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梁预应力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314962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97.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连续梁预应力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连续梁预应力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连续梁预应力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连续梁预应力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连续梁预应力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连续梁预应力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连续梁预应力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连续梁预应力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连续梁预应力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连续梁预应力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连续梁预应力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连续梁预应力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连续梁预应力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连续梁预应力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连续梁预应力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连续梁预应力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连续梁预应力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连续梁预应力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连续梁预应力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连续梁预应力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连续梁预应力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

《连续梁预应力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连续梁预应力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连续梁预应力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

连续梁预应力施工作业指导书

连续梁预应力施工作业指导书

连续梁预应力施工作业指导书

1、目的

编制箱梁预应力施工作业工艺标准,指导作业人员正确操作,规范施工工艺,细化操作要求,保证预应力作业的顺利实施。

管理人员据以检查和控制预应力作业,满足验标要求。

2、编制依据

1、《客货共线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3-2008

2、《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5-2003

3、《铁路混凝土工程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

4、《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TB10005-2010

5、《铁路建设项目现场管理规范》TB10441-2008

6、《预应力砼用钢绞线》GB/T5224

7、《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GB/T14370

8、《铁路桥涵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2-2009

3、适用范围

本工艺适用于Awash1#大桥(40+64+40m)现浇连续箱梁后张法预应力工程施工。

4、预应力材料

4.1、预应力钢绞线技术性能应符合国家现行《预应力砼用钢绞线》(GB/T5224)的规定和满足设计要求;

4.2、钢绞线有出厂合格证,进场后应进行外观检查,对钢绞线的弹性模量等试验按每批号进行。

4.3、每批钢绞线由同一批号、同一强度的钢绞线组成。

4.4、锚具应符合国家现行《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GB/T14370)的有关规定并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4.5、钢绞线进场后应进行外观尺寸检查,除直径不得超过规定偏差外,其表面不得带有润滑剂,油渍等减低钢绞线与混凝土黏结力的物质,也不得有机械损伤、死弯、气孔、锈迹、氧化皮等,允许有浮锈但不得成目视可见的麻坑。

取弦长为1m的钢绞线,放在一平面上其弦与弧的最大矢度不大于25mm。

钢绞线内不应有折断,横裂和相互交叉的钢丝。

4.6钢绞线切断后应是不松散的或可以不困难地捻正到原来的位置。

钢绞线应置于干燥处存放,高出地面200mm以上并及时盖好,分批堆放,并标识。

4.7预应力筋用锚具进场时,必须对其质量指标进行全面检查并按批进行外观、硬度、静载锚固系数等性能试验。

5、预应力设备选用及校正

5.1、主要施工机具

机具名称

规格型号

数量

备注

千斤顶(油压表)

