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炮制与饮片质量重点.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10447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106 大小:2.1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炮制与饮片质量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6页
中药炮制与饮片质量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6页
中药炮制与饮片质量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6页
中药炮制与饮片质量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6页
中药炮制与饮片质量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6页
中药炮制与饮片质量重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6页
中药炮制与饮片质量重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6页
中药炮制与饮片质量重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6页
中药炮制与饮片质量重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6页
中药炮制与饮片质量重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6页
中药炮制与饮片质量重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06页
中药炮制与饮片质量重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06页
中药炮制与饮片质量重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06页
中药炮制与饮片质量重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06页
中药炮制与饮片质量重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06页
中药炮制与饮片质量重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06页
中药炮制与饮片质量重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06页
中药炮制与饮片质量重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06页
中药炮制与饮片质量重点.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06页
中药炮制与饮片质量重点.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06页
亲,该文档总共10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药炮制与饮片质量重点.docx

《中药炮制与饮片质量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炮制与饮片质量重点.docx(10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药炮制与饮片质量重点.docx

中药炮制与饮片质量重点

第四章 中药炮制与饮片质量

第一节 炮制目的与药物成分

  中药炮制学研究什么?

  

  药材经净制、切制或炮炙等处理后,称为“饮片”。

  饮片系指药材经过炮制后可直接用于中医临床或制剂生产使用的处方药品,是供中医临床调剂及中成药生产的配方原料。

  中药炮制是制备中药饮片的一门传统制药技术。

炮制,在历史上又称“炮炙”、“修治”、“修事”

  中药炮制是按照中医药理论,依照辨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考试关注要点:

  为什么要炮制饮片?

——炮制目的(3/15、1/13)

  如何炮制饮片?

——炮制方法(6/15、4/13)

  不同规格炮制饮片的作用?

——炮制作用(5/15、4/13)

  炮制后药效为何会发生变化?

——炮制机理(1/15、1/13)

  学习要求:

  需先完成中药学、中药鉴定学与中药化学课程。

  

  一、中药炮制的目的:

  

(1)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

  

(2)增强药物疗效

  (3)改变或缓和药物的性能

  (4)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的部位和趋向

  (5)便于调剂和制剂

  基本目的:

减毒增效、便于使用。

  

  多项选择题

  中药炮制的目的有

  A.增强药物疗效

  B.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

  C.便于调剂和制剂

  D.改变药物的作用趋向

  E.恢复药物的性能

  

『正确答案』ABCD

『答案解析』中药炮制的目的:

  

(1)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

  

(2)增强药物疗效

  (3)改变或缓和药物的性能

  (4)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的部位和趋向

  (5)便于调剂和制剂

  1.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

  

(1)减毒

  川乌、草乌、附子、半夏、天南星、甘遂、大戟、马钱子、斑蝥。

  乌头:

炮制降低乌头类生物碱含量,降低毒性。

  苍耳子、蓖麻子、相思子:

加热使毒蛋白变性。

  

(2)消除或降低副作用

  麻黄:

煮沸,除“令人烦,汗出不可止”副作用。

  柏子仁:

去油制霜,免除腹泻的副作用,用于失眠、心神不安而又大便稀溏的病人。

  干漆:

炒或煅,减少副作用。

  鹅不食草:

炒制或蜜炙,减少对胃的刺激性。

  2.增强药物疗效

  一般而言,炮制提高中药疗效的方法有

  

(1)增加溶出、提高疗效

  

(2)辅料协同、增强疗效

  (3)制备新药、扩大疗效

  (4)减少损失、保存疗效

  (5)其他

  决明子、莱菔子、芥子、苏子、韭子、青葙子:

种子类药物,炒制后表皮爆裂,有效成分易于溶出(“逢子必炒”)。

  自然铜、代赭石、炉甘石:

矿物药煅制后,质变酥脆,易于煎出有效成分(“逢石必捣”)。

  

