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蔬菜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929840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46.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地蔬菜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当地蔬菜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当地蔬菜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当地蔬菜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当地蔬菜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当地蔬菜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当地蔬菜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当地蔬菜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当地蔬菜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当地蔬菜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当地蔬菜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9页
当地蔬菜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9页
当地蔬菜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9页
当地蔬菜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9页
当地蔬菜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9页
当地蔬菜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9页
当地蔬菜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9页
当地蔬菜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9页
当地蔬菜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9页
当地蔬菜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当地蔬菜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Word文档格式.docx

《当地蔬菜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地蔬菜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Word文档格式.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当地蔬菜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Word文档格式.docx

茎和叶柄上病斑成纵条状,暗褐色,稍凹陷。

潮湿时病斑上产生黑色霉状物。

发病严重时叶片病斑常汇合连片,造成叶片局部枯死或整叶干枯。

(2)发病原因

主要是种子带菌,高湿、多雨和温度偏低是发病的关键因素。

发病与栽培条件有关系,如果播种早,密度大,地势低洼,管理粗放,缺水缺肥,植株长势差,抗病力弱,一般发病重。

(3)防治方法

①选种抗病品种,如鲁白1号、丰抗70、晋菜3号等。

②种子消毒

从无病种株上留种,或者将带菌种子用50℃温水浸种25分钟,之后立即移入冷水中,然后取出种子晾干播种。

也可用种子重量0.3%的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拌种,或用种子重量0.4%的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

③加强管理,实行轮作 

实行与非十字花科蔬菜轮作2年,同时安排茬口时,大白菜田尽量远离十字花科蔬菜菜田。

施足底肥,但要施经过腐熟的优质农家肥,并增施磷、钾肥,有条件的地方,还可采用配方施肥,使植株长势好,可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

病叶、病残体要及时清除出田外深埋或烧毁。

④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可用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灭霉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40%灭菌丹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倍液等药剂喷雾,每7天喷1次,连喷3~4次。

3、大白菜软腐病(菜农称为烂疙瘩)

软腐病主要发生在大白菜的包心期,最初病部出现水渍状斑,以后变成褐色软腐,并有强烈臭味。

白菜根部及茎基部腐烂时,由外向里发展,致使外叶白天萎蔫,夜间复原;

发病后期不再恢复,暴露出结球部分,病株一碰即可自根颈处折断,故称为“烂疙瘩”。

当白菜外部叶片被侵染后,常使外叶边缘枯焦,称为“烧边”;

或整个外叶腐烂,经日晒变干成薄纸状而抱被在结球外面,成为“虎皮帮子”,但一般心叶无病。

有些白菜病株的心叶腐烂发臭,形成“湿烧心”的症状。

大白菜软腐病是一种细菌病害,病菌主要在病株残体(包括土壤中的病残组织)、留种株以及未充分腐熟的肥料越冬。

第二年借昆虫、流水进行传播,软腐细菌主要从伤口侵入,所以造成白菜伤口或不利于伤口愈合的条件,都能促使病害严重发生。

灌水不当或久旱逢雨,常使白菜产生自然裂口,有利于病原侵染;

菜青虫、黄条跳甲、蝼蛄、蛴螬及地老虎的危害或霜霉病的流行,一方面降低了白菜的抵抗力,同时所致的伤口也为病原侵入创造了条件。

白菜软腐病的防治,应以加强栽培管理、防治害虫、利用抗病品种为主,再结合药剂防治,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①轮作

尽可能选择玉米、豆科和葱蒜等作为白菜的前茬,可降低田间发病率。

②选用抗病品种及杂交一代种 

一般疏心直筒、青帮直立和青麻叶品种,垄间通风透光良好,发病轻。

③栽培防治

大白菜的正常播种期是立秋前后3—4天,凡是这一时期内播种的,一般产量高,软腐病较轻,过早播种的软腐病较重。

因此,要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品种特性,计算白菜生长天数,因地制宜地定出适当的播种期。

