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笔试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07435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招聘笔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教师招聘笔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教师招聘笔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教师招聘笔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教师招聘笔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教师招聘笔试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教师招聘笔试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教师招聘笔试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教师招聘笔试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招聘笔试试题.docx

《教师招聘笔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招聘笔试试题.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师招聘笔试试题.docx

教师招聘笔试试题

2020年教师招聘笔试试题

1.不属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途径的是()。

A.心理健康课

B.个别心理咨询

C.课堂教学渗透

D.学科知识竞赛

【答案】D。

解析: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包括开设心理健康课、课堂教学渗透、个别心理辅导、心理辅导活动课等,学科知识竞赛不属于心理健康教育。

2.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最终要实现的是()。

A.生理自我B.社会自我C.心理自我D.现实自我

【答案】C。

解析:

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

生理自我是自我意识的原始形态;儿童在3岁以后,自我意识发展到社会自我阶段,至少年期基本成熟;心理自我是从青春期开始发展和形成的。

这时,青年开始形成自觉地按照一定的行动目标和社会准则来评价自己的心理品质和能力,也是个体自我意识发展最终要实现的过程。

3.小学生虽然掌握了一定的逻辑运算能力,但还不能扩展到抽象的概念。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规律,这说明小学生的认知发展处在()。

A.感知运动阶段

B.形式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前运算阶段

【答案】C。

解析:

皮亚杰将个体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即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后)。

其中,处于具体运算阶段的个体能够运用逻辑思维解决具体问题,但必须依赖于实物和直观形象,不能进行纯符号运算。

题干所述说明小学生的认知发展处在具体运算阶段。

4.下列不属于维果斯基的观点的是()。

A.心理发展存在学习的最佳期限

B.教学要创造最近发展区

C.心理发展是由外向内的内化过程

D.环境决定论

【答案】D。

解析:

维果斯基通过对人的实践活动的深入分析后指出,人的心理是在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是在人与人之间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维果斯基提出的“心理发展的文化历史学说”有一个重要的理论假设,即“人的心理过程的变化与他的实践活动过程的变化是同步的。

”维果斯基早在1920年代就注意到活动在高级心理机能形成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到意识与活动的统一性,即意识不是与世隔绝、与活动分离的内部封闭系统,活动是意识的客观表现。

因而,可以通过活动对意识进行客观研究,把意识的内容加以物化,转换成客观的语言,转换成客观存在的东西。

由此,维果斯基明确区分了意识与心理,心理概念适用于动物也适用于人,是人与动物共有的反映形式,而意识则是人所特有的最高级的反映形式。

5.皮亚杰认为()是认识的基础。

A.图式B.同化C.顺应D.平衡

【答案】A。

解析:

图式是人独特的认知结构,是认识的基础。

外界刺激对主体的影响,要依赖于主体所具有的图式。

6.下列属于前运算阶段特点的有(多选题)。

A.客体永恒性B.泛灵论C.思维可逆性D.自我中心论

【答案】BD。

解析:

前运算阶段的儿童具有以下特点:

泛灵论、自我中心、思维具有不可逆性和刻板性,尚未获得物体的守恒概念。

7.关于考试焦虑症,下面说法正确的是(多选题)

A.考试焦虑症必要时可以心理治疗配合治疗焦虑的药物

B.学业压力和考试焦虑会形成恶性循环,令考试焦虑症越来越严重C.考试时不能集中注意力、思维变窄,思维刻板

D.系统脱敏法是治疗考试焦虑症的方法之一

【答案】ABCD。

解析:

本题考查考试焦虑的理解。

8.去做心理辅导的学生都是不健康的学生。

(判断题)

【答案】×。

解析:

心理辅导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既有预防的功能,也有发展的功能。

9.加德纳提出了“关键期”这一概念。

(判断题)

【答案】×。

解析:

“关键期”是由劳伦兹提出的概念,用来说明人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10.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有四个基本的概念,分别是图式、___、顺应、平衡。

(填空题)

【答案】同化。

解析:

本题考查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发展观。

人在认识周围世界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认知结构,叫做图式。

而人类所有的心理反应归根到底都是适应,适应的本质在于取得机体与环境的平衡。

适应分为同化和顺应。

11.根据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论,12~18岁青少年的发展任务是()。

A.培养主动性B.培养勤奋感C.培养自我同一性D.培养信任感

【答案】C。

解析: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论各阶段的发展任务分别是:

婴儿期(0~1.5岁):

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儿童早期(1.5~3岁):

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感;学前期(3~6、7岁):

主动感对内疚感;学龄期(6、7~12岁):

勤奋感对自卑感;青年期(12~18岁):

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成年早期(18~30岁):

亲密感对孤独感;成年中期(30~60岁):

繁殖感对停滞感;成年晚期(60岁以后):

自我完善与绝望的冲突。

12.心理辅导的目标有两个,一是学会调适,二是()。

A.心理健康B.行为矫正C.克服障碍D.寻求发展

【答案】D。

解析:

心理辅导的一般目的为:

学会调适和寻求发展。

13.小明很怕狗,教师依次让他选看狗的照片,与他谈论狗,让他远远观看关在笼子里的狗,让他靠近笼子里的狗,最后让他摸小狗,抱起狗,消除了其对狗的恐惧反应,这种改变行为的方法是()。

A.行为塑造法B.代币法C.系统脱敏法D.模仿法

【答案】C。

解析:

系统脱敏法是一种治疗恐怖症的方法,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建立焦虑刺激等级表;

(2)进行全身放松训练;(3)焦虑刺激与松弛活动配合。

14.中学生亮亮通过物理实验发现,声音音调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

根据皮亚杰的认识发展阶段理论,亮亮的认知发展水平已达到()。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答案】D。

解析:

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

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已经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入形式运算阶段。

“形式运算”是指抽象的假设或命题进行逻辑转换。

这一时期儿童或青少年能够从具体内容中解放出来,超越具体的可感觉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并完全具备以下思维特征:

处理命题之间关系的能力,进行假设—演绎的思维能力,抽象逻辑思维接近成人水平,具有系统思维,思维的灵活性提高。

题干中亮亮通过物理实验发现,声音音调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体现出他已经具有假设演绎的能力,因此他正处于形式运算阶段。

故本题选D。

15.已有研究指出,儿童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时期在()。

A.3岁B.4~5岁C.6岁D.7岁

【答案】B。

解析:

关键期是指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

研究表明,2岁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

16.行为演练的基本方法有(多选题)。

A.肯定性训练B.系统脱敏法C.全身松弛训练D.自我控制法

【答案】ABC。

解析:

自我控制法属于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

17.下列各种个别差异中,属于认知风格差异的是(多选题)。

A.言语型与形象型

B.分析型与综合型

C.冲动型与沉思型

D.内控型与外控型

【答案】ABC。

解析:

内控型和外控型属于归因理论。

18.一个人只有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道德方面都很健康,才算完全的健康。

(判断题)

【答案】√。

解析:

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明确提出:

“心理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19.恐惧症是一种精神病。

(判断题)

【答案】×。

解析:

恐怖症是对特定的无实在危害的事物与场景的非理性惧怕,并非精神病。

20.自我意识包括:

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___。

(填空题)

【答案】自我控制。

解析:

自我意识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的心理系统。

从其活动形式上看,主要表现为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和自我调节三方面。

21.对客观事物作判断时,常常利用内部的参照,自己对事物做出判断的认知方式属于()。

A.冲动型B.沉思型C.场独立型D.场依存型

【答案】C。

解析:

场独立型的人对客观事物作判断时,常常利用内部的参照。

22.把精力集中在一步一步的策略上,提出的假设一般比较简单,每个假设只包括一个属性,即从一个假设到下一个假设是呈直线的方式进展,这种认知风格属于()。

A.冲动型B.系列型C.发散型D.整体型

【答案】B。

解析:

戈登·帕斯克对学生学习进行研究发现,学生在使用假设类型及建立分类系统的方式上有不同,分别是系列型策略和整体型策略。

系列型策略就是把精力集中在一步一步的策略上,提出的假设一般比较简单,每个假设只包括一个属性,即从一个假设到下一个假设是呈直线的方式进展;整体型策略就是从全盘上考虑问题,每个假设同时涉及若干属性。

23.“文化历史发展理论”的提出者是()。

A.皮亚杰B.维果斯基C.奥苏伯尔D.巴班基斯

【答案】B。

解析:

维果斯基首先提出了“文化历史发展理论”,他区分了两种心理发展机能:

一是作为动物进化结果的低级心理机能;二是作为历史发展结果的高级心理机能。

24.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认为7-11岁的儿童处于()发展阶段。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答案】C。

解析:

皮亚杰提出了认知发展理论,并将个体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和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

25.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又加了一个()更为合理完整。

A.道德健康B.心理C.身体D.社会适应

【答案】A。

解析:

早在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其宣言中就指出,健康应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等几方面。

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又明确提出: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26.针对学生的能力差异,下列教师采取的教学策略正确的是(多选题)。

A.针对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采取“耐心+个别化”的教学策略

B.针对学习主动性差的学生,采取“照顾合理需要”的教学策略

C.针对学习动力较差的学生,采取增强学习态度系统正向力量的教学策略

D.针对学生对学业成败归因倾向的不同,采取“发展积极归因倾向”的教学策略

【答案】ACD。

解析:

学生的能力差异可能跟其学习动力有关,也可能跟其对学业成败的归因倾向有关,另外,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对教师个性的要求也不同,因而需要教师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

如:

针对学习动力的差异,采取激发学习动力、增强学习态度系统正向力量的教学策略;针对学生对学业成败归因倾向的不同,采用“发展积极归因倾向”的教学策略;针对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采取“耐心+个别化”的教学策略。