60T~500T

6套

运转正常

油泵

张拉专用

6台

运转正常

精轧螺纹钢千斤顶

张拉专用

4台

运转正常

压浆机

张拉专用

2

运转正常

搅浆机

张拉专用

1台

运转正常

铰链

1~1.5吨

20套

质量合格

对讲机

普通

8台

质量合格

照明灯

1000W

4个

备用夜间注浆

塔吊

425型

2台

保证运转正常

发电机

15KW

2台

备用

真空泵

GB

1台

合格、运转正常

5.2、张拉千斤顶在整拉整放工艺中,采用自锁式千斤顶,额定张拉吨位宜为张拉力的1.5倍,且不得少于1.2倍,张拉千斤顶必须经过校正,校正系数不得大于1.05。

校正有效期为一个月,且纵向张拉不超过200次张拉作业,拆修更换配件的张拉千斤顶必须重新校正。

5.3、压力表应选用防震型,表面最大读数应为张拉力的1.5至2.0倍,精度不低于1.0级。

5.4、压力表应与张拉千斤顶配套使用。

预应力设备应建立台帐及卡片并定期检查,使用前应进行配套检测(由国家专门检测机构检测),并出具应力应变回归方程,以控制张拉级锚固。

5.5、油泵的邮箱容量宜为张拉千斤顶总输油量的1.5倍,额定油压数宜为使用油压数的1.4倍。

5.6、张拉用油宜使用干净无污染的液压油,液压油中不能掺有其它材料,并注意经常性检查。

千斤顶油泵用油,应采用优质矿物油,油内不含水份、酸及其他混合物,在常温下不分解变稠。

冬天用20号机油,夏天用30号机油,亦可用其它液压用油如2号或3号锭子油、变压器油等。

通常油液使用半年或500工时后,应更换新油。

5.7、压力表应与张拉千斤顶配套使用。

压力表、张拉千斤顶等计量设备,按规定定期检查并建立卡片备查。

张拉千斤顶的摩擦阻力应不大于张拉吨位的5%。

并建立油压力与千斤顶张拉P--N标定曲线。

在下列情况须对油表重作校正:

使用超过三个月;张拉300束预应力筋;在使用中发现超过允许误差或发生故障检修后;在运输、存放和使用过程中防止日晒、受潮和震动,否则须校正。

5.8、施工过程中要保护好油压表,转移油泵时必须将油压表拆卸下来另行携带转送,保存的油压表必须将油路口封堵,防止油压表进灰尘。

5.9、千斤顶、油表的标定方法

1)标定前先试压千斤顶,试压三次,确认不漏油能正常工作时方进行标定。

标定时,按油压表每3MPa一级充油顶压,同时记录压力机读数。

试压时使油缸伸出长度等于张拉时常用部位,试压吨位达到最大使用张拉力的110%,维持5min,压力降低不超过3%,即认为千斤顶可正常工作。

千斤顶校验应反复进行三次(0°、90°、180°三个不同方向),取其平均值,算出油压表与对应压力(顶力)的线性回归方程,当代表回归方程与试验数据真实函数间的近似程度的均方误差≤10(即回归系数γ≥0.9999)时即认为标定合格,否则应查明原因,重新标定。

校正系数可按下式进行计算:

校正系数=

油表压力(MPa)×张拉千斤顶活塞面积(mm)

压力机读数(N)

按上述方法完成标定工作,用上式计算得出张拉控制应力或接近控制应力时的千斤顶校正系数。

如校正系数大于1.05,则本次标定不合格,应查明原因,重新标定。

2)油表的标定

使用0.1级标准表校验常用0.4级表,方法为标准表比较法:

在活塞压力计上进行,两端分别接上标准表和被校正的油压,按每2MPa一级逐级升压,分别记录两只表的读数,直到超过最大使用压力为止,依次重复三次取平均值。

则校正系数:

P=P校/P标

式中:

P校——被校正表读数

P标——标准表读数

校正系数K在被校正表等级最大允许偏差范围内,并建卡片备查。

油压表在下列情况下必须重新校正:

