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期中期中复习知识点大全.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930606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587.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期中期中复习知识点大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期中期中复习知识点大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期中期中复习知识点大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期中期中复习知识点大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期中期中复习知识点大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期中期中复习知识点大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期中期中复习知识点大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期中期中复习知识点大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期中期中复习知识点大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期中期中复习知识点大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期中期中复习知识点大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期中期中复习知识点大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期中期中复习知识点大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期中期中复习知识点大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期中期中复习知识点大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期中期中复习知识点大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期中期中复习知识点大全.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期中期中复习知识点大全.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期中期中复习知识点大全.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期中期中复习知识点大全.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期中期中复习知识点大全.docx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期中期中复习知识点大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期中期中复习知识点大全.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期中期中复习知识点大全.docx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期中期中复习知识点大全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期中期中复习知识点大全

一、选择题

1.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

A.叶猴B.猕猴C.森林古猿D.狒狒

2.如图为男、女主要生殖器官发育趋势示意图。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a为卵巢,它能产生卵细胞B.b为卵巢,它能分泌雄性激素

C.a为睾丸,它能产生精子D.b为睾丸,它能分泌雄性激素

3.一般地说,每百克蔬菜或水果中营养物质比肉、蛋、鱼多的一项是(  )

A.脂肪B.蛋自质C.维生素和无机盐D.糖类

4.小刚为了探究食品中是否含有维生素C,往下列食品中滴加加碘的淀粉溶液,能出现褪色反应的是()

A.豆浆B.鱼汤C.鲜橙汁D.牛奶

5.下面左、中、如图显示的是小肠的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

其中的中图和右图显示的结构主要是

A.皱襞、绒毛B.绒毛、皱襞C.都是皱襞D.都是绒毛

6.如图示消化系统局部结构,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结构①能初步消化淀粉

B.结构②能分泌胆汁

C.②、③分泌的消化液均流入④

D.②、③属于消化腺

7.下列器官不属于消化系统的是(  )

A.胃B.小肠C.大肠D.心脏

8.下列营养物质中,不经过消化就能直接被吸收的是(  )

A.无机盐、维生素、水

B.淀粉、脂肪、蛋白质

C.维生素、葡萄糖、脂肪

D.无机盐、维生素、麦芽糖

9.消化系统的组成包括

A.口腔、食管和胃B.口腔、胃和小肠

C.消化管和消化腺D.消化管和胃腺

10.呼吸道能对吸入的空气进行处理,呼吸道不具备的功能是()

A.气体交换B.清洁C.温暖D.湿润

11.面某同学的肺容量变化情况如下图,据图分析正面是()

A.该同学肺容量最大为4升

B.AB段表示吸气过程

C.BC段膈肌处于收缩状态

D.AD段曲线所示呼吸频率为36次/分

12.如图是呼吸时胸廓和膈肌的两种状态,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图状态时,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舒张,胸腔容积增大

B.乙图呼气状态时,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

C.甲图吸气状态时,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

D.乙图状态时,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舒张,胸腔容积缩小

13.呼吸道能够使气体变得清洁的主要原因是(  )

A.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

B.呼吸道黏膜上有纤毛,并能够分泌黏液

C.呼吸道黏膜中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

D.呼吸道的咽部有会厌软骨能阻挡食物进入气管

14.吃饭时大声说话容易造成

A.声带受损B.食物由咽误入气管

C.唾液腺分泌唾液的量减少D.消化不良

15.如图是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⑤进入⑥后反复分支,在末端形成了许多肺泡

B.痰生成的部位是③

C.呼吸系统由①②③④⑤⑥⑦组成

D.⑦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它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16.如图为人的胃部血液循环示意图,若A、B、C为对应血管中的血流速度,则下列血液流速关系式、表述正确的是(  )

A.A>B=C

B.A=C>B

C.B>A>C

D.A>C>B

17.甲乙丙丁4人的血型各不同.若用A型血清检验,乙和丁可发生凝集反应;经交叉配血实验,乙只能接受甲的血.据此推断甲乙丙丁4人的血型依次是(  )

