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新版新人教版 2.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07800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09.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新版新人教版 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新版新人教版 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新版新人教版 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新版新人教版 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新版新人教版 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新版新人教版 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新版新人教版 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新版新人教版 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新版新人教版 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新版新人教版 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新版新人教版 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新版新人教版 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新版新人教版 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新版新人教版 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新版新人教版 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新版新人教版 2.docx

《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新版新人教版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新版新人教版 2.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新版新人教版 2.docx

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新版新人教版2

亲爱的同学:

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

2019第二次月考高三级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24*2=48分)

1、《国语周语上》云:

“夫先王之制,帮内甸服(服即服侍天子),帮外侯服,蛮夷要服,戎狄荒服。

”据此推断,西周时管辖“甸服”之地的是()

A.周王B.诸侯王C.卿大夫D.士

2、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

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

这反映了秦汉以后()

A.政治统治借助人伦秩序B.君主专制源于宗教权威

C.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D.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

3、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级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

这一做法的目的()

A.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B.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

C.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D.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

4、2016年3月,考古专家确认江西南昌海昏侯墓主身份为“汉废帝”刘贺。

据史书记载,刘贺在当皇帝的27天里做了1127件荒唐事,从而留下了“荒淫迷惑,失帝王礼仪”的罪名。

但刘贺墓出土了编钟、琴瑟、大量的竹简和孔子圣贤像,诸多学者据此认为刘贺是知书达理、情趣高雅的人。

上述对刘贺的不同评价说明()

A.历史研究需要注意史料的互证B.文献史料真伪难辨

C.历史人物评价难有定论D.历史记载要经过考古发现证实

5、下侧信息概括了中国某朝代的部分特征,这时期应是(  )

A.唐代B.明代C.元代D.宋代

6、许倬云在《历史大脉络》中谈到“中国人以为繁荣安定的景观是田畴相接,庄稼丰茂;中国的诗歌中,最常见的是田园,很少有欧洲的牧野和山林。

”这体现出(  )

A.地理环境决定人的思想观念B.道家思想在中国根深蒂固

C.生产方式对思想观念的影响D.中西价值取向的显著差异

7、《白银资本》载“1600年中欧这种贸易造成每年大约有20公斤的白银流入从宁波到广州的华南和东南沿海地区。

对丝绸的旺盛需求引发了土地使用方式的重大变化……”。

这表明东南沿海(  )

A.农业经济转型B.传统手工业受冲击

C.经济地位上升D.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8、汉唐之间,民间将土地的占有者称为“豪强”或“兼并之徒”,然而宋代以后“则公然号为田主矣”。

这种称谓的变化说明了(  )

A.土地私有制的确立B.土地兼并得到认可

C.小农经济的脆弱性D.农民地位不断降低

9、明代浙江杭州百货所聚,湖州的丝,嘉兴的绢,绍兴的茶酒,处州的瓷器,温州的漆器,金华的火腿等,“皆以地得名”。

对此现象合理的解释是(  )

A.专业性的生产区域较为普遍B.区域间长途贸易发展艰难

C.区域贸易重视地方保护主义D.手工业区域分布相对平衡

10、有人说,唐朝长安城的布局体现“规范之美”,而北宋汴京城则体现“自由之风”,唐宋城市不同布局的根源是(  )

A.理学成为官方哲学   B.城市商品经济发展

C.重农抑商政策松动D.海外贸易得到发展

11、布莱尼茨在《中国近事》序言中说:

“中国这一文明古国与欧洲难分轩轾,双方处于对等的较量中”。

李约瑟也认为在明代,中国的传统数学、天文学由于“西学”的到来而复兴。

这说明明朝(  )

A.传统科技仍然处于世界的前列B.与西方相比科技水平已经落后

C.实验科技与西方科技难分伯仲D.西学东渐使中西方科技密切交流

12、顾炎武说:

“释道犹劝人以善,小说专导人从恶,奸邪淫盗之事,儒释道书所不忍斥言者彼必尽相穷形,津津乐道。

以杀人为好汉,以渔色为风流,丧心病狂,无所忌惮……”这反映了当时(  )

