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系统在中国制造业中的现状与对策要点.doc

上传人:0****4 文档编号:9296179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2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erp系统在中国制造业中的现状与对策要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erp系统在中国制造业中的现状与对策要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erp系统在中国制造业中的现状与对策要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erp系统在中国制造业中的现状与对策要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erp系统在中国制造业中的现状与对策要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erp系统在中国制造业中的现状与对策要点.doc

《erp系统在中国制造业中的现状与对策要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erp系统在中国制造业中的现状与对策要点.doc(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erp系统在中国制造业中的现状与对策要点.doc

ERP系统在我国制造业企业中的应用现状

与对策研究

作者姓名

专业

指导教师姓名

专业技术职务

目录

摘要……………………………………………………………………1

第一章绪论……………………………………………………………2

1.1ERP系统内涵………………………………………………………2

1.2ERP系统的发展历程…………………………………………………3

1.3制造业企业在我国的地位…………………………………………4

第二章ERP系统在我国的发展及现状………………………………4

2.1ERP系统在我国的发展……………………………………………4

2.2ERP/MRPⅡ系统在国内制造业企业应用现状………………………5

2.3我国制造业企业实施ERP所面临的问题……………………………7

2.4ERP成功实施规律分析………………………………………………8

第三章我国制造业实施ERP的对策研究…………………………10

3.1ERP在我国制造业企业实施条件分析……………………………10

3.2我国制造业企业实施ERP的对策…………………………………11

第四章结束语………………………………………………………14

参考文献…………………………………………………………………15

致谢………………………………………………………………………16

摘要

ERP(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是一种基于“供应链”的管理思想,同时也是一种融合了企业最佳实践和先进信息技术的新型管理工具。

我国制造业正处于一个由以加工制造业为主逐步向装备制造业转变的发展过程中。

对企业来说,有效地配制各项资源,以加快对市场的响应,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效益,提升企业的竞争力都是迫切的需求。

实施ERP后就可以通过系统的计划和控制等功能,结合企业的实际优化其流程,从而达到这些要求。

所以实施ERP成为我国制造业企业谋求进一步发展的一个好的选择。

从ERP系统的前身MRPⅡ开始算起,ERP系统进入中国已经超过二十年,这些年来,实施ERP有成功也有失败,本文通过对我国制造业企业ERP系统的实施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失败教训,归纳成功经验,力求提出适合我国制造业企业运用的关于ERP系统的对策。

关键词:

ERP内涵中国制造业实施现状问题对策

ABSTRACT

ERP(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Plantbecauseof"Supplythechain"Managementthought,itisatthesametimeforonekindandinformationtechnologiesadvancedisthenewtolasttoolintegrationenterprisepracticesbest.Ofourcountrymanufacturingindustrytakeprocessingandmanufacturingindustryasthecoreevolutionthattransformintoequipmentmanufactureprogressivelyatone.Toenterprise,formulateeveryresourceeffectively,inordertoacceleratetheresponseofthemarket,lowercosts,raisingtheefficiencyandbenefit,itisallurgentdemandstopromotecompetitivenessofenterprises.Itimplementstobecanthroughplanandfunctionofcontrollingetc.ofsystembehindtheERP,actualoptimizationhisproceduretocombineenterprise,thusmeetrequirementsforthese.SoimplementERPandbecomeagoodchoicethattheenterprisesofmanufacturingindustryofourcountryseektobefurtherdeveloped.

FromthemomentthatERPsystematicpredecessorMRPbegan,ERPsystemhasenteredChinaalreadyover20years,intheseyears,implementingERPsucceedsinfailingtoo,thistext,throughanalyzingtheimplementationcurrentsituationsoftheenterpriseERPsystemsofmanufacturingindustryofourcountry,summarizethelessonoffailing,sumupsuccessfulexperience,itsuitsthecountermeasureaboutERPsystemthattheenterprisesofmanufacturingindustryofourcountryusetomakeeveryefforttoputforward.