A.A,B,AB,O型

B.O,A,B,AB型

C.O,AB,A,B型

D.O,B,A,AB型

18.现代临床医学常根据病人病情需要,有针对性地选用不同的血液成分输入病人体内。

对于血小板功能低下、贫血、大面积烧伤、创伤性失血的患者,应分别给他们输入

A.全血、红细胞、血浆、血小板B.血小板、红细胞、血浆、全血

C.血小板、血浆、红细胞、全血D.红细胞、全血、血浆、血小板

19.图是人体血液循环示意图。

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肺循环和体循环同时进行B.a、e中流的是动脉血

C.体循环的起点为dD.肺循环的终点为b

20.如图为人体内某结构的血流情况模拟图,B代表某器官或结构,A、C代表血管,箭头代表血流方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B为肺,则C中流着静脉血

B.若B为脑,则C中的营养物质和氧气含量明显增加

C.若A为肺静脉,C为主动脉,则B中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

D.若B为肾脏,则C中流着动脉血

21.通过对人的细胞中DNA比对可以用于亲子鉴定等,下列血液成分中能提供DNA的是

A.成熟的红细胞B.白细胞C.血小板D.血浆

22.一位同学得了急性胃肠炎,一夜多次上吐下泻。

第二天到医院输液,打针的护士说:

“出现脱水现象,血管有点瘪了。

”如果从血浆的成分考虑,分析该同学主要丢失了什么成分()

A.血细胞B.无机盐C.血浆中的水分D.葡萄糖

23.如图为人体某处的血管结构和血流方向示意图。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若b为肺部毛细血管,则a内流动脉血,c内流静脉血

B.若b为肾小球,则a内流动脉血,c内流静脉血

C.若b为组织内的毛细血管,则a内流动脉血,c内流静脉血

D.若b为胃壁毛细血管,则a内流静脉血,c内流静脉血

24.如图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过程a与b是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实现的

B.气体c代表二氧化碳,气体d代表氧气

C.与血管乙相比,血管甲的血液中含有更多的氧

D.肺泡内的气体进入血液需经过一层细胞

25.如图是心脏、血管的示意图,“→”表示血流方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流出的血液为动脉血

B.乙是动脉血管

C.血液流动的方向是甲→乙→丁→丙

D.丁血管很细,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

二、实验探究综合题

26.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都关注到饮食不但要吃饱还要吃出健康。

中国营养学会推出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提出了一个营养上比较理想的膳食模式。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平衡膳食宝塔”第一层的食物,主要营养物质是__,该物质在消化系统中开始被消化的部位是[①]___,在此部位中,唾液里的___会将该营养成分分解成麦芽糖,所以当我们细嚼米饭时会觉得有甜味。

(2)在消化系统中,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是[④]___,在此部位中含有由[⑤]___分泌的能促进脂肪消化的胆汁、肠腺分泌的肠液和胰腺分泌的胰液等多种消化液。

(3)青少年处于长身体的的关键阶段,在保证摄入足够的第一、第二层食物的同时,应多吃些处于第三层和第四层的食物,因为这些食物可以提供丰富的___。

(4)小红最近在刷牙时经常牙龈出血,你建议她应该多吃__层的食物。

(5)某人为达到减肥目的,去医院切除一段小肠,以降低小肠的__能力,但这样做会影响人体健康。

所以《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给出建议:

平时应注意合理运动和__。

(6)下图中A-E表示人体消化道各部位,则D是__,可反映淀粉消化过程的曲线是__(填甲、乙、丙)。

27.图1是中国居民的“平衡膳食宝塔”图,图2是消化系统模式图,图3是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在消化道中各部位被消化的情况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的最底层食物的主要成分在图2消化道的[2]_____开始被消化。

(2)图3所示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是[D]______。

(3)在图2中,分泌的消化液中不含消化酶的器官是[6]______。

(4)图2中[5]_____分泌的消化液______能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28.如图为人体肺泡与血液气体交换示意图。

A,B分别代表进行交换的两种气体,箭头表示气体交换的方向。

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分别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

X血管的名称为__________。

(2)若气体交换是发生在组织细胞与血液之间,气体交换后,血液中含量明显增多的气体是__________。

进入血液中的气体被组织细胞的“能量转换器”__________利用,分解有机物获得人体生命活动需要的能量。

29.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是人体内的气体交换过程示意图,A处表示的气体交换过程为_______的气体交换,它是通过_________实现的。

(2)气体进出肺是通过_________来实现的。

(3)[②]所代表的气体是__________,它是在图中的_________处产生的。

(4)图二是血液流经A、B处后,血液中某种物质发生了变化,则该物质为_______,如果B处代表小肠绒毛的毛细血管,从此图中可知,小肠的________________(生理过程)需要消耗能量。

(5)图一所示的血管为_____血管,其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血管适于物质交换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只要写一点即可)

