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换性与技术测量》习题集1.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926519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47.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习题集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习题集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习题集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习题集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习题集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习题集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习题集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习题集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习题集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习题集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习题集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习题集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习题集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习题集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习题集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习题集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习题集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习题集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习题集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习题集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习题集1.docx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习题集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互换性与技术测量》习题集1.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习题集1.docx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习题集1

附二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习题集

第一章圆柱公差与配合

一.是非题:

1.图样标注

的轴,加工得愈靠近基本尺寸就愈精确(×)

2.实际尺寸是客观存在的尺寸,且没有测量误差(×)

3.给出基本尺寸和公差等级,就可以确定标准公差值(∨)

4.

就等于ф40.025(×)

5.若已知ф30f7的基本偏差为-0.02mm,则ф30F7的基本偏差一定是+0.02mm(∨)

6.尺寸公差总是正值(∨)

7.加工零件的实际尺寸愈靠近基本尺寸,就愈准确(×)

8.标准公差的数值与公差等级有关,而与基本偏差无关(∨)

9.图样给出的零件尺寸偏差的绝对值愈大,则公差等级愈低(×)

10.配合公差的数值愈小,则相互配合的孔、轴公差等级愈高(∨)

11.同一基本尺寸分段中,对不同的公差等级,尺寸公差值的大小不同,是由于公差单位不同所致(×)

12.孔、轴配合的最大过盈为-60μm,配合公差为40μm,可以分析判断该配合属于过盈配合(∨)

13.作用尺寸是由局部实际尺寸和形位误差综合形成的理想尺寸。

对一批零件来说,若已知给定的尺寸公差值和形位公差值,则可以分析计算出作用尺寸(×)

14.基本偏差是两个极限偏差中数值较小的那个极限偏差。

(T)

15.(自拟)基本偏差是两个极限偏差中绝对值较小的那个极限偏差。

(T)

16.优先选用基孔制是因为孔难加工,故先按孔公差带加工孔,后按轴公差带加工轴。

(F)

17.过渡配合是可能为间隙配合或可能为过盈配合的一种配合。

(F)

18.电动机为标准设备,故传动件(或联轴器)与电动机轴的配合按基轴制。

(F)

19.单键为标准件,故与单键配合的轴槽和轮毂槽按基轴制加工。

(T)

20.矩形花键配合采用基孔配合。

(T)

21.孔的实际尺寸小于轴的实际尺寸,它们装配时产生过盈,称为过盈配合。

(F)

22.为满足互换性要求,设计规定的公差值越小越好。

(F)

23.孔的作用尺寸是对一批零件而言的,它是固定不变的。

(F)

24.基孔制是以轴配孔,基轴制是以孔配轴。

(F)

25.互换性只适用于成批大量生产,对单件生产无互换性可言。

(F)

26.零件上某尺寸的实际偏差小于它的尺寸公差,则该尺寸是符合要求的。

(F)

27.在孔与轴的配合中,常用间隙配合或过渡配合并在结构上作些改变(如加入销、键等联接件)来代替过盈配合,从而达到传递扭矩和便于使用中常拆卸目的。

(T)

28.平均间隙大于零的某一配合,在该配合中不可能出现具有过盈的结合。

(F)

29.轴的基本偏差的数值由经验公式计算得出,它们仅与基本尺寸有关,而与轴的公差等级无关。

(T)

30.配合制的选用与功能要求无关。

(T)

31.配合公差总是大于孔或轴的尺寸公差。

(T)

32.不经选择和修配就能互相替换、装配的零件,就是具有互换性的零件。

(F)

33.零件的互换性程度越高越好。

(F)

二.问答题:

1.基本偏差与标准公差有无关系?

与尺寸分段有无关系?

与公差等级有无关系?

2.基准制的选择与互配孔、轴的加工先后有无关系?

能不能说基轴制比基孔制难加工?

3.基准制选择、配合种类选择和公差等级选择的根据有何不同?

