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押题非选择题区域农业发展.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07021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84.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押题非选择题区域农业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考地理押题非选择题区域农业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考地理押题非选择题区域农业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考地理押题非选择题区域农业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考地理押题非选择题区域农业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高考地理押题非选择题区域农业发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高考地理押题非选择题区域农业发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高考地理押题非选择题区域农业发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高考地理押题非选择题区域农业发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高考地理押题非选择题区域农业发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高考地理押题非选择题区域农业发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高考地理押题非选择题区域农业发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高考地理押题非选择题区域农业发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高考地理押题非选择题区域农业发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高考地理押题非选择题区域农业发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高考地理押题非选择题区域农业发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押题非选择题区域农业发展.docx

《高考地理押题非选择题区域农业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押题非选择题区域农业发展.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地理押题非选择题区域农业发展.docx

高考地理押题非选择题区域农业发展

五 区域农业发展

时间:

20分钟 分值:

46分

1.[2019湖北宜昌4月调研]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4分)

材料一 大豆,原产中国,中国各地均有栽培,亦广泛栽培于世界各地。

大豆在各类土壤中均可栽培,但在温暖、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中生长旺盛,大豆种子吸水量达到5%时才能萌芽,播种时土壤水分必须充分,田间持水量不能低于60%。

大豆最常用来做各种豆制品、榨取豆油、酿造酱油和提取蛋白质。

豆渣或磨成粗粉的大豆也常用于禽畜饲料。

材料二 东北地区是我国种植大豆纬度最高的地区,同时也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地区之一。

材料三 2019年1月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实施大豆振兴计划,多途径扩大种植面积。

下图为我国2006年至2015年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统计图。

(1)简析东北地区热量条件对大豆生产的影响。

(8分)

 

(2)简述2006年至2015年期间我国大豆生产的发展特点,并推测其原因。

(8分)

 

(3)指出目前我国振兴大豆产业的可行措施。

(8分)

 

2.[2019江西景德镇三检,3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22分)

材料一 2000—2010年欧洲耕地与森林、草地、灌木地、人造地表之间的转移较为明显,下表示意2000—2010年欧洲各分区耕地转出类型面积所占总面积比例(%)。

分区

森林

草地

人造地表

北欧

3.5

0.35

0.65

南欧

1.1

0.36

0.93

西欧

1.6

0.2

0.99

中欧

1.5

0.1

0.84

东欧

1.2

1.65

0.43

材料二 乌克兰位于东欧平原,是欧洲除俄罗斯外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

2010年耕地面积4072.67万公顷,是世界第三大粮食出口国。

在2000—2010年该国河流沿岸的草地转变为耕地呈增加趋势。

伴随乌克兰发展高科技国际化农业的政策影响,我国加快在该国建设大型海外农场。

下图示意乌克兰耕地面积分布。

材料三 挪威主要在58°N~70°N,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侧,境内多山地。

(1)解释欧洲耕地转出类型面积在各分区差异的主要表现。

(6分)

 

(2)相对于挪威,简析乌克兰耕地面积广的地理条件。

(6分)

 

(3)简述乌克兰新增耕地对区域的环境潜在压力。

(4分)

 

(4)说出我国投资乌克兰建设农场优势条件。

(6分)

 

五 区域农业发展

1.【答案】

(1)有利:

纬度高,气温低,生长期长,有利于营养积累,品质较佳(2分);(气温低)病虫害少(2分);(气温低)土壤有机质易于积累,有机质分解作用弱,土壤较肥沃(2分);积雪覆盖时间长,春季积雪融化,既缓解春旱,又可以改善土壤墒情(2分)。

(任答3点即可得6分)

不利:

春秋两季低温冻害影响大豆的生长和收成(2分)。

(2)发展特点:

2006年至2015年期间,我国大豆种植面积波动下降,大豆年产量波动下降(2分)。

原因:

国家政策的调整(2分);传统的种植方式,经济效益低,农民种植大豆的积极性降低(2分);种植结构的调整(2分);世界大豆生产国生产成本低,我国大量进口大豆(2分)。

(任答3点)

