘数作用,导致国民生产总值增加。

凯恩斯(1936)认为在经济萧条的背景下,市场有效需求不足,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决定了必须采用降低利率的扩张性货币政策才刺激社会的总需求。

“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和“流动性偏好”(凯恩斯提出的一种假说,指当一段时间内即使利率降到很低水平,市场参与者对其变化不敏感,对利率调整不再作出反应,导致货币政策失效。

)的心理因素,决定了政府必须采取以降低利率为主的货币政策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才能达到扩张需求、刺激产出增加的目的。

凯恩斯的论断实际包含了完善的市场机制、公司或企业资本运营很有效率这样一些先决条件,因而得出了利率越低越能刺激经济发展的论点,但是把凯恩斯的理论运用到发展中国家,实践的结果往往与凯恩斯论断不一致。

以罗纳德·麦金农和爱德华·肖为主要代表的金融深化学派则认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时存在着“金融抑制”现象,经济严重分割,不存在发达的资本市场,缺乏金融工具,存在利率管制,在不同的资金市场存在不同的利率。

大企业较易融资,而大量的中小企业以“内源融资”为主,融资渠道单一,甚至难以获得发展所必要的资金。

利率管制使得实际利率低于资金供求均衡所决定的利率,低利率降低了投资效率,压抑了储蓄,因此主张通过深化金融改革消除金融压抑、提高实际利率来促进经济增长。

麦金农和肖(1973)认为在经济短缺的背景下,由于金融抑制的影响,市场利率被严重低估,只有提高利率水平才能诱导客户增加储蓄,从而为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多的社会资源。

两大流派的观点显然都符合经济学规律,但却又针锋相对,通过对其进行对比,我们发现他们的主要差异和分歧所在:

一是分析的背景不同。

凯恩斯主义的研究背景是经济大萧条,在此背景下有效需求不足,从而产品相对过剩,产品过剩、企业开工不足、失业严重反过来导致资金借贷市场的过剩状态。

此时的市场利率相对于市场出清状态的均衡利率水平是明显偏高的,所以为了刺激投资、减少储蓄,必然要选择降低利率。

而金融深化理论的研究背景实质是短缺经济,在此背景下生产能力不足,从而使得投资和消费需求相对过高,这种短缺的产品市场格局必然导致的是资金市场的供不应求,同时,利率管制的国家出于金融资源的垄断考虑,会压低市场利率。

此时的市场利率远低于市场出清时的均衡水平,压抑了居民的储蓄意愿,因此,通过提高市场利率来诱发更高的储蓄以提供社会资源就是必须的。

二是分析的对象不同。

凯恩斯经济学诞生于市场机制相对成熟的资本主义时代,这种环境下买方市场是常态,而买方市场条件下生产过剩而需求不足的现象则时有发生,短缺现象很少出现,所以他的研究对象时宏观经济的短期失衡。

金融深化理论诞生于六七十年代,研究对象时多数仍处于卖方市场状态下的发展中国家,因为解决的问题重在长期的增长。

三是分析的手段不同。

凯恩斯学派的分析工具主要是“三大心理定律”(即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流动偏好),继承了新古典主义的边际分析法,运用规范和逻辑实证方法,从总量着手研究宏观经济问题。

金融深化理论则更多地以实证手法,从企业的微观角度出发,研究现实经济格局,分析框架和思路较为独特。

把眼光放到我国,九十年代初可以作为我国市场类型转变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这一时期,我国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由计划经济体制真正转向市场经济体制,增长方式也开始由单纯追求速度的粗放型增长向讲求质量和效益的集约型增长转变。

为了研究实际利率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具体影响,本文将以1992年至2012年间的数据为依据,进行进一步的实证分析。

三、实际利率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一)模型、变量和数据

商业银行对市场主体的存贷款利率,能够对宏观经济产生直接影响,因此选此作为分析数据。

我们以年利率为分析对象,按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一年期存贷款利率为基准进行月度加权平均而得到,实际存贷款利率由年名义存贷款利率减去当年的通货膨胀率得到。

选取GDP增长率为指标,反应我国的经济增长情况。

因为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包含了服务价格,更全面地反应中国物价的变化程度,与GDP的联系更紧密,所以我们选取消费者价格指数(CPI)而非商品零售价格指数(RPI)作为通货膨胀率的指标,。

名义和实际存贷款利率参见表1:

