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A带式输送机毕业设计成稿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926907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62 大小:297.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A带式输送机毕业设计成稿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1A带式输送机毕业设计成稿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1A带式输送机毕业设计成稿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1A带式输送机毕业设计成稿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1A带式输送机毕业设计成稿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1A带式输送机毕业设计成稿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2页
1A带式输送机毕业设计成稿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2页
1A带式输送机毕业设计成稿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2页
1A带式输送机毕业设计成稿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2页
1A带式输送机毕业设计成稿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2页
1A带式输送机毕业设计成稿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2页
1A带式输送机毕业设计成稿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2页
1A带式输送机毕业设计成稿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2页
1A带式输送机毕业设计成稿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2页
1A带式输送机毕业设计成稿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2页
1A带式输送机毕业设计成稿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2页
1A带式输送机毕业设计成稿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2页
1A带式输送机毕业设计成稿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2页
1A带式输送机毕业设计成稿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2页
1A带式输送机毕业设计成稿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2页
亲,该文档总共6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A带式输送机毕业设计成稿Word下载.docx

《1A带式输送机毕业设计成稿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A带式输送机毕业设计成稿Word下载.docx(6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A带式输送机毕业设计成稿Word下载.docx

2.2.2线路参数……………………………………………………………………5

2.2.3物料特性……………………………………………………………………5

2.2.4带式输送机工作环境………………………………………………………5

2.3本课题的研究内容……………………………………………………………6

2.3.1长运距、大运量下运带式输送机关键技术分析研究……………………6

2.3.2带式输送机的设计及驱动、制动方案的分析……………………………6

3长距离、大运量下运带式输送机关键技术的分析……………………………7

3.1下运带式输送机基本组成……………………………………………………7

3.2驱动方案的确定………………………………………………………………7

3.3带式输送机制动技术…………………………………………………………8

4长距离大运量下运带式输送机的设计…………………………………………11

4.1带式输送机原始参数…………………………………………………………11

4.2带式输送机的设计计算………………………………………………………11

4.2.1输送带运行速度的选择……………………………………………………11

4.2.2输送带宽度计算……………………………………………………………12

4.2.3初选输送带…………………………………………………………………12

4.3输送机布置形式及基本参数的确定…………………………………………13

4.3.1输送带布置形式……………………………………………………………13

4.3.2输送机基本参数的确定……………………………………………………13

4.4线路阻力的计算………………………………………………………………14

4.5输送带张力的计算……………………………………………………………15

4.5.1张力计算时各种运行工况的讨论…………………………………………16

4.5.2最大发电状态下张力计算…………………………………………………16

4.5.3最大电动状态下张力计算…………………………………………………19

4.5.4满载状态下张力计算………………………………………………………20

4.5.5三种工况综合分析张力计算………………………………………………21

4.5.6电机数量与配比的选择……………………………………………………24

4.6滚筒的选择与减速器的选择…………………………………………………24

4.6.1传动滚筒直径的选择………………………………………………………24

4.6.2改向滚筒直径选择…………………………………………………………24

4.6.3减速器的选型………………………………………………………………24

4.7制动器装置的选择……………………………………………………………25

4.7.1目前主要的制动装置原理与性能…………………………………………25

4.7.2制动器的选用原则…………………………………………………………27

4.7.3制动器的选择………………………………………………………………27

4.8软起动装置的选择……………………………………………………………28

4.8.1目前主要的软起动装置原理与性能………………………………………28

4.8.2软起动装置的选用…………………………………………………………31

4.9拉紧装置………………………………………………………………………31

4.9.1张紧位置的确定……………………………………………………………32

4.9.2拉紧力及拉紧形成的计算…………………………………………………32

4.9.3拉紧装置选择………………………………………………………………32

5结论………………………………………………………………………………34

致谢………………………………………………………………………………35

参考文献…………………………………………………………………………36

外文文献原文

译文

1绪论

带式输送机的最新发展方向时一呈现长距离、大运量、高速度、集中控制等特点。

与其他运输设备(如机车类)相比,不仅具有长距离、大运量、连续运输的特点,而且运行可靠,易于实现自动化和集中控制,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带式输送机也是煤矿最为理想的高效连续运输设备,特别是煤矿高产高效现代化的大型矿井,带式输送机己成为煤炭高效开采机电一体化技术与装备的关键设备。

