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常用词语归类.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928922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常用词语归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初中常用词语归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初中常用词语归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初中常用词语归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初中常用词语归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初中常用词语归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初中常用词语归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初中常用词语归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初中常用词语归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初中常用词语归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初中常用词语归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常用词语归类.docx

《初中常用词语归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常用词语归类.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常用词语归类.docx

初中常用词语归类

初中常用词语归类

疑问代词

1.指人的疑问代词

“谁”和“孰”。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夏完淳《别云间》)

敢问谁之罪也?

(《左传庄公二十一年》)

孟常君怪之曰:

“此,谁也?

”(《战国策冯湲客孟尝君》)

吾与徐公孰美?

(《战国策齐策》)

吾子与子路孰贤?

(《孟子公孙丑上》)

2.指事物的疑问代词

  “何”,“胡”,“曷”,“奚”

夫子何命焉为?

  宋何罪之有?

  此为何若人?

  然,胡不已乎?

  胡不见我于王?

(以上均见《公输》)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悬狟兮?

(《诗魏风伐檀》)

汝曷弗告朕?

(《尚书盘庚》)

时日曷丧,予与汝偕亡。

(《尚书汤誓》)

子奚乘是车也。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曰:

“奚冠?

”曰:

“冠素。

”9《孟子许行》)

3.指处所的疑问代词

  “安”,“恶”,“焉”

沛公安在?

(《史记项羽本纪》)    

且焉置土石?

((愚公移山))

臣在大夏时,见邛竹杖、蜀布。

问曰:

“安得此?

“安”“恶”“焉”多用于反问句中,作状语,加强反问语气,类似现代汉语的“哪里”“怎么”

今弗爱其子,安能爱君?

(《韩非子》)

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哉!

1(《陈涉世家》)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马说》韩愈)

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

(《送董邵南游河北序》韩愈)

吴人焉敢攻吾邑?

(《吕氏春秋察微》)

指示代词

1.“之”,“兹”,“其”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

,《桃花源记》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

《狼》

  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

(韩愈《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2.“此”“是”,“斯”,

是近指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这”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

(《唐雎不辱使命》)

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袁宏道《西湖游记》)

唐雎对曰:

“否,非若是也。

”(《唐雎不辱使命》)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马说》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陋室铭》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

微斯人,吾谁与归。

《岳阳楼记》

3.“彼”,“夫”

是远指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那”

彼一时也,此一时也。

(《孟子公孙丑下》)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

《黄生借书说》

4.“然”,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这样”

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

《唐雎不辱使命》

子墨子曰:

“然,胡不已乎?

”《公输》

5.“焉”,“诸”

“焉”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于此”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论语》

“诸”相当于“之于”

投诸渤海之尾。

《愚公移山》

人称代词

1.第一人称代词:

吾、我、余、予、臣、仆、寡人、孤

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

《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

《西湖游记》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始得西山宴游记》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爱莲说》

臣未尝闻也。

《唐雎不辱使命》

君与仆有何亲?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安陵君其许寡人!

《唐雎不辱使命》

孤不度德量力。

《隆中对》

2.第二人称代词:

女(汝),尔,若,子、君、公、卿

孰为汝多知乎?

《两小儿辩日》

  尔安敢轻吾射?

《卖油翁》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陈涉世家》

  子何恃而往?

《为学》

  待君久不至,已去。

《陈太丘与友期》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唐雎不辱使命》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孙权劝学》

时间副词

1.表示动作行为发生在过去的时间

向(乡):

先前,从前。

    

既,已,业:

已经。

尝,曾:

曾经。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始得西山宴游记》

既克,公问其故。

《曹刿论战》

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磋跎。

《周处》

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

《史记留侯世家》

陈康叔公善射,尝射于家圃。

《卖油翁》

孟尝君曾待客夜食。

〈史记孟尝君列传〉

2.表示动作行为正在进行或正在实现的时间

方:

当---的时候      正、适、会:

恰好,正赶上。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

〈狼〉

  平原不在,正见清河。

〈周处〉

  此时鲁仲连适游赵。

〈战国策赵策〉

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

〈满井游记〉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

〈口技〉

3.表示动作行为将要进行的时间

将、且

余之游将自此始。

〈满井游记〉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愚公移山〉

4.表示动作行为时间的久暂

少时、少顷、忽、俄而、有间、未几、顷刻、无何、倏忽、久、逾时

表示时间短

少时,一狼径去。

〈狼〉

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口技〉

忽一人大呼火起。

〈口技〉      未几,夫齁声起。

〈口技〉

俄而,百千人大呼。

〈口技〉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

〈狼〉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

〈扁鹊见蔡桓公〉

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

〈山市〉

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

〈山市〉

表示时间长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卖油翁》

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

《山市》

范围副词

1.表示总括:

皆、毕、尽、悉、咸、具、凡、

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出师表》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口技》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

《隆中对》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桃花源记》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岳阳楼记〉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出师表》

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

《送东阳马生序》

2.表示范围小或有限制或有例外的副词

但、祗、止、独、惟、唯、才

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口技》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马说》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狼》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

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卖油翁》

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陋室铭》

初极狭,才通人。

《桃花源记》

程度副词

1.表示程度高的副词:

最、极、绝、大、甚、尤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醉翁亭记》

初极狭,才通人。

《桃花源记》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口技》

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

《乐羊子妻》

目似瞑,意暇甚。

《狼》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醉翁亭记》

2.表示程度不深、轻微的副词:

少、稍、略、微、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口技》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三峡》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卖油翁》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

《口技》

3.表示程度在原有的基础上加深加重

“加、更、愈、益、”等,相当于“更、越、更加”

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愚公移山》

稍近,益狎。

,《黔之驴》

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

《送东阳马生序》

情态副词

1.表示动作行为进行的方式

俱、并:

一起。

    间、窥:

秘密地、暗中地

故:

故意特意。

    固:

固执,坚决。

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

〈始得西山宴游记〉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狼〉

桓侯故使人问之。

〈扁鹊见蔡桓公〉

恶少年愠其诞,间其夜归,分五六人栖道旁木上。

〈越巫〉

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

〈黔之驴〉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愚公移山〉

2.表示动作行为发生或进行的速度

常用的有:

即、稍、渐等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渐渐)〈伤仲永〉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醉翁亭记〉

  巫以为真鬼也,即旋其角。

〈越巫〉

3.表示动作行为进行的频率

常用的有:

数、辄、每等

广故数言欲亡。

〈陈涉世家〉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

〈醉翁亭记〉

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满井游记〉

语气副词

1.表示确认的语气,常用的副词有:

“乃、即”相当于“就,于是”。

  

“必、定”相当于“一定”

“诚、信”相当于“实在、的确”。

蒙乃始就学。

〈孙权劝学〉

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出师表〉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出师表〉

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

〈隆中对〉

2.表示委婉的测度、商榷或议论语气,常用的有:

“其、盖、殆”相当于“大概(是)、恐怕(是)

3.表示祈使语气,常用的有“其”有“希望、请求、劝勉”的意思

4.表示反诘语气,常用的有:

“岂、其、宁、安、恶、焉”相当于“难道、哪里、怎么”

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

〈上枢密韩太尉书〉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陈涉世家〉

尔安敢轻吾射?

〈卖油翁〉

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

〈满井游记〉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否定副词

常用的否定副词有:

不、弗、无(亡)、毋、莫、勿、未、非、否、

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出师表》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曹刿论战》

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

《上枢密韩太尉书》

河曲智叟无以应。

《愚公移山》

非惟天时,抑亦人谋。

《隆中对》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曹刿论战》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直能勿丧耳。

《鱼我所欲也》

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始得西山宴游记》

借第令毋斩,戍死者固十六七。

《陈涉世家》

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唐雎不辱使命》

谦敬副词

1.表敬副词  常用的有:

请、敬、谨、幸、惠、辱、猥、垂、蒙等

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曹刿论战》

然幸得赐归待选,使得优游数年之间。

《上枢密韩太尉书》

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

《上枢密韩太尉书》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字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出师表》

徒属皆曰;“敬受命。

”〈陈涉世家〉

2.表谦副词

常用的有:

敢、窃、猥、愚等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出师表》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李斯《谏逐客书》)

颍考叔曰:

“敢问何谓也?

”《左传》

一词多义

于                                        尔

1.比  所欲有甚于生者                  1.助词呼尔而与之

2.对于  万钟于我何加焉                2.代词,你与尔同销万古愁

3.到  还于旧都                          冠        

4.在  受任于败军之际                  1.帽子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5.从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6.向  告之于帝                          2.为众人之首  太尉以才略冠

为                                        得

1.为了乡(向)为身死而不受          1.得到,拥有二者不可得兼                        

2.做  今为宫室之美                      2.得通“德”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遂  

1.就由是先主遂诣亮            2.终于然操遂能克绍        

将                                        好

1.将领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          1.友好外结好孙权

2.率领将荆州之军                      2.好为〈梁父吟〉

已                                        方

1.停止然志犹未已                      1.形状有池洼然而方以长

2.已经今操已拥百万之众                2.当—的时候方欲行

3.通“以”自董卓已来                      3.方向尝极东方

书                                        以

1.书法羲之之书晚乃善                  1.凭借  可以一战

2.书写书《晋王右军墨池》              2.把    必以分人

六字于楹间以揭之                        3.按照,根据  必以情    

3.信  家书抵万金                        4.用    以衾拥被          

4.书籍凡所宜有之书皆集                5.因为  先帝不以臣卑鄙

从                                          6.以致  以塞忠谏之路

1.听从民弗从也                          7.用来,来  以光先帝遗德            

2.跟从战则请从                          8.表时间,以  受命以来

遗                                        所以

1.yi遗留以光先帝遗德                    1.表原因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2.wei给予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2.用来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效                                        固