4.配合要求的松紧程度与松紧均匀程度有什么不同?

它们分别用什么表示?

5.能否根据一对相互结合的孔、轴的实际尺寸确定它们的配合类别?

为什么?

三.计算题:

1.设基本尺寸为30mm的N7和m6的轴相配合,已知N和m的基本偏差分别为-7μm和+8μm,IT7等于21μm,IT6等于13μm。

试计算极限间隙(或过盈)、平均间隙(或过盈)及配合公差,并画出孔、轴配合的公差带图。

2.ф30+0.0210mm的基准孔与ф30-0.007–0.020mm的轴,ф30+0.028+0.015mm的轴,和ф30+0.048+0.035mm的轴配合。

2.1试说明它们各属于哪类配合,并分别画出这三类配合的孔轴公差带图;

2.2试计算这三个配合的极限间隙或极限过盈以及配合公差;

3.画出配合ф18M8/h7和ф18H8/js7的孔轴公差带图。

其中IT7=0.018mm,IT8=0.027mm,而ф18M8的基本偏差ES=+0.002mm,试分别确定两个配合的极限间隙或极限过盈。

4.将基孔制配合ф40H7/r6(ф40+0.0250/ф40+0.050+0.034)变为基轴制配合,两者的配合性质不变,试确定基轴制配合配合ф40R7/h6中孔、轴的极限偏差。

(答案:

ф40-0.025–0.050/ф400–0.016)

3.画出配合ф18M8/h7和ф18H8/js7的孔轴公差带图。

其中IT7=0.018mm,IT8=0.027mm,而ф18M8的基本偏差ES=+0.002mm,试分别确定两个配合的极限间隙或极限过盈。

4.将基孔制配合ф40H7/r6(ф40+0.0250/ф40+0.050+0.034)变为基轴制配合,两者的配合性质不变,试确定基轴制配合配合ф40R7/h6中孔、轴的极限偏差。

(答案:

ф40-0.025–0.050/ф400–0.016)

5.设基轴制配合中孔和轴基本尺寸为ф30mm,最大间隙Xmax=+23μm,最大过盈Y=-10μm,孔公差Th=20μm,试确定孔和轴的极限偏差,并画出公差带图。

6.设基本尺寸为40mm的孔、轴配合中,要求最小间隙+25μm,最大间隙+89μm,试确定孔和轴的极限偏差,写出计算步骤.

7.有一孔、轴配合ф50H7/m6,试根据表中已有的数据填写其他数据,并画出公差带图。

最大与最小极限尺寸(mm)

Dmax=Dmin=

dmax=dmin=

最大与最小实体尺寸(mm)

MMSh=LMSh=

MMSs=LMSs=

极限偏差(μm)

ES=EI=

es=ei=

基本偏差(μm)

公差(μm)

Th=25

Ts=16

极限间隙或过赢(μm)

Xmax=16Xmin=Ymax=Ymin=

平均间隙或过赢(μm)

Xav(或Yav)=

配合公差(μm)

Tf=

8.基本尺寸为φ30mm的孔和轴配合中,根据使用性能确定的最小间隙不允许小于0.019μm,最大间隙不允许小于0.057μm,若选用基轴制时,试确定孔和轴的极限偏差,并画出公差带图。

(φ30F8/h7优先配合查表)

9.有一基孔制配合,基本尺寸为φ50mm,要求配合的最大间隙为+0.016mm,最大过盈为-0.034mm,若取孔和轴的公差相等,列式计算孔和轴的极限偏差。

(φ50H7/m7)

10.设某配合的孔径为φ45+0.142+0.080(D9),轴径为φ450+0.062(h9),试分别计算其极限尺寸、最大最小实体尺寸、极限偏差、尺寸公差、极限间隙(或极限过盈)、配合公差。

画出其尺寸公差带图和配合公差带图,说明配合类别。

若用适当的测量仪器测得某孔的实际尺寸为φ45.110mm,轴的实际尺寸为φ45.010mm,问它们各自是否合格?