(3)完善大豆的扶持政策(2分);调整种植结构,扩大种植面积(2分);推进科技创新,培育优良品种,提高单产和品质(2分);建立优质大豆种植区,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2分),进行大规模、机械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益(2分);改善生态环境,保证大豆的绿色生产,增强市场竞争力(2分);推进大豆产业化,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2分);科学引导健康消费,扩大国内优质大豆的消费市场(2分)。

(任答4点)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热量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主要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分析。

东北地区纬度高,气温低,生长期长,有利于营养积累,品质较佳。

气温低,病虫害少,大豆品质好。

气温低,土壤有机质易于积累,土壤较肥沃。

大豆种子吸水量达到5%时才能萌芽,播种时土壤水分必须充分,田间持水量不能低于60%,东北地区积雪覆盖时间长,春季积雪融化,既缓解春旱,又可以改善土壤墒情。

但东北地区春秋两季低温冻害较多,影响大豆的生长和收成。

(2)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大豆生产统计图的判读与分析。

根据图示,2006年至2015年期间我国大豆生产的发展特点是我国大豆种植面积波动下降,大豆年产量波动下降。

原因主要有:

国家政策的调整,种植结构的调整,发展多种经营;传统的种植方式,经济效益低,农民种植大豆的积极性降低;世界大豆生产国生产成本低,我国大量进口大豆,冲击国内大豆市场。

(3)本题主要考查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主要从提高经济效益、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生产效率、加强政策调控等方面分析。

2.【答案】

(1)北欧多山地分布,耕地主要转出为森林(2分);东欧多平原分布,耕地主要转出为草地(2分);西、南欧人口分布密集,耕地主要转出为人造地表(2分)。

(2)国土面积大(2分);纬度低,热量条件优越(2分);地形起伏小,平坦利于耕作(2分);黑土广布,土壤肥沃(2分)。

(任答3点即可得6分)

(3)新增耕地主要来自草地转入,会造成草原生态环境破坏(2分);河流沿岸人类活动增加,当地环境承载力压力增大(2分)。

(4)资金雄厚(2分);(种植经验丰富)种植技术水平高(2分);机械装备制造业发达(2分)。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地理统计数据的判读。

根据表中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北欧耕地转出为森林比例为3.5%,最高,主要是因为山地的影响;东欧耕地转出为草地比例为1.65%,主要原因是降水较少,多平原,适合草地分布;西、南欧耕地转出为人造地表比例较高,主要是城市多,人口密集。

(2)本题主要考查影响耕地面积大小的因素。

主要从地形、气候方面分析。

乌克兰位于东欧平原,是欧洲除俄罗斯外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国土面积大,地形平坦;从图中可以看出,乌克兰纬度较低,热量条件较好;地形起伏小,利于耕作;世界三大黑土区之一,黑土广布,土壤肥沃。

(3)本题主要考查土地资源利用对环境的影响。

主要从生态环境破坏方面分析。

在2000—2010年该国河流沿岸的草地转变为耕地呈增加趋势,一方面会造成草原生态环境破坏,一方面会使河流沿岸环境承载力压力增大。

(4)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合作中的有利条件。

我国经济发展较快,在乌克兰建设农场优势主要表现在资金、机械化和农业技术水平等方面,资金雄厚,机械装备制造业发达;农业历史悠久,种植经验丰富,技术水平高。

 

附件:

高考仿真练习

时间:

50分钟 分值:

100分

一、选择题:

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9安徽毛坦厂中学模拟,1—3]2017年6月,中国上海市X造船厂在液化天然气LNG船方面打破了韩、日两国的垄断,一举拿下4艘日本的船舶订单。

该市Y造船厂(始建于1865年,旧址在市区黄浦江西岸,属于大型国有企业)则在航空母舰建造方面具有强劲的实力。

2018年11月,该市Z造船厂一举签下6艘豪华邮轮建造工程订单,将造船业皇冠上的第三颗明珠收入中国人囊中。

位于长江入海口处的长兴岛现有Y造船厂。

在未来规划中,长兴岛将被打造成中国船舶装备制造业集中区,还将包括X造船厂和Z造船厂的扩建工程。

据此回答1—3题。

1.日本船东来中国采购液化天然气LNG船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中国LNG船(  )

A.速度更快B.性价比更高

C.吨位更大D.科技含量更高

2.该市Y造船厂由黄浦江沿岸整体搬迁至长兴岛的主要驱动力是(  )