随着煤矿现代化的发展和需要,我国对大倾角固定带式输送机、高产高效工作面顺槽可伸缩带式输送机及长运距、大运量带式输送机及其关键技术、关键零部件进行了理论研究和产品开发,应用动态分析技术和中间驱动与智能化控制等技术,研制成功了软启动和制动装置以及PLC控制为核心的电控装置,并且井下大功率防爆变频器也已经进入研发、试制阶段。

随着高产高效矿井的发展,带式输送机各项技术指标有了很大提高。

本文在对常规下运带式输送机驱动及制动方案的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长运距、大运量下运带式输送机常见驱动方式和制动方法,通过系统的动态建模计算和仿真分析,将静态设计结论和动态分析结果相结合,指出长运距、大运量下运带式输送机启动、运行和制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行的控制理论和解决方案。

2输送机的发展与现状

2.1国内外带式输送机的发展与现状

长距离、大运量、高速是带式输送机的最新发展方向。

与其他运输设备(如机车类)相比,带式输送机不仅具有长距离(单机长度可达5000米,而且可以实现多机进行串联搭接,运距可达206km)、大运量、连续运输的特点,而且运行可靠,易于实现自动化和集中控制,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带式输送机运行维护费用远远低于公路汽运方式,而且只要生产时间超过5年,带式输送机输送方式比公路汽运的总投资要小得多[21]所以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凡能实现带式输送机输送的场合,一般都采用连续的带式输送机输送。

与其他设备相比,带式输送机有以下优点:

(1)输送物料种类广泛;

(2)输送能力范围宽;

(3)输送线路的适应性强;

(4)灵活的装卸料,可以灵活实现一点或多点受料或卸料;

(5)可靠性和安全性高;

(6)费用低。

国外对于长距离地面输送带式输送机的研究和使用较早,主要用于

港口、钢厂、水泥厂、矿山等场合。

带式输送机也是煤矿最为理想的高

效连续运输设备,特别是煤矿高产高效现代化的大型矿井,带式输送机

己成为煤炭高效开采机电一体化技术与装备的关键设备。

2.1.1国外煤矿用带式输送机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表2.1国外带式输送机的主要技术指标

主要参数

国外300--500万t/a高产高效矿井

顺槽可伸缩带式输送机

大巷与斜井固定式强力带式输送机

运距(m)

2000—3000

>

3000

带速(m/s)

3.5—4

4—5,最高达8

输送量(t/h)

2500—3000

3000—4000

驱动总功率(kw)

1200—2000

1500—3000,最大达10100

国外带式输送机技术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

(1)带式输送机功能多元化、应用范围扩大化,如大倾角带式输送机、管状带式输送机、空间转弯带式输送机等各种机型;

(2)带式输送机本身的技术向长运距、大运量、高带速等大型带式输送机方向发展;

(3)带式输送机本身关键零部件向高性能、高可靠性方向发展。

在煤矿井下,由于受环境条件的限制,其带式输送机的技术指标要比地面用带式输送机的指标为低。

国外通常使用的带式输送机的主要技术指标如表2.1所示。

2.1.2国内煤矿用带式输送机的技术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从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煤矿用带式输送机也有了很大发展,对带式输送机的关键技术研究和新产品的开发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输送机产品系列不断增多,从定型的SDJ,SSJ,STJ,DT等系列发展到多功能、适应特种用途的各种带式输送机系列,但这一阶段的发展大都基于我国70年代前后引进带式输送机的变形和改进,主体结构没有大的变化。

进入90年代后,随着煤矿现代化的发展和需要,我国对大倾角带式输送机、高产高效工作面顺槽可伸缩带式输送机及长运距、大运量带式输送机及其关键技术、关键零部件进行了理论研究和产品开发,应用动态分析技术和中间驱动与智能化控制等技术,研制成功了软启动和制动装置以及PLC控制为核心的防爆电控装置。

随着我国煤矿高产高效矿井的发展,煤矿井下带式输送机到目前己达到表2.2所示的主要技术指标。

表2.2国内带式输送机的主要技术指标

4500

2.5—4.5

3-5

1500—3000

驱动总功率(km)