高垄栽培 

在有水源条件和自然降水多的年份,宜采用白菜高垄栽培。

生产实践证明,高垄栽培比平畦栽培软腐病显著减轻。

在施肥方法上,要特别注意均匀使用腐熟肥料,以免烧根,诱发软腐病。

在浇灌方面,必须根据土壤水分含量,不能过干或过湿,以免白菜发生过多的裂口,为软腐病侵入造成条件。

(5)拔除病株

在白菜结球前后,不仅要避免大水漫灌,同时浇水前还要彻底拔除早期发病病株,拿到地外深埋。

病穴可撒石灰消毒并用新土填平。

④药剂防治

主要包括除虫防病与直接防治病害两个方面。

播种前,在播种行上撒施5%西维因粉剂,每亩用药1.5公斤。

发病初期喷农用链霉素200-250ppm、3%克菌康1000倍液、20%龙克菌500倍液交替喷雾,每周一次,连喷2-3次。

喷药时应均匀周到,注意喷在接近地表的叶柄基部,以病株周围的轻病株和健株为重点。

⑤搞好收获期间的防治工作 

白菜收获后应在地理或院内晒1-2天。

同时,要注意清理田间遗留得菜根或病残体,集中处理;

如来沤肥时,要确保肥料充分腐熟,以防传病。

4、大白菜白斑病

大白菜白斑病发生很普遍,除为害大白菜外还能为害油菜、萝卜、芜菁等,以秋菜发病较多。

大白菜叶片,尤其是老叶和成熟叶感病最多。

叶片上病斑初为散生的灰褐色圆形小斑点,后扩大为灰白色不定形病斑,病斑周缘有淡黄绿色晕圈。

潮湿条件下病斑背面产生稀疏的淡灰色霉层。

病斑后期变为白色半透明状,常破裂穿孔。

病斑多时连片,叶片提早枯死。

病株叶片由外向内层层干枯,似火烤状。

大白菜白斑病为真菌性病害,白菜田间借风雨传播,有再侵染。

8~10月份气温偏低、连阴雨天气可促进该病害的发生。

①种子消毒

可用50℃温水浸种15分钟,冷却后晾干播种,也可用0.4%的福美双拌种。

②农业防治

加强栽培管理;

与非十字花科蔬菜隔年轮作。

③药剂防治

参照大白菜黑斑病。

也可选用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和4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400倍液喷雾。

(二)大白菜虫害

大白菜虫害主要有蚜虫、白粉虱和菜青虫、甜菜夜蛾、小菜蛾。

1、蚜虫和白粉虱

(1)为害特点:

二者均以成虫和若虫吸食大白菜汁液,导致被害叶褪绿、变黄、萎蔫,甚至全株枯死;

分泌的蜜露严重污染叶片,引起霉污病发生,使白菜失去食用价值;

另外,还可传播病毒病。

(2)防治方法

①物理方法:

利用蚜虫和白粉虱的趋黄性,在田间设置黄板诱杀,每亩地设置20-25块黄板,固定在木棍上插在菜田中,高度以黄板底部高出植株顶部20cm为宜。

②生物方法:

可亩用生物药剂3%除虫菊素微囊悬浮剂45毫升喷雾防治。

③化学方法:

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德力克1500倍液、98%巴丹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交替喷雾防治,每周一次,连喷2-3次,要注意早晚用药。

2、菜青虫、甜菜夜蛾和小菜蛾

三种害虫均以幼虫食叶为害,菜青虫3龄后可蚕食整个叶片,为害重的仅剩叶脉,严重影响白菜生长和包心,造成减产;

甜菜夜蛾主要以初孵幼虫群集叶背吐丝结网,在其内取食叶肉,留下表皮成透明的小孔,4龄以后食量大增,将叶片吃成孔洞或缺刻,严重时仅剩叶脉和叶柄,对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

小菜蛾可将菜叶吃成孔洞和缺刻,严重时全叶吃成网状,在苗期常集中心叶为害,影响白菜包心。

①生物方法:

可在害虫低龄期用生物制剂BT250-500倍液喷雾防治。

②化学方法:

可用15%安打悬浮剂3000倍液、安达尔1500-2000倍液、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2000倍液交替喷雾防治。