Keyword:

ERPintension;Chinesemanufacturingindustry;Implementthecurrentsituation;Question;Countermeasure

第一章绪论

1.1ERP的内涵

ERP(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利用现代企业的先进管理思想,全面地集成了企业的所有资源信息,并为企业提供决策、计划、控制与经营业绩评估的全方位和系统化的管理平台。

它利用企业的所有资源,包括内部资源与外部市场资源,为企业制造产品创造最优的解决方案,最终达到企业的经营目标。

ERP的核心是MRP(MaterialRequirementsPlanning——即物料需求计划),MRP就是从产品的结构或物料清单出发,实现物料信息的集成。

MRP是一种保证既不出现短缺,又不积压库存的计划方法,解决了制造业所关心的缺件与超储的矛盾。

所有ERP系统都把MRP作为其生产计划与控制模块,MRP是ERP系统不可缺少的核心功能。

MRPⅡ(ManufacturingResourcesPlanning——制造资源计划)是ERP的重要组成部分。

MRPⅡ的核心是物流,主线是计划,伴随着物流的过程同时存在资金流和信息流。

ERP主线也是计划,但管理的重心已转移到财务上,在企业整个经营过程中贯穿了财务成本控制的概念。

企业的所有资源包括三大流:

物流、资金流、信息流,ERP可以对这三种资源进行全面的集成管理。

ERP系统发展到现在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信息管理系统了,现在意义上的ERP是通过信息技术等手段,对企业供应链进行全面管理,实现企业内部资源的共享和协同,使得各业务流程无缝平滑地衔接,从而提高管理的效率和业务的精确度,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降低交易成本的一种综合性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

ERP系统的实施为企业带来的帮助主要包括:

(1)提供集成的信息系统,实现业务数据和资料共享。

(2)理顺和规范业务流程,消除业务处理过程中的重复劳动,实现业务处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提供数据集成,业务处理的随意性被系统禁止,使得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得到加强,工作的质量进一步得到保证。

(3)加强内部控制,在工作控制方面能够做到分工明确,适时控制,对每一环节所存在的问题都可以随时反映出来,系统可以提供绩效评定所需要的数据。

(4)通过系统的应用自动协调各部门的业务,使企业的资源得到统一规划和运用,降低库存,加快资金周转的速度将各部门联成一个富有团队精神的整体,协调运作。

(5)辅助决策,公司的决策层能明适时得到企业动态的经营数据和ERP系统的模拟功能来协助进行正确的决策。

1.2.ERP的发展历程

ERP的发展历程其实是制造业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过程,具体过程如下:

(1)二十世纪40年代:

为解决库存控制问题,制造行业提出了订货点法。

(2)二十世纪60年代的时段式MRP:

随着计算机系统的发展,使得短时间内对大量数据的复杂运算成为可能,制造行业为解决订货点法的缺陷,提出了MRP理论,作为一种库存订货计划──MRP(MaterialRequirementsPlanning),即物料需求计划阶段,或称基本MRP阶段。

(3)二十世纪70年代的闭环MRP:

随着认识的加深及计算机系统的进一步普及,MRP的理论范畴也得到了发展,为解决采购、库存、生产、销售的管理,制造业人员发展了生产能力需求计划、车间作业计划以及采购作业计划理论,作为一种生产计划与控制系统──闭环MRP阶段(Closed-loopMRP)。

在这两个阶段,

出现了丰田生产方式(看板管理)、TQC(全面质量管理)、JIT(准时制生产)以及数控机床等支撑技术。

(4)二十世纪80年代的MRPⅡ: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企业内部信息得到充分共享,MRP的各子系统也得到了统一,形成了一个集采购、库存、生产、销售、财务、工程技术等为一体的子系统,发展了MRPⅡ理论,作为一种企业经营生产管理信息系统──MRPⅡ阶段。

这一阶段的代表技术是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5)进入二十世纪90年代,随着市场竞争的进一步加剧,企业竞争空间与范围的进一步扩大,80年代MRPⅡ主要面向企业内部资源全面计划管理的思想,逐步发展成为90年代怎样有效利用和管理整体资源的管理思想,ERP随之产生。