级油压表校正有效期超过一个月;油表使用时超出允许偏差或发生故障;油表在使用时受到剧烈振动、冲击、指针不归零及指针失稳者。

6、施工工艺

6.1、制孔

确保孔道定位准确,梁体孔位允许偏差4mm,严格按设计要求设置管道定位筋,管道定位筋必须能防止孔道上浮,定位筋时纵向间距不得大于50cm。

应确保波纹管圆顺,管道与钢筋碰撞时可适当移动梁体构造钢筋。

制作φ8定位筋,其成型后的定位网应与腹板箍筋焊接在一起进行安装。

图1成品定位筋焊接骨架

管道绑扎成型后,应注意检查管道破损情况,并及时包裹。

管道碰到电焊渣后易烧穿,需引起重视。

管节连接应平顺,当管道接头有破损时应割除,避免影响以后穿索。

塑料波纹管接头原则上在地面使用专用焊接机进行焊接,当现场没有条件或高空作业时可采用本身具有密封性能且带有观察孔的塑料管结构连接器连接。

金属波纹管连接采用直径相匹配的较大直径的波纹管,每边连接长度不小于15cm,并用胶带密封。

波纹管与压浆管、锚垫板等接缝应具有5cm以上的搭接长度并使用胶带密封。

金属波纹管内按设计预穿钢绞线,混凝土振捣过程严禁使用振捣棒撞击或挤压波纹管,浇注过程中适当抽动钢绞线。

孔道锚固端的预埋钢板应垂直于孔道中心线,预埋钢垫板的螺旋钢筋应顶紧预埋钢垫板。

孔道成型后应通过拉拔钢绞线对孔道进行检查,发现孔道阻塞或残留物应及时处理。

6.2、下料及穿束

6.2.1、钢绞线下料按设计长度加张拉设备长度,并余留锚外不少于100mm的总长度下料。

现场条件许可时下料在桥上模内进行,应确保干净整洁,无油污。

当在地面下料时必需在洁净土地面或架空下料,搬运时不得在地面拖拉。

6.2.2下料必需使用砂轮机切割。

为防止钢铰线散头,在切割口两侧各30mm处用铁丝绑扎。

6.2.3、钢绞线下料宜在特制的放盘筐中进行,当日下料的钢绞线必须在当日穿完,防止钢绞线锈蚀。

钢绞线入孔后尽快组织张拉,避免钢绞线在管道内锈蚀。

6.2.4、当钢绞线切割完后按各束相互顺序逐根理顺,并间隔1.5米用铁丝捆扎编束。

同一孔道穿束应整束整穿,穿索可采用人工或机械牵引,束头应平顺,以防挂破管壁。

束头可做成锥型,并用塑料包裹。

如果穿索困难必须焊接牵引头时,则焊接影响区(一般是15~30cm左右)需在下料时给予加长,焊接完成后进行切割。

图2铁丝捆扎编束示意图

6.3、预应力筋张拉

6.3.1、张拉前的准备工作

预应力钢束在使用前必须作张拉、锚固试验,第一次张拉前需进行管道摩阻、喇叭口摩阻及锚具锚固后的钢绞线回缩量等预应力瞬时损失测试,根据测设的管道摩阻力同设计对比,否则需重新计算张拉控制应力及理论伸长值,以保证预施应力准确。

