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亲家庭存在的问题的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07429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0.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单亲家庭存在的问题的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单亲家庭存在的问题的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单亲家庭存在的问题的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单亲家庭存在的问题的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单亲家庭存在的问题的调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单亲家庭存在的问题的调研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单亲家庭存在的问题的调研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单亲家庭存在的问题的调研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单亲家庭存在的问题的调研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单亲家庭存在的问题的调研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单亲家庭存在的问题的调研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单亲家庭存在的问题的调研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单亲家庭存在的问题的调研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单亲家庭存在的问题的调研报告.docx

《单亲家庭存在的问题的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单亲家庭存在的问题的调研报告.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单亲家庭存在的问题的调研报告.docx

单亲家庭存在的问题的调研报告

【最新】单亲家庭存在的问题及社会对策的调研报告

【内容摘要】结合对**比较有代表性的城市**市单亲家庭状况的调查,分析当今单亲家庭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社会对策。

旨在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有关学者对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引导单亲家长树立健康、积极、乐观、自强、自尊的婚姻和教育观念,从而减少单亲家庭对社会整体发展带来的各种负面影响。

关键词:

珠三角;单亲家庭;调查分析

目前国外对单亲家庭问题的研究已经走向成熟,已由数字统计分析发展到心理学分析及社会学分析;由单亲家庭问题的现象研究转向对其本质的研究;由单纯实证分析转向了系统理论分析;并且,各项研究由描述性转向对应策略的寻求。

其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对单亲家庭的两种极端认识,一是夸大了单亲家庭的负面影响,将所有发生在单亲家庭的问题均归咎于单亲家庭的结构;另一种认识是对单亲家庭状况的估计过于乐观,认为单亲家庭形式是社会发展的趋势,具有进步性和未来性。

这两种倾向为正确对待单亲家庭、解决单亲家庭问题设置了障碍。

而国内对单亲家庭问题研究还没引起足够重视,在研究上仍存在明显不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对单亲家庭的研究还不够全面、系统。

对单亲家庭问题的研究多偏重于离婚式单亲家庭,而对分居式、未婚式、丧偶式单亲家庭的问题研究较少,对单亲家庭子女影响研究较多;相对而言,对单亲(父)母主体的研究则明显不足。

比如,对单亲家长婚姻观念的研究就很少有人关注,但其研究对控制单亲家庭的数量,减少由其衍生而来的社会问题有一定的作用。

这不能不说是单亲家庭问题研究上的一个缺憾。

二是单亲家庭的研究中过于强调单亲家庭给子女带来的负面影响,完全忽略其正面影响。

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单亲家庭所形成的不良环境只是影响孩子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其作用大小,还取决于家长本身和孩子的互动关系。

而生活中,也不乏单亲家庭中的儿童在某些方面优于完整家庭之中的儿童。

因此,对其研究有利于正确对待单亲家庭和解决单亲家庭问题。

三是关于单亲家庭社会问题的对策研究较空洞,而且带有倾向性,过分强调对单亲子女的保护和对单亲家庭的资助。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观点起了一个不好的暗示作用。

一方面加重了单亲家庭成员的心理负担;另一方面也增强了单亲家庭对社会福利的依赖。

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单亲家庭都面临困境和存在诸多问题,也有为数不少的单亲家庭过着十分正常和健康的生活。

鉴于以上情况,我们试图结合**的实际情况,就解决现存问题作一较深入的探讨。

在**市妇联的支持下,**市家庭教育研究会从2003年10月开始,历时5个月,就珠三角单亲家庭状况进行了广泛的调查。

本次调查内容除涉及单亲家庭的经济、社会、情感和子女教育等共性问题之外,还对一些带有珠三角特色的单亲家庭问题作了特别关注。

根据这次调查掌握的基本数据,笔者对珠三角单亲家庭所面临的困难进行了初步分析并提出了社会、学校和家庭相结合的应对策略。

1 **市单亲家庭的基本状况据调查统计,**市目前共有单亲家庭19751户,占全市总户数的1196%;在单亲家庭中离异、丧偶、非婚生育三种类型的单亲家庭,分别占单亲家庭总数的51192%、43174%和4133%;单亲家长的年龄相对集中在36~45岁年龄段,而且女性家长比男性家长多,单亲母亲家庭占单亲家庭总数的79105%;单亲家长的文化水平偏低,其中初中以下学历的占61161%,大专以上文化的只占5142%,其余的为高中或中专。