它们形成的结合是否合用?

并说明理由?

(电大P126)

11.设某平键配合的键槽宽为80-0.036(N9),键宽80-0.036(h9),试分别计算其极限尺寸、最大最小实体尺寸、极限偏差、尺寸公差、极限间隙(或极限过盈)、配合公差。

画出其尺寸公差带图和配合公差带图,说明配合类别。

(电大P127)

10.设某一孔、轴配合为φ40H8(+0.0390)/f7(-0.025-0.050)。

但孔加工后的实际尺寸为φ40.045mm。

若允许修改轴的上、下偏差以满足原设计要求,试问此时轴的上、下偏差应取何值?

采用这种措施后,零件是否仍具有互换性?

三.填空题:

1.ф25H7/s6与ф25S7/h6配合性质(相)同,ф25H8/u7与ф25U8/h7配合性质(不相)同。

2.公差带的大小由标准公差确定,公差带的位置由基本偏差确定。

3.为满足同一使用要求,大批生产时采用的孔、轴配合,应比单件生产时配合紧些。

4.图样上标注的的孔尺寸为φ80Js8,已知IT8=63μm,则基本偏差为31.5μm,最大实体尺寸为φ79.9685mm,最小实体尺寸为φ80.0315mm.

5.ф50M6/h5的配合中,已知最大间隙为+7μm,最大过盈为-20μm,轴的下偏差为-11μm,则孔的公差为16μm,配合公差为27μm。

6.已知ф60H7/r6=ф60+0.0300/ф60+0.060+0.040,按配合性质不变,变成轴基制配合,则ф60R7=ф60-0.03–0.06.

7.已知基本尺寸ф50mm的轴的最小极限尺寸为ф49.98mm公差为0.011mm,则它的上偏差为-0.009mm,下偏差为0.02mm.

8.已知某基准孔的公差为0.013mm,则它的下偏差为0mm,上偏差为0.013mm。

9.

孔与

轴的配合属于间隙配合;其最小间隙等于0.012mm,最大间隙等于0.053mm.

10.

的孔的最大实体尺寸为ф25.02mm,最小实体尺寸为ф25.041mm,公差为0.021mm

11.已知基孔制中

孔与

轴的配合,变换为基轴制配合时(保证配合性质不变),轴的上偏差为0mm,下偏差为-0.013mm,孔的上偏差为0.006mm,下偏差为-0.015mm.

12.ф60F7/h6配合的相同配合性质的基孔制配合的代号为ф60H7/f6。

13.下列配合中的配合最紧。

第二章长度测量基础

一.选择:

1.用普通计量器具测量ø35-0.050-0.112mm轴,若安全裕度A=0.006mm,则该轴的上验收极限为_____mm。

①ø34.950mm,②ø34.888mm,③ø34.944mm,④ø34.894mm

2.量块按等使用忽略了量块的_____。

①制造误差②测量误差

二.问答:

1.量块的等和级是怎样划分的?

按等和按级使用量块各有何优缺点?

2.方框水平仪的分度值为0.025mm/m,用该水平仪测量长度为1.6m的机床导轨的直线度误差.测量时所用的桥板的跨距为200mm,共九个测点,水平仪在各测点上的读数依次为0,+1.2,+0.3,-0.5,-1,+1,0,-0.5,-1(气泡移动格数).试按两端点连线法和按最小条件作图求解直线度误差。

三.计算:

1.用分度值为0.02mm/m的水平仪,按节距法测量长度为1m的车床导轨在垂直平面内的直线误差。

若节距为200mm,共六个测点,水平仪在各测点上的读数依次为:

0,+1,0,-2,-1,+1(格)。

试按最小条件求解直线度误差。

2.用千分尺对某轴按等精度测量10次(无系统误差和粗大误差),各次测得值(mm)按测量顺序分别为:

15.02915.03515.03015.032.15.03415.03115.03415.03015.03215.033试分别写出以第一次测得值和以十次测得值算术平均值表示的测量结果。

3.如图2.1所示零件,测得两孔中心纵、横坐标的距离分别为:

x=40.000mm,y=30.000mm,若尺寸x、y的测量极限误差为δlim(x)=δlim(y)=0.005mm,试求中心距A及其测量极限误差?