还应记录张拉过程中钢绞线回缩量,用于准确测量钢绞线伸长值。

6.3.2、锚具的安装及准备工作

(1)、将锚垫板上的混凝土清理干净,检查锚垫板的注浆孔是否堵塞。

(2)、清除钢绞线上的锈蚀、泥浆,砂砾。

(3)、检查预应力孔道中是否有漏浆粘结预应力筋的现象,如有应予以排除。

(4)、安装工作锚板,锚板应与锚垫板止口对正,锚具与锚垫板接触紧密。

锚垫板安放时保持板面与孔道保持垂直,压浆嘴向上,波纹管穿入锚垫板内部,且从锚垫板口部以海棉封堵孔道端口,外包裹胶带,避免漏浆堵孔。

为保证锚垫板定位准确,在施工到齿板处时,换用改装后的内模,精确定位,将齿板与梁体一同浇筑。

(5)、在工作锚板每个锥孔内装上工作夹片(夹片的橡胶皮不要取下来),夹片安装后要齐平,并使用专用工具(小钢管)轻敲,但不得重敲把夹片损坏。

夹片安装时应使用未被油渍污染的手套。

6.3.3、钢绞线张拉用穿心式千斤顶的定位安装

(1)、在工作锚上套上相应的限位板,根据钢绞线直径大小确定限位尺寸。

安装千斤顶时,将预应力钢材穿入千斤顶,锚环对中,并将张位油缸先伸出2~4cm,再在千斤顶尾部安上垫板及工具锚,将预应力钢材夹紧。

为便于松开锚片,工具锚环内可涂少量润滑油。

使顶压油缸处于回油状态,向张拉缸供油,开始张拉。

同时注意工具锚和固定端的工作锚,使夹片保持整齐(一般差3mm时不会明显影响夹持力);张拉至初应力时,做好标记,作为测量伸长值的起点。

(2)、装上张拉千斤顶,使之与高压油泵相连接,千斤顶轴线在没有受力状态需保证与锚具垂直,不得使钢绞线弯折。

(3)、装上可重复使用的工具锚板。

(4)、装上工具夹片(夹片表面涂上退锚灵)。

6.3.4、预应力钢绞线张拉程序

张拉时,油泵开启,张拉缸进油,千斤顶活塞推动工具锚板,工具锚板同时带动工具夹片,工具夹片在工具锚板上锥型锚孔的作用下收缩并夹紧钢绞线,此时工具锚板、工具夹片、钢绞线跟千斤顶活塞同时位移。

在此过程中,工作夹片受摩擦力的作用跟钢绞线同时移动,但其受限位饭的限制位移很小。

当需要倒顶或达到终应力时,油泵回油,钢绞线在自身弹性作用下带动工作夹片回缩,工作夹片与工作锚板上锥型锚孔相互作用将钢绞线锚定。

完成一个循环预应力的施加。

在梁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95%及弹性模量达到设计值的100%,且不少于5d的龄期后方能进行张拉。

张拉时的强度要求以现场同条件养护混凝土试块的试压报告为准。

箱梁两侧腹板宜对称张拉,其不平衡束最大不超过一束,张拉同束钢绞线应由两端对称同步进行(一次同时使用4台油顶张拉),且按设计规定的编号及张拉顺序张拉(先腹板索,后底板索,再顶板索,从外向内左右对称进行)。

由于千斤顶在不使用时,顶内油质可能混有气体,导致油顶不出顶。

要求每工作班作业前空转油泵进行排气,直至油管内无可见气泡。

张拉程序为:

0→10%σk→100%σk(持荷5min)→补拉100%σk(测量长度)→锚固

σk为张拉时的控制应力(包括预应力损失在内,不是锚下控制应力),其值根据设计图纸要求而定,初应力取σk的10%。

钢绞线张拉时分级加载,两端同步进行。

两侧张拉人员使用对讲机进行沟通,按照以下过程进行沟通0→10%σk→100%σk→持荷5分钟锚固。

当一端在本级快一些的时候,下一级应放慢加载速度,确保两端伸长值基本一致,锚固分先后进行,后锚固段补齐张拉力后进行锚固。

张拉控制采用张拉应力和伸长值双控,以张拉应力控制为主,以伸长值进行校核,当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差超过6%时,应停止张拉,等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后再进行施工,不可擅自增加张拉力。

6.3.4、张拉施工顺序

总体张拉顺序为先腹板束,后顶板束。

(1)纵向预应力钢束施工

1按以下张拉顺序进行施工

 

②张拉控制吨位和张拉步骤:

12φs15.2mm钢绞线:

0→初始张拉力219KN(持荷5min,划标线)→张拉控制力2188KN(持荷5min,测伸长量)→锚固。

③张拉伸长量控制值参数取值为摩阻系数μ=0.16,孔道偏差k=0.0015,锚头变形、钢筋回缩(考虑反摩阻)△L=6mm。

(2)竖向预应力筋施工

①箱梁纵向钢束张拉完毕后,应立即进行竖向预应力筋的张拉。

每个梁段靠近施工接头的最后一根竖向预应力筋与下一梁段的竖向预应力筋一起张拉。

②张拉时,锚具回缩值控制在1mm以内,若一次张拉难以将回缩值控制在1mm以内时,应采取反复张拉的应对措施。

③张拉完毕后,应在桥面施工前高出张拉段螺母20mm处用砂轮锯切断后再进行封锚,严禁用电气焊切断。

④张拉控制吨位和张拉步骤:

¢25mmPSB830螺纹钢筋:

0(划标线)→张拉控制力346.3KN(持荷5min,测伸长量)→锚固,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值的95%以上时,方可张拉预应力钢筋。

