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信息化市场调研报告v15.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274983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296.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旅游信息化市场调研报告v1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中国旅游信息化市场调研报告v1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中国旅游信息化市场调研报告v1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中国旅游信息化市场调研报告v1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中国旅游信息化市场调研报告v1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中国旅游信息化市场调研报告v15.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5页
中国旅游信息化市场调研报告v15.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5页
中国旅游信息化市场调研报告v15.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5页
中国旅游信息化市场调研报告v15.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5页
中国旅游信息化市场调研报告v15.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5页
中国旅游信息化市场调研报告v15.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5页
中国旅游信息化市场调研报告v15.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5页
中国旅游信息化市场调研报告v15.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5页
中国旅游信息化市场调研报告v15.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5页
中国旅游信息化市场调研报告v15.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5页
中国旅游信息化市场调研报告v15.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5页
中国旅游信息化市场调研报告v15.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5页
中国旅游信息化市场调研报告v15.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5页
中国旅游信息化市场调研报告v15.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5页
中国旅游信息化市场调研报告v15.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5页
亲,该文档总共5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旅游信息化市场调研报告v15.docx

《中国旅游信息化市场调研报告v1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旅游信息化市场调研报告v15.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旅游信息化市场调研报告v15.docx

中国旅游信息化市场调研报告v15

 

中国旅游信息化业务市场调研报告

 

2011年5月6日

1前言

20世纪8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引发了一场新的全球性产业革命。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科技、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已经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核心和国家战略资源。

作为当代最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信息技术的发展水平也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综合国力和经济成长能力的重要标志。

中国旅游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实现了从旅游资源大国向世界旅游大国的历史性跨越,并正在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

正如奈斯比特在《大趋势》中的预言:

“电信通讯、信息技术和旅游业将成为21世纪服务行业中经济发展的原动力”。

那么这三者的结合即旅游业信息化将融合为一种更大的驱动力,不仅给电信通讯、信息技术等提供更广阔的舞台,同时也更赋予旅游业发展以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美国著名未来学家奈斯比特曾经预言:

电信通讯、信息技术和旅游业将成为21世纪服务行业中经济发展的原动力。

这三者相结合的产物即“旅游业的信息化”也成为了各国信息化社会发展的重点。

世界范围内旅游信息化已成大势所趋,信息化程度已经成为旅游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中国要由旅游大国变成旅游强国甚至使国内旅游业获得更大的发展,必须要提高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而旅游信息化是必经之路。

现代旅游的流动频度和广度都较传统旅游有了相当大的提高,旅游作为旅游信息最基本的综合体,必须要拥有一个功能强大的信息系统,以便为各行业、部门及游客提供及时准确的旅游信息服务。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的旅游目的地管理机构,陆续开始尝试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统筹和规范旅游目的地旅游信息的收集、汇总处理和有序发布。

把建立、完善旅游信息服务体系,看作旅游目的地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潮流与趋势。

目前,在信息化发展道路上,国际、国内社会的各个产业普遍经历“信息化”浪潮和“数字化”浪潮后,已迎来“智能化”浪潮,智能信息技术影响力波及一产、二产和三产。

在发展智能旅游上,中国多省市开展了诸多探索性工作:

香港1997年推出八达通卡,现在已有超过千万张八达通卡在港流通;广东、上海、山东、四川、河南等省已纷纷发行不同种类的旅游卡;北京旅游局2010年发起“北京请您来过年”活动,通过手机短信和彩信,向游客奉送30万张二维码景区门票;海南省正在打造“信息智能岛”工程;福建率先提出建设“智能旅游省”设想。

近10年来,中国国内旅游企业和管理部门在目的地营销、旅游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旅游景区管理、旅游在线消费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也为发展智能旅游奠定良好基础。

2旅游信息化发展历史回顾

2.1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阶段

我国信息化建设始于20世纪80年代,大体经历了4个阶段:

●准备阶段(1982——1993年)

这一时期,以推动电子信息技术,特别是大规模集成电路(LSI)与计算机技术应用为主线,从过去的以研制计算机硬件设备为中心,转向以普遍应用为重点,带动研发、生产、销售、应用、服务等全生产链发展。

为国家信息化建设作好了思想与认识准备、技术与产业准备。

●启动阶段(1993——1997年)

这一时期,以“三金工程”(“金桥”、“金卡”、“金关”)的启动为标志,正式拉开了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序幕,随即确立了“推动信息化工程实施,以信息化带动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在各领域、各地区、各部门相继形成了推进信息化发展的浪潮。