 

4.用节距法测量长度为1000mm的导轨的直线误差,所用水平仪的分度值为0.02mm/m,桥板跨距为100mm.共11个测点,水平仪在各测点上的读数依次为:

0,+2,+1,+3,-1,-2,+3,-1,-1,+5,+1(格),试按两端点连线法和按最小条件作图求解直线度误差。

5.设用水平仪测量某导轨的直线度,测得值见表2.1试按两端点连线法和最小包容区域法作图求解直线度误差。

表2.1

测点序号

1

2

3

4

5

6

读数(μm)

0

-6

+12

+12

-9

+6

累积值

6.已知某仪器的测量极限误差±∆lim=±3σ=±0.004mm。

若某一次测量的测得值为18.359mm,四次测量的平均值为18.356mm。

试分别写出测量结果表达式。

四.解释下列术语:

1.示值范围;

2.精密度;

五.是非题:

1.选用普通计量器具,首先要考虑安全裕度A值,以便减少误收率。

(F)

2.测量误差的分布服从正态分布规律,是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的综合反映。

(F)

3.用立式光学比较仪测量圆柱形轴的直径,仪器的示值就是轴的局部实际尺寸与仪器零位量块的尺寸之差。

(T)

4.量块按“等”使用时,量块的工作尺寸内既包含制造误差,也包含检定量块的测量误差。

(F)

5.检验光滑工件时,规定安全裕度A,既可以防止误收,也可以防止误废。

(F)

6.零件的实际尺寸为测量得到的尺寸,也就是零件的真实尺寸。

(F)

7.用残余误差观察法可以发现定值系统误差。

(F)

 

六.填空:

1.按GB1800-79的规定,线性尺寸的公差等级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等20个级.其中____级最高,______级最低,从_____级到_____级为用于未注公差尺寸的公差等级。

2.量块按其制造精度分为________________五级,其中____级最高,_____级最低;量块按其检定精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等,其中____等最高,______等最低。

3.用分度值为0.001mm的比较仪,测量ø25+0.064+0.055mm轴,用25.05mm量块组调整仪器零位,测量时指针应从零位_____时针方向转动,位于_____格到____格范围内,才表示该轴径合格。

4.设在间接测量中有y=x1-x2。

若测得值x1、x2的测量极限误差分别为±0.04mm和±0.03mm,则y的测量极限误差值为_______mm。

5.当真值为x0时,若等精度多次测量的随机误差符合正态分布,且无系统误差和粗大误差,则测量结果中随机误差出现在x0±2σ范围中的概率为________出现在x0±3σ范围中的概率为_______。

6.某一测量范围为0~25mm的外径千分尺,当活动测杆与测砧可靠接触时,其读数为+0.02mm。

若用此千分尺测量工件直径时,读数为19.95mm,其系统误差值为+0.02mm,修正后的测量结果为19.93mm。

7.今用公称尺寸为10mm的量块将千分表调零后测量某工件的尺寸,此时千分表的读数为+15μm。

若量块的实际尺寸为10.0005mm,则千分表的调零误差值为0.0005mm,校正值为-0.0005mm,若不计千分表的示值误差,被测零件的实际尺寸为10.0145mm。

第三章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

一.计算题:

1.试根据图3-1的标注填写表3-1(要求按示例填写)。

表3.1

示例

被测要素

2—ф50孔公共轴线

基准要素

底平面A

公差带形状

两平行平面

说明标注的含义

2—ф50孔公共轴线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值0.05mm,且平行于基准平面A的两个平行平面之间

2.试根据图3.2的标注填写表3.2。

 

表3.2

图号

采用的公差原则

理想边界及边界尺寸

MMC时的形位公差值(mm)

LMC时的形位公差值(mm)

局部实际尺寸合格的范围(mm)

a

b

c

3.计算图3.3中ф40-0.17-0.33mm轴的最大实体尺寸、最小实体尺寸和最大实体实效尺寸。

若完工轴的横截面形状正确,实际尺寸处处皆为39.79mm,轴线的直线度误差为ф0.08mm,问此轴是否合格?