A.促进长兴岛的发展B.市区土地租金较高

C.原港口区淤积严重D.腾出市区发展空间

3.长兴岛齐聚中国三大顶级造船厂,将会(  )

A.提高中国船企整体水平

B.加大各船企之间竞争压力

C.增加长江航道航运压力

D.使上海经济重心明显北移

[2019湖南岳阳市第一中学模拟,4—5]人口的出生性别比,通常以每出生100个女性人口相对应出生的男性人口的数值来表示。

国际上通常将人口出生性别比的正常范围定为102~107,超出这个范围则被视为异常。

下图为1980—2015年我国人口出生性别比变化趋势(数据来自中国人口统计年鉴)。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4—5题。

4.据图可知我国(  )

A.“剩男”现象趋势明显

B.女性择偶标准将降低

C.1980年后一直波动上升,总体偏高

D.2004年后人口出生性别比直线下降

5.有关人口出生性别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口出生性别比越小越利于人类社会的发展

B.提高女性社会地位利于降低人口出生性别比

C.二孩政策是影响人口出生性别比的主要原因

D.发达国家不存在人口出生性别比失衡的问题

[2019河北唐山第一中学模拟,9—11]径流深为径流总量和流域面积之比,径流深又分为地表径流深和地下径流深。

下图示意我国西南地区某小流域多年平均月降水量与径流深,该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约1334毫米,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约920毫米,地表和地下多年平均径流深合计约为757毫米。

据此回答6—8题。

6.该流域5月较4月降水量明显增加,而径流深增加缓慢,与此不相关的是(  )

A.3、4月地表较为干燥

B.流域内植被茂盛,水流汇聚速度慢

C.4、5月农业用水较多

D.前期地下溶孔裂隙处于非饱和状态

7.若不考虑人类因素,下列有关该流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流域水资源总量减少

B.有流域外地表径流汇入

C.有流域外地下径流汇入

D.流域内地表水下渗严重

8.地下水矿化度是指单位体积地下水中可溶性盐类的质量,浅层地下水矿化度与农业生产和植被状态等方面密切相关。

调查发现,当地秋季地下水矿化度最低,水质最好。

有关这一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  )

A.植被生长旺盛,消耗土壤矿物质最多

B.作物大多已成熟,化学肥料使用量少

C.秋季降水量大,雨水淋溶作用较强

D.河流径流较大,流水溶蚀作用较强

[2019山西运城模拟,3—5]洱海是云贵高原上的第二大湖泊,其西侧的点苍山森林茂密,众多溪流发源于此。

历史上流域内气候干湿程度的变化会导致湖泊水域面积的变化,进而影响到入湖河流所携带泥沙的沉积条件。

因此,科学家常常利用湖底沉积物粒径粗细的变化推断流域内的气候变迁。

下面图a为云南点苍山和洱海地区示意图,图b示意乙地湖底沉积物粒径与其沉积时间的对应曲线。

据此回答9—11题。

   图a              图b

9.图a中点苍山东侧平原的成因是(  )

A.地壳上升,流水侵蚀

B.地壳下沉,流水侵蚀

C.地売上升,流水沉积

D.地壳下沉,流水沉积

10.图a中甲地至乙地湖底沉积物粒径粗细的变化特点为(  )

A.逐渐变粗B.逐渐变细

C.先变粗,后变细D.先变细,后变粗

11.图示地区1300年至2000年气候干湿状况的变化为(  )

A.变干—变湿—变干—变湿

B.变湿—变干—变湿

C.变湿—变干—变湿—变干

D.变干—变湿—变干

 

二、非选择题:

共56分。

第36、37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43、44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

共46分。

36.[2019湖北华大新高考联盟,3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4分)

李克强总理在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持续抓好国土绿化和水土流失治理是其重要内容。

下图为我国某生态修复工程试点区域的局部地形图。

该区域处于半湿润向半干旱区的过渡地带,水土流失严重,人们常用“穷山恶水”来形容当地恶劣的生存环境。

(1)根据图中等高线信息分析该区域的地形特征。

(4分)

 

(2)依据材料分析当地被形容为“穷山恶水”的自然原因。

(8分)

 

(3)说明把当地的“穷山恶水”变为“绿水青山”的主要措施。

(6分)

 

(4)有人建议在当地河流上修建多座小水电站,你是否赞成?

