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儿童早期干预 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930611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7.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特殊儿童早期干预 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特殊儿童早期干预 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特殊儿童早期干预 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特殊儿童早期干预 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特殊儿童早期干预 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特殊儿童早期干预 复习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特殊儿童早期干预 复习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特殊儿童早期干预 复习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特殊儿童早期干预 复习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特殊儿童早期干预 复习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特殊儿童早期干预 复习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特殊儿童早期干预 复习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特殊儿童早期干预 复习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特殊儿童早期干预 复习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特殊儿童早期干预 复习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特殊儿童早期干预 复习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特殊儿童早期干预 复习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特殊儿童早期干预 复习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特殊儿童早期干预 复习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特殊儿童早期干预 复习资料.docx

《特殊儿童早期干预 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特殊儿童早期干预 复习资料.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特殊儿童早期干预 复习资料.docx

特殊儿童早期干预复习资料

特殊儿童早期干预复习大纲

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

1、1958年,美国教育学家柯尔克制定了第一个早期干预的教育大纲。

P5

2、1975年美国公布了一项重要的法案《全体残障儿童教育法案》,旨在向3~21岁特殊儿童和青年提供免费的公立学校教育。

P6

3、器官的功能代偿说认为,有机体的某一部位或器官发生病变或功能失常时,有机体可以通过新的条件建立联系,调动器官的残存能力或者其他器官的能力对失去的功能进行补偿和代替。

P19

4、奥地利生态学家劳伦兹在研究小动物的过程中提出刻板印象概念,并把这一概念用在儿童心理发展上,认为儿童在某一个时期最容易学习某种知识技能,但是过了这一时期,再去学习就比较困难了。

P21

5、“狼孩”维多克由于长期与人类社会隔绝,缺乏正常的语言环境刺激,被发现后虽然悉心教养,但是最终也没有学会说话,这说明语言发展具关键期。

P22

6、视野半径小于10°者,不论其视力如何均属于盲。

P34

7、“白痴是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的紊乱”,这一观点是由智力障碍教育创始人塞甘提出。

P50

8、儿童方位知觉发展的顺序是上下—前后—左右。

P84

9、儿童先学会控制头部,然后是手臂、躯干,最后是腿脚,这是满足动作发展的首尾原则。

P85

10、对视力障碍儿童进行早期干预训练的时候,要着重保护其残余视力。

P89

11、光学助视器的工作原理是通过调整焦距或物距来扩大物体在视网膜的成像,因此我们可以使用放大镜来改善视力障碍儿童的学习效果。

P91

12、视力障碍儿童一般在12岁左右开始学习使用盲杖,以便其行走。

P95

13、对智力障碍儿童进行形状、大小、距离和方位等内容进行训练,这是在对智力障碍儿童空间知觉的训练。

P103

14、在地上画几个适合儿童步幅大小但形状稍大的脚印,让智力障碍儿童踩着地上的脚印走,这是在训练智力障碍儿童哪方面的能力?

平衡能力p105

15、认为儿童语言的获得,具有先天的“语言习得机制”,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是乔姆斯基。

P119

16、积极的、良好的依恋关系是安全性,儿童表现为当母亲离开时表现出不安、哭闹,当母亲回来时表现得高兴,并能很快恢复情绪。

P177

17、儿童时常表现为对他人进行身体伤害、言语伤害或者情感伤害的行为,被称为敌意性攻击行为。

P179

18、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里斯提出了著名的ABC情绪理论,来进行情绪调节。

P192

19、我们一般把智力超常的儿童称为“天才”,古希腊哲学家也很重视智力超常人群的教育,他把这类人称为金人,并主张教授他们哲学、玄学和科学知识。

P218

20、海勃尔认为智力落后中有五分之四的人都是由于环境落后造成的,因此他利用著名的早期干预大纲——(密尔瓦基大纲),对儿童的智力进行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P257

21、《抢先起步项目》体现了“门户开放”的原则,规定所有儿童,无论经济条件、发展状况如何,都应该接受教育。

P6

22、(波特奇计划)是著名的家庭干预计划,它主要是为0-6岁的特殊儿童提供刺激、社会交往、语言发展、生活自理、认知能力以及运动技能等方面的训练。

P11

23、儿童能够凭借象征格式在头脑中进行“表象性思维”,这一阶段被皮亚杰称为前运算阶段。

P24

24、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界定,双眼中优势眼的最佳矫正视力在0、05—0、3之间可鉴定为低视力。