 

4.参看图3.4。

试按a图的标注,求轴的最大实体尺寸、最小实体尺寸和最大实体实效尺寸。

若轴的横截面形状正确,实际尺寸处处皆为ф20.02mm,轴线的直线度误差为ф0.01mm,试问该轴是否合格?

5.对图3.5所示零件加工后进行测量,设孔的横截面形状正确,测得孔的实际尺寸处处皆为ф30.015mm,孔的轴线直线度误差为

ф0.015mm,试应用极限尺寸判断原则确定该零件是否合格?

二.是非题:

1.圆度的公差带形状是一个圆。

()

2.某平面对基准平面的平行度误差为0.05mm,那么该平面的平面度误差一定不大于0.05mm。

()

3.测量位置误差时,应用最小条件,才可能获得唯一最小的误差值。

(  )

4.被测要素采用相关原则时,只需要控制其理想边界,而对于补偿值大小的计算是没有实用意义的。

  (  )

5.某实际要素存在形状误差,则一定存在位置误差。

例:

圆柱度  ( F )

6.若某平面的平面误差值为0.06mm,则该平面对基准的平行误差值一定小于0.06mm。

(F)

7.评定形位误差时的理想要素位置是由最小条件决定的。

()

8.直线度公差带的位置有固定的,也有浮动的。

而对称度公差带的位置皆为固定的。

(F)

9.零件图样上规定фd轴线相对与фD基准轴线的同轴度公差为ф0.02mm。

这表明只要фd实际轴线上各点相对与фD基准轴线的距离不超过0.02mm,就能满足同轴度要求。

(F)

10.在主参数相同的同一形位公差等级中,形状公差值要比位置公差值小。

若某轴的轴线直线度误差未超过直线度公差,则此轴的同轴度误差亦必合格。

(F)

11.若某零件的尺寸精度要求较低,而形位精度要求较高,则适合按最大实体原则来处理公差与形位公差之间的关系。

()

12.圆柱度公差是控制圆柱形零件横截面和轴向截面内形状误差的综合性指标。

()

13.在定向公差中,被测要素相对与基准要素的公差带的位置是可浮动的。

(T)

14.同轴度公差带是直径为公差值t的圆柱面内的区域。

(T)

15.当符号

标注在公差框格中形位公差值t后面,就表示这要素的形位误差允许超差。

若图样上没有附加给出对它的限制性公差要求,则允许它超差到这要素的尺寸公差值。

()

三.解释下列术语:

1.最小条件;

四.填空:

1.在形状公差中,当被测要素是一空间直线时,若给定一个方向时,其公差带是_________之间的区域。

若给定任意方向时,其公差带是________________内的区域。

2.公差原则是处理_____公差和_______公差关系的规定,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三种公差原则。

3.形位公差与尺寸公差采用最大实体原则时,被测要素应遵守_________边界;采用包容原则时,则应遵守________边界。

4.面对面平行度的公差带形状为_________,公差带相对与基准平面的位置___________。

5.图样上标注的孔尺寸为ф100+0.006-0.048

,测得该孔的横截面形状正确,处处实际尺寸皆为ф100.001mm,轴线直线度误差为ф0.003mm,则孔的作用尺寸为_________mm,而该孔的合格条件为_____________,因此该孔_____________(合格与否)。

6.设图样上规定尺寸公差与形位公差之间的关系按最大实体原则处理,因此,作用尺寸不允许超越________尺寸,而局部实际尺寸不允许超越________尺寸。

7.径向圆跳动公差带的形状是_________;径向全跳动公差带的形状是________;斜向圆跳动公差带的形状是__________,端面圆跳动公差带的形状是___________;端面全跳动公差带的形状是___________。