城乡单亲家庭的总体构成。

在单亲家庭户数中城市单亲家庭11412户,占单亲家庭总户数的58%,农村单亲家庭户数8339户,占单亲家庭总户数的42%。

其中离异户数城市有7337户占71155%,农村有2918户占28145%。

而丧偶户数城市有3519户占40%,农村有5121户约占60%。

未婚生育户数城市有556户占64195%,农村有300户约占35104%。

年龄性别构成。

在单亲家庭构成中单亲母亲16069人,占79105%;其中28岁以下615人,占3183%;28~35岁4752人,占29157%;36~45岁7655人,占47164%;45岁以上3047人,占18196%;单亲父亲3682人,占20195%,其中28岁以下占3183%,28~35岁占29157%,36~45岁占47164%,45岁以上占18196%。

文化程度构成。

单亲家庭的家长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大部分在初中以下。

有32197%的人是高中或中专,5112%的人是大专,只有1133%是本科和0128%是研究生以上。

在11412户城市单亲家庭中,有初中以下6134人,占53175%;高中或中专4289人,占37158%;大专以上989人,占8166%。

而8339户农村单亲家庭中,有初中以下6034人,占72135%;高中或中专2223人,占26165%;大专以上82人,占0198%。

职业构成。

据问卷调查显示,在抽查的1847户单亲家庭中,农民在各职业领域中居首位,占被调查者总数的64132%;其次是工人,占被调查者总数的19127%;私营与个体商业者占被调查者总数的6198%,机关工作人员占被调查者总数的5156%,公司职员、企业管理人员和军人公安武警也分别占被调查者总数的2160%、1173%和011%。

经济收入构成。

在接受问卷调查的2363人中有12164%的调查者领救济金,经济收入在300元/月以下的占15160%,300~500元/月的占24147%,500~700元/月的占21185%,800~1200元/月的占10186%,1200元/月以上的仅占27122%。

2 当前单亲家庭存在的突出问题211 单亲家庭中家长的情感困扰21111 心灵孤独在单亲家庭中较常见在调查中“,作为单身您的最大心理问题是什么”一题的回答排在第二位的是孤僻心理。

离婚或失去配偶之后,他(她)会由于突然失去心理交流和感情沟通的对象而顿生孤独感。

对那些自身条件差,离异后不易找到更理想、更适合的新配偶的人,这种感觉会更强烈,心灵上有难以填补的寂寞黑洞。

在访问的单亲家庭中许多单亲家长由于担心受到歧视,在遇到困难时,不愿向他人倾诉,生怕自己的处境被人知道,有时还显示出对别人的不信任感;别人越是主动帮助,他们越是戒备森严。

在问到“您对繁重的家务劳动的困难采取何种方法来克服”,回答自己独自承担的人占49143%,让孩子来分担的人占33193%,寻求其他途径来获得帮助所占比例极少。

55175%的离异家长就自己已经离婚的事实向孩子采取隐瞒或告诉他们“父(母)死了”、“去了远方”、“什么都不说”等消极的态度。

有一部分家长和孩子一起对学校隐瞒其单亲的实情。

她们渴望受尊重保护又害怕被同情,既希望为大众所接纳又害怕受伤害,这种重重矛盾的心理促使她们强化了自我保护的意识,有意将自己与外界隔离开来,远离社交。

将自己限制在狭窄的社交圈子里。

21112 单亲家长的性尴尬和压抑家庭的解体、婚姻关系结束的同时也使夫妻合法的性生活终止。

在面对很自然、很正常的性欲时,单亲(父)母表现得尴尬和压抑。

数据显示(见表1),有21155%单亲(父)母选择“自慰”来解决性需要,12118%选择“性伙伴”,12186%选择“再婚”,53141%选择“其他”。

对“其他”这一项的选择,我们无法确定这半数以上的人具体用的是什么方式。

但这个问题上表现出的尴尬和压抑确是显而易见的。

 表1 您的性需要的解决方式选项人数%自慰  40721155性伙伴23012118再婚24312186其他100953141合计1889100 21113 对家庭未来的发展方向悲观**市单亲(父)母的婚姻观念还处在相对传统保守的阶段,对婚姻普遍存在较悲观的倾向,这与其文化程度、经济能力、社会环境和自我教育能力有密切联系。