P34

25、根据我国对肢体障碍儿童的鉴别标准,侏儒症属于四级级肢体障碍。

P46

26、心理理论观点认为,自闭症儿童不能对他人的心理、意图做出判断,只会用一种表面机械的现实去代替他人的内心状态,从而造成了自闭症患者的交往障碍。

P64

27、护目器属于非光学助视器,它可以通过提高视物的亮度或扩大视物的物理特性使儿童有效、快速地获得间接知识。

28、对学龄前儿童而言,最常用和最适宜的行走方法是人导法。

P96

29、在视觉障碍儿童眼前放置玩具,从一侧挪动到另一侧,这种训练是指视觉跟随训练。

P101

30、翻滚训练,是对儿童前庭觉方面刺激最大的一个项目。

P106

31、感觉统合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博士艾尔丝提出来的。

P110

32、认为儿童学习语言主要是来源于对成人的模仿,这种理论是模仿说。

P119

33、流畅性障碍主要指在连续话语过程中的韵律失调,表现为节律、语速的失当。

P148

34、视力障碍儿童更多的依赖听觉系统,即第二信号系统注意较多。

P155

35、对听力障碍儿童记忆能力的早期干预不包括(多使用机械记忆)。

P160

36、人在单位时间内所能接受的信息量,被称为注意广度。

P163

37、儿童在2~3岁的时候开始使用代名词“我”,表示自我意识开始萌芽。

P175

38、智力测试在130分以上的儿童,被称为智力超常儿童。

P220

39、超常儿童的智力是发展变化的,并非一成不变,因此对超常儿童的鉴别要遵循动态鉴别原则。

P235

40、残障超常儿童补救与加速方案(PAPYHT)是一套行之有效的身心残障超常儿童的干预方案,它是由伊利诺伊大学首创的。

P251

41、在英国《沃纳克报告》中,首次提出了“特殊教育需要儿童”(childwithspecialeducationneeds)这个术语。

P4

42、美国特殊教育立法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其标志性的法规是《全体残疾儿童教育法》。

P6

43、皮亚杰认为儿童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以自我为中心点,这是前运算阶段的突出特点。

P24

44、心理学家布朗芬布伦纳提出儿童发展的生态学理论,认为对儿童发展最直接、最重要的环境是小系统。

P29

45、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界定,双耳听力损失较轻的一侧其在56-60分贝可鉴定为聋。

P40

46、1968年,世界卫生组织心理卫生专家委员会将智力障碍分为4类。

P52

47、自闭症儿童的症状表现中最核心的障碍是社会交往障碍。

P64

48、盲文是由6个点依据不同的排列与组合来表音的文字。

P93

49、针对学龄前的视力障碍儿童而言,人导法是最常用、最适宜的方法。

p96

50、勒纳伯格强调语言发展的的先天基础,认为生物的遗传素质是语言获得的决定因素,这种观点被称为自然成熟说。

P118

51、训练听力障碍儿童区分声音的异同,这是属于听觉识别。

P130

52、特殊儿童口语训练的最佳时期是2~3岁。

P141

53、自闭症儿童言语发展的核心问题是语用。

P143

54、、社会故事是提高自闭症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有效方法。

p194

55、对智力障碍儿童进行动作训练时可以采用逆向连锁方法,即从最后一个动作学起,然后再倒过来学习。

P211

56、大小便失禁是指儿童4岁后仍不能自行控制大小便,但又没有明显的器质性原因P216

57、智力超常儿童最显著的特点是记忆力惊人。

P221

58、创造力投资理论是由斯滕伯格提出来的。

P224

59、为父母提供教养子女、为人父母的知识及技能,使其能成功地扮演父母的角色,担当责任,这种教育形式被称为亲职教育。

P324

60、我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校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标准要在三年内达到每年6000元。