8.形状误差的评定应符合_____条件,采用________的宽度或直径来表示形状误差。

9.定向最小包容区域的形状与定向公差带的形状_______,定向公差数值______定位公差数值。

10.限制空间一实际直线在两个方向上变动的公差带的形状为________,限制空间一实际轴线在任意方向变动的公差带的形状为________。

11.按图3.6中的标注,被测要素采用的公差原则为__________,最大实体尺寸等于__________mm,最小实体尺寸等于_______mm,最大实体实效尺寸等于_______mm,垂直度公差给定值为________mm,垂直度公差最大补偿值为________mm,设孔的横截面形状正确,当孔实际尺寸处处皆为60mm时,垂直度公差允许值为_______mm,当孔实际尺寸处处皆为60.10mm时,垂直度公差允许值为_______mm,当孔实际尺寸处处皆为60.19mm时,垂直度公差允许值为__________mm。

12.轴线对基准平面的垂直度公差带形状:

在给定一个方向时为________;在给定两个相互垂直方向时为___________;在任意方向时为___________。

13.独立原则是指图样上给定的________公差与尺寸公差相互________,分别满足要求的公差原则。

14.公差值t前能加“ф”的形位公差项目有_________;只有一种公差带形状的形位公差项目有_________(以形位公差项目的符号表示)。

15.在图样上,定位公差带的位置是由_______和_____确定的。

16.跳动公差是一个综合公差,生产中常用它代替轴类或箱体零件上的同轴度或垂直度公差要求。

其使用前提是_____________。

五.问答题:

1.问答题

1.1试述圆度和径向圆跳动公差带的异同点。

1.2何谓实效尺寸和作用尺寸?

它们之间有何关系?

1.3回答图3.7中有关问题:

⑴被测要素和基准要素分别采用哪种公差原则?

⑵被测要素和基准要素分别遵守哪种理想边界。

并确定边界尺寸的数值?

如何检验实际要素是否超越该边界?

⑶被测要素和基准要素的最大与最小实体尺寸是否要控制?

为什么?

⑷若被测孔的形状正确,测得其实际尺寸为ф30.01mm,而同轴度误差为ф0.04mm,问该零件是否合格,为什么?

2.说明图3.8中各项形位公差标注的含义(填入表3.3中)。

表3.3

项目

被测要素

基准要素

公差带形状

公差值

3.什么叫独立原则、包容原则、最大实体原则、最小实体原则、可逆原则?

试举例画图标注并说明其应用场合?

4.试述图3.9的标注中被测要素采用的公差原则,应遵守的理想边界的名称,并说明边界尺寸的数值,直线度公差的给定值和可能允许的最大值。

5.根据图3.10中形位公差的标注,回答下列问题。

5.1被测要素采用哪种公差原则;

5.2公差带形状;

5.3理想边界及边界尺寸;

5.4综合量规检测部分的定形尺寸;

5.5当被测要素的横截面形状正确而实际尺寸为ф49.990mm时,允许的轴线垂直度误差是多少?

 

6.图示销轴的三种形位公差标注,它们的公差带有何不同?

7.指出图示零件中的底面a、端面b、孔表面c和孔轴线d分别是什么要素(被测要素或基准要素;单一要素或关联要素;轮廓要素或中心要素)?

并说明所标各项形位公差的公差带形状。

7.题图

8.比较两种孔轴线的位置度公差标注方法的区别。

若实测某零件上该孔轴线至基准A的距离为25.04mm,至基准B的距离为14.96,试分别按图中的两种标注方法判断其位置度的合格性。

8.题图

9.试将下列技术要求标注在图上。

(1)Ø30K7和Ø50M7采用包容要求;

(2)底平面F的平面度公差0.02mm;Ø30K7孔和Ø50M7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