据表2可以看到,对未来的家庭发展方向的考虑,只有极小部分的单亲家长选择了再婚,8164%的单亲家长对家庭的去向模糊不清,66129%持顺其自然的态度。

可以看出,大多数人的选择是较被动和有悲观倾向的,选择维持现状的人明显是抗拒再婚的。

这个群体中大多数是女性,究其原因,除了这个特殊群体生活普遍贫困忙于生计和子女的教育而无暇顾及个人问题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近年来珠三角“包二奶”、重婚、婚外恋等消极现象的普遍和离婚率的急升使得单亲妇女对再次婚姻的信心大打折扣。

这些人在婚姻失败后对婚姻持怀疑否定的态度不敢再主动靠近婚姻,视再婚为畏途,不愿轻易迈出这一步。

 表2 您对未来的家庭发展方向的考虑定位人数%再婚  129  5177维持现状43119129顺其自然148166129不清楚1938164合计2234100212 单亲家庭所面临的生活困难第一,经济困难,收入来源没有保障。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单亲家庭存在经济困难,单亲家庭年均收入3999元,月收入在800元以下的占61192%,不拥有自己住房的占63161%。

在调查的近半的单亲家庭中,主要靠低保与打零散工所得收入艰难地维持生活,这些家庭省吃俭用,也只能勉强过日子。

在我们入户调查时发现有的单亲家庭的家具还是1960、70年代遗留下来的。

有相当部分丧偶单亲家庭在治病期间用光了家里的积蓄,甚至债台高筑。

第二,家务繁重,没有安全感。

对“你在照顾或教育孩子时曾遇到很多困难吗?

”,71113%的人回答有困难。

单亲家长往往是又当爹又当娘,下班之余既要作采购、做饭、洗涮等家务劳动,还要干一些重体力活。

为减轻经济压力,有的单亲母亲与老父母亲一起生活,自然又要担负赡养老人的责任。

单亲家长最怕的是自己或孩子生病,因为身边没有帮手,常常遭受痛苦孤独的煎熬。

调查时,问到家长患病时,是否有人接送孩子回家和照顾孩子的食宿?

34126%的家长回答没有,她们为应付突发事件而存着休假;不少单亲母亲还存在与男性交往的困惑。

自古以来“寡妇门前是非多”,而且身边也确实有想占便宜者。

有些单亲母亲提醒自己尽量少接触男性,省得招惹是非。

更有一些单亲母亲因遭受前夫的欺骗、遗弃,得出“男人不可信的”结论,放弃与异性的交往。

第三,抚养费难以兑现。

尽管法律上对抚养费有明确规定,但实际情况并不乐观。

首先,抚养费以基本工资为基数并不合理。

就现在职工的基本工资来看,只是全部收入的一部分,福利奖金的收入一般都高于基本工资数。

其次,一部分人拒付或者少付。

在离异或非婚生育的家庭中,每月能真正拿到抚养费的只是少数,而 78人口研究28卷©1995-2005TsinghuaTongfangOpticalDiscCo.,Ltd.Allrightsreserved.且离异前夫妻双方存在怨恨,导致离异后双方来往很少,孩子的抚养和教育义务都是由单亲家长一人承担,经济压力相当大。

如果母亲失业或下岗,就会出现阶段性的无收入而缺少基本的经济保障。

第四,单亲母亲家庭经济状况令人担忧。

在我市单亲家庭中,女性单亲家庭与男性单亲家庭的比例分别为59121%和40178%。

单亲母亲大多数是中年女性,文化低、技能单一、体弱多病,所从事的大多是苦、脏、累等零星杂工,收入低,并常常面临失业的危机,而孩子多处于读书阶段,学习费用高。

经济收入入不敷出,捉襟见肘。

另外,单亲家庭中独生子女户只占32121%,有67179%的单亲家庭均有2个以上子女,子女多更是导致了家庭经济的困难。

表3 单亲家庭经济特困及其原因类别项目经济特困及其原因经济特困男%女%特困原因丧失劳动能力 %失业或无稳定收入 %合计  802  100  3896  100  445  100  3459  100城市2863516615373914517739178117634100农村5166413423596015526860122228366100在家长调查问卷中发现有64%的单亲家庭生活在贫困线之下,但正在接受政府或慈善机构援助的却仅有6%。