30.图为三种血管关系示意图,请你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所示血管名称:

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

(2)在输液时,用橡皮筋扎住人的上臂,人手臂上暴起一条条的青筋属于下图中的_____血管(填标号),中医切脉属于下图中的______血管(填标号)。

(3)血液在标号______处流动最快,红细胞在标号②所示血管内呈______通过,该血管管壁只由_____层的扁平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流速度最_____。

这些特点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解析:

C

【分析】

现代类人猿和人类有共同的祖先,即森林古猿,森林古猿一部分下地生活,经漫长的历史年代进化为人,另一部分生活在森林中,逐步进化成现代类人猿。

【详解】

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后来由于环境的变化,森林古猿朝两个方面进化,一部分森林古猿仍然以树栖生活为主,慢慢进化成了现代类人猿,如黑猩猩、猩猩、大猩猩、长臂猿等,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被迫下到地面上来生活,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能够熟记人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2.C

【分析】

女孩约在9-11岁进入青春期,男孩约在11-13岁进入青春期,在发育上男孩一般比女孩晚两年,因此,图a表示睾丸的发育,b表示卵巢的发育。

【详解】

由分析可知,a表示睾丸的发育,睾丸能

解析:

C

【分析】

女孩约在9-11岁进入青春期,男孩约在11-13岁进入青春期,在发育上男孩一般比女孩晚两年,因此,图a表示睾丸的发育,b表示卵巢的发育。

【详解】

由分析可知,a表示睾丸的发育,睾丸能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而b表示卵巢的发育,卵巢能产生卵子和分泌雌性激素,因此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点睛】

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青春期发育的特点,结合分析图形灵活解答。

3.C

【分析】

人类需要的营养物质有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根据营养素的存在解题。

【详解】

蔬菜和水果富含维生素,肉、蛋、鱼富含蛋白质,因此每100克蔬菜或水果中营养物质比等量的肉、蛋、鱼多的物质是维生素和无机盐。

故选C。

4.C

【分析】

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在空气中久置时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维生素C能够把碘还原为碘离子,碘能淀粉溶液变蓝,而碘离子不能使淀粉变色。

【详解】

淀粉有遇碘变蓝色的特性,在食物上滴一滴碘液,变成蓝色,证明食物中有淀粉。

维生素C能使蓝色加碘的淀粉溶液褪成无色。

鲜橙汁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所以往鲜橙汁中滴加加碘的淀粉溶液,能出现褪色反应。

【点睛】

维生素C能使蓝色加碘的淀粉溶液褪成无色这一重要特性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5.A

【分析】

小肠盘曲在腹腔里,长约5~6米,开始的一段叫十二指肠。

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段,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详解】

小肠长约5~6米,内表面有大量环形皱襞,它的表面又有很多突起,称为小肠绒毛。

它们的存在,使小肠的吸收面积大大增加。

图中的中图和右图显示的结构是皱襞和小肠绒毛。

故选A。

【点睛】

解答该题时要注意联系图示,正确识图是做好该题的关键。

6.A

【解析】

试题分析:

A、食物的消化需要消化液的参与,①胃内只含有胃液,胃液中含有能够初步消化蛋白质的胃蛋白酶,不含有消化淀粉的酶,因此胃不能消化淀粉.故符合题意.

B、②肝脏的功能是分泌胆汁、解毒和合成糖元,故不符合题意.

C、②肝脏分泌的胆汁和③胰腺分泌的胰液都通过导管流入④小肠的起始部位:

十二指肠;故不符合题意.

D、人体主要的消化腺有唾液腺、肝脏、胰腺、胃腺、肠腺等,②肝脏、③胰腺都是消化腺;故不符合题意.

考点:

血液循环的途径;各种消化腺的位置和功能;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7.D

【分析】

消化系统是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其中消化道有:

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消化腺有唾液腺、胃腺、胰腺、肝脏和肠腺。

【详解】

胃具有暂存食物以及分泌胃液的作用、肠有大肠和小肠等都属于消化器官,这些器官都属于消化系统;而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属于循环系统,故选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理解掌握消化系统是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8.A

【分析】

食物中的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等小分子的营养物质人体可以直接吸收利用,而蛋白质、糖类、脂肪这些大分子的营养物质是不溶于水的,必须在消化道内变成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

【详解】

A.无机盐、维生素、水属于小分子的营养物质人体可以直接吸收利用,A正确。

B.淀粉、脂肪、蛋白质属于大分子的营养物质是不溶于水的,必须在消化道内变成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B错误。

