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控交换.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09161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510.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程控交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程控交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程控交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程控交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程控交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程控交换.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2页
程控交换.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2页
程控交换.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2页
程控交换.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2页
程控交换.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2页
程控交换.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2页
程控交换.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2页
程控交换.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2页
程控交换.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2页
程控交换.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2页
程控交换.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2页
程控交换.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2页
程控交换.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2页
程控交换.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2页
程控交换.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2页
亲,该文档总共5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程控交换.docx

《程控交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程控交换.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程控交换.docx

程控交换

第一章程控交换概述

1.1程控交换概述

话音信息的交换仍然是当今社会信息交换的重要内容之一。

实现话音信息交换的工具是电话。

电话通信系统用的终端设备是电话终端(也称为电话机)。

电话通信的最基本原理就是每个用户使用一部电话机,用导线将话机连接起来,通过声能与电能的转换,使两地的用户可以互相通话。

如果有三部电话机,并要使这三部电话机间都能分别成对通话,则就需要用三对线将它们分别连接起来,以此类推,若有N部电话机,则就需要

对连线,才能使N部话机间能任意成对的通话。

图1-1给出N=6时,各话机之间的连接情况

图1-1六部电话机相连接的情况

如果N很大,则所需的连接线数很多,这样就严重产生以下几个问题:

1)不经济,线路投资很大,且线路的利用率低;

2)使用不方便,要使电话机与许多对线连接起来,这是很困难的;

3)安装维护困难

所以上述这种直接连接方法,没有实际价值的。

解决这种问题的方法是在用户分布区域的中心位置,安装一个公共设备,每个用户都用一对线与这公共设备相连,如图1-2所示。

当任意两个用户要通话时,由公共设备将两部话机联通起来,通话结束后再将线路拆除,以备其他用户使用。

这个公用设备就是电话通信系统中的交换机。

图1-2电话交换机

要完成电话交换的任务,电话交换机必须具有以下功能:

1)及时发现用户的呼叫请求;

2)记录被叫用户号码;

3)判别被叫用户当前的忙闲状态;

4)若被叫用户空闲,交换机应能选择一条空闲的链路临时将主叫,被叫用户话机连通,使双方进入通话状态;

5)通话结束时,交换机必须及时进行拆线释放处理;

6)使任意两个交换机所带的用户自由通话;

7)在同一时间内交换机要允许若干对用户同时进行通话且互不干扰。

在电话通信交换中,要实现任意两部话机之间建立双向语音通信所需的设备和它们之间的相互连接关系可用图1-3表示。

图1-3电话网的基本结构

由图1-3知,其由用户环路,交换部分和局间传输设备组成。

1、用户环路:

它是用户话机和交换局总配线之间的连接线,这种线路就称为用户环路,也常称为用户线。

2、交换部分:

它是电话网的“智能”部分。

有了它,每一个主叫用户才能与被叫用户连接起来,如果主被叫双方在同一交换局内、交换机可以通过用户环路把它们直接连接起来。

如果主被叫双方不在同一交换局内,则交换机可以通过交换局之间的连接线路(通常叫中继线路),使主叫用户的交换局和被叫用户的交换局连接后,再将主被叫用户间接连接在一起。

3、局间传输设备:

这是各交换局之间的电话网部分。

它既包括了发送和接收设备,又包括了各种多路传输媒体。

这种局间传输线可看成是各端局之间、端局与汇接局,汇接局与汇接局之间的高速率的复用传输设备,如PCM基群,或PCM的高次,及光纤数字通信系统如PDH的1、2、3、4次群(近年来新设计的可采用SDH的STM-1传输设备)。

如果交换机用在企、事业单位,作为企、事业内部的各用户之间的电话通信的交换设备,而这些企、事业又作为公用电话局的一个用户,我们把这些交换机就称为用户交换机。

1.2交换机的发展过程

电话交换是伴随着电话通信的出现而同时产生的,随着电话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交换系统也经历着相应的变化和发展,归纳起来可分为四个时代:

1、人工交换机:

这是最古老的交换机,这是依靠人(话务员)完成主被叫用户间的接续的。

它可分为磁石式或共电式交换机两种。

现在这种交换机已被淘汰,但这种人工接续方式,在一些特殊场合还有应用。

2、步进制和旋转动作交换系统。

从人工交换机到自动交换系统的革命性变革最早是由步进制交换系统完成的。

步进制交换机是由电动机的转动带动选择器(又叫接线器)垂直和旋转的双重运动来实现主叫和被叫用户的接续的。

3、纵横制交换系统:

该系统使用电磁力建立和保持接续。

“纵横”是指它的选择器采用交叉的“横棒”和“纵棒”选择接点。

后期的选择器虽然使用了专门设计的电磁继电器构成接线矩阵,但“纵横”一词却一直被沿用下来。

步进制和纵横制电话交换系统通常又被称为机电式电话交换系统,以区别于后来出现的电子交换系统。

4、电子交换系统:

早期的电子交换系统,只是使用电子元件如晶体管和集成器件代替纵横制交换系统中的电磁继电器等体积大、耗电多的机电元件。

但随着计算机技术在通信技术中的应用,交换技术开始了它的第二次革命性的变革。

新一代的交换系统利用予先编制好的计算机的存储程序来控制整个交换系统的运行,以代替用布线方式连接起来的逻辑电路控制整个系统的运行,所以这种新型的交换系统叫做存储程序控制交换系统(SPC),简称程控交换系统。

步进制、纵横制和程控交换系统都属于自动交换系统。

一个自动交换系统由两个主要部分组成:

话路系统和控制系统。

前者用来建立交换系统的入端和出端之间的连接,而后者则对收到的信号进行译码并发布各种命令去控制交换网络。

早期的程控交换机在话路系统方面与机电式交换机并无本质区别,它仍然使用了空间分割的话路交换网络,而所交换的信息也都是模拟信号,因而这一类交换机叫做模拟程控交换机。

随着脉冲编码调制技术(PCM)得到应用。

PCM传输系统的发展,促使程控交换向时间分割的数字交换机发展,数字交换机所交换的信息是数字信号。

所以这类交换机就称为数字程控交换机。

1.3电话通信网的基本组成

电话通信网是指在本地网和长途网上组织开放电话业务的一种业务网络。

为了使全球范围内任何两点之间都能进行通信联系,既要保证通信质量,又要经济合理,需要将各区域的通信流量逐级汇集起来,以提高通信电路的利用率。

一般在长途电信网中根据地理条件、行政区域、通信流量的分布情况等设立各级汇接中心。

每一汇接中心负责汇接一定区域的通信流量,然后逐级形成辐射的星形网或网形网。

我国的电话网采用四级汇接辐射式长途电话网,设四级长途电话局,其构成示意图如图1-4所示:

图1-4四级汇接辐射式长途电话网

1)C1局,大区中心局,也称省间中心局,共8个,包括上海、北京、广州、南京、沈阳、西安、成都、武汉。

其职能是疏通该交换中心服务区的长途话务,包括长途去话,长途来话和转话业务。

2)C2局,省中心局,共22个,包括除去C1所在城市以外的各省会城市,其职能是疏通该交换中心服务区域内的长途去话、长途来话和转话业务。

3)C3局,地区中心局,其职能是疏通该交换中心服务区的长话业务,包括长途去话、长途来话和转话业务。

全国共有约350个C3局。

4)C4局,它是长途自动交换网的最低级交换中心,即县长途交换中心,其职能是疏通本交换中心服务区的长途业务。

全国约有2200个C4局。

从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地原则出发,对我国长途电话有如下基本要求:

1)C1局个个直接相连,具有直接路径,形成格形网的拓扑结构,保证了各大区之间具有直达通路。

2)C1局内向本大区内所有C2局辐射,用低呼损直达电路群连接。

3)C2局向本省内所有C3局辐射,用低呼损直达电路群连接。

4)C3局向本地区内所有C4局辐射,用低呼损直达电路群连接。

这样一来,全国便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四通八达的四级汇接式辐射网。

这些直达电路群称为“基干路由”。

基干路由上电路群的呼损标准是为保证全网的接续质量而设定,通常它的要求是呼损应小于1%。

基干路由网保证了全国任意两地的电话用户都可以接通电话。

但是,如果长话网仅仅是由上述基干路由所构成,则接通一次电话所需的转接次数在某些情况下是相当多的。

例如甲大区内某县一个用户与乙大区内某县一个用户通话,就需要经八个长话局、七段长途电路,如图1-5所示。

由此可见,若长话网中只有基干路由,长途电话的接续将很不灵活,也不一定合理。

因而全国长途网除要满足以上的四条基本要求外,还要作必要的完善,即要增加低呼损的直达路由,高效直达路由等措施。

图1-5长途电路

在图1-4中C4以下的部分,即C5局所服务的区域称为本地电话网。

本地电话网可分为单局制、多局制和汇接制三种方式。

单局制:

是指只有一个市内电话局,主要负责市内电话用户间的通话,另外应该能够把每个电话用户和市内一些其他装有电话通信设备的处所沟通。

其他装有电话通信设备的处所,除市话局外,还有长途电话局、用户小交换机和特种业务台等。

多局制:

当本地网发展到一定容量时应该在市区实行分区,每区建立一个电话局,负责本区内电话用户的通话,这样就构成了分局制电话网。

这种本地电话网的结构就称为多局制。

汇接制:

当本地网的容量发展到几万号时,本地网内所包含的分局数就越来越多。

这样由于分局数目很多,服务区域扩大,局间中继线的数量和平均长度却相应增大,使得中继线路的投资比重增大,甚至超过用户线路的投资。

因此,在分局数很多时,局间中继通常不采用直接中继连接,而是在分区的基础上,把若干个分区组成一个大的联合区,整个本地网由若干个联合区构成,这种联合区叫做汇接区。

在每个汇接区内设汇接局,下设若干个端局。

端局以C5表示。

它可分为市话端局、卫星城镇端局、农话端局等,分别接市话用户、农村用户和卫星城镇用户。

它是通过用户线与用户直接相连的交换局、其职能是疏通本局范围的本地电话业务及本局用户的去话和终端来话业务,它与所从属的汇接局之间设有低呼电路群。

汇接局是一个汇接区内的电话交换局,它的职能主要是汇接本汇接区内的本地电话业务,根据需要也可疏通本汇接区的长途电话业务。

1.4程控交换机的组成及数字交换的基本原理

1.4.1程控交换系统的组成

程控交换系统是由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组成。

这里所说的基本结构是指程控交换机的硬件结构。

图1-6给出的是程控交换机的基本硬件结构图。

程控交换系统的硬件可分为两个系统:

话路系统和中央控制系统,整个系统的控制软件都存放在控制系统的存储器中,该结构图既适用于空分交换系统也适用于时分数字交换系统,因为不管何种交换方式,其区别存在于交换网络和用户电路的具体结构,系统的功能并无本质区别。

为方便,我们假定控制系统和话路系统都是以集中控制方式工作的。

图1-6程控交换系统基本结构图

1、话路系统:

它由交换网络和外围电路组成,其中外围电路包括用户电路、中继器、扫描器、网络驱动器和话路接口等几部分。

交换网络的作用是为音频信号(模拟交换)或话音信号的PCM数字信号(数字交换)提供接续通路。

用户电路是交换网络和用户线间的接口电路。

它的作用是一方面把语音信息(模拟或数字)传送给交换网络,另一方面把用户线上的其它信号,如铃流等,和交换网络隔离开来,以免损坏交换网络。

中继器是交换网络和中继线间的接口电路。

所谓中继线是该系统与其他系统或远距离传输设备的连接线。

中继器具有出局中继和入局中继之分。

中继器除具有用户电路的功能外,还具有指定信号形式、中继线工作方向以及为计费提供反极信号等功能。

扫描是用来收集用户信息的。

用户状态(包括中继线状态)的变化通过扫描器可送到控制部分。

网络驱动器是在中央处理系统的控制下,具体地执行交换网络中通路的建立和释放。

而话路设备接口,又称信号接收分配器,统一协调信号的接收、传送和分配。

2、中央控制系统:

控制系统的功能包括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对呼叫进行处理;另一方面对整个交换系统的运行进行管理、监测和维护。

控制系统硬件由三部份组成:

一个是中央处理芯片(CPU),它可以是一般数字计算机的中央处理芯片,也可以是交换系统专用芯片。

二是存储器(内存储器),它存储交换系统常用程序和正在执行的程序和执行数据。

三是输入输出系统,包括键盘、打印机可根据指令或定时打印出系统数据,外存储器存储常用运行程序,机器运行时调入内存储器。

一些小型交换机的外存储器常常保持在控制系统之中,所有程序都固化在专门的EPROM存储器中。

例如,深圳华为公司研制的C&C08交换系统是由管理/通信模块(AM/CM)与多个交换模块(SM)组成。

SM就相当于话路系统,按其功能可分为用户模块(USM)、远端用户模块(RSA)、远端交换用户模块(RSM)、远端用户单元(RSU)、中继模块(TSM)等。

AM/CM模块起到中央控制系统的作用。

管理模块(AM)又分为前管理模块(FAM)和后管理模块(BAM),每个SM模块与CM模块之间采用2对主/备(或负荷分担方式)光纤连接,叠加模块可增容至10万门以上的容量。