27.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表现在(多选题)

A.发展水平差异

B.表现早晚的差异

C.能力结构差异

D.性别表现差异

【答案】ABCD。

解析:

个体之间能力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能力类型的差异、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和能力的性别差异。

所以此题选择ABCD。

28.焦虑是指一个人对当前或者预计到的对自己自尊心有潜在威胁的情境所产生的一种担忧的反应倾向。

(判断题)

【答案】√。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焦虑的定义。

29.心理自我被称为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一个飞跃期。

(判断题)

【答案】×。

解析:

自我意识的发展要经历三个阶段,分别是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

生理自我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一个飞跃期,心理自我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

30.皮亚杰认为人的认知阶段发展可以分为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____运算等阶段。

(填空题)

【答案】形式。

解析:

本题考查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31.某人经常问自己:

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按照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该个体正处在()。

A.信任感对怀疑感阶段

B.主动感对内疚感阶段

C.勤奋感对自卑感阶段

D.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阶段

【答案】D。

解析:

“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是对自我及其角色提出的疑问,与此相关的是自我同一性与角色混乱阶段的特点。

自我同一性本意是证明身份,指个体尝试着把与自己有关的各方面结合起来,形成一个自己决定协调一致不同于他人的独具“同一风格”的自我。

故此人应处于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的阶段。

32.虹虹认识并喜欢玩夹子,经常指着夹子要“夹夹”玩。

第一次在机场看到飞机尾翼上的燕子图标时,他也指着说“夹夹”,按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这种现象属于()。

A.同化B.顺应C.平衡化D.自动化

【答案】A。

解析:

同化是指有机体面对一个新的刺激时,把刺激整合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

题干里的虹虹认识了“夹夹”后,便将飞机尾翼也认作“夹夹”,属于同化。

33.一般地,偏爱合作学习的学生的认知风格是()。

A.反思型B.冲动型C.场依存型D.场独立型

【答案】C。

解析:

场依存学生偏爱听取他人意见,但自制力比较差,善于沟通合作,因此适合合作学习。

34.皮亚杰的理论认为,儿童已经获得客体永久性所处的阶段是()。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答案】A。

解析:

皮亚杰认为感知运动阶段是0-2岁,此时儿童仅靠感觉和动作适应外部环境,应付外界事物。

其认知特点:

(1)通过探索感知与运动之间的关系来获得动作经验;

(2)低级的行为图式;(3)获得了客体的永恒性(9~12个月)。

35.当向7-9岁的儿童提出这样的问题:

“假如A>B,B>C,问A与C哪个长?

”他们可能难以回答。

但换种问法:

“小明比小亮高,而小亮又比小壮高,问小明高还是小壮高?

”他们则可以回答出来。

说明该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大体上处于()。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答案】C。

解析:

具体运算阶段的思维必须有具体事物的支持。

36.在前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方式具有的特征是(多选题)。

A.思维可以逆转

B.能够进行逻辑推理

C.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

D.所有的人都有相同的感受,一切以自我为中心

【答案】CD。

解析:

前运算阶段的儿童具有以下特点:

泛灵论、自我中心、思维不可逆且刻板、不守恒等。

其中C、D属于前运算阶段的现象。

37.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的心理辅导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师生之间建立良好心理辅导关系的基本条件包括(多选题)。

A.共情B.尊重C.真诚D.质问

【答案】ABC。

解析:

在进行心理辅导时,不论采用何种方法,都必须以建立良好的辅导关系为前提。

辅导教师与受辅导学生之间要建立起的一种新型的、建设性的、具有辅导与治疗功能的人际关系,其主要特点是:

积极关注、尊重、真诚与同感。

同感是指辅导教师设身处地地去体会受辅导学生的内心感受,进入到他们的内心世界之中。

38.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

(判断题)

【答案】√。

解析: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与教育的方法和手段,以团体活动为主要途径,以提高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心理问题的能力,促进人格健全发展为目的的教育活动。

它不同于一般的学科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也不是补救性的心理治疗和医学治疗。

39.学校心理辅导的目标一般是两个方面:

一是学会调适,二是克服障碍。

(判断题)

【答案】×。

解析:

学校心理辅导的目标一般是两个方面:

学会调适与寻求发展。

40.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中6-12岁对应的发展任务是培养___,克服自卑感。

(填空题)

【答案】勤奋感。

解析: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中6-12岁处于勤奋感对自卑感阶段,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

这个时期,绝大多数儿童已进入学校,第一次接受社会赋予他并期望他完成的社会任务。

他们追求工作完成时所获得的成就感及由其成就所带来的家长和教师的认可与赞许。

如果儿童在学习、游戏等活动中不断取得成就并受到成人的奖励,儿童将以成功、嘉奖为荣,培养乐观、进取和勤奋的人格。

反之,如果由于教学不当或努力不够而多次遭受挫折,或其成就受到漠视,儿童就容易形成自卑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