A.小说改变了儒释道的伦理观念B.小说对社会价值观有诱导作用

C.官方文化与大众文化对立冲突D.佛教批评儒学败坏了社会风气

13、梭伦改革中有“解负令”,克利斯提尼时,外来移民对雅典做出突出贡献、经过公民大会的特别投票通过后能获得公民权。

二者的共同作用是(  )

A.减轻了公民经济负担

B.扩大民主政治的社会基础

C.缓和与外邦人的矛盾

D.增强雅典的军事文化实力

14、罗马法规定:

河流两岸土地的所有人,应在必要范围内使土地可供公众使用,如行路、拉纤、停泊、系缆等。

这表明罗马法(  )

A.随意剥夺财产所有人的权利

B.调解了公民之间的利益冲突

C.保护帝国内一切自由民利益

D.严格规范财产所有人的权利

15、1689年10月,英王威廉接受了国会提出的《权利法案》,1701年,威廉又签署了王位的继承由议会来决定的《王位继承法》。

这表明英国(  )

A.民主力量空前壮大

B.代议制度基本成熟

C.国王已经统而不治

D.议会成为权力中心

16、有学者指出:

“在专制时期,国王是权力的重心;专制制度消灭后,上院成为权力重心;19世纪开始,重心明显向下院转移;到20世纪,只有下院才是真正的权力机构,其他两个部分已沦为陪衬了。

”英国权力重心转移说明英国

(  )

A.民主权利获得保障

B.民主色彩日益浓厚

C.国家政局很不稳定

D.内阁占据重要地位

17、1783年通过的《邦联条例》所建立起来的邦联比大陆会议更为有效,但仍然不足以解决北美13个州所面临的共同难题。

这一“共同难题”是指(  )

A.经济交流障碍重重

B.在国际上没有地位

C.没有赋予中央权力

D.无统一的邦联政府

18、巴黎公社形成了异于“三权均衡”的“人民监督”这一新型的权力制约机制。

在马克思看来,公社的“人民监督”像一个“倒金字塔”结构,与人民选举的“正金字塔”结构形成了权力对称,有效地防止了官僚腐败和权力失衡。

这表明巴黎公社(  )

A.实现了权力的绝对监督

B.充分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

C.选举权与监督权相矛盾

D.堪称科学社会主义典范

19、马克思说:

“巴黎公社是特殊条件下的一个城市的起义,也就具有自发性、偶然性。

并不是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这表明马克思认为巴黎公社诞生的实际原因是(  )

A.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对外屈膝投降

B.民族矛盾尖锐导致阶级矛盾激化

C.工业革命与当时生产关系的矛盾

D.工业革命导致无产阶级队伍壮大

20、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说:

“苏维埃……由于其起源和成分的缘故,他们一点也不像临时政府那样过于拘谨……他们毫不犹豫、毫无保留地表达了人民大众的心声。

”以下革命措施中最符合当时人民“心声”的是(  )

A.反击国内反革命叛乱

B.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退出战争和获得土地

D.推翻罗曼诺夫王朝统治

21、.19世纪60年代,总长超过3万英里的美国铁路有多种轨距。

南部铁路轨距以5英尺居多,北部最普遍的轨距是4.9英尺,部分地区还采用6英尺、5.6英尺的轨距。

这反映出当时美国(  )

A.尚未形成成熟的统一国内市场

B.铁路是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

C.科技水平限制了制造业的发展

D.战争破坏了基础交通设施建设

22、.中央电视台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于2017年12月3日开播。

第一期节目中的石鼓是由北京故宫博物院选送的“中华第一古物”,学术界基本认同“石鼓乃秦物”,石鼓文是中国现存最早、文字最多的石刻文字,从字体看应该属于(  )

  

A.小篆到大篆的过渡B.大篆到隶书的过渡

C.小篆到隶书的过渡D.大篆到小篆的过渡

23、下表反映了各地区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的比重变化,这说明()

地区

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的比重(百分比)