  3.改变或缓和药性

  性和味偏盛的药物,在临床应用时,会带来副作用。

  如太寒伤阳,太热伤阴,过苦伤胃耗液,过甘生湿助满,过辛损津耗气,过咸助痰湿等。

  甘草:

生甘草,性味甘凉,具有清热解毒、清肺化痰的功效;炙甘草性味甘温,善于补脾益气,缓急止痛

  地黄:

生地黄,性寒,具清热、凉血、生津之功;经蒸制成熟地黄后其药性变温,能补血滋阴、养肝益肾

  麻黄:

蜜炙缓其辛散之性,且炼蜜可润燥,故而止咳平喘增强。

  “生泻熟补”、“甘能缓”、“炒以缓其性”

  4.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的部位和趋向

  中药的作用部位以归经来表示,作用的趋向以升、降、浮、沉来表示。

中药通过炮制,可引药入经,改变药物作用部位,也可改变其作用趋向。

  “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

         ↓

  醋制入肝经、蜜制入脾经、盐制入肾经

  柴胡、香附:

醋制引药入肝。

  小茴香、益智仁、橘核:

盐制引药入肾。

  “生升熟降”

  莱菔子:

生莱菔子,升多于降,用于涌吐风痰;炒莱菔子,降多于升,用于降气化痰,消食除胀。

  辅料对作用趋向的影响:

  “酒制升提”:

大黄、黄柏

  5.便于制剂和调剂

  

(1)药物切制成一定规格的片、丝、段、块后,既便于制剂及调剂配方,又利于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2)质地坚硬的矿物类、甲壳类及动物化石类药材很难粉碎,不便制剂和调剂,如赭石、寒水石、自然铜、石决明、穿山甲、龟甲、鳖甲、阿胶。

  

  二、炮制与药物成分

  大纲要求:

  

(1)炮制对含生物碱类药物成分的影响

  

(2)炮制对含苷类药物成分的影响

  (3)炮制对含挥发油类药物成分的影响

药物成分

影响情况

生物碱

(1)高温发生分解、水解,达到增效减毒的目的

(2)酒、醋等辅料增加溶出

(3)小分子生物碱易溶于水,应少泡多润

苷类

(1)苷易溶于水,应少泡多润

(2)杀酶保苷

(3)酒可促进苷的溶解,增强疗效;醋可促进苷的水解,应避免使用

挥发油

(1)"抢水洗",阴干

(2)采用一定炮制方法除去挥发油,可降低副作用

第二节 炮制的辅料与饮片质量

  一、炮制常用辅料与作用

  辅料的定义

  中药炮制辅料是指中药炮制过程中,除主药以外所加入的具有辅助作用的附加物料。

  分类:

一般可分为液体辅料和固体辅料

  (具体辅料及其作用将在第三节,加辅料炒法及炙法中讲解)

  

  二、常用饮片的质量控制

  大纲要求:

  净度、片型、色泽、气味的要求

  检查(杂质、水分、灰分、有害物质、微生物)

  含量测定

  限量标准

  控制饮片的质量主要从外观和内在质量来检测。

  

(1)外观质量主要看饮片的净度及形色气味、包装等。

  

(2)内在质量主要看饮片的水分、灰分、浸出物、有毒及有效成分、微生物限度等。

  1.净度、片型、色泽、气味的要求

  

(1)净度

  指中药炮制品的纯净程度,可以用炮制品含杂质及非药用部位的限度来表示。

  中药炮制品即中药饮片的净度要求是不应该含有泥沙、灰屑、霉烂品、虫蛀品、杂物及非药用部位等。

  净度要求(《中药饮片质量标准通则(试行)》):