交换机的模块化设计和利用模块叠加实现增容是C&C08交换机的特点之一。

关于这方面的详细讨论将在本书的以后各章中讨论。

1.4.2外围电路模块

1、用户线单元(用户电路)

用户线上传输的除了语音信号外,还有-48伏直流电压和铃流等带外信号。

但交换网络尤其是各种形式的程控交换网络所能通过的是语音信号,其他信号绝对不能进入的,否则会损坏交换网络。

数字交换网络进行交换的是数字语音信号,而用户线上现在一般传输的是模拟信号,要进入交换网络还必须进行变换。

故在用户线进入交换系统时,首先要进入用户电路(SLC)。

用户电路是用户线和交换网络或其他电路间(如扫描电路)必不可少的接口电路,被称为SLIC。

一个数字交换机的用户电路框图如图1-7所示。

图1-7用户电路功能框图

数字交换机的用户电路具有七种功能。

通常简称为BORSCHT功能。

它来源于七种功能的第一个英文字母。

即应具馈电(B)、过压保护(O)、振铃(R)、监视(S)、单路编译码器(C)、混合电路(H)、测试(T)七种功能。

对模拟交换机的用户电路,除没有编译码外,其六种功能完全一样。

用户电路可用专用集成电路实现。

2、中继电路

中继器是中继线和交换网络以及控制系统间的接口电路。

中继器上传输的不仅有语音信号还有各种局间信号。

由于中继器是交换机间的连接设备,所以中继器的结构和性能不仅因交换机自身型号不同而不一样,同一型号的交换机和不同的交换机连网,其中继器也必须作出相应改变。

另外不同的中继器还要适应于相应的传输设备。

对模拟空分交换系统且中继线也是模拟传输的情况,中继器一般分为出局中继器、入局中继器和特服中继器等。

中继器一般由保护电路、信号互换电路、用户线信号电路和隔离电路等组成。

其中信号互换电路用来指定中继线工作方向(出中继或入中继)和指定信号形式。

用户线信号电路则用来在出入中继期间用户电路断开时,代替用户电路向话机馈电、铃流的接通和断开、传输信号等功能。

隔离电路的功能则用来分离开用户线、中继线以及交换网络内传输的电流。

将上面各种功能不同组合就可构成不同类型的中继器。

由于目前尚存在大量的模拟中继线,一般数字交换系统都配置有模拟中继器AT(模拟口)和数字中继器DT(数字口)两种局间中继器。

模拟中继器是模拟中继线和数字交换网络的接口电路。

在模拟中继线上传送的信号是模拟信号;数字中继器是局间PCM中继线的终端电路。

它的功能与PCM信号传输系统中的信道机有很多相同,这些功能包括:

1)码型变换:

即实现双/单(传输信道的HDB3码变成交换机用的单极性不归零码)或实现单/双极性转换(将交换机内用的单极性不归零码转换成适合于线路传输的双极性码,如HDB3码)。

2)时钟提取:

从PCM中继线上提取时钟信号作为系统同步信号。

3)帧同步:

从PCM中继线上提取帧定位信号,通过帧定位获得帧同步。

4)弹性存储的帧调整:

数字中继器具有缓冲存储器,能够存储一帧数据容量。

用它来调整帧相位,使PCM传输线上的帧相位和交换网络同步。

5)提取和重新排列随路信号:

由于PCM中继线上传输的随路信号和交换网络中的格式并不完全一样,所以随路信号一般要提取后重新排列,以供交换网络使用。

数字中继器的上述功能可缩写为GAIPACHO。

3、扫描电路

扫描器是在电话呼叫的各个阶段使控制系统完成各种信息的收集。

许多器件都可用作交换系统的扫描器件。

但在现代交换系统中使用广泛的是光电耦合器和差动放大器。

光电耦合器可用来进行电源检测。

图1-8是光电耦合器的电路原理图。

它由一个发光二极管和一个光电晶体管封装而成。

当有电流通过发光二极管时,在光电晶体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就能够导通。

图1-8光电耦合器电路原理图

图中的电阻R和二极管D是为保护光电耦合器用的,光电耦合器的最大优点是使外线电路和用户电路在电气上完全隔离,因而使用它作为扫描器可完全防止外线高压串入内线电路。

差动放大器利用检测电压的极性进行扫描。

图1-9为差动放大扫描器。

若e+>e-输出S取逻辑值为1,若e+

该器件很容易由集成电路来实现,多个这种部件集成在一起即可构成扫描矩阵。

由于在交换系统内要对许多点进行检测,所需扫描电路的数量很大,扫描矩阵对这种用途就特别适合。

扫描器中所关注的是扫描速度,因为这直接关系到交换系统的质量,而扫描速度的大小又决定着扫描器的成本。

所以对扫描周期的要求要根据被检测的不同事件具体确定。

图1-9差动放大扫描器

4、信号音的产生

在模拟交换系统中,信号音是由单独的模拟信号发生器产生的。

在数字交换系统中,由于信号音及双音频信号也须经过数字交换网络,这种用传统的模拟信号音发生器产生信号音,用A/D变换设备将模拟信号音转换为数字信号音的方法,显然已经不太适用。

因为用这种方法产生的信号音的频率和幅度不稳,且还要配备专门的A/D变换设备。

在数字交换机中,多采用数字信号发生器直接产生数字信号音。

图1-10数字信号音产生的原理框图

图1-10是这两种数字信号音产生方法的原理框图。

直接产生数字信号音的方法是利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实现的。

对要求产生的信号音按每隔125μs时间抽样一次,再将每次抽样的幅度进行计算,获得所需的数字信息,然后写入PROM中,最后只要能按一定规律去读出PROM中的内容,就完成了数字信号音的产生。

在C&C08数字程控交换机中可提供模拟用户线接口和数字用户线接口,两种接口板ASL和DSL可装于同一种机框的同一种槽位。

C&C08交换机的每个基本用户单元包含304模拟用户线接口。

32个双音多频收号器(DTMF)和一块用户线测试板(TSS)。

其模拟用户板也能很好的完成上述的指出“BORSHT”功能。

ASL的控制部分中采用了华为公司自行设计的ASIC芯片,这样既缩小ASL板的体积又具有更优良的性质。

C&C08交换机中配置有数字中继电路单元和模拟中继电路单元。

其中模拟中继板可以提供二线实线中继、四线模拟载波中继、E/M中继电路、环路中继电路等中继方式。

1.4.3交换网络模块

电话交换系统的任务就是在各条用户线之间、用户线和中继线之间或中继线与中继线之间建立起语音信号临时通道(接续)。

这一工作是由交换网络最后完成的。

交换网络可以说是交换系统中占用设备最多也是最复杂的设备。

在交换技术的发展中,首先要改变的便是交换网络。

在现在的程控交换系统中,交换网络可分为空分交换网络和时分交换网络两类。

空分交换是指交换部分是由只有闭合(导通)或断开(阻塞)两个状态的元件(叫做交叉接点)组成的空分交换矩阵。

空分交换矩阵在控制部分的控制下,通过适当交叉接点的闭合可以为接续提供一条实质性的信号通路。

而时分交换则是在一条公共通路中提供适当的时隙传送指定信号。

空分交换矩阵又叫做空分交换网络。

与此相对应,时分交换的交换部分则叫做时分交换网络。

这二者虽统称为交换网络,但在工作原理上却有相当大的差别。

1、空分交换网络

一般用于小容量的模拟交换机。

在这种交换网络中,交叉接点元件最早使用的是电磁继电器。

继电器的优点是接通电阻很小(约0.1Ω)断开电阻无穷大。

但缺点是体积大耗电大,寿命短,[动作时间慢(动作时间为毫秒(ms)级],其大都用在步进制自动交换机中。

在程控交换机中大都使用电子交叉接点。

电子交叉接点是利用了双极型晶体管或场效应管的开关特性构成交叉接点的两个状态。

它们不能像继电器那样具有“真正”关断和闭合状态,因为它们是对应于这些器件的截止和导通状态。

双极型电子交叉接点的导通电阻一般约为5Ω~15Ω,而MOS型(场效应管)的导通电阻约在几十欧到200Ω左右。

电子交叉接点的截止电阻虽然都高达数兆欧到数十兆欧,与“真正”的关断没有多大差别,但它们的极间电容较大为音频信号的阻断带来了不利因素。

电子交叉接点的优点是:

开关速度快[微秒(us)级]、体积小、功耗小、无机械磨损、寿命长等。

现代程控交换系统中使用的交叉接点大多都是由大规模集成电路(LSI)构成的交换矩阵。

交叉接点元件原理虽然十分简单,但由于使用数量巨大,动作频繁,在交换系统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元件。

因此,如何降低交叉接点元件的成本,缩小体积,延长使用寿命等是设计一个交换系统优先要考虑的问题之一。

这一点在空分交换尤为重要,因为在空分交换时,所需交叉接点的数量是很大的。

而时分交换正是因为使用交叉接点的数量很少这一重要优点而替代了空分交换网络。

从概念上讲,最简单的空分交换是一个矩形交叉接点阵列。

这阵列如图1-11所示。

图1-11空分交换矩阵

它有M条入线和N条出线,简写为M×N矩阵。

为了做到能把M条入线中的任一条接到N条出线中的任一条,从图1-11a)可看出,它需要M×N个图1-11b)所示的交叉接点。

对于大型交换系统来说使用这种“全利用度”的每一条入线皆可和每一条出线相接的交叉矩阵,要使用数量巨大的交叉接点,这不仅不经济,很多情况下也是技术上办不到的。

如何减少交叉接点的数量,是交换网络设计中一个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减少交叉接点数量可利用部分利用度的方法,部分利用度是相对于全利用度而言的,所谓部分利用度就是指每条入线只接到有限条出线上(而不是全部出线),这样就可减少交叉接点的数目,当然,减少交叉接点数量的根本途径是使用多级交叉矩阵或采用数字交换。

在上述的全利用度或部份利用度的交叉矩阵中,交叉接点的利用率是很低的,即使所有用户都接通,一个正方形矩阵的每排或每列中也只有一个交叉接点在使用着。

每一个特定的接续都需要一个特定的交叉接点,这一接点一旦失灵,就不能建立接续,多级交换矩阵就可以解决上述两个问题。

图1-12给出了一个三级空分交叉矩阵的示意图。

在该矩阵中,N条入线分成K组,每组有n条入线接入一个n×k矩阵,由k个n×k矩阵构成第一级矩阵列。

第二级由k个k×k矩阵列。

经一级每一n×k矩阵的k个输出分别与第二级的k矩阵相连,形成交叉连接。

第三级由k个k×n矩阵列构成。

第二级与第三级之间也是交叉式连接。

即每一个k×k矩阵的k个出线分别与每个k×n矩阵入线相连。

这样k×k矩阵的所有出线总和仍为N条,从而构成了一个具有N条入线和N条出线的交换矩阵。

在多级交换矩阵中,级间连接线叫做绳路。

图1-12中的三级矩阵总共有k×k条绳路。

图1-12三级交叉矩阵

由图1-12中我们可看到:

对于入线和出线任一特定接续来说,都有k条路径可供选择。

由此可见,多级矩阵结构通过迂回路径的方法避免了因一个交叉接点损坏而使一个特定接续不能进行。

由于在多级矩阵中,每一条入线或出线都仅有较小数目的交叉接点,也避免了容性负载的过份增加。

2、时分交换网络

1)数字时分接线器(T接线器)

数字时分接线器的基本操作就是将数据写入存储器及从该存储器读出数据。

在读写过程中,通过选用的时隙进行信息交换。

图1-13是时隙互换操作的示意图。

由于数字时分接线器是通过存储器进行交换的,所以叫做存储交换器。

由于数字存储器成本低而容易集成化,所以数字时分交换要比空分交换更经济。

图1-13时隙互换操作

当数字信号复接为单一的TDM方式时,只用时分交换即可组成较经济的交换机。

然而由于存储器具体速度等其他限制,交换机容量不可能太大,所以大型交换机还需要一定数量的空分交换级。

但应指出的是:

为了经济原因,应把尽可能多的交换工作由时分交换级来完成。

一个单一的T接线器可用图1-14表示。

它主要由话音存储器和控制器两部份组成。

图1-14T接线器

话音存储器(SM)是用来暂时存储话音信息的,故又叫做“缓冲存储器”。

控制存储器(CM)是用来存储时隙地址的,又称“地址存储器”或“时址存储器”时分接线器的工作方式有两种:

一种是“顺序写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