900—1600

从表2.1和表2.2的比较可以看出,我国煤矿高产高效矿井配套国产带式输送机的水平基本达到了国际水平。

目前,在带式输送机产品中,主要存在的问题但关键零部件的可靠性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在煤矿井下,由于煤层和井下地质结构等原因,有时不得不采用下运带式输送机。

由于下运方式对制动技术、可靠性、安全性等要求较高,在矿井开拓及运输方式设计时,大都尽量避免下运运输方式,这也是目前下运带式输送机应用较少的原因。

2.1.3我国煤矿用带式输送机的发展[1]

(1)大型化、智能化

为了适应高产高效集约化生产的需要,带式输送机的运输能力要加大,控制自动化水平要提高,长运距、高带速、大运量、大功率是带式输送机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今后的10年内,输送量要达到4000~5000t/h,带速要提高到6m/s,顺槽可伸缩输送机头部集中驱动要达到3000米,对于固定强力带式输送机要达到5000米,单机驱动功率1000~1500KW,输送带要达到PVG3150和ST6000以上。

(2)提高关键零部件的性能和可靠性

设备开机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输送机关键零部件的性能和可靠性。

而要提高关键零部件的性能和可靠性,除了进一步完善和提高现有零部件的性能和可靠性外,还要不断开发研究新的技术和零部件,如高性能可控软启动技术、动态分析与监控技术、高效储带装置、快速自移机尾、高寿命托辊等,使带式输送机的性能进一步提高。

(3)扩大功能,一机多用化

带式输送机是一种理想的连续运输设备,但目前其效能还没有充分发挥,资源有所浪费。

如将带式输送机结构作适当修改,并采取一定的安全措施,就可拓展到运人、运料或双向运输等功能,做到一机多用,使其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

(4)开发专用机种

中国煤矿的地质条件差异较大,在运输系统的布置上经常会出现一些特殊要求,如弯曲、大倾角(>

25°

)直至垂直提升、长运距下运带式输送机等,而有些场合常规的带式输送机是无法满足要求的。

为了满足煤矿井下的某些特殊要求,应开发满足这些特殊要求带式输送机,如波纹挡边输送机、管状带式输送机、平面转弯带式输送机、线摩擦多驱动带式输送机、大倾角上运带式输送机、打倾角下运带式输送机等。

2.2选题背景

充矿集团东滩煤矿东翼一采区储量约1亿吨,该采区的原煤运输全部由一采区主运输大巷固定带式输送机担负,该输送机运距3005米,运量1800吨/小时,提升高度-175米,是属于典型的煤矿井下长运距、大运量下运带式输送机。

东滩煤矿东翼一采区运输大巷固定带式输送机的设计参数说明如下:

2.2.1主要技术参数

输送能力Q=1800t/h

输送长度L=3005m

输送带宽度B=1200mm

2.2.2线路参数

东翼一采区上山主运输大巷共3005米,可简化为如图2.1所示的八段:

第一段(1点到2点)平运,长度540米;

第二段(2点到3点)下运,水平长度207米,提升高度-27.1米;

第三段(3点到4点)平运,水平长度62米;

第四段(4点到5点)下运,水平长度518米,提升高度-82米;

第五段((5点到6点)平运,长度470米;

第六段(6点到7点)上运,水平长度360米,提升高度18.9米;

第七段((7点到8点)下运,水平长度400米,提升高度-28.4米:

第八段(8点到9点)下运,水平长度435米,提升高度-56米;

整机水平长度2992米,运输长度3005米。

图2.1输送线路参数图

2.2.3物料特性

输送物料原煤

物料密度ρ=900kg/m3

物料安息角50°

2.2.4带式输送机工作环境

安装地点:

东滩煤矿东翼一采区上山主运输大巷,底板为煤。

环境温度:

0~35℃。

由于带式输送机巷道起伏不平,变坡点较多,致使此带式输送机运行工况相当复杂,是目前国内乃至国外煤矿井下运行工况最为复杂的带式输送机之一:

从另一方面,下运带式输送机运行安全可靠性要求高,控制系统复杂,且我国目前对下运带式输送机的理论研究较少,特别是长运距、大运量下运带式输送机系统的工况分析、动态分析、启动、制动技术研究较少,这也是本文选择长运距、大运量下运带式输送机进行研究的目的。

2.3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2.3.1长运距、大运量下运带式输送机关键技术分析研究