●展开阶段(1997——2000年)

这一时期,以“首次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召开为标志,界定了国家信息化的含义和国家信息化体系六要素,提出了符合国情的信息化发展总体思路,充实和丰富了我国信息化建设的内涵。

会上通过的《国家信息化“九五”规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成为我国信息化建设发展的里程碑。

全国的信息化工作从解决应急性的热点问题,步入有组织、有计划的为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正常轨道。

●发展阶段(2000年至今)

这一时期,以2000年10月11日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为标志,明确了信息化的战略地位,提出“信息化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

为了贯彻这一方针,国家发展计划委编制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信息化重点专项规划》,这是我国第一个国家信息化规划,是规划和指导全国信息化建设的纲领性文件,《专项规划》全面分析了信息化面临的国内外形势,回顾和总结了我信息化建设的成就和问题,提出了“十五”推进信息化的发展方针、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

2001年3月,九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十五”计划纲要进一步做出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的战略决策。

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又一次明确提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切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2001年8月重新组建了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加强了对全国信息化工作的领导。

高度重视科学民主决策,成立了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

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重组以来,先后召开5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信息化重点专项规划》、《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振兴软件产业行动纲要(2002年至2005年)》、《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2006—2020年)》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对国家信息化发展做出了全面部署,为未来信息化发展提供了明确指导。

2006年,在《信息产业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中长期规划纲要》中,提出了“十一五”期间信息化的主要目标:

重点行业的信息化标准基本建立,信息源的数据编码标准和接口规范问题基本解决,信息技术应用的名称术语标准基本统一;基本建立起市级综合信息资源集成平台和面向行业的信息集成平台,实现信息资源实现综合开发与共享;电子商务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得到广泛应用,带动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化并开展电子商务;大部分地区建立企业信用信息征信平台。

这也为我国旅游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提出了参考目标。

2008年12月1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成立后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

会议对信息化建设做出了具体的部署,明确了“落实中央各项政策措施,立足扩大内需促进工业平稳较快增长”等2009年要重点做好的九项工作,提出了“全面落实部‘三定’职责”等五点工作要求。

2011年,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进一步强调旅游业在国民经济社会的重要作用,明确提出“将积极发展旅游业作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内容”。

侯振刚对此称,这表明在今后特别是“十二五”时期,中国将从宏观政策层面上更加重视旅游产业的发展;在这一历史机遇面前,加快发展旅游业,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离不开信息化的支撑作用和助推作用。

2.2旅游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旅游信息是旅游产业各环节联系的纽带。

我国旅游信息化发展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近30年的发展,我国旅游业的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仍然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目前尚处于发展初期阶段。

信息技术最早应用于我国旅游企业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

随着国外旅游企业进军中国市场,计算机技术在一些外资和合资旅游企业中率先得到应用。

1981年,中国国际旅行社引进美国PRIME550型超级小型计算机系统,用于旅游团数据处理、财务管理和数据统计。

1984年上海锦江饭店引入美国Conic公司的电脑管理系统用于饭店的预订、排房、查询和结帐。

在此之后,航空公司的电脑订票网络系统、旅游企业办公自动化系统等适用于旅游企业的计算机系统开始得到逐步推广,然而能实现电脑预订的网络还是极少。

20世纪90年代,国际互联网的发展带动了旅游网站的全面兴起。

不少旅游企业开始注意应用现代电子技术,如多媒体技术和加入了INTERNET这一世界最大的全球计算机互联网;在国内旅游业务网络化方面,上海春秋国际旅游集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目前他们的网络成员已有二十多个;在旅游信息查询和咨询方面,最早是ChinaNet之下出现的一些旅游信息服务网,如“上海热线”及部分城市网或省网的“旅游天地”一类模块。

进入新世纪,旅游电子商务快速兴盛,替代了传统旅游企业的部分功能,成为旅游行业的生力军。

以虚拟旅游、电子地图等为主要服务内容的网站不断出现,国内部分城市已经建成了三维城市旅游地图。

许多机构抓住Web2.0时代的机遇,探索旅游信息“生产、组织、交换和呈现”的更加丰富的领域,产生了旅游信息组织的多种服务形式。

国家旅游局电子商务总平台“金旅雅途网”总的框架建设以及一些应用模块的设计工作已初步形成,多种旅游服务的信息正在整合之中,至今直接进入目的地营销系统的城市已达15个。