二、黄瓜病虫害

(一)黄瓜病害

1、黄瓜细菌性角斑病

主要危害叶片,也可危害果实和茎蔓。

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发病。

叶片受害,先是叶片上出现针尖大小水浸状的小病斑,病斑扩大后因受叶脉限制而呈多角形、黄褐色,周围有油渍状晕圈。

叶背面无黑霉层,潮湿时背面有乳白色菌膜。

后期病斑中央组织干枯脱落形成穿孔。

果实和茎上病斑初期呈水浸状,湿度大时可见乳白色菌脓。

果实上病斑可向果肉内扩展,沿维管束的果肉逐渐变色,果实软腐有异味。

卷须受害,病部严重时腐烂折断。

此病属低温、高湿病害。

病斑大小与湿度有关,昼夜温差大,结露重,而且时间长时,发病重。

①选用抗病品种

保护地品种如津优2号、3号、津春3号等对多种黄瓜病害有抗性。

②种子消毒 

选无病瓜留种,并进行种子消毒。

可用55℃温水浸种15分钟,或冰醋酸100倍液浸30分钟,或40%福尔马林150倍液浸种1.5小时,或次氯酸钙300倍液浸种30~60分钟,或100万单位农用链霉素500倍液浸种2小时,用清水洗净药液后再后摧芽播种。

也可将干燥的种子放入70℃温箱中干热灭菌72小时。

③清洁土壤 

用无病菌土壤育苗,与非瓜类蔬菜实行2年以上轮作。

生长期及收获后清除病残组织,带到田外深埋。

④加强管理 

保护地栽培时要注意避免形成高温高湿条件,覆盖地膜,膜下浇水,小水勤浇,避免大水漫灌,降低田间湿度。

上午黄瓜叶片上的水膜消失后再进行各种农事操作。

避免造成伤口。

⑤药剂防治 

发现病叶及时摘除,而后喷洒30%琉胶肥酸铜(二元酸铜DT)可湿性粉剂剂500倍液,或60%琥·

乙磷铝(DTM)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百菌通500~600倍液,或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3000倍液,或新植霉素4000倍液,或47%加瑞农500倍液,或喷50%琥珀肥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琥胶肥酸铜为淡蓝色固体粉末,无臭无味,微溶于水,对热、紫外线和空气稳定,对人畜低毒。

具内吸性,是广谱性保护剂,并有治疗作用,对黄瓜细菌性角斑病、辣椒疮痴病等细菌性病害有特效。

对霜霉病、白粉病、炭疽病、腐霉菌、疫霉菌等病菌效果也好。

但应注意,瓜苗对该药较敏感,施药浓度不宜过大。

2、黄瓜霜霉病

苗期叶片上出现褪绿,逐渐呈枯黄不规则病斑,潮湿时叶子背面产生灰黑色霉层,叶片很快变黄干枯。

成株期感病叶片上出现水浸状斑点,扩大后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病斑逐渐变为淡黄色或黄色,最后变为淡褐色干枯。

病斑边缘明显,后期病斑汇合成片,潮湿条件下叶背面产生淡紫至灰黑色霉层。

一般由植株下部叶片向上部叶片发展蔓延,发病严重时,多个病斑连接成片,全叶变为黄褐色干枯、收缩而死亡。

是真菌性病害。

低温高湿最易发病。

发病最适温度为15~24℃,相对空气温度在83%以上。

叶面结露时间越长,病害发生越快。

保护地黄瓜在通风不良、低温高湿、缺肥、生长不良等情况发病较重。

露地黄瓜遇阴雨,或忽晴忽雨、浇水多、排水不良等地最易发病。

①清洁菜园,病区灭菌处理。

黄瓜收获后,拔除残株败叶集中沤肥或烧毁,重病田块,在收获结束、拔秧之前,每亩用5%石灰水100kg均匀喷布全株和地面或每亩用熟石灰粉20kg进行喷粉处理。

②种子处理,用50℃温水浸种20分钟,捞出后冷浸3—4小时,进行药剂拌种,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按1:

1混合,按用药量为种子重量的0.3%拌种,拌种后催芽播种。

③选择抗病品种。

保护地品种如津优2号、3号、津春3号等对多种黄瓜病害有抗性。

④培育壮苗,进行苗床消毒,可用50%富美双、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等量混合,每1m2用混合药剂8克加细干土20kg混匀制成药土,1/3撒入苗床,2/3盖种。

苗期喷施一次58%甲霜灵.锰西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⑤提高耕作水平,与禾本科作物轮作或实行水旱轮作,选择地势高,通风好,排灌自如、雨住沟干的田块。