其原因与单亲家长的教育水平、观念及对政府、社团的福利设施缺乏认识有关。

由于人们对社会福利团体认识有限,当遇到困难时,会倾向于在自己的社会关系网络中找寻支持。

这一普遍态度,妨碍了单亲家长寻求社会服务机构作适时的协助,并因此而衍生出诸多社会问题。

213 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行为状况呈两极分化对大多数单亲家庭,其特殊环境通常给孩子的身心发展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

(1)产生强烈的自卑感和不安全感。

在调查中“您发现孩子在性格上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49%的家长回答是缺乏自信。

离异家庭的子女由于在家庭得不到父母离异之前那种完整的温馨亲情,在学校里又常常受到同学的轻视,甚至讥笑和嘲弄,加上社会的偏见和不良舆论,往往使他们抬不起头,他们为父母的离异感到羞耻,觉得低人一等,产生了强烈的自卑感。

自卑心理使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不愿在老师和同学中谈及自己的家境,更不愿意同学到自己家中玩。

同时,父母离婚前的反目,已经破坏了和谐的家庭气氛,而婚姻解体,则更使家庭分崩离析,这样,孩子必将忍受失去父爱和母爱的痛苦,必将失去已有的安全感和幸福感而产生被遗弃感和恐惧感。

(2)性格孤僻,交往能力欠缺。

[此篇文章来源于大-秘-书-网--大*秘*书*网-帮您找文章,12小时内解决您的文章需求]本次入户调查发现,约有2%的单亲子女患有儿童孤独症。

有的孩子因长期抑郁而逐渐形成孤僻、怯懦的性格,成为对他人、对社会都极端冷漠、缺乏信任感的人;有的孩子由于长期生活在争吵打骂的环境中,变得情绪暴躁而形成蛮横、粗野和冷酷的性格;还有的是由于父母迁怒于孩子,经常无故殴打孩子,使得孩子经常在恐惧中度日而变得神经质。

这些消极的性格特征会影响他们的人际交往、同伴关系,造成他们与人交往相处能力的下降。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不良的影响不仅不会减弱消失,反而会逐渐积累,引起更加严重的交往困难,甚至造成交往障碍。

(3)精神负担重,学习成绩不理想。

许多单亲家长,在生活上受过严重的打击,如今把其子女作为唯一的精神支柱,把自己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子女身上,要求子女处处出人头地,特别是在学业上。

殊不知过高的期望值势必给子女造成过重的心理压力。

由于孩子心理负担过重,问题想得多,大多数学生精力不集中,注意力涣散,不能专心听讲,导致学习成绩大都在中下游。

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在家长这种心理下管教出来的孩子, 6期** 珠三角单亲家庭存在的问题及社会对策 79©1995-2005TsinghuaTongfangOpticalDiscCo.,Ltd.Allrightsreserved.有41%的孩子在学习上稍有困难,1215%在学习上有较大困难。

这或多或少可以说明,家长给孩子的压力过大不利于他们的发展,有时甚至会弄巧成拙。

家长要清楚,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有一个渐强的过程,要想他全身心投入学习就必须先疏通他精神上的困扰与各种担忧。

(4)以自我为中心,自我调节及适应能力低。

由于家庭的破裂,使孩子与父母中的一人生活在一起,为人父母者往往更加怜悯孩子,对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顺,甚至对一些不合理的要求也尽量满足,他们认为最大限度地满足子女的各种愿望,或者带孩子与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生活,就能够弥补其失去父亲或母亲的遗憾。

殊不知,由于周围人对这些儿童的过分关注、同情和溺爱,又会使他们形成对他人冷漠、自私等缺点,再加之他们很少得到有效的管教,使他们的行为无约束,自我调节及适应能力没有得到良好的发展,很容易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更有甚者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