中国旅游业在新科技应用的某些方面正逐渐与世界同步。

在政府层面上,除了各级旅游管理部门建设网络管理系统和目的地营销系统外,国家旅游局从1990年起就开始抓信息化管理并筹建信息中心,1994年,信息中心独立出来专为国家旅游局和旅游行业的信息化管理提供服务和管理技术。

中国科学院地理所旅游规划研究中心也尝试在旅游规划过程中结合旅游资源普查规范的工作建立旅游目的地的精品旅游资源信息库。

1997年,中国旅游网开通,为政务公开、对外宣传、信息发布提供了重要平台和企业、社会公众获取权威旅游政务信息和旅游信息服务的主要渠道,2003年至今,已获“政府上网工程应用示范奖”、“中国优秀政府门户网站”等称号。

2000年起,国家旅游局主持实施的“金旅工程”对我国旅游业的信息化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自2001年国家旅游局在全行业实施“金旅工程”以来,经过近年的努力,以“三网一库”为主要内容的“金旅工程”(电子政务网络、中国旅游网、中国旅游商务网、中国旅游综合数据库),在管理业务应用、政府门户网站建设、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建成星级饭店的管理系统、旅游投诉系统、旅游统计系统、旅游财务指标管理系统、旅游项目投资管理系统、景区点管理系统和导游管理等十余个业务管理系统,规范了行业管理,形成了全国行业管理数据体系,基本覆盖了行业管理层面;初步建立全国旅游部门的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重点旅游城市----旅游企业四级计算机网络,重点建立起面向全国旅游部门的,包含旅游业的业务处理、信息管理和执法管理的现代化信息系统,初步形成旅游电子政府的基本骨架;同时,依托该系统,也建立一个旅游电子商务的标准平台,建立行业标准,提供对旅游电子商务应用环境与网上安全、支付手段的支撑,支持国内企业向电子旅游企业转型。

2005年国家导游网络管理系统竣工,成为第一个全国性的智能卡业务管理应用系统。

旅游企业星评与复核系统、旅行社经营月报系统投入使用,近万家旅游饭店和一万余家旅行社的动态经营情况实现了定时汇总,为宏观决策提供了详实的参考数据,也为企业提供了有价值的市场调研数据。

2004年、2005年我国连续举办了两届国内、国际旅游网上博览会,用快捷、形象、可交互和低成本的网络营销模式,丰富和提高旅游宣传营销的手段和水平。

2005年中国国际旅游网上博览会首次实现了传统旅展和网络宣传营销的有机结合。

参加网络博览会的商家超过2000个,吸引了德国、法国、瑞士、芬兰等24个国家和我国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区的200多家旅游机构参展。

2008年,旅游业信息化管理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国家旅游局先后组织完成了旅游电子商务标准(草案)和饭店信息管理标准(草案)两部旅游信息化领域国家标准的草案编撰工作,对国家旅游局官方网站进行了改版,开通了12301旅游服务热线,初步完成了中国旅游卡试点工作。

同时,配合科技部黄山数字旅游现代服务业建设,国家旅游局信息中心草拟了旅游地理信息规范、旅游遥感信息规范、旅游卫星定位信息规范等多项行业规范。

2.3目的地信息化建设状况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旅游业信息化的发展,旅游目的地信息服务方面的探索也日渐活跃。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评选中,已经在第12.2.3项(城市须开通旅游信息网站,为海内外旅游者提供信息);13.1.5项(星级以上饭店进入国际信息网,能为客人提供电子邮件服务)等项目条款中明确将城市及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列为评选标准。

中国最佳旅游城市评选也将城市信息化建设水平列入其评选标准。

作为国家“金旅工程”的主体内容之一,我国自2002年开始推广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DestinationMarketingSystem,简称DMS)。

以互联网为基础平台,结合了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营销技术,把基于互联网的高效的旅游宣传营销和目的地的旅游咨询服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游客提供全程的周到服务。

大连、三亚、粤港澳地区作为推广试点区市率先完成了建设工作。

长三角、珠三角、山东、四川等地,在建设DMS系统、旅游信息平台、旅游咨询中心、旅游呼叫中心以及利用先进的信息手段开展促销方面做了大量尝试,也取得了宝贵的经验。

杭州市作为国家“九五”电子商务应用试点城市和“十五”国家电子商务应用示范城市,旅游目的地信息化建设也走在全国的前列。

先后完成了基于城市信息化和旅游电子商务为主要内容的城市流通领域试点工程,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具有良好的应用示范作用。