竖向预应力筋张拉结束后,截去多余部分,割后露出螺母以上部分不得小于25mm,同时用环氧树脂做防腐、防锈处理并用C55混凝土封锚。

⑤竖向张拉时,当天张拉完成多少,必须在第二天内完成注浆,注浆的同时,再继续向前张拉。

张拉与注浆同步进行。

⑥张拉伸长量控制值参数取值为摩阻系数μ=0.23,孔道偏差k=0.0025,锚头变形、钢筋回缩(考虑反摩阻)△L=1mm。

6.3.5、预应力理论和实际伸长量的计算

(1)、预应力理论伸长值的计算

后张法预应力筋理论伸长值及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的计算公式如下:

△L=PP×L/(AP×EP)

(1)

PP=P×〔1-e-(kx+μθ)〕/(KL+μθ)

(2)

式中:

△L----预应力筋理论伸长值,mm

L----预应力筋的长度,mm

PP----预应力筋的平均张拉力N,注意各分段预应力筋的平均张拉力,不等于各分段的起点力与终点力的平均值(N);

X----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孔道长度,m

AP----预应力筋截面面积,mm2

EP----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Mpa,公式

(1)可以看出,钢绞线的弹性模量Ep是决定计算值的重要因素,它的取值是否正确,对计算预应力筋伸长值的影响较大。

Ep的理论值为Ep=(1.85~2.05)×105Mpa,而将钢绞线进行检测试验,弹性模量则常出现Ep’=(1.96~2.04)×105Mpa的结果,这是由于实际的钢绞线的直径都偏粗,而进行试验时并未用真实的钢绞线面积进行计算,采用的是偏小的理论值代入公式进行计算,根据公式Ep=可知,若Ap偏小,则得到了偏大的Ep’值,虽然Ep’并非真实值,但将其与钢绞线理论面积相乘所计算出的ΔL却是符合实际的,所以要按实测值Ep’进行计算。

P----预应力筋张拉端的张拉力,N

θ----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rad分段后为每分段中各曲线段的切线夹角和(rad)

k----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磨擦的影响系数,取0.0015管道弯曲及直线部分全长均应考虑该影响

μ----预应力筋与孔道壁的磨擦系数,对塑料波纹管取0.14~0.17。

只在管道弯曲部分考虑该系数的影响。

公式

(2)中的k和μ是后张法钢绞线伸长量计算中的两个重要的参数,这两个值的的大小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

管道的成型方式、力筋的类型、表面特征是光滑的还是有波纹的、表面是否有锈斑,波纹管的布设是否正确,偏差大小,弯道位置及角度等等,各个因素在施工中的变动很大,还有很多是不可能预先确定的,因此,摩擦系数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施工的精确程度。

在工程实施中,最好对孔道磨擦系数进行测定,并对施工中影响磨擦系数的方面进行认真的检查,如波纹管的三维位置是否正确等等,以确保摩擦系数的大小基本一致。

后张法预应力钢绞线在张拉过程中,主要受到以下两方面的因素影响:

一是管道弯曲影响引起的摩擦力,二是管道偏差影响引起的摩擦力,导致钢绞线张拉时,锚下控制应力沿着管壁向梁跨中逐渐减小,因而每一段的钢绞线的伸长值也是不相同的。

曲线索计算时应首先利用公式2分段计算出每个曲线拐点的理论预应力值PP

进行分段计算时,靠近张拉端第一段的终点力即为第二段的起点力,每段的终点力与起点力的关系如下式:

Pz=Pq*e-(KX+μθ)

Pz-分段终点力(的N)

Pq-分段的起点力(的N)

分段计算的基本原则为:

每一直线段分段计算;每一拥有唯一的空间曲线要素的段落分段计算,即各分段内平曲线、竖曲线唯一。

钢绞线工作长度范围内的理论伸长值也需进行计算。

6.3.7、实际伸长量的量测及计算方法

预应力筋张拉前,应先调整到初应力σ0,伸长量应从初应力时开始量测(测量油缸外露长度)。

实际伸长值除张拉时量测的伸长值外,还应加上初应力时的推算伸长量(推算伸长值可利用10%~20%的实测伸长值也可采用理论计算伸长值,由于测量误差及钢绞线初始长度不均匀要求采用理论伸长值)。