表1名义利率、实际利率和经济增长率

单位:

%

年份

名义存款利率

名义贷款利率

通货膨胀率

实际存款利率

实际贷款利率

GDP增长率

1992

7.56

8.64

6.4

1.16

2.24

14.2

1993

9.54

9.93

14.7

-5.16

-4.77

14

1994

10.98

10.98

24.1

-13.12

-13.12

13.1

1995

10.98

11.52

17.1

-6.12

-5.58

10.9

1996

9.21

11.04

8.3

0.91

2.74

10

1997

7.17

9.84

2.8

4.37

7.04

9.3

1998

5.03

7.56

-0.8

5.83

8.36

7.8

1999

2.89

6.08

-1.4

4.29

7.48

7.6

2000

2.25

5.85

0.4

1.85

5.45

8.4

2001

2.25

5.85

0.7

1.55

5.15

8.3

2002

2.03

5.4

-0.8

2.83

6.2

9.1

2003

1.98

5.31

1.2

0.78

4.11

10

2004

2

5.36

3.9

-1.9

1.46

10.1

2005

2.25

5.58

1.8

0.45

3.78

11.3

2006

2.34

5.85

1.5

0.84

4.35

12.7

2007

3.15

6.67

4.8

-1.65

1.87

14.2

2008

3.94

7.23

5.9

-1.96

1.33

9.6

2009

2.25

5.31

-0.7

2.95

6.01

9.2

2010

2.29

5.35

3.3

-1.01

2.05

10.4

2011

3.29

6.36

5.4

-2.11

0.96

9.3

2012

3.23

6.26

2.6

0.63

3.66

7.8

注:

1.名义存款利率由一年期存款利率按照实行时间作加权平均得到,名义贷款利率由一年期贷款利率按照实行时间作加权平均得到;2.实际存款利率由名义存款利率减去当年通货膨胀率得到,实际贷款利率由名义贷款利率减去当年通货膨胀率得到;3.通货膨胀率由当年消费者物价指数减去1得到。

资料来源:

《中国统计年鉴》及《中国金融年鉴》相关年份

(二)回归分析

图1经济增长与实际利率(1992——2012年)

由图1可以看出:

总体来看,三者相关性不明显,故可以分成两阶段来考察,1993~2002年前十年为第一阶段,2003~2012近十年为第二阶段。

考虑到货币政策的滞后性,将滞后一期的实际存款利率、实际贷款利率纳入模型,建立模型如下:

利用Eviews中的最小二乘估计法对上述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回归结果如下:

第一阶段:

1993~2002:

回归方程为:

(9.89)(0.40)(-.040)(0.42)

从回归结果看:

第一阶段的实际存款利率每上升1%,GDP的增长率将上升0.12%。

实际利率的滞后一期上升1%,GDP增长速度下降0.027%。

第二阶段:

2003~2012年:

(-2.37)(-4.03)(1.65)(4.08)

从回归结果看:

实际存款利率与GDP增长速度呈反向变动关系,滞后一期的实际存款利率对GDP的增长具有一定的拉动作用。

四、政策分析及建议

(一)发现我国现行利率政策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来,虽然我国的利率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与这些年的其他经济杠杆在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作用相比,利率远远没有发挥他应有的作用,我国现行的利率政策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1.我国目前的利率管理体制是由政府控制,即由中央银行确定。

而由于我国的中央银行在职能上、组织上、人事上等各方面都缺乏所需的独立性,使得我国的利率政策往往并非是由其自主决定,而是由企业主管部门、商业银行、财政部门和中央银行等各个利益集团经过多方谈判、博弈达到利益均衡的结果。

在这种体制下制定出来的利率政策最终代表着各方面的利益,而不能完全反应市场的变化,致使中央银行缺乏操作利率杠杆的自主性。

2.我国的利率政策还存在着信息时滞和决策时滞的现象。

我国在指定利率政策时,会考量社会资金总供求情况、企业成本水平、银行利率和市场价格等多种经济变量,这里面就存在着两个问题:

第一,信息时滞。

在上述各种经济变量中,有一些变量是很容易获得的,而有些变量就很难及时获得,比如企业成本等,这就会产生信息失真的情况,影响政策的准确定;第二,决策时滞。

如前所述,我国的政策制定的过程实际上是各方利益主体讨价还价的过程,这种程序带来的问题是复杂程度加大,而且决策时间长,制定出来的利益水平往往滞后于经济形势的发展,也很难准确估计到每次利率调整所产生的效果,不能做到前瞻性的政策调整。