61、现代学校特殊教育实践最早起源于欧洲。

P4

62、下列早期的特殊教育机构中,瞽叟同文馆是我国出现最早的近代制度化、规范化的特殊教育学校。

63、1995年,我国台湾地区教育行政部门通过的《身心障碍教育报告书》提出建立特殊婴幼儿通报系统,并试办学前特殊幼儿评估中心及转介系统。

P8

64、历史上对“狼孩”和“兽孩”进行补救教育的训练,大多都失败了,这表明人的发展具有关键期。

P22

65、我国大陆地区对视力残疾人士的分类分级主要依据其矫正视力测查的结果。

P34

66、以下适合4岁以上幼儿听力鉴别的方法是纯音听力测定。

P43

67、根据肢体障碍的鉴定标准,“基本上能够实现日常生活活动”属于四级肢体障碍。

P47

68、首先使用智力商数的概念,且是目前世界上使用最为普遍的智力诊断量表的是比奈—西蒙量表。

P59

69、高功能自闭症儿童,是指IQ在不低于平均智商1个标准差的范围内,即IQ≥85。

P65

70、替代音、歪曲音、省略音、添加音等都属于构音异常。

P75

71、被动型自闭症儿童的主要特征的包括能与人接触,但不主动;有一定的情绪障碍;有体态语言等非口语的表达能力等。

P65

72、聋人教师罗伊·霍尔库姆第一个提出全面交流方法允许聋童使用口语、手势语、书面语等各种利于聋童沟通能力发展的方式。

73、特殊儿童的基础教育和普通儿童的基础教育基本相同,以学校教育为主。

74、智力障碍儿童常常给人“听而不闻”的感觉,这是由于其听觉感受性较差的原因。

P99

75、自闭症是一种典型的、广泛性的发展障碍,其主要症状一般在3岁前发生。

P110

76、当宝宝在妈妈面前发出了类似“ma”或者“mama”这样的声音时,妈妈就会情绪兴奋地重复进行强化,这种现象被称为强化依随。

P119

77、让听力障碍儿童看说话者的口型、舌态、齿位、面部表情等,从而看懂说话者的意思,这种训练方法被称为看话训练。

P132

78、唇功能训练主要是对儿童的唇运动神经或肌肉的功能性运动训练,以下不属于唇功能训练的是舌体运动。

P137

79、智力障碍儿童的记忆力具有识记缓慢、保持性差、再现不完整、有意识记差以及机械识记相对较好的特点,因而在训练过程中要遵循反复性原则。

P142

80、口吃是语言节律障碍中最常见的现象,它属于流畅度障碍。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