(6)现阶段:

融合其他现代管理思想和技术,面向全球市场,建设“国际优秀制造业”(WorldClassManufacturingExcellence)。

这一阶段倡导的观念的是精益生产、约束理论(TOC)、先进制造技术、敏捷制造以及现在热门的Internet/Intranet技术。

制造业企业出于自身的行业特点以及生产经营方式,逐步提出了ERP的概念并付诸实施,取得了良好效果。

在发达国家,ERP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普及。

目前ERP应用已获得了国际性企业的普遍认可,85%以上的国外企业都用ERP武装自身,世界制造业前1000强企业已有超过80%开始了ERP的实施。

ERP系统帮助这些企业减少了库存,缩短了产品周期,降低了成本,提高了企业决策的效率以及准确性,改善了企业的整体运作能力。

通过实施ERP,企业可以获得更好的效益,ERP已经成为国外制造业企业的管理利器。

1.3制造业企业在我国的地位

制造业是将已获取的物质资源作为劳动对象,通过加工、制作、装配等环节以形成新部件、新产品的工业部门。

制造业主要有冶金工业、机械工业、食品工业、纺织工业、电子工业等。

从制造业的发展历史来看,主要有两类制造业:

一个是加工制造业,一个是装备制造业。

大批量、标准化、生产线是加工制造业的最重要的特点。

在工业化发展过程当中,加工制造业最基本的竞争方式就是成本价格的竞争。

技术达到一定水平,质量达到一定标准,如果产品之间没有差异,价格竞争的最后结果就是没有利润,这时企业就进入差异化竞争过程。

装备制造业的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不是成本价格的竞争,而是性能、质量、营销、品牌等等各方面差异的竞争,只有这些才能真正为企业带来利润,中国现在工业化发展已经到了这个阶段。

一些企业已经发现加工制造业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小,希望向装备制造业升级。

现在我国制造业正处于一个由以加工制造业为主逐步向装备制造业转变的发展过程中。

我国制造业企业正面临着产品积压、信息反馈不及时、生产管理水平低等问题。

这些问题制约了我国制造业企业的发展,同时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制造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制造业是我国工业的主体。

中国统计年鉴(2006)的数据表明,我国制造业的增加值占整个工业产业的78%,从业人员占82%,国内生产总值的40%,财政收入的50%,外贸出口的80%来源于制造业。

制造企业占我国工业企业数量的91.6%、主营业务收入的86.8%、利润的73.1%。

商务部副部长魏建国在“2006亚洲制造业论坛”上表示,中国制造业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已具备较好的产业基础,目前中国在全球制造业中的份额超过10%,中国在全球制造业的规模已上升至世界第三位。

从以上资料可以看出制造业是我国经济的一项支柱产业。

通过ERP系统的实施,企业可以提高生产力,提高产品品质,提高交货达标率,提高企业信誉,减少次品的产生,使用户能及时准确响应客户市场,使企业生产管理水平更上一层楼。

ERP可以解决我国制造业面临的难题,由此可见,实施ERP对我国制造业具有重大意义,同时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ERP系统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手段,有助于提升我国制造业的生产能力与管理水平,有助于制造业企业由加工制造业向装备制造业转型。

中国的制造业正面临着产业升级的问题,在产业升级过程中ERP系统的实施可以为企业带来巨大帮助。

本文将从分析ERP在我国的使用现状开始,通过对实施过程中遇到问题的剖析,力求提出适合我国制造业的对策。

第二章ERP在我国的发展及使用现状分析

2.1.ERP在我国的发展

我国ERP的应用和发展过程,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启动期、成长期、普及期。

第一阶段:

启动期。

这一阶段几乎贯穿了整个80年代,其主要特点是立足于MRP-II的引进、实施以及部分应用阶段,其应用范围局限在传统的机械制造业内(多为机床制造、汽车制造等行业)。

由于受多种条件的制约,应用的效果有限,被人们成为“三个三分之一论”阶段。

第二阶段:

成长期。

这一阶段大致是从1990年到1996年,其主要特征是MRP-II/ERP在中国的应用与推广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从实践上否定了以往的观念,被人们称为“三分之一休矣”的阶段。

该阶段唱主角的大多还是外国软件。

在这期间,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

(1)企业在选择和应用MRP-II是缺少整体的规划。

(2)应用范围的广度不够,局限在制造业内。

(3)管理的范围和功能只局限于企业的内部。

(4)部分企业在上马该项目时未对软件的功能和供应商的售后技术支持作详细和全面的考察,所选择的软件系统并不适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或是无法对企业业务进行全面管理、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来修改程序和二次开发,造成实施过程难、周期长、效果欠佳等缺陷;或是根本无法使用,束之高阁或不得不重新购买其他软件,造成不必的浪费。

第三阶段:

普及期。

该时期是从1997年开始至今,其主要特点是ERP的引入并成为主角;应用范围也从制造业扩展到第二、第三产业;应用效果显著提高,因而进入了普及阶段。

2.2.ERP系统在国内制造业企业应用现状

据中国制造业信息化门户(e-works)公布的“2005-2006年中国制造业管理信息化(ERP)产业发展研究报告”显示:

2005年ERP在中国制造业的普及程度相对2004年而言有所提高,但总体而言,ERP在中国制造业的普及率仍不高,仅为24.2%(不包括仅仅使用了财务软件的企业)。

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认识到ERP的重要性,同时,对ERP的期望也逐渐的回落,不再寄希望于ERP解决企业的全部问题,42%和10%的应用ERP的制造业企业认为ERP系统的实施达到或超过了预期,但仍有37%的企业认为低于预期,11%的企业认为远低于预期,ERP的应用效果有了一定的提升。

纵向比较,我国ERP应用已经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横向比较,与世界先进国家和我的预期目标相比,还存在着一些值得人们深思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ERP应用整体状况是应用数量少、应用周期长、应用范围不均衡、应用深度不够、应用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

ERP在中国制造业的普及程度还很低,国家制造业信息化ERP认证培训专家组组长金达仁表示:

“现在中国约有6000多个企业在全面深入地应用ERP系统,仅占中国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企业总数的2.7%。

”这表明国内制造业对ERP的使用与发达国家还是存在很大差距的。

应用效果方面,北京大学网络经济研究中心2006年11月发布的《ERP对中国企业绩效影响研究报告》显示:

通过对实施ERP系统的中国247家制造业上市公司有关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2004年与2005年两年中,投资ERP项目的样本企业的各项财务绩效均明显高于市场同期平均绩效。

其中,每股收益2004年高出市场平均2.12倍,2005年在大盘持续低迷情况下更是高出市场平均24倍;资产报酬率2004年高出市场平均2.53倍,2005年更是高出市场平均20倍;而在净利润率上,2004年与2005年市场平均为-23.31%,而ERP样本企业平均净利润率为3.10%,其投资回报明显好于市场平均。

不同类型的企业实际绩效存在着差异。

在行业分布上,钢铁、矿产类企业的绩效最为突出,2004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2.51%,2005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0.15%,均遥遥领先于其他行业而居于首位;石油、化工、医药实施ERP企业的绩效次之,居于中位,而食品、饮料类以及电子类企业则表现不佳。

地区分布上,2004年的西北地区,2005年的西南地区企业绩效突出;华东、华北以及华南地区的企业表现普遍较好;东北地区则表现不佳。

在对ERP品牌供应商的分析中发现,采用德国SAP商务软件公司ERP模块的中国企业,各项财务绩效指标均明显超过使用其他ERP供应厂商的企业。

其中,应用SAP公司ERP系统的企业平均净利润率,超过应用其他品牌ERP系统的比例分别为353.85%(2004年)和92.52%(2005年)。

从ERP的前身MRPⅡ算起,ERP的软件及管理概念进入我国已有20多年,近万家企业实施了ERP系统,总投资额过百亿元。

据调查,目前我国实施ERP的成功率不足30%,多数企业应用ERP后,其管理水平以及反映企业综合能力和管理状况的相关指标没有发生明显的改进、提高和创新。

通过对相关研究资料的总结,ERP实施失败的企业通常会出现以下状况:

(1)就引进ERP的初衷来看,一些企业是“为上而上”,这点在国有大中型企业中特别突出;另外一些企业盲目的跟随潮流,看别人用自己也用。

这使得ERP盲目上马,事先的调查工作极不到位。

(2)据调查,只有68%的项目负责人是总经理或负责生产或财务的副总经理,使得超过30%的企业的ERP项目实施人员缺乏足够的调度指挥权。

(3)调查显示90%以上的企业都存在基础数据不满足要求的问题;国内企业的生产过程经常由于质量事故而停顿;企业中的一些人员市场意识不强,消极对待新的管理思想和方式,不愿变革。

(4)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企业的产品构成和组织结构复杂。

(5)绝大部分企业的培训对象以计算机人员为主,部分业务部门人员参加实施,较好的企业培训设计的人员范围达到50%;培训内容以操作培训为主。

(6)以企业从购买软件为起点到系统切换时为止计算,ERP系统的平均实施时间为5.8年。

(7)ERP实施后企业便闭门造车,不再咨询相关专家,致使ERP相应管理体系的建立得不到有效指导。

2.3我国制造业企业实施ERP所面临的问题

由实施失败企业对ERP的使用状况来分析,我国制造业所面临的问题主要有:

1、投资ERP带有盲目性

近万家企业实施,不足30%的成功率说明不少企业引进ERP带有盲目性。

部分企业为上而上或者盲目跟风。

ERP的实施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如何实施需要对企业内部的需求进行周密细致的研究论证,如可行性分析,论证技术经济上是否可行,明确要达到的具体目标。

这些工作不到位,企业便很难引进适合自己的ERP系统,这样ERP工程盲目上马的代价是非常惨重的。

2、决策者对ERP系统的重视程度不够

据调查,只有68%的项目负责人是总经理或负责生产或财务的副总经理,使得超过30%的企业的ERP项目实施人员缺乏足够的调度指挥权。

ERP的实施需要符合系统要求的特定的管理及技术环境,系统的实施有赖于企业运作体系的重建,它涉及到管理权限再分配等敏感问题,牵一发而动全局。

这需要ERP实施者具有非常大的权力来推进管理体系和流程的改革。

在中国的环境下,只有一把手具有如此大的权力,一些企业由于一把手没有参与或不重视ERP的实施,使得ERP实施遇到困难。

3、企业管理基础工作不能满足系统运行的要求

首先,生产系统运行不规范,ERP系统运行的基础是具有准确和完整的基础数据,而企业不能提供精确基础数据。

调查显示90%以上的企业都存在基础数据不满足要求的问题。

其次,生产过程不稳定。

ERP正常运行有赖于生产稳定运行及信息流畅传递,但国内企业的生产过程经常由于质量事故,如设备故障、加工差而停顿。

企业管理者80%的精力用于处理物流的重新启动问题,使得整个生产过程经常无法按预定计划运行,处于不可控制的状态,致使ERP系统无法正常运行。

这些基础工作不到位,也使得ERP的应用实施就难以顺利、和谐地进行。

4、企业组织结构和产品构成增大实施ERP系统的难度

这一点在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国有大中型企业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首先,由于产品的“三化”工作基础薄弱,致使零部件的构成种类数繁多,加之零部件基本上自行生产,庞大的数据量运行于一个系统之中,且要严格按ERP系统的计划要求进行控制,显然难度很大。

其次,企业追求大而全,致使作为独立核算经济单元的企业规模过大,且涉及二级或多级核算单位,如果过分强调对这样规模的企业整体实施ERP系统,特别涉及成本管理,制约因素就会非常多。

由于系统过大,实施成本过高,就会冲抵实施的效益。

所以调查显示的我国东北地区企业实施ERP的效果是最不好的。

5、忽视对管理软件原理及功能培训,企业管理和业务人员的素质不能适应ERP系统的要求。

绝大部分企业的培训对象以计算机人员为主,部分业务部门人员参加实施,较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