1.大业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1.本,原来学固岂可以少哉

2.有功效,实现不效则治臣之罪        2.顽固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能                                        善

1.能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              1.好羲之之书晚乃善

2.才能,擅长的虽一能不以废          2.长处岂爱人之善

然                                        3.擅长京中有善口技者

1.---的样子有地隐然而高          

2.然而然后世未有能及者

3.这样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之                                        其

1.助词“的”羲之之书晚乃善            1.他的  其乡人曰

2.到,往吾欲之南海                  2.其中  公问其故

3.代词,指人公与之乘                3.他们的  吾视其辙乱

4.代词,指物于楹间以揭之            4.我  其居家所与游者

5.助词,无实义                        5.我的  不足以激发其志气

6.表反问语气,莫非其真无马邪

故                                        夫

1.原因,缘故公问其故                1.发语词,无义夫战勇气也

2.所以彼竭我盈,故克之              2.丈夫其夫呓语

3.特意桓侯故使人问之                3.成年男子率子孙荷担者夫

4.旧的,原来的温故而知新            4.那予观夫巴陵胜状

加                                        称

1.虚夸,以少报多弗敢加也            1.称赞  流辈皆称其贤

2.好处万钟于我何加焉                2.符合,相称  称其气之小大

3.更加而山不加增

夷                                        顾

1.平和言和而色夷                      1.看,望北顾黄河之奔流

2.古时称少数民族南抚吴越            2.表反问,难道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古今异义

猖獗  古义:

失败  遂用猖獗      今义:

凶猛而放肆  

古义:

而且  抑亦人谋也          今义;压抑,或者

可以

古义:

可以把,可以凭借此可以为援,可以一战

今义:

表示可能,许可

开张

古义:

扩大诚宜开张圣听        今义:

店铺开始营业

异同

古义:

差异  不宜异同          今义:

不同与相同

卑鄙

古义:

身份低微,出身鄙野  先帝不以婶卑鄙

今义:

道德品质十分恶劣

所以

古义:

---的原因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今义:

表因果关系的关联词

牺牲

古义:

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今义:

为正义事业舍弃生命

古义:

尽力做好本分的事  忠之属也  今义:

忠诚

古义:

案件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今义:

监狱

古义:

第二次  一鼓作气,再而衰。

  今义:

又一次

古义:

跑  录毕,走送之。

      今义:

行走

古义:

热水  媵人持汤沃灌        今义:

食煮后所得的汁水

鲜美

古义:

鲜艳美丽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今义:

食物味道好

交通

古义:

交错相通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今义:

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妻子

古义:

妻和子女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今义:

专指男子的配偶

绝境

古义:

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今义:

没有出路的境地

无论

古义:

不要说,更不要说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今义:

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

不足

古义:

不值得  不足为外人道也    今义:

不充足

如此

古义:

像这样  诣太守,说如此    今义:

这样

文言实词的活用

1、名词作动词

“此教我先威众耳。

”《陈涉世家》(“威”,这里作动词“威服”讲)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陈涉世家》(“王”,这里作动词“称王”讲)

“公将鼓之”《曹刿论战》(“鼓”这里作动词“击鼓”讲)

“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

”《满井游记》(“泉”、“茗”、“罍”、“蹇”分别作动词“汲泉水”、“煮茶喝”、“端着酒杯”、“骑驴”讲。

2、名词作状语

“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箕畚”这里作“运”的状语,当“用箕畚”讲)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小石潭记》(“斗”这里作“折”的状语,意思是“像北斗星那样”。

“蛇”作“行”的状语,意思是“像蛇那样”。

“其岸势犬牙差互”《小石潭记》(“犬牙”作“差牙”的状语,意思是“像狗牙那样”。

3、动词作名词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曹刿论战》(“伏”,这里指“埋伏的军队”)

4、形容词作名词

“将军身披坚执锐”《陈涉世家》(“坚”指“坚固的铁甲”,“锐”指“锐利的武器”。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捕蛇者说》(“毒”这里作名词“毒害”讲)

5、形容词作动词

“尔安敢轻吾射?

”《卖油翁》(“轻”这里作动词“轻视”讲)

“中有鲁人冯三保者,精技击。

”《冯婉贞》(“精”这里作动词“精通”讲)

6、动词用作使动用法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威”这里是“使……威服”)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苦”这里指“使……受苦”,“劳”指“使……劳累”,“饿”指“使……饥饿”)

“听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动”这里指“使……震动”,“忍”这里指“使……坚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