果实种子类、全草类、树脂类

≦3%

根类、根茎类、叶类、花类、藤木类、皮类、动物类、矿物类及菌藻类

≦2%

炒黄品、米炒品

≦1%

炒焦品、麸炒品

≦2%

炒炭品、土炒品

≦3%

酒炙品、醋炙品、盐炙品、姜炙品、米泔水炙品

≦1%

药汁煮品、豆腐煮品、煅制品

≦2%

发酵制品、发芽制品

≦1%

煨制品

≦3%

  

(2)片型

  切制后的饮片应均匀、整齐,色泽鲜明,表面光洁,无污染,无泛油,无整体,无枝梗,无连刀、掉边、翘边等。

  《中药饮片质量标准通则(试行)》规定:

  异形片不得过10%;

  极薄片不得超过该片标准厚度0.5mm;

  薄片、厚片、丝、块不得超过该片标准厚度1mm;

  段不得超过该标准厚度2mm。

  最佳选择题

  饮片片型的规定:

异形片一般不超过

  A.15%

  B.10%

  C.5%

  D.3%

  E.1%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中药饮片质量标准通则(试行)》规定:

异形片不得过10%。

  (3)色泽

  中药饮片都有固有的颜色光泽,若加工不当,或贮存不当均可导致颜色光泽的变化,从而影响药品的质量。

  饮片的颜色光泽分为生饮片和熟饮片。

  生品有其固有的色泽。

  熟片是炮制后比原来颜色加深,有的是改变了原来的颜色,如熟地黄,则以乌黑光亮者为佳。

  《中药饮片质量标准通则(试行)》规定:

  炒黄品、麸炒品、土炒品、蜜炙品、酒炙品、醋炙品、盐炙品、油炙品、姜汁炙品、米泔水炙品、烫制品等含生片、糊片不得过2%;

  炒焦品含生片、糊片不得过3%;

  炒炭品含生片和完全炭化者不得过5%;

  蒸制品应色泽黑润,内无生心,含未蒸透者不得过3%;

  煮制品含未煮透者不得过2%,有毒药材应煮透;

  煨制品含未煨透者及糊片不得过5%;

  煅制品含未煅透及灰化者不得过3%。

  (4)气味

  中药及其炮制品均有其固有的气味,这也是体现中药饮片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些芳香类中药都有浓烈的香气。

如含挥发油类中药,当归、薄荷、独活等。

所以含挥发油类的芳香中药多数是生用。

即使在干燥或贮存过程中也要密切观察挥发油的存逸。

  但有些有异味的中药则须用炮制的方法除去异味,如马兜铃的异味可致呕,经蜜炙后可以缓和。

动物类药材多数有腥臭味,需炮制后加以矫正,如僵蚕、蕲蛇、九香虫等。

  有些药物需加辅料炙,炙后除了具有原来药物的气味外,还具有辅料的气味。

如酒炙、醋炙、盐炙、蜜炙、姜炙等。

  2.检査

  

(1)杂质检查

  

(2)水分检查

  (3)灰分检查

  (4)有害物质检查

  (5)微生物检査

  

(1)杂质检查

  即检查炮制品种所含杂质及非药用部位的限度。

  净度要求(《中药饮片质量标准通则(试行)》):

果实种子类、全草类、树脂类

≦3%

根类、根茎类、叶类、花类、藤木类、皮类、动物类、矿物类及菌藻类

≦2%

炒黄品、米炒品

≦1%

炒焦品、麸炒品

≦2%

炒炭品、土炒品

≦3%

酒炙品、醋炙品、盐炙品、姜炙品、米泔水炙品

≦1%

药汁煮品、豆腐煮品、煅制品

≦2%

发酵制品、发芽制品

≦1%

煨制品

≦3%

  

(2)水分检查

  水分超标:

  1)容易造成发霉变质、虫蛀等,严重者可使有效成分分解、酶解,从而降低其疗效。

  2)减少了配方的实际用量。

  水分过少:

  胶类药材或饮片,含水少时可造成干裂,而成碎块。

  一般炮制品的水分含量宜控制在7%~13%。

  《中药饮片质量标准通则(试行)》中规定:

  蜜炙品不得过15%;

  酒炙品、醋炙品、盐炙品、姜汁炙品、米泔水炙品、蒸制品、煮制品、发芽制品、发酵制品均不得过13%;

  烫制后醋淬制品不得过10%。

  最佳选择题

  除另有规定外,饮片水分含量控制的范围是

  A.1%~3%

  B.4%~5%

  C.7%~13%

  D.15%~18%

  E.20%~25%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一般炮制品的水分含量宜控制在7%~13%。

  (3)灰分检查——控制净度的指标之一

  灰分是将药材或饮片在高温下灼烧、灰化,所剩残留物的重量。

  “生理灰分”:

将干净而又无任何杂质的合格炮制品高温灼烧所得灰分。

  “酸不溶性灰分”:

在总灰分中加入稀盐酸滤过,将残渣再灼烧所得灰分。

  (4)有害物质检查

  中药材及饮片中的有害物质主要是指重金属、砷盐及残留的农药。

  (5)微生物检査

  中药材、中药饮片及其制剂均会受到杂菌的污染,因此为了保证其质量必须检查细菌、霉菌及活螨等。

  主要有细菌总数、霉菌总数及活螨等,还应检査大肠杆菌、沙门菌等。

  3.含量测定

  含量测定系指用化学、物理或生物的方法,对中药材及其饮片含有的有关成分进行检测。

  对药效成分或有效部位明确的中药饮片应确定其药效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及含量下限。

  常用的含量测定方法有HPLC法(高效液相色谱法)、GC法(气相色谱法)、UV-Vis分光光度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法)、TLCS法(薄层扫描法)等。

  炮制品中有效成分的变化将成为解释炮制机制的依据。

  4.限量标准

  中药既含有效成分,也含有毒性成分。

对毒性中药饮片应确定毒性成分的含量限度范围。

  《中国药典》规定:

  制川乌含双酯型生物碱以乌头碱、次乌头碱及新乌头碱的总量计,不得过0.040%;按干燥品计算,含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及苯甲酰新乌头原碱的总量应为0.070%~0.15%。

  马钱子含士的宁应为1.20%~2.20%,马钱子碱不得少于0.80%。

  巴豆的炮制品巴豆霜含脂肪油应为18.0%~20.0%等。

第三节 常用饮片的炮制方法及作用

  大纲要求:

  常用炮制方法有:

  炒法(21)

  炙法(26)

  煅法(8)

  蒸、煮、燀法(12)

  其他制法(10)

  

  一、炒法

  1.定义

  将净制或切制过的药物,筛去灰屑,大小分档,置炒制容器内,加辅料或不加辅料,用不同火力加热,并不断翻动或转动使之达到一定程度的炮制方法,称为炒法。

  2.分类

  

(1)根据炒法的操作及加辅料与否分为:

清炒法(单炒法)、加辅料炒法(合炒法);

  

(2)根据加热程度不同,清炒法可分为:

炒黄、炒焦、炒炭;

  (3)按所加辅料的不同,加辅料炒法可分为:

麸炒、米炒、土炒、砂炒、蛤粉炒、滑石粉炒。

  3.炒制目的

  增强药效

  缓和或改变药性

  降低毒性或减少刺激性

  矫臭矫味

  利于贮藏和制剂

  4.火力与火候

  火力是指药物炮制过程中所用热源释放出的热量大小、火的强弱或温度的高低。

火力可分为文火、中火、武火。

  火候是指药物炮制的温度、时间和程度。

可根据药物内外特征的变化和附加判别方法进行判断。

  5.炒制的一般步骤

  ①预热

  ②投药

  ③翻炒

  ④出锅

  清炒法

  

(一)炒黄

  将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置热锅内,用文火(或中火)炒至药物表面呈黄色或较原色加深,或发泡鼓起,或爆裂,并有香气逸出时,取出放凉。