2002年,国家“金旅工程”公共商务网的承建运营机构——金旅雅途公司和广东省南海市旅游局,签署了中国第一个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南海市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的合作建设协议。

同年10月,南海市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通过了国家鉴定并作为示范工程进行推广。

到2006年2月,中国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总平台的DMS数据统计已有15个子平台、12223个景点/区、36938家企业、120033条产品。

2007年11月1日,建设部“数字旅游服务示范工程”课题检查汇报会在北京召开,课题组完成了《风景名胜区数字旅游服务数据标准》、《旅游目的地资源营销平台建设技术标准》等六个标准草案,形成了以数字旅游服务信息化标准为纽带,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旅游目的地资源营销技术体系、服务体系和产业链条的旅游目的地信息化建设框架。

2008年是各旅游目的地信息化发展迅速,成果显著的时期。

Ø北京围绕奥运服务,完善了软硬件设施,机房从20平米扩大到108平米;旅游信息网推出专题十余个,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Ø天津对政务网和资讯网进行了升级,建设了“在线咨询”、“在线投诉”和“局长信箱”三个在线服务交流平台,答复率100%。

Ø河北旅游电子政务网站不断完善,网上办事平台为导游和公众提供便捷服务。

Ø山西省旅游信息中心经山西省编办批准成立,抓紧进行了组建工作。

Ø辽宁信息中心完善网站建设,积极推进业务应用系统。

Ø吉林完成了政务网和资讯网的改版建设,并推出了外文网站。

Ø黑龙江信息中心建立省、市、县三级信息员联系网络,及时做好信息报送工作。

Ø上海以旅游咨询中心带动信息采集渠道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成效显著。

Ø安徽旅游信息中心被评为“数字安徽”5年建设先进单位,成立了一把手挂帅的12301工程领导小组。

Ø江西按照政务网与资讯网分离的原则,开通了新的旅游电子政务网站和旅游资讯网站,在软硬件基础设施方面也有较大进展。

Ø山东旅游目的地多媒体营销系统5月份投入使用,10月份又开通了我国第一个旅游多媒体体验网站。

Ø河南加强组织领导,理顺职能定位和运转模式,配合12301系统的用户测试作了大量的工作。

Ø湖北旅游信息中心正式挂牌,同时制定了湖北旅游信息化建设五年规划。

Ø四川以建立信息采集长效机制为突破口,实现信息良性循环。

Ø贵州完成了主要旅游信息数据采集,并以自建加外包模式推进12301服务平台建设。

Ø西藏投资300万元,建成了西藏旅游信息网站。

Ø甘肃在向省编办申请的同时,先行筹备成立了旅游信息中心,启动建设甘肃旅游信息化平台。

Ø宁夏成立了旅游信息中心,信息化发展环境明显改善。

Ø青海开通了办公自动化网络和旅游咨询网站。

Ø新疆成立了旅游宣传推广中心,主要职能是信息化建设工作和12301旅游服务热线的日常运营。

Ø新疆兵团旅游信息中心完成了基础网络和旅游行业数据库的建设等等。

Ø同时,张家界、黄山等知名旅游景区也加强了以“数字化、智能化”为中心的旅游目的地信息化建设进程。

据不完全统计,2006-2009三年间,全国各地旅游管理部门在旅游信息化方面的投资总和,每年不少于3亿元,旅游目的地信息化建设几乎成了政府为旅游业投入资金最多的领域。

3中国旅游信息化业务市场现状

目前,国际上的绝大多数发达国家和地区都已建成了集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于一体的旅游综合信息应用系统。

相比之下,我国仍存在较大的差距。

旅游目的地综合信息应用系统的应用,一方面可以更好地了解旅游者的个性特征及需求偏好,更好地对客源市场进行统计分析和细分,这些无疑都对旅游目的地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另一方面,借助于旅游目的地综合信息系统的迅猛发展,能非常便捷高效地提供与旅游相关的全方位信息,其功能也逐渐集查询、检索、预订等于一身,为旅游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和保障。

艾瑞市场咨询根据资料整理显示,网民了解旅游信息的主要渠道是通过亲朋好友介绍、媒体广告和上网查询,其所占比例分别为69.3%、69%和66.7%,只有31.4%的网民直接向旅行社查询相关旅游信息。

专家认为,旅行社的咨询服务功能将被互联网的自动查询功能所替代。

当旅行者到达旅游地后,旅行者希望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需要了解当地的饮食、购物、住宿、交通等信息,比如:

旅行者想知道当地的特色菜哪家做得最好,哪里的购物更经济等,这就需要各种信息来决策。

旅行结束后,很大一部分旅行者喜欢把自己独特的感受写下来,把文字和图片甚至视频发到论坛上和其他旅友交流,这也是个性化时代彰显自身魅力的方式。

3.1中国旅游市场现状

注:

2010年的数据未出来,缺少2010年完整的数据。

“十

五”期间,我国旅游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

国内旅游人数平均增长12%,入境过夜旅游人数年均增长3.5%,出境旅游人数年均增长19%,全国旅游业总收入年均增长15%。

我国跃居全球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和亚洲第

大出境旅游客源国,居民人均出游率达1.5次,旅游直接就业达1350万人,旅游消费对社会消费的贡献超过10%,旅游业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更加明显。

“十

五”旅游业发展实践表明,全国旅游行业服务国家大局的能力明显提高,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明显提高,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的能力明显提高,把握旅游业发展规律和阶段性特征的能力明显提高,推进旅游业科学发展的能力明显提高。

五年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十分宝贵,带来的启示影响深远:

一、是必须坚持把发展旅游业与国家战略紧密结合起来,努力为国家发展大局服务;二、是必须始终把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和变化的旅游需求作为旅游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是必须始终把以人为本贯穿旅游业发展的全过程,千方百计提高人民群众对旅游业的满意度;四、是必须坚持把改革开放和创新作为促进旅游业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力;五是必须把保护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资源作为旅游业发展的基本前提。

3.1.12010年旅游行业市场情况

2010年,我国旅游业

大市场实现全面恢复并较快增长,下表是2010年旅游行业的部分数据。

指标

2010年

与上年相较增长比例

旅游人数

国内旅游人数

21亿人次

10.6%

入境旅游人数

1.34亿人次

5.8%

入境过夜旅游人数

5566万人次

9.4%

出境旅游人数

5739万人次

20.4%

旅游业收入

全国旅游业总收入

1.57万亿元

21.7%

国内旅游收入

1.26万亿元

23.5%

旅游外汇收入

458亿美元

15.5%

3.1.2近几年中国旅游业发展情况

指标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旅行社数(个)

16245

17957

18943

20110

 

国际旅行社

1556

1654

1797

1970

 

国内旅行社

14689

16303

17146

18140

 

星级饭店数(个)

11828

12751

13583

14099

 

入境旅游人数(万人次)

12029.23

12494.21

13187.33

13002.74

12647.59

外国人

2025.51

2221.03

2610.97

2432.53

2193.75

港澳同胞

9592.79

9831.84

10113.57

10131.65

10005.44

台湾同胞

410.92

441.35

462.79

438.56

448.40

#过夜旅游者人数

4680.90

4991.34

5471.98

5304.92

5087.52

国内居民出境人数(万人次)

3102.63

3452.36

4095.40

4584.44

4765.62

#因私出境人数

2514.00

2879.91

3492.40

4013.12

4220.97

国内旅游人数(亿人次)

12.12

13.94

16.10

17.12

19.02

旅游收入

 

 

 

 

 

国际旅游(外汇)收入(亿美元)

292.96

339.49

419.19

408.43

396.75

国内旅游收入(亿元)

5285.86

6229.74

7770.62

8749.30

10183.69

由上表可得出如下分析图:

由上图可知,2005年至今不论是国内旅游人数还是国内旅游收入都在快速的增加。

3.1.3国内旅游消费情况

年份

旅游人数(百万人次)

旅游总花费(亿元)

人均花费(元)

城镇居民

农村居民

城镇居民

农村居民

城镇居民

农村居民

1994

524

205

319

1023.5

848.2

175.3

195.3

414.7

54.9

1995

629

246

383

1375.7

1140.1

235.6

218.7

464.0

61.5

1996

640

256

383

1638.4

1368.4

270.0

256.2

534.1

70.5

1997

644

259

385

2112.7

1551.8

560.9

328.1

599.8

145.7

1998

695

250

445

2391.2

1515.1

876.1

345.0

607.0

197.0

1999

719

284

435

2831.9

1748.2

1083.7

394.0

614.8

249.5

2000

744

329

415

3175.5

2235.3

940.3

426.6

678.6

226.6

2001

784

375

409

3522.4

2651.7

870.7

449.5

708.3

212.7

2002

878

385

493

3878.4

2848.1

1030.3

441.8

739.7

209.1

2003

870

351

519

3442.3

2404.1

1038.2

395.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