C.维生素、葡萄糖属于小分子的营养物质人体可以直接吸收利用,脂肪属于大分子必须经过消化才能吸收,C错误。

D.无机盐、维生素属于小分子的营养物质人体可以直接吸收利用,麦芽糖必须分解成葡萄糖才能被人体吸收,D错误。

故选A。

【点睛】

大分子的营养物质必需在消化道内在消化酶的参与下分解成小分子的、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

9.C

【分析】

消化系统是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的。

据此解答本题。

【详解】

消化系统是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

消化道可分为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等;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肠腺、肝脏和胰腺。

故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10.A

【分析】

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详解】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

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

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全身的静脉血在肺泡毛细血管处动脉化,将氧气带到全身各个器官,故A符合题意。

【点睛】

掌握呼吸系统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11.B

【分析】

人体呼气时,肋间肌舒张,肋骨因重力回落向下运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变小,同时膈肌舒张,膈顶部上升,使胸廓的上下径变小,这样胸廓的容积就变小,肺也随之回缩,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肺内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出体外,完成呼气。

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

图是肺容积变化曲线图,A→B肺容量变大,B→C肺容量变小。

【详解】

A.据图可见14秒左右,该同学肺容量最大要大于4升,故A错误。

B.AB段肺容量变大,表示吸气过程,吸气时膈肌收缩,隔顶下降,肋间肌收缩,肋骨上移,肺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外界的气体进入肺内,故B正确。

C.BC段肺容量变小,表示呼气过程,膈肌处于舒张状态,呼气时膈肌舒张,隔顶上升,胸廓的上下径缩小;肋间外肌舒张,胸骨肋骨下移、胸廓的前后径、左右径缩小,胸廓容积缩小,肺内的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的气体排到外界,故C错误。

D.AD段曲线表示在10秒内呼吸3次,可见该同学在一分钟内的呼吸频率为18次/分,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肺通气的过程。

12.D

【解析】

【分析】

(1)吸气时,肋间外肌收缩;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甲图表示吸气动作。

(2)呼气时,肋间外肌舒张;同时,膈肌舒张,膈顶部回升,乙图表示呼气动作。

【详解】

甲图表示吸气动作,吸气时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都收缩,胸腔容积增大,A错误;

乙图表示呼气动作,呼气时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都舒张,肺的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升高,B错误;

甲图吸气状态时,胸腔容积增大,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C错误;

乙图呼气状态时,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舒张,胸腔容积缩小,肺内气压高于外界气压,D正确。

【点睛】

理解掌握呼吸过程中吸气和呼气时肋骨、膈肌的运动状态。

13.B

【分析】

呼吸道是气体进出的通道,还能对进入人体的空气做初步的处理。

【详解】

A.呼吸道有骨和软骨做支架,保证了气流通畅,与清洁无关,A不符合题意。

B.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清洁空气;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可以湿润空气和粘住灰尘,对空气有清洁和湿润作用;气管、支气管的内表面覆盖着有纤毛的黏膜,黏膜上的黏液起清洁空气的作用,B符合题意。

C.鼻粘膜内分布着毛细血管,可以温暖空气,与清洁无关,C不符合题意。

D.喉口外盖有一个叶片形会厌软骨,食物经咽部时,会厌软骨盖住喉门,迫使食物进入背面的食管而不入气管,与清洁无关,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熟知呼吸道的作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4.B

【分析】

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

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肺是气体交换的器官。

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

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和肝脏。

咽既属于呼吸系统,又属于消化系统,呼吸和吞咽食物不能同时进行。

【详解】

人的咽喉是食物和空气的共同通道,气体和食物各行其道,有条不紊,这就要归功于会厌软骨。

人们吞咽食物时,喉上升,会厌软骨向后倾斜,将喉门盖住,食物顺利进入食管。

下咽动作完成以后,会厌软骨又恢复直立状态,以便进行呼吸。

倘若吃饭时大声说话就会使会厌软骨来不及向后倾斜,不能及时将喉门盖住,导致食物由咽误入气管。

故选B。

【点睛】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的组成。

15.A

【分析】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组成其中,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称为呼吸道,有清洁、湿润、温暖吸入的空气的作用。

肺是主要器官,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图中①为鼻腔,②为咽,③为喉,④为气管,⑤为支气管,⑥为肺,⑦膈。