  炒黄主要目的:

增效减毒、缓和药性、杀酶保苷。

  判断火候的方法:

(眼观、鼻闻、耳听、手试)

  

(1)对比看:

颜色——浅者炒至颜色加深,深者炒至较生品原色加深。

  

(2)闻香气:

气味——炒至透出药物的固有香气(挥发性的芥子油、紫苏醛等)。

  (3)听爆声:

声音——加热种皮膨胀爆裂的声响,注意其爆裂声的大小和多少。

  (4)看断面:

掰开断面呈淡黄色。

  (5)形态变化:

膨胀鼓起,甚至爆裂开花(王不留行、水红花子爆开白花)。

  大纲要求药材:

  “逢子必炒”

牛蒡子

菊科植物牛蒡的干燥成熟果实

芥子

十字花科植物白芥或芥的干燥成熟种子

王不留行

石竹科植物麦蓝菜的干燥成熟种子

莱菔子

十字花科植物萝卜的干燥成熟种子

苍耳子

菊科植物苍耳的干燥成熟带总苞的果实

  

  【处方用名】

牛蒡子

牛蒡子、大力子、炒牛蒡子、炒大力子

莱菔子

莱菔子、萝卜子、炒莱菔子

  【炮制方法】(生品略)

炒牛蒡子

文火

炒至略鼓起,微有香气,断面浅色时,取出

炒芥子

文火

炒至淡黄色至深黄色(炒白芥子)或深黄色至棕褐色(炒黄芥子),有爆鸣声,断面浅黄色,有香辣气时即可

炒王不留行

中火

炒至大部分爆花即可

炒莱菔子

文火

炒至微鼓起,质酥脆,断面浅黄色,有香气逸出即可

炒苍耳子

中火

炒至黄褐色,刺焦时即可,碾去刺,筛净

  

  炮制作用要点总结:

牛蒡子

(发散风热药)

缓和寒滑之性,以免伤中,并且气香,宣散作用更强,长于解毒透疹,利咽散结,化痰止咳;杀酶保苷

芥子

(温化寒痰药)

缓和辛散走窜之性,可避免耗气伤阴,并善于顺气豁痰;杀酶保苷

王不留行

(活血化瘀药)

炒爆后质地松泡,利于有效成分煎出且走散力强,长于活血通经,下乳,通淋

莱菔子

(消食药)

炒后药性变升为降,改变了涌吐痰涎的副作用,长于降气化痰,消食除胀

“生升熟降”

苍耳子

(发散风寒药)

降低毒性,偏于通鼻窍,祛风湿,止痛

  其他要点:

  1.炒王不留行爆花率达80%以上为宜。

  2.苍耳子毒蛋白为其毒性成分之一,经水浸泡或加热处理,可降低毒性。

  最佳选择题

  莱菔子宜采用的炮制方法是

  A.土炒

  B.麸炒

  C.炒炭

  D.炒黄

  E.炒焦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莱菔子采用炒黄法进行炮制。

炒制之后药性发生变化,具有“生升熟降”的特点。

  多项选择题

  宜用中火炒制的是

  A.芥子

  B.牛蒡子

  C.苍耳子

  D.莱菔子

  E.王不留行

  

『正确答案』CE

『答案解析』需要中火炒制的药物常见的为苍耳子和王不留行。

  

(二)炒焦

  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置炒制容器内,用中火或武火加热,炒至药物表面呈焦黄或焦褐色,内部颜色加深,并具有焦香气味。

  炒焦的目的:

主要是增强药物消食健脾的功效或减少药物的刺激性,如山楂、栀子等。

  大纲要求药材:

山楂

蔷薇科植物山里红或山楂的干燥成熟果实

栀子

茜草科植物栀子的干燥成熟果实

  

  【炮制方法】

 