1750年

1900年

欧洲

23.2

62

中国、印度和日本等亚洲国家

61.1

10.3

A.工业革命带来了社会贫富差距B.工业文明尚未冲击亚洲国家

C.欧洲成为近代世界经济体系中心D.亚洲国家被排弃在世界市场之外

24、.据统计,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者中,哈格里夫斯是纺织工,怀特是木匠,克隆普敦是纺织工人,瓦特是修理工;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诺贝尔是化学家西门子是物理学家,爱迪生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和化学奖的提名。

这一变化说明()

A.发明者的出身决定研究成果B.科技创新不再需要生产经验

C.科学与技术的结合程度加深D.科学理论比生产经验更重要

二、材料阅读题(25题12分;26题12分;27题17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朝的政体有着非常明确的分权意识。

宰相的权力被多个机构分割。

……政权归于君主,治理权归于宰相。

君主的权责是任命宰相,宰相的权责是组阁,治理天下。

君主与宰相“各有职业,不可相侵”,君主若是侵夺宰相之职权,则属违制,将受到群臣抗议。

……宋人将“执政”与“台谏”对举:

“天下之事,一切委之执政”;“一旦谏官列其罪,御史数其失,虽元老名儒上所眷礼者,亦称病而赐罢”;君主则居于超然地位,“常使两者之势适平,足以相制,而不足以相胜”,如是,“人主可以弁冕端委而无所事”。

材料二 美国的联邦党人是近代分权理论的最终完成者,清教徒们创立了他们引以为傲的复合共和制的国家制度。

他们吸收并改造了洛克“人民最高权力”理论,将人民的权力与政府的权力分开,坚持国家权力是由人民赋予的,本质上是有限的。

在法律上他们把人民所赋予的国家权力分为两部分:

联邦权力和各州权力。

他们认为联邦的权力是各州权力的让渡,宪法“无明文规定即为禁止”,是有限的;就联邦权力而言,他们以职能、机构、人员为基础进行了划分,以达到制约之目的。

(1)根据材料一,指出宋朝政体具有分权意识的表现及其影响。

(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宋朝相比,美国的分权体制有何不同。

(6分)

26、材料一

表2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

时间

1500~1850年

1850~1945年

1945~2000年

主要移

出地

欧洲、非洲

欧洲、亚洲

亚洲、非洲、

拉丁美洲

主要移

入地

美洲

美洲

西欧、北美

洲、大洋洲

人口迁

移数量

至1850年,黑奴约为1500万,为白人移民的4~5倍

1846~1924年欧洲移出4800万,1834~1941年亚洲移出1200~3700万

1960年迁移人口为325万,1974年为947.5万,1985~1990年年增长率为2.59%

——据邬沧萍《世界人口》等编制

材料二 中国的海外移民历史悠久,大致从1567~1840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期,移民数量有所增加,1801~1850年中国海外移民数达32万人。

近代中国海外移民的总数为1500万人左右,其中90%移往东南亚,移民与祖国保持着密切联系,1862~1949年,华侨投资国内企业有25510家,投资总额约63271万元。

新中国成立后,大陆地区很少向外移民。

70年代以后,出现了一个新的移民潮。

到2008年,移民人数达1000万以上,主要集中于发达国家。

——摘编自曹树基《中国移民史》(第六卷)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的基本趋势。

(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以来中国海外移民的特点及形成的主要原因,并说明华侨华人在中国近代史上的贡献。

(6分)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化学工业的卡特尔化是按照以下途径进行的:

管理的集中,以保证少数上层领导人大权独揽来维持规定的价格标准;消除竞争,以杜绝外国竞争的保护关税来保证在市场上的稳固地位;以较少数企业、但进行大规模生产的方法,来实现生产率的提高。

1904年,六个大公司统治着德国化学工业市场,它们组成了两大卡特尔。

——周一良、吴于廑《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

(1)材料一中的“卡特尔”是一种什么样的生产组织形式?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列举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德国处于领先地位的新兴工业部门。

(5分)

材料二 1871年德国完成统一。

1870至1913年,德国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4.7%,工业生产增长了4.6倍,同期英国增长1.3倍,法国增长1.9倍。

1913年,德国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为16%,英国为14%;这一年,德国贸易占世界贸易总额的13%,而英国为15%。

——王珏《世界经济通史》(中卷)等

(2)依据材料二,归纳1870至1913年德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6分)

 

材料三 1899年,德国外交部长皮洛夫在演讲中说:

“如果英国人谈论建造大不列颠帝国,法国人谈论建造新法兰西帝国,俄国人谈论占领亚洲领土,那么,我们要求建造大德意志帝国……对我们来说,没有强大陆军,没有强大海军,而要获得幸福,那是万万办不到的。

——王春来等《16-19世纪世界史文献选编》

(3)材料三中皮洛夫表达了什么意向?