请表明观点并说明理由。

(6分)

 

37.[2019江西上饶模拟,3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2分)

胭脂虫是一种寄生在仙人掌上的昆虫。

其体内含胭脂红酸,可以制成胭脂红色素并广泛应用于制衣、食品、化妆品、医药、饮料等行业,是一种品质优良、安全、纯天然的动物色素。

胭脂虫发育的温度低限为15.6℃,20~30℃时,胭脂虫发育与温度呈正比,30℃时种群增长最快。

胭脂虫主要借助风力繁殖扩散,且降雨能极大地减少其种群数量。

加那利群岛是一多山的群岛,属地中海气候,曾是胭脂红色素的主产地。

1831年,整个群岛的胭脂虫生产量只有4千克,到1850年,年产量已提高到40万千克,短期内加那利群岛成为这种染料的主要出口地。

后来,随着人工合成颜料的出现,胭脂虫行业趋于衰落。

图1示意加那利群岛位置,图2为胭脂虫景观图。

图1           图2

(1)分析加那利群岛发展胭脂虫行业的有利自然条件。

(8分)

 

(2)结合所学知识,规划加那利群岛今后农业的具体发展方向,并说出理由。

(8分)

 

(3)我国某企业计划在吐鲁番盆地或台湾岛西部建立胭脂虫养殖园。

根据胭脂虫的生存环境要求,你认为以上哪个地区更加合理,并说明理由。

(6分)

 

(二)选考题:

共10分。

请考生从2道地理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43.[2019广东深圳高级中学模拟,43]【地理——选修3:

旅游地理】(10分)

近年来,体验式观光农业在我国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在一片繁荣的背后,人们逐渐发现各处的观光农业形式雷同,内容单调,且多经营粗放,缺乏乡土性,缺乏吸引力。

结合材料,从旅游资源质量方面对观光农业存在的问题加以评析,并提出解决措施。

 

44.[2019山东济南三模,44]【地理——选修6:

环境保护】(10分)

松嫩平原西部的松嫩沙地,历史上植被繁茂。

近百年来,人们开始开垦沙地种植粮食。

后来粮食产量不断降低。

之后,人们在沙地上栽种杨树,有效保护了沙地免受风蚀,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目前,人们建立了“林—草—田”复合生态系统(下图),松嫩沙地生态环境不断得到改善。

分析“林—草—田”复合生态系统比单一种植杨树生态效益更好的原因。

高考仿真练一

1.B 液化天然气LNG船设备复杂,技术要求高,造价大,我国的人口数量和制造业规模远超日本、韩国,在建造液化天然气LNG船方面具有独特的成本优势,造船成本低,质量好,性价比高,B项正确。

2.D Y造船厂由黄浦江沿岸整体搬迁至长兴岛能够促进长兴岛的发展,并不是由于长兴岛的发展导致Y造船厂的搬迁,A项逻辑性错误;市区土地租金高、港口淤积在材料中并无体现,B、C项排除;Y造船厂的迁移是依据上海市整体规划进行,目的是为城市发展腾出陆地空间,D项正确。

3.A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X船厂擅长建造液化天然气LNG船,Y船厂在建造航空母舰方面有强劲实力,Z船厂则擅长建造豪华游轮,三大船厂各有所长,齐聚长兴岛,能够充分利用基础设施,加强彼此间的交流与协作,从而降低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扩大总体生产力,获得规模效益,并不会加大各船企之间竞争压力,A项正确,B项错误;造船厂在船坞内生产船只,不会增加长江航道的航运压力,C项错误;经济重心的移动与区域整体经济发展速度有关,会受到个别产业发展的影响,但不会出现明显波动,造船厂的云集不会明显造成上海经济重心的北移,D项错误。