在初始应力下,量测油缸外露长度,在相应分级的荷载下量测相应油缸外露长度(监理工程师如果有要求时则每级进行伸长量测量)。

由于张拉时工具锚的夹片会产生收缩,钢绞线外露工具锚的长度会在张拉过程中缩短。

实际伸长值为:

100%σk时的油缸外露长度-10%σk时的油缸外露长度+10%σk时的理论伸长值-外露钢绞线回缩值

钢束总伸长=南端钢束伸长值+北端钢束伸长值。

东(西)端钢束伸长值=油缸伸长(控制)+工具锚外露长度(控制)-油缸伸长(初始)—工具锚外露长度(初始)。

自锚时钢绞线回缩=油缸伸长(控制)—自锚后油缸伸长—工作锚至工具锚段弹性伸长值。

分两次张拉的钢绞线束伸长值为:

总伸长值=第一次张拉伸长值+第二次张拉伸长值—第一次张拉钢绞线回缩量。

6.3.8、预应力张拉其它要求

张拉钢绞线之前,对梁体作全面检查,如有缺陷修补完好且达到设计强度。

多余钢绞线使用切割器在距锚具30mm以外的位置切割,严禁采用氧气乙炔火焰进行切割。

张拉锚固后应及时灌浆,一般应24小时内完成。

高压油泵有不正常情况时,应立即停止作业并进行检查,严禁在千斤顶工作时,拆卸液压系统的部件和敲打千斤顶。

张拉钢绞线时,必须两边同时给千斤顶主油缸徐徐充油张拉,两端伸长基本保持一致,严禁一端张拉。

张拉时,应有专人负责及时填写张拉记录。

并将张拉过程中的各种异常情况及处理措施详细记录在张拉记录中。

6.3.9、张拉的特殊异常情况及处理措施

张拉过程中如果发生油缸漏油时需停止张拉。

张拉完毕,卸下千斤顶及工具锚后,要检查工具锚处每根钢铰线的刻痕是否平齐,若不平齐说明有滑丝现象。

当一束内出现多根钢绞线滑丝时,需放松钢绞线束,并重新装新夹片整束补张。

当一束内出现少量滑丝时可通过油顶单端张进行弥补。

张拉过程中如果有异常响声时可能发生断丝,应做好施工记录。

当卸下千斤顶及工具锚后外露钢绞线明显被打乱,或同索钢绞线有一两根钢丝长度变短,则说明出现断丝。

一个节段断滑丝总数不得超过该断面钢丝总数的0.5%,且一束内断丝不得超过一丝。

应详细记录每节段断丝总数,并在全桥合拢后报设计单位审核,必要时使用备用索补强。

6.4、真空注浆

预应力筋张拉后,进行管道压浆工艺施工。

压浆作用有三点:

一是保护预应力筋以免锈蚀;二是使预应力筋与梁体砼有效地粘结,以控制超载时裂缝的间距与宽度并减轻梁端锚具的负荷状况;三是增强梁体强度以减少收缩徐变引起的预应力损失

6.4.1、施工工艺

真空灌浆是后张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施工中的一项新技术,其原理是在孔道的一端采用真空泵对孔道进行抽真空,使之产生-0.06~-0.1MPa左右的真空度,然后用灌浆泵将优化后的水泥浆从孔道的另一端灌入,直至充满整条孔道,并加以0.5~0.6MPa的正压力,以提高预应力孔道灌浆的饱满度和密实度。

(1)张拉施工完成后,切除外露的钢绞线(钢绞线外露量不小于30mm),应立即将锚垫板、夹片周围用水泥浆封锚,待水泥浆强度达10MPa时,即可压浆。

封锚主要起保护锚具不被侵蚀破坏的作用,采用强度等级为C55的收缩补偿混凝土封锚,封锚时必须将锚下垫板及夹片、外露钢绞线全部包裹,覆盖层厚度大于15mm,封锚后24~48小时之内灌浆。