3.我国目前的利率水平还存在着许多不尽合理的地方。

起主要表现在:

首先,我国目前的存贷款利率水平差距数小,统计资料显示,从1983年以来,一年期的存贷款利差变动范围在0.7到3.2个百分点,其中一年期银行存贷利差小于等于0一共有其次,而存贷款利率差是商业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

这种较小的存贷款利差是我国的商业银行难以自主的根据企业资信状况、风险大小进行相应的利率浮动,这不仅会抑制商业银行发放贷款的积极性,而且会使商业银行经营活动的盈利性、安全性、流动性受到严重影响,加大了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

其次,我国的利率结构不合理,现阶段我国金融市场的利率主要有中央银行基准利率、银行同业拆借利率、银行存贷款利率、国债发行利率和企业债券利率等几个层面。

各种利率之间的不协调很可能引发套利行为,造成市场秩序的紊乱。

例如,我国目前除了中央银行和四大国有银行之外,还存在着众多的专业性银行、商业性银行、信用合作社、金融机构等,由于缺乏足够的金融监管,这些机构往往会制定名目繁多的利率优惠,从而使商业银行承担了部分财政职能,限制了利率应有作用的发挥。

4.利率管制措施违背了市场公平的原则,严重损害了非国有企业的利益。

在现阶段,我国的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在融资方面还尚未能做到完全对等。

长期以来,国有银行对国有企业一直实行优惠的官方利率,而对非国有企业却实行较高的市场利率。

但是我国的非国有企业却对我国的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

这种由利率管制形成的官方利率与市场利率并存的局面,似的非国有企业在融资方面受到了种种歧视,违背了市场经济公平的原则,损害了非国有企业的利益,妨碍了非国有企业的发展。

5.利率政策无法真正发挥起作用。

我国自1996年来,为了刺激消费、扩大经济增长,已经先后连续多次降息,但效果并不明显。

究其原因,我国的利率没有完全放开是一个主要原因。

理想状态下的利率水平应该完全由市场来决定,这样才能真正起到调节经济的作用。

但实际情况是,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并不能引发利率水平的相应变化,从而影响商业银行贷款的投放。

此外,这种利率政策还使得风险与收益不成正比,从而影响了商业银行对高风险高收益项目的贷款积极性,进而影响了利率政策的效果。

(二)对我国的政策建议

1.加快利率体制改革,推进利率市场化。

目前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较快,且运行平稳,通货膨胀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金融体制改革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并且随着各项措施和政策的不断出台,我国的商业银行、企业和居民对利率的敏感性不断加强,这些都为我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我们可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制定出利率差市场化的总体思路和具体细节,分阶段、有步骤地加以实施,同时中央银行对利率市场化的改革加以调控,及时解决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对各种可能的风险事先控制与准备。

2.实现金融结构改革。

利率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申请贷款的积极性,特别是中小型企业,由于没有大型企业那样的多方资金来源,因此他们对贷款的依赖性更高。

我国既要发展直接融资,扩大大企业的融资渠道,尽可能让大企业参与国内外资本市场融资,同时要改变银行的贷款结构,实现金融结构改革,提高中小型企业的贷款积极性,加大他们的融资比重,针对不同需求,制定符合实际的贷款流程,简化贷款审批手续,为中小型企业提供更优质便捷的贷款服务。

3.简化利率结构,使利率水平更趋合理化。

要简化利率结构,对于我们目前存在的众多的各种利率层面,可以考虑对其进行精简,并使这些不同利率之间互相协调,从源头上避免套利等现象的出现。

要定期对市场上的情况进行深入的分析,探求目前利率水平是否合理,并及时对其进行修正,使其能够真正地起到调节市场的作用。

4.完善中央银行制度,加强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首先要加强中央银行的决策自主权,要从职能上、组织上、人事上制定出相应的政策,以此来保证中央银行的决策自主权。

其次应该加强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能力,中央银行应该经常分析和预测金融市场利率的变动情况,适时合理地调整基准利率,并以此来影响全社会的各种利率水平,引导社会资金流向。

5.加强对利率政策执行的金融监管,在这方面,应该考虑几个方面:

第一,完善中央银行的利率管理职能,加强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基准利率的调控能力,并根据经济周期和市场动向自主地决定与变更基准利率;第二,建立各种经济模型,及时计算出未来可能出现的利率风险,并及时采取各种措施将其减低;第三,中央银行要加强监管力度,同时,积极引导各种金融机构之间的良性竞争;第四,在现有的金融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利率政策方面的配套法规,第市场的运作起到指导作用。

(三)推行利率市场化的障碍与其解决

利率的变化对居民的收入、储蓄及消费都具有重要影响,总体来说,利率市场化有利于促进消费,而其中涉及到的议题有很多,其中有两点:

1.利率市场化进程之所以迟迟不能推进,是因为政府担心利率市场化会减少商业银行的利息收入,进而削弱其盈利能力,对整个行业造成负面影响。

但是,中国的商业银行盈利过高,稍微削减期利润不会带来巨大影响。

中国的银行系统是世界上各国银行系统中盈利水平最高的,其平均年资产收益率高于世界水平1%以上。

2012年,中国银行业利润总额为1.2万亿元人民币,占GDP比重的2%,因此中国银行也有能力化解利率市场化带来的利润冲击。

此外,利率市场化有利于中国银行的商业化运作,银行也可以更加关注资源分配的不良贷款,这样可以部分抵消利差减小带来的利润下降。

2.阻止利率市场化正常推进的因素还有非金融企业部门的压力。

近年来,非金融企业部门的杠杆率受到广泛关注,据估算,我国的非金融企业部门的股债总量略高于GDP总额,因此,企业不仅需要偿还银行贷款,还要偿还其他非银行借款。

如果利率水平上升,企业面临的负债成本可能升高,从而导致其破产。

这一趋势背后的逻辑显而易见,如果银行不能为存款提供市场决定的利息回报,那么企业就无力承受由市场决定的利息负担。

如上所述,利率市场化绝非一夕之功,人民银行也为此做了很多对策,如基准利率设定、扩大利率浮动范围等。

这些措施在给予银行利率以更大自由度的同时,也为银行调整资产结构、适应新的利率环境争取了时间。

人民银行扩大利率浮动范围的举措会进一步与

参考文献

[1]宾国强.实际利率、金融深化与中国的经济增长[J].经济科学,1999,(3).

[2]徐沛.金融发展理论的演进和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反思[J].金融论坛,2002,(7).

[3]罗纳德.麦金农.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M].上海三联书店,1988.

[4]爱德华·肖.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M].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5]王忠.实际利率水平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7(8)

[6]米什金[美].货币、银行和金融市场经济学[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7]沈坤荣、汪建,实际利率水平与经济增长[J].金融研究,2000,(8).

[8]徐春茗.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利率与经济增长关系的解释[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5,(14).

[9]张荔.金融自由化效应分析[M].北京:

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10]李建军.利率政策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综述[J].商业文化,2010(8).

[11]杨惠,利率政策对我国居民经济活动决策的影响[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0.

[12]RobertG.KingandRossLevine(1993):

”FinanceandGrowth;SchumpeterMightBeRight”,QuartlyJournalofEconomics,108(3,August).

[13]MaxwellJ.Fry.FinancialDeepeninginAsia:

SomeAnalyticalIssues[J].Asian-PacificEconomicLiterature,1995,(02).

[14]MorganJP.RiskMetricsTechnicalDocument[M],NewYork,1996.

[15]Gellb,A,FinancialPolicies,GrowthandEfficiency,WorldBankWorkingPaper,WPS(202),1989.

[16]McCullochJH(1971):

Measuringthetermstructureofinterestrates.JournalofBusiness.44pp.19-31.

 

致谢

衷心感谢老师对本文的精心指导,在本文的写作过程中我不仅掌握了论文的有关写作知识,同时深深体会到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更值得我学习。

此论文是大学四年学习成果的汇报总结,在此,向大学四年里曾教导和帮助过我的老师们致以深深的谢意。

现在,我把自己20多年来的班主任工作经验,总结如下,一并赠送给您,希望能帮到您:

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辉煌的明天

    ——我的治班方略

我很欣赏一句话,那就是“教师的工作是托起明天的太阳”。

是啊,我们今天的一切工作,不就是为了每一个学生都能拥有一个辉煌的未来吗?

那么,如何为孩子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是值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