1、特殊儿童包括高于普通的超常儿童,学习困难儿童,生理障碍儿童以及需要短期或长期特殊服务的非残疾儿童。

()p4

2、对智力障碍者的教育工作,最早源于英国。

()p5

3、单眼为盲或低视力,而另一眼的实例达到或幼于0、3,则不属于视力障碍范围。

()p34

4、盲文是由6个点依据不同的排列与组合来表形的文字。

()p93

5、精细动作主要是指儿童手眼之间协调能力及双手之间的协调能力。

()p106

6、电子耳蜗是一种能恢复全聋人听力的电刺激装置。

()p128

7、对视力障碍儿童多采用直观教学法进行认知能力的早期干预。

()p156

8、通过强化、塑造和榜样学习等手段来改变儿童的行为,这种方法称为游戏疗法。

()p181

9、分贝的计量单位以比例为单位,每10分贝的增量表示强度增大10倍。

()p42

10、对智力障碍儿童按教育的可能性进行分类,“可教育”的智力范围为50~70。

()p53

11、由于大脑损伤所引起的言语功能受损或丧失称为失语症,常表现为听、说、读、写方面的障碍。

()P75

12、自然成熟说是斯纳伯格提出的一种儿童语言发展理论。

()p118

13、失明越早、越严重,视觉形象保留越差。

反之,较好。

()p155

14、听力障碍儿童的动作记忆优于形象记忆。

()p159

15、瑞文标准推理测验是一种文字智力测验。

()p228

16、儿童把积木当作电话或者自己扮演成妈妈,这样的游戏形式是象征性游戏。

()p284

17、特殊儿童是指身心障碍儿童。

()P4

18、癫痫是由于脑神经细胞在失去控制的情况下发射较少的能量导致的。

()p45

19、人的衰老常常是从听力开始的。

()p82

20、视力障碍儿童第一信号系统注意较少,第二信号系统注意较多。

()p155

21、智力障碍儿童的情感稳定性差,情感体验程度浅。

()p186

22、自闭症儿童不能分清楚“你”“我”“他”,自我认知、调节能力几乎没有。

()p190

23、梦游的患儿,若不频繁发作,一般无需特殊治疗。

()P216

24、特殊儿童由于“幼年标志”表现不足,导致其父母有较大的心理压力。

()P314

25、超常儿童不需要做早期干预。

()p236

26、视力障碍的儿童其听觉损失率也较高。

()p89

27、学龄前视力障碍儿童的行走训练主要是运用人导法。

()p96

28、视力障碍儿童的非言语表达发展较落后,易出现“多语症”。

()p124

29、自闭症障碍属于广泛性发育障碍中的一种。

()

30、视力的伤残一般会直接影响智力,因此和普通儿童相比盲童智力水平比较低。

()

31、就记忆形式而言,聋童语词记忆一般优于形象记忆。

()

32、焦虑和挫折感是盲童最主要的情绪问题。

()

三、多选题(每小题2分)

1、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的对象有()p8ABCD

A、生理障碍儿童

B、广泛性发育障碍儿童

C、言语障碍儿童

D、常超儿童

2、对视力障碍儿童进行早期鉴别应该谨慎小心,需要注意的问题有()。

P38ABCD

A、鉴别人员需专业化

B、家庭、学校、社区和医院需通力合作

C、防止为儿童贴标签

D、需要为儿童制定综合干预方案

3、对肢体障碍儿童进行运动能力的早期干预,可以从以下哪些方面着手?

()p115BCD

A、言语训练

B、增强肌肉

C、运动协调训练

D、步行训练

4、智力障碍儿童的语言和言语能力发展特点有()。

P135ABCD

A、言语发生晚

B、吐字不清楚

C、表达能力差

D、词汇贫乏、表达简单

5、如何对听力障碍儿童的注意力进行早期干预?

()p160AB

A、将听觉刺激转化成为视觉刺激

B、着重训练儿童的有意注意

C、多运用实物模型

D、调动多种感官

6、视力障碍儿童社会性能力的发展特点包括()。

P180ACD

A、自我意识发展滞后

B、智力发展落后

C、情绪经常不稳定

D、交际面狭窄

7、婴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包括下列()。

P85BCD

A、从慢到快的原则

B、从整体动作到分化动作

C、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

D、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

8、听力障碍儿童可以通过()等感觉器官来感知周围世界。

P98ABCD

A、视觉

B、肤觉

C、味觉

D、嗅觉

9、智力落后儿童感知觉运动能力早期干预的原则包括()。

P108-109ABCD

A、安全性原则

B、持久性原则

C、情感情绪原则

D、个别化原则

10、视觉训练主要是训练儿童哪些方面的能力?

()p114BCD

A、视觉记忆能力

B、对色彩的辨别能力

C、对形状的辨别能力

D、视觉追踪能力

11、对于没有语言能力的自闭症儿童,训练者需要做到()。

P146ABCD

A、了解爱好和行为,激发沟通动机

B、训练儿童的非语言沟通能力

C、让自闭症儿童了解简单的指令

D、对自闭症儿童发出的信息及时反馈

12、听力障碍儿童社会性能力发展早期干预的方法包括()。

P184ABC

A、加强自我意识训练

B、引导与人交往的技巧

C、培养自知之明

D、加强听力训练

13、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里斯提出了情绪的ABC理论,认为人们可以通过调节自己的认识方式来调节情绪,也就是说A通过B产生了C,下面表述正确的是()。

P192ABD

A、A是指诱发性事件

B、B是指信念

C、B是指信心

D、C是指行为后果

14、听力残疾是感官残疾中的重要类型,其根据听觉障碍(病变)发生的具体部位,可以分为()。

p98-100ABC

A、混合性耳聋

B、传音性耳聋

C、感音性耳聋

D、功能性耳聋

15、以下哪些游戏活动可以训练儿童的手眼协调能力?