4.A 自1980年以来,我国人口出生性别比波动上升,总体偏高,C项错误。

1980—2008年人口出生性别比开始超出正常范围,并且呈现持续增高的趋势;2000—2003年人口出生性别比稍有回落,但之后一直处于偏高状态,A项正确。

2008年出现拐点以后,人口出生性别比开始逐年下降,D项错误。

由于女性人口少于男性人口,女性择偶标准将升高,B项错误。

5.B 人口出生性别比在正常范围内,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发展,A项错误。

提高女性社会地位,改变重男轻女思想,利于降低人口出生性别比,B项正确。

封建传统观念深入人心,导致重男轻女生育观的产生,从而加剧了人为干扰性别生育的欲望。

传统的重男轻女思想是影响出生人口性别比的主要原因,C项错误。

发达国家也存在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的问题,D项错误。

6.B 5月较4月降水量明显增加,而径流深增加缓慢,是因为春季气温回升快,大风天气多,气候干旱,地表较为干燥,同时前期降水少,地下溶孔裂隙处于非饱和状态,吸纳大量降水;春季作物返青,工农业需水量大。

B项符合题意。

7.C 据题干可知,该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约1334毫米,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约920毫米,则该地径流量理论上应为1334-920=414毫米,但该地地表和地下多年平均径流深合计约为757毫米,则说明实际径流量超过该地的理论径流量。

读图可知,该流域自12月到次年6月,地表径流量均小于地下径流量,说明有流域外地下径流汇入。

8.B 当地秋季地下水矿化度最低,说明单位体积地下水中可溶性盐类的质量少,水质最好,同时浅层地下水矿化度与农业生产和植被状态等方面密切相关,秋季作物大多已成熟,浅层地下水矿化度和化学肥料使用量相关,矿化度最低化学肥料使用量少,B项正确,A项错误。

主要和植被有关,和降水、径流对地表的影响无关,C、D项错误。

9.D 平原西侧为断层陡坡,说明西侧岩石相对东侧上升,或者说东侧岩石相对西侧下沉,形成谷地,同时流水等外力作用不断将风化侵蚀的产物搬运到谷地边缘堆积,形成平原地形。

D项正确。

如果地壳上升,应该形成块状山或高地,而不会是平原,A、C项错误。

平原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不是侵蚀,B项错误。

10.B 甲地至乙地湖底沉积物来自西侧,随着流水流速变慢,携带能力会逐渐变低,所以粒径大的先沉积,粒径小的后沉积。

A、C、D项都不对,B项正确。

11.C 气候变干时,湖泊面积减小,河流入湖处距离湖心更近,湖底沉积物粒径增大,反之则减小。

1300—1500年沉积物粒径变小,说明气候变湿,1500—1700年沉积物粒径变大,说明气候变干,1700—1850年沉积物粒径变小,说明气候又变湿,1850年-2000年颗粒变大,说明气候变干。

C项正确。

36.【答案】

(1)海拔在1000~2000m——该区域属于高原地形(2分);等高线错落、弯曲——该区域地表破碎、沟壑纵横(2分)。

(2)该区域位于半湿润向半干旱区的过渡地带,生态脆弱,植被覆盖率低,易破坏、难恢复(2分);降水较少且集中,季节和年际变化大,旱涝灾害频繁(2分);水土流失严重,土地生产力低下,不利于农作物生产(2分);河流含沙量大,河水难以直接利用(2分)。

(3)调整农业结构,退耕还林还草,保护和恢复植被(2分);通过平整土地、打坝淤地和小流域综合治理等工程措施保持水土(2分);因地制宜解决农村燃料问题(2分);生态移民(2分);兴修水库等(2分)。

(任答3点得6分)

(4)赞成。

理由:

兴修小水电站,可缓解当地农村能源紧张问题(2分);有利于保护当地生态(2分);有利于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财政收入(2分);水电站的水库可为农业提供灌溉水源,还能缓解旱涝灾害(2分)。

(任答3点得6分)

不赞成。

理由:

兴修小水电站,会破坏河流生态,影响生物多样性;水电站过度蓄水可能会导致下游断流;当地降水量较小,季节变化大,小水电站提供的电力有限;河流含沙量大,水库易淤塞,水电站寿命短。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根据等高线数值、弯曲、疏密程度判断地形特征。