单亲家庭对大多数单亲家庭子女来说是不利的,但这不是绝对的。

对那些尽管结构完整而家庭环境却非常恶劣的孩子来说则不然。

一些学者认为,对离婚式单亲家庭孩子来说,摆脱了离婚前的纷扰状态,为一部分儿童带来了平和的成长环境,这也为子女身心健康成长创造较好的条件。

因此,在某些情况下,对孩子还是有积极作用的。

单亲家庭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也会呈现一定优势:

孩子的自立愿望得到加强。

一般来说,单亲家庭的经济条件较差、社会地位较低,这种状况导致其子女缺乏双亲的有力保护。

在这类家庭里,家长往往比较重视子女的教育,希望子女读好书,有光明的前途。

孩子由于饱受贫困的困扰,深知知识的重要,因此,部分单亲家庭子女从小就立下改善环境、地位的志向,成就感也更强烈、迫切。

有利于增强父母与子女间的感情。

单亲家庭子女的家庭生活环境、生活条件相对较差,生活其中的孩子有着切肤之痛,能体谅单亲家庭父(母)的艰辛,与单亲父母的情感依恋较强,更能善解人意,在日常生活中,比较懂事,能替父母分忧解难,平时这些子女明白家里的困难,能主动分担家务,不会向家长提出多少家里难以负担的要求。

部分子女的生活技能更多。

在双亲家庭许多家务可能不需要孩子去做,但单亲家庭却要孩子承担更多的责任。

单亲家庭子女在生活方面从父母处得到的帮助、指导较少。

很多事情(包括生活上的)他们只能依靠自己,因此多数家庭子女经历一段单亲生活后,都会在一定程度对单亲家庭生活有所适应,并培养起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

通过调查后我们认为,单亲家庭子女在家庭管理、生活自理能力等方面优于完整家庭子女,他们通常能掌握更多的生活知识以及生活技巧。

心智较同龄人成熟。

在儿童阶段甚至更早,孩子就失去了母亲(父亲),家庭在经历了如此大的挫折后,孩子的心智较同龄人成熟要早。

调查中发现,无论是乖巧还是叛逆的孩子,对独自养大自己的母亲(父亲)都心存感激。

大多数单亲家庭的孩子比普通家庭的孩子更懂事,更孝顺,体贴母亲(父亲),知道家里的难处,在学习上目的明确,勤奋刻苦。

这是单亲家庭孩子的一大优势所在。

214 单亲家庭教育的失衡第一,孩子缺乏完整的爱。

孩子生活的家庭突然没有了父亲或母亲,原有的家庭生活方式发生改变,孩子必须要去适应一套新的、大人强加的生活方式。

有些父(母)受心理和生活压力影响对孩子缺乏耐心和细心的照顾,没有时间与孩子沟通,或根本不知道该如何与孩子沟通,不能给他们及时的心理上的疏导。

如果孩子还感到周围的邻居、同学、朋友对他们的歧视、议论,更给他们带来严重的心理压力。

缺乏完整的爱会让孩子感到孤独、无助、焦躁与自卑;另外,由于家长一个人既当爹来又当娘,从早到晚都潜心于如何挣到更多的钱来抚养子女,很多都已无暇顾及对子女的教育,再加上她们本身的文化程度不高,在子女的学习方面不能给予很好的辅导或具体帮助。

单亲家长的力不从心使得家庭教育处于半真空的状态。

单亲父母与孩子的沟通时间少,每天与孩子没有沟通的占2314%;沟通半小时以内的占2518%。

孩子缺乏正确的引导和约束,造成学习不用功。

无人管教会使他们越发放任自流,缺乏自信心和上进心。

 80人口研究28卷©1995-2005TsinghuaTongfangOpticalDiscCo.,Ltd.Allrightsreserved.有时虽然愿意上进,但又由于缺乏正确和持久的引导,极易出现反复。

因此缺乏双亲家庭所具备的安全感和情感满足。

正如一些专家指出:

“单亲家庭教育是失衡的教育。

”因为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不同的。

一般说来,父亲会给孩子以安全感,同时赋予孩子勇敢坚强、权威等方面的影响,母亲会在关心、体贴、细心、温柔等方面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两者只宜互相补充而不能互相替代。

单亲家庭结构的不完整性对孩子的不良影响,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矫治与控制,很有可能会累积、发展致使出现越轨行为与犯罪行为,形成所谓的问题青少年。