【详解】

A.⑤支气管,它进入肺后反复分支,在末端形成了许多肺泡,⑥肺由许多肺泡构成,A正确。

B.痰的形成场所是④气管和⑤支气管,B错误。

C.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组成其中,①鼻腔、②咽、③喉、④气管、⑤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称为呼吸道,⑦膈不属于呼吸系统,C错误。

D.⑥肺是主要器官,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⑦膈不属于呼吸系统,D错误。

故选A。

【点睛】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16.D

【解析】

根据血液的流动方向,判断出A是动脉,B是毛细血管,C是静脉,动脉是血流速度最快的,静脉的血流速度慢,毛细血管的血流速度是最慢的。

17.D

【详解】

人类的红细胞含有两种凝集原,分别叫做A凝集原和B凝集原;人类血清中则含有与它们相对抗的两种凝集素,分别叫做抗A凝集素和抗B凝集素。

按照红细胞所含A、B凝集原的不同,把人类血液分为四型:

凡红细胞只含有A凝集原的,就叫做A型;只含B凝集原的,叫做B型;A、B两种凝集原都含有的,叫做AB型;A、B两种凝集原都不含有的,叫做O型。

每个人的血清中都不含有与他自身红细胞凝集原相对抗的凝集素,即:

A型血含只抗B凝集素、B型血含只抗A凝集素、AB型血两种凝集素都不含有、O型血两种凝集素都含有。

若用A型血清检验,乙和丁可发生凝集反应,则乙和丁的血型可能是B型和AB型,甲和丙可能是A型和O型,又因为乙只能接受甲的血,结合下面的输血关系表可知,甲是O型血,乙是B型血,丙是A型血,丁是AB型血。

输血关系表如图:

某人血型

可接受的血型

可输给的血型

A

AO

AAB

B

BO

BAB

AB

ABABO

AB

O

O

ABABO

18.B

【分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输血的原则。

解答时可以从贫血、创伤性失血、大面积烧伤、血小板功能低下的患者主要缺少的血液成分方面来分析。

【详解】

临床上常根据病人病情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选用不同的血细胞成分或血浆成分输入病人体内。

血小板功能低下的患者主要是缺乏血小板,贫血主要原因是红细胞数量过少,大面积烧伤皮肤受损导致血浆过少,创伤性失血主要是血液总量过少。

因此对于血小板功能低下、贫血、大面积烧伤、创伤性失血的患者,应分别给他们输入的血液成分是血小板、红细胞、血浆、全血。

故选B。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贫血、创伤性失血、大面积烧伤、血小板功能低下的患者的主要成因。

19.B

【详解】

人体的血液循环可以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者同时进行,通过心脏连通在一起,组成一条完整的血液循环途径。

A正确;

e主动脉内流着动脉血,在流经组织细胞时,血液中的氧气和营养进入细胞,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代谢废物进入血液,血液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由f上下腔静脉流回a右心房,B错误;

体循环的路线是:

d左心室→e主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f上、下腔静脉→a右心房,C正确;

肺循环的路线是:

c右心室→g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h肺静脉→b左心房,D正确。

20.C

【分析】

(1)肺循环的路线是:

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进入血液。

这样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

(2)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心脏中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同侧的心室和心房之间有房室瓣,心室与动脉之间有动脉瓣。

(3)一般来说,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方向是动脉→毛细血管→静脉;根据图示中的血流方向可判定:

A是动脉血管,B是毛细血管,C是静脉血管,据此解答。

【详解】

A.如果B为肺部的毛细血管,A是肺动脉,流动静脉血,C是肺静脉,C内流动的血液是动脉血。

A错误。

B.若B表示脑,经过脑后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被脑部细胞吸收消耗,含量明显减少,B错误。

C.心脏中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同侧的心室和心房之间有房室瓣,保证血液从心房流向心室;心室与动脉之间有动脉瓣,保证血液从心室流向动脉。

所以,心脏中的血液流动的方向是:

心房→心室→动脉。

所以若A为肺静脉,C为主动脉,则B为心脏,心脏中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C正确。

D.若B表示肾脏,A可能是肾动脉或入球小动脉,C可能是出球小动脉或肾静脉。

肾小球的一端连着入球小动脉,另一端是出球小动脉,入球小动脉、肾小球、出球小动脉里流的都是动脉血。

肾动脉中是动脉血,肾静脉中是静脉血,D错误。

故选:

C

【点睛】

本题用一个简单、抽象的示意图,考察了与循环系统相关的多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