()p107ABCD

A、剪纸

B、串珠

C、折纸

D、绘画

16、智力障碍儿童语言与言语能力的发展特点包括()。

P135-136ABCD

A、发生晚

B、吐字不清楚

C、表达能力差

D、词汇贫乏

17、庞丽娟依据幼儿在与同伴交往时受欢迎的程度,将其分为()。

P178ABCD

A、受欢迎型

B、被拒绝型

C、被忽视型

D、一般型

18、智力障碍儿童生活自理能力训练的内容包括()。

P200ABCD

A、穿衣

B、饮食

C、洗漱

D、排泄

19、根据语言障碍的发生与儿童发育之间的关系,语言障碍可以分为()。

AB

A、原发性语言障碍

B、继发性语言障碍

C、器质性语言障碍

D、功能性语言障碍

20、美国特殊教育发展过程中,特殊需要儿童的教育需求是通过个别化计划的拟定与实施得以实现的,其个别化计划主要包括()。

ABD

A、个别化教育计划

B、个别化家庭服务计划

C、个别化就业指导计划

D、个别化转衔服务计划

21、视力障碍儿童注意力发展的特点有哪些?

()p155ACD

A、注意分散表现在思想上开小差

B、注意分散表现在交头接耳

C、有意注意较多

D、第一信号系统注意较少

22、听力障碍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包括()。

P159CD

A、注意力较为集中

B、感知觉困难

C、形象记忆优于动作记忆

D、逻辑记忆能力低

23、自闭症也称孤独症,这类儿童最主要的问题有()。

P168-169BCD

A、注意障碍

B、社会交往障碍

C、语言障碍

D、兴趣狭窄,行为刻板

24、攻击行为是儿童以攻击为手段达到某一目的的行为,它包括()三种表现。

P179ABC

A、身体攻击

B、语言攻击

C、权力侵犯

D、抢夺物品

25、无论普通孩子还是特殊孩子,游戏都是必不可少的。

对特殊儿童而言,游戏有哪些作用?

()p295-296ABCD

A、有助于特殊儿童的早期发现

B、能够发展和补偿特殊儿童的各种缺陷

C、有助于特殊儿童学会与人交往及合作

D、有助于特殊儿童情感的发展

26、对视力障碍儿童进行定向、行走训练有哪些好处?

()p94ABCD

A、有利于感知运动能力的发展

B、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等

C、有利于提高身体素质

D、有利于提高认知能力

四、简答题

1、简述智力障碍儿童早期鉴别的原则。

p62-63

目的性原则;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连续性原则;个别性原则

2、简述自闭症儿童社会性能力的发展特点。

p190

缺乏对社会交往信号的注意;自我意识发展水平低;缺乏依恋感;兴趣和行为异常,常伴有自伤和攻击行为;与人沟通能力差,不能形成良好的同伴关系。

3、简述智力障碍儿童自理能力干预的主要内容。

p203-204

饮食能力训练;穿衣能力训练;洗漱能力训练;排泄能力训练。

4、简述如何开发和培养儿童的创造力。

p240-241

强化创造意识;创设易感应得环境;保护好奇心;注重知识积累;重视实践体验。

5、简述肢体障碍儿童早期鉴别的流程。

p47

转介—筛选—临床评估—专业团队评估—决策。

6、简述视力障碍儿童定向、行走的意义。

p94-95

定向、行走训练使视力障碍儿童的感知觉运动能力得到发展,有效提高了儿童的身体素质;有助于提高视力障碍儿童的认知能力;有助于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掌握未来技能。

7、简述听力障碍儿童听能训练的注意事项。

p131-132

给儿童聆听的时间,善于等待;制定符合实际的目标,不能急于求成;训练时注意与生活相结合;训练时可以引入玩具元素,听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声音或者话语;利用熟悉的词,开展有兴趣的游戏活动。

8、简述智力障碍儿童语言与言语能力训练的原则。

p142

情境性原则;把握时机原则;反复性原则;激发兴趣原则;持久性原则

9、简述盲童定向、行走训练的意义。

p94

有利于盲童感知觉运动能力发展;有利于提高盲童的认知能力;有利于盲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健康的人格;有利于掌握未来技能。

10、简述社会故事及其教学步骤。

p194-195

社会故事是指由专业治疗师、教师或父母为自闭症患者编写的小故事,对所发生的事件的时间、地点和参与人员等信息进行具体描述,对人们在事件情境中通常会怎么做、有什么想法或感觉等进行说明,并强调出重要的社会线索,进而以患者能理解的语言说明与此情境相适应的行为方式。