图示地区的典型特征是高原地形和沟壑纵横,在图中找出对应的依据即可。

(2)本题主要考查区域自然环境特征。

解题关键在于依据材料中的“过渡地带”和“水土流失”确定答题方向,再结合题干中的“穷山恶水”来确定答案。

“穷山”指的是土地生产力较低,“恶水”指降水与河流带来的灾害。

(3)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环境治理的措施。

与“穷山恶水”的原因对应,找出主要措施。

(4)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

选择赞同,需从小水电站建设对当地产业发展、防范旱涝灾害、利于生态保护、解决农村生活能源、带动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分析。

选择不赞同,主要从不利于当地小水电站建设的条件、小水电站建设后对河流水文的影响等方面分析。

37.【答案】

(1)群岛地处北纬30度附近,气温适宜(2分);副高和寒流影响,降水较少,适合胭脂虫生长(2分);气候条件适宜种植仙人掌,胭脂虫养殖食物资源丰富(2分);受冬季西风及海陆风影响,有利于胭脂虫的繁殖扩散(2分)。

(2)发展地中海型农业(园艺业)(2分)——群岛的山坡地区与地中海地区的自然带相似,有利于发展地中海型农业(2分);且纬度较低,农产品上市时间更早(2分)。

发展立体农业(2分)——加那利群岛多山,山地的水热条件垂直差异显著,有利于发展立体农业(2分)。

深化胭脂虫养殖业(2分)——随着经济发展,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提高,对生态的、环保的动物染料需求量增加(2分);胭脂红素的市场潜力巨大(2分)。

海洋渔业(2分)——地处加那利寒流,多上升流,水产资源丰富,有利于海洋渔业发展(2分)。

(任答两种,方向2分,理由2分,共8分)

(3)台湾岛西部(2分)。

纬度低,冬季气温高,有利于胭脂虫生存(2分);背风地带降水少,光热充足,有利于仙人掌种植(2分)。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农业区位、区域可持续发展等相关知识,要求学生具备较强逻辑推理能力,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与结果。

(1)加那利群岛发展胭脂虫行业的有利自然条件,需要结合胭脂虫的生长习性,从气温、降水、热量、地形等方面回答。

(2)首先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的知识,规划加那利群岛今后农业的发展方向,然后从地形、洋流等方面回答。

(3)台湾岛西部纬度低,冬季气温高,有利于胭脂虫生存,背风地带降水少,光热充足,有利于仙人掌种植。

43.【答案】问题评析:

形式雷同,旅游资源的地域组合不合理(2分);内容单调,没有体现体验式特点,旅游活动的质量不高(2分);缺乏乡土性,旅游资源的价值不高(2分)。

(2点即可)

解决措施:

地方政府要积极引导,进行综合旅游规划(形成合理的地域组合及集群)(2分);因地制宜,突出地方特色(2分);适度建设,保留乡土气息(2分);设计开发多样的旅游活动,增强体验感(增加少儿体验项目等)(2分)。

(3点即可,其他回答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解析】从材料中描述得知,各处的观光农业形式雷同,内容单调,且多经营粗放,缺乏乡土性,缺乏吸引力。

结合所学的旅游资源开发评价的知识,概括来说就是:

形式雷同,旅游资源的地域组合不合理;内容单调,没有体现体验式特点,旅游活动的质量不高;缺乏乡土性,旅游资源的价值不高。

针对旅游资源价值不高的问题,要进行合理的旅游规划,解决措施:

地方政府要积极引导,进行综合旅游规划(形成合理的地域组合及集群);因地制宜,突出地方特色;适度建设,保留乡土气息;设计开发多样的旅游活动,增强体验感(增加少儿体验项目等)。

44.【答案】地表植被更丰富,涵养水源效果更好(2分);植被结构更复杂,防风固沙效果更好(2分);植被多样性更好,生态系统更稳定(2分);有利于调整农业内部结构,解决农林牧争地问题(2分);以林护草、以草护田,林草田和谐共生(2分)。

【解析】由材料可知,“林—草—田”复合生态系统比单一种植杨树的生态效益应体现在如何减少沙地遭受风蚀、增加土壤肥力、维持生物多样性等方面。

“林—草—田”复合生态系统比单一种植杨树生态系统植物种类、数量更多,因此涵养水源效果更好;植被结构更复杂,防风固沙效果更好;植被多样性更好,生态系统更稳定;以林护草、以草护田,林草田和谐共生,增加土壤腐殖质,有利于调整农业内部结构,解决农林牧争地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