第二,部分家长教育方法失当。

有的单亲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方法简单粗暴,以自己的心情好坏为转移,把子女当出气筒,打骂不断,使单亲子女整日生活在惊恐不安之中,个性发展受到严重压抑,形成胆小、孤僻、倔强、缺乏自信心等不良品质,而且易在家中无爱的情况下向社会上寻求“温暖”时,被坏人拉下水而走上犯罪道路。

在接受问卷调查时,觉得“父母经常无缘无故地惩罚我”尽占31106%。

还有37122%的孩子说“我经常挨父母的打”。

认为“父母常以一种很难堪的方式对待我”的有23156%。

过度保护是单亲家庭教育的一种不好倾向,它表现在对子女日常生活的过度关心和过度保护。

在接受调查时有30131%的孩子回答“父母不允许我做一些其他孩子可以做的事情,因为他们害怕我会出事”。

3518%的孩子说“我觉得父母对我可能出事的担心是夸大的、过分的”。

也有一些家长出于对孩子过分的关心而对子女行为进行过多限制和过分干涉。

调查中有18193%的孩子觉得“父母干涉我所做的每一件事”。

认为“父母常常允许我到我喜欢去的地方,而他们又不会过分担心”者仅占2219%。

这种过分保护和干涉,其结果是影响孩子自信心和独立性的形成和发展,养成孩子轻视劳动、厌恶劳动的不良作风,严重的甚至会造成孩子的人格扭曲和精神变态。

缺少温暖和理解也是调查中发现的问题之一。

孩子生活的家庭突然没有了父亲或母亲,原有的家庭生活方式发生改变,孩子必须要去适应一套新的、大人强加的生活方式。

有些父(母)受心理和生活压力影响,对孩子缺乏耐心和细心的照顾,没有时间与孩子沟通,或根本不知道该如何与孩子沟通,不能给他们及时的心理上的疏导。

在回答“我能感到父母对我的喜爱”一题时,有51182%的孩子持否定态度。

对“我觉得父母很愿意跟我在一起”有46177%的孩子回答是从不或偶尔。

家庭解体,殃及池鱼,在每一对离异夫妇中,双方既是拒绝者,又是被拒绝者,双方均被懊恼、痛苦以及尚未完全消失的爱制约着,气恼和恶言恶语是他们借以宣泄这种感觉的方式之一。

因此,在离异之前,家庭就处在一个不卫生的环境之中。

离异的单亲家长因受经济、家务、社会舆论等种种压力而显得紧张、焦虑、孤独,对孩子就会易怒、缺乏关心和耐心,影响了亲子关系的融洽。

调查中65159%的孩子觉得父母不尊重自己的观点,认为父母不关心自己课外生活的孩子有6611%。

当问及“当我感到伤心的时候可以从父母那儿得到安慰”时,56193%的孩子说没有。

同意“我觉得与父母之间存在一种温暖、体贴和亲热感觉”的仅占48135%。

3 社会、学校和家庭三结合的应对策略311 政府提供必要的社会关怀为帮助单亲家庭缓解当前的困难,社会各个方面都要给予热忱的关注和积极的帮助。

为此,政府应该运用社会控制的多种手段,如经济管理、行政控制、舆论控制、法律控制等来扼制离异家庭的不正常增长,并解决单亲家庭存在的实际困难,以不使其最终发展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保持社会安定。

第一,要积极开展单亲家庭的调查研究,引起全社会对这个问题的重视和关注,高校和有关研究部门要发挥主力军作用。

单亲子女教育问题的研究有助于单亲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意识。

通过研究,可让广大单亲家长认识到:

家庭的完整,并不是教育好子女的唯一条件,单亲家庭也并非完不成对子女完整人格和健康 6期** 珠三角单亲家庭存在的问题及社会对策 81©1995-2005TsinghuaTongfangOpticalDiscCo.,Ltd.Allrightsreserved.心理的教育,关键要树立科学的教育意识,即单亲家长要用自己的道德和才智,尤其是自己对孩子无与伦比的责任心,来建造一个好家庭。

单亲子女教育问题的研究也有助于学校、社会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单亲子女在心理上、行为上的不良倾向,并采取科学的方式、方法关心单亲子女德、智、体全面发展,使单亲子女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通过研究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