用黑耔南瓜作砧木,本地栽培的优质黄瓜品种作接穗实行嫁接防病。

⑥加强栽培管理,合理密植,采用双行高墒种植,在黄瓜生长的中后期及时整枝和清除老叶、病虫枝叶,减少叶面重叠。

科学灌水,实行小水慢灌,水不上墒面。

⑦科学施肥,增施有机肥。

亩施3000公斤优质农家肥和30公斤磷酸二铵作底肥,采收期每隔10天每亩追施20公斤尿素同时叶面喷施0.5%糖尿液(白糖、尿素各0.5公斤,加水100公斤),可显著提高植株的抗性。

⑧化学防治

可用80%大生可湿性粉剂、58%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72.2%普力克、50%安克、60%灭克可湿性粉剂、52.2%抑快净水分散粒剂、72%霜疫清可湿性粉剂、25%阿米西达悬乳剂等药剂防治。

以上药剂任选一种即可,每隔7—10天一次,连续2—3次。

3、黄瓜灰霉病

(1)识别要点

灰霉病主要危害幼瓜、叶、茎;

病菌多从开败的雌花侵入,导致花瓣呈水渍状腐烂,并长出淡灰褐色霉层。

病害进一步向幼瓜扩展,使脐部呈水渍状,幼瓜迅速变软、萎缩,而后腐烂,表面密生灰褐色霉层。

较大的瓜被害时,组织先变黄并生灰霉,后霉层变为深灰色。

受害瓜轻者停止生长,重者腐烂脱落。

叶片受害,产生边缘明显的大型病斑,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最初为水渍状,以后变为淡灰褐色,病部有少量灰霉。

烂花或烂果附着在茎上时,能引起茎部的腐烂,严重时可造成茎部数节腐烂,导致瓜蔓折断,植株枯死,被害部可见灰褐色的霉状物。

该病属于真菌性病害,在低温高湿条件下有利于病害的发生蔓延。

春季连阴天气温低,易发病,保护地内持续较高的相对湿度是灰霉病发生和蔓延的主导因素。

此病与番茄灰霉病属同一病源,温室番茄和黄瓜进行轮作,前茬发病后,易造成后茬发病。

以棚室栽培为主,适当控制浇水,降低棚室湿度。

冬春注意增温和保温,及时清洁田园,结合药剂防治。

①棚室搞好生态防治:

推广高畦覆膜产膜下暗灌或滴灌洪水技术;

生长前期及发病后,适当控制洪水,适时适量通风,适当晚通风;

棚温提高至33℃时,病菌不产孢,降低棚室湿度,减少棚室滴水和叶面结露及叶缘吐水,控制病情发展。

②加强管理:

合理密植,施足底肥,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及时追肥;

及时摘除病花、病果、病叶及底部老叶,带出棚室外深埋或烧毁;

保持棚室干净,加强通风换气,适量浇水,切忌在阴天浇水;

防止湿度过高,注意保温,防止寒流袭击。

③药剂防治:

棚室发病初期,采用烟雾法或粉尘法防治;

烟雾法,用10%速克灵烟剂,每667平方米用200~250克,或45%百菌清烟剂,每667平方米用250克,熏3~4小时;

粉尘法,可于傍晚喷撒10%灭克粉尘剂或5%百菌清粉尘剂或10%杀霉灵粉尘剂,每667平方米用1千克,隔9~11天喷1次,连续或与其他防治方法交替使用2~3次。

药剂预防效果好于治疗效果,发病后用药,应适当加大用药量,几种药剂交替使用。

4、黄瓜猝倒病(黄瓜猝倒病,俗称“卡脖子”、“小脚瘟”、“掉苗”等)