炒黄

炒焦

炒炭

山楂

取净山楂,置炒制容器内,用中火加热,炒至颜色加深,取出晾凉,筛去碎屑

取净山楂置炒制容器内,用武火加热,炒至外表焦褐色,内部焦黄色,取出晾凉,筛去碎屑

净山楂,置炒制容器内,用武火加热,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焦褐色,取出晾凉,筛去碎屑

栀子

取栀子碎块,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深黄色,取出晾凉

取栀子碎块,置炒制容器内,用中火加热,炒至焦黄色,取出晾凉

取栀子碎块,置炒制容器内,用武火加热,炒至焦褐色,喷淋少许清水熄灭火星,取出晾干

  

  

  炮制作用

山楂

(消食药)

生山楂

长于活血化瘀,常用于血瘀经闭,产后瘀阻,心腹刺痛,疝气疼痛,以及高脂血症、高血压病、冠心病

炒山楂

酸味减弱,可缓和对胃的刺激性,善于消食化积,用于脾虚食滞,食欲不振,神倦乏力

焦山楂

酸味减弱,且增加了苦味,长于消食止泻,用于食积兼脾虚和痢疾的治疗

山楂炭

收涩,具有止血、止泻的功效,可用于胃肠出血或脾虚腹泻兼食滞者

栀子

(清热泻火药)

生栀子

长于泻火利湿、凉血解毒。

多用于治疗温病高热、湿热黄疸、湿热淋证、疮疡肿毒等,外治扭伤跌损

炒栀子

缓和了苦寒之性(炒焦品缓和作用大于炒黄品),避免伤胃。

均有清热除烦的作用,多用于治疗热郁心烦、肝热目赤等

焦栀子

栀子炭

长于凉血止血,多用于吐血、咯血、咳血、衄血、尿血、崩漏下血等

  配伍选择题

  A.生山楂  B.炒山楂  C.焦山楂

  D.山楂炭  E.炙山楂

  1.长于消食化积,用于脾虚食滞,食欲不振,神倦乏力的是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炒山楂酸味减弱,可缓和对胃的刺激性,善于消食化积,用于脾虚食滞,食欲不振,神倦乏力。

  2.长于止血、止泻,可用于胃肠出血或脾虚腹泻兼食滞者的是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山楂炭收涩,具有止血、止泻的功效,可用于胃肠出血或脾虚腹泻兼食滞者。

  3.长于活血化瘀,常用于血瘀经闭,产后瘀阻,心腹刺痛,疝气疼痛的是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生山楂长于活血化瘀,常用于血瘀经闭,产后瘀阻,心腹刺痛,疝气疼痛,以及高脂血症、高血压病、冠心病。

  4.长于消食止泻,用于食积兼脾虚和痢疾的是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焦山楂酸味减弱,且增加了苦味,长于消食止泻,用于食积兼脾虚和痢疾的治疗。

  (三)炒炭

  取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置热锅内,用武火或中火炒至药物表面焦黑色或焦褐色,内部呈棕黄色或棕褐色时,喷淋少许清水,熄灭火星,取出,摊开晾凉。

  炒炭的目的:

  经炒炭炮制后可使药物增强或产生止血、止泻作用。

  注意事项

  

(1)大小分档

  

(2)炒炭时要控制火力。

一般质地坚实的根、根茎、厚片类药物,宜用武火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棕褐色;质地疏松轻薄的花、花粉、叶、全草、薄片类药物,宜用中火炒至表面黑褐色或棕黄色。

  (3)炒炭存性。

即药物在炒炭时只能使其部分炭化,更不能灰化,未炭化部分仍应保存药物的固有气味,且炒炭的药物应保持其原形。

  (4)喷淋清水灭火星。

在炒炭过程中,因温度过高,植物类药物易出现火星迸起现象,为防止燃烧,宜喷淋适量清水熄灭锅中的火星,防止燃烧灰化或酿成火灾。

但注意喷水量不宜过多,且要炒干后出锅,防止饮片的含水量过大。

  (5)炭药出锅后必须摊开冷透,或置于密闭容器中隔氧冷却,并加以核查,待充分冷却后再入库收贮,以免复燃。

  大纲要求药材:

大蓟

菊科植物蓟的干燥地上部分

蒲黄

香蒲科植物水蚀香蒲、东方香蒲或同属植物的干燥花粉

荆芥

唇形科植物荆芥的干燥地上部分

  

  【炮制方法】(生品略)

大蓟炭

武火

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棕黑色,喷洒少许清水,灭尽火星,取出晾干

蒲黄炭

中火

炒至棕褐色,喷淋少量清水,灭尽火星,取出晾干

荆芥炭

武火

炒至表面黑褐色,内部焦褐色时,喷淋少量清水,灭尽火星。

取出,晾干凉透

  

  炮制作用要点总结:

大蓟

(凉血止血药)

大蓟炭凉性减弱,收敛止血作用增强。

用于吐血、呕血、咯血、嗽血等出血较急剧者

蒲黄

(化瘀止血药)

蒲黄炭性涩,止血作用增强。

常用于咯血、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及外伤出血

荆芥

(发散风寒药)

荆芥炒炭后辛散作用极弱,具有止血的功效。

可用于便血、崩漏等证

  最佳选择题

  荆芥常用的炮制方法是

  A.炒黄法

  B.炒焦法

  C.麸炒法

  D.炒炭法

  E.砂炒法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荆芥常用的炮制方法是炒炭法,炒炭后会产生止血作用。

  最佳选择题

  大蓟炒炭后的性味是

  A.苦、温

  B.苦、平

  C.苦、寒

  D.苦、涩、凉

  E.甘、苦、凉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药物炒炭之后都会增加或增强止血作用,也就是会具有涩味。

所以本题选择D。

  加辅料炒法

  

(一)麸炒

  将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用麦麸熏炒的方法,称为麸炒。

  炒制药物时所用的麦麸为未制者称净麸炒或清麸炒;麦麸经用蜂蜜或红糖制过者,则分别称蜜麸炒或糖麸炒。

  麦麸

  麦麸即小麦磨粉过筛后剩下的种皮。

  麦麸的性质:

味甘、淡,性平。

具有和中益脾的功效。

  

  

(1)麸炒的目的:

  ①增强疗效。

如山药、白术、芡实等。

  ②缓和药性。

如苍术、枳实、薏苡仁等。

  ③矫臭矫味。

如僵蚕等。

  

(2)操作方法:

  ①净麸炒:

  先用中火或武火将锅烧热,再将麦麸均匀撒入热锅中,至起烟投入药物(“麸下烟起”),快速均匀翻动并适当控制火力,炒至药物表面呈黄色或深黄色时取出,筛去麦麸,放凉。

  麦麸用量一般为:

每100kg药物,用麦麸10~15kg。

  ②蜜麸炒:

  同清麸炒,每100kg药物,用蜜麸10kg。

  ③糖麸炒:

  同清麸炒,每100kg药物,用糖麸10kg。

  注意事项

  

(1)辅料用量要适当。

麦麸量少则烟气不足,达不到熏炒要求;麦麸量多则造成浪费。

  

(2)火力适当。

麸炒一般用中火;锅预热程度以“麸下烟起”为度。

  (3)麦麸要均匀撒布热锅中,待起烟投药,使药物受热均匀。

  (4)麸炒药物要求干燥,以免药物黏附焦化麦麸。

  (5)麸炒药物到火候时,要求迅速出锅,防止出现焦斑。

  大纲要求药材:

枳壳

芸香科植物酸橙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未成熟果实

苍术

菊科植物茅苍术或北苍术的干燥根茎

  特点:

主要成分均为挥发油。

  

  【炮制方法】(生品略)

  将锅烧热,撒入麦麸,用中火加热,待冒烟时投入药物,不断翻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