通过下运带式输送机驱动装置的各种组成方案的分析比较,以及常规长运距、大运量下运带式输送机驱动方案中软制动技术和软起动技术的理论研究,提出长运距、大运量下运带式输送机常见驱动方式和制动方法,并分析常见驱动方式和制动方法的优点和存在问题,归纳总结出长运距、大运量下运带式输送机关键驱动方案和制动方式选择的依据。

2.3.2带式输送机的设计及驱动、制动方案的分析

针对充矿集团东滩煤矿东翼一采区主运输大巷固定下运带式输送机的设计参数及其特殊的工作环境所形成的复杂工况,首先对正常运行时工况进行设计计算,然后再对空载及最大正功和最大负功工况进行计算,再对各种工况的计算结果分析讨论,最后确定合理的张紧方式及张紧力大小,提出合理的张紧装置的选型。

通过各种工况的计算、分析比较,提出合理的驱动装置中,电机、减速器、软起动装置(调速型液力耦合器)及软制动装置各部件的选型方案。

3长距离、大运量下运带式输送机关键技术的分析

3.1下运带式输送机的基本组成

带式输送机的组成如图3.1所示[2],主要其有:

输送带、驱动装置(电动机、减速机、软起动装置、制动器、联轴器、逆止器)、传动滚筒、改向滚筒、托辊组、拉紧装置、卸料器、机架、漏斗、导料槽、安全保护装置以及电气控制系统等组成。

1-头部漏斗;

2-机架;

3-头部扫清器;

4-传动滚筒5-安全保护装置;

6-输送带;

7-承载托辊;

8-缓冲托辊;

9-导料槽;

10-改向滚筒;

11-拉紧装置12-尾架;

13-空段扫清器;

14-回程托辊;

15-中间架;

16-电动机;

17-液力偶合器;

18-制动器;

19-减速器;

20-联轴器

图3.1带式输送机组成示意图

3.2驱动方案的确定

带式输送机的驱动部是整机组成的关键部件。

驱动部配置是否合适,直接影响带式输送机能否正常运行。

长距离、大运量带下运带式输送机对驱动部的要求比通用带式输送机的要求更高,它要求驱动装置能提供平稳、平滑的起动和停车制动力矩,以保证输送带不出现超速、打滑及输送带上的物料不出现滚料和滑料现象。

为此要求驱动装置具有一个制动力可随时调整的制动器,以保证起动和停车制动的可控,极大地减小对物料的冲击。

同时,在输送机空载起车时还必需保证起动的平稳性。

下运带式输送机受地形条件(如起伏较大)和装载量的影响,其起动工况比较复杂,应考虑如下几种:

(1)负载量小或空载,松闸后带式输送机不能自起动;

(2)负载量较大,松闸后带式输送机能自起动,但自然加速度较小;

(3)负载量大,松闸后带式输送机能自起动,且自然加速度较大。

下运带式输送机在正常运行时,电动机也存在发电工况、电动工况交织运行的问题,所以在设计中,一般较少考虑软起动装置。

带式输送机配下运带式输送机在正常运行时,电动机也存在发电工况、电动工况交织运行的问题,所以在设计中,一般较少考虑软起动装置。

带式输送机配置软起动装置,可有效降低起、制动过程的动张力,延长输送带及接头的使用寿命,甚至可降低输送带强度,具有很大的经济意义。

对此《煤矿安全规程》作了相应规定。

由于下运带式输送机一般情况下电动机工作在发电工况,空载时电动机工作在电动工况。

目前常用的下运带式输送机驱动部典型设备配置如表3.1所示。

表3.1常用下运带式输送机驱动部组合表

组合

设备

1

2

3

4

5

电动机

单机或多机1:

1(或2:

1)驱动

单机驱动或多机1:

多电机1:

软起动

限矩型液力偶合器

调压电气软起动

滑差离合器

减速器

垂直轴或平行轴

可以采用垂直轴或平行轴

制动器

可控盘式制动装置

液压制动或液力制动+推杆制动

可控制动装置

可控制动器

拉紧装置

重力拉紧或自动拉紧

重力式拉紧装置

重力拉紧或自动拉紧装置

适用场合

短距离,中小倾角、小型机

中长距离,大倾角

长距离,变坡,倾角不大

3.3新型下运带式输送机驱动组合及其控制过程

多数下运带式输送机采用以下几种驱动部组合方式:

(1)电动机—制动装置—减速器—滚筒

(2)电动机—限矩型液力偶合器—制动装置—减速器—滚筒

(3)电动机—限矩型液力偶合器—减速器—可控制动装置—滚筒

(4)电动机—软启动—减速器—液压软制动—盘式制动装置—滚筒

(5)电动机—软启动—减速器—液力软制动—盘式制动装置—滚筒

(6)电动机—软启动—减速器—可控盘式制动装置—滚筒

(7)电动机—软启动—减速器—液粘软制动—滚筒

其中方式

(1)~(3)多用于小型(短距离、小倾角、小运量、低带速)下运机上方式;

(4)~(7)较适于大倾角下运输送机上。

由上述方案可见,下运输送机可控制动装置必不可少;

并且目前对下运输送机电动工况的可控起动问题有所忽视。

对于长距离、大运量下运带式输送机,可控制动装置必不可少,同时可控起动装置也成为必须。

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经济实用的长距离、大运量、大功率下运带式输送机的驱动部组合方案。

该方案驱动部主要有以下设备组成:

电动机、联轴器、调速型液力偶合器、减速机、可控制动装置、驱动滚筒等组成,如图3.2所示[3]。

图3.2驱动部分组合方案示意图

采用以上驱动组合的下运带式输送机的起动和停车过程如下:

(1)开机准备:

先给软起动装置的电气系统和液压系统送电,使主、从动摩擦片闭合,可控制动装置逐渐松闸,如果是重载,按起动要求重车逐渐自动起动带式输送机。

(2)当输送带在装满物料的情况下起动带式输送机时,不能直接对电机送电,否则起动太快,物料容易出现下滑或滚料,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而是靠煤的下滑力起动输送机,当逐渐松开制动器,输送带带动电机旋转,通过速度传感器检测旋转速度,当速度达到近电机同步运行转速时,PLC控制电机自动送电起动,从而使电机运行于正常的发电状态,这样可以大大减小电机起动时对电气和机械的冲击。

而且向下输送的角度越大,起动加速度越大。

为了保证起动平稳,通过速度反馈改变制动器施加的制动力,根据不同的制动力,把加速度控制在0.3m/s2之内,保证起动过程的平稳性。

(3)电机直接起动控制,当输送机空载或轻载,逐渐松开制动器时,输送机不能自动起动,这时根据测速装置检测输送机处于零速状态或起车太慢时,需要采用调速型液力偶合器来可控起动带式输送机,此时的可控起动过程完全同上运带式输送机的起动过程。

(4)正常运行时,调速型液力偶合器开度最大,传动效率达到最大。

(5)当多电机驱动时,出现某台电机超载,需要功率平衡时,根据电机的电流反馈来进行调速型液力偶合器的输入与输出速度调节(具体详见电气部分),来进行多电机间的功率平衡调节。

一般只要带式输送机系统设计合理,都能保证系统的多机功率平衡。

(6)停车时,按预定的减速度要求进行闭环改变可控制动系统的制动力矩,使带式输送机按预定的减速度减速,实现可控停车。

(7)当输送机在带载停车时,不能直接切断电机,否则容易出现飞车现象,造成严重事故。

为此在停机时,先对输送机施加制动力,当检测到电机旋转速度降到其同步速度时,再对电机断电,这样在施加制动力降速时,可以充分利用电机的制动力,使停车更平稳。

当输送机的速度降至电机的同步速度时,调速型液力偶合器勺管全部插入,保证电机与输送机系统的同步切除,保证了可控制动系统进一步按要求减速停车。

(8)如果停车时,带式输送机是空载(即主电机处于电动状态),则可以同上运带式输送机的停车过程结合可控制动装置进行联合停车制动。

(9)定车时,可控制动装置抱闸,主电机停机,调速型液力偶合器的液压和电气系统停电。

(10)在起动和停车过程中出现故障,如输送带跑偏、撕带、油温过高等等,调速型液力偶合器和可控制动装置的电气控制系统会自动根据要求可控停机。

4长距离大运量下运带式输送机设计

充矿集团东滩煤矿东翼一采区主运输大巷固定带式输送机,运距3005米,运量1800吨/小时,提升高度-175.5米,环境温度为0~35℃,是属于典型的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