黄瓜发病时种子萌芽后至幼苗未出土前受害,造成烂种、烂芽。

出土幼苗受害,茎基部呈现水渍状黄色病斑,后为黄褐色,缢缩呈线状,倒伏,病害发展很快,子叶尚未凋萎,幼苗即突然猝倒死亡。

湿度大时在病部及其周围的土面长出一层白色棉絮状物。

生长后期瓜条受害,瓜面出现水渍状大斑,严重时瓜腐烂,表面长出一层白色絮状物。

黄瓜猝倒病为腐霉菌引起的真菌性病害,腐霉菌是一类土壤中常见的真菌,尤其在菜园土中普遍存在,寄生力较弱。

病菌通过灌溉、农具耕作传播。

在低温、高湿,土壤中含有机质多,施用未腐熟的粪肥等均有利于发病。

苗床通风不良,光照不足,湿度偏大,不利于幼苗根系的生长和发育,易诱导猝倒病发生。

①选择地势高、地下水位低、排水良好的地块做苗床。

②选用无病的新土、塘土或稻田土,不用带菌的旧苗床土、菜园土或庭院土。

③播前灌足底水,出苗后尽量不浇水,必须浇水时在选择晴天喷洒。

④采用快速育苗,避免低温、高湿的环境条件出现。

⑤果实发病重的地区,要采用高畦,防止雨后积水。

⑥黄瓜定植后,前期宜少浇水,多中耕,注意及时插架,以减轻发病。

播种前15天翻松床土,每平方米喷洒40%的福尔马林原液30毫升,加水2—4升,喷液后覆盖薄膜4—5天后揭开,耙松放气。

⑦药剂防治

幼苗发病初期及时喷72.2%普力克水剂4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敌克松800倍液,或25%瑞毒霉600—800倍液,或58%瑞毒锰锌600陪液。

每隔7—10天喷一次。

5、黄瓜立枯病

黄瓜立枯病是发生在幼苗时期的病害,一般出现在育苗中后期,黄瓜茎部和根部。

在苗床温较高时,多发生该病害。

发病初期幼苗根茎部会有淡褐色病斑,后期变为深褐色。

发病早期白天萎蔫,茎基部变淡褐色,呈水渍状,夜间恢复。

如此反复多日后,病苗枯死。

发病部位向里面凹陷,待瓜苗死亡后,瓜株并不见倒,并且病害进行的缓慢,这也是与黄瓜猝倒病(瓜苗倒伏在地面)的区别之处。

(2)防病原因

黄瓜立枯病为真菌性病害,是土壤习居菌造成的,主要以菌丝体或菌核在土壤内的病残体及土壤中长期存活,也能混在没有完全腐熟的堆肥中生存越冬。

通过灌溉、农具等传播。

播种过密,分苗、间苗不及时,苗床湿度大,幼苗徒长,苗床缺肥等,都可引起苗期的发病率。

①苗床要注意保持土壤疏松,播种时不要把床土踩实。

②要加强对苗床的通风降温挑湿。

③种子可用种子重量的0.2%的40%拌种双拌种。

④苗床消毒

苗床以每平方8克的40%拌种双,或40%五氯硝基苯与福美双1:

1混剂,加细土拌匀,取1/3药土撒在苗床上,播种后,上药2/3的药土。

⑤对病床进行药剂防治

对病床进行药剂防治时,不能用瑞毒霉农药,一般用7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者是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者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倍液,以上几种药剂可轮换使用,每隔7天一次,连续2-3次。

或用30%百菌清烟剂0.25千克/亩,5%百菌清粉尘土1千克/亩,熏烟或喷粉。

防治效果好。

(二)黄瓜虫害

1、黄瓜温室白粉虱

(1)为害特点

温室白粉虱成虫和若虫吸食植物汁液,被害叶片褪绿、变黄、萎蔫,甚至全株死亡。

此外,尚能分泌大量蜜露,污染叶片和果实,导致煤污病的发生,造成减产并降低蔬菜商品价值。

白粉虱亦可传播病毒病。

①物理防治:

利用黄瓜温室白粉虱的趋黄性,可在栽培地设置1米×

0.1米的橙黄色板,在板上涂上10号机油(加入少量黄油)。

每亩设30-40块,诱杀成虫效果较好。

黄板设置高度与植株高度相平。

隔7—10天再涂一次机油。

②药剂喷雾防治:

可用25%的扑虱灵2500倍液、25%的灭螨锰1200倍液、10%的联苯菊脂(天王星)、2.5%溴氰菊脂(敌杀死)3000倍液、20%的氰戊菊脂(速灭杀丁)2000倍液、三氟氯氰菊脂(功夫)3000倍液任选一药剂喷洒,每周1次,连喷3—4次,不同药剂应交替使用,以免害虫产生抗药性。

喷药要在早晨或傍晚时进行,此时白粉虱的迁飞有力较差。

喷时要先喷叶正面再喷背面,使掠飞的白粉虱落到叶表面时也能触到药液而死。

③熏烟防治:

在保护地中采用熏烟法省工省力,效果更好,是很值得推广的新技术。

温室或大棚等在傍晚密闭,然后用80%的敌敌畏乳油每亩250克掺锯末2千克熏烟,或用1%的溴氰菊脂、2.5%氰戊菊脂油剂用背负式机动发烟剂施放烟剂,或用20%灭蚜烟剂熏烟,防治效果较好。