(2)清理锚下垫板上的灌浆孔,保证灌浆通道畅通。

(3)确定抽真空端和灌浆端,安装引出管、球阀和接头,并检查其功能。

(4)搅拌水泥浆使其水灰比、流动度、泌水性达到技术要求指标。

水泥为强度等级不低于52.5级低碱普通硅酸盐水泥,并添加减水剂和阻锈剂,水胶比不超过0.34,不得泌水,流动度不应大于25s,30min后不应大于35s。

初凝时间大于3小时,终凝小于24小时,压浆时浆体温度不超过35℃,不低于5℃。

浆体对钢绞线无腐蚀作用。

搅拌后3h泌水率宜控制在2%,最大不得超过3%,水泥浆中可掺入对预应力筋无腐蚀作用的外加剂。

一般可掺入0.05%~0.1%的铝粉或0.25%的木质素磺酸钙减水剂。

(5)启动真空泵抽真空,使真空度达到-0.06~-0.1Mpa并保持稳定。

(6)启动灌浆泵,当灌浆泵输出的浆体达到要求的稠度时,将泵上的输送管阀门打开,开始灌浆。

(7)灌浆过程中,真空泵保持连续工作。

(8)待真空泵端的空气滤清器中有浆体经过时,关闭空气滤清器前端的阀门,稍后打开排气阀,当水泥浆从排气阀顺畅流出,且稠度与灌入的浆体相当时关闭抽真空端所有的阀门。

(9)灌浆泵继续工作,压力达到0.5~0.6Mpa,持压2分钟。

待排气孔冒出浓浆后,即堵死排气孔,再压浆至0.6MPa,保持l~2min后,即可堵塞灌浆孔。

(10)关闭灌浆及灌浆端所有阀门,完成灌浆。

(11)拆卸外接管路、附件,清洗空气滤清器及阀等。

(12)完成当日灌浆后,必须将所有粘有水泥浆的设备清洗干净。

(13)安装在压浆端及出浆端的球阀,应在灌浆后一小时内拆除、清洗。

(14)压浆过程中及压浆后48h内,结构砼温度不得低于5度,否则采取保温措施。

当气温高于35度时,压浆宜在夜间进行;水泥浆应按规定制作试块,以检查其强度;压浆中途发生故障,不能连续一次压浆时,应立即用压力水冲冼干净,故障处理后再压浆。

6.4.2、真空灌浆注意事项:

(1)孔道密封检查:

将灌浆阀、排气阀全部关闭,打开真空阀,启动真空泵抽真空,观察真空压力表读数,当管内真空度维持在-0.08Mpa左右时停泵约1min时间,若压力降低小于0.02MPa即可认为孔道能基本达到并维持真空。

如未能满足此数据则表示孔道未能完全密封,需在压浆前进行检查及更正工作。

(2)水泥浆搅拌:

搅拌好的水泥浆要做到基本卸尽,在全部灰浆卸出之前不得投入未拌和的材料,更不能采取边出料边进料的方法,严格控制浆体配比。

(3)严格控制用水量,否则易造成管道顶端空隙。

(4)对未及时使用而降低了流动性浆体,严禁采用加水的办法来增加灰浆的流动性,配制时间过长的浆体不应再使用。

(5)水泥浆出料后应尽量马上泵送,否则应不停搅拌防止离析。

(6)灌浆完成后,应及时拆卸、清洗管、阀、空气滤清器、灌浆泵、搅拌机等所有沾有水泥浆的设备和附件。

(7)每条孔道一次灌注要连续完成,灌注完一条孔道换其它孔道时间内,继续启动灌浆泵,让浆体循环流动。

水泥浆搅拌结束至压入管道的时间间隔不应超过40min。

6.4.3、真空灌浆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