其步骤为:

选择情境、观察、撰写社会故事、学习及复习。

11、简述肢体障碍儿童感知觉运动训练的注意事项。

p116

首先,在安静的环境中进行,以免影响儿童的注意力;

其次,注意儿童的精神状态,选择合适的时机,以免影响测试结果;

再次,教育者要与儿童建立良好的关系,消除儿童的紧张心理,同时让儿童体验到爱的存在,而非歧视的眼光;

最后,训练要持之以恒、循序渐进。

12、简述智力障碍儿童思维能力早期干预的原则。

p167-168

循序性原则;形象直观原则;正确强化原则;个别性原则;乐练性原则;最优化原则;综合性原则。

13、简述超常儿童非智力心理因素发展特点。

P222-223

抱负水平高;好胜心强;意志的坚持性发展高;求知欲强;独立性高;自我意识发展良好等。

14、简述游戏对特殊儿童身心发展的作用。

P286-294

游戏对特殊儿童认知、思维、语言、社会性以及情绪情感的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

15、简述特殊儿童父母的心理适应过程。

p316-3179

拒绝接受、否认阶段;困惑、多方求治阶段;自责阶段;沮丧、绝望的接受阶段;理智接纳和积极适应阶段。

16、请列举两个特殊儿童早期干预大纲,并简要介绍。

海勃尔的密尔瓦基大纲、波特奇计划、列维斯坦的早期干预大纲、高登的早期干预大纲、堪恩斯的早期干预大纲等。

五、论述题

1、请运用所学知识,阐述儿童发展的生态系统理论。

p28-29

答案要点:

生态系统理论是由心理学家布朗芬布伦纳提出来的,他认为,儿童的发展不仅受到与其直接联系的环境的影响,如家庭、幼儿园、,还受到一些生态环境的制约,如社会文化等。

个体处于从直接环境到间接环境的几个环境系统的中间或嵌套于其中。

每一系统都与其他系统以及个体交互作用,影响着发展的许多重要方面。

这些系统由小到大分别是:

微观系统,指个体活动和交往的直接环境,如家庭、幼儿园、学校、社区等;

中间系统,指各微系统之间的联系或相互关系。

外层系统,指儿童并未直接参与但却对他们的发展产生影响的系统。

宏观系统,指存在于以上三个系统中的文化、亚文化和社会环境。

时间维度,即把时间作为研究个体成长中心理变化的参照体系。

强调将时间和环境相结合来考察儿童发展的动态过程。

2、家庭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对特殊儿童的发展更是如此。

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实际,请论述家庭对特殊儿童发展的重要意义。

p310-330

答案要点:

家庭教育可以促进特殊儿童智力的发展。

(结合实际进行论述,言之有理即可)

家庭教育可以促进特殊儿童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结合实际进行论述,言之有理即可)

3、试介绍感觉统合理论的相关内容,并举例说明如何对自闭症儿童进行感统训练。

p109-112

感觉统合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南加州大学的艾尔丝博士于1969年提出来的。

感觉统合是指人的大脑将从各种感觉器官传来的感觉信息进行多次分析、综合处理,并作出正确的应答,使个体在外界环境的刺激中和谐有效地运作。

感觉统合失调是指触觉、前庭觉、本体觉等感知刺激无法在儿童的大脑神经系统进行有效的组合,从而使机体不能和谐运作。

针对自闭症儿童前庭功能失调的训练,可以借助的感统器材有:

旋转木马、旋转椅子;大笼球;平衡木、平衡板;运球;荡秋千等;

针对自闭症儿童触觉训练的感统内容有:

刷摩儿童身体;挤压按摩;球池翻滚等;

针对自闭症儿童本体感觉训练的内容有:

在垫子上设置障碍,让儿童匍匐前进;充分利用生活情境,训练儿童提重物、走楼梯的能力;闭眼触摸物体等。

4、请说明什么是亲职教育?

并阐述特殊儿童家庭亲职教育的作用和内容。

p324-326

亲职教育是针对父母的教育,使父母能够更为正确和高校地来教育自己的子女。

作用:

社会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