2、黄瓜美洲斑潜蝇

美洲斑潜蝇成、幼虫均可为害。

雌成虫飞翔把植物叶片刺伤,进行取食和产卵,幼虫潜入叶片和叶柄为害,产生不规则蛇形白色虫道,终端明显变宽,叶绿素被破坏,影响光合作用,受害重的叶片脱落,造成花芽、果实被灼伤,严重的造成毁苗。

①灭蝇纸诱杀成虫,每亩设15个点,每点挂1张诱蝇纸;

②喷施5%抑太保2000倍、5%卡死克乳油2000倍、5%锐劲特悬浮剂50—100毫升/亩,1.8%爱福丁2500倍、0.2%阿维虫清2000—2500倍、40%绿菜宝1000倍等,每天上午10—12时施药效果好,最好连片统一防治。

三、西红柿病虫害(西红柿也称番茄)

(一)西红柿病害

1、西红柿早疫病

早疫病又叫轮纹病,主要为害叶片,也能侵害茎秆和果实。

在叶片上初期呈水渍状暗褐色病斑,扩大后呈近圆形并有同心轮纹所以又叫轮纹病。

一般从下部叶片发病逐步向上蔓延,严重时下部叶片枯死。

果实受害部位多在果柄附近,呈黑褐色凹陷并有霉状物。

为真菌性病害,在雨水多、气温忽高忽低,雾露大的初夏或晚秋最易发病流行。

①实行轮作,避免与茄子、辣椒、马铃薯等茄科作物连作。

②种子及苗床消毒:

用1%的硫酸钼浸种10~15分钟或用0.1%的高锰酸钾(锰强灰)浸种30分钟,清洗后播种。

土壤消毒可选用代森锌,多菌灵或五氯硝基苯按每平方米5克与土壤混合拌匀施于播种层内可防苗期发病。

③采用深沟高畦栽培并加强管理及时搭架整枝,摘除病叶、黄叶增加通风透光。

④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可用1:

1:

200倍的波尔多液喷洒预防,也可用50%的霉疫净500倍,或75%的百菌清500~800倍喷霉防治,尤其在大雨后加强防治。

⑤大棚栽培最好采用地膜加无滴拱膜覆盖,注意通风降低棚内湿度。

2、西红柿晚疫病

叶片发病,一般从下部老叶开始,产生深褐色或黑褐色病斑,病斑上有明显的同心轮纹,在潮湿条件下,还会产生黑色霉层,严重时,叶片干枯脱落。

茎发病,多在枝杈相接处发生黑褐色椭圆型凹陷病斑,也有同心轮纹和黑褐色霉层,严重时,病斑扩大,组织腐烂,茎秆从这里倒折。

果实发病,多在蒂部附近,症状同茎、叶,果实容易提早脱落。

为真菌性病害,高湿低温,昼夜温差大,是晚疫病流行的重要条件。

空气湿度高,偏施氮肥植株发生徒长,底肥不足,番茄长势弱等,都有利于病害的发生或加重。

如格瑞斯、佛吉利亚等抗病品种。

②实行轮作倒茬。

③加强栽培管理

从大棚西红柿幼苗期开始,严格控制低温高湿条件出现。

及时通风排湿,合理浇水与排涝;

选用无滴膜;

合理密植,改善株间光照条件;

及时拔除中心病株,及时清理病残体;

增施磷钾肥,以防早衰,对基肥和追肥中所施有机肥料,都经过充分发酵腐熟。

药剂防治最重要的是要抓住时机。

即在西红柿晚疫病发生的最初期开始喷洒下列药剂防效较好:

72.2%普力克水剂对水800倍液喷雾;

64%恶霜灵+代森锰锌(杀毒矾)500倍液喷雾;

52.5%抑快净水分散粒剂2000倍液;

72%克露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防治。

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

3、西红柿萎病

西红柿枯萎病一般在花期或结果期开始发病。

发病初期,植株下部叶片变黄,以后萎蔫、干枯、下垂而死亡。

有时半边发病干枯,半边正常。

病株根部变褐,病茎部维管束变褐色,湿度大时,病株茎基部产生粉红霉。

该病为土传病害,土层浅,土质粘重,土壤潮湿排水不良,尤其在土温升至28度左右易发病,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