为实现这种意向德国做了哪些准备?

最终导致了什么结果?

(6分)

 

三、论述题(11分)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

现象

公元前6~公元前4世纪

公民、海外贸易、美德、选举、津贴、仁义、土地私有、中央集权、私学

公元10~12世纪

夜市、瓦肆勾栏、市民、南戏、科举制、参知政事

公元14~18世纪

章回小说、工商皆本、房佣关系、白银、内阁、经世致用

围绕材料.结合古代史的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

(要求:

明确写出论题,可以任选一个特定时段历史现象拟定具体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宁县二中第二次月考(历史)卷参考答案

班级姓名

一、选择题(24*2=48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A

A

A

A

D

C

A

B

A

B

A

B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B

D

D

B

A

B

B

C

A

D

C

C

二、材料阅读

25、

(1)根据材料一,指出宋朝政体具有分权意识的表现及其影响。

(7分)

答案:

(1)表现:

相权被分割;君主与宰相分权;行政权与监察权相制约。

影响:

削弱了相权,强化了皇权;相权对皇权有一定程度的制约。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宋朝相比,美国的分权体制有何不同。

不同:

体现人民主权至上;中央集权受到地方权力牵制;通过分权制衡维护

26、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的基本趋势。

(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以来中国海外移民的特点及形成的主要原因,并说明华侨华人在中国近代史上的贡献。

(6分)

答案:

(1)趋势:

数量不断增加;范围不断扩大;自愿移民从主要由发达地区向落后地区迁移,逐渐转变为主要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被强迫进行的移民基本停止。

(2)特点:

中国大规模海外移民出现于鸦片战争之后,晚于世界国际移民;新中国成立后一段时间内基本停止;70年代以后形成新的移民潮。

主要原因:

卷入世界市场较晚;冷战期间西方的封锁;中国的改革开放。

贡献:

引入技术和资金,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兴起与发展;支持了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支援和投身于全民族的抗战。

 

27、

(1)材料一中的“卡特尔”是一种什么样的生产组织形式?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列举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德国处于领先地位的新兴工业部门。

(5分)

答案a垄断组织。

b化学工业、电力工业、汽车工业。

(2)依据材料二,归纳1870至1913年德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6分)

答案、a经济飞速发展,增速超过英法老牌国家;1913年,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超过英国,但在世界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低于英国。

b德国统一,促进了经济发展;德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领先;德国殖民地少,所占世界市场份额相对小。

(3)材料三中皮洛夫表达了什么意向?

为实现这种意向德国做了哪些准备?

最终导致了什么结果?

(6分)

a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市场。

b扩军备战、结成军事同盟。

c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

现象

公元前6~公元前4世纪

公民、海外贸易、美德、选举、津贴、仁义、土地私有、中央集权、私学

公元10~12世纪

夜市、瓦肆勾栏、市民、南戏、科举制、参知政事

公元14~18世纪

章回小说、工商皆本、房佣关系、白银、内阁、经世致用

围绕材料.结合古代史的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

(要求:

明确写出论题,可以任选一个特定时段历史现象拟定具体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论题:

经济发展推动社会变革。

(2分)

阐述:

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经济发展,小农经济逐渐形成,促使井田制、

分封制、宗法制瓦解,中央集权逐渐建立,百家争鸣出现,社会出现剧烈变化。

(4分)

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思想界出现了活跃的局面,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的思想,使儒学正统受到挑战,君主专制制度渐趋衰落,推动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

(4分)

总之,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政治、文化等也随之发生变化。

(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工作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