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doc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93018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1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doc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doc

一、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1.外部条件:

①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②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

2.自身条件:

①因为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平均气温为15度);②因为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地球能吸引大气前形成大气层(氮、氧为主);③形成并存在液态水。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对地球气候的影响:

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与黑子活动的11年周期有一定相关性。

2.对地球电离层的影响:

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

3.对地球磁场的影响:

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4.在两级地区出现极光。

考点二地球的自传

一、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与周期

1.地球自转方向

2.地球自转的速度

(1)除南北两极外,地球自转时球面上各点在单位时间内转过的角度相同,约为15°/h。

这是因为地球自转360º所用时间约为24小时。

(2)自赤道向两极,纬度越高,自转半径越小,单位时间内转过的弧线越小,即线速度越小。

①地表任一纬度线速度:

Vφ=2∏RCOSφ/24

②自地表h高度上线速度:

Vφ=2∏(R+h)COSφ/24

(3)在南、北极点,角速度和线速度均为零。

3.周期:

1个恒星日(23时56分4秒)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现象

2.地球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

3.时间计算:

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转,所以东面的时间较早。

(1)所求地的地方时=已知地的地方时±两地经度差×4分钟

(2)所求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两地时区差×1小时

(3)时间与经度的计算模式——求某地的时间或经度,需要确定一条经线的经度和时间,如下图:

在四个量中,往往要确定三个量是已知的,即根据每15°相差1小时或每1度相差4分钟可求出任一个。

(4)时区数与中央经线度数的求算:

经度数除以15,余数小于7.5度,时区数即为得数;余数大于7.5度,时区数即为得数加1。

时区数*15即为中央经线度数。

4.两个日期的划分

(1)日界线

(2)两个日期划分:

180度经线和地方时为0:

00的经线

三、航天发射中心场址选择

1.位置:

地球上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为了充分利用地球自转线速度,加大发射的推动力,发射场地纬度越低位置越优越。

2.方向:

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借助于地球运动惯性的航天器的发射方向一般应朝向东方。

3.天气:

多选在气象条件较稳定、云雾天较少的地区,因为晴天多,空气透明度好,有利于跟踪观测。

4.时间:

一般选在夜间,因为夜晚发射升空时,地面光学跟踪测量设备易于捕捉跟踪目标。

5.地形:

地形开阔地区较理想,便于对卫星的踪观测。

地势较高较为理想,地球自转线速度较大。

考点三地球的公转

一、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速度与周期

1.地球运动的轨道与速度

图3

如上图所示,地球绕日公转的轨道是一个近圆椭圆,地球在1月初位于近日点附近,7月初位于远日点附近。

公转速度在近日点附近快,在远日点附近慢。

易错点提示

1.应注意地球公转示意图中地轴倾斜方向与近、远日点的配置关系,如图2中所示配置是错误的。

2.冬、夏至日地球在轨道上的位置与近、远日点的位置不同。

如图3所示,b、e分别为远、近日点,而c、f分别为夏、冬至日。

2.周期:

1个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

二、黄赤交角与太阳直射点的周年回归运动

1.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地球公转过程中有两个重要特点:

(1)地球总是斜着身子绕太阳公转的,地轴与公转轨道斜交成66.5°的倾角;

(2)地轴在宇宙空间的倾斜方向不因季节而变化,地轴的北端永远指向北极星附近。

以上两个特点引起了地球在绕日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3月21日前后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6月22日前后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9月23日前后秋分日,太阳再次直射赤道;12月22日前后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由于太阳直射点这种位置的变化,引起了昼夜长短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也从而产生了四季的变化,划分了五带。

2.黄赤交角与五带

黄赤交角的大小决定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即南北回归线之间的范围大小,也就决定着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的度数。

黄赤交角的度数等于南北回归线的度数;南北极圈的度数=90°-黄赤交角。

理解黄赤交角的变化带来的影响,关键是理解几种数据间的关系。

如图:

①黄赤交角=回归线的度数;②黄赤交角与极圈度数互余;③黄赤交角=晨昏线与地轴的最大夹角。

3.黄赤交角与季节变化

黄赤交角是形成地球上四季变化的根本原因。

若是黄赤交角等于0,就没有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也就没有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也就不可能有四季的变化。

三、太阳直射点

在一天之中,太阳依次直射南北回归线间的某条纬线上的所有点。

但在某个时刻,则只直射其中一点,该点地方时为正午12:

00。

1.太阳直射点位置的求算:

(1)直射经度的求算:

太阳直射点的经度在日照图上是平分昼半球的经线所在经度,即地方时为12:

00的那条经线。

(2)直射纬度的求算:

即δ的确定。

可通过如下途径得到:

①特殊日期:

依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可以确定特别日期太阳直射纬度。

3月21日和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②极昼极夜范围:

等于90-δ。

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速度:

太阳直射点以一个回归年为周期,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故直射点大约每个月移动纬度为8°,每移动1°大约需要4天。

四、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及其变化

(1)晨昏线:

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

其判断方法是:

“东昼晨,西昼昏”

(2)昼夜长短,即昼与夜的比例关系(昼弧与夜弧比例),昼长+夜长=24小时:

(3)昼夜长短与日出日落时刻:

由于昼是以正午12:

00点为中间,上午与下午对称于正午,则:

日出时刻=12-昼长/2;日落时刻=12+昼长/2

(4)太阳直射点与昼夜长短变化:

①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该半球为夏半年)昼长夜短,并且越向高纬昼越长,极地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另一半球相反。

②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方向移动,哪个半球的昼就越来越长,夜越来越短。

特别提示

①赤道终年昼夜平分;②春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纬度分布:

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

(2)季节变化:

离太阳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反之,越小。

对于最大值:

在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夏至日(6月22日前后)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在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区,因有太阳直射现象,在直射时达最大值,且此最大值为90°。

即:

离太阳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最近时达到最大。

对于最小值:

北半球,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正午太阳高度为一年中的最小值;南半球夏至日(6月22日前后)正午太阳高度为一年中的最大值。

误区警示

认为某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时该地昼一定最长是错误的,因为这一结论不适用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

如20°N昼长最长的时间是6月22日,但其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时为太阳直射该地的时间。

(3)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①运用计算公式:

H=90°-两地纬度差,即:

H=90°-(φ±δ);②运用三角涵数:

tanH=h/L

3.太阳方位与影子朝向及长短变化:

(1)日出、日落方位:

日出、日落方位是站在晨线、昏线上看到的太阳所在方位。

太阳直射赤道时,全球日出正东,日落正西。

太阳直射北半球,全球日出东北,日落西北。

太阳直射南半球,全球日出东南,日落西南。

(2)正午太阳方位

正午太阳方位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密切相关,在太阳直射点以北各地,正午太阳位于正南;在太阳直射点以南各地,正午太阳位于正北。

由于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则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总是位于正南;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总是位于正北;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区,正午太阳有时位于正南,有时位于正北,直射时位于头顶。

(3)影子朝向及长短变化:

影子朝向与太阳方位相反,太阳高度越大,影子越短。

4.对称现象:

(1)日出时间、日落时间关于当地正午(12:

00)对称。

(2)在同一天中,φ°N的昼长等于φ°S的夜长;φ°N的夜长等于φ°S的昼长。

(3)关于夏至、冬至对称的两个日期,其昼长、夜长、日出时间、日落时间相等。

因为关于夏至或冬至对称的两个日期,其太阳直射点在同一条纬线上。

见下图

(4)关于春分、秋分对称的A、B两天,则A昼长等于B夜长,A夜长等于B昼长。

因为关于春分或秋分对称的两个日期,其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关于赤道对称。

见下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